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课件03_第1页
小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课件03_第2页
小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课件03_第3页
小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课件03_第4页
小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课件0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件(部编版)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读一读仞岳蓟涕裳襄rènyuèjìtìchángxiāng写一写仞岳摩遗涕巫学习字词从

[唐]王昌龄边塞诗人: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绝,七绝与李白齐名,被视为“神品”,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体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代表作品有《从军行》《出塞》《芙蓉楼送辛渐》。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生活、战斗的状况的。诗歌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背景知识从

[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古诗学习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的浓云遮暗了雪山,远远望去只有茫茫荒野中的孤城玉门关。

在沙漠中长期战斗,把身上的铁甲都磨穿了。不彻底打垮敌国我永远不把家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写作手法一:情景交融前一、二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是对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的一个概括。古诗赏析

形象地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说明战事之频繁;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后三、四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写作手法二:直接抒情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誓言,雄壮豪迈,有令人热血沸腾的震撼力。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的这首诗高昂激越、动人心魄,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戍边将士保卫环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掩卷深思,感受颇深:我们期盼和平,但是当敌寇入侵时,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宁愿抛头颅、洒热血,也要维护祖国和人民的安宁。感悟心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作者简介你学过或了解他的哪些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古诗学习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五千仞”是虚指。

漫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巍峨的高山耸入云霄直插云天。

“入”、“摩”二字,使人感到祖国的河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入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金人占领的土地上的宋朝百姓,在金兵战马扬起的尘沙里流尽了眼泪,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宋王朝的军队来收复河山。

“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运用夸张手法:

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古诗小结

南宋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迎凉有感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焦急愤懑之意忧国忧民之情思考交流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陆游《示儿》:“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拓展积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王维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公元763年,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背景介绍读准字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tì)泪满衣裳(cháng)。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wū)峡,便下襄(xiānɡ)阳向洛(luò)阳。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青春作伴好还乡····却:回头看。何在:在哪里,意思是没有、不见了。漫:随便地。··涕泪:眼泪。··青春:指春天。新课讲解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且看见妻子和儿女愁云一扫,随意收拾书籍诗篇欣喜若狂。阳光灿烂纵情饮酒放声歌唱,春色荡漾伴随全家正好还乡。刚刚从巴峡起程就穿过了巫峡,一转眼到了襄阳又奔向洛阳。刚刚听到就眼泪纵横沾满了衣裳。蜀地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的心情,无一丝累赘,读来真切、真实。诗人的爱国、思乡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归纳小结喜。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欣喜和迫切还乡的心情。1.诗中哪个字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拓展训练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忽闻喜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书写了一个“喜”字。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得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刻喜不自禁的感情。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即将启程还乡时内心的无比喜悦。D.“便下襄阳向洛阳”,一个“下”字,一个“向”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