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完全版)课件_第1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完全版)课件_第2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完全版)课件_第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完全版)课件_第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完全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解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2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听了谋臣的建议,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成就伟业。走近人物'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3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能言善辩著称。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卓有远见、关心国家的政治家。走近人物'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4填空题《战国策》也称为(国策),它的体例是(国别体),是由(汉)代的(刘向)编写整理的。'填空题《战国策》也称为(国策),它的体例是(国别体),是由(5古文知识1.一词多义2.特殊用法3.古今词义4.古文句式'古文知识1.一词多义2.特殊用法3.古今词义4.古文句式'6

(闯关三:风险题,答对加2分,答错减1分)【一】、中考题型语言方面需注意:

1、请用/标出停顿:4分①.今齐地方千里

②.王之蔽甚矣//——中考题型:/'(闯关三:风险题,答对加2分,答错减1分)//——中考72、解释加点的词:8分①暮寝而思之(

)②今齐地方千里()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表修饰土地方圆名词作状语当面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2、解释加点的词:8分①暮寝而思之(

83、翻译句子:4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王之蔽甚矣

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大王受蒙蔽很厉害了。倒装句被动句'3、翻译句子:4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9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大意,领悟其中的道理。2.学习说服语言技巧。'教学目标'10一、开端:邹忌比美二、发展:邹忌讽谏三、高潮:齐王纳谏四、结局:四国朝齐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情节结构讽谏手法一、类比说理二、以小见大11111111111111111111'一、开端:邹忌比美二、发展:邹忌讽谏三、高潮:齐王纳谏四、结11一件小事: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邹忌与徐公比美)'一件小事: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邹忌与徐公比12问美

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比美思美妻妾客私畏求孰视:自以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相貌邹忌比美(开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问美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徐公美?13123看图片思考:邹忌对这他的妻、妾、客说话的语气及其中的感情色彩相同么?他的妻、妾、客回答他的问题时语气相同么?为什么?私我畏我求我'123看图片思考:私我畏我求我'14品味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品味赏析:'15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16皆以美于徐公妻私臣妾畏臣客求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王王之蔽甚矣(生活小事)(国家大事)以小见大类比说理邹忌讽谏(发展)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皆以美于徐公妻私臣妾畏臣客求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17

*邹忌是用什么方法说理的?设喻的方法:通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邹忌是怎样设喻说理的?邹忌抓住私事与国事之间的相似点,拿私事去比国事,说明了“私”、“畏”、“有求”可以导致人听话受到蒙蔽。

类比推理:'*邹忌是用什么方法说理的?设喻的方法:通过设置或借用18比美思悟讽喻纳谏令谏朝于齐设喻说理: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说理方法'比美思悟讽喻纳谏令谏朝于齐设喻说理: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19阿丑讽谏除太监

汪直是明宪宗时大宦官,骄横凶残,对公卿、平民横加迫害,闹得"百官不安于位","庶民不安于业"。大学士商辂等人上疏,希望明宪宗惩治汪直,宪宗拒不纳谏。

但是一个名叫阿丑的宫廷优人,却为扳倒这一大宦官功劳。有一回,阿丑和他的伙伴在宪宗面前做戏──阿丑装作进入醉乡。一人骗他说:"巡城御使到!"意在让他惊惧,但阿丑照样酗酒谩骂。那人又吓唬说:"皇上驾到!"阿丑仍然不为所动。那人再喊道:"汪直太监来了!"阿丑乃作惊醒状,停止饮酒,毕恭毕敬地准备迎接。另一人似乎不解,问道:"为什么皇上来了不害怕,为何一听汪太监就吓得这样?"阿丑以醉汉口吻说:"我只知道有汪太监,不知道还有皇帝。"

阿丑的表演,使宪宗感到了皇位被威胁的危机。此外朝臣的谏议,也加深了这一印象,终将汪直贬谪。

'阿丑讽谏除太监'20思维发散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思维发散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21三赏上赏:面刺寡人之过者中赏:上书谏寡人者下赏: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令初下: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三变齐王纳谏(高潮)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三赏上赏:面刺寡人之过者中赏:上书谏寡人者下赏:谤讥于市朝,225、讽谏的结果如何?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6、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明确: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5、讽谏的结果如何?'23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闻过即改,从谏如流(《贞观政要》)

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上本》)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名句'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2、信言不美,美24口头练习:你的好友小明原来学习不错,也是个懂事的孩子,可是后来不慎迷恋上了网吧,沉迷于网络聊天和游戏中不能自拔,家长老师的话都充耳不闻,请你设计一个思路来劝说小明。'口头练习:'25我要训练话题:

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3、讽谏教师不要歧视后进生。

4、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我要训练话题:

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2、讽谏长辈26我在评论邹忌善思:小中见大善谏:足智多谋求实:实事求是齐王善听:从善如流善做:改革创新一代忠臣一代明君'我在评论邹忌善思:小中见大齐王善听:从善如流一代忠臣一代明君27课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时1课时教学

目的知识传授:1、了解课文情节结构安排的完整性的特点。2、欣赏课文类比说理的手法。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德育任务: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散文创作的巨大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情节结构安排的完整性的特点。

教学难点欣赏课文类比说理的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讲授法教具计算机、课件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时间分配一、导语: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历史上那些敢于进谏的大臣也往往没有什么好的下场。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比干菹醢:比干因劝谏暴君商纣王而被剁成肉酱;屈原投江:屈原因劝谏昏君楚怀王而遭流放,最终投江自尽;魏征死谏:魏征曾被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称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但有时也是冒着杀头危险直言进谏的。由此可见,进谏成功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要遇到明君圣主;二是既要敢于进谏,更要善于进谏,要讲究进谏的策略和技巧。在这方面战国人邹忌就做得非常成功和出色。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15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二、解题:1、释疑:“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古今异义)“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2、翻译:邹忌用含蓄的话暗示、劝告齐王接受规劝,改正错误。三、学生朗读,正字正音:四、教师范读:五、串讲课文:第一段:1、学生齐读。2、设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邹忌的相貌的?明确:“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课件演示)

3分

2分

6分

3分

8分11111111111111111111'课题《邹忌讽齐王纳28

3、设问:邹忌结合自身容貌问了妻、妾、客三人一个什么问题?分别怎么问的?明确: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三问问妾:“吾孰与徐公美?”(课件演示)问客:“吾与徐公孰美?”4、设问:三人分别怎么答的?明确: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三答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课件演示)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5、设问:妻、妾、客三人的回答有没有不同?明确:意思基本相同,但语气强弱不同(妻最强、妾次之、客最弱)。追加设问:怎样理解三人语气的强弱变化?(留作悬念,后文解答)

6、设问:徐公来后,邹忌和他比美的结果如何?明确:“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自视,又弗如远甚。”7、设问:“比美观结果引发了邹忌什么样的思考?明确:“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课件演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解疑:私我、畏我、有求于我也正说明了三人语气强弱不同的原因。小结:第一段先写邹忌问美,再写比美,最后写思美。从全文情节发展来看,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段:1、学生齐读。2、设问:邹忌入朝后先向齐王说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而皆以臣美于徐公。”追加设问:原因是什么?明确:妻私臣、妾畏臣、客求臣。(课件演示)

7分11111111111111111111'3、设问:邹忌结合自身容貌问了妻、妾、客三29

3、设问:邹忌向齐王说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说明“王之蔽甚矣!”追加设问:原因是什么?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课件演示)四境之内莫不求王4、设问: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来说理的?明确:类比说理5、设问:如果说“皆以臣美”是生活小事,那么“王之蔽甚矣”就是什么事?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说理?明确:国家大事,以小见大。

小结:第二段写邹忌讽谏,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段:1、学生齐读。2、设问:齐王有没有接受讽谏?具体表现?3、设问:邹忌向齐王说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说明“王之蔽甚矣!”

追加设问:原因是什么?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课件演示)

四境之内莫不求王

小结:第三段写齐王纳谏,是故事的高潮。第四段:写四国朝齐,是故事的结局。

7分

2分11111111111111111111'3、设问:邹忌向齐王说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30

六、小结全文:(一)

情节结构(学生归纳,教师明确)

1、开端:邹忌比美

2、发展:邹忌讽谏

3、

高潮:齐王纳谏

4、

结局:四国朝齐(二)

讽谏手法(学生归纳,教师明确)

1、

类比说理

2、

以小见大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课后习题三。

附: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一、情节结构:

1、

邹忌比美

2、邹忌讽谏

3、齐王纳谏

4、结局:四国朝齐二、讽谏手法

1、类比说理

2、以小见大

3分

3分

1分11111111111111111111'六、小结全文:11111111111111111131再见''32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33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解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34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听了谋臣的建议,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成就伟业。走近人物'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35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能言善辩著称。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卓有远见、关心国家的政治家。走近人物'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36填空题《战国策》也称为(国策),它的体例是(国别体),是由(汉)代的(刘向)编写整理的。'填空题《战国策》也称为(国策),它的体例是(国别体),是由(37古文知识1.一词多义2.特殊用法3.古今词义4.古文句式'古文知识1.一词多义2.特殊用法3.古今词义4.古文句式'38

(闯关三:风险题,答对加2分,答错减1分)【一】、中考题型语言方面需注意:

1、请用/标出停顿:4分①.今齐地方千里

②.王之蔽甚矣//——中考题型:/'(闯关三:风险题,答对加2分,答错减1分)//——中考392、解释加点的词:8分①暮寝而思之(

)②今齐地方千里()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表修饰土地方圆名词作状语当面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2、解释加点的词:8分①暮寝而思之(

403、翻译句子:4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王之蔽甚矣

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大王受蒙蔽很厉害了。倒装句被动句'3、翻译句子:4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41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大意,领悟其中的道理。2.学习说服语言技巧。'教学目标'42一、开端:邹忌比美二、发展:邹忌讽谏三、高潮:齐王纳谏四、结局:四国朝齐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情节结构讽谏手法一、类比说理二、以小见大11111111111111111111'一、开端:邹忌比美二、发展:邹忌讽谏三、高潮:齐王纳谏四、结43一件小事: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邹忌与徐公比美)'一件小事: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邹忌与徐公比44问美

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比美思美妻妾客私畏求孰视:自以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相貌邹忌比美(开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问美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徐公美?45123看图片思考:邹忌对这他的妻、妾、客说话的语气及其中的感情色彩相同么?他的妻、妾、客回答他的问题时语气相同么?为什么?私我畏我求我'123看图片思考:私我畏我求我'46品味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品味赏析:'47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48皆以美于徐公妻私臣妾畏臣客求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王王之蔽甚矣(生活小事)(国家大事)以小见大类比说理邹忌讽谏(发展)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皆以美于徐公妻私臣妾畏臣客求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49

*邹忌是用什么方法说理的?设喻的方法:通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邹忌是怎样设喻说理的?邹忌抓住私事与国事之间的相似点,拿私事去比国事,说明了“私”、“畏”、“有求”可以导致人听话受到蒙蔽。

类比推理:'*邹忌是用什么方法说理的?设喻的方法:通过设置或借用50比美思悟讽喻纳谏令谏朝于齐设喻说理: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说理方法'比美思悟讽喻纳谏令谏朝于齐设喻说理: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51阿丑讽谏除太监

汪直是明宪宗时大宦官,骄横凶残,对公卿、平民横加迫害,闹得"百官不安于位","庶民不安于业"。大学士商辂等人上疏,希望明宪宗惩治汪直,宪宗拒不纳谏。

但是一个名叫阿丑的宫廷优人,却为扳倒这一大宦官功劳。有一回,阿丑和他的伙伴在宪宗面前做戏──阿丑装作进入醉乡。一人骗他说:"巡城御使到!"意在让他惊惧,但阿丑照样酗酒谩骂。那人又吓唬说:"皇上驾到!"阿丑仍然不为所动。那人再喊道:"汪直太监来了!"阿丑乃作惊醒状,停止饮酒,毕恭毕敬地准备迎接。另一人似乎不解,问道:"为什么皇上来了不害怕,为何一听汪太监就吓得这样?"阿丑以醉汉口吻说:"我只知道有汪太监,不知道还有皇帝。"

阿丑的表演,使宪宗感到了皇位被威胁的危机。此外朝臣的谏议,也加深了这一印象,终将汪直贬谪。

'阿丑讽谏除太监'52思维发散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思维发散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53三赏上赏:面刺寡人之过者中赏:上书谏寡人者下赏: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令初下: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三变齐王纳谏(高潮)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三赏上赏:面刺寡人之过者中赏:上书谏寡人者下赏:谤讥于市朝,545、讽谏的结果如何?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6、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明确: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5、讽谏的结果如何?'55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闻过即改,从谏如流(《贞观政要》)

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上本》)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名句'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2、信言不美,美56口头练习:你的好友小明原来学习不错,也是个懂事的孩子,可是后来不慎迷恋上了网吧,沉迷于网络聊天和游戏中不能自拔,家长老师的话都充耳不闻,请你设计一个思路来劝说小明。'口头练习:'57我要训练话题:

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3、讽谏教师不要歧视后进生。

4、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我要训练话题:

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2、讽谏长辈58我在评论邹忌善思:小中见大善谏:足智多谋求实:实事求是齐王善听:从善如流善做:改革创新一代忠臣一代明君'我在评论邹忌善思:小中见大齐王善听:从善如流一代忠臣一代明君59课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时1课时教学

目的知识传授:1、了解课文情节结构安排的完整性的特点。2、欣赏课文类比说理的手法。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德育任务: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散文创作的巨大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情节结构安排的完整性的特点。

教学难点欣赏课文类比说理的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讲授法教具计算机、课件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时间分配一、导语: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历史上那些敢于进谏的大臣也往往没有什么好的下场。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比干菹醢:比干因劝谏暴君商纣王而被剁成肉酱;屈原投江:屈原因劝谏昏君楚怀王而遭流放,最终投江自尽;魏征死谏:魏征曾被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称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但有时也是冒着杀头危险直言进谏的。由此可见,进谏成功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要遇到明君圣主;二是既要敢于进谏,更要善于进谏,要讲究进谏的策略和技巧。在这方面战国人邹忌就做得非常成功和出色。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15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二、解题:1、释疑:“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古今异义)“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2、翻译:邹忌用含蓄的话暗示、劝告齐王接受规劝,改正错误。三、学生朗读,正字正音:四、教师范读:五、串讲课文:第一段:1、学生齐读。2、设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邹忌的相貌的?明确:“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课件演示)

3分

2分

6分

3分

8分11111111111111111111'课题《邹忌讽齐王纳60

3、设问:邹忌结合自身容貌问了妻、妾、客三人一个什么问题?分别怎么问的?明确: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三问问妾:“吾孰与徐公美?”(课件演示)问客:“吾与徐公孰美?”4、设问:三人分别怎么答的?明确: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三答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课件演示)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5、设问:妻、妾、客三人的回答有没有不同?明确:意思基本相同,但语气强弱不同(妻最强、妾次之、客最弱)。追加设问:怎样理解三人语气的强弱变化?(留作悬念,后文解答)

6、设问:徐公来后,邹忌和他比美的结果如何?明确:“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自视,又弗如远甚。”7、设问:“比美观结果引发了邹忌什么样的思考?明确:“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课件演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解疑:私我、畏我、有求于我也正说明了三人语气强弱不同的原因。小结:第一段先写邹忌问美,再写比美,最后写思美。从全文情节发展来看,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段:1、学生齐读。2、设问:邹忌入朝后先向齐王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