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心理健康-课件_第1页
压力与心理健康-课件_第2页
压力与心理健康-课件_第3页
压力与心理健康-课件_第4页
压力与心理健康-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压力与心理健康压力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1.心理健康理论概述1.1不同心理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等等。1.2不同心理学派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健康理论,包括:心理动力论、社会学习论、人本论、认知论等。

1.心理健康理论概述1.1不同心理学派2.心理健康理论2.1心理动力理论心理动力理论的主要观点在于:我们如何管制生命内在与外在的原始性冲突力量。心理动力论对人类行为的看法注重人格原始驱力的动力性和交互作用,如:欲望、焦虑、冲突、防卫等。个体行为就是有各种冲突力量所驱使,如个体欲望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各种冲动与抑制之间的冲突,等等。2.心理健康理论2.1心理动力理论2.心理健康理论2.1心理动力理论心理动力理论强调“适应”:人们能否适应生存的环境,关键在于他们能否有效地管制其生活中的各种冲突力量。2.心理健康理论2.1心理动力理论2.心理健康理论2.2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强调环境中重要角色的学习,以及在角色学习中情景的重要性。社会学习的主要方式为观察学习,人们经由观看他人与事而学会,无需任何直接奖赏与增强。此学派重点强调“实际行动”,而不注重个体内在的动机或人格。强调引发行为的情景的重要性2.心理健康理论2.2社会学习理论2.心理健康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者对适应与成长的看法是,强调学习历程及个人与其环境的交互作用,认为只要给予适当了解与辅导,许多不良适应行为都可以改进。环境的变迁恰好导致个体的成长。2.心理健康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者对适应与成长的看法是,2.心理健康理论2.3人本论人本论的观点重视对现实的感受,尤其是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以及自我实现的历程。人本论注意主观经验的意义,以及自我选择与决定的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自由及个人价值,主要有三个概念:现象自我、内在自由和自我实现。2.心理健康理论2.3人本论2.心理健康理论现象自我

“现象”一词乃呈现于感官或为感官所感受者,即个体所经验的现实。人本论者认为,行为的基础乃是个体所感受的现实,而非“绝对现实”。人们是根据其经验感受从事行为反应。我们对环境中事物之所见及解释,会影响我们对它的反应。2.心理健康理论现象自我2.心理健康理论内在自由人本论这认为,自我意识始终是影响“决定”的一项不能摆脱的因素,而且自我警觉与潜能对抽象思考具有高层次的作用,使我们会摆脱对冲动的盲从或超越环境刺激。不承认这种内在自由,既是否认真正的自我。2.心理健康理论内在自由2.心理健康理论自我实现每个人天生具有实现其潜能的需求,这种需求在功能上属于“成长动机”。代表人物:马斯洛人本论的观点并不严格区分适应与成长,而是更加重视个人成长或自我实现,而非仅单纯的生存适应而已。2.心理健康理论自我实现2.心理健康理论认知论认知论的观点强调理性与逻辑思考的重要性。认知即是综合我们如何了解世界的心理历程。我们每时每刻都被刺激所充塞,需要主观加以认知筛选,在这个选择性的知觉过程中,认知即扮演着诠释信息的角色。2.心理健康理论认知论2.心理健康理论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有心理困扰的人是因为他们心中有许多非理性的想法,这些非理性的想法包括:

1.人应该是完美的、能干的,而且是很有价值的。

2.逃避人生困难比面对它更容易。

3.卑鄙可恶的人应该受到惩罚或报应。人们常有这样的想法,将容易有心理困扰和自我挫败的行为模式。2.心理健康理论著名认知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有心2.心理健康理论

认知论者并没有特别用心在“适应”的定义上,他们研究许多日常生活中典型事件和精神疾病的心理运作历程。2.心理健康理论认知论者并没有特别用心在“适应”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

精神医学者Karl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有效率,也不只是能有满足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兼备。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精神医学者Karl认为:心理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

社会心理学家Bochm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够为本身带来快乐。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社会心理学家Bochm认为美国学者坎布斯(A.W.combs)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的4种特质:1.积极的自我观念。能悦纳自己,接受自己,也能为他人所悦纳,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面对和处理好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尽管有时也可能会觉得不顺心,也并非总为他人所喜爱。但是肯定的积极的自我观念总是占优势的。

2.恰当地认同他人。能认可别人的存在和重要性,即能认同别人而不依赖或强求别人,能体验自己在许多方面和大家都是相同的、相通的,能和别人分享爱和恨、乐与忧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并且不会因此而失去自我,仍保持着自我的独立性。

美国学者坎布斯(A.W.combs)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3.面对和接受现实。能面对和接受现实,而不论其是好是坏或对自己有利或不利,即使现实不符合自己的希望与信念,也能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地去面对和接受现实的考验。能够多方面寻求信息,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正确把握事实的真相,相信自己的力量,随时接受挑战。

4.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利用。能对自己、周围的事物、人物及环境有较清楚的知觉,不会迷惑和彷徨,在自己的主观经验世界里,储存着各种可资利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并能随时提取使用。善于发现和利用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同时也能借鉴和学习别人的长处、优点,以此来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增进自己行为的有效性,并且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知识库。3.面对和接受现实。能面对和接受现实,而不论其是好是坏或对自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

心理卫生学者Arkoff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具备“有价值心质”的人,共有下列九项内容:

1.幸福感(一种内在的主观感觉)

2.和谐(指内在情绪平衡,以及欲望与环境间之协调)

3.自尊感(自我了解、自我认同、自我评价)

4.个人成长(潜能充分发展,是自我实现的人)

5.个人成熟(个人发展达到实际年龄应有的行为)

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心理卫生学者Arkoff认为,6.个人统整性(能有效发挥其理智判断力及意识控制力)

7.保持与环境良好接触。

8.有效地适应环境。

9.从环境中自我独立。6.个人统整性(能有效发挥其理智判断力及意识控制力)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马斯洛

1、对现实有卓越的洞察力并能和现实保持适宜的关系。

2、对自我、他人和客观事物表现出最大限度的认可和接纳。

3、行为方式自然真实地流露,表现出朴实、纯真的美德。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视野宽阔,常常关注各种社会问题。

5、具有超然独立的特性和离群独处的需要。

6、意志自由,不受文化和环境的限制、约束。

7、具有清新不逊的鉴赏力。

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马斯洛1、对现实有卓越的洞察8、能够产生某种神圣意义上的神秘体验和高峰经验。

9、更多地具有全人类的共性,爱人类并认同自己是全人类的一员。

10、拥有持久而精粹的人际关系。

11、具有民主的性格结构。

12、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观念,绝不为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

13、具有良好的发展性的非敌意的幽默感。

14、具有创造革新的思想和能力。

15、能够抵抗消极的适应现存的社会文化类型,具有苏世独立的内在品质。

8、能够产生某种神圣意义上的神秘体验和高峰经验。

9、更多地王登峰的观点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4.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和谐完整。7.智力正常。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王登峰的观点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

试分析你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你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价。你有哪些心理困惑或冲突?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4.压力管理

现代社会生活愈来愈忙碌,生活步调愈来愈快速,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造成精神空虚、心情紧张与情绪不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意境已然不可复得。

据调查,有1/4的人曾经或正在感受到压力,其中4/5的人有心理或躯体症状。4.压力管理现代社会生活愈来愈忙碌,生活步调4.压力管理4.1压力的概念陈彰仪(1986):个体面对它不能处理或破坏其生活和谐的刺激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称为压力。张裕隆(1986):生活环境无法满足个人需要,个人学习与经验无法与现实生活的要求相配合时所导致的生理、心理失去平衡的一种紧张状态。4.压力管理4.1压力的概念1.压力管理

压力是一种身心历程,它包括三个方面:

[1]压力的来源:任何情景或刺激,如果它具有伤害和威胁个人的可能性,那么它就是压力源。

[2]压力评估:个人认为这个刺激或情景确实具有威胁,那么这个压力源就构成压力,反之则不构成压力。

[3]压力的反应:由于压力而引起的一系列情绪或行为反应。1.压力管理压力是一种身心历程,它包括三个方面:1.压力管理4.2压力的来源几乎任何生活中的改变都可能成为压力源。

[1]重要生活事件

[2]生活中的小困扰

[3]灾变事件

[4]长期的社会事件(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经济衰退等)

[5]心理困扰(个人内在心理因素,如心理冲突、动机行为挫折等)1.压力管理4.2压力的来源4.压力管理使你感到有负面压力的事情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无法控制能力无法达到的没有兴趣的4.压力管理使你感到有负面压力的事情是:5.压力评估及其影响5.1认知评估认知评估是压力来源与个体反应间的中间的变量。认知评估就是个体对压力事件及其可能造成的威胁的认识与估计。认知评估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评定压力来源的严重性,个体会考虑发生了什么?对我是否很有威胁?第二阶段:需要怎样解决,目前手上的资源为何?哪些策略较好。最终开始行动。如果问题解决,压力减轻,反之,压力会加剧。5.压力评估及其影响5.1认知评估5.压力评估及其影响5.2压力反应有压力时我们有什么样的表现?情绪低落行为反常丧失信心容易生病衰老…...5.压力评估及其影响5.2压力反应5.压力评估及其影响5.3压力的影响

[1]优压与劣压对行为具有促进作用,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压力成为优压;反之则为劣压。优压与劣压取决于压力的性质和强度。

[2]倒“U”曲线过低或过高的压力都会影响行为的效率;适当的压力对行为具有促进作用。5.压力评估及其影响5.3压力的影响5.压力评估及其影响5.压力评估及其影响6.压力心理分析6.1产生压力的个性因素:自身的个性会加重负面压力(劣压)完美主义过度服从过分执着过分怀疑享乐主义6.压力心理分析6.1产生压力的个性因素:6.压力心理分析6.2产生压力的社会-个体因素:Socialisolation 缺乏人际支持Thinkunrealistically 想法不切实际Rigidbody 身体紧张Emotionalrepressed情绪压抑Self-neglect 忽略自己的需要Sensoryoverload感官刺激过度6.压力心理分析6.2产生压力的社会-个体因素:4.压力管理

你可以通过有效的压力管理大幅提高生活的质量需要个人努力改变自己4.压力管理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7.1感知与评估压力:你的压力程度是多大?自我评估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7.1感知与评估压力:自我评估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7.2识别积极的和消极的压力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7.2识别积极的和消极的压力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行为生理心理行为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行为生理心理行为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7.3事件控制突发事件不得不做的事情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7.3事件控制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对突发事件的控制:处理方法:问自己:“是否我该处理?”“是”—接受并面对它,努力寻找资源“不是”—请说no!否则,不要一边埋怨,一边做。你有权拒绝他人过多地侵占你的时间。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对突发事件的控制:你有权拒绝他人过多7.压力管理具体方法7.4自我调整

A(Activatingevents)——诱发性事件B(Beliefs)——由A引起的信念C(emotionalandbehavioralConsequences)——情绪和行为的后果;D(Disputingunreasonablebeliefs)——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E(newemotiveandbehavioralEffects)——通过调整达到的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效果。7.压力管理具体方法7.4自我调整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不合理的信念包括: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不合理的信念包括: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合理情绪控制:我必须做完这件事我在允许的时间内尽量做我必须干好别人应付压力的能力都比我强每个人都会受到压力的影响,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我能干好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合理情绪控制:我必须做完这件事我在允人格的基本概念人格或称个性(personality),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含义。

哲学上:指人的本质属性,即人与动物所区别的那些方面。

伦理学上:指人的优秀品质和善良品德(道德品质)。

法学上:指人的权力和尊严。

社会学上:指一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基本概念人格或称个性(personality),是一个

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心理学含义尽管存在众多不同的看法,但在通常意义上是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所以有些研究者主张将心理学上的personality翻译成“性格”。以避免理解上的混乱。 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心理学含义尽管存在众多不同的看法,但在通西方心理学家对人格的认识对人格本质的理解在以下4个方面是基本一致的。1.人格的整体性。虽可表现为不同的具体形式,但各种心理成份彼此交织,互相结合,组合成一个整体。2.人格的独特性。没有两个人的人格是完全相同的。3.人格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功能。即人的行为至少部分地决定于行为者的人格特征。4.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即人格对行为的调节功能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特征。西方心理学家对人格的认识对人格本质的理解在以下4个方面是基本

无论对于外行人还是心理学家来说,人格(personahty)这个词都有着许多种含义。我们把人格看作是人的一系列特质、特性和倾向。通常,人格要到30岁的时候才能成熟和稳定下来。那些构成个人人格的各种因素,也会影响到人们如何对各种不同的环境做出调整。现代的人格研究者大都同意:人格是在内部品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发展出来的。综合各家观点,我们将人格理解为个人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和行为倾向的整体组织,它决定着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即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及一切环境中,事物适应时所显示的异于别人的性格。

人格的五大维度人格的五大维度外倾性(extrovers扬n)高:健谈、积极、好交际、武断、爱社交

低:保守、安静、内向情绪稳定性(emotionalstability)高:沉着、不拘束、安全

低:焦虑、沮丧、优虑、不安全、愤怒、局促不安随和性(agreeableness)高:合作、宽容、和蔼、信赖、谦恭、有同情心低:低:粗鲁、冷酷、不友好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高:可靠、细致、有组织、负责、有计划、成就导向、努力工作低:邀遏、粗枝大叶、低效率经验的开放性(oPentoexperience)高:好奇、聪慧、宽宏大量、创造性、富有想像力、有教养

低:头脑简单、缺乏想像力、墨守成规压力与心理健康-课件人格的类型

心理学家也把人类的人格特征和倾向描述为人格类型。控制点(locusofcontrol)。在感到是否能够控制他们行为的后果,还是认为这些后果被外部因素所控制的问题上,人们的观点是不同的。外部控制人格类型的人认为运气、宿命或强有力的外部力量控制了他们的命运。内部控制人格类型的人则认为他们能够控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人格的类型

心理学家也把人类的人格特征和倾向描述为人格类型。A型人格和B型人格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许多关注人格模式的研究都和冠心病有关。A型人格是作为这种疾病的一个显著的危险因素出现的。研究表明:敌意与冠状动脉疾病关系特别密切。

A型人格面对挑战时富有进取心,通常争强好胜,缺乏耐心,带有敌意情绪,控制欲强。与此相对的人格类型是B型人格。B型人格类型的人面对挑战时通常较有耐心,比较轻松,不好竞争,没有敌意,他们具有高度的自尊,正是这种特征把他们和A型人格的人区分了开来。B型人格脾气温和,不会被普通的日常事件所烦扰,而且能够比A型人格的人更冷静地看待整个世界。A型人格和B型人格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之间的差异是滑稽可笑的:乐观主义者看到的是甜面圈,而悲观主义者只是看到了中间的洞。——MclandburghWilson(1915)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之间的差异是滑稽可笑的:乐观主义者看到的是在下述情况下,你具有A型的行为型式:你在说话时突然强调一些关键词汇,即使当时无此必要,也要强调。你经常很快地走动和吃东西。你对多数事情发生的速度感到不耐烦,希望别人一直说下去,别人没说完,你就替他说完,遇到交通堵塞,你就发火。你总想同时干好几件事,如一面听别人说话,一面又在想别的事情。你总想必须把对话围绕着你感兴趣的事。当你休息几小时或几天不做事时,你感到有一种内疚似的。你不再观察周围更重要、更有兴趣的或可爱的东西,也不再注意周围发生的小事。在下述情况下,你具有A型的行为型式:你一心一意要取得那些值得占有的东西,你就没有时间去想怎样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人。你总感到时间急迫,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安排更多的活动(这是A型行为型式的核心成分)。当你碰到另外一个A型的人,你感到不得不向他(她)挑战。只有另一个A型病人才能很快地引起A型病人的寻衅或敌视的感觉,没有人能更快地使A型人有这种感觉。你表现出许多A型动作。如咬紧牙关、磨牙齿、握紧拳头和把头撞在桌上。你把一切成就都归功于这样一点,即你做事情比别人都快。你把自己的活动和别人的活动都编成号码。你一心一意要取得那些值得占有的东西,你就没有时间去想怎样才能A型行为特点的人的十大建议:每天至少有一段空闲时间。学会听人说话,不打断他。读些需要集中精力读的书报文章,而不是想什么什么都浏览一遍。学会如何通过花点时间吃一顿香饭的方法,给事物调味。在家里找一个安静地点休息。A型行为特点的人的十大建议:计划好不做事的休假,每一时刻都随意利用,不制定程序。至少在工作以外的一个方面,使你感到生活丰富。按日历生活,而不是按跑表来生活。一次集中搞好一项任务,不去想下一次你将搞些什么工作任务。避免与急噪、好竞争的人打交道,这些人总爱说出另一个好竞争者的最坏的话。计划好不做事的休假,每一时刻都随意利用,不制定程序。人生定向测验做题时请尽量诚实和精确,答案无所谓对错、几分:0极不同意,1不同意,2中立,3同意,4极为同意1.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我通常会朝最好的方面想。2.我很容易放松。3.对我来说,一件事情如果要是可能出状况,就一定会出状况。4.我一向对自己的未来很乐观。5.我很喜欢和朋友在一起。6.保持忙碌对我来说很重要。7.我从不指望事情能如我所愿。8.我很不容易难过。9.我很少指望好事会发生在我身上。10.总之,我期望发生在我身上的好事多过坏事。人生定向测验做题时请尽量诚实和精确,答案无所谓对错、评分标准3.7.9题倒过来计分,1.4.7正向计分,题不计分。本测验是测量个性的乐观程度的。研究者认为,得分越高,人生越乐观。而越乐观的人更能应对压力,而且普遍比悲观的人身体健康。评分标准3.7.9题倒过来计分,压力与心理健康-课件压力与心理健康压力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1.心理健康理论概述1.1不同心理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等等。1.2不同心理学派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健康理论,包括:心理动力论、社会学习论、人本论、认知论等。

1.心理健康理论概述1.1不同心理学派2.心理健康理论2.1心理动力理论心理动力理论的主要观点在于:我们如何管制生命内在与外在的原始性冲突力量。心理动力论对人类行为的看法注重人格原始驱力的动力性和交互作用,如:欲望、焦虑、冲突、防卫等。个体行为就是有各种冲突力量所驱使,如个体欲望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各种冲动与抑制之间的冲突,等等。2.心理健康理论2.1心理动力理论2.心理健康理论2.1心理动力理论心理动力理论强调“适应”:人们能否适应生存的环境,关键在于他们能否有效地管制其生活中的各种冲突力量。2.心理健康理论2.1心理动力理论2.心理健康理论2.2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强调环境中重要角色的学习,以及在角色学习中情景的重要性。社会学习的主要方式为观察学习,人们经由观看他人与事而学会,无需任何直接奖赏与增强。此学派重点强调“实际行动”,而不注重个体内在的动机或人格。强调引发行为的情景的重要性2.心理健康理论2.2社会学习理论2.心理健康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者对适应与成长的看法是,强调学习历程及个人与其环境的交互作用,认为只要给予适当了解与辅导,许多不良适应行为都可以改进。环境的变迁恰好导致个体的成长。2.心理健康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者对适应与成长的看法是,2.心理健康理论2.3人本论人本论的观点重视对现实的感受,尤其是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以及自我实现的历程。人本论注意主观经验的意义,以及自我选择与决定的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自由及个人价值,主要有三个概念:现象自我、内在自由和自我实现。2.心理健康理论2.3人本论2.心理健康理论现象自我

“现象”一词乃呈现于感官或为感官所感受者,即个体所经验的现实。人本论者认为,行为的基础乃是个体所感受的现实,而非“绝对现实”。人们是根据其经验感受从事行为反应。我们对环境中事物之所见及解释,会影响我们对它的反应。2.心理健康理论现象自我2.心理健康理论内在自由人本论这认为,自我意识始终是影响“决定”的一项不能摆脱的因素,而且自我警觉与潜能对抽象思考具有高层次的作用,使我们会摆脱对冲动的盲从或超越环境刺激。不承认这种内在自由,既是否认真正的自我。2.心理健康理论内在自由2.心理健康理论自我实现每个人天生具有实现其潜能的需求,这种需求在功能上属于“成长动机”。代表人物:马斯洛人本论的观点并不严格区分适应与成长,而是更加重视个人成长或自我实现,而非仅单纯的生存适应而已。2.心理健康理论自我实现2.心理健康理论认知论认知论的观点强调理性与逻辑思考的重要性。认知即是综合我们如何了解世界的心理历程。我们每时每刻都被刺激所充塞,需要主观加以认知筛选,在这个选择性的知觉过程中,认知即扮演着诠释信息的角色。2.心理健康理论认知论2.心理健康理论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有心理困扰的人是因为他们心中有许多非理性的想法,这些非理性的想法包括:

1.人应该是完美的、能干的,而且是很有价值的。

2.逃避人生困难比面对它更容易。

3.卑鄙可恶的人应该受到惩罚或报应。人们常有这样的想法,将容易有心理困扰和自我挫败的行为模式。2.心理健康理论著名认知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有心2.心理健康理论

认知论者并没有特别用心在“适应”的定义上,他们研究许多日常生活中典型事件和精神疾病的心理运作历程。2.心理健康理论认知论者并没有特别用心在“适应”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

精神医学者Karl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有效率,也不只是能有满足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兼备。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精神医学者Karl认为:心理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

社会心理学家Bochm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够为本身带来快乐。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社会心理学家Bochm认为美国学者坎布斯(A.W.combs)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的4种特质:1.积极的自我观念。能悦纳自己,接受自己,也能为他人所悦纳,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面对和处理好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尽管有时也可能会觉得不顺心,也并非总为他人所喜爱。但是肯定的积极的自我观念总是占优势的。

2.恰当地认同他人。能认可别人的存在和重要性,即能认同别人而不依赖或强求别人,能体验自己在许多方面和大家都是相同的、相通的,能和别人分享爱和恨、乐与忧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并且不会因此而失去自我,仍保持着自我的独立性。

美国学者坎布斯(A.W.combs)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3.面对和接受现实。能面对和接受现实,而不论其是好是坏或对自己有利或不利,即使现实不符合自己的希望与信念,也能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地去面对和接受现实的考验。能够多方面寻求信息,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正确把握事实的真相,相信自己的力量,随时接受挑战。

4.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利用。能对自己、周围的事物、人物及环境有较清楚的知觉,不会迷惑和彷徨,在自己的主观经验世界里,储存着各种可资利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并能随时提取使用。善于发现和利用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同时也能借鉴和学习别人的长处、优点,以此来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增进自己行为的有效性,并且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知识库。3.面对和接受现实。能面对和接受现实,而不论其是好是坏或对自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

心理卫生学者Arkoff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具备“有价值心质”的人,共有下列九项内容:

1.幸福感(一种内在的主观感觉)

2.和谐(指内在情绪平衡,以及欲望与环境间之协调)

3.自尊感(自我了解、自我认同、自我评价)

4.个人成长(潜能充分发展,是自我实现的人)

5.个人成熟(个人发展达到实际年龄应有的行为)

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心理卫生学者Arkoff认为,6.个人统整性(能有效发挥其理智判断力及意识控制力)

7.保持与环境良好接触。

8.有效地适应环境。

9.从环境中自我独立。6.个人统整性(能有效发挥其理智判断力及意识控制力)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马斯洛

1、对现实有卓越的洞察力并能和现实保持适宜的关系。

2、对自我、他人和客观事物表现出最大限度的认可和接纳。

3、行为方式自然真实地流露,表现出朴实、纯真的美德。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视野宽阔,常常关注各种社会问题。

5、具有超然独立的特性和离群独处的需要。

6、意志自由,不受文化和环境的限制、约束。

7、具有清新不逊的鉴赏力。

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马斯洛1、对现实有卓越的洞察8、能够产生某种神圣意义上的神秘体验和高峰经验。

9、更多地具有全人类的共性,爱人类并认同自己是全人类的一员。

10、拥有持久而精粹的人际关系。

11、具有民主的性格结构。

12、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观念,绝不为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

13、具有良好的发展性的非敌意的幽默感。

14、具有创造革新的思想和能力。

15、能够抵抗消极的适应现存的社会文化类型,具有苏世独立的内在品质。

8、能够产生某种神圣意义上的神秘体验和高峰经验。

9、更多地王登峰的观点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4.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和谐完整。7.智力正常。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王登峰的观点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

试分析你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你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价。你有哪些心理困惑或冲突?3.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4.压力管理

现代社会生活愈来愈忙碌,生活步调愈来愈快速,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造成精神空虚、心情紧张与情绪不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意境已然不可复得。

据调查,有1/4的人曾经或正在感受到压力,其中4/5的人有心理或躯体症状。4.压力管理现代社会生活愈来愈忙碌,生活步调4.压力管理4.1压力的概念陈彰仪(1986):个体面对它不能处理或破坏其生活和谐的刺激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称为压力。张裕隆(1986):生活环境无法满足个人需要,个人学习与经验无法与现实生活的要求相配合时所导致的生理、心理失去平衡的一种紧张状态。4.压力管理4.1压力的概念1.压力管理

压力是一种身心历程,它包括三个方面:

[1]压力的来源:任何情景或刺激,如果它具有伤害和威胁个人的可能性,那么它就是压力源。

[2]压力评估:个人认为这个刺激或情景确实具有威胁,那么这个压力源就构成压力,反之则不构成压力。

[3]压力的反应:由于压力而引起的一系列情绪或行为反应。1.压力管理压力是一种身心历程,它包括三个方面:1.压力管理4.2压力的来源几乎任何生活中的改变都可能成为压力源。

[1]重要生活事件

[2]生活中的小困扰

[3]灾变事件

[4]长期的社会事件(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经济衰退等)

[5]心理困扰(个人内在心理因素,如心理冲突、动机行为挫折等)1.压力管理4.2压力的来源4.压力管理使你感到有负面压力的事情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无法控制能力无法达到的没有兴趣的4.压力管理使你感到有负面压力的事情是:5.压力评估及其影响5.1认知评估认知评估是压力来源与个体反应间的中间的变量。认知评估就是个体对压力事件及其可能造成的威胁的认识与估计。认知评估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评定压力来源的严重性,个体会考虑发生了什么?对我是否很有威胁?第二阶段:需要怎样解决,目前手上的资源为何?哪些策略较好。最终开始行动。如果问题解决,压力减轻,反之,压力会加剧。5.压力评估及其影响5.1认知评估5.压力评估及其影响5.2压力反应有压力时我们有什么样的表现?情绪低落行为反常丧失信心容易生病衰老…...5.压力评估及其影响5.2压力反应5.压力评估及其影响5.3压力的影响

[1]优压与劣压对行为具有促进作用,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压力成为优压;反之则为劣压。优压与劣压取决于压力的性质和强度。

[2]倒“U”曲线过低或过高的压力都会影响行为的效率;适当的压力对行为具有促进作用。5.压力评估及其影响5.3压力的影响5.压力评估及其影响5.压力评估及其影响6.压力心理分析6.1产生压力的个性因素:自身的个性会加重负面压力(劣压)完美主义过度服从过分执着过分怀疑享乐主义6.压力心理分析6.1产生压力的个性因素:6.压力心理分析6.2产生压力的社会-个体因素:Socialisolation 缺乏人际支持Thinkunrealistically 想法不切实际Rigidbody 身体紧张Emotionalrepressed情绪压抑Self-neglect 忽略自己的需要Sensoryoverload感官刺激过度6.压力心理分析6.2产生压力的社会-个体因素:4.压力管理

你可以通过有效的压力管理大幅提高生活的质量需要个人努力改变自己4.压力管理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7.1感知与评估压力:你的压力程度是多大?自我评估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7.1感知与评估压力:自我评估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7.2识别积极的和消极的压力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7.2识别积极的和消极的压力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行为生理心理行为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行为生理心理行为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7.3事件控制突发事件不得不做的事情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7.3事件控制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对突发事件的控制:处理方法:问自己:“是否我该处理?”“是”—接受并面对它,努力寻找资源“不是”—请说no!否则,不要一边埋怨,一边做。你有权拒绝他人过多地侵占你的时间。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对突发事件的控制:你有权拒绝他人过多7.压力管理具体方法7.4自我调整

A(Activatingevents)——诱发性事件B(Beliefs)——由A引起的信念C(emotionalandbehavioralConsequences)——情绪和行为的后果;D(Disputingunreasonablebeliefs)——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E(newemotiveandbehavioralEffects)——通过调整达到的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效果。7.压力管理具体方法7.4自我调整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不合理的信念包括: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不合理的信念包括: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合理情绪控制:我必须做完这件事我在允许的时间内尽量做我必须干好别人应付压力的能力都比我强每个人都会受到压力的影响,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我能干好7.压力管理的具体方法合理情绪控制:我必须做完这件事我在允人格的基本概念人格或称个性(personality),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含义。

哲学上:指人的本质属性,即人与动物所区别的那些方面。

伦理学上:指人的优秀品质和善良品德(道德品质)。

法学上:指人的权力和尊严。

社会学上:指一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基本概念人格或称个性(personality),是一个

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心理学含义尽管存在众多不同的看法,但在通常意义上是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所以有些研究者主张将心理学上的personality翻译成“性格”。以避免理解上的混乱。 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心理学含义尽管存在众多不同的看法,但在通西方心理学家对人格的认识对人格本质的理解在以下4个方面是基本一致的。1.人格的整体性。虽可表现为不同的具体形式,但各种心理成份彼此交织,互相结合,组合成一个整体。2.人格的独特性。没有两个人的人格是完全相同的。3.人格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功能。即人的行为至少部分地决定于行为者的人格特征。4.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即人格对行为的调节功能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特征。西方心理学家对人格的认识对人格本质的理解在以下4个方面是基本

无论对于外行人还是心理学家来说,人格(personahty)这个词都有着许多种含义。我们把人格看作是人的一系列特质、特性和倾向。通常,人格要到30岁的时候才能成熟和稳定下来。那些构成个人人格的各种因素,也会影响到人们如何对各种不同的环境做出调整。现代的人格研究者大都同意:人格是在内部品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发展出来的。综合各家观点,我们将人格理解为个人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和行为倾向的整体组织,它决定着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即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及一切环境中,事物适应时所显示的异于别人的性格。

人格的五大维度人格的五大维度外倾性(extrovers扬n)高:健谈、积极、好交际、武断、爱社交

低:保守、安静、内向情绪稳定性(emotionalstability)高:沉着、不拘束、安全

低:焦虑、沮丧、优虑、不安全、愤怒、局促不安随和性(agreeableness)高:合作、宽容、和蔼、信赖、谦恭、有同情心低:低:粗鲁、冷酷、不友好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高:可靠、细致、有组织、负责、有计划、成就导向、努力工作低:邀遏、粗枝大叶、低效率经验的开放性(oPentoexperience)高:好奇、聪慧、宽宏大量、创造性、富有想像力、有教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