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_第1页
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_第2页
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_第3页
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_第4页
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1、刑事诉讼法属于(1)程序法:法按其内容和作用分为程序法和实体法。实体法规定实质内容的法律;程序法是规定诉讼程序和行政执法程序的法律。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国家行使刑罚权的程序,是与实体法相对应的程序法。(2)公法:按涉及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分为公法和私法。刑事诉讼法调整的是刑事诉讼中的国家专门机关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关系,因而属于公法。(3)基本法:我国法律按其层次分为根本法、基本法和一般法律。根本法指宪法;基本法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一般法律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2、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行政诉讼法的异同(了解)同:三者都为程序法,都是为正确实施实体法而制定的;有许多共同的原则、制度和程序,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审判公开等;异:(1)诉讼主体: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国家专门机关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而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主要为人民法院。(2)诉讼原则。(3)证据制度。(4)强制措施。(5)诉讼程序3、尊重和保障人权理解《刑事诉讼法》第二条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列为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任务。从三个层面理解:(1)第一个层面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权利,防止无罪的人受到刑事法律追究,防止有罪的人受到不公正的处罚;(2)第二个层面是保障所有诉讼参与人、特别是被害人的权利;(3)第三个层面是通过对犯罪的惩罚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不受犯罪侵害。4、外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沿革(1)早期的弹劾式诉讼:(2)传统的纠问式诉讼:(3)近现代刑事诉讼模式的形成和特征: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对抗制诉讼模式混合式诉讼模式5、外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沿革(1)神示证据制度:包括诅誓、水审(分为冷水审和热水审)、火审、决斗、卜筮、十字形证明。(2)法定证据制度:主要内容是一切证据的证明力的大小,以及对它们的取舍和运用,都由法律预先明文加以规定,法官在审理过程中不得自由评断和取舍,法官在审理案件中运用证据查证案件情况,只需符合法律形式规定的各项规则,并不要求符合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3)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指法律对证据的证明力不作预先规定而由法官在审理案件中加以自由判断的证据制度。(4)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制度6、中国古代刑事诉讼制度的特点:(1)以儒家思想为刑事诉讼制度的思想基础:中国古代的法制建立在伦理原则的基础上,礼教构成了国家的总的精神,儒家学说的主导地位促成了这一局面的形成。(2)君主掌握最高司法权:君主拥有无限权力,这些权力被宣扬为神授和至高无上,司法权也是由君主掌握成为其独裁专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3)司法与行政不分,行政官兼理司法:中国古代没有形成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的局面,司法只不过被看做行政事务的一部分。(4)维护封建特权和伦理纲常:中国古代刑事诉讼中,统治阶层拥有种种特权,法律面前实行公开的不平等。(5)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基本不分:中国古代法典诸法合一,实体法与程序法没有分开,严格的说,诸法合为刑法。(6)实行纠问式诉讼,刑讯具有法定性: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控诉机关,也不实行不告不理原则,没有专门的侦查机关,被告人基本上没有诉讼权利,属于被侦查、被拷问的对象;中国古代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为获取口供,立法者、司法者都视刑讯为必要的诉讼手段,在法律中加以明确详细的规定。(7)具有慎刑狱的司法精神:古代为了保证案件得到公平、正确的处理,防止误判错杀,并平反冤案,通常都确立了一系列的制度,主要包括法官责任、会审制度、死刑复核复奏制度等。7、《刑事诉讼法》修正内容: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改革完善辩护制度,赋予侦查阶段聘请的律师以辩护人地位。扩大法律援助适用的阶段和案件范围;完善证据制度,增加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完善强制措施制度,限制不通知家属的情形;改革完善侦查阶段询问犯罪嫌疑人程序;强化侦查措施,增加技术侦查等特殊侦查手段;完善第一审程序中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扩大简易程序的使用范围,改进第二审程序,改革死刑复核程序;完善执行程序,对暂予监外执行进行了完善,创立社区矫正制度;增加特别程序,包括: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等。8、审判组织(选择或判断)(1)独任庭: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案件的审判组织。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对a、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可以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也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b、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3年的,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c、适用简易程序独任审判过程中,发现对被告人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3年的,应当转由合议庭审理。(2)合议庭:由审判人员根据合议原则建立的审判组织,是法院审判案件的基本组织形式。a、基层和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由审判员3人或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人组成合议庭。b、高级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案件应由审判员3—7人或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3—7人组成合议庭。c、人民法院审理上诉和抗诉案件,由审判员3—5人组成合议庭。d、最高院复核死刑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组成合议庭进行。(3)审判委员会:最高法《解释》178条:拟判处死刑案件、人民检察院抗诉案件,合议庭应当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对合议庭成员意见有重大分歧的案件、新类型案件、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以及其他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可以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9、人民陪审员审理案件的范围:人民法院审判下列第一审案件,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除外:(1)社会影响较大的刑事案件;(2)刑事案件被告人申请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案件。合议庭中人民陪审员所占人数比例不得少于1/3。10、人民陪审员的权利和义务: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同法官有同等的权利,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独立行使表决权。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人民陪审员同合议庭其他组成人员意见分歧时,应当将其意见写入笔录,必要时,人民陪审员可以要求合议庭将案件提请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11、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的体现(简答):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1)是国家侦查机关之一:《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院对贪污贿赂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负责立案侦查。(2)是国家唯一的公诉机关。除自诉案件以外的所有刑事案件,均必须由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派出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3)是专门的诉讼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立案、侦查、审判和生效裁判的执行是否合法有效实行法律监督,根据公安机关的提请审查批准逮捕。12、公安机关的法律地位:(简答)(1)是主要的侦查机关:《刑事诉讼法》规定大部分刑事案件的侦查活动都由公安机关负责。在侦查中,公安机关主要负责刑事案件的侦查、预审。侦查是公诉和审判的基础和前提,是刑事诉讼的重要环节。(2)是强制措施的主要执行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都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3)是刑法的执行机关之一:公安机关负担着对判处拘役、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的执行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是国家的公安领导机关,负责领导和指挥全国的公安工作,并根据协议与国际刑警组织和国外、境外的警察机构,共同打击跨国、跨境的犯罪活动。13、其他专门机关(了解):国家安全机关第四章1、诉讼参与人可分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两大类。2、当事人(n解):是指与案件的结局有着直接利害关系,对刑事诉讼进程发挥着较大影响作用的诉讼。需具备两个条件:(1)与案件的最终结局有直接的利害关系;(2)当事人必须在诉讼中拥有较广泛的诉讼权利,并能对诉讼过程和诉讼结局发挥比其他诉讼参与人更大的影响。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3、其他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当事人之外,参与诉讼活动并在诉讼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承担一定诉讼义务的参与人。包括: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4、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公诉案件中,受刑事追诉者在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以前,成为“犯罪嫌疑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提起公诉以后,则称为“被告人”。5、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诉讼地位(简答):(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拥有一系列诉讼权利的诉讼主体,居于当事人的地位。这一地位标志着他们不是被动的接受传讯、追诉和审判,消极地等待国家专门机关处理的客体,而是可通过积极主动的防御活动与追诉一方展开对抗,并对裁判一方施加积极影响的独立一方当事人。(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案件结局有着直接利害关系,他们居于被追诉者的地位,国家追诉机关发动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就在于通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追诉,使那些在法律上构成犯罪的人受到定罪、判刑,从而剥夺其财产、自由乃至生命。(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身还可以成为重要的证据来源。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作供述和辩解是法定的重要证据。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了解)(P75)7、被害人的诉讼地位(简答):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刑事被害人以独立的诉讼当事人地位,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被害人作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与案件结局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他不仅具有获得经济赔偿或补偿的愿望,而且更有着使对其实施侵害的犯罪人受到法律上的谴责、惩罚的要求。(2)被害人基于实现使被告人受到合法的报应这一要求,具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诉讼过程、影响裁判结局的愿望。(3)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与被告人居于大致相同的诉讼地位,也拥有许多与被告人相对应的诉讼权利。但为维护控、辩各方总体上的地位平衡,《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做出了一些限制。(4)被害人尽管具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但他一般也是了解案件事实的人,其陈述本身也是法定的证据来源之一。8、自诉人自诉人具有当事人的地位。一般来说,刑事诉讼中的自诉人通常是被害人,但是在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时,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诉人的地位相当于原告,执行控诉职能。9、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被告人原告人可以是被害人,也可以是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如果是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通常是刑事被告人,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也可以是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共同犯罪案件中已死亡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以及其他对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10、法定代理人(了解)P8111、证人:(简答)为保证证人出庭作证得到实现,法律中规定了强制出庭、训诫、10日以下拘留等强制措施;同时法律中还规定了证人保护制度,对于危害国家安全最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另外,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法律中要求应给予补助,以确保证人出庭作证。12、鉴定人制度的改革(简答)《刑事诉讼法》中对鉴定人制度的改革主要包括:①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使该证据称谓更科学。②明确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条件和不出庭的后果。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经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③建立具有专门知识人员出庭质证规则。由于鉴定意见的专业性,普通的诉讼主体在庭审中难以有效进行质证。13、无罪推定原则(选择)审判阶段,无罪推定原则有三项要求:(1)法律已经推定被告人无罪,因此被告人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也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2)检察官负有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并且这一证明责任是不可转移的;(3)疑罪从无。检察官有一定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但证据并不充分时,无罪推定没有被推翻,被告人应该被宣告为无罪。14、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简答):禁止强迫自证其罪是公民的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这一原则有着丰富的法律内涵。(1)这一原则适用于任何提供言词证据的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和证人。任何人对于那些可能使本人陷于不利境地的问题,都有拒绝回答的权利。(2)这一原则的核心要求是非强制性的。它所禁止的不是“自证其罪”,而是“强迫”被告人、证人自证其罪。(3)要避免被告人在受到强迫的情况下作出有罪供述,就必须给与其一系列的法律保障。比如,应建立权利告知制度,使被告人知悉该权利等。15、刑事和解(了解)刑事和解是指在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法的故意犯罪案件,或者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7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16、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P95)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公安机关、检察院、人民法院三机关只能分别行使各自的职权,不能混淆或相互取代。17、依靠群众原则(P100)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并且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对于现行犯、通缉在案的人、越狱逃跑的人或者正在被追捕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将其扭送至公安局。18、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简答、论述)(P101)(1)分工负责,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分别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职权,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不可混淆也不可代替。任何超越职权的行为都违反了该项原则。(2)互相配合,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检法三机关应当通力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刑事诉讼任务。如,对于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检察机关要认真审查并作出相应决定等。(3)互相制约,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的基础上,不仅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且应对其他机关发生的错误和偏差予以纠正,对重要的刑事诉讼活动或措施,由其他机关予以把关,以达到互相牵制、互相约束的目的,防止因权力的滥用导致司法腐败。(4)该原则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整体,三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任何一项均不可偏废。分工负责是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前提,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分工负责的落实和保障。配合和制约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19、审判公开原则(简答)审判公开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都必须公开进行,既要允许公民到法庭旁听,又要允许记者采访报道。但下列案件不公开审理:(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公开审理。(2)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3)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刑事诉讼274法》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不公开审理问题作出规定,审判时被告不满18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在开庭时应当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不论是否公开审理,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审判公开是民主政治的要求,是保障诉讼的民主性、公正性的关键措施。首先,法院通过公开审判,将审判过程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增加诉讼的透明度,加强群众监督,防止法院审判不公造成错案。其次,审判公开体现了诉讼的科学性,可以促使侦查、起诉、审判机关严格依法办案和保证诉讼质量,防止片面性,客观公正的查明案件情况,正确的适用刑法。第三,审判公开也是法制宣传和教育的有效途径。20、辩护制度的完善(简答)(P107)(1)将委托辩护扩展到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以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辩护权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2)扩大法律援助的范围。(见课本)(3)会见权得到进一步保障。除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外,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等要求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保证辩护律师在48小时以内见到人。(4)阅卷权规则的完善。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阅卷时间和范围得到扩展。(5)追究律师刑事责任程序的规范。(见课本)(6)辩护律师发挥作用的范围被扩大。在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案件侦查终结前、审查起诉中、二审法院决定是否开庭审理等活动中,应当听取辩护人的意见;法院作出裁判后也应当将判决书送达辩护人。21、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108)根据《刑事诉讼法》,有两点基本要求:(1)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定罪权是刑事审判的核心,人民法院作为我国唯一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刑事审判权。不论被告事实上是否有罪,不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在法律上不应确定他是罪犯。(2)人民法院确定任何人有罪,必须依法判决。未经依法开庭审理,依据《刑法》作出判决,并正式宣判,人民法院也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刑事诉讼法》中有以下几方面体现:(1)《刑事诉讼法》区分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罪犯”的称谓。(2)明确由控诉方承担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刑事诉讼法》规定: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3)确立了“疑罪从无”原则。(见课本)22、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简答)(P109)《刑事诉讼法》15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任何行为只有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且危害性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构成犯罪。(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的;追诉时效是刑法规定的超过一定期限便不在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一种制度。(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侮辱罪、诽谤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除外)、虐待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除外)和侵占罪。(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23、立案管辖(n解释):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也就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之间,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范围上的权限划分。所要解决的是哪类刑事案件应当由公安司法机关中的哪一个机关立案受理的问题。24、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简答):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检察院立案侦查。25、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简答):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是指刑事案件不需要经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不通过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而由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起的诉讼直接立案和审判。(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纯自诉)。侮辱、诽谤,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侵占。(2)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是指下列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刑事案件:故意伤害案(轻伤);非法侵入住宅案;侵犯通信自由案;重婚案;遗弃案等。(可自诉可公诉)(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这类案件从性质上说属于公诉案件,其转为自诉案件须具备3个条件:一是被害人有证据证明;二是被告人侵犯了自己人身、财产权利,应当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三是有证据证明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26、审判管辖(n解释):是指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包括各级人民法院之间、普通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27、中院管辖的一审案件(选择、案例)(1)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属于性质严重,对国家危害极大的一类案件;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往往涉及人员众多,涉及面广,多存在跨国跨境情况,案情复杂,这两类案件由中院作为初审法院,更加有利于保证一审案件质量。同时,处理这类案件,无论在案件事实的认定上还是在适用法律上,难度往往也比较大,这就需要法律、政策水平更高、业务能力更强的司法工作人员。28、地区管辖:刑事案件原则上应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犯罪地包括犯罪预备地、犯罪行为实施地、犯罪结果地以及销赃地等。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的原因:(1)犯罪地一般是罪证最集中存在的地方,案件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便于及时地全面的收集和审查核实证据,有利于迅速查明案情;(2)犯罪地是当事人、证人所在的地方,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便于他们就近参加诉讼活动,有利于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3)更能有效的发挥审判的法制教育作用,而且也有利于群众对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4)便于人民法院系统的掌握和研究当地刑事案件发生的情况和规律,及时提出防范意见,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预防和减少犯罪发生。29、特殊情况的管辖:罪犯在服刑期间发现漏罪及又犯新罪的:(1)正在服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由原审地人民法院管辖;由罪犯服刑地或者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合适的,可以由罪犯服刑地或者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2)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由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辖。(3)罪犯在逃脱期间犯罪的,由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但是,在犯罪地抓获罪犯并发现其在逃脱期间的犯罪的,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30、专门管辖:指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专门人民法院与普通人民法院之间对第一审刑事案件在受理范围上的分工,即进一步明确各专门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非军人、随军家属在部队管区犯罪;军人已办理退伍后犯罪;现役军人入伍前犯罪;退役军人在入伍前犯罪归地方法院管辖。违反军人职责罪、现役军人、军内在编职工犯罪由军事法院管辖。第七章1、回避回避与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或者其他特殊关系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等不得参与该案诉讼活动。回避制度是为了确保司法公正而确立的制度。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刑事诉讼制度应当围绕实现公正而设置。2、回避人员的范围(1)审判人员包括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2)检察人员包括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监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和助理检察员(3)侦查人员包括直接侦查本案的侦查人员、机关负责人和侦查部门负责人(4)书记员包括在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中担任记录工作的书记员(检查员+法院)(5)翻译人员任何起诉阶段中受聘请或者指派承担翻译工作的人员(6)鉴定人任何诉讼阶段中受聘请或者指派进行鉴定工作的人员(7)司法警察(8)记录人3、回避理由(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即同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案件事实存在某种牵连关系(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5)与本案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近亲属关系的4、回避的种类自行回避,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在诉讼过程中遇到法定回避情形之一时,自己主动要求退出诉讼活动的诉讼行为申请回避,指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依法提出申请,要求符合法定回避情形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退出诉讼活动的诉讼行为指令回避,又称“职权回避”,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有法定的回避情形而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也没有申请其回避,由法定的人员或者组织径行决定,令其退出诉讼活动的诉讼行为5、回避的决定和宣布(1)审判人员的回避,由本法院的院长决定(2)检察人员的回避,由本检察院的检察长决定(3)侦查人员的回避,由本公安机关的负责人决定侦查人员的回避,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4)法院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副院长主持,院长不得参加(5)检察长的回避,由本院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副检察长主持,检察长不得参加(6)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7)书记员的回避,根据其所属机关不同,由本机关的负责人决定(8)鉴定人、翻译人员的回避,根据其所处的不同诉讼阶段,分别由该阶段主持进行诉讼活动的机关负责人决定(9)司法警察的回避,由检察长决定(10)记录人的回避,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简答):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2、证据的分类(简答):(1)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根据证据的来源分类。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未经复制、转述的证据就是原始证据。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是间接的来源于案件事实,经过复制或者转述原始证据而派生出来的证据称为传来证据。(2)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根据证据的内容和证明作用是肯定还是否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来划分。凡是能够肯定犯罪事实存在和犯罪行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实施的证据是有罪证据;凡是能够否定犯罪事实存在,或者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称为无罪证据。(3)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划分。表现为人的陈述,即以言词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称为言词证据。以物品的性质或外部形态、存在状况以及其内容表现证据价值的证据属于实物证据。(4)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根据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的不同划分直接证据是指能够单独地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指不能单独的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3、强制措施(n解释):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苏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办法。4、拘传与传唤的区别: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措施。传唤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使用传票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指定的时间自行到指定的地点接受讯问。(1)强制力不同:传唤是自动到案,拘传是强制到案,拘传的强度大于传唤。(2)适用的对象不同:传唤适用于所有当事人;拘传仅适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3)拘传一般是在传唤以后采用的,即当传唤以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正当理由而不到案时,才使用拘传。5、拘传的程序(了解)(P225)6、取保候审(n解释):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7、取保候审适用对象(简答):(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8、取保候审程序(了解):9、监视居住(n解释):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的,命令其不得擅自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不得擅自离开指定的居所,并对其活动予以监视和控制的一种强制方法。10、监视居住的适用对象(简答):(1)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抚养人;(4)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更为适宜的;(5)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6)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11、监视居住的场所(了解)(p231)12、拘留(n解释):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在紧急情况下,依法临时剥夺某些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13、拘留的条件(简答):(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发现有犯罪证据的。(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人民检察院在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对于具备上述(4)(5)情形的,有权决定拘留犯罪嫌疑人。14、逮捕(n解释):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进行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15、逮捕的条件(简答):(1)证据条件:须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a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b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c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经查证属实的。(2)罪责条件:指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根据已有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比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衡量对其所犯罪行,最低也要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不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的,不能采用逮捕。(3)社会危险性条件:指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16、逮捕的程序(了解)(P239)17、附带民事诉讼(n解释):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18、附民事诉讼成立条件(简答):(1)以刑事诉讼的成立为前提:附带民事诉讼是由刑事诉讼派生的,因此,必须以刑事诉讼的成立为前提。有两种情况:a被告人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而是受法律保护的行为,如正当防卫等,这些行为引起的损害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b被告人的行为虽然不构成犯罪,但却构成民事侵权行为,能否提起附民事诉讼视诉讼阶段而定:若在侦查和起诉阶段,刑事诉讼部分做了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的决定,意味着刑事诉讼已经终结,则被害人只能向法院提起独立的民事赔偿诉讼;如果案件到了审判阶段,被害人则可以提出附民事诉讼,经法院审理可以就刑事部分作出无罪判决,附民事诉讼部分作出赔偿损失的判决。(2)原告必须具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能力:原告有以下几种情况:a因为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公民;b被犯罪分子侵害遭受物质损害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c如果被害人是未成年人或精神病患者,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可以代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d如果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民事诉讼;e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诉讼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3)附带民事诉讼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和具体的诉讼请求:附民事诉讼的被告一般为刑事诉讼的被告人,但有时应赔偿损失的附民事诉讼被告人却不是承担刑事责任的被告人,情形有:a刑事被告的监护人:可以成为被告b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有的被告被采取行政拘留、劳动教养处理等。c死刑罪犯的遗产继承人和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审结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d其他对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4)附带民事诉讼的诉因是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了物质损失:首先,被害人所遭受的损失是物质性的;其次,被害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的,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19、期间与送达(选择)(自己看课本p255)20、送达的方式(了解):(1)直接送达:指公安司法机关派员将诉讼文书直接送交收件人的送达方式。(2)留置送达:指收件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绝签收向其送达的诉讼文书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件留在收件人住处的送达方式。(3)委托送达:指公安司法机关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委托收件人所在地的公安司法机关代为交给收件人的送达方式。(4)邮寄送达(5)转交送达21、中止审理的情形(了解):(1)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的;(2)被告人逃脱的;(3)自诉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的,未委托诉讼代理人出庭的;(4)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分论1、立案(n解释):指公安司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职能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求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2、立案的材料范围(选择、判断):(1)单位或者个人的报案或者举报:报案是指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发生而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揭露和报告的行为;举报是指有关单位或个人将其发现的犯罪事实及犯罪嫌疑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揭发、报告的行为。(2)被害人的报案或者控告:控告是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被害人提出,而举报则一般是由与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提出。(3)犯罪人的自首(4)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自行主动获取的材料(5)其他途径:如上级机关交办的案件、群众的扭送等3、立案的条件(简答):(1)有犯罪事实:需要立案追究的只能是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事实;犯罪事实必须有相关的证据材料证明。(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不能立案。(3)符合管辖的规定:特定的的公安司法机关对某个刑事案件是否有管辖权是立案的程序要件。4、侦查(n解释):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5、讯问的地点时间(简答):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羁押以后,侦查人员对其进行讯问,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传唤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案情特别复杂、重大的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传唤持续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两次传唤间隔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2小时。6、讯问时录音录像的规定: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其他重大犯罪案件指致人重伤、死亡的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严重毒品犯罪等重大故意犯罪案件。7、询问证人的地点、人数: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在现场进行,也可以到证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点进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提供证言。8、人身检查:人身检查只能由侦查人员进行;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或者医师进行。9、侦查实验(n解释):是指为了确定与案件有关的某一事件或者事实在某种条件下能否发生或者怎样发生而按照原来的条件,将该事件或者事实加以重演或者进行试验的一种侦查活动。10、搜查的有关问题:进行搜查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以下情况不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a可能随身携带凶器的;b可能隐藏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的;c可能隐匿、毁弃、转移犯罪证据的;d可能隐匿其他犯罪嫌疑人的;e其他突然发生的紧急情况。11、扣押邮件、电报的规定:侦查人员认为需要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邮件、电报的时候,经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即可通知邮电机关将有关的邮件、电报检交扣押。经查证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3日内解除查封、扣押,退还原主或者原邮电部门、网络服务单位。12、辨认(选择、判断):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为公安机关不得少于7人,检察机关为5—7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公安机关不得少于10张,检察机关为5—10张;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5件,照片不得少于5张。但对现场、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