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以中唐古文运动为标志。韩愈、柳宗元的古文,代表了唐代散文的最高成就。进入晚唐,古文渐衰、骈文再兴,而小品文却异军突起,绽放着光芒。1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1第一节中唐古文运动一、古文的概念古文是和骈文相对的一个文体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始自韩愈,他把自己所写的奇句单行、上承先秦两汉文体的散体文称之为“古文”,使之与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俗下文字”,即骈体文相区别。2第一节中唐古文运动2二、中唐古文运动是中唐时期以复古为新变的文体文风革新。古文运动有明确的理论主张和广泛的作家群体。提倡著文要恢复先秦两汉儒学传统,要有饱满的热情和充实的现实思想内容。在形式上,摒弃六朝以来盛行的骈体文,恢复先秦两汉那种散句单行、挥洒自由的散体文。代表作家韩愈、柳宗元。3二、中唐古文运动3
骈体文是一种形式美的文体,从南北朝盛行以来,一直到唐代前期,各类文章都普遍使用这种文体。骈文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空虚浮华、影响思想表达等明显弊端。因而初唐时期的“四杰”、陈子昂,就提出了文风革新的主张。
4骈体文是一种形式美的文体,从南北朝盛行
安史之乱使社会由盛转衰,一些士人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思欲变革,以期王朝中兴。与政治变革愿望相伴而来的,是在思想上提倡恢复儒学传统,通经致用,改革现实。在文体上,则提倡用自由的散体文表达思想。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等先后提出了文章革新的主张,他们是古文运动的先驱。到中唐的韩愈、柳宗元,则在理论和实践上,将古文运动推向高潮。5安史之乱使社会由盛转衰,一些士人怀着强烈三、韩、柳的古文理论其一,是“文以明道”。其主要目的,除了致力于建立儒家道统之外,便是用“道”来充实文的内容,使文成为参与现实政治的强有力的舆论工具。其二,在倡导“文以明道”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为写好文章而博采前人遗产。
6三、韩、柳的古文理论6其三,为文宜“自树立,不因循”,贵在创新。其四,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1、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文章才能充实、光大。2、气盛则言宜。3、不平则鸣,尽情抒发。韩柳古文理论主张的核心是“文以明道”说。7其三,为文宜“自树立,不因循”,贵在创新。四、杂文学观念的复归所谓“杂文学”是相对于纯文学而言的。我们所说的纯文学,指非功利、重抒情的美文;混美文与非美文为一的,我们称为杂文学。我国早期文学与非文学不分。魏晋之后,文学逐渐独立成科,但美文与非美文还未分开。南朝齐梁之际文、笔问题的讨论,有着区分美文与非美文的明确意向。这一观念更重视文学的特质,意在把“文学”从杂的境地纯化出来。8四、杂文学观念的复归8
从盛唐到中唐,随着文体文风改革呼声的增强,文、笔之分的意向又为此前的“文章”概念所取代。它反映了唐人文学观念的重大变革,亦即杂文学观念的复归。这种似旧实新的观念,将南朝人想从“文”中排除出去的大量应用文体重又收罗进来,施以新的写法,在理论和创作上赋予这些应用文体以文学的特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古文的地位。9
从盛唐到中唐,随着文体文风改革呼声的增从杂文学始,到“文”“笔”之分的讨论,最后以“文章”合一终,散文的发展似乎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这一现象,就文学自身演进来说,无疑是一种倒退;但就杂文学观念在特定时期重建的意义而言,则是一种进步。它蕴含着以复古为新变的充实内容,对当时和此后的散文有深远的影响。10从杂文学始,到“文”“笔”之分的讨论,最后第二节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一、韩、柳之前唐代散文的发展二、韩、柳对散文的重要开拓其一,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突破一切文体界限和陈规旧制,把大部分应用文写成了艺术性很强的文学散文。在无法与有法之间,创立了一种与上古文判然有别的新的散文规范。
11第二节韩愈、柳宗元的散文11其二,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韩文如长江大河,澎湃流转,气势奔放。柳文如崇山峻岭,简古峭拔,立意精警。12其二,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加强二、韩愈的散文(一)论说文1、重在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的文章,如《原道》、《原性》、《原人》等。这类散文缺少文学色彩。2、重在反映现实,揭露矛盾,作不平之鸣的文章
如《师说》、《原毁》、《讳辩》、《争臣论》、《论佛骨表》等。这类散文的共同特点是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排宕顿挫、感情激烈。
13二、韩愈的散文13(二)杂文自由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1、发牢骚、泄怨气之文如《进学解》、《送穷文》。寓庄于谐的特点。2、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
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如《杂说》、《获麟解》、《伯夷颂》等。14(二)杂文14(三)赠序、祭文、书信赠序文如《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送石处士序》、《送董邵南序》等。祭文如《祭十二郎文》、《祭柳子厚文》等。韩愈在一些书信中,阐述了自己的文学观点。如《答李翊书》、《与冯宿论文书》等。15(三)赠序、祭文、书信15(四)传记、碑志表现出作者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韩愈的碑志不拘格套,仿佛是一组组形象的人物画廊。有的作品生动刻画人物,几近小说写法。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有的作品借以发议论,寓讽刺,表现强烈的爱憎之情。如《柳子厚墓志铭》。16(四)传记、碑志16
三、柳宗元的散文(一)哲学论文如《封建论》、《天说》等。(二)杂文
1、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自己被贬被弃的一怀幽愤如《答问》、《起废答》、《愚溪对》等。2、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如《骂尸虫文》、《宥蝮蛇文》、《憎王孙文》等。17三、柳宗元的散文17(三)寓言文大都结构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如《三戒》、《蝜蝂传》等。(四)传记文与抒情文传记文如《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等。《祭吕衡州温文》是柳宗元抒情文中最动人的一篇。18(三)寓言文18(五)山水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如《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等。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1、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作者笔下呈现的大都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将自己被贬的悲情不露痕地融注其中,形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19(五)山水游记192、善于选取深奥幽美型的小景物,经过一丝不苟的精心刻画,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柳宗元用自己的全副精力和才情,去“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愚溪诗序》),借以安顿他那颗悲哀苦闷的灵魂,并从中获得些许凄美的怡悦。
202、善于选取深奥幽美型的小景物,经过一丝第三节晚唐古文衰落、骈文复兴和异军突起的小品文一、古文衰落二、骈文复兴重要作家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三十六体”。
21第三节晚唐古文衰落、骈文复兴21他们大力提倡四六文,重辞藻、典故、声韵、偶对,向唯美主义方向发展。将骈文广泛应各种文体中。在创作技巧和文风上,雕镂精工,用典深僻,词采繁缛,偶对切当,风格更为华丽浓艳。其中李商隐的骈文最具代表性。22他们大力提倡四六文,重辞藻、典故、声韵、偶三、晚唐小品文(一)三个基本特点一是篇幅短小精悍;二是多为刺时之作,有的放矢,批判性强;三是情感炽烈,生气贯注。(二)代表作家作品1、皮日休(834?-883?),字逸少,后改袭美;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诗文集《皮子文薮》。小品文代表作如《读司马法》等。23三、晚唐小品文232、陆龟蒙(?-881?),字鲁望,姑苏(今浙江苏州市)人。诗文集《笠泽丛书》。小品文代表作如《野庙碑》等。3、罗隐(833-909),字昭谏,馀杭(今属浙江杭州市)人。小品文集《谗书》。小品文代表作如《英雄之言》等。242、陆龟蒙(?-881?),字鲁望,姑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鲁迅《小品文的危机》25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但罗隐的《
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以中唐古文运动为标志。韩愈、柳宗元的古文,代表了唐代散文的最高成就。进入晚唐,古文渐衰、骈文再兴,而小品文却异军突起,绽放着光芒。26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1第一节中唐古文运动一、古文的概念古文是和骈文相对的一个文体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始自韩愈,他把自己所写的奇句单行、上承先秦两汉文体的散体文称之为“古文”,使之与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俗下文字”,即骈体文相区别。27第一节中唐古文运动2二、中唐古文运动是中唐时期以复古为新变的文体文风革新。古文运动有明确的理论主张和广泛的作家群体。提倡著文要恢复先秦两汉儒学传统,要有饱满的热情和充实的现实思想内容。在形式上,摒弃六朝以来盛行的骈体文,恢复先秦两汉那种散句单行、挥洒自由的散体文。代表作家韩愈、柳宗元。28二、中唐古文运动3
骈体文是一种形式美的文体,从南北朝盛行以来,一直到唐代前期,各类文章都普遍使用这种文体。骈文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空虚浮华、影响思想表达等明显弊端。因而初唐时期的“四杰”、陈子昂,就提出了文风革新的主张。
29骈体文是一种形式美的文体,从南北朝盛行
安史之乱使社会由盛转衰,一些士人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思欲变革,以期王朝中兴。与政治变革愿望相伴而来的,是在思想上提倡恢复儒学传统,通经致用,改革现实。在文体上,则提倡用自由的散体文表达思想。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等先后提出了文章革新的主张,他们是古文运动的先驱。到中唐的韩愈、柳宗元,则在理论和实践上,将古文运动推向高潮。30安史之乱使社会由盛转衰,一些士人怀着强烈三、韩、柳的古文理论其一,是“文以明道”。其主要目的,除了致力于建立儒家道统之外,便是用“道”来充实文的内容,使文成为参与现实政治的强有力的舆论工具。其二,在倡导“文以明道”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为写好文章而博采前人遗产。
31三、韩、柳的古文理论6其三,为文宜“自树立,不因循”,贵在创新。其四,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1、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文章才能充实、光大。2、气盛则言宜。3、不平则鸣,尽情抒发。韩柳古文理论主张的核心是“文以明道”说。32其三,为文宜“自树立,不因循”,贵在创新。四、杂文学观念的复归所谓“杂文学”是相对于纯文学而言的。我们所说的纯文学,指非功利、重抒情的美文;混美文与非美文为一的,我们称为杂文学。我国早期文学与非文学不分。魏晋之后,文学逐渐独立成科,但美文与非美文还未分开。南朝齐梁之际文、笔问题的讨论,有着区分美文与非美文的明确意向。这一观念更重视文学的特质,意在把“文学”从杂的境地纯化出来。33四、杂文学观念的复归8
从盛唐到中唐,随着文体文风改革呼声的增强,文、笔之分的意向又为此前的“文章”概念所取代。它反映了唐人文学观念的重大变革,亦即杂文学观念的复归。这种似旧实新的观念,将南朝人想从“文”中排除出去的大量应用文体重又收罗进来,施以新的写法,在理论和创作上赋予这些应用文体以文学的特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古文的地位。34
从盛唐到中唐,随着文体文风改革呼声的增从杂文学始,到“文”“笔”之分的讨论,最后以“文章”合一终,散文的发展似乎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这一现象,就文学自身演进来说,无疑是一种倒退;但就杂文学观念在特定时期重建的意义而言,则是一种进步。它蕴含着以复古为新变的充实内容,对当时和此后的散文有深远的影响。35从杂文学始,到“文”“笔”之分的讨论,最后第二节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一、韩、柳之前唐代散文的发展二、韩、柳对散文的重要开拓其一,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突破一切文体界限和陈规旧制,把大部分应用文写成了艺术性很强的文学散文。在无法与有法之间,创立了一种与上古文判然有别的新的散文规范。
36第二节韩愈、柳宗元的散文11其二,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韩文如长江大河,澎湃流转,气势奔放。柳文如崇山峻岭,简古峭拔,立意精警。37其二,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加强二、韩愈的散文(一)论说文1、重在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的文章,如《原道》、《原性》、《原人》等。这类散文缺少文学色彩。2、重在反映现实,揭露矛盾,作不平之鸣的文章
如《师说》、《原毁》、《讳辩》、《争臣论》、《论佛骨表》等。这类散文的共同特点是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排宕顿挫、感情激烈。
38二、韩愈的散文13(二)杂文自由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1、发牢骚、泄怨气之文如《进学解》、《送穷文》。寓庄于谐的特点。2、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
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如《杂说》、《获麟解》、《伯夷颂》等。39(二)杂文14(三)赠序、祭文、书信赠序文如《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送石处士序》、《送董邵南序》等。祭文如《祭十二郎文》、《祭柳子厚文》等。韩愈在一些书信中,阐述了自己的文学观点。如《答李翊书》、《与冯宿论文书》等。40(三)赠序、祭文、书信15(四)传记、碑志表现出作者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韩愈的碑志不拘格套,仿佛是一组组形象的人物画廊。有的作品生动刻画人物,几近小说写法。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有的作品借以发议论,寓讽刺,表现强烈的爱憎之情。如《柳子厚墓志铭》。41(四)传记、碑志16
三、柳宗元的散文(一)哲学论文如《封建论》、《天说》等。(二)杂文
1、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自己被贬被弃的一怀幽愤如《答问》、《起废答》、《愚溪对》等。2、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如《骂尸虫文》、《宥蝮蛇文》、《憎王孙文》等。42三、柳宗元的散文17(三)寓言文大都结构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如《三戒》、《蝜蝂传》等。(四)传记文与抒情文传记文如《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等。《祭吕衡州温文》是柳宗元抒情文中最动人的一篇。43(三)寓言文18(五)山水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如《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等。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1、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作者笔下呈现的大都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将自己被贬的悲情不露痕地融注其中,形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44(五)山水游记192、善于选取深奥幽美型的小景物,经过一丝不苟的精心刻画,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柳宗元用自己的全副精力和才情,去“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愚溪诗序》),借以安顿他那颗悲哀苦闷的灵魂,并从中获得些许凄美的怡悦。
452、善于选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橱柜购销与安装工程合同
- 招聘服务合同
- 内部施工合同协议
- 城市规划咨询顾问合同
- 家装使用装修合同
- 工业自动化设备采购及安装服务合同
- 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合作合同
- Unit 2More than fun Presenting ideas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文学与新女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摄影测量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医院应急培训》课件
-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措施
- 招标代理机构遴选投标方案(技术标)
- 证件使用协议书(2篇)
- 三级安全教育试题(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
- 贫血医学教学课件
- 肺栓塞患者护理查房课件
- 委托书之工程结算审计委托合同
- 《如何有效组织幼儿开展体能大循环活动》课件
- (完整版)重力式挡土墙专项方案
-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