天气预报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天气资料课件_第1页
天气预报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天气资料课件_第2页
天气预报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天气资料课件_第3页
天气预报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天气资料课件_第4页
天气预报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天气资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气预报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天气学方法)

天气预报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天气学方法)1总的思路:

一调查,二分析,三预报:调查过去→分析现状→预报未来

总的思路:一调查,二分析,三预报:2

1、调查:对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的历史演变情况作全面的了解。

这是判断天气发展变化的先决条件。

方法:先从本站和本站周围及上游地区的天气演变情况的调查入手,找出相应的天气系统(找到了当前影响系统)

,再对这些系统的演变情况进行调查。

1、调查:对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的历史演变情况作全面的了解32、分析:对上述天气系统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确定未来可能的主要影响系统,并对其进行重点分析(包括系统的结构、强度、移动等)。

2、分析:对上述天气系统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确定未来可能的主要43、预报:分别作出形势预报(以当前影响系统和未来可能影响系统为主)和要素预报。

3、预报:分别作出形势预报(以当前影响系统和未来可能影响系统5预报制作的一般顺序:

先作形势预报,后作要素预报。在形势预报中又是:先作高空形势预报后作地面形势预报,先作强度预报后作移动预报。

预报制作的一般顺序:

先作形势预报,6

预报流程图:

调查分析预报形势要素高空地面强度移动用各种形势预报方法作出综合结论根据各要素的形成条件、影响因子及相应的预报方法做出预报结论。

预报流程图:调查分析预报形势7预报单的填写

总目的:准确地向预报使用单位(个人)提供自己的预报结果及其理由。

总要求:结论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文字通顺、符合规范。

预报单的填写总目的:准确地向预报使用单位(个人)提供自己8

一点说明:

只要能将预报结果按规定准确表达出来,写法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没有统一规定一定要怎样写。

但由于填写预报单的目的、作用不同,在写法上应有所区别:日常服务——主要写明要素预报结论,通常不写预报理由。

天气日志——除要素预报结论外,还要有简单的理由(主要是写结论性理由),便于以后作预报检查、天气小结等。考核——要素、形势预报的结论和理由均要写,且预报理由应比较充分,使考核者能从中了解你的预报思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核时,因为一次预报的准确性具有偶然性,故不能单纯用要素预报准确情况来定成绩。一般具体要素预报得分比重在50%以下,理由分析占一半或一半以上(即使预报有出入,但理由分析充分、合理、没有矛盾,也可得分)。当然理由与要素预报结论有联系,理由充分、合理,一般预报结论也较准确。一点说明:

只要能将预报结果按规定准确表达9

考核预报单的一般写法:

——二大部分、四小块

一、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二、预报理由

考核预报单的一般写法:

——二大部分、四小块

一、要素预10考核预报单的“四小块”

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结论(强度、移动)

空中形势预报理由:①②┅形势预报理由结论(强度、移动)预报理由地面形势预报理由:①②┅

要素预报理由考核预报单的“四小块”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11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项目:云(量、状、高)、风(风向、风速)、能见度、Tmax、Tmin及天气现象的预报结论,按规定预报用语书写。

时段:若作某地24小时预报,按规定分18~06,06~18时或20~08,08~20时两个时段分别填写。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项目:云(量、状、高)、风(风向、风12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写法示例18-06时:8-10Ac4000-5000m1h8-10Sc1000-1500m4h8-10Sc600-1000m/6-9Fn200-300mSW1-3m/s22h0-2m/s>10Km1h6-10

Km下半夜有小雨Tmin:18ºC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写法示例18-06时:13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写法示例(续)06-18时:

8-10Sc600-1000m/6-9Fn200-300m12h8-10Ac4000-5000m/4-7Cu600-1000m17h6-9Ci5000-7000m/3-5Cu800-1200mSW0-2m/s10h1-3m/s6-10

Km10h>10Km上午有小雨Tmax:24ºC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写法示例(续)06-18时:14预报理由分为:

形势预报理由

要素预报理由

预报理由分为:形势预报理由15形势预报理由

(一般按先空中,后地面;先高层,后低层;先强度,后移动的顺序写)

1、空中形势预报

预报结论:写明预报区(或本站)在预报时效内将受哪个(哪些)系统影响?影响系统的强度、移动将如何变化?本站(预报区)何时处于何系统的何部位(受什么气流影响或控制)?若有槽、脊、切变线、低涡过境,应指明过境时间等。形势预报理由

(一般按先空中,后地面;先高层,后低层;先强度16

形势预报理由

——围绕预报结论分别写出强度和移动预报理由

A、强度预报理由:(1)外推:影响系统过去的强度变化

未来强度变化

(2)涡度平流:—Ⅴ·▽ζ

加强减弱

形势预报理由

——围绕预报结论分别写出强度和移动预报理由

17(3)热成风涡度平流:—Ⅴ·▽ζT减弱

定性结论同涡度平流,用等厚度线(等平均温度线)代替等高线即可。

(3)热成风涡度平流:—Ⅴ·▽ζT减弱定性结论同涡度平流18(4)温度平流:—Ⅴ·▽T

无辐散层(冬700百帕,夏500百帕)以上(下)冷平流减(加)压,暖平流加(减)压。

槽(脊)线上及槽(脊)后有冷(暖)平流,槽(脊)加强(H、T线重合利于减弱)。

冷(暖)平流随高度减弱(增强)时,槽(脊)加强(减弱)。

(4)温度平流:—Ⅴ·▽T19(5)24小时变温:△T24

槽(脊)线上及槽(脊)后有负(正)变温,槽(脊)发展。

(6)24小时变高:

△H24对移动很慢(准静止)的系统,用系统中心(槽、脊线)上的变高外推:槽(脊)上有负(正)变高时,槽(脊)加强;反之减弱。对移动较快的系统,用24小时移动平均位置上的变高外推。(5)24小时变温:△T24

槽(脊)线上20(7)周围系统相互作用短波阶梯槽系统中,利于前槽发展,后槽减弱;长波系统中,上游槽(脊)发展,通常下游槽(脊)亦加强;下游系统(如东亚大槽)减弱东移,通常利于上游系统加强。

(7)周围系统相互作用21(8)上下层关系:高层槽(脊)发展,低层对应系统加强;后倾槽(脊),利于低层对应槽(脊)加强。(9)地形影响:背(迎)风坡的槽(脊)加强;移动到季节平均位置的槽(脊)常会加强。(10)卫星云图:对应系统的云系加强(减弱)时,低值系统加强(减弱),高值系统减弱(加强)。(11)天气实况演变:对应系统的天气加强(减弱)时,低值系统加强(减弱),高值系统减弱(加强)。(8)上下层关系:22(12)高空风:

从风向风速变化看相应系统的强度变化。如槽前某站上空5500米08时的风为250度4m/s,14时变为220度10m/s,说明500hPa上该槽加强了。(13)数值预报结果:

看对应的预报系统强度如何变化。(12)高空风:

从风向风速变化看相应系统的强度变化。23B、移动预报理由:

(1)外推:影响系统过去移动情况未来情况

(2)强度变化影响:

加强(减弱)的系统移速减慢(加快)

注意:这里指的是高空系统!B、移动预报理由:24(3)涡度平流作用

—Ⅴ·▽ζ移动快移动慢(3)涡度平流作用:—Ⅴ·▽ζ移动快移25(4)系统的性质和波长:深厚系统、长波——慢,否则快。H、T对称一般是深厚系统,但又有减弱因素使其加快,常以前一因素为主。(5)周围系统相互作用:下游系统稳定时上游系统减慢;切变线移动还要看两侧高压的相对强度变化及移动情况。

(6)变高梯度▽(△H24):低(高)值系统向负(正)变高中心方向移动,移动速度与▽(△H24)成正比。

(4)系统的性质和波长:26(7)地形影响:迎(背)风坡槽减(加)速,脊加(减)速,这与强度变化影响相矛盾。(8)统计规律或指标的应用

(9)卫星云图、天气实况:由云系和天气区移动判断近期移动情况。(10)高空风:从风向移动变化看移动。如某站上空某高度上风向从SW转NW,说明该高度上槽已过境。

(11)数值预报结果:直接看影响系统报在什么区域。

(7)地形影响:272、地面形势预报

预报结论:与空中形势预报要求相同

要写明预报区(或本站)在预报时效内将受哪个(哪些)系统影响?影响系统的强度、移动将如何变化?本站(预报区)何时处于何系统的何部位(受什么气流影响或控制)?若有锋面等系统过境,应指明过境时间。2、地面形势预报预报结论:与空中形势预报要求相同28预报理由:

A、强度预报理由(1)外推:影响系统过去的强度变化

未来强度变化。(2)空中系统的配置关系:空中槽(脊)加强(减弱),地面低压加强(高压减弱)。(3)周围系统相互作用:注意对锋面的影响情况复杂,如静止锋,两侧高压加强,锋将加强。

预报理由:

A、强度预报理由29(4)下垫面的影响:加热使冷高减弱,低压加强→冷空气(冷高)南下总呈减弱趋势。(5)△P3、△P24、△T24及其强度变化:反映冷、暖空气活动变化→

气压系统强度变化。(6)气候规律(季节,地理特点):

如冬、春季节气旋入海要发展。(4)下垫面的影响:30(7)卫星云图、天气实况演变:对应系统的云系(天气)发展(减弱),则低值系统(如气旋、锋面)加强(减弱),高值系统减弱(加强)。(8)数值预报结果:

直接看对应的预报系统强度如何变化。

(7)卫星云图、天气实况演变:31B、移动预报理由

(1)外推(2)强度变化的影响:a)冷高压加强(冷锋加强),利于冷锋南下。b)暖高压加强引起的冷锋加强则不利冷锋南下,而利于减速甚至静止。c)静止锋加强时,要具体分析加强原因,再判断未来移动情况。B、移动预报理由(1)外推32(3)周围系统相互作用:

一般下游系统稳定,上游系统移速慢;静止锋的移动情况,要具体分析锋两侧高压势力的相对强弱变化和移动趋势。(4)引导气流作用:一般用500hPa(冬季可用700hPa)。(5)变压梯度▽(△P):高(低)压向正(负)变压中心方向移动,移速与变压梯度的绝对值成正比。(3)周围系统相互作用:33(6)垂直于锋的风分量:

垂直于锋的风分量越大,锋移动越快。(7)统计规律及指标的应用:

一般随季节、地区不同而异。(8)高压轴向:(9)卫星云图、天气实况演变:(10)数值预报结果:(6)垂直于锋的风分量:34要素预报理由

从各气象要素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子入手,进行分析

1、云和降水(1)垂直运动条件:a.分析空中槽、切变线、锋、低值系统等影响系统的情况;b.计算或从传真图上分析当时的ω,ζ和D850-D500等诊断量;c.分析数值预报结果:ω,—Ⅴ·▽ζ等。要素预报理由从各气象要素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子入手,进行分析35(2)水汽条件:a.分析,,探空上湿层厚度变化,含水量等;B.数值预报T-Td<3℃区,水汽通量散度等;(3)其他资料应用: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实况,各种稳定度指数(可能出现不稳定天气时)。(2)水汽条件:362、风:风向:

处于地面何系统何部位;地形影响(山谷、海陆、湖陆等)。风速:;日变化(动量传递作用);地形影响。2、风:373、T:一般先确定是气团内部温度预报,还是有锋面过境。

气团内部:TM、Tm的预报主要考虑非绝热项,可用比较法作预报。特别要考虑云、风、天气等条件的影响;低层风切变大时,可用绝热法报TM。

有强锋面过境时:主要考虑,但非绝热作用也要考虑(气团的变性);锋面移过后,常在考虑非绝热作用(用比较法)的基础上,用进行订正。3、T:384、能见度(1)沙、尘、烟等影响时:

分析影响因子。(2)水汽凝结现象(雾、轻雾等):

一般情况经常考虑:湿度(T,Td变化),风,天空状况,层结稳定度等因素。常用Tmin预报值与Tdmin预报值比较,看饱和程度。5、特殊天气:根据报出的天气的具体形成条件作分析。

4、能见度39填写预报单要注意的问题:

1、预报用语和格式要按规定写。2、形势预报理由要围绕主要影响系统进行阐述(当各层形势一致时不一定每层都细写,只要以一层为重点,但其他层次一般也要提到;若各层不一致,应分别写,如:500hpa有低槽,700hpa和850hpa受切变线影响,则500,700都细写,850可简单提一下)。但要求:

填写预报单要注意的问题:1、预报用语和格式要按规定写。40(1)结论要明确

要回答:预报时效内本站(区)将受何系统(可能不止一个)影响(500,700,850,地面)?系统将加强还是减弱?系统的移向将怎样?移速将加快还是减慢?何时移到何处?未来本站(区)何时处于何系统的何部位?对本站(区)天气有何影响(结论性)?(2)理由要充分(但文字要精练)

要回答:为什么有上述结论,即为什么预报系统是加强(减弱或少变)的?为什么预报系统是加速(减速或少变)的?

(1)结论要明确413、要素预报理由应围绕各要素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子来写,并注意与形势预报相呼应。要回答:a、有没有云,是什么云(量、状、高)?为什么?b、风向风速有无变化?为什么?c、影响能见度的是什么因素?根据什么确定影响程度?d、Tmax、Tmin的预报,根据什么?e、为什么会出现你所预报的特殊天气现象?

3、要素预报理由应围绕各要素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子来写,并注424、理由所述的数据要准确,不能编造。5、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各种资料:如常规天气图(包括最近时次的图)、实况、高空风、卫星云图、雷达回波、探空(T—lnp图)、数值预报产品等。从中可考察你运用资料的能力。6、注意避免下述情况:a、有实况描述无预报结论——不是预报b、有预报结论无预报理由——无理预报c、有预报理由无明确结论——没有预报4、理由所述的数据要准确,不能编造。437、注意防止形势和形势、形势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出现相互矛盾如:500hpa槽发展,低层低涡或地面气旋减弱;500hpa槽过,降水开始;少云——降水;>10km——雾……8、在分析预报理由时,经常出现几个理由对应同一结论不一致的情况(如500hPa槽发展与否,有的有利,有的不利),此时不能简单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而应对其历史变化、当前系统结构、系统间相互作用等作细致分析,确定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确定时一般认为变化不大,采用外推法)

7、注意防止形势和形势、形势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出现相互449、注意避免概念性错误:(1)辐合槽加强;(2)槽后冷平流,槽前暖平流,槽加强;(3)

冷锋减弱,移速加快;(4)700hPa槽过,地面风转NW;(5)用500hPaζ,700hPa△H24直接预报850hPa形势;(6)-v·▽ζ>0,地面高压增强;9、注意避免概念性错误:45(7)槽前(后)负(正)变高,槽加强;(8)槽24h移动800km,现槽处于ΔH24负值区,槽加强;(9)

槽后和槽线上冷平流,850hPa槽加强;(10)20h某高压中心气压1032hPa,08h变为1033hPa,高压增强;(11)数值预报T-Td<3℃,有利雾形成;(12)日出后轻雾抬升为Ci,夜间Cu…(7)槽前(后)负(正)变高,槽加强;46

关于ΔH24的使用

ΔH24=Ho(当天)▬H-1(前一天)

ΔH24消除了日变化的影响,用以预报未来的形势变化有一定作用。(1)变高法实际上是一种外推法:

以过去24小时的系统变化趋势来外推未来的变化趋势,所以在天气系统发生突变时会造成预报失败,故应与物理分析等方法结合使用。关于ΔH24的使用47(2)某地ΔH24是系统移动和强度变化的共同反映,所以用以预报槽脊强度变化时,一定要将这两部分因素分开来分析。

(2)某地ΔH24是系统移动和强度变化的共同反映,所以用以预48由运动坐标与固定坐标的关系:

δ/δt=ð/ðt+c·▽以高度场代入:δH/δt=ðH/ðt+c·▽H

在高低中心上:▽H=0(ðH/ðx=0,ðH/ðy=0)取槽的垂直方向为x轴,并指向下游,则在槽线上:ðH/ðx=0,cy=0;故有δH/δt=ðH/ðt

24小时变高ΔH24应用原理24小时变高ΔH24应用原理49讨论:(1)某地的高度局地变化反映了移动气压系统强度的个别变化,所以从原则上讲,可用高(低)压中心和槽(脊)线上的高度变化大小推断它们未来是加压还是减压。

(2)这里指的是瞬时变高(压),实际工作中用24小时(地面用3小时)变化来代替瞬时变化(即以差分来代替微分),这必然带来一些问题,即24小时变高可能是系统移动造成的,而并非系统强度变化的结果。

讨论:(1)某地的高度局地变化反映了移动气压系统强度的个别变50用△H24作槽(脊)预报的规则:

(1)当槽移动速度很慢(准静止)时,槽(脊)上有负(正)变高,槽(脊)加强;反之减弱。(2)当槽(脊)移动速度较快时,应该用槽(脊)的24小时平均位置上的变高来确定:平均位置上有负(正)变高,槽(脊)加强;反之减弱。用△H24作槽(脊)预报的规则:51天气预报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天气学方法)

天气预报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天气学方法)52总的思路:

一调查,二分析,三预报:调查过去→分析现状→预报未来

总的思路:一调查,二分析,三预报:53

1、调查:对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的历史演变情况作全面的了解。

这是判断天气发展变化的先决条件。

方法:先从本站和本站周围及上游地区的天气演变情况的调查入手,找出相应的天气系统(找到了当前影响系统)

,再对这些系统的演变情况进行调查。

1、调查:对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的历史演变情况作全面的了解542、分析:对上述天气系统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确定未来可能的主要影响系统,并对其进行重点分析(包括系统的结构、强度、移动等)。

2、分析:对上述天气系统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确定未来可能的主要553、预报:分别作出形势预报(以当前影响系统和未来可能影响系统为主)和要素预报。

3、预报:分别作出形势预报(以当前影响系统和未来可能影响系统56预报制作的一般顺序:

先作形势预报,后作要素预报。在形势预报中又是:先作高空形势预报后作地面形势预报,先作强度预报后作移动预报。

预报制作的一般顺序:

先作形势预报,57

预报流程图:

调查分析预报形势要素高空地面强度移动用各种形势预报方法作出综合结论根据各要素的形成条件、影响因子及相应的预报方法做出预报结论。

预报流程图:调查分析预报形势58预报单的填写

总目的:准确地向预报使用单位(个人)提供自己的预报结果及其理由。

总要求:结论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文字通顺、符合规范。

预报单的填写总目的:准确地向预报使用单位(个人)提供自己59

一点说明:

只要能将预报结果按规定准确表达出来,写法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没有统一规定一定要怎样写。

但由于填写预报单的目的、作用不同,在写法上应有所区别:日常服务——主要写明要素预报结论,通常不写预报理由。

天气日志——除要素预报结论外,还要有简单的理由(主要是写结论性理由),便于以后作预报检查、天气小结等。考核——要素、形势预报的结论和理由均要写,且预报理由应比较充分,使考核者能从中了解你的预报思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核时,因为一次预报的准确性具有偶然性,故不能单纯用要素预报准确情况来定成绩。一般具体要素预报得分比重在50%以下,理由分析占一半或一半以上(即使预报有出入,但理由分析充分、合理、没有矛盾,也可得分)。当然理由与要素预报结论有联系,理由充分、合理,一般预报结论也较准确。一点说明:

只要能将预报结果按规定准确表达60

考核预报单的一般写法:

——二大部分、四小块

一、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二、预报理由

考核预报单的一般写法:

——二大部分、四小块

一、要素预61考核预报单的“四小块”

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结论(强度、移动)

空中形势预报理由:①②┅形势预报理由结论(强度、移动)预报理由地面形势预报理由:①②┅

要素预报理由考核预报单的“四小块”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62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项目:云(量、状、高)、风(风向、风速)、能见度、Tmax、Tmin及天气现象的预报结论,按规定预报用语书写。

时段:若作某地24小时预报,按规定分18~06,06~18时或20~08,08~20时两个时段分别填写。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项目:云(量、状、高)、风(风向、风63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写法示例18-06时:8-10Ac4000-5000m1h8-10Sc1000-1500m4h8-10Sc600-1000m/6-9Fn200-300mSW1-3m/s22h0-2m/s>10Km1h6-10

Km下半夜有小雨Tmin:18ºC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写法示例18-06时:64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写法示例(续)06-18时:

8-10Sc600-1000m/6-9Fn200-300m12h8-10Ac4000-5000m/4-7Cu600-1000m17h6-9Ci5000-7000m/3-5Cu800-1200mSW0-2m/s10h1-3m/s6-10

Km10h>10Km上午有小雨Tmax:24ºC要素预报结论(预报内容)写法示例(续)06-18时:65预报理由分为:

形势预报理由

要素预报理由

预报理由分为:形势预报理由66形势预报理由

(一般按先空中,后地面;先高层,后低层;先强度,后移动的顺序写)

1、空中形势预报

预报结论:写明预报区(或本站)在预报时效内将受哪个(哪些)系统影响?影响系统的强度、移动将如何变化?本站(预报区)何时处于何系统的何部位(受什么气流影响或控制)?若有槽、脊、切变线、低涡过境,应指明过境时间等。形势预报理由

(一般按先空中,后地面;先高层,后低层;先强度67

形势预报理由

——围绕预报结论分别写出强度和移动预报理由

A、强度预报理由:(1)外推:影响系统过去的强度变化

未来强度变化

(2)涡度平流:—Ⅴ·▽ζ

加强减弱

形势预报理由

——围绕预报结论分别写出强度和移动预报理由

68(3)热成风涡度平流:—Ⅴ·▽ζT减弱

定性结论同涡度平流,用等厚度线(等平均温度线)代替等高线即可。

(3)热成风涡度平流:—Ⅴ·▽ζT减弱定性结论同涡度平流69(4)温度平流:—Ⅴ·▽T

无辐散层(冬700百帕,夏500百帕)以上(下)冷平流减(加)压,暖平流加(减)压。

槽(脊)线上及槽(脊)后有冷(暖)平流,槽(脊)加强(H、T线重合利于减弱)。

冷(暖)平流随高度减弱(增强)时,槽(脊)加强(减弱)。

(4)温度平流:—Ⅴ·▽T70(5)24小时变温:△T24

槽(脊)线上及槽(脊)后有负(正)变温,槽(脊)发展。

(6)24小时变高:

△H24对移动很慢(准静止)的系统,用系统中心(槽、脊线)上的变高外推:槽(脊)上有负(正)变高时,槽(脊)加强;反之减弱。对移动较快的系统,用24小时移动平均位置上的变高外推。(5)24小时变温:△T24

槽(脊)线上71(7)周围系统相互作用短波阶梯槽系统中,利于前槽发展,后槽减弱;长波系统中,上游槽(脊)发展,通常下游槽(脊)亦加强;下游系统(如东亚大槽)减弱东移,通常利于上游系统加强。

(7)周围系统相互作用72(8)上下层关系:高层槽(脊)发展,低层对应系统加强;后倾槽(脊),利于低层对应槽(脊)加强。(9)地形影响:背(迎)风坡的槽(脊)加强;移动到季节平均位置的槽(脊)常会加强。(10)卫星云图:对应系统的云系加强(减弱)时,低值系统加强(减弱),高值系统减弱(加强)。(11)天气实况演变:对应系统的天气加强(减弱)时,低值系统加强(减弱),高值系统减弱(加强)。(8)上下层关系:73(12)高空风:

从风向风速变化看相应系统的强度变化。如槽前某站上空5500米08时的风为250度4m/s,14时变为220度10m/s,说明500hPa上该槽加强了。(13)数值预报结果:

看对应的预报系统强度如何变化。(12)高空风:

从风向风速变化看相应系统的强度变化。74B、移动预报理由:

(1)外推:影响系统过去移动情况未来情况

(2)强度变化影响:

加强(减弱)的系统移速减慢(加快)

注意:这里指的是高空系统!B、移动预报理由:75(3)涡度平流作用

—Ⅴ·▽ζ移动快移动慢(3)涡度平流作用:—Ⅴ·▽ζ移动快移76(4)系统的性质和波长:深厚系统、长波——慢,否则快。H、T对称一般是深厚系统,但又有减弱因素使其加快,常以前一因素为主。(5)周围系统相互作用:下游系统稳定时上游系统减慢;切变线移动还要看两侧高压的相对强度变化及移动情况。

(6)变高梯度▽(△H24):低(高)值系统向负(正)变高中心方向移动,移动速度与▽(△H24)成正比。

(4)系统的性质和波长:77(7)地形影响:迎(背)风坡槽减(加)速,脊加(减)速,这与强度变化影响相矛盾。(8)统计规律或指标的应用

(9)卫星云图、天气实况:由云系和天气区移动判断近期移动情况。(10)高空风:从风向移动变化看移动。如某站上空某高度上风向从SW转NW,说明该高度上槽已过境。

(11)数值预报结果:直接看影响系统报在什么区域。

(7)地形影响:782、地面形势预报

预报结论:与空中形势预报要求相同

要写明预报区(或本站)在预报时效内将受哪个(哪些)系统影响?影响系统的强度、移动将如何变化?本站(预报区)何时处于何系统的何部位(受什么气流影响或控制)?若有锋面等系统过境,应指明过境时间。2、地面形势预报预报结论:与空中形势预报要求相同79预报理由:

A、强度预报理由(1)外推:影响系统过去的强度变化

未来强度变化。(2)空中系统的配置关系:空中槽(脊)加强(减弱),地面低压加强(高压减弱)。(3)周围系统相互作用:注意对锋面的影响情况复杂,如静止锋,两侧高压加强,锋将加强。

预报理由:

A、强度预报理由80(4)下垫面的影响:加热使冷高减弱,低压加强→冷空气(冷高)南下总呈减弱趋势。(5)△P3、△P24、△T24及其强度变化:反映冷、暖空气活动变化→

气压系统强度变化。(6)气候规律(季节,地理特点):

如冬、春季节气旋入海要发展。(4)下垫面的影响:81(7)卫星云图、天气实况演变:对应系统的云系(天气)发展(减弱),则低值系统(如气旋、锋面)加强(减弱),高值系统减弱(加强)。(8)数值预报结果:

直接看对应的预报系统强度如何变化。

(7)卫星云图、天气实况演变:82B、移动预报理由

(1)外推(2)强度变化的影响:a)冷高压加强(冷锋加强),利于冷锋南下。b)暖高压加强引起的冷锋加强则不利冷锋南下,而利于减速甚至静止。c)静止锋加强时,要具体分析加强原因,再判断未来移动情况。B、移动预报理由(1)外推83(3)周围系统相互作用:

一般下游系统稳定,上游系统移速慢;静止锋的移动情况,要具体分析锋两侧高压势力的相对强弱变化和移动趋势。(4)引导气流作用:一般用500hPa(冬季可用700hPa)。(5)变压梯度▽(△P):高(低)压向正(负)变压中心方向移动,移速与变压梯度的绝对值成正比。(3)周围系统相互作用:84(6)垂直于锋的风分量:

垂直于锋的风分量越大,锋移动越快。(7)统计规律及指标的应用:

一般随季节、地区不同而异。(8)高压轴向:(9)卫星云图、天气实况演变:(10)数值预报结果:(6)垂直于锋的风分量:85要素预报理由

从各气象要素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子入手,进行分析

1、云和降水(1)垂直运动条件:a.分析空中槽、切变线、锋、低值系统等影响系统的情况;b.计算或从传真图上分析当时的ω,ζ和D850-D500等诊断量;c.分析数值预报结果:ω,—Ⅴ·▽ζ等。要素预报理由从各气象要素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子入手,进行分析86(2)水汽条件:a.分析,,探空上湿层厚度变化,含水量等;B.数值预报T-Td<3℃区,水汽通量散度等;(3)其他资料应用: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实况,各种稳定度指数(可能出现不稳定天气时)。(2)水汽条件:872、风:风向:

处于地面何系统何部位;地形影响(山谷、海陆、湖陆等)。风速:;日变化(动量传递作用);地形影响。2、风:883、T:一般先确定是气团内部温度预报,还是有锋面过境。

气团内部:TM、Tm的预报主要考虑非绝热项,可用比较法作预报。特别要考虑云、风、天气等条件的影响;低层风切变大时,可用绝热法报TM。

有强锋面过境时:主要考虑,但非绝热作用也要考虑(气团的变性);锋面移过后,常在考虑非绝热作用(用比较法)的基础上,用进行订正。3、T:894、能见度(1)沙、尘、烟等影响时:

分析影响因子。(2)水汽凝结现象(雾、轻雾等):

一般情况经常考虑:湿度(T,Td变化),风,天空状况,层结稳定度等因素。常用Tmin预报值与Tdmin预报值比较,看饱和程度。5、特殊天气:根据报出的天气的具体形成条件作分析。

4、能见度90填写预报单要注意的问题:

1、预报用语和格式要按规定写。2、形势预报理由要围绕主要影响系统进行阐述(当各层形势一致时不一定每层都细写,只要以一层为重点,但其他层次一般也要提到;若各层不一致,应分别写,如:500hpa有低槽,700hpa和850hpa受切变线影响,则500,700都细写,850可简单提一下)。但要求:

填写预报单要注意的问题:1、预报用语和格式要按规定写。91(1)结论要明确

要回答:预报时效内本站(区)将受何系统(可能不止一个)影响(500,700,850,地面)?系统将加强还是减弱?系统的移向将怎样?移速将加快还是减慢?何时移到何处?未来本站(区)何时处于何系统的何部位?对本站(区)天气有何影响(结论性)?(2)理由要充分(但文字要精练)

要回答:为什么有上述结论,即为什么预报系统是加强(减弱或少变)的?为什么预报系统是加速(减速或少变)的?

(1)结论要明确923、要素预报理由应围绕各要素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子来写,并注意与形势预报相呼应。要回答:a、有没有云,是什么云(量、状、高)?为什么?b、风向风速有无变化?为什么?c、影响能见度的是什么因素?根据什么确定影响程度?d、Tmax、Tmin的预报,根据什么?e、为什么会出现你所预报的特殊天气现象?

3、要素预报理由应围绕各要素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子来写,并注934、理由所述的数据要准确,不能编造。5、要尽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