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质地、结构与孔性第一节
土壤质地
土壤矿物质瞧!颗粒大小多么不匀一.矿质土粒
岩石
矿物风化作用母质成土作用土粒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l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由于风化的强弱不同,成土条件不同,形成的土壤颗粒大小是否相同?答案=否(一)矿质土粒的来源一.矿质土粒(二)土粒概念土粒:土壤中各种粒径的固相颗粒依据存在的状态:单粒:复粒:依据粒径大小(单粒)(三)土壤粒级1.粒级概念:土壤颗粒的大小分级2.粒级划分依据:粒级化分的表观依据(或依赖的指标):依据单个颗粒的粒径大小进行。
那么土壤颗粒的粒径有何实际含义(?),颗粒的形状(?)一.矿质土粒
土壤颗粒绝非标准球形,是各种不规格形状的,那么,粒径的含义就并非它们的真实直径或半径。-----当量直径
当量直径(有效直径):与同质的标准球形颗粒沉降速度相同的土粒直径或半径(建立在颗粒分析方法上)3.粒级分类制
土壤颗粒大小是连续分布的,要确定土壤颗粒的分级需要研究土壤颗粒大小和性状间关系,找到由量变到质变分界点,突变点,就可以作为化分类别的依据。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当前土壤立即分类制有:
1.国际制国际制原为瑞典土壤学家爱特伯所拟定。粒级分类标准为十进位的,简明易记,西欧多采用。其分级标准如表。
22.卡庆斯基制
由前苏联卡庆斯基拟定的分类标准。将大于1毫米的称为石砾;小于1毫米的又以0.01毫米为界,大于0.01毫米的土粒称为物理性砂粒,小于0,01米的土粒称为物理性粘粒,其标准如表。3.中国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等单位,按我国习用的标准,并结合群众经验综合而成。我国这个分类标准与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大体相近,但也有一些差别,它把粘粒的上限移至2微米,而把粘粒级分为粗和细两个粒级.其标准如表:土壤粒级分类系统(二级分类制)
苏联制:由卡庆斯基依据土粒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及其某些理化性状,如阳离子交换量、最大吸湿量、持水量、膨胀和收缩性的变化规律与1957年将11级分类制归并为两个大组。被我国和东欧诸国普遍采用。注意:采用不同的分类制,颗粒分析时样品处理要求通过不同级别的筛孔。以上粒级划分都是以当量直径为依据.注意:物理性砂粒和砂粒的区别;物理性粘粒和粘粒的区别砂泥上限为1mm现在我国常用的分级标准是:这个标准是1995年制定的。共8级:
2~1mm极粗砂;1~0.5mm粗砂;0.5~0.25mm中砂;0.25~0.10mm细砂;0.10~0.05mm极细砂;0.05~0.02mm粗粉粒;0.02~0.002mm细粉粒;小于0.002mm粘粒一.矿质土粒(四)土粒的基本性状1.粒级不同矿物组成不同各粒级组的性质石砾:主要成分是各种岩屑砂粒:主要成分为原生矿物如石英。比表面积小,养分少,保水保肥性差,通透性强。粘粒:主要成分是粘土矿物。比表面积大,养分含量高,保肥保水能力强,但通透性差。粉粒:性质介于砂粒和粘粒之间。一.矿质土粒(四)土粒的基本性状2.表面特性不同:表面积极表面能一.矿质土粒3.物理性状不同一.矿质土粒(四)土粒的基本性状4.生物性状不同
不同粒级颗粒上微生物类型和数量、酶等的差异是当今研究的热点
大颗粒是土壤的骨骼,细小的粘粒是肌肉,要特别重视小颗粒尤其是胶体颗粒(纳米土壤或土壤中纳米材料研究)问:从颗粒组成上讲,土壤之间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在各粒级的含量的百分数组成不同----质地
粗细不同的土粒在土壤中占有的不同的比例,这种大小不同土粒的比例组合,叫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
将土壤的颗粒组成区分为几种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土壤质地。如: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等。(二)土壤质地分类制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是一种三级分类法,即:按砂粒、粉粒、粘粒三种粒级占百分数进行分类,划分为砂土、壤土、粘壤土、粘土四类十二级。<15%者为砂土质地组和壤土质地组;15%~25%者为粘壤组;>25%为粘土组。当土壤含粉粒>45%时,在各组质地的名称前冠以“粉质”字样;当土壤含粉粒55%~
45%时,则冠以“砂质”字样,当砂粒含量>85%时,则为壤砂土或砂土。2.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这是一种二级分类法,按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百分数划分为砂土、壤土及粘土三类九级。简明系统二级制,根据物理性粘粒的数量确定。考虑到土壤条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对不同土类定下不同的质地分类标准。在我国较常用。如下表:2.卡庆斯基二级分类制2.卡庆斯基二级分类制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卡庆斯基制。注意:在研究工作中选择分类体系是极其重要的第一步。关系到样品的准备。自质地命名时,如何对待石砾含量?依据实砾含量多少以形容词形式冠在确定得知名称前3.不同质地土壤基本性状特性characteristics砂土Sand壤土loam粉砂壤土Silt粘土clay感觉feel粗砂gritty粗砂gritty滑腻silky块、粘Cloudyorplastic鉴别Identification疏松loose粘结cohesive指纹状Showsfingerprint光泽Givesshinystreak内排水Internaldrainage强Excessive好good正常Fair较差Fair-poor植物有效水Plantavailablewater低Low中等Medium高High高High牵引力Drawbarpull高Light高light中等medium重Heavy耕性Tillability容易Easy容易Easy中等Medium困难Difficult径流潜势Runoffpotential低Low较低Low-medium高High较高Medium-high导水性Water-transportability低Low中等Medium高High高High风蚀性Winderodibility高High中等Medium低low低Low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
砂质土壤:通透性强;保蓄性弱;养分含量低;气多水少;温度高,土温变化快。应加强抗旱保墒措施,注意灌水技术;应少量多次的及时施肥,注意基肥与追肥并重,防止发生苗木早衰现象。晚秋时节,苗木容易遭受冻害,故对砂质土壤上的林木应注意加强防寒措施。
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
粘质土壤:
保水保肥性强;养分含量丰富;土温比较稳定;通气透水性差,易滞水受涝;由于土质粘重,耕性不好,苗木根系伸展范围小,林木易成风倒树种。在生产上应该注意改良粘质土壤,同时注意苗木的前期施肥和整个生长期的中耕、松土。
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壤质土壤:砂粘适中;大小孔隙比例适当,通气透水性好;养分丰富;耕性表现良好;壤质土壤中水、肥、气、热以及植物扎根条件协调,适种范围较广,是农林业生产较为理想的质地类型。
土壤质地类型性状总结质地类型优点缺点农业利用砂土sand透水性强。耐涝通气良好对作物根系阻力小土壤温差大-暖性土耕性好,不龟裂-轻土性燥-易促易控-燥性土保水性差,不抗旱保肥力差,养分易淋失;养分贫瘠(瘦土);易漏税漏肥,易淀浆板结(片状矿物)勤浇水勤施肥(少量多次);宜种块根块茎、入土结荚,易促易控作物(棉花)和生产糖分作物;播量(少)播深畦子短而宽;防寒及时发小苗不发老苗粘土clay保水保肥力强供肥缓(口紧)、稳养分丰富抗旱力强;易起浆通气透水性差,以积水;土紧耕性差-重土;适深耕期短-紧三晌;土壤温度回升慢(冷性土)灌水和施肥少次多量;宜种种子籽粒小、须根系、生育期长作物和水稻;播量多,播种宜浅不宜深;精细整地、破除板结、勤中耕松土、畦子宜窄而长;重视有机肥使用。发老苗不发小苗壤土loam具备了砂土和粘土优点,是旱地农业最为理想的质地类型。群众叫二合土(三砂七泥或四砂六泥),即发小苗也发老苗水田较为理想的质地类型为粘土中国土壤质地分布规律(一)土壤剖面质地层次性产生的原因:1.自然因子:(1)河流沉积,季节性水流产生,紧出砂慢出泥,不紧不慢出两合。(2)风成(3)土壤形成过程产生—残积粘化和淀积粘化剖面质地层次性反映了土壤形成特征和气候变迁问题。2.人为因素带水耕作沉积原因,在犁地层和耕层间分化出砂层四.土壤质地层次性四.土壤质地层次性(二)基本类型肥力特征要注意蒙金土上层为砂壤-轻壤,而下层为中壤到重壤较理----蒙金土的剖面构型(或叫上轻下重型)五.不良土壤质改良(一)掺砂掺粘,客土法改良(客土加入本中)
“黄泥巴(粘土)见了砂,好像孩子见了妈”,“红胶泥河面砂,糊里糊涂大石八”。--因地制宜。事例:河套平原运红泥就地固沙丘,运风沙土改良红泥土。五.不良土壤质改良(二)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三)引洪漫淤或引洪漫砂(一年洪水三年肥)--宁夏的灌淤土(四)增施有机肥料—改良质地的基本方法。五.不良土壤质改良(五)因土种植因土种植是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不同质地土壤生产潜力的有效途径,农谚说“砂地棉花,土地麦”,“砂地棉花,胶土瓜(南瓜),石子地里种芝麻”等。说明根据作物土宜特性安排种植能收到增产效果。一般认为:薯类、花生、西瓜、棉花、豆类、杏等较适宜于砂壤土;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等较适宜于粘质土壤(六)生物改良营造农田防护林网,种植绿肥作物等—防风固沙。粘重土、砂质土以及渣砾质土壤都有严重的土壤肥力缺陷。(一)粘重土壤的改良1、掺沙子或砂土,是最根本方法。改良前,应先测定土壤的机械组成,计算掺沙(砂)量。河沙(0.5——0.1毫米)最好。风积沙,应去除>2毫米的部分。海岸沙,应将盐分洗掉。2、翻砂压淤。在冲积母质中,粘土层的下面有砂土层(腰砂),可采用深翻措施。3、施用膨化岩石类。珍珠岩、膨化页岩、岩棉、陶粒、浮石、硅藻土等。在草坪建植中,不要用粉煤灰或炉渣(碱性)。4、施有机肥。施C/N高的有机物料时,应配合氮肥的使用。(二)砂质土壤的改良1、掺入粘土、河泥、塘泥等。2、翻淤压砂。3、施用腐熟的细质有机肥、泥炭。4、翻压绿肥(三)碴砾质土壤的改良1、对耐旱的树木、灌木,渣砾含量<30%时,,可以不改良。2、栽花、种草时,大的渣砾应尽量挖走。必要时要过筛,去除渣砾。3、渣砾过多如超过50%时,植物无法生长,应掺土,或采用换土的方法。对专用绿地:如高尔夫球场、足球场、赛马场对土壤不同层次的土壤质地有特殊的要求。第二节土壤结构(一)土壤结构体:
土壤中的固体颗粒很少以单粒存在,多是单个土粒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相互粘合团聚,形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称为土壤结构体。一、概念:(二)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性:土壤中结构体的大小、形状、及相互排列组合形式等性质土壤结构:包含着两重含义,即土壤结构体和土壤结构性。通常所说的土壤结构多指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土粒(单粒和复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
土壤结构类型示意图1.块状结构体块状结构体属于立方体型,其长、宽、高三轴大体近似,边面棱不甚明显,块状结构在土壤质地比较粘重、缺乏有机质的土壤中容易形成,特别是土壤过湿或过干耕作时最易形成。2.核状结构体核状结构体长、宽、高三轴大体近似,边面棱角明显,比块状结构体小,核状结构体一般多为石灰或铁质作为胶结剂,在结构面上有胶膜出现,故常具水稳性,这类结构体在粘重而缺乏有机质的表下层土壤中较多。
3.柱状结构体结构体呈立柱状,棱角明显有定形者称为棱柱状结构体,棱角不明显无定形者称为拟柱状结构体,其柱状横截面大小不等。柱状结构体常出现于半干旱地带的表下层,以碱土、碱化土表下层或粘重土壤心土层中最为典型。4.片状结构体结构体呈扁平状,其厚度可<1cm,也可>5cm。这种结构体往往由于流水沉积作用或某些机械压力所造成,常出现于森林土壤的灰化层、碱化土壤的表层和耕地土壤的犁底层。此外,在雨后或土壤灌溉后所形成的地表结壳或板结层,也属于片状结构体。5.团粒结构体团粒结构体通常指土壤中近乎球状的小团聚体,其直径约为0.25-10mm,具有水稳定性,对土壤肥力诸因素具有良好作用,农林业生产中最理想的团粒粒径为2-3mm。粒径<0.25mm者称为微团粒,是形成团粒的基础。团粒结构体一般存在于腐殖质较多、植物生长茂盛的表土层中(三)土壤结构体的形成
第一阶段:原生土粒(胶结物质凝聚胶结作用)初级复粒或致密土团。第二阶段:初级复粒或小土团(粘结、聚合或破裂成型)各种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结构体。块状、核状、柱状和片状结构体通常是由单粒直接粘结而成,而团粒结构则是经过多次复合和团聚而成。1.胶结物质有机胶体:主要包括腐殖质、多糖类和微生物的菌丝体及其分泌物等,其中腐殖质最为重要。腐殖质的胶结具有不可逆性。无机胶体无机胶体包括铝硅酸盐粘粒、铁铝氢氧化物、硅酸胶体和二氧化锰的水合物等简单的无机胶体。粘粒表面的胶膜。钙及其他阳离子。2.成型动力
干湿交替冻融交替生物作用土壤耕作(四)土壤结构与土壤肥力1、森林土壤的表层A1层,如没有被破坏,都有良好的团粒结构,还有粒状、块状结构。2、具有团粒结构或粒状的土壤,透气性、渗水性和保水性好,有利于根的生长。3、质地为砂土、砂壤土、轻壤土的土壤,土壤结构的影响较小;而质地为粘土、重壤土、中壤土或沉积紧实的砂土,土壤结构的影响较大。土壤结构可以改变质地对土壤孔隙的影响。多年施用有机肥可使砂土团聚成块,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可使粘土疏松多孔。(五)土壤结构性的评价
1.土壤结构体的孔隙状况2.土壤结构的稳定性1.土壤结构体的孔隙状况孔性是土壤结构性好劣的主要指标,良好的结构体内部为小孔隙,包括毛管孔隙和无效孔隙,结构体之间为通气孔隙。(1)块状、核状、柱状和片状结构块状、核状、柱状和片状结构内部致密,孔隙细小,有效水少,空气难以流通,林木根系难以穿扎;而结构体间又是较大的裂隙,虽然可通气,但常常是漏水漏肥的通道。因此,缺乏保水供水、保肥供肥能力较强的毛管孔隙,没有适当的大小孔隙比例,不是林木生长中理想的结构体。(2)团粒结构团粒结构是经过多级复合团聚而成,总孔隙度较高,团粒内部主要是毛管孔隙,团粒之间主要是空气孔隙,大小孔隙并存,搭配得当。(2)团粒结构从养分状况看,团粒内部的小孔隙,有利于嫌气性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适当积累,而团粒之间充满空气,有利于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可提供必要的速效养分。团粒结构多为有机无机胶体团聚形成,腐殖质和养分含量较高,阳离子交换量大,保肥供肥性强,具有“小肥料库”之美称。(2)团粒结构从水分状况看,当降水或灌水时,水分可迅速进入土壤并被毛管孔隙所保持,过多的水分则通过团粒间的大孔隙渗入土壤下层,减少地面径流,防止土壤冲刷。晴天,地表团粒失水收缩,阻断土层中水分沿毛管孔隙上升至地表,减少水分蒸发,使土壤耐旱。2.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包括:机械稳定性生物稳定性水稳定性。机械稳定性──也称力稳性,是指土壤结构体抵抗机械压碎的能力。结构体的机械稳定性越大,在耕锄管理过程中被破坏就越少。力稳定性与结构体内部土粒间的粘结力有关。
生物稳定性──指结构体抵抗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团粒结构大部分是由有机质和矿质土粒相互结合而成的,随着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结构体便逐渐解体。水稳定性──指结构体浸水后不易分散的性能。水稳定性强的结构体,不易因降水或灌溉而被破坏。相反,有的结构体浸水后极易分解,则被称为非水稳性结构体。土壤结构体的改善合理耕作与灌溉,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和牧草,合理轮作改良土壤酸碱性应用土壤结构改良剂第三节土壤孔性一、土壤孔性土壤由固体土粒和粒间孔隙所组成,其中孔隙容纳水分和空气。但土壤孔隙有大有小,大可通气,小可蓄水。为了满足植物生长对水、气的需要,土壤应当既能保蓄足够的水分,又有适当的通气性。因此,不仅要求土壤中孔隙的容积较大,而且要求土壤大小孔隙的搭配和分布状况应当适当,即要求土壤孔性良好。土壤孔性
土壤孔性是指能够反映土壤孔隙总容积的大小,孔隙的搭配及孔隙在各土层中的分布状况等的综合特性。
土壤孔性的好坏,决定于土壤的质地、松紧度、有机质含量和结构等。可以说,土壤孔性是土壤结构性的反映,结构好则孔性好,反之亦然。二、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1-土壤容重/土壤密度)×100%土壤孔隙比──土壤中空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土壤孔隙比=孔度/(1-孔隙度)如:土壤孔隙度为55%,则孔隙比为55%/(1-45%)=1.22
1.土粒密度(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1.1土粒密度(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叫做土粒密度或土壤密度,单位用g/cm3或t/m3表示。土粒密度与水的密度(4oC时)之比,叫做土粒相对密度(旧称土壤真比重),无量纲,通常情况下,土粒密度以多数土壤的平均值2.65g/cm3作为通用数值。土粒密度大小取决于土壤矿物质颗粒组成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中主要矿物的密度矿物种类密度(g/cm3)蒙脱石2.00-2.20埃洛石(多水高岭石)2.00-2.20正长石2.54-2.58高岭石2.60-2.65石英2.65-2.66斜长石2.67-2.74土壤有机质的密度为1.2-1.4g/cm3。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时,土粒密度相应降低。矿物种类密度(g/cm3)方解石2.71-2.72白云母2.76-3.00黑云母2.76-3.10白云石2.80-2.90角闪石、辉石3.00-3.40褐铁矿3.50-4.00磁铁矿5.16-5.181.2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土壤(包括土粒之间的孔隙)的烘干质量(105-110ºC下烘干重),单位以g/cm3或t/m3表示。土壤密度随土壤孔隙状况而变化,多数土壤密度在1.0-1.8之间,其数值大小与土壤质地、结构、松紧和有机质含量等有关。土壤容重的实用意义:(1)计算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通常根据土粒密度和土壤容重计算而得。(2)计算土壤质量如测得土壤容重为1.15t/m3,求1hm20-20cm土层的质量:ms=104m2×0.2m×1.15t/m3=2300t(即每公顷耕层土壤质量为230万kg)每亩=?(3)计算土壤组分
根据每公顷耕层土壤质量可计算土壤水分、盐分、养分等含量,从而指导土壤灌溉与施肥。如测得土壤有机质为5%,求1hm20-20cm土层中有机质贮存量:1hm2=104m2×0.2m×1.15t/m3×5%=115t再如测得土壤含水量为10%,要求灌水后达到20%,计算1hm20-20cm土层的灌水量:mw=104m2×0.2m×1.15t/m3×(20%-10%)=230t(4)直接反映土壤松紧程度
在土壤质地相似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相近的条件下,土壤容重小表明土壤疏松,结构性良好;反之,则表明土壤紧实而缺乏团粒结构。例如:林地疏松表层的土壤密度有时只有0.8g/cm左右,而坚实的土壤硬盘层可达1.8—1.9g/cm。土壤容重和土壤松紧度的关系
松紧程度容重(g/cm3)孔隙度(%)极松<1.00>60疏松1.00—1.1460—55适度1.14—1.2655—52稍紧1.26—1.3052—50紧密>1.30<502.土壤孔性与孔隙度
土壤孔性──即土壤孔隙性质,指土壤孔隙总量及大、小孔隙分布状况。土壤孔(隙)度──自然状况下,单位容积的土壤中孔隙容积所占的百分数。如在1cm3的土壤中,孔隙的容积是0.55cm3,则孔隙度为55%,,其余45%的容积被土粒占据着。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孔度(%)=(1-土壤容重/土壤密度)×100%3.土壤孔隙的类型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孔隙比只说明土壤孔隙的数量,并不能说明土壤透水、保水、通气等的性质如何。因此必需进一步了解土壤孔隙的大小及其分配状况。土壤孔隙的大小、形状均不规则,无法按其真实孔径来研究。土壤学中所说的孔隙直径是指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叫做当量孔径。当量孔径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为:d=3/T式中d—孔隙的当量孔径,mm;T—土壤水吸力,100Pa;土壤孔隙根据其当量孔径大小和作用分为三种类型:非活性孔隙(或称无效孔隙、微孔隙)非活性孔隙指土壤中最细小的孔隙,直径<0.002mm(土壤水吸力>1.5×105Pa)。由于孔隙过小,土粒表面所吸附的水膜已将其充满,其中水分的保存依靠极强的分子引力,不能移动,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成为无效水,因此,也称无效孔隙。无效孔隙度%=(无效孔隙容积/土壤容积)×100毛管孔隙毛管孔隙较无效孔隙粗,直径范围为0.002mm—0.02mm(土壤水吸力1.5×105Pa-1.5×104Pa)之间,这种孔隙具有明显的毛管作用,所以水分能借助毛管引力保存在孔隙中,并靠毛管引力向各个方向移动,且移动速度快,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容积/土壤容积)×100空气孔隙(通气孔隙)空气孔隙是指孔径大于毛管孔隙的孔隙,孔径>0.02mm(土壤水吸力<1.5×104Pa)。这类孔隙中的水分主要受重力支配而排出,因而使这部分孔隙成为空气的通道,故称之为空气孔隙或通气孔隙。空气孔隙度%=(空气孔隙容积/土壤容积)×100空气孔隙度与其它孔隙度的关系如下:空气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无效孔隙度%)4土壤孔性的影响因素
质地质地重表现为孔隙小,以无效孔隙和毛管孔隙占优势,但孔隙数量多,土壤总孔隙度高;质地轻者,以空气孔隙为主,但数量少,土壤总孔隙度低;壤土的孔隙度居中,孔隙大小分配较为适当,水和气的关系比较协调。粘质土孔隙度45—60%之间,以毛管孔和非活性孔为主;砂质土孔隙度33—45%,通气孔较多;壤质土孔隙度45—52%,有适量通气孔又有较多毛管孔,水气协调,利于作物生长。
结构*团粒结构(图)多土壤疏松,孔隙状况好。含有其它结构体的土壤颗粒排列紧实,土壤总孔隙度相应降低,特别是空气孔隙度降低,而无效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是团聚体的胶结剂,本身又是多孔体,因此,有机质含量多的土壤总孔隙度高,疏松多孔。土粒排列
土粒排列对土壤孔隙度有较大影响,设土粒为球体(理想土壤),将其排列为不同的方式,则其孔隙大小不同,孔隙度也不相同。最疏松的排列方式为正方体型,其孔隙度为47.64%;最紧密的排列方式为三斜方体型,其孔隙度为25.95%。若土壤相聚成团,团内为小孔隙、团间为大孔隙,总孔隙度明显增加。真实土壤中土粒排列和孔隙状况比较复杂。其中有大小不同的土粒,大土粒的孔隙中还镶嵌着小土粒,加之土团、根孔、虫孔及裂隙的存在,使土壤孔隙系统非常复杂,但其趋势与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