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要求详解讲稿-获取和解读信息_第1页
能力要求详解讲稿-获取和解读信息_第2页
能力要求详解讲稿-获取和解读信息_第3页
能力要求详解讲稿-获取和解读信息_第4页
能力要求详解讲稿-获取和解读信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文科综合测试能力训练考刚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据此,本大纲拟定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要求目标ⅠⅡⅢ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1\*ROMANI、=2\*ROMANII、=3\*ROMANIII分别是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考核目标是根据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制定的。即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用图表表示如下:一、获取和解读信息A、目标感知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和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个体的思维能力。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和的时代,这种捕捉新的信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就更凸显出其重要性。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准,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景。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纵观几年来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已呈现出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特色。信息的获取和解读不等同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理解。它们在获取的渠道、目的方面是不同的。对知识的获取主要由课堂或其他形式的教学过程完成,其主要目的是奠定学习者的文化基础;而信息的获取的路径较之学习更为宽广,其目的初丰富社会体验、文化内涵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信息传递的内容,准确地分析事物的实质,判断事物的发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文化基础愈深厚,对信息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也愈准确。“要求=1\*ROMANI”是指全面、系统地收集试题信息,明确试题的测试目的和意义;“要求=2\*ROMANII”是指提取对作答有效的信息,并能够使用分解、归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整合,使作答完全对应信息的要求;“要求=3\*ROMANIII”是在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理性认识和信息意义的提升,并进行合理的发挥。B、要求分析:1、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1)试题构成: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从设计过程看,一般包括立意、情景、设问三个要素。立意,是指试题所确立的主题。试题围绕哪个主题展开,引导学生关注何种现象,体现怎样的能力考查的主旨,都是立意所讨论的问题。试题的立意是试题设计的核心,统帅着试题设计的各个步骤。所谓情景,是指根据立意要求选择相应材料对主题进行描述和表达。立意在初步确立时可以是宏观的、抽象的,但如何使立意更加集中的反映问题,如何设计试题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则是情景多要承担的任务。情景是立意表达的具体化,将被试者引入到回答问题的具体情景中去,情景所反映的焦点往往直接引出试题的设问。所谓设问,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所需回答问题的具体规定,直接限定被试者的回答方向、内容、程度等。(2)考生理解试题意图和要求的角度:=1\*GB3①从整体上,了解试题在探讨一个什么问题;=2\*GB3②从结构上,了解试题的情景都涉及那些方面的环节;=3\*GB3③从要求上,了解试题要求回答什么,回答到什么程度。(3)从试题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答问题的基础性工作,表现在:=1\*GB3①某些试题的答案就自然隐含在试题的背景信息中。=2\*GB3②试题设计的思路也往往包含在题目的行文中。因此,考生回答问题时必须明确试题要求回答的方向与内容。试题均有一定的要求与指向,考生不能抛开试题的要求而随意作答。2、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背景材料中一般应该包括回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但是背景材料在为主题服务的同时,并不是一次性的、集中地将问题的各个要点全部呈现出来,这里既有命题设计的原因,也有材料本身的原因。表现在:=1\*GB3①主题的要点蕴藏于各段材料之中,主题是由分主题的整合体现的;=2\*GB3②呈现主题的材料的多样性:文字、表格、漫画、地图等。=3\*GB3③由于叙事的完整性而附加的无效信息。3、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政治之经济、哲学和政治常识之间,特别是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程度的衔接。例如,对于某段材料的阐释,对于地理学科关注的是有关空间位置的信息;对历史学科则关注这个空间、位置上过去所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对于政治学科而言则不仅关注当下发生的事件,也应该最终形成宏观的哲学上的认识和评价。二、具体把握对试题“情景”信息的获取和解读: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是对信息的理解。它包含从低到高三个层次:获取信息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分析具体深刻规范严谨学科知识学科思想学科视野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解读信息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综合学科素养愈深厚,对信息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则愈准确,思维就愈敏捷。(题感好,看得透,上手快,写得准)考生的缺陷:审题时间少;不规范,不严谨,不深入(一)选择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1、方法论提示一:(1)把握题干信息:=1\*GB3①即:抓住立意。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必须抓住题目的核心内容,必须明确题目要求,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取出立意。对于现在综合性的选择题,看清题目格外重要,必须审清题干。=2\*GB3②组合性选择题往往上下题之间是有关联的。按顺序做题,搞清楚逻辑关系,把握中心材料与每一小题、每一选项的关系。(2)把握指导语信息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指导语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原因…..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方向关键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把试题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3)把握题肢信息要运用判断、比较、归类的方法,先比较题肢关系,然后排除错误题肢,去掉离题远的题肢,选择离题最近的题肢。尤其是组合型选择题,最适宜先把题肢判断、比较、归类好,再结合指导语对应材料,往往能不受无效信息干扰2、题例演练:题例1.(2008·广东卷)2007年国家工商总局把农村食品市场作为强化农村市场监管的重点,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切实保障农村食品消费安全。这表明

答案:B。A.市场调节是资源配置的基础B.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监管市场C.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基础D.政府运用经济手段监管市场

题例2.(2008·广东卷)某优质大米在我国市场每公斤售价近100元,约为普通大米价格的20倍,但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其销售状况依然良好。这体现了

答案:A。A.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B.求异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C.价格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D.攀比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题例3.(2008·广东政治卷)政协委员关于完善金融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为国家相关改革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体现了答案:D。A.政协委员直接参加国家政权和国家事务管理B.民主党派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C.民主党派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D.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二)主观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A、解读试题“情景”的基本要领综述:方法论提示:提高学科素质素养,增强对信息感受的敏锐性。高考综合题(原来叫主观题)对热点问题的考查是深刻的,对考生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文化基础愈深厚,对信息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则愈准确。”因此,理解热点问题要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大背景小背景、远因近因,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1、坐标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方法论提示:图头:是图的主题,也是我们要解读的中心。它告诉我们,要解读的事物(问题)是什么,有一个还是有几个事物。图中:一看坐标系的横轴和纵轴是什么;二看坐标系中的内容是单一的以柱状形式、线条形式,还是二者的跌加。如果是单一的,就根据横轴、纵轴的指向解读柱状或线条的变化情况做隐含的信息,如果是叠加的,就分别解读。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图注:(省略)题例演练:1、(2008年北京38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了伟大的历史变革,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注:基本建设支出是国家经济建设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图10反映了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化

答案:图10表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商品零售环了由政策定价占主导地位逐渐演变为市场调节定价占主导地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发挥基础性作用。(3)结合图10,分析图11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经济职能相应发生转变,财政支出分配比例发生变化,基本建设支出比重下降并保持适度的比重;市场不能完全解决公平问题,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2、

题例:(2005年北京)右图是“微笑曲线”示意图。图中的两条曲线均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1)“微笑曲线”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依照图中横、纵坐标轴所指的角度,解读曲线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两个时期的曲线具有相似性、共同点。然后比较两个时期两条曲线的不同之处所隐含的信息。答案:(1)①从事产品研发、零件生产、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企业能够获得较高利润,而从事组装的企业利润水平较低;与60、70年代相比,目前底端与两端的利润水平差距扩大,底端企业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3、题例:(2006年文综一、38题)(1)分析图8显示的经济信息。(8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先解读柱状图:2002-2005年间,我国GDP持续、平稳、高速增长;同期,能源消费总量也高速增长。后解读线形图:(三个年份的情况不完全一样,故分别解读)答案:(1)①2002—2005年间,我国GDP持续、平稳、高速增长;同期,能源消费总量也高速增长。②从2002到2003年,能源消费的增长明显快于GDP的增长。2003—2004年间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都没有显著变化,但前者的数值远高于后者的数值。2004—2005年间能源消费增长率下降,同期GDP增长率保持稳定,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高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2、表格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方法论提示:表头:是表的主题,也是我们要解读的中心。它告诉我们,要解读的事物(问题)是一个还是几个。表中:表有横栏和纵栏,分别提供的是要比较的标的物在不同事物(国家、地区、行业等)中存在的数据状况;或者分别提供的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要素或不同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数据。在获取和解读表中信息时必须选准需要解读的事物或事物的构成要素进行横比或纵比,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有发现,才能发现事物的差异,把握事物的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把握事物的变化情况、发展趋势。表注:有实题例演练:(2005年文综一、38题)表1我国农民收入来源及构成(单位:元/人)年份纯收入1.工资性收入占比(%)2.家庭经营纯收入占比(%)3.转移性收入占比(%)4.其它收入占比(%)2001236677232.6146061.7472.0883.72002247684033.9148860.1512.1984.02003262291935.0154158.8662.5973.72004293699833.98174659.45772.621163.95注:技术性统计误差由四舍五入造成(1)根据表1简要说明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状况。答案:(1)在农民收人的构成中,工资性收人比重前三年是上升的,2004年略有回落。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前三年是下降的,2004年有所回升。转移性收入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3、文字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方法论提示:考试情景逐渐趋向多样化,不同的情景材料承担着不同的考查功能,文字材料主要用来陈述问题的解决,陈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于陈述解决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找准主体、措施、结果,即问题的主体是什么、问题的原由、解决的措施,以及最后的结果。对于陈述方针政策的文字材料,要弄清政策是什么,有多少个政策,在什么背景下出台了这些政策,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效果。主客题分析法是经常使用的方法(尤其是对于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的情景)在解读文字材料的过程中,要用好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在分析的过程中,要对文字材料划分层次,找关键词句,看清标点符号,看清关联词,最后不能忘了要有综合性的分析,不能只局限于材料本身。题例:(2008年全国卷Ⅰ第38题)材料一: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材料二: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10分)答案: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导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解决好吃穿住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3)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回答。那么考生要注意提炼材料的基本观点,材料一主要是阐述粮价上涨引发粮食危机,出现了民众骚乱和抢购风潮,引发社会问题。材料二主要是阐述我国政府对粮食问题的重视,采取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连年增产。综合分析材料的立意来看,材料意在说明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粮食生产,避免了粮食危机出现,保证了广大民众生活上的食品供应,进而避免了抗议和骚乱的出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政权巩固。那么考生可以运用所学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是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国家维护广大群众利益,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角度进行回答。二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影响等角度,分析抓好粮食生产对其他社会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指出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题例:(2006年文综Ⅰ卷39题)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图9表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分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民族独立和富强的新时代。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从实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今天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实践与近代史上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打开国门有着本质的不同。运用政治常识说明这种不同。(10分)答案:(6)与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