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浠水第一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第一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第一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第一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第一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第一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连续发动革命斗争,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维护《临时约法》

B.维护民主共和政体C.在中国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D.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参考答案:C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参考答案:D【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民众力量的显现产生了富民思想。故答案为D项。A项,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主流,民本思想也不可能上升到社会主流思想这个高度,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统治者对私产的保护,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而不是缓和,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3.对于十月革命,前苏联宣传:当晚阿芙乐尔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而苏联解体之后,有人称掌握了解密资料:当晚在冬宫附近并无武装冲突,守卫冬宫的仅一个妇女营和一个士官生营,很快就投降了。因此,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由此可见A.十月革命的胜利通过和平方式取得

B.解密资料揭开了历史真相C.攻占冬宫的史实有待进一步考证

D.前苏联的宣传具有真实性参考答案:D2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

解析:从材料中“前苏联宣传:当晚阿芙乐尔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苏联解体之后,当晚在冬宫附近并无武装冲突”可分析出苏联解体前后对俄国十月革命过程中的攻占冬宫的说法不一,有待进一步考证。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理解。4.康有为与孙中山思想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向西方学习

B.是否走资本主义道路

C.是否反对封建专制

D.是否采用民主共和政体参考答案:D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思想。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保留清政府的统治,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是孙中山则是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进行革命,建立共和制,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故选D。5.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A.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B.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C.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D.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参考答案:D【详解】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国内煤矿企业较之外国煤矿企业的税收要重,洋务运动在开办民用工业的时候,为了减少受到外资企业的压力,李鸿章奏请政府减轻税收,这是利用行政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开平煤矿的个例,不能说明整个煤矿业的发展情况,排除A;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摆脱了列强对中国煤矿的控制不准确,排除B;材料中没有看出加强对开平煤矿的管理,主要涉及到的是对税收制度的调整,排除C。6.下图分别是1867-1885年外国棉布进口值趋势图(图甲)及棉纱进口值趋势图(图乙),造成两图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A.中国陷入世界市场

B.洋务民用企业发展C.资本主义发展迅猛

D.自然经济强烈抵制参考答案:B13.近年来,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除传统手机制造商外,许多网络公司也纷纷斥资研发智能手机,并将内置其网络产品的智能手机推向市场。在下列选项中,能够解释“网络公司造手机”原因的是A.生产智能手机的利润率高于其他行业B.网络公司的业务创新速度不断加快C.传统手机制造商生产智能手机能力不足D.网络公司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力参考答案:D8.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

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

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

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

D.辽东半岛被日本长期占据参考答案:A9.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长,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①开始设置中书省和门下省,强化专制集权统治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参考答案:C10.苏格拉底坚持“无人有意作恶”,一切罪恶都是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这符合苏格拉底A.“美德即知识”的哲学观

B.“性善论”的言论C.“认识你自己”的价值观

D.对真理的追求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从材料“一切罪恶都是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来看,苏格拉底主张知识的重要性,认为有了知识才能发扬善性才能避免罪恶,故答案为A项。性善论是儒家人性论的观点,排除B项;材料的侧重点是探讨知识与善性的关系,而“认识你自己”强调最终的人生价值,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对真理的追求,排除D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11.“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指A.土地革命

B.工农武装割据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参考答案:A12.罗马法规定,当儿子成为将军时,可能会指挥其父;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要审判其父。但又规定,家长拥有对子女的生杀权。这表明罗马法A.存在结构性缺陷B.过分强调形式主义C.公法与私法分立D.违背人道主义精神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罗马法。从材料可知当儿子成为将军或高级官吏时,就有权指挥或审判其父,这属于公法的范围;但在家庭内部家长又拥有对子女的生杀权,这属于私法的范围。所以材料表明了罗马法公法与私法的分立。故C项正确。形式主义和结构性缺陷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罗马法公私分离的进步性,违背人道主义精神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13.下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参考答案:D

考点:古代手工业。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状况和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图片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是一家私营手工业作坊,所以A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代中叶以后,而《水浒传》是反映宋代历史的小说,故B项错误;“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故C错误;只有D项没有错误,故应该选D项。14.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A.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C.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

D.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李鸿章恪守条约、追求平等和谨守约章表明其已经接受了西方的政治思想,A错误;其遵守条约并不意味着其卖国,这也是其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一种方式,B错误;由李鸿章的变化可以看出,其逐步已经放弃了宗藩观念,逐步建立起一种平淡的外交思想,其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李鸿章有无尽到外交家应尽的职责,D错误。15.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而攫取的一些治外法权。这主要基于A.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力量B.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C.美国在两极对峙局面中处于劣势D.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参考答案: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英美之所以要废除在中国的治外法权是为了调动中国的抗战积极性,因为中国是抗日的主要力量,故A项正确;1938年10月,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故B项错误;两级对峙出现于二战结束后,故C项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D项不符合史实。16.中国科学院任定成教授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种累积式的发展,即既不抛弃旧理论,并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下列史实符合任教授观点的是A.神创论与进化论

B.相对论与量子论C.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D.进化论与量子论参考答案:C17.19世纪上半期,在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中不包括(

A.伊朗

B.印度尼西亚

C.新加坡

D.印度参考答案:C18.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参考答案:C19.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A.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B.赞美罗马共和制的诸多优点C.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D.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参考答案:A孟德斯鸠赞美罗马共和制度诸多优点,其目的是为阐发自己的思想主张寻找理论和实践依据,因此排除B,选择A;题干中只提及了罗马政体的优点,并没有涉及其他政体,也没有涉及不同影响,排除C;孟德斯鸠的启蒙思想确实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此题是考查孟德斯鸠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而不是影响,排除D。20.有学者认为,“尽管古巴危机得到了和平解决,但它却是一件很侥幸的事……它促使了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控制核武器试验协定、禁止空间核武器协定、拉美无核区规定、在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协定……第一个西方——苏联限制战略武器条约。”该学者旨在强调这一危机A.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

B.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秩序C.削弱了美苏两国超级大国的地位

D.体现了世界秩序构建中的正义性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根据材料文字“古巴危机”“促使了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可知,该学者旨在强调古巴危机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21.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参考答案:C22.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整旨”。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认为“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故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由此可知,李鸿章A.认识到清政府盲目自大B.对列强侵略持无所谓态度C.严重缺乏近代外交意识D.已经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参考答案:A清政府对各国宣战,但地方政府不仅不遵守中央命令,并且与列强签订保护协议,说明清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减弱,清政府的中央集权面临严重危机,且清政府盲目自大,故选A;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23.干支纪年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在1851年“辛亥”年和下一个“辛亥”年中,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对这两次革命运动说法正确的是①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②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朝统治者③都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④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D辛亥革命的影响。由题目中的信息“1851年……下一个‘辛亥’年……革命运动”即可知应为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属于旧式的农民起义,所建立的政权仍为封建专制政权,故第③项的表述错误;其他三项的表述均为这两次革命运动的相同点,故本题应选D项。24.“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参考答案:C25.《世界通史》中写道:“早期圈地运动受害者和牺牲品是农民阶级的最低阶层.小农、帮

工、靠公地维持生计的穷人们。封建庄园解体,人口流离失所,乡村生活颓废,‘上帝的牧羊人’——乡村牧师发现:以前40个人赖以为生的地方,现在只有1个人和他的1名牧人就把它占为已有了。”这表明圈地运动

A.改变了农村社会结构

B.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C.使信奉宗教人数减少

D.使广大农民丧失生活出路参考答案:A26.《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纲领过时”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以空想社会主义为理论来源,缺乏科学性B.工人阶级政党组织不赞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工业革命后工业的大发展增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运行能力D.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未来社会的发展缺乏预判性,需要与时俱进参考答案:C2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无为”和“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参考答案:C28.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材料中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基层治理C.确立儒学权威D.强化重农抑商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可知,“乡约”制度旨在加强地方基层教化,稳定基层统治秩序,故B项符合题意。A项,“乡约”制度旨在加强对基层的管理,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乡约”制度践行了儒家伦理思想,而非确立儒学权威,排除。D项,题干未体现重农抑商思想,排除。29.“为了解决异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内部以及他们同罗马居民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逐渐形成一套‘万民法’。所谓‘万民法’,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它是罗马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被罗马国家用强制力保证实行的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的法律。”(沈芝:《古代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述评》)下面对“万民法”适用范围的说明最准确的是A.异邦人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

B.罗马及其被征服地区的所有居民C.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

D.罗马帝国境内所有民族的居民参考答案:C30.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平民主建国,提出的政治主张是

A.建立民主联合政府B.结束国民政府的统治C.建立工农民主政权D.消灭国民党反动势力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第一次兴学运动是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史称“庆历兴学”。庆历兴学的主要内容有三项:兴办太学;普遍设立地方学校;改革科举考试,规定科举考试先策、次论,次赋诗,罢贴经、墨义。最终以范仲淹被排挤出朝廷而失败。第二次兴学运动是由被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主持的。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被称为“熙宁兴学”。主要有以下内容: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所谓“三舍法”就是“创立太学三舍选察升补之法”的简称;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改革科举制等。“熙宁兴学”也难以避免失败的悲剧。第三次兴学运动是由蔡京主持的,意图继承熙宁新法来挽救北宋的统治危机,恢复和发展“熙宁兴学”的某些措施,史称“崇宁兴学”。“崇宁兴学”的措施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新建辟雍,发展太学;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此次兴学虽不免失败的教训,但是对宋朝教育事业发展起的作用超过前两次。——摘编自张西梅《浅论北宋三次兴学运动的影响及失败原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宋教育改革的内容和目的。(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教育改革的影响。(9分)参考答案:(1)内容:重视太学的作用;兴建地方学校;改革科举制;兴办专科学校。(每点1分,共4分)目的:选拔实用人才;挽救统治危机.(2分)(2)影响:北宋教育改革促进了全国性官学系统和科举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形成重视学校教育的风气,推动了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4分)科举改革和兴办专科学校,促进了经世致用,功利主义思想的发展。(3分)但是,北宋教育改革作为挽救统治危机的一项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2分)【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三次兴学运动教育改革的内容,结合王安石变法教育改革内容来归纳。第二小问目的,选拔实用人才;挽救统治危机。(2)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来分析。积极方面可以从有利于形成重视学校教育的风气,促进了经世致用,功利主义思想的发展角度回答。局限性从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角度来回答。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材料四、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列宁《国家与革命》材料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3分)(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3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列宁心目中无产阶级政权的特点。(2分)(5)依据材料五,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2分)参考答案:(1)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3分)(2)理解: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1分)进步作用: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2分)(3)完美之处:不流血、妥协。(1分)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2分)(4)特点:立法与行政统一;议员没有特权。(2分)(5)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2分)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既然退却才是正确的,那我们就必须退却。”——《苏联的共产主义》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欧美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一时之间,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里,“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大国崛起》材料二在1933年到1934年初,统制经济这名词有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于报刊著作上。国民政府专家罗敦伟认为“九一八”之后,中国“真正求得国难出路的基本方策”应是实施“统制经济”。他批评中国的经济学者大半是“自由主义的理想者”,那不过是一个“梦幻”,而“事实告诉我们,许多国家都向统制经济途上进展”,如德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及日本,苏俄更是如此,各国“差不多是想把政府化为生产的管理机关。”他认为,在中国实施统制经济政策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之凌乱散漫,社会秩序之纷乱无章,政治社会之变化莫测”,是一剂良方。——摘编自蔡双全《简析20世纪30年代学术界关于“统制经济”与“自由经济”之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宁的“退却”和美国的“计划”各指何事?两者各有何突出特点,其实践产生了哪些相似效果?(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敦伟“统制经济理论”的核心及其目的,根据材料分析影响该理论产生的国际因素。

参考答案:(1)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特点:“退却”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计划”是指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相似效果: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发展;稳固了政权和社会制度;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核心:政府成为生产的管理机关(政府管理经济)。目的:调节经济秩序;挽救民族危亡。国际因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西方各国对经济的干预;苏联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成就显著。【详解】(1)根据“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可知,材料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所学可知,苏俄通过战时共产主义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失败,然后实行新经济政策,“退却”指新经济政策;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特点:结合所学,“退却”即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计划”即罗斯福新政,指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相似效果:可从推动经济的恢复发展、稳固政权和社会制度和开创经济新模式等角度分析回答。(2)核心:根据“差不多是想把政府化为生产的管理机关。”得出政府成为生产的管理机关。目的:根据“在中国实施统制经济政策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之凌乱散漫,社会秩序之纷乱无章,政治社会之变化莫测’,是一剂良方”得出调节经济秩序,挽救民族危亡。国际因素:根据“事实告诉我们,许多国家都向统制经济途上进展”得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西方各国对经济的干预;根据“苏俄更是如此”得出苏联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成就显著。34.中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不能背离这一国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4年8月,孙中三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自孙中三《三民主义》(1)

孙中三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一中所提”办法”与最初的主张相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