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外部形态-第1次课课件_第1页
昆虫的外部形态-第1次课课件_第2页
昆虫的外部形态-第1次课课件_第3页
昆虫的外部形态-第1次课课件_第4页
昆虫的外部形态-第1次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昆虫的外部形态第一节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第二节昆虫的头部第三节昆虫的胸部第四节昆虫的腹部第五节昆虫的体壁Insectexternalmorphology目的与要求掌握昆虫的体向、体躯的一般构造。掌握昆虫的头部的主要感觉器官(触角、复眼和单眼)和口器,了解昆虫头壳的构造和头部的变化。掌握昆虫胸足的基本构造和8种主要的胸足类型,昆虫翅的基本构造、翅的类型、分区和翅脉相和翅的连锁。掌握昆虫雌性和雄性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和主要类型,了解昆虫腹部的分区、腹部的非生殖性附肢。昆虫的身体构造和功能分类地位动物界Animali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昆虫纲的特征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具有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和0-3个单眼,是昆虫取食和感觉的中心。胸部具3对足,2对翅(多数种类),是昆虫运动的中心。腹部包含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动附肢,多数有外生殖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昆虫的体躯(飞蝗)前面二、体节的分区和构造

体面:身体或体节大致呈圆筒形,左右对称。根据附肢基部的部位,将其划分成4个面:肢基上面的部分为背面;两侧着生肢基的部分为侧面;肢基下面的部分为腹面。头向(cephalic):与头部的方向一致,与体躯纵轴相平行。尾向(caudal);与尾部的方向一致,也与体躯纵轴平行,但与头向方向相反。中向(mesal);向着虫体中轴的方向,与体躯纵轴相垂直。侧向(lateral):与中向相反,背离体躯中轴的方向。背向(dorsal),向着虫体背面的方向,背向朝上。腹向(ventral):向着虫体腹面的方向,腹向朝下。2.体向:为了描述昆虫各部分的相对位置,通常将昆虫一定的体躯部分作为定向的基础,按照体躯各部分的位置和方向,分为6个体向。前端部基部端部左右后基部端部基部端部端部基部外内

昆虫的体向

昆虫的头壳是一个完整的高度骨化的硬壳,称为颅壳。无背板、侧板、腹板之分,头壳上各体节的分节界限虽然已经消失,但有数条由体壁内陷形成的沟,其中除了次后头沟可能代表下颚节和下唇节的分界外,其余都是与分节无关的后生沟。沟内有相应的内脊和内突,形成头部的内骨骼,这些沟将昆虫头部划分为若干区域,头壳的后面有一个圆孔,称为头孔,内部器官穿过头孔进入头部,头孔周围有膜质的颈与胸部相连。

头壳的构造瘤喉蝗逗趣的脸

电镜下的昆虫头部

头式昆虫食性和习性间的差异,引起头部部分区域的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大的变化,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和方向即头式有了差别。

二、口器位置的变化1.下口式口器向下,头的纵轴与虫体纵轴大致垂直,称为下口式。大多数取食植物茎、叶的昆虫如蝗虫、蟋蟀和鳞翅目的大多数幼虫属此类型。该类型昆虫的取食方式比较原始。2.前口式口器向前,头的纵轴与虫体纵轴成一钝角或近于平行,称前口式。很多捕食性及钻蛀性昆虫属此类型。如步甲、潜叶蛾幼虫等。3.后口式口器向后,头的纵轴与虫体纵轴成一锐角,称为后口式。常见于刺吸式口器昆虫,如蝉、蝽、蚜虫等。

一、触角触角基部着生在膜质的触角窝内,围角片上有一小的突起,称为支角突,是触角活动的关节。(一)触角的基本构造昆虫的触角是分节的构造,由基部向端部通常可分为柄节、梗节、鞭节3个部分。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三)触角的类型蜻蜓刚毛状:短小如刚毛,基部1-2节粗短,愈到未端愈细,见于叶蝉、蜻蜓等。念珠状:鞭节各节呈球形,状如串珠,见于白蚁。锯齿状:鞭节各节端部的一角向外突出,形如锯齿,见于叩头虫等。肘状(膝状):触角柄节特别长大,梗节较小,鞭节各节大小相似,鞭节与梗节间成膝状弯曲,见于蜜蜂等。锤状:类似棒状,但端部数节突然膨大,杆状部分也较短,状如锤子,见于一些甲虫,如瓢虫、郭公甲。环毛状:除基部两节外,其余各节环生细毛,见于蚊类雄虫。具芒状:触角短,一般3节,未端膨大,上有1根侧毛,称触角芒,芒上有时还着生细毛,见于蝇类。鳃片状:未端数节扁平如片状并折叠在一起,可以开闭,状如鱼鳃,见于金龟子类。球杆状(棒状):基部若干节细长,近端部数节逐渐膨大,见于蝶类。(四)了解昆虫触角的类型和功能的意义1.鉴别昆虫的种类:触角的形状、分节数目、着生位置以及触角上的感觉孔的数目和位置等,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因此触角常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特征。2.鉴别昆虫的雌雄:许多昆虫种类雌雄性别的差异,常常表现在触角的形状上。3.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和驱避。

二、复眼1.功能:复眼是昆虫最重要的一类视觉器官,能辨别出近距离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着的物体。为成虫和不全变态类的若虫或稚虫所具。原尾目等低等昆虫、穴居及寄生性昆虫的复眼退化或消失。

2.结构:复眼多位于头部侧上方,常为圆形或卵圆形,一般由若干个大小一致的小眼组成。昆虫复眼的小眼数目变化甚大,一种蚂蚁的工蚁每个复眼只有一个小眼组成,而鳞翅目昆虫一个复眼常有12000~17000个小眼,蜻蜓目昆虫一个复眼的小眼数在10000~28000个或更多,但昆虫一个复眼的小眼数大体在300~5000个之间。小眼数目越多,复眼造像越清晰。

花虻眼

蜻蜓的复眼

昆虫每个小眼可分为集光和感光两部分:集光部分包括角膜及晶体细胞,感光部分主要包括视觉柱和视杆。集光器传入的光点刺激视神经,造成“点的影像”,无数小眼的点的影像结合,便形成“镶嵌的影像”。昆虫借此视物。但由于昆虫复眼没有调节集中的能力,视力很差,为人眼的1/60-1-80,一般只能分辨近处的物体。

多数昆虫复眼的视野比人眼的(180°)开阔,如螳螂复眼的水平视野为240°,垂直视野为360°;突眼蝇的复眼长在头部两侧突出的眼柄上,水平和垂直的视野可达360°;多数昆虫复眼能感受的光波波谱范围也比人眼宽广。如昆虫复眼能感受的波长为240~700毫微米,对紫外线或蓝绿光最为敏感,而人眼能感受到的光波波长大约为400~800毫微米。大多数昆虫对于运动物体的反应也比人眼敏捷。如蜜蜂仅需0.01秒就能作出反应,而人眼需要0.05秒才能看清轮廓。但是,昆虫的视程远不及人类。如蜻蜓只可以看清1~2米,家蝇只能看到40~70毫米;另外,绝大多数昆虫是色盲,如蜜蜂不能分辨出青色和绿色,也不能分辨出红色和黑色。

复眼的大小与种类及性别有很大关系,如头蝇科昆虫复眼几乎占据头表的全部,蜻蜒目的种类复眼亦很大,而在缨翅目昆虫和一些同翅目昆虫中复眼要小得多。在双翅目与膜翅目昆虫中,雄虫复眼常显著大于同种雌性的复眼,甚至雄虫复眼在背面相接,称为接眼式,而雌虫复眼则相离,称离眼式。家蝇复眼果蝇复眼三、单眼昆虫的单眼包括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它们只能感受光线的强弱与方向而无成像功能。1.背单眼:为成虫和不全变态类的若虫或稚虫所具有,着生于额之上部,常为2~3个,极少为1个。若为3个常呈倒三角形排列。背单眼的有无、数目及位置等是有些类群分科或分亚科的特征。2.侧单眼:仅为全变态类幼虫所具有,位于头部两侧,常1~7对不等,单行或双行,弧形或线形排列,其数目与排列方式对幼虫的分类与区别有较大用途。

虫幼蜂叶麦豆虫的头部

蜡蝉头部的变化LaternarialaternariaBodylength70mm,wingexpanse90~150mm昆虫的口器

口器(Mouthparts)也称取食器(feedingapparatus),由属于头部体壁构造的上唇和舌,以及头部的三对附肢,即上颚、下颚和下唇组成。

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口器类型。一、咀嚼式口器(chewingmouthparts)

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与舌5部分组成。主要特点是具有发达而坚硬的上颚以嚼碎固体食物。无翅亚纲、襀翅目、直翅类、大部分脉翅目、部分鞘翅目、部分膜翅目成虫及很多类群的幼虫或稚虫的口器都属于咀嚼式。其中以直翅目的口器最为典型,以东亚飞蝗的口器为代表逐一介绍。咀嚼式口器

东亚飞蝗的口器组成部分

1.上唇(labrum)

是衔接在唇基前缘、盖在上颚前面的一个双层薄片,外壁骨化,表面具一些次生的沟。上唇作为口器的上盖,可以前后活动并稍做左右活动,可以防止食物外落。唇基与上唇2.上颚(mandibles)上颚的主要功能是握持食物、切断、撕破、咀嚼食物,有些昆虫的上颚还可以作战斗的武器,如锹甲和独角仙的雄虫。3.下颚(maxillae)

后颏后下唇前下唇4.下唇(labium)5.舌hypopharynx

旧称下咽头,是位于口前腔中央的袋状构造,其表具浓密的毛与感觉器,内有骨片与肌肉,能帮助运送与吞咽食物,并有味觉之作用。5、舌二、刺吸式口器(piercingsuckingmouthparts)

同翅目、半翅目、蚤目及部分双翅目昆虫所具有。刺吸式口器的主要特点是:上颚、下颚延长成口针(stylet);下唇延长成包藏和保护口针的分节的喙(rostrum);食窦和前肠的咽喉部分特化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咽喉唧筒。以蝉的口器为例说明其构造和功能。蝉的上唇为一个三角形的骨片,上颚与下颚的内颚叶特化为口针:上颚口针较粗,端部有倒刺,主要起刺入寄主组织的作用,下颚口针较细弱,内侧有2纵槽,两下颚口针嵌合时形成了两条细管,粗者为食物道,细者为唾道,舌位于口针基部,变成了与唧筒有关的特殊构造,下唇延长成包被与保护口针的喙。

雌蚊口器构造蝉的刺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兼有咀嚼、吸收功能。上唇、上颚与咀嚼式口器相似,下颚和下唇特化为可以临时组成吸食液体食物的喙,如蜜蜂。嚼吸式口器构造虹吸式口器:蝶蛾的成虫锉吸式口器:蓟马舐吸式口器:蝇类幼虫舔吸式口器:蝇类成虫捕吸式口器:草蛉幼虫舔吸式口器昆虫口器的主要类型虹吸式口器幼虫的口器

口前腔:上唇、上颚、下颚与下唇所围成的空腔叫口前腔(preoralcavity),舌在口前腔的中央,舌将口前腔分为两部分,前面的部分称食窦(cibarium),前肠开口于此处,食物在此经咀嚼后送入前肠。后面的部分称唾窦(salivarium)。唾管开口于唾窦基部,取食时,唾液流人口前腔,与食物相混。

鳞翅目幼虫口器:属于变异咀嚼式口器,其上唇与上颚与一般咀嚼式口器相似,但下颚、下唇和舌则合为一个复合体,两侧为下颚,中央为下唇和舌,顶端具有一个突出的部分为吐丝器(fusulus),末端的开口为下唇腺转化而成的丝腺开口,可吐丝结茧。上唇前缘中央有深的缺刻,用以把持食物。

咀纺式口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