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原理》1精选2021版课件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精选2021版课件第一节“教育"的概念“教育”概念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和核心范畴。教育学的其他一些概念及由其所构成的教育命题都是以这一概念的某种界定为基础的,都是围绕着这一概念展开的。不对“教育”这个基本概念有一个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理解,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述这些范畴和命题。3精选2021版课件一、“教育”的概念一般说来,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一般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1)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4精选2021版课件以上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以上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两种定义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单纯地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会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过程,忽略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广义的“教育”定义过于宽泛,几乎可以看成是“生活”的同义词,从而失去了它本应具有的规定性;狭义的“教育”定义在定义项中出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概念,犯了循环定义的毛病。5精选2021版课件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一)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性”(二)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交往性”(三)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四)定义强调教育活动的“社会性”6精选2021版课件三、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二)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三)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7精选2021版课件第二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教育的起源问题既是教育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教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8精选2021版课件(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也有人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就说,人天生都被赋予仁义礼智的本性,但由于各人气质不同,有的人不能明白并保全自己的本性,一旦有聪明睿智并能保全自己本性的人出现,上天就会派他做众人的教师,以帮助众人恢复本性,这就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等人以及司徒、典乐职位出现的原因。也就是说,教师的出现,乃至整个教育的产生,都体现了上天的意志(“天命”)。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受到当时在人类起源问题上认识水平的局限,从而自然不能正确提出和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9精选2021版课件(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1831~1902)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1870~1944)。图尔诺在《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1900)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不仅在脊椎动物中存在教育,甚至在非脊椎动物中也存在教育。他把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照顾都说成是教育,认为在动物界也存在着“教师”和“学生”,存在着“知识"和“技巧”的学习。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10精选2021版课件(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这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对教育生物起源学说的批判。其代表人物为著名的美国教育史家孟禄(1869—1947)。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尚未有独立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尚未有我们今天的制度化的教育活动。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表面上来看,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学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这是孟禄比勒图尔诺和沛西·能进步的地方。11精选2021版课件(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对于教育起源问题进一步深人的解释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的。这就是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12精选2021版课件二、教育的发展根据生产力标准,人类社会和教育可划分为古代社会(以使用手工具为标志,又可分为原始社会、古代文明社会)、古代教育(原始教育、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社会(以使用大机器为标志。又可分为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现代教育。根据生产关系标准,人类社会和教育可以划分为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以生产力标准对社会和教育的划分是根本的,以生产关系标准对社会和教育的划分是补充。就是说,从古至今的教育可划分为原始教育、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可视为古代学校教育的亚阶段,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可视为现代教育的亚阶段。
13精选2021版课件(一)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1.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教育水平低。没有产生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教育只是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如狩猎)中进行的,教育的内容是非常贫乏的,教育的方法也主要是口耳相传和实践中的模仿。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由于共同生活的社会制度,教育资源没有为一些特殊的阶层所独占,而是面向所有的氏族、部落的儿童。第三,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原始宗教或仪式本身承担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对于传递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约束和塑造人们的社会行为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各种各样的仪式中,“成人仪式”在原始社会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专门为1l—。13岁的青少年儿童举行的。从内容上来看,成人仪式主要是要向儿童传递一些社会生活和生产的知识。仪式之后,儿童就成为有完全资格的人。比起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教育而言,成人仪式具有较多较丰富的制度化因素,可能是后来制度化教育的起源之一。14精选2021版课件2.奴隶社会及其教育从世界史的范围看,世界上最早建立奴隶制国家的是古埃及,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其次就是古印度、巴比伦、中国等。奴隶社会的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欧洲的学校出现的比较晚。大概是在公元前8—7世纪。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学校的出现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如人类的文化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如果不通过学校这些文化就不能为日常生产和生产中的青少年一代所掌握;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水平必须能够使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中脱离出来,成为“有闲者”,从事专门的精神生产工作,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文字的出现,为大量、准确的传递和学习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提供了独特的载体。15精选2021版课件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原始社会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没有阶级性的。教育机会对于所有的氏族青少年都是平等的,教育内容也没有阶级的偏见。奴隶社会的教育则截然不同。由于奴隶主阶级对物质和精神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他们同样地也占有了学校。奴隶社会教育的阶级性非常明显,具体体现在:教育目的是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奴隶主贵族子弟;教育内容多是以军事教育和道德教育为主,以满足统治阶级对内对外武力镇压和道德教化的双重需要;教育方法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教师担负起教育青少年一代的职责,被赋予很大的权力,具有很高的权威。自此以后,教育的阶级性是一切阶级社会中的重要属性。16精选2021版课件第三,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原始社会中,教育过程是与生产和生活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是不分离的。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由于不劳而获的奴隶主对学校教育权的控制,他们是不会允许在学校中向自己的子弟传递那些只有奴隶们才需要的生产知识和技能的。他们要求自己子弟学习一些统治术、战争术、外交术等等,从思想观念上教唆自己的子弟鄙视生产劳动和与之有关的知识技能。生产劳动的经验一开始就被排斥在学校的大门之外。有关这方面经验的传递主要是依靠生产过程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的。这种非正规教育的方式对于保存和发展人类的生产经验,乃至促进新技术发明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近代科学诞生的一个重要基础。17精选2021版课件3.封建社会及其教育封建社会是继奴隶社会之后兴起的人类又一种古代社会历史形态。世界上不同地区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以及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各有不同。在欧洲,人们一般把公元5世纪末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看成是封建社会的开始,其发展包括了近千年的中世纪,200多年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直至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实际上,可以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看成是欧洲古代封建社会的衰落期和现代资本主义的萌芽期。在中国,一般认为是在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了封建社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起了第一个封建国家,其发展则延续了2000多年,直至清朝的灭亡,其间虽不断有朝代的更迭,但封建制度基本上没有改变,表现出强大的稳定性。18精选2021版课件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在保留古代奴隶社会教育若干特征的基础上,又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19精选2021版课件在封建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培养能够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官吏。学成之后,经选士或科举,优秀者授予一定的官职。欧洲封建时代具有与中国封建社会不同的一些特征,主要就是形成了世俗封建主与僧侣封建主两个由不同的权力系统构成的统治阶级。这两者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但又有共同的利益。在教育上,他们有着各自的教育系统和教育目的。世俗封建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忠于世俗封建主的“骑士”,而僧侣封建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忠于教权的“教士”或“牧师”。由于文化教育的权力基本上掌握在教会手中,所以欧洲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也基本上是由教会来控制的,骑士教育往往是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20精选2021版课件第二,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在封建社会中,学校一般也只对统治阶级的子弟开放。一般农民或农奴人家的孩子是没有资格也是上不起学的,所以,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与知识阶层往往就是一个阶级,知识阶层在总的方面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21精选2021版课件封建社会阶级性的教育与奴隶社会不同的是在强调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同时,还强化了教育的等级性或宗教性。教育的等级性就是指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官职出身的子弟接受不同等级的教育。如在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中,设有“二馆六学”,即弘文馆、崇文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官职不同的人的子弟分别上不同级别的学校。弘文馆和崇文馆只招收皇亲国戚的子弟;国子学只招收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弟;太学只招收五品以上的官员的子弟;四门学只招收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弟;书学、算学、律学则招收“八品以下及庶人通其学者”。教育的宗教性主要是就欧洲封建教育而言的。在中世纪欧洲,宗教统治了人们的生活,宗教权力高于世俗权力,封建政权各级领导人的更迭都需要经过教会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僧侣教育主要就是要传播宗教教义,培养人们对上帝的虔诚和热爱,对世俗生活的鄙视和疏远。骑士教育尽管主要是世俗教育,但是也浸透着宗教精神,需要学习宗教教义。22精选2021版课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欧洲封建教育引导人们对宗教的皈依就是训练人们对欧洲封建统治的服从,教育的宗教性体现了教育的阶级性。23精选2021版课件第三,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在中国,封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以及根据这些经典所编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女儿经》等。在西方,无论是世俗的封建教育还是宗教的封建教育,其主要内容就是宗教教义及与之相关的内容,如《圣经》、教父著作、经院哲学家的著作、各种祈祷书、赞美诗、圣诗等等。一些世俗性的学科,如修辞、逻辑、辩证法等也被按照神学的旨意和价值加以改造,把它们当成是了解和传播上帝福音的准备。24精选2021版课件第四,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无论是欧洲的封建社会教育还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教育。由于其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在个人品质方面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内心和外在行为的坚决服从,学校教育也就是要培养服从封建统治秩序的官吏、骑士或牧师。而要养成教育对象这样的品质,外在的纪律约束和内在的秩序认同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封建社会的教育教学既强调学生要遵守一些严格的纪律,又强调他们要独自反省和自觉修行,把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要求。机械记忆、背诵、体罚是常用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措施,与此同时,教育者们也非常强调个人的体会和自觉践行。25精选2021版课件第五,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不久,思想家们就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方针,把教育作为实施德政仁治的一个重要战略。正是由于对教育的重视,所以在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形成了比较奴隶社会要系统得多的教育体系。学校的大量出现必然要求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经验的总结和研究,这样,对教育的论述就成了思想家们思想体系的一部分。他们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甚至写出了一些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章和专著,如我国的《学记》、《大学》、杰罗姆的《致莱塔的信》、本笃的《本笃规程》、伊西多的《辞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韩愈的《师说》和《进学解》。他们的教育思想既为当时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现代教育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26精选2021版课件(二)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1.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具有不同于封建时代的若干关键特征: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第二,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与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学校比较现代学校体系上更完备、类型上更多样、层次上更加清晰、性质上也更加世俗化,其中最突出的变化除了上面提到的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之外,就是创办了幼儿园,并逐步地把幼儿园纳入到学校制度中来,创办了实科中学和工科大学,设立并发展了职业技术学校,产生了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创办了一大批现代大学,形成了完整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学制系统。当然,出于阶级利益的考虑,资产阶级的学校制度并不是为所有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就学机会的,不同阶级、阶层和种族的人享受的教育机会往往是不平等的。27精选2021版课件第三,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
28精选2021版课件第四,师生关系民主化。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反映,也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29精选2021版课件第五,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古代社会:和古代教育积累了大量的教育经验,也提出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总体水平的制约,没有产生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近现代以来: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特别是为了解决现代教育事业规模日益扩大、结构与过程日益复杂的问题,诞生了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并不断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科学群,极大地提高了现代资本主义教育的理性水平。这一点在后面的教育学发展部分还要做详细论述,此处从略。30精选2021版课件
2.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我们的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而且是要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的。
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具有社会性的,在阶级社会里自然是具有阶级性的。不仅古代社会的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等级性,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也是具有阶级性的,只不过他们故意抹杀、比较隐蔽罢了。31精选2021版课件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阶级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现在教育的领导权方面,另一方面是教育目的的制定上,32精选2021版课件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在历史上有不同的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处于混沌未分化状态;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是以道德教化或宗教宣传为主的,根本上就是鄙视生产劳动和劳动者,学校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甚至相对立的;现代资本主义学校教育为了适应大机器生产的需要,提出并实施普及教育,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开始由分离走向结合,但是在早期是不充分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出现为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创造了条件,因为社会主义的国家就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人的国家,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就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和劳动者。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既是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又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内在要求。33精选2021版课件第三,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方法论基础,也是指导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它第一次把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奠定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为把握复杂的教育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对于教育起源问题、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以及其他许多教育问题的研究都具有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制度条件,但是就像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一样,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只有我们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认真地吸取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够把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34精选2021版课件三、现代教育的特征尽管资本主义的教育与社会主义的教育在一些重要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两者都属于现代社会的现代教育,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现代教育的特征为以下几点:(一)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这是现代教育公共性的一种含义。或基本含义。与之相关的就是现代教育的公平性,即现代教育要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实际上的公平。
35精选2021版课件现代教育的公共性也就是现代教育的大众性,现代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应该坚决废除古代教育的等级性和特权性及其影响。这样说并不是要否认教育对少数精英人才的培养,在高科技时代中,精英人才的数量是国家实力的一个指标,教育应该大力培养各个方面的精英人才。但是对精英人才的选择不是根据他们的财产、出身或地位,而是根据他们的才智和志向,并且,精英人才的选拔不应该以牺牲大众教育的质量为代价,应该在提高大众素质的基础上选择精英,培育精英。36精选2021版课件(二)现代教育的生产性现代教育的生产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随着现代生产科技含量的提高,其发展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成为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教育不仅要为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服务,更要为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推进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的生产性将会进一步地突显出来。教育不仅是改变人们物质生活的一种重要力量,而且也是改变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力量,是塑造健康个性的一种重要力量。而且,随着生产形式、技术、规模的不断变化,教育的生产性也将日益呈现出新的形式。37精选2021版课件(三)现代教育的科学性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现代教育在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是人所共知的,但是什么样的教育以及怎样办教育才能实现这些预期的价值呢?从内容上而言,必须是以科学知识为主的教育,而不能再是以古代的军事知识、道德知识或宗教知识为主的教育。这里的科学知识是广义的,既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也包括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从方法上而言,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而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必须要了解教育的规律,发现教育的规律。教育的现象是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要发现教育的规律不是件容易的事。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和尊重教育科学,依靠教育科学来进行现代教育改革,不能用主观主义和长官意志来指导教育改革。现代教育应该极大地提高自己的理性自觉性,否则就很难说得上是现代教育。应该明确认识到:教育科学是推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和革新的根本力量。38精选2021版课件(四)现代教育的未来性现代教育的未来性是指: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这是古代教育根本没有的。古代教育更多的是面向过去、面向现实,具有很强的保守性。现代教育的未来性是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引起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现代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激增,老化速度加快,与之相关的是产业结构和职业构成的不断调整,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的眼光如果只局限于眼前是不够的,必须把未来发展的要求考虑进去,而且作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参照系。39精选2021版课件(五)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是指: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逐渐进入到一个一体化的世界,发达的交通、迅捷的通讯、共同市场的形成、共同问题的出现40精选2021版课件都日益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意识形态下的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地球村”的意识开始出现。41精选2021版课件(六)现代教育的终身性现代教育的终身性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终身教育的提出是由于现代生产和生活基础的不断变化引起的,与知识激增和老化速度加快有着内在的联系。在这样的时代里,某一时段的集中学习再也没有办法供个体终身享用。要想不断地应付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新挑战,惟一的途径就是改变储备式的教育为终身教育,而且从一个受教育者转变为积极的学习者。为此,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制度、课程结构和评价方式,打通正规教育与业余教育,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建立一个更加一体化的,因而也更加灵活的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学习需要的新的教育体制。42精选2021版课件(七)现代教育的革命性
现代教育的革命性是指:现代教育是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的,从目标到课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等都需要不断革新的。这和古代教育很不相同。古代教育具有停滞性和保守性,其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可以是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不变。43精选2021版课件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概念及对象教育认识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是广义的教育认识,它包括了人类所具有的所有对教育实践的反映形式,如神话的认识、直觉的认识、习俗的认识、经验的认识、科学的认识等等;一种是狭义的教育认识,它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确定的教育问题进行专门的分析研究,并通过规范的语言文字清晰表达的教育认识。44精选2021版课件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问题。①教育问题与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教育规律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而言,它们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教育现象是对教育活动最广泛的概括,是各种各样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教育现象中包含着教育问题,教育问题不会存在于教育现象之外,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可以构成教育问题,只有当教育现象中的某些矛盾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具有研究价值的时候,才能构成教育问题,成为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事实是对现实教育活动物质方面的概括,是可以观察和统计的,也是与教育价值相对而言的。教育规律是指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这种本质的、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是潜藏于教育现象背后的,不是通过感官可以把握的,必须通过科学的研究。因此,揭示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研究的任务,而不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并且。教育活动规律性的揭示本身通过对一个又一个的教育问题的研究来完成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是通向教育规律之门。45精选2021版课件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近代之前,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上,从而没有形成系统的理性的认识,成为教育之“学”。最多只是在论述哲学或社会问题时涉及教育问题,表述过自己的教育思想。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教育认识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或思想著作中:西方的如毕达哥拉斯的《金言》、柏拉图的《理想国》与《美诺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与《尼各马可伦理学》、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思想家的哲学、社会学论著;中国的如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庄子的《庄子》,《中庸》、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守仁的《传习录》等等。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教育专著,如中国古46精选2021版课件代的《学记》、《大学》、韩愈的《师说》等。47精选2021版课件(二)教育学的创立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著名的英国学者培根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1623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的科学分类中,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48精选2021版课件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夸美纽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受到后世教育学家们的高度赞誉。夸美纽斯是捷克的宗教改革家,一生写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教学论》(1623)。在该书中,他从宗教改革的立场出发.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该书的教育学术价值就在于不仅指出了教育应该怎么办,而且努力地为教育措施寻找理论依据。他深受自然主义和培根归纳法思想的影响,从自然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来论证自己所提出的教育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等。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这本书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但是,由于他的宗教立场和目的,人们又很难把它看成一本真正的科学著作。49精选2021版课件在教育学的创立问题上,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期间,普鲁士政府已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令,强迫5—13岁的儿童入学接受教育。为了培养大量合格的师资,该大学规定每位教授轮流讲授教育学.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课程。康德先后于1776—1777学年和1786——1787学年讲授教育学,并在晚年将自己有关教育的讲演稿交给学生林克(1~heodorRink),嘱他编纂发表。1803年,《康德论教育》一书出版。50精选2021版课件康德之后,对教育学的创立做出最重要贡献的就是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坛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赫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即心理学和哲学。他说,“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51精选2021版课件在赫尔巴特之前,还有许多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写出了专门的教育学著作,为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如英国哲学家洛克于1693年出版了《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对后世有比较大的影响。法国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出版了享誉全球的《爱弥尔或论教育》,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是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他提出了“自然教育”的思想。自然教育有两层意思:一是儿童的教育要远离城市,到偏远宁静的乡村进行;二是指教育不要从过去的惯例或习俗出发,因为那些都是压抑人性扼杀人性的,而要从儿童的自然本性出发。他认为儿童的自然本性是向善的,因此只要尊重儿童的本性,发展他的个性,就能培养出独立、自由、平等、博爱的人,也就是资产阶级理想的人的化身。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后来由裴斯特洛齐、赫尔巴特等人兴起的“教育心理学化”运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对康德、杜威等哲学家的教育学说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2精选2021版课件瑞士的著名教育家裴斯特洛齐对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的贡献更大一些,也更直接一些。他一生写作了许多的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林哈德和葛笃德》。他的思想对于19世纪的欧洲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53精选2021版课件(三)教育学的发展19世纪初教育学的创立是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但是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创立之初的教育学并没有享受到科学的美名,反而遭到人们的冷落。这主要是因为赫尔巴特所提出的教育学主要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他所说的作为教育学科基础的心理学也主要是观念心理学,它们都是以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为基础的,思辩的成分很重,对教育现象及其问题缺乏实际的研究。不能提供切实可靠的教育知识,因此也不断地受到人们的批判。随着各国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来自教育学内部的批判,由赫尔巴特所最后创立的教育学在19世纪末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和重要的教育学著作。54精选2021版课件1.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实验教育学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55精选2021版课件2.文化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主要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教育学的展望》、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56精选2021版课件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第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第三,因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所以教育的研究既不能采用赫尔巴特纯粹的概念思辩来进行,也不能依靠实验教育学的数量的统计来进行。而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亦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和“唤醒”。发挥教师和学生个体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建构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57精选2021版课件3.实用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的教育学,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1897)、《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与教育》(1938),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1918)等。实用主义教育学也是在批判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58精选2021版课件其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的,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教育学表达,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其不足之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并因此受到了20世纪美国社会及其他社会人们的连续不断的批判。59精选2021版课件4.制度教育学
制度教育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从另一个方面开辟了教育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视角,其代表人物是乌里、瓦斯凯、洛布罗等人。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瓦斯凯和乌里的《走向制度教育学》(1966)、《从合作班级到制度教育学》(1970)以及洛布罗的《制度教育学》(1966)等。60精选2021版课件制度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有:第一,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应该首先把培养制度亦即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以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第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制度化比教育意图、计划、策略对师生教育及学习行为的影响更大、更深刻。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彼此间的疏离主要是由于教育制度造成的。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进行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的制度(即根据个人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自我管理的制度)。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制度教育学侧重于对学校的各种教育制度进行分析引起了人们对学校制度的高度重视,使人们获得了对原来视为当然的学校制度进行质疑和批判的意识与能力,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但是,由于制度教育学过分地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所以又显得不科学,在许多问题的论述上缺乏说服力。61精选2021版课件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前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们根据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例如加里宁(1875。1946)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62精选2021版课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扬贤江的《新教育大纲》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第五,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第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63精选2021版课件6.批判教育学批判教育学是本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代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对于教育诸多问题的研究都有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S.Bowles)、金蒂斯(H.Gintis)、阿普尔(M.Apple)、吉普(H.Griou,)、法国的布厄迪尔(P.Boudieu)等,代表性著作有鲍尔斯与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1976)、布厄迪尔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1979)、阿普尔的《教育中的文化与经济再生产》(1982)、吉普的《教育中的理论与抑制》(1983)等等。64精选2021版课件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时代在前进,科学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学也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面貌,以致于20世纪末的教育学已经远远不同于20世纪初的教育学了,具备了许多新的特征,描述如下:(一)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二)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65精选2021版课件(三)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四)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日益密切(五)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66精选2021版课件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5.实验教育学;6.文化教育学;7.实用主义教育学;8.制度教育学;9.批判教育学;10.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二、简答题1.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2.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三、论述题试论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67精选2021版课件第二章教育与社会68精选2021版课件第一节教育的社会性教育是永恒的社会历史范畴。从历史的角度看,教育具有永恒性与历史性。永恒并不意味着不变,永恒在此是指教育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存在的永恒,不是指教育内容、教育形态的不变。历史性和永恒性的统一则是通过教育自身的批判继承实现的。教育的社会性是教育这一永恒的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来进行,而语言和文字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69精选2021版课件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指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文化传统和人口等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如教育目的、培养规格、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乃至一定社会的某一历史阶段存在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制约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认识它,才能掌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规律,教育本身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教育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促进社会的进步。70精选2021版课件二、教育的生产性教育的生产性表现为:(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但人要成为生产力,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生产知识和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马克思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们在劳动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改进生产工具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是衡量劳动者素质高低的标准。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生产工具不断更新,生产工艺不断改进和创新。劳动者只有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才能适应这种变动并在现代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3)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现代社会中而且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继承和发展要通过教育。71精选2021版课件三、教育的历史性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而表现出教育的历史性。教育的目的、制度、内容、方法、手段等,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人类教育依次有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不同社会形态的教育各有特点。同一社会形态下的不同历史时期,教育也有所不同。72精选2021版课件四、教育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的阶级性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一定的教育反映一定的阶级要求并为它服务。它体现在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甚至方法上。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用教育巩固其统治地位;被统治阶级也要利用教育争取本阶级的利益。但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牢牢地掌握教育的领导权,并利用它传播甚至是强制灌输统治阶级的思想。73精选2021版课件五、教育的民族性教育的民族性一般指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等民族心理结构在教育上的反映。如各民族基础教育大都使用本民族语言教学(因为在语言中凝聚着民族的心理结构),即母语教学;教学内容大量保留民族文化传统,学生思想、情操、道德品质受到民族意识、民族自尊心等民族心理特征的影响。教育的民族性所应体现的是适合时代发展的民族的优秀传统与特点。民族传统中积淀的落后、保守、愚昧的因素则要通过教育的选择而扬弃。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传统和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的积垢。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丰富和发展教育民族性的必要条件。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教育的民族性与教育的国际化将使得教育展现出新的发展态势。74精选2021版课件第二节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一、教育为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特别是人才培养规格的设定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实质上,人才培养规格又是教育目的的核心。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之所以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是因为教育所培养的人进入直接的或间接的生产过程时,就成为构成生产力的要素。这样,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方式,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规格,尤其是人的知识、技能、智力的规格。75精选2021版课件(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具有直接的影响和最后的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第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社会可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什么样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主要是由社会有多少剩余产品、人们有多少自由时间可以用于直接的物质生产以外的精神生产决定的。具体地说,它表现为一个国家在教育经费方面的支付能力。这种支付能力的指标,一是教育经费的绝对数值,二是国民总收入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值。一般说来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要高一些;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相应要低一些。第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仅决定了社会为教育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也76精选2021版课件决定着社会劳动力的需求水平,进而决定着对教育事业的需求水平。社会要求教育事业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保证提供足够数量、适当比例的各种规格的合格的劳动力。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教育的体系、内部结构都要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起来的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77精选2021版课件(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生产力发展一方面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学校教育内容提出要求,即学校培养的人必须掌握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因此,学校教育内容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更新。78精选2021版课件(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古代学校主要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受业传道,这恰好反映当时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和自然经济中个体劳动的特点。现代学校主要采用的集体教学为主的班级授课制。同时现代化的广播、电视教学形式也应运而生。这正好说明了现代生产高度发展的特点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以及现代生产力发展对学校教育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79精选2021版课件二、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教育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这种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当它物化在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以及内化为劳动者的自身素质时,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劳动力、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等,而劳动力是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劳动力是人进行劳动的能力,是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当人还没有掌握任何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时,他只能是一种可能的、潜在的劳动力,只有通过教育和训练才能使这种可能的、潜在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直接的劳动力。80精选2021版课件(二)教育实现着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和科学创新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是现代生产的一个主要特点,要使可能的、潜在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直接的劳动力,就必须把前一代创造和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技能通过教育和训练形式传授给下一代。这样一来,在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中本身就实现了科学知识再生产,换句话说,也就实现了科学知识的继承和发展。第一,通过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扩大的再生81精选2021版课件产。第二,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教育中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缩短了再生产科学知识所必要的劳动时间。这样,教育在发展科学知识这一潜在的生产力中更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育在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就是科学创新、知识创新。现代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教学单位,还是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基地,担负着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的任务。82精选2021版课件另外,现代社会中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不仅重视自身生产新科学知识的作用,而且也直接参与物质生产的过程,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已成为众多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和方向。正由于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现代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大力进行教育投资。83精选2021版课件第三节教育与经济基础教育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教育和社会诸方面关系的一个重要面。教育不仅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生产关系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紧密相联。社会生产力必然要存在于一定的经济形式之中,即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中。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84精选2021版课件一、经济基础是制约教育的中介因素和力量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决定其社会的生产关系,从而决定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教育不仅要赋予受教育者生产能力,而且要赋予受教育者参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人格特质和个性品质,这样,教育和经济基础也就有了内在的联系。就是说,教育要根据一定社会关系的要求去培养人。经济基础对教育就有了间接的、中介性的制约作用。85精选2021版课件(一)经济基础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如果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性质制约着教育的生产性的话,那么,经济基础的性质则制约着教育的社会性。原始氏族社会的自然经济决定着原始教育具有平等性和公共性等社会性质。古代阶级社会的自然经济的等级私有制性质决定着古代文明社会教育的特权和等级的社会性质。现代市场经济得以确立和运行的最基本的社会前提是市场经济主体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和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由。市场经济崇尚平等,它有助于每个人平等地获得发展的机会。市场经济决定着现代教育的受教育机会均等和自主选择等性质。86精选2021版课件(三)经济基础部分地制约着教育目的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制约着教育目的在培养什么样的劳动者和社会生产管理者等等方面的特质,经济基础却制约着教育要培养人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格品质等方面的教育目的。87精选2021版课件(四)经济基础部分地制约教育内容经济基础制约着教育要培养人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格品质这方面的教育目的,就意味着教育要根据这个教育目的选择教育内容。社会上层建筑的主要方面,如政治、法律、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宗教等等,都是教育培养社会所需要、所理想的人要选择的内容。而这些方面的内容其价值取向和思想情愫是有着本质差别的。正是教育使受教育者通过掌握进步的、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意识形态而成为适应这一社会关系的新人。因此,所谓对旧教育的革命性改造,从教育内容方面讲,主要是用反映社会经济基础这些内容去代替与反映逐渐失去社会生产力所要求的经济基础相应的内容,也就是教育内容的改造和更新。88精选2021版课件二、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复制、强化、削弱和消解作用经济基础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为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受教育权的状况、决定教育目的的人文特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被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教育的这些性质,反过来对经济基础又产生重大的影响,使得一定的经济基础被强化或被削弱。(1)在通常的情况下,教育都起着复制、强化和延续社会关系的作用。(2)被经济基础决定的教育机构,同时也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的、思想意识的和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宣传机构。89精选2021版课件第四节教育与政治制度由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基础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又总是通过政治而集中地表现出来。政治对教育的制约和决定作用往往具有较为直接的性质。90精选2021版课件一、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和决定(一)政治制度对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决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一定的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思想意识的人,这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当人类社会出现了阶级和阶级剥削以后,在政治上、经济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力图按照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通过教育而有目的地影响下一代。91精选2021版课件(二)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制约着谁拥有受教育以及受何种教育的权利统治阶级对教育领导权的掌握一般是通过这样几个方面进行的:首先,统治阶级利用自己手中国家政权机器的力量控制教育的领导权。92精选2021版课件其次,统治阶级还利用经济力量掌握教育的领导权。具体地说,就是国家和统治阶级中一些人通过教育经费的拨款、补助、捐赠等方式和其他教育资源的配置来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最后,统治阶级还以对思想文化方面的控制来影响教育,包括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各种读物的发行,各种活动的举办等等。统治阶级通过这些手段影响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思想,左右着教育运行的方向。不同的人之所以享有不同的受教育的权利,也是由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的。93精选2021版课件二、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们一方面要看到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教育是一个能动的变革社会的力量。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下面两个方面来实现的:94精选2021版课件校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以上这些都说明,社会越发展,学校通过培养统治和领导人才对政治经济制度所起的作用,不是减弱,而是日益加强。(二)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政治素质,影响着社会风俗、道德风尚和思想潮流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政治素质,进而影响社会的政治思潮、道德风尚而作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系统是一个知识分子比较集中,尤其是思想十分活跃的青年人集中的场所。他们对各种政治形势及其变化必然作出某种反应,并通过自己的言论和行动,教材和刊物等来宣传或交流一定的思想、看法,形成一定的舆论,从而影响社会,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另外,教育部门,特别是高等院校,作为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会对国家政权的各种政治决策产生影响。95精选2021版课件在讨论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作用时,还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不能改变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教育不能成为政治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首先,教育不能改变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教育对于政治制度的作用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是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是消极的破坏作用,取决于它反映哪一个阶级的要求和为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服务。当教育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反映先进的革命的阶级要求时,它对于新的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而对于没落的政治制度起着摧毁和瓦解的作用。当教育落后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反映没落的反动的阶级的要求时,它对于腐朽反动的政治制度起着维护的作用;而对新的政治制度起着阻碍作用。96精选2021版课件其次,教育不能成为政治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对政治制度不起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教育本身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所制约,教育只能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为它所规定的轨道上发挥作用。它决不能超越这一轨道,去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方向。另外,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性质相适应的规律所决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在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只能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能起根本动力的作用。离开了生产力——经济发展的根本性的动力,任意夸大教育的力量和作用,只能陷于精神决定论的唯心主义泥坑。97精选2021版课件第五节教育与文化一、文化的定义不论人们怎样理解文化,从什么角度给文化下定义,最基本的一点是共同的:文化,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是由人所创造的、非自然所提供的、社会性的人适应环境的超生物手段与机制的总和。98精选2021版课件二、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则主要表现在教育的质的特征上。(1)从教育的培养规格上来看,从根本上说,是由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决定的,但客观精神文化和主观精神文化也给予着相当重要的影响。99精选2021版课件(2)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支配作用尤为明显地表现在教育内容上。这是因为,教育离开了文化,就没有传授的内容,就只能无所事事。在对某种教育内容的取舍和在整个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上,文化的传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教育作为一个受整个文化制约的价值取向的引导工作,在传授的内容上就不可避免地带有选择性。另外。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有其灿烂的古代文明,因而我们的历史教学的任务就比历史短暂的美国的历史教学的任务重得多。至于道德教育内容的差别和由于语言文字的不同而导致的语文教学的差别就更为明显。100精选2021版课件(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还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①对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重视程度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尽管总的来说是受社会物质生产及其成果——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制度文化的性质决定的,但由于主客观精神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取决于一定的价值观,因而,主客观精神文化,尤其是主观精神文化,也制约着对教育的重视程度。②对教育的一些非本质特征的影响上。如,同是封建教育,西欧的教育就具有浓厚的宗教性;而我国由于没有宗教传统,因而我国的封建教育也就基本上没有宗教色彩。又如,在教育的领导体制上,同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实行整齐划一的、中央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而美国则是实行地方分权的领导体制。101精选2021版课件③对待受教育者的态度和教育方法的影响上。教育者对待受教育者的态度由其文化传统塑造而成的,因而对待受教育者的态度就会与其文化传统相一致。全面地认识教育的每一层面都是受整个文化的多层结构决定的,有助于我们正确、全面地认识千差万别的教育的共性和个性;就不至于把对教育的这一复杂的社会文化活动的认识简单化,从而有利于我们正确地借鉴和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吸取其教训,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理论。102精选2021版课件三、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作为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与表征,在人类与动物之间掘开了一道界河。文化的传递有赖于教育。但教育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仅仅为文化支配——控制的被动的文化要素。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与人类共始终的、积极能动的文化要素。教育具有以下文化功能: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教育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等。(一)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文化的传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共同体内的文化传输,即指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我们可称这种传输为“文化传递”。它在文化的时间维度上,使文化保持着延续性。另一种是跨社会文化共同体的传输,即指文化从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传输到另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中去,我们可称之为“文化传播”。103精选2021版课件它在文化的空问维度上,使人类文化保持着某种程度上的“同一性”。当今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与全球化的一体化趋势,便是各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结果。在文化的传递过程中,亦不是单纯的灌输:不仅受着个体接受水平的制约,也受着个体文化一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制约。104精选2021版课件教育是文化传输的重要工具——既是文化传递的重要工具,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教育传递着文化,因而使得新生一代能较为迅捷、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精华,使一个人从毫无文化内容的“自然人”变成一个具有摄取、鉴赏、创造文化的“文化人”。105精选2021版课件教育传递文化,从其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来说,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是获得间接经验的过程。教育传递文化,将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整个生命的一部分,人类的精神财富便找到了它最安全、与人类共存亡、且具有再生功能的“保险库”。因此,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的手段,也就具有了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传递文化,实质上是一个精神文化再生产的过程。这个再生产的过程,具有经济、高效、迅捷的特点。这一精神文明的再生产过程,是一个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作用过程,也是一个受教育者在客观精神文化的作用下不断重组和建构自身主观精神文化的过程。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的手段,具有着保存文化的功能。106精选2021版课件(二)教育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文化既然可以传递,也就可以传播。文化的传播,一般指某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文化向另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传输过程,是单向的;而文化的交流,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共同体的文化相互传播,是双向的或多向的。文化的传播——交流,可以通过教育、战争、贸易、移民等途径和手段来进行。一种文化只有对其他文化开放,在与其他文化的主动接触中吸收、融合别的文化的优良因素,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因为文化传播——交流,会促使各文化形态能增生出许多不被原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所羁绊,从而在更高层次上超越其地理环境和原有文化传统的新的文化因子。文化的交流,对于双方都是自我超越的过程,都是向自身灌注生命力和新鲜血液韵过程。教育作为传播——交流文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就具有了丰富文化的功能。在此有必要指出:在一定的文化共同体内部,大众文化交流,特别是视听交流的各种形式的发展,加上信息学的传播,给教育和交流开辟了新的境界,并增加了两者之间的联系。107精选2021版课件(三)教育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所谓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即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文化的糟粕必须摈弃,精华则有待发扬。这就需要教育对“文化”进行筛选,把经过“过滤”了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以促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内在机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与认知意向的转变,并且是为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学校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学校教育对文化的选择,首先是通过对教育内容的选择而实现的。所以任何教育传递的文化都是经过了筛选的。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在多种文化观念相冲突的历史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和更为重要。108精选2021版课件另外,教师在学校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经过了文化选择的教育内容,还只是“文化源”,而将其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教师个体文化在其中起着“过滤”、“变通”、“重组”的作用。教师可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的选择。最后,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净化”、“提升”了的文化环境,它是教育对文化选择的结果,同时它又强化着这一选择。也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暨南大学《成本会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学院《高等数学2》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改制与资产重组顾问合同
- 二手书籍买卖合同2024年度样本及所有权转移2篇
- 一次性研发合作合同范本(2024版)2篇
- 药店培训皮肤病
- 西师版五年级上数学教案
- 班主任校本培训
- 二零二四年物联网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协议3篇
- 腰椎椎管减压术术后护理
- 李斯列传课件教学课件
- 忠诚度论文开题报告
-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2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单元整体教学课件
- 《留置针的护理》课件
-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
- 2024年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范例(五篇)
- 供应商大会策划方案
- 湖北华师大一附中2024-2025学年度10月月考高三英语试题
- 4.2 凝聚法治共识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小学考勤管理制度细则
- 南航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