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园林史讲义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反应对沙漠绿洲的理想化。四河十字交叉,以喷泉为中心的布局,成为后世伊斯兰园林的基本模式。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王母居所)和“悬圃”(皇帝居所),均在昆仑山上;文字记载的“囿”、“圃”。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此时期园林特点: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⑶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⑷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此阶段园林特点:(1)私人所有的园林不占主导地位,城市公共园林、绿化开放空间进一步扩大(2)以园林绿化以及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城市生态体系为根本目的,在此基础上(3)进行审美构思,城市延展到郊外,与防护林带,森林公园连成一体。建筑、城市规划、园林三者关系密不可分,跨学科的公众参与性成了园林艺术创作的主要特点。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园林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中国园林直接越过了工业文明而进入现代文明,中西园林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一、分类1.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特点:规模相对较小,一般来说,小型的在0.5公顷以下,中型在0.5与3公顷之间,大型在3公顷以上。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根据基址的选择可分为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2.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3)寺观园林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比如佛寺和道观等。另外还有: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二、园林性质园林性质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自然属性:无论古今中外,园林都是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的景观艺术环境。2、社会属性:古典园林是皇室贵族和高级僧侣们的奢侈品,是供少数富有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式和别墅庄园。三、园林的功能园林最初的功能和园林的起源密切相关。主要功能有:1、狩猎(或称围猎)主要在郊野的皇室宫苑进行,供皇室成员观赏、兼有训练禁军的目的,还有在贵族的庄园或山林进行。2、游玩(或称游戏)中国人称为“游山玩水”。3、观赏对园林及其内部各景区、景点进行观赏和欣赏,有静观和动观之分。4、休憩古典园林中设有建筑、供园主宾朋居住或休息。5、祭祀古代的陵园、庙园等。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第四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第一节总说(时代背景)1.殷、周、秦、汉的兴衰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黄土高原出现农业曙光原始农业使游牧生活转为定居生活原始公社夏王朝建立出现“城市化”倾向殷商建立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1、囿最早的园林形式⑴狩猎→再现祖先生活方式的一种娱乐活动;⑵栽培→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2、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鹿台⑴登高可以观天象、通神明;⑵登高远眺,观赏风景。古典园林的雏形:囿和台的结合3、园圃园林发展的第三个源头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西周时,园圃并称,其意互通。4、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⑴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协和”思想。即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认识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源于上古的原始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始终以农业为立国之本。⑵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从功利、伦理德角度来认识大自然。“高山流水”作为品德高洁的象征。⑶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三山:蓬莱、瀛洲、方丈。第三节贵族、皇家园林一、贵族园林——奴隶社会(殷、周)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可通称为“贵族园林”1、商朝:鹿台、沙丘苑台(酒池肉林)2、西周:城市建设高潮,奠定了中国古代都城“前朝后寝”的基础。同时开始了皇家园林的兴建。即灵囿、灵台、灵沼,三者组成大规模园林,是山、水、植物的完美结合,观赏动物为主,植物偏实用价值。3、东周——从囿到苑的发展(即春秋战国时期)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如: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临水而建,三面环水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居高临下;开凿天池,在我过园林史无前例,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园林重要实例。二、皇家园林——始自秦始皇时代1、秦代宫苑园林的发展与新兴皇帝独裁政体的政治体制相适应,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此时期的主要皇家园林建设:大咸阳规划按天上的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帝都规划上的具体表现。为了政治和军事的要求,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以咸阳为中心。秦代有代表性的离宫御苑上林苑: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主要建筑群是阿房宫。(1)上林苑内有专为圈养野兽而修筑的兽圈,如“虎圈”、“狼圈”等,并在其旁修建馆、观等建筑以供皇帝观赏动物和狩猎之用。(2)上林苑内森林覆盖,天然河、人工河等河流纵横。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重要地位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从此,皇家园林又多了一求仙功能。2、西汉宫苑汉武帝时期皇家造园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西汉代表性宫苑: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等。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内容水“关中八水”贯穿平原丘陵之上。天然湖泊十处,以及若干人工湖泊。⑵植物、动物上林苑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天然植被丰富——是一座特大型的植物园。有温室栽培措施以及人工栽植的数目。有百兽放逐各处,形成兽圈⑶苑即园林《长安志》引《关中记》:“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即三十六处“园中之园”。⑷宫宫殿建筑群⑸台延续先秦的传统,登高观景、通神明、天文观测⑹观汉代对体量比较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通称,具有特殊的用途。⑺生产基地制造工艺品的作坊、果园、蔬圃、养鱼场等。综上所述:①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包括宫苑、狩猎区、牧场、生产基地等;②上林苑内的建筑密度较稀疏,疏朗、随宜的集锦式布局;③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包括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生产、军训、陵墓等。3、东汉宫苑东汉建国初期,朝廷崇尚简约,反对奢华,宫苑兴造不多,后期统治阶级日益追求享乐,形成东汉皇家造园活动的高潮。东汉皇家园林称“宫苑”,有宫、苑之别。同时也有称之为“园”的。总的看来,东汉的皇家园林相对较少,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第四节私家园林两汉私家园林:非国库开支所建的为私人独家所有的苑囿。秦代,因秦始皇晚年滥用民力财力,私家园林未见端倪。两汉时期,是私家园林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的时期,它包括王侯官僚、富豪的苑囿和文人的宅园。一、王侯官僚的园林以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兔园和东汉梁冀的苑囿为代表。1、梁孝王兔园兔园后称梁园,也称梁苑。位置:西京长安,另说在淮阳城东。据历史记载,兔园以建筑为主,但山水、动植物已占很大比重。园中以土为山,以石叠岩,这种土石结合的假山在中国园林史上为首创。由于受文士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开始出现诗画意境。这是我国古代园林中值得关注的发展倾向,文化因素对苑囿的影响由来已久。2、梁冀苑囿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1、宅园中堆置了形似二崤绵延起伏的山丘,山上有大片树林,山下有深陡的溪涧,山林间放养奇禽驯兽。2、范围大,似现今的大型自然公园。二、富豪巨贾苑囿以西汉茂陵袁广汉园为代表:一方面反映了西汉时民间堆筑土山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西汉社会经济发展,是我过古代园林的来神之笔。三、文人宅园隐士庄园主多半为文人出身。如西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就是当时一位著名的致仕归田隐士。小结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就园林本身的发展情况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殷、周;二、秦、西汉;三、东汉。其中:殷、周为生成期的初始阶段,“贵族园林”是皇家园林的前身;秦、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出现了皇家园林,“宫”、“苑”两个类型;东汉是园林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阶段。生成期园林特点:1、主流是皇家园林,皇、私家园林没有明显的区别2、由早期生产、狩猎、求仙、通神为主转化为后期观赏为主。建筑物只是散步,无密切的有机联系3、大自然带有神秘性,低层次的审美意识。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第一节总说(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以很大的发展。一、社会动荡、民生凋蔽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63年,魏灭蜀。两年后司马氏篡魏,建立晋王朝。公元280年吴亡于晋,结束了分裂的局面,中国又恢复统一,史称西晋。西晋之后,由于庄园经济和豪强势力日益壮大,并转化为门阀士族,士族拥有自己的庄园和世袭特权,足以跟皇室抗衡,导致皇家、外戚、士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促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造成有权势的人争权夺利,贪婪奢侈。二、思想解放、文化多元与贪婪奢侈相对的另一个极端,则是玩世不恭。名士们以任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的解放有两种表现:1、饮酒、服食、狂獗的具体行动;2、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即当时的“魏晋风流”。例如比较有名的有:竹林七贤、白莲社(中国最大的隐士集团)等。寄情山水、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也导致知识分子阶层对大自然山水有了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也成了一种浪漫风习。三、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魏晋六朝长期处于动乱年代,而思想、文化艺术十分活跃,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2)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功能;(3)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几种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4)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第二节皇家园林此时期的典型代表皇家园林:北方的邺城、洛阳,南方的建康。一、邺都园林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重要城池之一。从城市规划上,结构严整,以宫城为全盘规划的中心。有代表性的园林:铜雀园、华林园1、铜雀园在邺都城内西北,长3里,宽2里。园内修筑铜雀、金虎、冰井三台。铜雀园紧邻宫城,已略具“大内御苑”的性质。2、华林园(华林苑)规模最大,最著名3、北齐后主建造的规模更大的“仙都苑”,“五岳、四海、四渎”,继秦汉仙苑式园林后象征手法的应用。二、洛阳园林曹操时期的都城。代表园林有芳林园。北魏洛阳在中国城建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南半部纵贯南北的干道“铜沱大街”。“干道-衙署-宫城-御苑”自南而北构成中轴线。表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军事上“退足以守”的用意,奠定了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和模式。魏明帝时期在东汉旧苑基址上重新建芳林园。是当时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后因避齐王曹芳改名为华林园。三、建康园林建康即今南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各朝代的建都之地。建康的皇家诸园中,比较著名的是“华林园”和“乐游园”1、华林园地理位置:位于宫城北面,玄武湖南岸。华林园的景象: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时描述曰:“会心处不必在远,怡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2、乐游园在华林园的东面,又名北苑,始建于刘宋。园林基址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往东可远眺钟山借景,北临玄武湖。第三节私家园林此时期的私家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已经很多。从地理位置上私家园林有两种:建在城市里或城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院、游憩园;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同时也有南方与北方私家园林的差别。一、北方的私家园林(以洛阳地区最为繁华)1、城市私园(设计精致化、规模小型化)洛阳城东的“寿丘里”位于退酤以西,张方沟以东,南临洛水,北达邙山,是王公贵戚邸宅和园林集中的地方,民间称之为“王子坊”。园、宅极华丽、考究。张伦宅园比较集中精炼的表现出天然山岳的形象。在《洛阳伽蓝记》中有对洛阳私家园林的细致描述,同时私家造园活动不仅体现了园林的游赏场所,也是人们斗富的一种手段。2、郊野庄园别墅金谷园当时北方著名的庄园别墅以西晋石崇的金谷园为代表。石崇,晋武帝时为荆州刺史。晚年辞官后,卜居洛阳城西北郊金谷涧畔之河阳别墅,即金谷园。石崇经营金谷园的目的,是为了下野之后安享山林之乐趣,兼作服食吟咏的场所。潘岳庄园生产性经济实体陶渊明的小型庄园二、南方的私家园林与北方一样,为贵戚、官僚所经营。为满足奢侈糜烂的生活享受,同时也为了争奇斗富,也很讲究山池楼阁的华丽格调,刻意追求一种近乎糜烂的园林景观。1、城市私园(1)茹园,吴兴武康任茹法亮的居所。书中记载,“宅后为鱼池、钓台、土山,楼馆长廊达一里。竹林花药之美,皇家苑囿所不能及。”茹园既有辉煌殿阁的富贵气,也有山池花药的休闲之情。(2)南齐的文惠太子于建康开拓私园“玄圃”,园址地势较高。其中起土山、池、阁、楼、观、塔宇,多聚异石,妙极山水。园林中掇山理水造诣高超,显示出较高的技术水平。(3)湘东苑建筑形象多样化,有一定的主题性,园林景观总体经过精心构思。2、郊野的庄园别墅会稽谢家庄园是这一时期南方私家庄园别墅的杰出代表。城市私家园林的特点:①设计精致化;②规模小型化。第四节寺观园林一、寺观园林兴起的历史原因佛教早在东汉中期已传入中国,汉明帝曾派人到印度求法,制定洛阳白马寺藏佛经。“寺”本来是政府馆驿机构的名称,从此,便作为佛教建筑的专称。道教开始形成于东汉,其渊源为原始巫术、神仙、阴阳五行之说,奉老子为教主。佛、道盛行,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寺、道观大量出现由城市波及近郊而逐渐流行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的出现寺观园林这个新型的园林类型,也像寺、观建筑的世俗化一样,不直接表现多少宗教的意味、显示宗教特点,而受时代园林艺术思潮的浸润,更多的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二、寺观园林的三种类型:1、毗邻与寺观单独建制“舍宅为寺”2、寺观内部庭院园林化3、郊野地带寺观外围园林化山野地带建寺的三种条件:1、靠近水源以获取生活用2、靠近树林便于采薪3、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以寺观为中心的风景名胜区:“茅山”、“庐山”第五节公共园林文人名流经常在新亭、兰亭等风景游览地聚会,具有公共园林的性质。兰亭: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转折期的特点:1.规模小,设计精致2.大内御苑规范化,城市中轴线的末端3.从汉代的写实转化为写实和写意的结合4.山水植物建筑综合成景,从模拟闪现境界转为自然气氛5.皇家园林昂家、受私家园林影响,民间活动引入宫廷6.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形成发展的局面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隋唐第一节总说一、时代背景隋、唐推行均田制,限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把部曲和庄客解放为自耕农,佃农制代替了佃奴制。在经济结构中消除庄园领主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恢复小农经济,并奠定其在宋以后长足发展的基础。促进了国势的进步和发展。二、经济文化持续繁荣与成就贞观之至和开元之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发达兴旺的高峰。1、文学艺术方面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在弘扬汉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其他民族甚至外国文化,呈现出群星灿烂,胜极一时的局面。⑴绘画领域:除宗教画之外还有直接描写现实生活和风景、花鸟的世俗画;按题材区分画科已具体化,花鸟、人物、神佛、鞍马、山水等均成独立的画科。⑵唐代已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例如,大诗人王维描写山野、田园的如画自然风光;同时,山水画也影响园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的融糅诗情、画意,在私家园林中更为明显。2、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以及规范化的装修、装饰。3、观赏植物方面观赏植物的栽培园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培育出许多珍稀品种如牡丹、琼花等,也能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还有嫁接法、灌浇法、催花法等技术利用。三、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特点: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第二节皇家园林一、隋唐长安城的布局唐长安(隋大兴)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一百多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都城。布局:宫城位于皇城之北的城市中轴线的北端,面积约4.2平方公里,中部太极宫,西部掖庭宫,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太极宫又称“西内”,是皇帝听政和居住的宫室。另外有“东内”大明宫和“南内”兴庆宫,相当于另外两处“大内”。二、隋唐洛阳城的布局洛阳平面近于方形,南北最长处7312米,东西最宽处7290米,面积约45.3平方公里,和长安城相同,皇城在宫城之南,城内集中建中央官署。宫城核心部分“大内”为正方形,东、西、北三面,有东宫、西隔城和陶光园、耀仪城、圆壁城等重城环拥。洛阳城北为邙山,禁苑只能建在皇城、宫城之西,而不能如大兴那样建在城北。长安城与洛阳城之对比对长安、洛阳遗址实测图进行研究发现,在规划中都以皇城、宫城之长宽为模数,划全城为若干大的区块,其内再分里坊。这两座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城,从规划到建成都不超过两年,在规划中运用模数控制,当是能快速完成规划的重要原因。三、皇家园林(一)长安皇家园林1、唐城三大内唐长安城中有三大宫殿区,史称“三大内”,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三大内”是唐代各个时期政治活动的中心,是建筑宏伟壮丽,山水花木配置恰当,又各具特点的三个园林胜区。(1)西内太极宫太极宫即隋朝的大兴宫,唐初改名为太极宫并加以扩建。太极宫位于宫城的中央,南与皇城相接,北抵西内苑,东临东宫,西界掖庭宫,据考古实测,面积约1.9平方千米,约相当于北京明清故宫的2.7倍。建筑布局:依据周代“前朝后寝”的原则,把宫内划分为前朝与内庭前后两部分。太极宫有殿、阁、亭、馆三四十所,主要建筑有太极殿、两仪殿、万春殿、凌烟阁等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庞大建筑群,加以山池水榭构成宫内园林胜景。(2)东内大明宫东内大明宫是唐太宗为其父高祖李渊专修的“清暑”行宫,因地势比太极宫更利于军事防卫,小气候凉爽也更适合于居住,故,唐高宗以后即代替太极宫作为朝宫。地理位置:在禁苑东南、西接宫城之东北隅。《唐两京城坊考》记其南北五里,东西三里,为长安城在大内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宫殿群,据考古实测,面积为3.3平方千米。大明宫南半部为宫廷区,北半部为苑林区即大内御苑,呈典型的宫苑分置的格局。(3)南内兴庆宫兴庆宫原名隆庆坊,唐玄宗李隆基为皇太子时的府邸。李隆基登基后,将于开元二年将兴庆坊扩建为兴庆宫,并移住兴庆宫听政。建筑布局:是唐三大内中较为特殊的一处,不硬套传统的“前朝后寝”和以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建筑格局,而呈不规则状,颇类似于后世的自由式建筑布局。2、大内三苑唐朝皇帝“三大内”既有园林之胜,又专门辟地为苑,专供皇帝游观和狩猎。因此在都城之北建三苑,即西内苑、东内苑和禁苑,亦称大内三苑,成为著名于世的皇家园林风景区。与宫城太极宫和大明宫相邻,又在都城的北面,就位置而言,属大内御苑。禁苑禁苑的范围辽阔,是三苑中最大的一苑。据《唐两京城坊考》载:禁苑东界浐水、北枕渭河,西面包入汉长安故城,南接都城。东西27里,南北23里,方圆120里。南面的苑墙即长安城墙,因此可以说,禁苑实际包括西内苑和东内苑三部分。禁苑是唐长安城郊皇家的主要风景区和狩猎区。地形地貌:高下参差,坡原起伏,林木葱郁。建有宫观、楼阁、殿院、台亭等20处。因此也是重要的军事防区。主要建筑有望春宫、鱼藻宫、梨园等。(二)洛阳皇家园林洛阳是唐朝的东京,洛阳山水甲天下,皇家园林素称发达。洛阳宫(隋名紫微城),即洛阳之宫城。唐贞观六年改为洛阳宫。隋唐东都洛阳是洛阳古城史上最鼎盛时期,也是东方世界大都市之一。(如图)宫城四面有10个城门,正南门原名则天门,后名应天门。二、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一)长安长安的行宫、离宫御苑很多,有代表性的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等。1、玉华宫位于今西安北面的铜川市玉华乡,位于子午岭南端一条风景秀丽的山谷——凤凰谷中。总面积2482公顷,森林覆盖率90.4%,这里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佛事活动三大功能。2、仙游宫(避暑行宫)仙游宫在今周至县城南15公里,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环境:青山环抱,碧水萦流,气候凉爽宜人,隋文帝曾多次临幸、避暑。3、翠微宫(避暑离宫)翠微宫在长安南25公里之终南山太和宫,唐武德八年始建,贞观十年废。4、华清宫(唐代离宫御苑)华清宫在今西安城以东35公里的临潼县骊山北麓。以温泉汤池著称。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5、九成宫九成宫在今西安城西北163公里的麟游县新城区,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竣工于开皇十五年,原名仁寿宫,是文帝的离宫。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二)洛阳园林洛阳行宫、离宫御苑代表作有西苑、上阳宫等。1、西苑(东都苑)(又称显仁宫、会通苑)洛阳地区皇家园林的代表。西苑在洛阳城的西侧,隋大业元年与洛阳城同时兴建。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唐代改名为东都苑、武后时名神都苑。西苑园林特点:人工山水园。总体布局:大体上沿袭汉以来“一尺三山”的宫苑模式。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北海周长十余里,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据《隋书》记载:“西宛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瀛洲诸山,高百余尺,台观殿阁,罗塔山上。海北有渠,萦纡注海,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穷极华丽”。《大业杂记》载:“苑内造山为海,周十余里,水深数十丈,上有通真观、习灵台、总仙宫,分在诸山。风亭月观,皆以机成,或起或灭,若有神变,海北有龙鳞渠,屈曲周绕十六院入海”。园内理水、筑山、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的工程极其浩大,都是按既定的规划进行。在规划设计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2、上阳宫园林特点:建筑密度较大,以殿宇为主,园林为辅。此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皇家园林的建设已趋于规范化、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的类别。(1)大内御苑紧邻于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2)郊外的行宫、离宫,绝大多数都建置在山岳风景优美的地带。重视建筑基址的选择,于“相地”独具慧眼,不仅保证了帝王避暑、消闲的生活享受,同时也反映了唐人在宫苑建设与风景建设相结合方面的高素质和高水准。第三节私家园林盛唐以后,中国园林已由自然山水园发展到写意山水园,即文人山水园。主要以长安、洛阳两地为盛。一、城市私园1、长安长安城内大部分居住坊里均有宅院和游憩园,叫“山池院”——唐代人对城市私园的普遍称谓。多为皇亲和大官僚所建。2、洛阳私园洛阳城内私家园林多以水景取胜。城内私园,纤丽和清雅两种格调并存。前者如宰相牛僧儒的归仁里宅园,后者多见于时人诗文的吟咏。如白居易的履道坊园。履道坊宅园位于履道坊之西北隅,洛水流经此处,被认为是城内“风土水木”最胜之地。A:位置、规模和布局《池上篇》云,园和宅共占地十五亩,其中“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布局:分南园、北园、西苑。B、植物配置宅院的绿化配置非常好,树合荫交户,池分水夹阶。”其中尤以竹取胜。南园有竹园,府第有竹院,“新篁千万竿。”乔木十数株均为老树。白居易诗文中记述的植物有如下二十余种:有国槐、梧桐、榆树、杨树、柳树、桃、梨、杏、桂花、樱桃、藤萝、木槿花、芍药、牡丹、白牡丹、菊花、兰花、莲花、夜合花、迎春花、枣树等。二、郊野别墅别墅园即建在郊野地带的私家园林。在唐代通称为别业、山庄、庄,规模较小者叫山亭、水亭、田居、草堂等。据文献记载,唐代别墅园的建置,大致分三种:1、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2、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3、依附于庄园而建置。1、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拥有对象:⑴两京的贵戚、官僚。⑵一般文人官僚。别墅特点:贵戚、官僚别墅,格调华丽纤秾;一般文人官僚别墅,朴素无华、富于村野意味的情调。长安:作为首都,近郊的别墅园林极多。贵族、大官僚多集中在东郊一带,如太平公主、长乐公主、安乐公主等;一般文人官僚的别墅多集中在南郊。洛阳:南郊一带风景优美,引水方便,别墅园林尤为密集,同长安园林一样,多由达官显宦修造。例:①平泉庄园主人:李德裕位置:位于洛阳城南三十里。园林特征:园林用石的品类,怪石名品甚多。树木花卉数量多,品种丰富、名贵。“台榭百余所”,有书楼、瀑泉亭、流杯亭、西园、双碧潭、钓台等,珍禽异兽②浣花溪草堂园主人:杜甫位置:成都园林特征:建筑布置随地势之高下,充分利用天然水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2、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唐代,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区陆续开发建设,其中尤以名山风景区居多。如李泌的衡山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等。庐山草堂3、依附于庄园而建依附于庄园而建的别墅,与唐朝的制度有关。许多官员有城内的宅院、郊外的别墅,同时还拥有庄园别墅,成为显示其财富和地位的标志。唐代的庄园别墅,对唐代文坛中“田园诗”的长足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王维的辋川别业和卢鸿一的嵩山别业。三、文人园林的兴起1、产生背景:唐代文人山水风景的鉴赏具备一定的水平文人出身的官僚,不仅参与风景的开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而且还参与营造自己的私园,并把对人身哲理的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慨注入造园艺术中代表人物:白居易、柳宗元、韩愈、元稹、李德裕、牛僧儒等因此,文人官僚的士流园林具有的清新雅致格调被附上了文人色彩,出现了“文人园林”2、文人园林的概念是士流园林中更侧重于赏心悦目而寄托思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广义上不仅指文人经营或拥有的园林,也泛指收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3、文人园林的特征在造园技巧、手法上表现了园林与诗、画的沟通在造园思想上融入了文人士大夫的独立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文人官僚逐渐形成较全面、深刻的“园林观”4、意义文人参与造园,意味着文人的造园思想(“道”)与工匠的造园技艺(“器”)开始有了初步的结合。第四节寺观及其他园林佛教经过东晋、南北朝的广泛传布,到唐代13个宗派都已经完全确立。一、寺观园林从世俗化到文人化主要表现在:1、寺观的建筑制度已趋于完善,大的寺观往往是连宇成片的庞大建筑群,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功能区;2、由于世俗活动的参与,成为城市公共交往活动的中心,肃穆的环境与人间的愉悦相结合,促进了庭院的绿化与园林的经营;3、寺观不仅在城市兴建,而且遍及于郊野。唐代寺观园林的表现形式:以塔为中心古印度痕迹(长安青龙寺)水庭(圆通寺和文昌宫)寺观作为香客和游客的接待场所,对风景名胜区域格局形成和原始旅游发展有“决定性”作用。二、其他园林1、中央政府的衙署园林多有山池花木点缀,个别还建置独立的小园林。2、公共园林多以亭为中心、因亭而成景的邑郊公共园林。长安城内开辟的公共园林有三种情况:①利用城南一些坊里内的岗阜——“原”;乐游原②利用水渠转折部位的两岸而创为以水景为主的游览地;曲江③街道的绿化小结全盛期园林特点:1.皇家园林气派完全形成,形成三个类别2.私家园林艺术性上升,诗画的情趣赋予园林中,文人直接参与造园3.寺观园林使宗教世俗化,成为公共交往中心园林4.公共园林更多见于文献记载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应用步入新境界,“置石”比较普遍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相互渗透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第一节总说一、时代背景社会风气经济发达与国势羸弱的矛盾,促成了浮荡、奢靡,病态的繁华。上至帝王,下至庶民,无不大兴土木、广建园林宋代重文轻武,文官执政,文人的社会地位比以往任时代都高。也是历史上最以绘画艺术见重的朝代,画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受人尊崇的地位。文人精神生活以琴棋书画、品茶、文玩鉴赏、花鱼鉴赏为主要内容的文人精神生活与园林关系紧密,园林为其提供理想的活动场所诗画与园林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完全确立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长足进步,世界领先,为园林的广泛兴造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也是当时造园艺术成熟的标志。《营造法式》和《木经》是官方和民间对发达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园林观赏树木和花卉栽培技术提高,出现嫁接和引种驯化方式园林叠石技艺大为提高,出现专以叠石为业的技工(吴兴叫“山匠”,苏州叫“花园子”)园林的叠石技艺水平大为提高,人们更重视石的鉴赏品玩,出版多种《石谱》。第二节宋代皇家园林宋代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和临安两地,其造园的规模和气魄不如隋唐、但规划设计较精致。东京:(现代的开封)一、城规方面规划模式沿袭北魏、隋唐的皇都模式。共有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外城,每重城垣之外围都有护城河环绕。二、皇家园林东京的皇家园林只有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一)大内御苑代表作:后苑、延福宫、艮岳。(1)延福宫在宫城之北,构成城市中轴线上前宫后苑格局宫内花树繁荣,植物造景的比重很大,且多半是按不同种属的植物造景来分景区的(2)艮岳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宣和四年建成。京城的东北部。先经过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1、园林性质:人工山水园。2、造园艺术成就①筑山园林掇山构思奇特,精心经营。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西边的万松岭为侧岭,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水体与万岁山呼应。筑山特点:主宾分明、远近呼应,体现了山水画论的“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②置石经过优选的石料千姿百态,因此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③理水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④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情画意。植物品种丰富,包括乔、灌、藤本、水生、草本、药用、果树等等。⑤建筑园林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布局大部分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点景”、“引景”和“观景”的作用。⑥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2、根据各种文献记载:①艮岳是以山、池作为园林的骨干,但欣赏景点的位置设在建筑物内,因此这些建筑不仅是休息的地方,也是风景的观赏点,具有了使用与观赏双重作用。②因地制宜的造园原则,使艮岳构园得体,精而合宜。如依山势建楼,有依翠楼,降雪楼等。沼池有洲,洲中植梅或植芦,亭、榭隐于花树之间,形成隐露的庭园景色。③艮岳的营建,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不仅有艮岳这座全用太湖石叠砌而成的园林假山之最,更有众多反映我国山水特色的景点;它既有山水之妙,又有众多的亭、台、楼、阁的园林建筑,它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宫苑,成为宋以后元、明、清官苑的重要借鉴,而元、明、清的宫苑也是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山水宫苑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总结: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二)行宫御苑代表作:景华苑、琼林苑、宜春园、玉津园、金明池、牧苑等。著名的“东京四苑”指琼林苑、玉津园、金明池、宜春苑。1、琼林苑始建于宋太祖乾德二年,位于开封顺天门外。进入琼林苑大门,大道两旁是古松森列,怪柏成行,透了幽雅恬静的清香。园中朴亭曲树林立,更显出这座皇家御苑的风雅别致。以植物为主体的园林“西青城”每逢大比之年,殿试发榜后皇帝都在此园赐宴新科进士,成为“琼林宴”2、金明池以略近方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林原为宋太宗检阅“神卫虎翼水军”的水操演习的地方,因此规划不同与一般园林,呈规整的类似宫廷的格局,后来水军操练演变为龙舟竞赛的斗标表演,每年定期开放,任人参观游览金明池东岸地段广阔,树木繁盛,游人稀少,辟为安静的钓鱼区宋代张择端的名画《金明池夺标图》临安一、城规方面临安在吴越的基础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和外城的东南部,加以扩大而成的。临安城紧邻西湖风景区,是一座风景城市苏轼与“苏堤”、湖中三塔著名的“西湖十景”南宋时就已形成二、皇家园林与北宋的东京相似,均为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一)大内御苑代表作:宫城的园林区后苑。园林特点:风景优美的山地园林。气候温和,植物茂盛,苑内植有各种花木、果树及茂密的丛林。⑴亭结合植物环境命题而建:在海棠林中建有照妆亭,以赏海棠花;在紫笑丛中建有静侣亭;在幽雅的兰、竹林中建亭曰净香亭;在梅花万树的梅岗建有冰花亭;在竹林曲径中建尝静亭;在松涛林中建松皮木亭曰天陵偃盖,有茅草亭曰昭俭亭;在溪流潆洄的水边建有清涟亭。亭大多以小巧玲珑的体态取胜,并结合环境特色题名,更显出文人的儒雅气质。(二)行宫御苑大部分分布在西湖风景优美地段,如:湖北岸的集芳园、玉壶园、湖东岸的聚景园、湖南岸的屏山园等;外城的德寿宫、樱桃园。1、德寿宫景区分布:“四分地”即按景色不同分为四个景区:东区、西区、南区、北区。东区,以观赏各种名花为主;南区为各种文娱活动场所;西区以山水风景为主调;北区建置各式亭榭。四个景区中央为人工开凿的大水池,把西湖的一些风景缩移入园,故又名“小西湖”园内大假山“飞来峰”摹仿西湖灵隐的飞来峰补充材料:“青莲朵”石原在南宋杭州德寿宫,名“芙蓉石”。乾隆第一次南巡时,发现此石,十分喜爱,以衣袖拂拭。杭州知府心领其意,随遣送京城。置于圆明园中,赐名“青莲朵”。1914年后移入中山公园。青莲在佛经上多用之比喻为智慧与眼目,所谓“青莲在眸”。青莲朵犹如一朵出水芙蓉,纯洁高雅。此石透、漏、丑皆占,样子极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第三节宋代的私家园林宋代私家园林,中原以洛阳、东京两地为代表,江南有临安、吴兴、平江(苏州)等地。一、中原的私家园林(以洛阳为例)总说: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是有关北宋私园的重要文献,记载了宅园性质的私园、单独建置的游憩园性质的私园和花园性质的私园除宅园外,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占大多数,二者都定期向市民开放,主要供公卿士大夫进行宴集、游赏活动洛阳私园以莳栽花木著称;有大片树林而成景的林景园中划分一定区域作为“圃”,栽植花卉、药材、果蔬筑山仍以土山为主建筑形象丰富,布局疏朗;建筑物命名能点出该处景观特色,且具有一定意境的涵蕴1.富郑公园洛阳少数几处不利用旧址而新建的私园大致分南北两个景区,北区比较幽静,南区景观开朗2.独乐园司马光的游憩园,规模不大,非常朴素,在洛阳诸园中最为简素园名及园内各景题名都与园林内容、格调相吻合,深化表现的意境3.环溪南北两水池,两端小溪连接,水面环绕大洲的局面4.松岛多种植古松而得名5.归仁园洛阳最大的私园6.李氏仁丰园花木品种最齐全二、江南私家园林1、临安的私园江南私家园林以临安为代表,各种文献记载临安私园名字总计约近百处,大部分集中在西湖一带,其余在城内和钱塘江畔。临安私家园林分布特点:以西湖为中心,南北两山为环卫,随地形及景色的变化,借湖山为背景,采取分段聚集,或依山、或滨湖,起伏疏密,配合得宜,天然、人工混为一体,充分发挥了诸园的点景作用,扩展了观景的效果。各园的布局大体分三段:南段、中段和北段。(1)、南段园林大部分集中在湖南岸及南平山、方家峪一带。随山势的蜿蜒,呈高低错落的形式。(2)、中段园林主要是沿湖布景,有碧波环绕之势。(3)、北段园林多为山地小园。三段园林布局,形成总体上结构上的起、承、转、合,疏密有致。2、平江的私园经营园林的自然、社会条件交通方便,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气候温和,风景秀丽,花木易于生长,附近有太湖石、黄石等造园用石的产地私家园林包括宅园、游憩园和别墅园,著有沧浪亭、乐圃等沧浪亭:园主苏舜钦自撰《沧浪亭记》园林内容简单,富于野趣元、明废为僧寺,后又恢复为园林,至今仍为苏州名园之一3、吴兴的私园靠近富饶的太湖私园有南沈尚书园(以山石之类见长)、北沈尚书园(以水景之秀取胜)、俞氏园(“假山之奇,甲于天下”)等4、润州的私园梦溪园——沈括,晚年写成《梦溪笔谈》平江、吴兴靠近太湖的产地洞庭西山,其他的几种园林用石也产于附近各地。故叠石之风很盛,几乎是“无园不石”。因而以此两地的叠石技艺水平为最高,已出现专门叠石的技工。三、文人园林的兴盛文人园林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1、文人园林繁荣背景宋代文人园林是唐代文人园林的传承与发展。①首先与科举制度有关;②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例如“文人画”的兴起与繁荣,导致了文人园林的进一步发展;2、文人园林风格特征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征:简远、疏朗、雅致、天然。⑴、简远景象简约而已经深远。不是单调、简单,而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主要创造一种意境,除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之外,还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意外之旨。⑵疏朗园内景物的数量不求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⑶雅致文人士流园林追求高蹈、雅趣,并把这种志趣寄托于园林中的山水花木,并通过它们的拟人化而表现出来。⑷天然表现为两方面:①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②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第四节宋代的寺观园林及其他园林一、宋代寺观园林的发展宋代寺观园林在唐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与唐代的不同之处,即出现了大量的“灯录”和“语录”。1、“灯录”和“语录”的出现标志着佛教进一步汉化,从此,与文人士大夫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标志着道观园林由世俗化而进一步文人化。2、随着宗教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地,寺观园林与私家园林之间的差异,除了尚保留一点烘托佛国、仙界的功能之外,其他已基本消失。3、城市寺观园林,《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较详细。①《洛阳名园记》中提到一处,洛阳城内的“天王院花园子”;②北宋东京城内及附近的许多寺观都有各自的园林,其中大多数在节日或一定时期内向市民开放,任人游览。③城市寺观园林类似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如其公共活动除宗教法会和定期的庙会之外,游园活动也是一项主要内容。二、宋代的其他园林主要表现为公共园林的建设。以东京、临安为代表。1、东京①北宋的东京,地势较低湿,城内外散布着许多池沼,这些池沼大多数均由政府出资在池中建植菰、蒲、荷花,沿岸植柳树,成为东京居民的游览地,相当于公共园林;②进行城市街道绿化及行道树栽植。2、临安(1)以西湖景观为盛。西湖景观相当于一座特大型公共园林——开放性的天然山水园林。西湖景观的总体布局:小园林的分布以西湖为中心,南北两山为环卫,随地形及景色的变化,借广阔湖山为背景,采取分段聚集,天然人工混为一体,充分发挥了诸园的点景作用,扩展了景观效果。大体分三段:南段、中段和北段。著名的“西湖十景”南宋时已经形成。(2)个别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甚至农村也有公共园林的建置。如,浙江南溪江苍坡村。苍坡村——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地理位置:浙江省温州市。总体景观构思:注重蕴含文化的内涵,南宋时,村上世族按“文房四宝”构思来重新进行布局:针对村右状似笔架的“笔架山”,以一条东西向铺砖石长街为“笔”,称为“笔街”,凿两条5米长的大青石为“墨”,辟东西两方池为“砚”,垒卵石成方形的村墙,使村庄象征一张展开的“纸”。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构思奇特,独具风格。(如平面图)这是“耕读”思想在山村规划建设中的充分体现。是宋代社会文化的一大特征。具体景点:望兄亭位于苍坡村南寨墙附近,与南边方岙村的送弟阁遥遥相对,望兄亭与西侧的仁济庙、大宗祠、车门一起组成苍坡村重要的公共中心。苍坡车门即苍坡村正门。是一座规整的礼制建筑,其结构为木造牌楼式,斗拱构件粗壮,两层屋顶各有两层下昂,木柱由下往上向内微倾,为“侧脚”作法。。“车门”属明清以前的建筑技法,风格可远溯宋代。第五节辽、金园林辽以南京(今北京外城之西)作为陪都1.皇家园林有内果园、瑶池等2.私家园林贵族、官僚的邸宅多半集中于子城之内,外城西部湖泊罗布,也有私家园林的建置3.寺观园林辽代佛教盛行,南京城内及城郊均有许多佛寺,其中不少附建园林城北郊的佛寺大多依托于山岳自然风景而成为皇帝驻跸游幸的风景名胜(如香山寺)金1.定都南京,并仿照北宋东京规制进行扩建,改名“中都”2.中都城沿袭北宋东京的三套方城之制3.中都的御苑金章宗时期是金代皇家园林建设的全盛时期御苑一部分利用辽南京的旧苑,大部分为新建,数量和规模十分可观,分开在城内、近郊和远郊城内御苑大内御苑:西苑(金代最主要的一座大内御苑)、东苑、南苑、北苑行宫御苑:兴德宫近郊和远郊的御苑比较多,包括行宫和离宫御苑,主要有玉泉山行宫和大宁宫等4.金朝的私家园林金王朝推行汉化,民间的私家园林接受北宋文人园林文化的影响,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5.金朝的寺观园林中都的佛寺和道观很多,其中不少都有独立小园林建置,或者结合寺观的内外环境而进行园林化经营,有的则开发成为以寺观为主体的公共园林6.金朝的公共园林中都城内及郊外分布众多河流、湖泊,风景优美,进行绿化和一定程度的园林化建设而开发成为供士民游览的公共园林卢沟桥为金朝时建造小结一、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士大夫造园活动大为开展,文人园林大为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文人园林几乎涵盖了私家造园活动二、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冲淡了皇家气派,规模变小,但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三、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而更进一步文人化大多寺观园林被文人园林的风格涵盖公共园林更加活跃、普遍一些私家、皇家园林亦发挥公共园林职能,定期向社会开放四、造园四要素叠石、置石显示高超技艺理水已能够缩移摹拟大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观赏植物由于园艺技术发达而具有丰富的品种园林建筑已经具备后世所见的几乎全部形象建筑小品、建筑细部、家具陈设更加精美五、园林艺术受到文人、画家的青睐六、园林创作唐代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于南宋时大体完成向写意的转化文人画的画理介入造园艺术与景题、匾联的运用,体现了园林的诗画情趣,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涵蕴“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到宋代才得以最终完成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初第一节总说元、明、清初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第二个阶段。一、商品经济长足发展、文化艺术异彩纷呈1、元朝统一全国后,随着农业、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商品生产逐渐兴盛;2、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市民文化及民间造园艺术的发展;其中,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江南地区,造园活动最兴盛,园林的地方风格最突出。二、园林分化显著,艺术高度成熟1、建筑方面,木结构技术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装修装饰趋于精致,如《鲁班经》、《工段营造录》等;2、叠山方面,园林使用石材多样化,技法也趋于多样化,还出现不同的地方风格和匠师的个人风格;3、观赏植物方面,陆续刊行了许多经过文人整理的专著,如明代王象晋《群芳谱》,清初陈淏子《花镜》、汪灏《广群芳谱》等。《花镜》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刊行的一部花卉园艺学专著。4、文人、画家参与造园活动,甚至成了专业造园家,造园工匠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对园林艺术的影响:⑴除了以往的全景山水缩移模拟之外,又出现以山水局部来象征山水整体的更为深化的写意创作方法。⑵景题、匾额、在园林中普遍使用。5、造园出现地方风格。主要体现在艺术格调、审美意识、造园手法、和使用材料方面,也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百花争艳局面的到来。第二节元、明的皇家园林一、元代的皇家园林蒙古族的元王朝皇家园林建置不多,明代御苑建设的重点在大内御苑。与宋代皇家园林的不同点:⑴规模又趋于宏大;⑵突出皇家气派,著上更多的宫廷色彩。元代皇家园林均在皇城范围内,主要一处在金代大宁宫的基址上拓展的大内御苑,面积大,范围开阔。大内御苑园林布局:园林的主体为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岛屿呈南北一线布列,沿袭皇家园林的“一池三山”传统模式。最大的岛屿是金代的琼华岛,改名万岁山。万岁山的总体布局设计:正中山顶是广寒殿,是岛上最大的建筑物,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主要宫殿;山南坡居中为仁智殿。二、明代的皇家园林明代的皇家园林重点在大内御苑。御苑的分布:少数建置在紫禁城的内廷,多数建置在紫禁城以外,皇城以内的地段。明代的大内御苑共有六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万岁山、西苑、兔园、东苑。1、西苑元代太液池的旧址,是明代大内御苑中规模最大的一处。明初,西苑大体上保持着元代太液池的规模和格局。天顺年间进行扩建。扩建工程包括三部分内容:⑴填平圆坻与东岸之间的水面,圆坻由水中的岛屿变成了突出于东岸的半岛,把原来的土筑高台改为砖砌城墙的“团城”;⑵扩大太液池水面,奠定了北、中、南三海的布局;⑶在琼华岛和北岸增建若干建筑物,改变了这一带的景观。西苑水面大约占园林总面积的二分之一。西苑总体布局:建筑疏朗、树木蓊郁,既有仙山琼阁之境界,又富水乡田园之野趣,犹如城市中保留的一大片自然生态的环境。2、御花园又名“后苑”位置:内廷中路坤宁宫之后。时间: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园中不少殿宇和树、石,都是十五世纪明代遗物。用途: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但也有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园林规划布局:占地一万一千多平方米,全园南北宽80米,东西长约140米,有建筑二十余处。园内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各式建筑,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御花园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建筑布局在保持中轴对称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在体形、色彩、装饰、装修上予以变化,不像宫殿建筑群那样绝对的均齐对称。园林特点:建筑密度较高,共有十几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几乎占去全园三分之一的面积。3、慈宁宫花园慈宁宫在紫禁城内廷西路的北部,是皇太后、皇太妃的居所。4、行宫御苑作为猎场和供应基地而兼有园林性质的有两处行宫御苑——南苑、上林苑,分别在南郊和东郊。第三节清初的皇家园林由于满清君主高度集权统治的封建大帝国政治制度,影响着皇家园林建造方向。皇家园林的宏大规模和皇家气派,比明代表现得更为明显。清王朝入关定都北京,全部沿用明代的宫殿、坛庙、园林等,并没有多少皇家的建设活动。康熙中叶以后,逐渐兴起皇家园林的建设高潮。这个高潮奠基于康熙,完成于乾隆,乾、嘉年间,终于达到了全盛的局面。一、大内御苑紫禁城内除个别宫殿的增损和改易名称之外,其建筑及规划格局基本上保持着明代的原貌。兔园、景山、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仍保留明代旧观。二、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清朝统治者来自关外,很不习惯北京城内炎夏溽暑的气候,康熙以后,全国统一,政局稳定,便着手在风景优美的北京西北郊和塞外等地营建新的宫苑。西北郊环境:山清水秀。按其地貌景观的特色分为三大区:西区以香山为主体,包括附近的山系及东麓的平地;中区以玉泉山、翁山和西湖为中心的河湖平原;东区即海淀镇以北、明代私家园林荟萃的大片多泉水的沼泽地。(一)畅春园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首次南巡,对江南秀美的风景和精致的园林印象很深。归来后在北京西北郊的东区、明代皇亲李伟的别墅——“清华园”的废址上,修建大型的人工山水园。园林性质:离宫御苑。是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西北郊建造的第一座“避喧听政”的皇家园林。命名为“畅春园”,寓意“四时皆春”,“八风来朝”、“六气通达”。畅春园是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规划布局:畅春园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900亩(60公顷)。设院门五座:大宫门、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西北门畅春园园林景观特点:建筑及景点的安排按纵深三路布置。1、理水利用“清华园”原有资源丰富水面,创建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划分为前湖和后湖两个水域,外围环绕着萦回的河道。2、建筑建筑密度小,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为土阜平冈,不用珍贵湖石。3、植物大部分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调,园内有大量明代遗留的古树、古藤,又种植了腊梅、丁香、玉兰、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间散布麋鹿、白鹤、孔雀、竹鸡,景色清幽。整个园林景观崇尚简约,与康熙所提倡的简约精神有关。(二)避暑山庄(离宫御苑)选址此地的原因:康熙北巡避暑时从当地居民口中探听到一处蒙民牧场,人烟稀少,没有坟墓、蚊虫和蝎子,树木草地繁茂,泉水水质好。缺点:没有大面积水域。整理后的地貌环境:面积564公顷,开辟人工湖泊和水系,大致环境有一下特点:1、有起伏的峰峦、幽静的山谷,有平坦的原野,有大小溪流和湖泊罗列,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2、湖泊与平原纵横交错,地势由平缓趋向险要,此地貌形成了全园的三大景区: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3、周边有奇峰异石,为山庄提供了良好的借景条件;4、山区的大小山泉沿山峪汇聚入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5、山岭屏障于西北,阻挡了冬天的寒风;加上山峰、树木、湖泊等的有利条件,使该地具备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三)圆明园(离宫御苑)雍正三年,雍正帝把其赐园圆明园改为离宫御苑,并大加扩建,扩建的内容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新建一个宫廷区;第二部分:就原赐园的北、东、西三面往外拓展,利用多泉的沼泽地改造为河渠串缀着许多小型水体的水网地带;第三部分:把原赐园东面的东湖开拓为福海,沿福海周围开凿河道;第四部分:沿北宫墙的一条狭长地带。扩建后的圆明园,面积扩大到200余公顷。圆明园整体布局:整个山形水系的布列,出于对建园基址的自然地形的顺应,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堪舆风水学说的影响。三、清初皇家园林发展的概貌以及与明代的区别明代的重点在大内御苑,清初的重点在离宫御苑,这种园林观的变化与统治阶级的生活习尚和国家的政治形式有着直接的关系。第四节江南的私家园林“江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等地。江南地区由于其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江南私家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后期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代表了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从此也涌现了大批造园家和匠师及刊行于世的许多造园理论著作。一、扬州私园江南名园之四:明末扬州望族郑氏兄弟的四座园林:影园、休园、嘉树园、五亩之园。其中规模较大、艺术水平较高的是休园和影园。影园,由著名造园家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扬州八大名园:王洗马园、卞园、员园、贺园、冶春园、南园、郑御史园、筱园影园:1.由著名造园家计成主持施工2.选址极佳,所在地段比较安静,又有北面、西面和南面极好的借景条件3.是一个以水池为中心的水景园,呈湖中有岛、岛中有池的格局,园内外水景浑然一体4.靠东面堆筑的土石假山作为连绵的主山把城墙隔障开来,北面客山较小则代替园林的界墙,其余两面开场收纳园外远山近水的借景。5.园内树木花卉繁茂,很注意以植物成景,建筑疏朗而朴素。二、苏州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地下水位浅,取水方便,附近的洞庭西山是著名的太湖石产地。著名园林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另有,上海的豫园:仅保留黄石大假山一座无锡寄畅园:1.总体布局:水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山,两者构成山水骨架。园林的主体部分以狭长形水池“锦汇漪”为中心,池的西、南为山林自然景色,东、北岸建筑为主。2.堆山:假山的中部隆起,首尾两端渐低。首迎锡山,尾向惠山,似与两山一脉相连,犹如真山余脉。3.建筑:北岸地势较高处“嘉树堂”为重点建筑物,可观赏全园景色。知鱼槛突出水面,形成东岸建筑构图中心,与西岸凸出的石滩“鹤步滩”相对,收束水池,划分南北两水域。4.水池狭长,东北角做出水尾以示有源有流。似隔又合的南北两水域减弱了狭长感。北水域利用平桥“七星桥”及其后的廊桥,再划分两层次,加大景深。南水域以聚为主,北水域以散为主5.借景:东岸建筑向西看,水池、西岸大假山、远处惠山形成近、中、远三个层次景深。西岸、北岸建筑向东南看,锡山及龙光塔均被借入园中。6.总的来说,山水比例大,建筑疏朗,是以山为重点,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第五节文人园林、造园家、造园理论著作第五节北京私家园林一、什刹海沿岸名园:定国公园、英国公新园、刘百世别业、刘茂才园二、利用旧河道的供水条件在外城兴建的私家园林:梁园(牡丹、芍药颇有名气)三、西北郊一带别墅园:清华园(明,李伟):以水景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分隔为前湖、后湖两部分。主要建筑沿南北向纵深布置。湖面开阔,冬天可走冰船。湖周围以河渠构成水网地带,可行舟。植物以牡丹和竹最负盛名。这样的私家园林在北方绝无仅有,因此清康熙时在清华园故址上修建畅春园。一则节省工程量,二则规模和布局上能适应离宫御苑在功能和造景上的要求。因此,清华园对清初的皇家园林有一定影响,就规划而言可以说是“先型”。勺园(明末,名画家米万钟)水是主题,水景园四、文人园林阅微草堂(纪晓岚)芥子园(李渔)半亩园(贾賿侯):李渔参与规划怡园(王熙)万柳堂(冯溥)明代南北方私家园林区别:1.营造者:北方——官僚贵戚,南方——文人匠师2.风格:北方——华糜,山石圆润刚健,建筑浑厚凝重南方——雅致,山石瘦、透、皱、漏,建筑简远疏朗第六节文人园林、造园家、造园理论著作一、文人园林代表作:扬州影园、休园,苏州拙政园,无锡寄畅园,北京梁园、勺园隐逸思想:不满现状,不合流俗的情思。文人画进入明代已完全成熟,以致文化达到诗、书、画融为一体,因而人们赞誉一个画家常用“诗、书、画三绝”一类的词句。文人画呈现的三绝呈现出“书卷气”和“雅逸”,与代表市民文化趣味的“市井气”和“流俗”相对。二、造园家张南垣:名涟,明朝,毕生从事叠山造园,从追求意境深远和形象真是可入可游出发,主张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新流派。张然:张南垣子,参与修建西苑,万柳堂,怡园,畅春园叠山、规划等事宜,称为北京著名的叠山世家“山子张”。张南阳:明朝,自幼酷爱绘画,年长从事叠山行业,尝试用绘画手法堆叠假山,破获成功。除规划设计外还参与施工。代表作上海“豫园”黄石大假山。计成:明朝,江苏吴江人,后半生专门为人规划设计园林,总结丰富经验,写成《园冶》一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造园理论著作。三、造园理论著作《园冶》:计成,明代。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的综合性理论著作。第一卷“兴造论”,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造石、借景。《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李渔,明朝,钱塘人,共九卷,第四卷“居室篇”是建筑和造园理论。《长物志》:文震亨,长洲人,明代画家文征明曾孙。共十二卷,与造园直接有关的有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元、明、清初园林特点:1.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的高峰2.江南地区涌现出大批优秀的造园家3.文人画影响园林,巩固了写作创意主导地位,技艺精湛4.地方特色呈现5.皇家园林规模趋于宏大,又现皇家气派6.发达地区城市、农村的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第七章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第一节总说一、时代背景1、政治由盛变衰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历史上最后一个繁荣时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发展。二、文化艺术特点1、艺术创作方面⑴守成多于创新;⑵过分受到市民趣味的浸润而越来越表现为纤巧琐细、形式主意和程式化的倾向。⑵私家园林方面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其中,江南、北方、岭南造园风格比较成熟;⑶园林功能方面娱乐、社交功能上升,“娱于园”的观点取代了传统的“隐于园”的观点;⑷造园思想方面造园思想逐渐追求世俗、技巧化,宋代文人园特点逐渐消失。第二节皇家园林及其实例一、乾隆时期的造园活动清朝皇家园林建设达到高潮,规模非常宏大,内容非常丰富。主要表现:1、从乾隆三年(1738年)到三十九年(1774年)三十多年间,皇家园林建设工程持续不断;2、大内御苑比之明、清初改建工程较大;3、行宫和离宫御苑建设尤为兴盛,主要集中在北京西北郊和承德两地;二、道光时期,皇家园林趋于衰败。主要表现:1、畅春园已呈破败状态,皇太后移居绮春园,改名为“万春园”;2、为节约宫廷开支撤去清漪、静明、静宜三园的陈设;3、其他行宫御苑、有的勉强维持现状,有的由于停止巡狩而常年废置不用,任其逐渐坍毁;4、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占领海淀和圆明园,大肆抢掠园中珍宝等;5、对皇家宫苑进行大规模焚烧。第一次在咸丰十(1860年)年八月二十二日至八月二十五日,焚烧对象圆明三园;第二次焚烧在同年九月初五至十一日,焚烧对象,圆明园外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处;6、光绪年间(1900年)北京皇家园林再次受到摧毁。三、大内御苑此时期有代表性的大内御苑有:西苑、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紫禁城四大花园: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御花园。(一)西苑西苑的历史背景:经历了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乾隆时期对西苑进行大规模改建,改建重点在北海。1、北海景观:⑴琼岛南坡:顺治年间建成的永安寺。景观特点:布局规整。(如图1、2)⑵琼岛西坡地势陡峭,建筑物布置依山就势,配以局部的叠石显示其高下错落的变化趣味。主要表现山地园林的气氛。⑶琼岛北坡地势下缓上陡。建筑按地形特点分上下两部分。⑷琼岛东坡以植物景观为主,建筑密度最小;东坡主要建筑物是建在半月形高台“半月城”上的智珠殿。(如图3)总上可知:琼华岛的总体形象:婉约而又端庄,尤其从北海的西岸、北岸一带观赏,整个岛屿由汉白玉石栏杆镶嵌衬托而浮现在水面上,岛的顶部以小白塔收尾,使景观达到高潮。琼华岛不愧为北京皇家园林造景的一个杰出作品。2、北海周边景观⑴北海东岸东岸景区包括自南向北的四部分:第一部分,筑土为山,山上建云岫、崇淑二室与爬山廊相连。第二部分,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涧,水池用青石驳岸,纵跨九曲石平桥。(图4)第三部分平地筑土山,以植物景观为主。第四部分即画舫斋。是一组多进院落的建筑群,作为皇帝读书的地方。既有北方庭院浑厚持重的建筑风格,又不失江南园林柔媚细腻的点景特色。(图5)总上可知,北海东岸景区四个部分自南向北依次构成山、水、丘陵、建筑的序列,是一个富于变化之趣,有起结开合韵律的空间序列。⑵北海北岸新建和改建的共有六组建筑群:镜清斋、西天梵境、澄观堂、阐福寺、五龙亭、小西天。各建筑因地形就势展开布置,利用其间穿插的土山堆筑和树木配置,将建筑作局部的隐蔽并联络为一个整体景观。(二)慈宁宫花园慈宁宫为历朝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太嫔们居住的地方。景观布局⑴规整式布局,建筑布置按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来安排;⑵建筑密度较低,大小十一幢占全园面积不到五分之一;⑶植物,古树参天,显示出一种严肃、清雅的气氛;另有松柏、槐、玉兰、海棠等。(三)建福宫花园(又称西花园)面积:约0.4公顷建福宫花园布局(如图8)⑴以一个高大建筑——延春阁为中心,周围分布着楼、堂、馆、亭、台等园林建筑,曲折环绕、高低错落,变化有致。⑵全部楼房均沿宫墙建置,目的是掩障宫墙,以减少园林的封闭感景观特点:建筑密度高,没有水景,是以山石取胜的旱园建福宫花园已全部毁于1922年的一场火灾。(如图9)(四)宁寿宫花园又叫乾隆花园。是乾隆预为其做满60年皇帝之后归政做太上皇时颐养休憩时而建。地形地貌:地形狭长花园布局(如图10)⑴总体规划采取横向分割为院落的办法,弥补了地段过于狭长的缺陷。⑵建筑布局共分五进院落,每进院落的布局各不相同第三节行宫及离宫御苑一、行宫御苑:有代表性的行宫御苑有三座:静宜园、静明园、南苑。(一)静宜园性质:天然山水园背景:香山静宜园是清康乾盛世京郊著名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之一。始于金代,金代建香山寺,明代又有许多佛寺建成,但以香山寺最为宏丽。清康熙年间,就香山寺及其附近建成“香山行宫”,乾隆十年加以扩建,第二年完工,改名“静宜园”。京城西郊的“三山五园”指万寿山、香山、玉泉山和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静明苑和清漪园。景观布局:分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共有大小景点五十余处。1、内垣:在园的东南部,是静宜园内主要景点和建筑荟萃之地,其中包括宫廷区和著名的古刹香山寺、宏光寺。建筑特点及类型:宫殿、梵刹、厅堂、轩榭、园林庭院等都依山就势,作为天然风景的点缀。2、外垣:占地最广,是静宜园的高山区。建筑物很少,以山林景观为主调;外垣的“西山晴雪”,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最大的一组建筑群是玉华寺。3、别垣:有两座较大的建筑群,昭庙、正凝堂(见心斋)见心斋,是静宜园内最精致的小园林,也是典型的园中园。(二)静明园性质:是一座以山景为主、河湖环绕的天然山水园。景区布局:园大致分为南山区、东山区及西山区南山区:是精华所在,有宫廷区、玉泉湖及一系列小景点。主要景点,玉泉山主峰之顶的香岩寺、普门观一组佛寺建筑群。东山区:包括玉泉山的东坡及山麓的许多小湖泊,以构筑的小型水景园见长。最北部以北峰的妙高塔为结束。以观赏山泉景观为主。西山区:为一片开阔平坦的地段,在此布置了园内最大的一组建筑——东岳庙,此外尚有圣缘寺、清凉禅窟等,形成西区以宗教建筑为主的景观特色。(三)南苑性质:人工山水园,是一座作为皇家猎场的特殊行宫御苑。南苑中的四座行宫:旧衙门行宫、南红门行宫、新衙门行宫、团河行宫,其中团河行宫是最大的一座。二、离宫御苑有代表性的三座离宫御苑: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颐和园)(一)圆明园性质:平地起造的人工山水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生产必会知识
- 办公室安全培训
- 采购个人培训总结
-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2024-2025学年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含解析)
-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民路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
- Windows Server网络管理项目教程(Windows Server 2022)(微课版)课件项目8 RDS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 生命富贵花保险子女教育篇
-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 2.3 声的利用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 《多变的镜头》课件 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皮肤科射频美容技术培训教案
-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培训规范
- 2024年国网无人机竞赛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智能物流技术行业培训资料全面解析
- 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交技巧训练
- 数据库原理与开发技术 课件 5.1 数据库设计概述
- 青岛版科学(2017)六三制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 智慧物流园区建设运维及整体服务解决方案
- 如何在酒店管理中培养创新思维
- 合伙人协议 合伙经营协议全套
- 小学教学信息化管理章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