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策略研究摘要:学生课堂参与是其学习适应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本研究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课堂教学实践为载体,结合课堂观察的结果,分析了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的影响因素,从教师、学生、课堂氛围、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关策略,包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学生参与、增加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机会、正确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提高;策略TheResearchonImprovingClassParticipationinElementaryMathematicClassAbstract:Thestudents'classroomparticipationisthepremiseandfoundationoflearningadaptabilityforstudents.Andithasaveryimportantpracticalsignificanceforthecomprehensivedevelopmentofyoungpeople.Primaryschoolclassroomparticipationdirectlyaffecttheefficiencyofclassroomteaching.Thisstudyatprimaryobjectofstudy,asthecarrierofclassroomteachingpractice,combinedwiththeresultsoftheclassroomobservation,analysisoftheprimaryschoolclassroomparticipationfactorsproposedtoimproveprimaryschoolclassroomparticipationfromteachers,students,classroomatmosphere,teachingcontentofthestrategy,including:createaharmoniousatmosphereintheclassroom,tostimulatestudents'senseofparticipation,choiceofteachingcontentforstudentstoparticipateinthemathematicsclassroomofstudentstheopportunitytoparticipate,andcorrectevaluationofstudents'classroomparticipation.KeyWords:primarymathematics,classparticipation,improve,strategy目录TOC\o"1-2"\u前言 1(一)问题的提出 1(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1(三)核心概念界定 2(四)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一、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2(一)学生的参与缺乏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2(二)学生课堂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3(三)学生的课堂参与缺乏正确的引导 4(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形式单一 4二、影响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因素 5(一)教师教学观念偏差 5(二)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不强 5(三)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参与 6(四)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 6(五)教师的评价缺乏针对性 7三、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策略 8(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8(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8(三)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学生参与 9(四)增加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机会 10(五)正确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 11结语 12参考文献 13PAGE12前言(一)问题的提出课堂参与度是判断学生主体地位是否落实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如何的主要指标。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许多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索,才能使他们主动地得到发展,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学习的主人翁。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实践表明学生课堂参与度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以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了了解新课程改革以来,当前的小学课堂教学到底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否有了新的发展,本研究选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切入点,以数学学科为载体,考察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阶段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找到有效的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策略。(二)国内外研究动态人们对“学生参与”的关注缘起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提出。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课堂参与反映了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向态度,表现为在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投入。80年代中期,Astin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有关学生参与的经典理论——卷入理论。Astin指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味着内在心理活动和外在行为的共同投入,学生的内在心理活动往往通过外显行为表达出来。Natriello定义学生参与为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消极的学生参与表现为无故缺课、考试作弊和毁坏学校财物。而Skinner&Belmont则强调在特定的学习任务中学生的参与意愿受认知的、行为的和情感的因素影响。[1]徐静兰将课堂参与定义为: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学习行为,具体表现为倾听、举手回答问题、参加讨论、预习、做作业等。赵红利认为学生课堂参与是指学生围绕教学目标,主动调整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裴丽娜认为,参与就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行为。对课堂学习参与度的研究随着20世纪90年代教育界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注而逐渐成为焦点。普遍认为,要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课堂参与度”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知识水平与灵活组织能力的前提。但不同的研究者对“课堂参与度”的界定有所不同,大多数学者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程度或用学生发言人数、参与活动的时间等指标来衡量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也有少数学者用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和参与态度来评定,把“参与度”狭义地界定为“参与态度”;还有个别学者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把课堂参与解释为行为参与(语言上的参与)、情感参与(情感投入)和思维参与(思考过程)。[2](三)核心概念界定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笔者认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程度,是学生个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行为。具体而言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动口、动眼、动手等外显的行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具体表现为倾听、举手回答问题、观察、参加讨论、记笔记、预习、做作业等。(四)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有利于提高教师“教”的质量和效率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了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高低,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又对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产生反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过程的深入观察,提出一系列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教学策略。其研究结果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以此为参照,并结合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其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的质量和效率学生课堂参与是其学习适应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从影响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因素出发,探究提高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来更好的实现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促进自身认知能力和良好性格的形成,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课堂效率和课堂学习的质量。一、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中存在的问题现行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的范围、形式、目的、角色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的参与缺乏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心理学家罗斯发现: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是个人最大程度发挥创造力的前提。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居于绝对的权威和支配地位的情况仍很突出。教师高高在上,要维护师道尊严,师生没有平等对话的基础,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充分体现。[3]如某老师在教学《两位数除两、三位数》时,让学生讨论288÷32的计算方法。大多数学生都想出了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这时,一名男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32拆成30加2,288先除以30,那么之后的2怎么处理?”在讨论中,这个小男孩口中一直不断重复着这个问题,可见他百思不得其解。同桌也没办法回答她的问题,讨论陷入了僵局。而教师对此却没有做任何处理,以表达不清为由跳过这个问题,并警告全班学生:“以后不要提这种傻瓜问题!”在这节课中,教师没能将学生当成平等交流的对象,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遭受打击,同时也浪费了一个很有探究价值的课堂生成性问题。这种情况在很多数学课堂中都有出现。(二)学生课堂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参与的深度一般是指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及思维活动达到的程度;参与的广度是指参与的学生占全班人数、参与的时间占课堂教学时间的百分比。但是,通过听课观察不难发现,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不深、参与的人数和参与实践较少的现象。首先是参与的程度不深。在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没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往往是在老师的安排下被动的参与课堂,这样的课堂参与显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在某个《圆柱的认识》教学片断中,教师安排了以下的活动。师:今天我们认识圆柱,请同学们摸一摸圆柱的底面,你发现它是什么形状的?生:圆形的。师:它有几个这样的圆形底面?生:两个。师:请同学们把圆柱的侧面剪开,看看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长方形。师:这个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圆柱的什么?生:高。师: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圆柱底面的什么?生:周长。在这个案例中,从表面上看,学生举手积极,参与热烈,但透过这种表面的热闹,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没有获得多大的时间和空间,这只是形式上的浅层参与,而不是注重数学思维的深度参与。其次,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不够。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时间往往不足20分钟,教师垄断课堂,大多数时间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课堂。再次,参与课堂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比例较小。当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或者布置了一个活动后,积极思考并主动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更多的学生只是处在课堂教学的边缘,甚至游离于课堂活动之外,致使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回答、提问、选择、交流……的机会,课堂变成了几名尖子生的表演,影响了学生课堂参与的总体效果。(三)学生的课堂参与缺乏正确的引导曾有学生反映“我们很活跃,老师束手无策。一不小心我们上了无轨电车”。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能对课堂活动进行必要的有效的调控。一堂好课不仅仅有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的有效调控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决定了他们只要遇到新的感兴趣的情景或话题就很可能“炸锅”,如果教师在这种情境下没能及时作出反应,调整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那么教师所盼望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则可能演变成无序低效的课堂参与。以“小组讨论”为例,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回顾小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出示情境图——蓝猫商店(图中显示电池一节3.40元;太阳帽一顶2.90元;雨伞一把9.60元;手电一只2.80元;胶卷一盒12.30元;旅游鞋一双15.60元)。然后教师安排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要求每组从中随意选两种物品并提出至少两个数学问题,自己作出解答,组长作出记录并汇报。活动开始后,有的小组出现了选择物品意见不一,相互争执的情况;有的小组是组长一人设计问题,一人进行解答,而其他同学则在忙自己的事或是聊和课堂无关的话题。在随后的小组汇报中,由于各组问题不同,因此课堂乱糟糟。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没能发挥好引导作用,没有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导致学生参与效率低下。(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形式单一反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许多数学课堂中,教师习惯于用大量的提问来考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过分依赖课堂提问的结果使得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单一,观察、讨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环节所占的比例太少,很多不敢在课堂上公开表达自己看法的学生的参与机会被减损了。这样的课堂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缺少参与课堂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案例:满堂尽是“还有吗?”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节《统计》的公开课:导入时,多媒体展示若干小动物在森林里举行运动会的场景图。教师提问:“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我看到有很多小动物在森林里开运动会。我想问: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教师面带微笑地请他坐下接着问:“还有吗?”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学生相继说了他们看到的东西和提出的问题,可就是没有问到与本节课相关的“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的问题。老师在连续问了几个“还有吗”之后急了,表情僵硬,头冒冷汗。学生被逼着“思考”,与其说思考,还不如说学生在揣摩:“老师,到底还有什么?我们怎么说,你才满意?”最后教师只好自己提出“你知道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吗?”这个问题,而此时已经上课10分钟。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对课堂提问的依赖性过强,并且没能及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参与是无效参与。二、影响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因素(一)教师教学观念偏差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交往关系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长期以来的“师道尊严”的教学观念,使得许多教师把教学看作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许多教师奉行“听话教育”的原则,“稳重、保守、听话”的学生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学生,“活泼、求异、叛逆”的学生是差学生,师生关系泛化为一种主宰与臣服,导致学生缺少主见,被动学习。许多教师往往还不善于把学习任务与学生的学习需要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需要还没有真正被教师注意和重视,学生许多时候对知识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参与也是一种被动参与。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许多教师把自己当作权威,学生对教师只能是敬而远之。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作用和创新精神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正常人的身份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二)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不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课堂参与的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自信心不足。一些学生由于成绩不好或者之前有过失败的课堂参与经历,所以往往对课堂参与缺乏足够的信心,在课堂中不敢参与,不愿参与。二是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尊心也随之加强,他们在课堂上会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给老师和同学留下的印象。正确的回答给他们带来的体验是老师的赞赏、同学的羡慕,而回答错误则会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只在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才会主动回答问题而一般不会轻易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更不会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三)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参与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数学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主要凭借。每一套教材选编时,教材内容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条件的不同,因此教学内容总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局限性。有时教学内容还存在这样那样问题:脱离现实生活,内容陈旧、老化缺少新颖力,难易程度不适宜等弊病。这也是造成学生不积极参与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内容脱离儿童生活,因而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质量。教学内容多,教师受“教材权威”的影响,为了赶进度,只好缩短学生参与的时间与空间,本应让学生主动探索的变为老师的讲解,或用优等生回答来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致使参与质量不高,部分参与代替了全体参与。(四)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1.课堂活动安排不合理一些小学数学教师没有吃透教材,不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不到位,没有甚至不懂得利用教材单元主题图,没有深刻理会书本练习中题目的安排意图,更谈不上合理的利用了。因此,也就不能合理、科学、灵活地利用教材进行备课、设计教学环节、突破重难点,导致课堂目标不明确,课堂活动安排不合理,学生参与的环节太少,学生缺乏参与课堂的机会。如某某老师上的《角的分类》一课,由于没有吃透教材,不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合理的安排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时间,在复习环节竟用了近2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反复的量角中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教师又没有合理地利用量出度数的角,引导学生进入“角的分类”的学习。在新课环节只用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什么角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根本没有安排时间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来了解各种角的特征、认识角的分类,并由此来判断、掌握角的类型。2.教师不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一些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进度,将教学当做一项机械的任务。为了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所谓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中根本不安排或很少安排学生主动参与的环节,学生在课堂中完全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教师用近乎“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课堂。案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在该案例中,课堂看似很热闹,学生都在动手操作,可实际上他们是在被动的参与课堂,是被教师的教学计划牵着鼻子走,缺乏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五)教师的评价缺乏针对性首先,教师对问题解答的评价缺乏针对性。教师在要求学生参与时,心中已经有一个正确的答案,通过要求学生回答来核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因此,不符合标准答案的意见都被视为错误的或者偏题的而被消极评价,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为自己的观点作解释。传统课堂的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和创新,同时缩小了学生可参与的范围,限制了部分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机会。其次对学生参与情况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从课堂观察的情况上来看,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判断和鼓励。但是,课堂评价的语言缺乏针对性,常常使用了一些如“对”、“错”、“很好”、“非常好”和“棒极了”等语意带有模糊性的词汇,显得有些太简单。同时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一直停留在重复、更正层次,缺乏追问、延伸以及层次的扩展。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请学生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一名学生回答:“我的这块橡皮是圆形的。”一边说,一边高举着橡皮。老师说:“不错。”一名学生回答:“太阳是圆形的。”老师说:“哦,好,还有谁来?”又有学生回答:“我们教室墙上挂着的钟是圆形的。”“你真行,我都没想到。还有吗?”教师对学生说出的种种答案,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不错!”“真好!”“你真行!”的赞扬声不绝于耳。这位老师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没有真正评价学生,学生无法从老师的这类评价语言中获得肯定或否定。因此,这种评价对学生来说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自然无法调动学生积极的课堂参与。三、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策略(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心情愉悦,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从内心乐于和教师同学融入课堂,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和谐教学氛围,充分利用各种跟学习有关而又能相互作用的教学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与发展,进而达到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才能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和观念。例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创设轻松的对话情景便可把学生带入无限的快乐之中:师:小朋友们一定去超市买过东西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能通过网络来购买自己喜欢、需要的商品。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联华超市的网上兜一圈。打开联华超市的网页(这个时候,学生露出很惊喜的表情,情绪也很高涨,纷纷注意力很集中的看着)师:在购买商品之前,先要知道什么?生:价格。师:老师星期六要和同学去森林公园,想买点零食,你们能不能给我点建议啊?请学生随机的在联华超市的网站上挑选食品(学生兴趣极大,都跃跃欲试)。教师把学生所选食品板书在黑板上。这些简单的对话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交往坏境,学生的主动性就激发了出来。类似这样平等的师生交流才能使师生情谊沟通、信息反馈畅通、学生思维活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4](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意识是参与的前提条件。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新课程思想的基本体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递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体现出来,只有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课堂中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首先要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唤起,重要的一部分是教师新课导入的设计以及浓烈学习氛围的创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例如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这样导入课题:师:能有机会和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一起学习,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我听说咱们四年级的同学聪明好学,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个谜语,看看谁反应最快。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杆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几何图形)生:三角形师:那么关于三角形你都知道什么?生:汇报师: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就是三角形)(教具演示)师:看到咱们同学刚才的表现,老师知道同学们不但反应快,而且以前的知识掌握的也好。看到同学们这么出色,老师想奖励同学们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不好?这样的导入方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还为下面进行探讨三角形三边关系埋下了伏笔。(三)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学生参与1.注重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相联系数学学科有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各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和后期的深化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相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知识或经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顺利完成新知识的建构。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本身感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最直接的驱动力。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的兴趣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直观形象引起的感性认知兴趣;另一种是由事物之间的联系引起的理性认知兴趣。因此,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教具、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营造生动有趣、清晰鲜明的形象而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利用实物模型演示面积的切补关系,使知识点直观易懂的同时,还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心理和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出包含所学知识的有趣现象、摆出对立观点等手段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如教“3的倍数的特征”时,对学生说“你们随便说一个数,我就能马上说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你们信不信?”这样一种问题情境提出相关知识点,教师将能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较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四)增加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机会1.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全班统一学习”模式,课上思维训练和技能训练不能落实到绝大多数学生身上,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因此,必须摒弃这种传统模式,采用个人独立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全班统一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即让每个学生都先独立思考、独立回答,然后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最后再全班统一总结,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思维的训练;对于学生没来得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笔头作业的方式,把思维训练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针对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小组学习的情况,教师应提高自身组织教学的能力,使自己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撒得开、收得回,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很多章节内容,教师都可以组织学生使用学具或教具,动手操作获取知识。这样,既简化了知识的抽象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以让学生用剪子,亲自剪、拼成学过的图形,给学生操作的步骤让学生操作,然后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清楚的了解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记忆深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所有的操作活动就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在做中学、学中做,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3.考虑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是对全体学生而言的,不能只是部分学生的参与。因此,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同样的课堂参与机会,不得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次教学是实现让不同学习水平学生都有平等机会参与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它应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基本环节,包括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次的课堂训练、布置分层次的作业、进行分层次的测试评分等,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五)正确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数学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学生,适时鼓励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其课堂参与的行为。1.课堂评价应以表扬为主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课堂评价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教学中,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老师应不吝啬赞美的语言,用心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扬学生。教师对学生适度的赞扬和肯定,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老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话及轻轻拍拍肩、摸摸头都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心和肯定。对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选择恰当的肯定性评价语言进行激励。激励性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作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2.评价的标准要因人而异不论是哪个学校,哪个年级哪个班,都会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信号与系统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工业版合同范例
- 婚介会员服务合同范例
- 欠款抵车合同范例
- 人事劳动合同范例
- 养殖创业合伙合同范例
- 叠合板生产合同范例
- 建筑沙石采购合同范例
- 展会票务合同范例
- 房屋名称变更合同范例
- 《 人大个案监督制度的实证研究》范文
- 2024年安徽省高校分类考试对口招生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卷
- 《2024年 《法学引注手册》示例》范文
- 光伏车棚施工方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专业职业分类明细)
- 2024年检察院招录书记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及答案
- 国开2024年秋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答案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除法竖式计算题300道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橡胶伸缩缝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1-2022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