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试卷二)2025年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试卷二)2025年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试卷二)2025年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试卷二)2025年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试卷二)2025年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试卷二)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我国《民法典》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A.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B.受益人无需给予任何补偿C.由国家给予适当补偿D.由受害人自行承担损失答案:A.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解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使自己遭受损害的,如果存在侵权人,则侵权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若无侵权人或侵权人无法承担责任时,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选项A正确。2、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关于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的召开与决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股东大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B.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C.股东大会决议须由出席股东亲自投票D.股东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如董事会认为必要可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答案:A.股东大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大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股东大会作出决议,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普通决议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特别决议则需三分之二以上通过。股东大会可以采取书面形式或其他合法方式进行表决。股东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年会,此外,董事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因此选项A正确。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要约撤销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要约生效之前可以撤销B.撤销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C.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的,仍可撤销D.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的情况下,要约依然可以撤销答案:B解析: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但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或者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的情况下,要约不得撤销。4、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由甲公司向乙公司供应一批商品,乙公司在收到货物后一个月内支付货款。若乙公司未按期付款,则甲公司是否有权要求乙公司支付逾期利息?A.无权要求支付逾期利息B.有权要求支付逾期利息,但需事先书面通知C.有权直接要求支付逾期利息D.除非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否则无权要求支付逾期利息答案: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买方未按照约定的时间支付价款的,卖方有权要求买方支付逾期利息。因此,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甲公司可以直接要求乙公司支付逾期利息。5、关于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A.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B.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C.生命权是《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属于广义的人身自由权D.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答案:C解析:根据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因此,选项A正确。根据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因此,选项B正确。根据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因此,选项D正确。但是,《宪法》并未明确规定生命权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尽管生命权是重要的人身权利之一,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但并不直接体现在《宪法》条文中。因此,选项C表述不准确。6、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情形构成累犯?A.张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缓刑考验期满后第五年,又犯盗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B.李某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刑满释放后第四年,又犯诈骗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C.王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刑满释放后第六年,又犯故意杀人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D.赵某因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刑满释放后第二年,又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应当判处管制答案:C解析:根据《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选项A中张某虽在缓刑考验期满后五年内再次犯罪,但由于前罪被宣告缓刑,实际上并未执行有期徒刑,故不符合累犯条件;选项B中李某前罪为过失犯罪,故不符合累犯条件;选项C中王某前罪为故意犯罪,且刑满释放后五年内再次犯罪,符合累犯的构成要件;选项D中赵某虽然在刑满释放后两年内再次犯罪,但后罪应当判处的是管制,不属于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故不符合累犯条件。因此,本题答案选C。7、下列关于法律解释、法律推理与法律论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法律解释是法律人应用法律解决个案纠纷的过程B.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如果案件事实A符合法律规则B规定的条件C,则法律规则B对于案件事实A具有法律意义”C.法律论证的基本步骤是首先识别法律问题和确定论证的前提,然后进行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最后得出结论D.法律论证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一个合理的法律决定答案:D解析:A选项错误,因为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解释主体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法律的含义以及法律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进行进一步说明的活动。而法律人应用法律解决个案纠纷的过程是法律推理,即将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结合起来形成法律决定的过程,故A选项错误。B选项错误,描述的推理形式实际上是法律推理中的设证推理,而非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理方法,其基本形式是“三段论”,即“如果大前提A(法律规则)真实,小前提B(案件事实)属于A的适用范围,那么可以推导出结论C(法律决定或法律裁决)”。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法律论证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法律问题和确定论证的前提,但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并不是严格区分的先后步骤,它们可能在论证过程中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因此,C选项的描述过于简化和绝对化,错误。D选项正确,法律论证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推理方法,为法律决定提供正当性理由,从而确保法律决定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因此,法律论证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一个合理的法律决定。8、关于我国司法制度中的审判监督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审判监督程序,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再次审理的一种特别诉讼程序B.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主体仅限于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D.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答案:D解析:A选项错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但需要注意的是,调解书原则上不能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撤销,除非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因此,A选项中的“调解书”表述错误。B选项错误,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主体除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外,还包括案件的当事人。当事人可以通过申请再审的方式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仅指再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本身具有法律效力,并不等同于原生效判决、裁定被撤销或改变。因此,C选项的表述容易引起误解,错误。D选项正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一条:“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因此,无论是第一审还是第二审的再审案件,都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D选项正确。9、关于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A.甲持刀砍杀乙,乙慌忙逃窜时摔倒磕死,甲的砍杀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甲违章驾车,将乙撞成轻伤,乙在医院救治时,因医生丙的过失行为致乙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C.甲以杀人故意向乙开枪,但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丙中弹身亡,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甲在阳台轻生,围观者乙大喊“怎么还不跳”,甲跳楼身亡,乙的言行与甲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答案:B解析:选项A,在判断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时,要引入介入因素的概念。介入因素,是指在先前行为之后介入的、对结果的发生起一定作用的因素。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现是异常的,对结果的发生起到了独立的作用,则先前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被切断,先前行为不是结果的原因。反之,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现并不异常,对结果的发生所起的作用较小,则先前行为与结果之间仍有因果关系。本题中,甲持刀砍杀乙,乙慌忙逃窜时摔倒磕死,乙的死亡结果应归属于甲的砍杀行为,因为乙的逃跑行为是正常人都会有的反应,不属于异常的介入因素,故A选项“甲的砍杀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错误。选项B,甲违章驾车,将乙撞成轻伤,乙在医院救治时,因医生丙的过失行为致乙死亡。甲的行为对乙造成了轻伤,但乙的死亡结果是由医生丙的过失行为造成的,医生丙的过失行为属于异常的介入因素,且对乙的死亡结果起到了独立的作用,因此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选项正确。选项C,甲以杀人故意向乙开枪,但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丙中弹身亡,由于甲对丙的死亡结果没有预见可能性,故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C选项“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错误。选项D,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客观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本题中,乙的言行并未对甲造成物理上或心理上的强制或压制,甲的死亡结果应归属于其自杀行为,与乙的言行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选项“乙的言行与甲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错误。10、甲将一辆汽车以15万元卖给乙,乙付清全款,双方约定七日后交付该车并办理过户手续。丙得知此交易后,向甲表示愿以18万元购买,甲当即答应并与丙办理了过户手续。乙起诉甲、丙,要求判令汽车归自己所有,并赔偿因不能及时使用汽车而发生的损失。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与乙之间买卖合同有效B.甲与丙之间买卖合同无效C.乙有权要求甲交付汽车D.乙有权要求甲、丙赔偿损失答案:A解析:选项A、B,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本题中,甲与乙、甲与丙之间的买卖合同均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存在其他无效事由,故均有效。因此,A选项“甲与乙之间买卖合同有效”正确,B选项“甲与丙之间买卖合同无效”错误。选项C,根据《民法典》第二百二十四条:“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本题中,甲与乙之间的买卖合同虽然有效,但双方约定七日后交付该车并办理过户手续,在交付之前,乙并未取得汽车的所有权,故乙无权要求甲交付汽车。所以,C选项“乙有权要求甲交付汽车”错误。选项D,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本题中,甲与乙之间的买卖合同有效,但甲将汽车交付给丙并办理了过户手续,导致甲无法向乙履行交付汽车的义务,甲构成违约,乙有权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但丙系基于与甲之间的买卖合同取得汽车所有权,且丙对甲、乙之间的买卖合同并不知情,丙并非违约行为的实施者,乙无权要求丙赔偿损失。据此,D选项“乙有权要求甲、丙赔偿损失”错误。11、甲与乙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后甲将其在合同中的全部权利转让给了丙,但甲未通知乙。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与丙之间的权利转让协议无效B.甲与丙之间的权利转让协议有效,乙的债务部分转移给丙C.甲与丙之间的权利转让协议有效,但乙有权拒绝向丙履行D.甲与丙之间的权利转让协议有效,乙的债务全部转移给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债权转让的效力。选项A、C、D,《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本题中,甲将其在合同中的全部权利转让给了丙,但甲未通知乙,该转让对乙不发生效力,即乙有权拒绝向丙履行,但甲与丙之间的权利转让协议有效。因此,A选项“甲与丙之间的权利转让协议无效”、D选项“甲与丙之间的权利转让协议有效,乙的债务全部转移给丙”均表述错误,C选项“甲与丙之间的权利转让协议有效,但乙有权拒绝向丙履行”表述正确。选项B,《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一条规定:“债务人将债务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本题中,甲转让的是其在合同中的全部权利,属于债权转让,而非债务转移,故B选项“甲与丙之间的权利转让协议有效,乙的债务部分转移给丙”表述错误。12、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钢材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先交付钢材,乙公司验收后再付款。后甲公司在交付前发现乙公司经营状况严重恶化,面临破产,遂拒绝交付并通知乙公司。甲公司的行为是()。A.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B.行使不安抗辩权C.行使先诉抗辩权D.行使合同解除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不安抗辩权。选项A,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在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一方当事人在对方当事人未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的情况下,享有拒绝对待给付的抗辩权。本题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钢材买卖合同约定了先后履行顺序,即甲公司先交付钢材,乙公司验收后再付款,故甲公司不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因此A选项错误。选项B,不安抗辩权,是指在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应先履行义务的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难以给付之时,在对方当事人未履行或未为合同履行提供担保之前,有暂时中止履行合同的权利。本题中,甲公司作为先履行的一方,在发现乙公司经营状况严重恶化,面临破产时,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拒绝交付钢材并通知乙公司。所以B选项正确。选项C,先诉抗辩权,又称检索抗辩权或先索抗辩权,是指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享有的在主债权人向其请求履行保证责任时,有权要求主债权人先就债务人财产诉请强制执行;在主合同债权债务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就主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保证人可以对主债权人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特殊抗辩权。本题中,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不存在保证关系,甲公司不享有先诉抗辩权,故C选项错误。选项D,合同解除权,是指合同当事人依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权利,它的行使直接导致合同权利义务消灭的法律后果。本题中,甲公司并未行使合同解除权,而是行使不安抗辩权,据此D选项错误。13、关于民事权利,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抵销权属抗辩权B.请求权不具有排他性C.形成权的行使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D.支配权包括物权、知识产权和人身权答案:B解析:选项A,抵销权,是指当事人双方互负债务,各以其债权充抵债务的履行,双方各自的债权和对应债务在对等额内消灭。抵销权属于形成权,并非抗辩权。故A选项“抵销权属抗辩权”表述错误。选项B,请求权,是指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请求另一方主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权利人不能对权利标的进行直接支配,而只能请求义务人配合。债权请求权人对同一标的可以享有数个请求权,相互之间不具有排他性。因此B选项“请求权不具有排他性”表述正确。选项C,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依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与消灭的权利。形成权必须通过行使才能产生效力,权利人虽享有该权利但不行使,不会影响现存的法律关系。但受除斥期间的限制,一旦除斥期间经过,形成权消灭。所以C选项“形成权的行使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表述错误。选项D,支配权,亦称“管领权”,是指权利主体所享有的对权利客体直接管领和控制的权利。如所有权、知识产权等。人身权并非支配权,而是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据此D选项“支配权包括物权、知识产权和人身权”表述错误。14、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货物,双方约定,乙公司于合同签订后10日内发货,甲公司于收货后3日内付款。乙公司依约发货,甲公司却未付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公司有权同时履行抗辩权B.乙公司有权行使不安抗辩权C.乙公司有权行使留置权D.乙公司有权行使代位权答案:A解析:选项A,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在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一方当事人在对方当事人未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的情况下,享有拒绝对待给付的抗辩权。本题中,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双务合同,且双方没有约定履行的先后顺序,故应当同时履行。乙公司依约发货后,甲公司却未付款,乙公司有权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向甲公司交付货物。因此A选项“乙公司有权同时履行抗辩权”表述正确。选项B,不安抗辩权,是指在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应先履行义务的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难以给付之时,在对方当事人未履行或未为合同履行提供担保之前,有暂时中止履行合同的权利。本题中,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双务合同,但双方没有约定履行的先后顺序,故不存在先履行的一方,乙公司无权行使不安抗辩权。所以B选项“乙公司有权行使不安抗辩权”表述错误。选项C,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本题中,乙公司并非基于合同关系占有甲公司的动产,故乙公司无权行使留置权。据此C选项“乙公司有权行使留置权”表述错误。选项D,代位权,是指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权利,而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本题中,甲公司并未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的权利,故乙公司无权行使代位权。故D选项“乙公司有权行使代位权”表述错误。15、关于法的规范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教育作用的对象是一般人的行为B.评价作用的对象是他人的行为C.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D.强制作用的对象是违法者的行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的规范作用。选项A、B、C,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指引作用的对象是每个人自己的行为;评价作用的对象是他人的行为;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教育作用的对象是一般人的行为。据此,A选项“教育作用的对象是一般人的行为”、B选项“评价作用的对象是他人的行为”、C选项“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的表述均错误。选项D,强制作用的对象是违法者的行为。当违法者实施了违法行为时,通过国家权力机构强制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保障法的实施。因此,D选项“强制作用的对象是违法者的行为”表述正确。16、关于法的规范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种作用B.法的指引作用的对象是每个人自己的行为C.法的教育作用的对象是违法者的行为D.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答案:C解析:本题为选非题,考查法的规范作用。选项A,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意志、行为发生的直接影响,对人的行为所起到的保障和约束作用。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种作用。故A选项“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种作用”说法正确。选项B,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在这里,行为的主体是每个人自己。因此,B选项“法的指引作用的对象是每个人自己的行为”表述正确。选项C,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种作用又具体表现为示警作用和示范作用。法的教育作用对于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促使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具有重要作用。所以,C选项“法的教育作用的对象是违法者的行为”表述错误。选项D,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也就是说,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预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据此,D选项“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表述正确。17、下列关于仲裁协议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B.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C.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D.一方当事人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仲裁协议的效力。选项A,《仲裁法》第十九条规定:“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因此,选项A“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表述正确。选项B、C、D,《仲裁法》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由此可知,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既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但是,当双方分别向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提出请求时,则由人民法院裁定。故选项B“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表述错误,选项C“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选项D“一方当事人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表述均正确。18、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后甲公司分立为丙公司和丁公司,但甲公司未与乙公司就合同权利义务的承继问题达成协议。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公司和丁公司对乙公司承担按份责任B.丙公司和丁公司对乙公司承担连带责任C.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合同因甲公司分立而终止D.乙公司有权请求丙公司和丁公司对甲公司的债务予以清偿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公司分立后的债务承担。选项A、B、D,《民法典》第六十七条规定:“法人合并的,其权利和义务由合并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法人分立的,其权利和义务由分立后的法人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但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本题中,甲公司分立为丙公司和丁公司,但甲公司未与乙公司就合同权利义务的承继问题达成协议,故乙公司有权请求丙公司和丁公司对甲公司的债务予以清偿,且丙公司和丁公司对乙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因此,选项A“丙公司和丁公司对乙公司承担按份责任”表述错误,选项B“丙公司和丁公司对乙公司承担连带责任”、选项D“乙公司有权请求丙公司和丁公司对甲公司的债务予以清偿”表述均正确。选项C,《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二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义务”。本题中,甲公司分立后,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合同依然有效,并未终止。所以,选项C“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合同因甲公司分立而终止”表述错误。19、甲是某大学学生,在校期间发表了一篇论文并获得专利权。关于该专利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该专利权享有完全的权利B.甲所在的大学对该专利权有优先使用权C.甲在毕业后两年内,学校对该专利权享有无偿的使用权D.甲的导师对该专利权享有署名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职务发明及其权利归属。选项A,《专利法》第六条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该单位可以依法处置其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促进相关发明创造的实施和运用。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本题中,甲是在校学生,其在学校期间完成的发明创造,除非与学校有特别约定,否则该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均属于学校,甲作为发明人享有署名权及获得奖励报酬的权利。故A选项“甲对该专利权享有完全的权利”表述错误。选项B、C,《专利法》第十五条规定:“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共有人对权利的行使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共有人可以单独实施或者以普通许可方式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的,收取的使用费应当在共有人之间分配。除前款规定的情形外,行使共有的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应当取得全体共有人的同意”。本题中,甲对该专利并不享有权利,自然无权许可他人使用,学校作为专利权人,有权许可他人使用,包括优先许可自己使用。但是,在甲毕业后,甲与学校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学校无权再行使甲作为发明人享有的实施权,包括无偿使用,所以B选项“甲所在的大学对该专利权有优先使用权”表述正确,C选项“甲在毕业后两年内,学校对该专利权享有无偿的使用权”表述错误。选项D,《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创作作品的自然人是作者。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视为作者”。署名权是著作权人身权的一种,专利法中的发明人并不享有署名权。据此,D选项“甲的导师对该专利权享有署名权”表述错误。20、某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一合同纠纷案件时,发现该案原告所依据的某地方性法规与某部委规章之间存在冲突,该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A.应当直接适用地方性法规B.应当适用部委规章C.应当由审理该案的人民法院送请上级人民法院裁决D.应当由审理该案的人民法院报请国务院裁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冲突的解决。选项A、B,《立法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本题中,地方性法规与部委规章之间存在冲突,应当报请国务院裁决,而不是直接适用地方性法规或部委规章。因此,A选项“应当直接适用地方性法规”、B选项“应当适用部委规章”均表述错误。选项C、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规定:“下级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如果认为上级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与新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不一致,或者认为其他规范性文件与新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相抵触的,应当层报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审查或者作出解释。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答复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相应决定之前,人民法院可以依照现行有效的司法解释审理案件”。据此,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发现地方性法规与部委规章之间存在冲突,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但在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会要求下级法院层报其裁决,而不是直接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故C选项“应当由审理该案的人民法院送请上级人民法院裁决”表述正确,D选项“应当由审理该案的人民法院报请国务院裁决”表述错误。21、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欲杀乙,在乙的饭里投放毒药,乙因毒发身亡。甲投放毒药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B.甲持刀砍杀乙,乙因躲闪不及被砍成重伤,在送往医院途中因车辆故障耽误救治时间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C.甲欲杀乙,在山崖边将乙推下悬崖,乙在坠崖过程中被树枝挂住而未死,但因惊吓过度导致心脏病发作而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D.甲欲杀乙,将乙打成重伤,乙在送往医院途中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选项A,甲在乙的饭里投放毒药,乙因毒发身亡。甲的行为直接导致乙的死亡,故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A选项说法正确。选项B,甲持刀砍杀乙,乙被砍成重伤,但乙的死亡并非由甲的砍杀行为直接导致,而是由于车辆故障耽误救治时间而死亡。乙的死亡结果属于异常的介入因素,中断了甲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故B选项“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表述错误。选项C,甲在山崖边将乙推下悬崖,乙在坠崖过程中被树枝挂住而未死,乙的死亡结果并非由甲的推人行为直接导致,而是由乙自身的特殊体质(心脏病)导致,属于异常的介入因素。据此,C选项“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说法错误。选项D,甲将乙打成重伤,但乙的死亡是由于交通事故这一异常的介入因素导致的,并非由甲的伤害行为直接导致。因此,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D选项“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表述错误。22、甲、乙、丙共同抢劫,甲将被害人杀死,乙、丙对甲的杀人行为不知情。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构成抢劫罪致人死亡B.甲、乙、丙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C.乙、丙对甲的杀人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D.乙、丙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选项A,甲、乙、丙共同抢劫,甲在抢劫过程中,将被害人杀死,构成抢劫罪致人死亡。故A选项“甲构成抢劫罪致人死亡”表述正确。选项B,甲、乙、丙共同实施抢劫行为,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甲在抢劫过程中杀人的行为属于实行过限,不影响抢劫罪共同犯罪的成立。所以,B选项“甲、乙、丙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表述正确。选项C,乙、丙对甲的杀人行为不知情,也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故乙、丙对甲的杀人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因此,C选项“乙、丙对甲的杀人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表述正确。选项D,结果加重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的行为,同时又造成一个基本犯罪构成以外的结果,刑法对其规定较重法定刑的情况。本题中,乙、丙没有实施杀人行为,也没有故意造成被害人死亡结果,故不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据此,D选项“乙、丙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表述错误。23、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但不禁止扩大解释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但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选项A、C、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这是由刑法的保障人权机能所决定的。类推解释,是指对于相类似的案件应作相同处理,其法理基础在于平等原则,也是正义的要求。但是刑法是人权保障法,在保障人权与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之间,刑法当然选择保障人权。所以,刑法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也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因此,A选项“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D选项“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但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均错误,C选项“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但不禁止扩大解释”表述正确。选项B,罪刑法定原则,既约束司法者,也约束立法者。类推解释,是指对于相类似的案件应作相同处理,其法理基础在于平等原则,也是正义的要求。但是刑法是人权保障法,在保障人权与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之间,刑法当然选择保障人权。所以,刑法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也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扩大解释,是指作大于字面含义的解释。扩大解释得出的结论,没有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即在刑法用语的“射程”之内,因此没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故B选项“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表述错误。24、甲欲绑架自己的儿子乙以向妻子丙索要更多生活费,对甲的处理应当是()。A.以绑架罪定罪处罚B.可以酌情从轻处罚C.可以酌情减轻处罚D.不构成犯罪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绑架罪的行为对象。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本题中,甲绑架自己儿子的行为属于绑架近亲属的行为,不构成绑架罪。由此可知,选项A“以绑架罪定罪处罚”、选项B“可以酌情从轻处罚”、选项C“可以酌情减轻处罚”的说法均错误,选项D“不构成犯罪”的说法正确。25、甲因非法拘禁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被移送至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认为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决定不起诉。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公安机关认为不起诉决定错误的,可以要求复议B.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C.被不起诉人甲如果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D.公安机关认为不起诉决定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提请复核答案:B解析:选项A、D,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认为不起诉的决定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本题中,检察院对甲非法拘禁案作出不起诉决定,公安机关如果认为不起诉决定错误,可以要求复议,但如果意见不被接受,才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提请复核。因此,选项A“公安机关认为不起诉决定错误的,可以要求复议”、选项D“公安机关认为不起诉决定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提请复核”的表述均过于绝对,错误。选项B、C,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条:“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决定不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应当将复查决定告知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本案中,甲因非法拘禁罪被检察院决定不起诉,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所以选项B“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表述正确。同时,被不起诉人甲如果不服,只能向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检察院申诉,而不能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故选项C“被不起诉人甲如果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说法错误。26、甲某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甲某在劳动时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定,将另一名罪犯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A.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甲某死刑缓期执行后,应由公安机关执行B.甲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应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C.甲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最高人民法院可以核准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执行死刑D.甲某所犯故意伤害罪,应当由监狱中的侦查机构立案侦查答案:D解析:选项A,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四条:“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对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对未成年犯应当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执行机关应当将罪犯及时收押,并且通知罪犯家属。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执行期满,应当由执行机关发给释放证明书”。死刑缓期执行应当由监狱执行,而不是公安机关,故选项A“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甲某死刑缓期执行后,应由公安机关执行”表述错误。选项D,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百零八条:“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进行侦查。侦查终结后,写出起诉意见书或者免予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人民检察院”。本题中,甲某在监狱中将另一名罪犯打成重伤,属于监狱内犯罪,应当由监狱中的侦查机构立案侦查,所以选项D表述正确。27、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一批货物,乙公司在收到货物后一个月内支付货款。后因乙公司未能按时支付货款,甲公司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乙公司提出反诉,认为甲公司提供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要求赔偿损失。对于乙公司的反诉请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公司无权提出反诉B.反诉请求与本诉请求属于同一法院管辖C.乙公司应当在答辩期满前提出反诉D.甲公司必须接受乙公司的反诉请求答案:B解析: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反诉是指在已经提起的诉讼中,被告向原告提出的独立的反请求,该请求与本诉请求属于同一法院管辖且有牵连关系。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因为被告有权提出反诉;选项C虽然正确描述了提出反诉的时间要求,但并非对乙公司反诉请求性质的准确回答;选项D错误,因为甲公司并非必须接受乙公司的反诉请求,而应由法院依法裁判。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自首”?A.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B.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C.因形迹可疑被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了犯罪事实D.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视为自动投案答案:B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选项A、C、D均符合自首的条件。选项B所述的情形构成特别自首,即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因此,选项B所述的情况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自首”,故选B。29、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甲教唆乙盗窃,但乙并未实施盗窃行为,甲成立盗窃罪的未遂犯B.甲与乙共同杀害丙,法院认定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则甲也不成立犯罪C.甲组织乙、丙等人成立恐怖组织并实施杀人行为,甲只成立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D.甲指使国家工作人员乙对丙非法拘禁,甲与乙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共同犯罪答案:D解析:选项A,教唆犯是故意引起他人实行不符合法定构成要件的违法事实的教唆者。本题中,甲教唆乙盗窃,但乙并未实施盗窃行为,甲成立盗窃罪的教唆犯未遂。但是,教唆犯未遂并非盗窃罪的未遂犯,因为盗窃罪的未遂犯要求行为人实施了符合盗窃罪构成要件但尚未得逞的盗窃行为。甲并未实施盗窃行为,因此不能认定为盗窃罪的未遂犯。故A选项“甲成立盗窃罪的未遂犯”错误。选项B,在共同犯罪中,共犯人各自承担刑事责任,一人无罪并不意味着其他人也必然无罪。本题中,甲与乙共同杀害丙,法院认定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这并不影响对甲行为的认定。如果甲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则甲应当成立故意杀人罪。因此,B选项“甲也不成立犯罪”错误。选项C,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与组织、领导恐怖组织并实施其他犯罪是法条竞合关系,其中,组织、领导恐怖组织并实施其他犯罪是特别法条,应当优先适用。本题中,甲组织乙、丙等人成立恐怖组织并实施杀人行为,甲不仅成立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还成立故意杀人罪,应当数罪并罚。故C选项“甲只成立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错误。选项D,身份犯,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在行为人主体上具有一定身份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身份犯具有两种身份:一是定罪身份,即影响定罪的身份,是指行为人所具有的某种特殊资格或已经成为某种特殊主体,这种特殊资格或特殊主体的身份影响定罪,不同的身份构成不同的犯罪。例如,贪污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不构成本罪;二是量刑身份,即不影响定罪但影响量刑的身份,是指行为人只有某种特殊身份或资格,刑法才对其从重处罚或者以较轻的法定刑处罚。例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诬告陷害罪的,应当从重处罚。本题中,甲指使国家工作人员乙对丙非法拘禁,甲与乙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共同犯罪,甲属于教唆犯,乙属于实行犯。乙虽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但这一身份并不影响其与甲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共同犯罪。因此,D选项“甲与乙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共同犯罪”正确。30、关于洗钱罪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将受贿所得300万元兑换成美元,汇往境外,构成洗钱罪B.乙将自己为赌博而诈骗所得的10万元用于清偿债务,不构成洗钱罪C.丙将抢劫所得的赃物用于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构成洗钱罪与行贿罪,数罪并罚D.丁明知李某所持有的100万元系其犯罪所得,而协助其将资金汇往境外,构成洗钱罪的共同犯罪答案:A解析:选项A,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提供资金账户的,或者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或者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或者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行为。本题中,甲将受贿所得(贪污贿赂犯罪所得)300万元兑换成美元,汇往境外,属于洗钱罪的法定行为类型之一,因此构成洗钱罪。故A选项正确。选项B,洗钱罪的行为对象必须是特定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包括上游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乙将自己为赌博而诈骗所得的10万元用于清偿债务,由于赌博罪不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因此乙的行为不构成洗钱罪。但乙的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或赌博罪等其他犯罪。所以,B选项“不构成洗钱罪”的判断虽然正确,但理由不准确,其理由应为“赌博罪不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不过,在本题选项中,A选项的表述更为完整且正确,因此应优先选A。31、某公司与李某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合同到期后,公司提出续签,但李某认为公司未按原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设施,拒绝续签。在此情形下,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李某无权拒绝续签,应当继续履行原合同义务B.公司有权单方面决定延长劳动合同期限C.李某有权拒绝续签,并可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D.公司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给李某答案:C解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到期后,如果用人单位未能按照原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或者劳动保护,劳动者有权拒绝续签合同,并且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32、甲公司向乙银行借款100万元,期限一年,并以其价值80万元的厂房作抵押,并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同时,丙公司对该笔借款提供了连带责任保证。若借款到期后甲公司无力偿还,乙银行应如何行使权利?A.只能先就甲公司的厂房优先受偿,不足部分再请求丙公司承担保证责任B.应当先要求丙公司承担保证责任,之后才能处置甲公司的厂房C.既可以先执行甲公司的厂房抵押,也可以直接要求丙公司承担全部保证责任D.无法同时向甲公司和丙公司主张权利答案: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当同一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时,债权人可以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本题中,由于丙公司提供的保证为连带责任保证,因此乙银行可以自由选择先执行抵押还是要求丙公司承担责任。33、甲公司委托乙公司开发一种新型产品,双方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新产品的专利申请权归属。乙公司按约交付该新型产品后,甲公司自行申请并获得了该产品的发明专利权。关于该专利权归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公司享有该专利权B.乙公司享有该专利权C.甲公司和乙公司共有该专利权D.甲公司和乙公司均无该专利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法典》中关于委托开发合同中专利申请权归属的规定。选项A、B、C,根据《民法典》第八百六十条:“委托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研究开发人。研究开发人取得专利权的,委托人可以依法实施该专利。研究开发人转让专利申请权的,委托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本题中,甲公司委托乙公司开发一种新型产品,双方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新产品的专利申请权归属,因此,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研究开发人乙公司,但甲公司自行申请并获得了该产品的发明专利权,则甲公司享有该专利权,故选项A“甲公司享有该专利权”说法正确,选项B“乙公司享有该专利权”、选项C“甲公司和乙公司共有该专利权”说法均错误。选项D,专利权属于民事权利,是依照法律规定,由权利人控制、利用、处分其专利并制止他人侵害其专利的权利。甲公司已经取得专利权,当然享有该专利权,据此选项D“甲公司和乙公司均无该专利权”说法错误。34、甲公司分立为乙公司和丙公司,分立前甲公司的债务应当()。A.由乙公司和丙公司承担连带责任B.由乙公司和丙公司按约定比例承担C.由甲公司承担D.由乙公司和丙公司按出资比例承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公司分立后的债务承担。选项A、B、C,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六条:“公司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公司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本题中,甲公司分立为乙公司和丙公司,分立前甲公司的债务应当由乙公司和丙公司承担连带责任,所以选项A“由乙公司和丙公司承担连带责任”表述正确,选项B“由乙公司和丙公司按约定比例承担”、选项C“由甲公司承担”表述均错误。选项D,根据《公司法》第三条:“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本题中,乙公司和丙公司分别作为独立法人,各自独立承担责任,并不存在按出资比例承担责任的说法,故选项D“由乙公司和丙公司按出资比例承担”表述错误。35、甲公司因乙公司未履行供货义务,向乙公司主张违约责任,下列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表述正确的是:A.甲公司向法院起诉后又撤诉的,引起诉讼时效中断B.甲公司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后又撤回仲裁申请的,不引起诉讼时效中断C.甲公司向乙公司主张权利时,乙公司同意履行义务后又反悔的,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D.甲公司向乙公司邮寄催款函,乙公司拒收的,不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诉讼时效中断的相关规定。选项A、B,《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本题中,甲公司向法院起诉后又撤诉的,属于权利人提起诉讼后又撤诉的,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甲公司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后又撤回仲裁申请的,也属于权利人申请仲裁后又撤回仲裁申请的,引起诉讼时效中断。故A选项“甲公司向法院起诉后又撤诉的,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表述正确,B选项“甲公司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后又撤回仲裁申请的,不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表述错误。选项C,《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债务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债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本题中,甲公司向乙公司主张权利时,乙公司同意履行义务后又反悔的,此时诉讼时效已经期间届满,但债务人乙公司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因此,不存在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的问题。所以C选项“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的表述错误。选项D,《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的,引起诉讼时效中断”。本题中,甲公司向乙公司邮寄催款函,无论乙公司是否拒收,均属于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引起诉讼时效中断。据此D选项“不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表述错误。36、甲向乙借款10万元,约定借款期限为2年,丙作为保证人,双方未约定保证方式及保证期间。借款到期后,甲无力偿还借款本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的保证方式为一般保证B.丙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C.丙的保证期间为借款之日起2年D.乙应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丙承担保证责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保证的方式和保证期间。选项A、B、C,《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六条规定:“保证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规定:“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本题中,丙作为保证人,双方未约定保证方式,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同时,双方未约定保证期间,则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因此,A选项“丙的保证方式为一般保证”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选项“丙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表述正确,C选项“丙的保证期间为借款之日起2年”表述错误。选项D,《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债务人住所变更,致使债权人要求其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的;(二)人民法院已经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三)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全部债务或者丧失履行债务能力;(四)保证人书面表示放弃本款规定的权利”。据此可知,一般保证的债权人须先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时,才能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本题中,乙应先向甲提起诉讼或仲裁,并就甲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时,才能要求丙承担保证责任。故D选项“乙应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丙承担保证责任”的表述错误。37、甲将一套房屋出售给乙,已经向乙收取了大部分房款,并已将房屋交付乙使用,但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后甲又与丙订立房屋买卖合同,将该房屋出卖给丙,并办理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现乙、丙就该房屋所有权发生争议,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不能取得该房屋所有权B.丙能够取得该房屋所有权C.甲、乙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D.乙只能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正确答案是:ABCD。本题综合考查非基于民事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区分原则。选项A、B,《民法典》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本题中,甲将一套房屋出卖给乙,已经向乙收取了大部分房款,并已将房屋交付乙使用,但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此时,乙虽未取得房屋所有权,但基于占有使用的事实状态,其有权基于占有制度保护自身权益。后甲又将该房屋出卖给丙,并办理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根据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原则,丙取得该房屋所有权。因此,A选项“乙不能取得该房屋所有权”、B选项“丙能够取得该房屋所有权”的表述均正确。选项C、D,根据区分原则,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物权变动的结果作为两个法律事实,它们的生效要件也应该根据法律的规定分别予以考虑。本题中,甲与乙订立的房屋买卖合同,因不存在合同无效的情形,故甲、乙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但甲将房屋又出卖给丙并办理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导致乙不能取得房屋所有权,乙只能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据此,C选项“甲、乙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D选项“乙只能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的说法均正确。38、甲公司向乙银行贷款100万元,丙公司作为保证人,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丁公司以自己的房产作抵押,担保上述债务。借款到期后,甲公司未能偿还借款,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银行应先向甲公司主张债权B.乙银行有权直接请求丙公司承担保证责任C.乙银行有权直接请求丁公司承担担保责任D.丙公司承担责任后,有权向甲公司追偿正确答案是:BCD。本题考查共同担保。选项A、B、C,《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二条规定:“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本题中,甲公司向乙银行贷款100万元,丙公司作为保证人,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丁公司以自己的房产作抵押,担保上述债务,丁公司属于第三人提供的物的担保,债权人乙银行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请求保证人丙公司承担保证责任。所以,A选项“乙银行应先向甲公司主张债权”的表述错误,B选项“乙银行有权直接请求丙公司承担保证责任”、C选项“乙银行有权直接请求丁公司承担担保责任”的表述均正确。选项D,《民法典》第七百条规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本题中,丙公司作为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甲公司追偿。故D选项“丙公司承担责任后,有权向甲公司追偿”的表述正确。3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形构成累犯?A.张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刑罚执行完毕五年后,又犯故意伤害罪。B.李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盗窃罪。C.王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刑罚执行完毕四年后,又犯盗窃罪。D.赵某因非法拘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假释考验期满后,又犯交通肇事罪。【答案】C【解析】根据《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选项C中王某的情况符合累犯的构成要件。40、关于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权异议,以下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A.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随时提出管辖权异议。B.管辖权异议只能在答辩期内提出,并且不影响案件的审理期限。C.如果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间内提出管辖权异议,则丧失该权利。D.法院对于管辖权异议应当立即裁定,并不得上诉。【答案】C【解析】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逾期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审查。同时,未在法定期间内提出管辖权异议意味着当事人默认受诉法院的管辖,从而丧失了提出异议的权利。因此,选项C正确。4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A.防卫行为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防卫行为可以针对已经结束的不法侵害。C.防卫行为必须造成重大损害。D.防卫行为的对象既可以是不法侵害者,也可以是无辜第三人。答案:A解析: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因此,选项A正确。4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合同的规定,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A.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才有效。B.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解除条件,一旦条件成就,合同自动解除。C.合同无效时,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D.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其继续履行。答案:C解析: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的形式可以是口头、书面或者其他形式(A项错误);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约定解除条件,但条件成就后还需要当事人行使解除权来解除合同(B项错误);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D项错误)。对于合同无效的情况,《民法典》规定,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C项正确)。43、下列关于合同解除的说法正确的是:A.承揽合同中的承揽人享有任意解除权。B.租赁合同中的出租人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解除合同。C.委托合同中的委托人和受托人均享有任意解除权。D.赠与合同中,赠与人可以随时撤销赠与。答案:C解析:A选项错误,因为承揽合同中的承揽人并不享有任意解除权,只有定作人享有此权利。B选项错误,租赁合同中的出租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解除合同,例如承租人违约。C选项正确,委托合同中的委托人和受托人均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这是《民法典》的规定。D选项错误,赠与合同中,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并非可以随时撤销。44、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由甲公司向乙公司供应一批货物。在履行过程中,因不可抗力导致甲公司无法按时交货。对此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公司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因为不可抗力属于免责事由。B.甲公司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乙公司的损失。C.若双方合同中约定了不可抗力条款,则甲公司可以免除违约责任。D.即使存在不可抗力,甲公司也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保证按期交货。答案:C解析:A选项错误,虽然不可抗力通常可作为免责事由,但具体情况还需依据合同约定处理。B选项错误,若不可抗力符合合同约定的免责条件,则甲公司不应承担违约责任。C选项正确,如果合同中有明确的不可抗力条款,并且此次事件符合该条款规定的情况,则甲公司可以依据合同约定免除违约责任。D选项错误,不可抗力发生时,当事人只需采取合理措施减轻损失,并非必须采取一切措施确保按期交货。45、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要约,欲向其出售一批货物。要约发出后,甲公司因进货渠道发生严重困难而无法履行该要约所规定的义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甲公司要撤回要约通知时,撤回要约的通知在要约到达乙公司之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乙公司即发生效力B.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的要约因甲公司的主观原因而导致不能履行的,属于要约的撤销C.甲公司若要撤销要约,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乙公司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乙公司D.甲公司若要撤销要约,撤销要约的通知在受要约人乙公司发出承诺通知的同时到达乙公司,则要约撤销正确答案是:A。本题考查要约的撤回和撤销。选项A,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五条:“要约可以撤回。要约的撤回适用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本题中,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的要约,在到达乙公司之前,甲公司可以撤回要约。故A选项“甲公司要撤回要约通知时,撤回要约的通知在要约到达乙公司之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乙公司即发生效力”说法正确。选项B、C、D,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六条:“要约可以撤销,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要约人以确定承诺期限或者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合理准备工作”。第四百七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失效:(一)要约被拒绝;(二)要约被依法撤销;(三)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四)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本题中,甲公司因进货渠道发生严重困难而无法履行该要约所规定的义务,属于要约失效的情形,而非要约的撤销。所以,B选项“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的要约因甲公司的主观原因而导致不能履行的,属于要约的撤销”、C选项“甲公司若要撤销要约,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乙公司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乙公司”、D选项“甲公司若要撤销要约,撤销要约的通知在受要约人乙公司发出承诺通知的同时到达乙公司,则要约撤销”的说法均错误。46、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于合同签订后一周内向乙公司支付全部货款,乙公司收到货款后10天内向甲公司交付全部货物。合同签订后甲公司依约向乙公司支付了全部货款,乙公司却未依约向甲公司交付货物。关于本案分析正确的是:A.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B.甲公司只能在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后才能解除合同C.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D.甲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权应当通知乙公司正确答案是:ACD。本题综合考查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合同解除的相关规定。选项A、C,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本题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货物买卖合同后,甲公司依约向乙公司支付了全部货款,但乙公司未依约向甲公司交付货物,属于违约行为,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因此,A选项“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C选项“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均表述正确。选项B,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本题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货物买卖合同后,乙公司迟延履行交付货物的主给付义务,甲公司有权催告乙公司在合理期限内履行,乙公司经催告后仍未履行的,甲公司有权解除合同。据此,B选项“甲公司只能在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后才能解除合同”表述错误。选项D,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本题中,甲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权应当通知乙公司,合同自通知到达乙公司时解除。所以,D选项“甲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权应当通知乙公司”表述正确。4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哪种情形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A.对方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B.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C.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D.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次要债务【答案】D【解析】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包括对方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以及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选项D中提到的是次要债务,因此不符合解除条件。4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关于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下列哪一项说法是错误的?A.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一律平等B.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C.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D.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权利受到侵害的,只能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答案】D【解析】根据《民法典》第五条至第八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而选项D中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寻求救济,不仅仅限于诉讼。49、下列关于行政许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