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2-感觉总论课件_第1页
神经2-感觉总论课件_第2页
神经2-感觉总论课件_第3页
神经2-感觉总论课件_第4页
神经2-感觉总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十一章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是主观的,属于意识的范畴。内外环境的变化(刺激)是客观的,属于存在的范畴。意识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生理学至今未能回答感知的机制问题。生理学对感觉机制的认识是初步的。感觉如何度量?

-利用造父变星测量恒星亮度和距离的启示恒星的视亮度(E):直接看到的恒星亮度,相当于光通量;公元二世纪,人们还不能用确切的物理量来描述恒星的亮暗,古希腊天文学家依巴谷提出以“视星等”来表示天体的亮度,简称“星等”。他将肉眼可见的全天恒星分为6等,最亮的星定为1等星,其次为2、3、4、5等,在晴天晚上刚能看到的星为6等星。到19世纪上半叶,分光计问世。德国生理学家费希内尔分析了当时分光计的测量资料,发现人对亮暗程度差别的感觉与视亮度E的对数成正比,即1等星是6等星亮度的100倍,从而推算出,每一星等是次一星等亮度的2.512倍。后来,英国天文学家普森(1829-1891)据此总结出著名的普森公式:

m2-m1=2.5logE2/E1(m:星等。E:视亮度。公式右边的负号表示越亮的星其视星等越小)。该公式成为了星等尺度的定义公式,沿用至今。但该公式没有反映天体距离的影响。光度(L):天体每秒从整个表面发出的辐射能,表示天体的真正发光本领。天体的视亮度与观察者到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下图是位于M100的一颗造父变星的亮度变化第一节感受器的一般生理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receptor)---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感觉器官(senseorgan)---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附属结构

感受器分类1.按部位分:内感受器: 平衡、本体、内脏感受器 外感受器:距离感受器(视、听、嗅) 接触感受器(触、压、味、温)2.按刺激性质分: 机械感受器 伤害性感受器 光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

感受器的换能过程刺激

跨膜信息传递离子通道开放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动作电位感受器适应的产生机制比较复杂,可发生在感觉信息转换的不同阶段。(环层小体)感受器的结构、换能过程离子通道的功能状态感受器细胞与感觉神经纤维间的突触传递特性其它一、感觉传导通路精细感觉、肌肉本体感觉

A同侧后索上行薄束核、楔束核换元交叉到对侧对侧内侧丘系上行对侧丘脑后腹核、感觉接替核对侧中央后回第二节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温度觉、痛觉、触压觉A、C同侧脊髓后角换元中央管前交叉到对侧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触-压觉)

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丘脑中线区和髓板内核中央后回弥散投射到整个大脑皮层

头面部痛温觉头面部触压觉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脊主核和脊束核交叉到对侧三叉丘系丘脑后内侧腹核中央后回2.非特异投射系统(non-specificprojectionsystem)(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ascendingreticularactivatingsystem)

组成:丘脑第三类核群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功能特点:无点对点投射,不引起特定感觉特异投射系统第二级神经元侧枝脑干网状结构多次换元髓板内核群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分布在皮层各层维持皮层兴奋状态(唤醒作用)突触多,易受麻醉药的影响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一)感觉代表区的分区和功能1.体表感觉代表区:(1)第一感觉区(somaticsensoryareaI)

部位:中央后回(Braodman分区的3-1-2区)

3a区:肌肉牵张感觉投射区

3区:慢适应感觉投射区

1区:快适应感觉投射区

2区:关节、骨膜、筋膜等感觉投射区

特点:交叉(头面部双侧)代表区的大小与体表的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投射区有一定分野,倒立感觉柱(sensorycolumn):中央后回细胞以纵向的柱状排列构成感觉皮层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柱内神经元都对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刺激起反应,是一个传入-传出信息整合处理单位。传入冲动四层三、五、六层传出离开皮层。三层细胞的水平纤维可抑制相邻感觉柱,形成兴奋-抑制镶嵌模式。

(2)第二感觉区(somaticsensoryareaII)

部位: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特点:双侧,正立,小,代表区不够完善切除后不引起明显感觉障碍可能接受痛觉传入投射

2.本体感觉(运动觉、位置觉)代表区

部位:中央后回(4区)特点:低等哺乳动物(猫、兔)感觉、运动区重合在一起,称感觉运动区(sensorimotor

area)灵长类分开3.内脏感觉代表区部位:混杂在躯体水平体表感觉区中人的第二感觉区和运动辅助区与内脏感觉有关。4.视觉代表区部位:枕叶距状裂上下缘左眼颞侧和右眼鼻侧视网膜左侧枕叶皮层右眼颞侧和左眼鼻侧视网膜右侧枕叶皮层视网膜上半部距状裂上缘视网膜下半部距状裂下缘黄斑距状裂后部;视网膜周边区距状裂前部3.听觉代表区部位:颞叶皮层(人:颞横回,颞上回)4.嗅觉和味觉代表区嗅觉:边缘叶的前底部(梨状区前部,杏仁核一部分)味觉: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投射区下侧。(二)感觉皮层的可塑性1.表现形式:

邻近代表区向失去意义的代表区蔓延、占领(例:截手指)

破坏的代表区移向周围代表区(例:切除手指代表区)

某代表区无传入信息时,该代表区将代表其他部位(例:长期阻断肢体代表区的传入冲动,可使肢体代表区感受面部传入信息)

代表区的扩大(例:长期训练手指作精巧运动)

以上可塑性可发生在任何感觉系统。2.解释:聚合、辐散联系的用进废退。

三、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一)触-压觉感受器:点状分布,密度不均传导路:内侧丘系(与刺激的具体定位、空间和时间的型式有关)

脊髓丘脑束(与触-压觉的粗略定位有关)(二)肌肉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位置觉、运动觉

感受器分布:肌肉(包括肌梭)、肌腱、骨膜、关节等传导路:内侧丘系-小脑-大脑皮层脊髓丘脑前束(三)温度觉冷感受器:10-38C,温感受器:30-45C,点状分布,冷点多于热点痛温觉、部分触-压觉---先交叉,后上行(脊髓丘脑束)肌肉本体感觉、部分触-压觉---先上行,后交叉(内侧丘系)脊髓半横断:离断对侧痛温觉、部分触-压觉障碍离断同侧本体感觉、部分触-压觉障碍脊髓空洞症(中央管前交叉破坏):痛温觉障碍,触-压觉不受影响痛温觉和触-压觉分离现象(前者上下行节段少,换元早)(四)痛觉1.快痛和慢痛快痛---A

慢痛---C2.感受器与传导通路特点痛觉感受器的特异性

致痛物质后角对痛觉的调制(闸门)皮层代表区:第一、第二感觉区、扣带回3.初级和次级痛觉过敏

初级痛觉过敏(pri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