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20篇)_第1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20篇)_第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20篇)_第3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20篇)_第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2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4页共104页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20篇〕篇1: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2、引导学生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能在电脑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积累。2、通过在电脑画图操作中进展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才能及合作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欣赏生活中各具特色的图案,感受其中蕴涵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2、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图案,从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和艰辛,领略图形世界的神奇。[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原理设计简单的图案。2、画图过程中对图形平移间隔和旋转度数的正确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欣赏学生搜集到的一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考虑:(1)你搜集的图案有什么特点?(2)是什么图形平移旋转绘制成的?2、欣赏老师搜集的图案(电脑出示)。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3、导语:大家刚刚说的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有关图案欣赏的数学课。(提醒课题:图案欣赏)二、图案欣赏感悟新知1、出示教材图1五角星图案:观察考虑:这个图形是怎样拼摆而成的?2、观察五角星的旋转过程:(动画演示:呈现由三角形→五角星图案的全过程)。3、学法指导:对,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可以制作出许多美丽的图案。4、呈现教材中其余五幅图案。(电脑出示)考虑:图2~6是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怎样绘制的?5、师进展动画演示。6、小结:大家说的非常好。刚刚大家共同感知了这几幅图案的排列规律,并且明白了它们的绘制原理,体会到了图形的美。如今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三、动手操作强化感知小组活动①:1、根本图形的制作:大家看前面这个根本图形是怎么得到的?(电脑出示):。2、小组合作:用这个根本形拼一拼,看谁能制作出美丽的图案,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要求按一定规律涂色。3、小组汇报:4、老师小结:同学们拼出的图案真漂亮,富有一定的创意。想不想再利用图形设计一个更漂亮的图案?小组活动②:1、这些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电脑出示)2、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设计花边。3、展示学生作品,你想把它应用在什么地方?小组活动③:设计你喜欢的图案,并在全班进展交流。四、知识拓展发散思维1、欣赏老师搜集的图案。(电脑出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来说一说它们是怎么得到的?2、总结:古人说“美于生活”,而我认为“美于创造”,是人们将心中美妙之物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希望我们同学也能将今天所学用于创造美妙的生活。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2、让学生在比拟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3、浸透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教学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1、出示一张测量表:这是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你能根据这些数据算出它们的面积吗?街心广场长30米宽20米花坛长3米宽2米地板砖长0.3米宽0.2米(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2)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3个算式:街心广场:30×20=600(平方米)花坛:3×2=6(平方米)地板砖:0.3×0.2=?二、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位数之间的关系。1、讨论:街心广场和花坛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总结:长与宽都扩大到原来10倍,面积扩大——100倍;长与宽都缩小到原来10倍,它的面积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缩小到原来的100倍也可以说是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挪动2位。2、小组讨论:我们应用刚刚发现的现象,来比拟花坛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地板砖与屏幕相比,长和宽都缩小到原来的10倍,它的面积也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所以它的积也会缩小到原来的100倍。结果是0.06平方米。3、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可以引导学生从直观涂一涂的方法来验证刚材的结论是否正确。)4、引导学生总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看成是整数来算,然后再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的末尾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三、尝试练习,再探规律。1、试一试:根据第一算式求下面2个算式的积。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2、填一填:将上一题的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然后观察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第一个小数的位数与第二个小数位数加起来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根据上面的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第2题。四、全课小结。板书设计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街心广场:30×20=600(平方米)花坛:3×2=6(平方米)地板砖:0.3×0.2=0.06(平方米)篇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素质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二)才能训练点1.培养学生类推才能、分析^p比拟才能。2.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才能。(三)德育浸透点浸透事物间互相联络的思想。(四)美育浸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络的逻辑之美,进步审美意识。二、学法引导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历,合作学习、讨论、试算,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四、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等。五、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练习:(出示口算卡片)56×2+5678×4—78168—17×4100—100÷5×32.复习题:读题,分析^p解题思路。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学生独立解答、订正。(二)探究新知1.利用投影片改复习题为例5。(课件演示)(抓住复习和例5的联络点,设计了复习题,为学习例5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展。)2.读题,找出条件和所求问题。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老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引导学生画线段图。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考虑:要想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通过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算理。)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老师板书小标题,再让学生直接在书中填空,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四年级栽树多少棵?56×2=112(棵)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56+112=168(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168—10=158(棵)答:五年级栽树158棵。6.小结:引导学生回忆例5的解题过程,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抓住关键句理解数量关系,根据关键句确定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引导学生观察:在解题过程中,56这个条件用到了几次?分别是在求什么时候用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解容许用题时,有的条件不止用一次,详细怎样用,要根据题目内容确定。7.反应练习: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同桌讨论,关键句是哪一句,再根据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确定2-3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然后再让学生分步独立解答,集体订正。(三)、稳固开展1、“做一做”第2、3题。同桌每人选一题,互相说一下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独立完成。2、练习五第1题先画图表示数量关系。(四)、课堂小结回忆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p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提示同学:有的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六、布置作业练习五第2题七、板书设计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4: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借助观察、比拟、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展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p推理才能。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口算卡片50__70=125__8=40__5=11+7=4+25=70__50=8__125=5__40=7+11=25+4=2、复习乘法算式的各局部名称:板书:5__4=20因数因数积二、教学施行1、领会主题图(1)、观察图意(2)、说说你从图中你理解到了那些信息(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2、出例如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分析^p数量关系(2)、列式计算:4__25=100(人)或25__4=100(人)(3)、引导观察,比拟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__25=25__4)(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5)、举例(6)、归纳总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A__B=B__A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2、出例如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1)、读题,分析^p数量关系。(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方法一:(25__5)__2方法二:25__(5__2)=125__2=25__10=250(桶)=250(桶)(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一样点和不同点。(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板书:(25__5)__2=25__(5__2)(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15__6)__5__(6__10)(125__80)__3125__(80__3)(12__25)__412__(25__4)(6)、归纳总结: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__B)__C=A__(B__C)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3、比拟、概括、归纳比拟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4、稳固进步(1)、填一填:75__26=__8__2=2A__B=__a__=15__125__7__8=____7(40__15)__[]=40__([]__6)25__(4__[])__([]__4)__132__4__6__5=(4__6)__([]__[])(2)、学校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安6盏灯。一共需要多少盏灯?6、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篇5: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乘法分配率。2.初步学惯用乘法分配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学重点:探究,发现乘法分配率。教具准备:课件,卡片。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老师出示乱砍伐破坏环境的片段,让学生说一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提问学生到前边说说,老师归纳,然后问学生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学生答复植树造林从我作起,从如今作起。老师出示主题图和例3,让学生分小组编一道完好的题。此题是,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两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2.探究新知师:参加植树活动的有哪些人呢?生:挖坑,种树的,抬水,浇树的。师:你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分小组讨论,用多种方法去解,比一比,谁聪明,每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给你的同学听,老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生1、我先算出每一组植树的人数,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即:(4+2)×25=6×25=150(人)师:你为什么要将(4+2)打上括号呢?生1:只有打括号才能先算。(老师肯定,大家鼓掌鼓励)生2:我分别算出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和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即;4×25+2×25=100+50=150(人)师:孩子们,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生:同意师:将生1、生2的两种做法板书在黑板上(4+2)×254×25+2×25=6×25=100+50=15(人)=150(人)师:真奇怪,两个不同的算式,得数怎么一样啊!大家再检查一下他们做得对吗?生:对。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分小组讨论。生1:我发现(4+2)×25=4×25+2×25这两个算式相等。师:为什么?生1:因为他们的结果一样,所以算式就相等。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2:我发现根据左边的算式就能推出右边的算式,既:(4+2)×25=4×25+2×25(老师让学生到黑板上给大家演示。)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师:假设25×(4+2)你又能推出等号右边的算式吗?(凝视片刻,有同学举手,还有私下说出做法的。)生3:25×(4+2)=25×4+25×2生: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师:举例(3+4)×2643×(10+5)你们能推出右边的算式吗?(提问两个同学上黑板推理,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师:你能给你的同桌出两道这样的题吗?(学生出题,同桌互算。)师:你能用符号或字母写出他们的规律吗?板书:(a+b)×c=×+×a×(b+c)=×+×(提问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师:你能用语言表达这样的公式规律吗?分小组或同桌互相表达,老师问,学生说,老师再归纳: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率。(将乘法分配率读三遍,理解其意。)3.稳固进步1.做一做,下面那个算式是对的,正确的画√,错的画×。56(19+28)=56×19+2832×(7×3)=32×7+32×364×64+36×64=(64+63)×64117×3+117×7=117×(3+7)24×(5+12)=24×174×9+9×5=(4+5)×936×(4×6)=36×6×4(老师以开火车的形式提问,学生答复以上问题,假如是错的请说出原因。)1.师:学了这么多的运算定律,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率和乘法交换率,什么是加法结合率和乘法结合率?什么是乘法分配率?可用语言描绘,也可以列公式。2.说一说你学了这一单元或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评一评本节课哪些同学哪些组表现的,掌声鼓励他(她)们课题:简便运算篇6:202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开展抽象概括才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分组讨论:小组汇报:先画线段图。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x+3x=180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4x=60是4个xx=453x=45×3=135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假如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方: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100页试一试:选两题进展板演第页试一试:第二题: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第页试一试:第三题,第四题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篇7: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课题:1.经历从详细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才能。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乐趣。教材分析^p: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老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p,需要明晰的说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本课时经历从详细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学生准备: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教学方法:本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在活动中探究角的有关知识,但对于比拟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概念的知识老师仍然加以引导和讲解。如周角和平角,学生仅从形状上就普遍认为周角是一个圆圈,平角就是一个半圆圈,而不去理解它作为角的本质,但这种本质的探究仅仅让学生利用活动角或同桌交流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老师在利用活动角示范的根底上进展了讲解,这样既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同时也进步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过程: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第一节教学要点:经历从详细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找一段挖掘机工作视频,放给学生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角的认识)挖掘机工作示意:二、探究新知(一)认识平角、周角1.学生做各种活动角。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场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2.小组汇报交流展示你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3.分类。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小组活动):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学生上台展示)4.认识平角。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场,一边不动,另一条边怎样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这是角吗?为什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还有不同意见吗?(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画平角):跟着老师画平角。(示范平角的画法)。5.认识周角。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⑴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场!锐角!直角!钝角!⑵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场!(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师:同学们的答复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画周角):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二)角的表示方法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两生上台板演)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三)探究三种角的关系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组汇报):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三、回归生活1.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如今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2.找出身边的各种角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生举例)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四、总结篇8: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2-4)×121224-4×12102×12-4×12=98×12=1224-48=1224-48=1176(元)=1176(元)=1176(元)在计算四那么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篇9: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学情分析^p:学生在五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并学会简单运用百分数的意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也为后续学习比拟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打根底。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百分数的应用(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在学生五年级下册已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并学会简单运用百分数的意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是在此根底上展开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开展,只不过一个量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通过解决此类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也为后续学习比拟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打根底。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p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进步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的才能,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1、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p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进步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设计理念:“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本节课采用五步六环节的尝试教学法,始终坚持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先学后教的理念,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在此根底上借鉴课堂实录中的一些设计把学生想要学的想要理解的全部交待清楚了。教学过程:一、根本训练.1、先找出单位“1”的量,再填空。(1)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用÷(2)实际产量是方案产量的120%。实际产量比方案产量多%(3)红花朵数是黄花朵数的80%红花朵数比黄花少%2、考虑下面的问题甲数是5,乙数是4(1)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2)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3)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4)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5)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6)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3、说说下面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1)甲队比乙队多修25%(2)今年比去年多植树30%(3)现价比原价减少了20%(4)红花朵数比黄花少17%设计意图:前两道是根本训练题,是为本课新知识的顺利展开扫清障碍,而第三题“说说百分数表示的意思”是一道为新课展开做迁移的准备题,此题在我模拟的视频中本来是一道稳固练习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进而尝试时获得成功,我设计为准备题。二、导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百分数的应用(一),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老师板书课题)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问题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使学生有了注意方向,从而进步了课堂效率。】三、进展新课1、出示尝试题六(2)班有男生10人,女生15人,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请学生试着解答,老师巡视2、自学课本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23页,边读边考虑,答复自学提示里面的4个问题。[自学提示]仔细阅读课本第23页,答复下面的问题。1、例题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3、计算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多)百分之几的问题,书中有几种解答方法?思路各是怎样的呢?4、比拟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要求:先独立考虑,不懂的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生:一边读书一边考虑问题。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提示的帮助来自学课本,使学生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具有实效性。】3、再次尝试盒子里有50立方厘米的冰,化成水后,水的体积约为45立方厘米。水的体积比原来冰的体积减少了百分之几?4、学生讨论师: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一般有几种解法?生:两种师:第1种算法是怎样的?生:找准单位“1”的量后,先求出多或少的局部,再用多或少的局部除以单位“1”就可以了。师:那第2种算法呢?生:先用一个数除以单位“1”的数,再同单位“1”比拟。5、老师讲解师:从上面的算法看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先要找准单位“1”一般有两种解法。第1种解法是先求出多或少的局部,再用多或少的局部除以单位“1”的量就可以了。第2种算法是假如比单位“1”多的时候就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减1;假如比单位1少的时候就用1减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商。注意:计算中遇到除不尽时,一般保存三位小数。(百分号前面的数保存一位小数)四、稳固练习1、五(1)班有女生20人,男生25人,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2、电饭煲原价220元,现价160元,电饭褒的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存一位小数)3、光明村今年每户拥有彩电121台,比去年增加66台,去年每百户拥有彩电多少台?今年比去年增长了百份之几?五、课堂作业课本第24页“练一练”第2、4题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此题光明村今年每户拥有彩电121台,比去年增加66台,1、今年是去年的百分之几?2、去年是今年的百分之几?3、今年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4、去年比今年减少百分之几?六、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应用(一)教材第23——24页教学目的:1.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进步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重点:会计算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教学难点: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关于百分数,我们已学过那些知识?根据学生答复,板书如下:百分数的意义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2.引入:从这节课开场,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的百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一)二.新知探究问题引入:盒子里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1.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并找出题中的条件与问题。2.你认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多)的局部是水的百分之几3.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师巡视,个别指导。4.合作交流:方法一:(50-45)÷45方法二:50÷45≈111%=5÷45111%-100%≈11%≈11%指名学生说出自己详细的想法:方法一: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方法二: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算增加百分之几。5.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试一试”。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降低百分之几”的意思是降低的价钱数目占原来价钱的百分之几。三.总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1)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的详细量,再除以单位“1”。即:两数差额÷单位“1”(2)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再把另一个数看作单位“1”即100%根据所求问题两者用减法运算。四.练习进步指导学生完成第24页练一练第1,2,3,4,5题。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4页“图形的变换”。【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开展空间观念。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p,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进步学生的想象才能。【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教具、学具准备】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个性化修改】难点:1、在于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轴对称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方法。2、学生对于旋转的度数的把握。【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p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展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学生进展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假如是经过旋转组成的图案,每旋转一次,都应说一说是什么图形绕者哪一点旋转的?二、尝试练习: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图,边观察边考虑,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展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展交流。(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老师巡视指导。师:刚刚同学们做得很认真,如今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三、拓展练习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图形的变换)。刚刚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三角形)。刚刚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下面,先请你们观察老师变换的这个图形。(师出示图)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得到右图的。学生操作并答复变换过程。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老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到了,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四、课堂小结: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2、老师鼓励学生,提出希望。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稳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考虑方法。(本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进展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在图形的变化中,同样得到图形的变换,但不同的考虑角度,常常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因此,无论是变换到(1)、(2),还是变换到(3)、(4),都有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展交流。图形的变换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根底,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进步学生空间的想象才能有较大的帮助。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局部图形进展变换。在学生比拟纯熟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拟复杂图形的变换。)总结出旋转的要求:方向绕某一点旋转旋转的度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局部名称。(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半径求直径或直径求半径的题目。(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半径大小的圆或直径大小的圆。过程与方法(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才能。(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才能,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教学目的: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局部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2.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3.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络,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教学重点:探究圆的各局部名称、特征和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圆1.出示幻灯:生活中的圆摄影作品,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图形?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2.提醒课题:圆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板书:圆的认识3.同学们喜欢玩套圈的游戏吗?如今就来试试?我这有一个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间隔它三米远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我们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标出你所在的位置吗?2.实投学生成果(由画几个点到多点,直到圆)问:站在这几点都可以吗,为什么?只能站在这几点上吗?出现圆后问,还有地方站吗?3.课件演示师: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圆上任意一点)圆上这样的点有多少个?二、操作中认识圆1.屏幕上有一个圆,同学们能利用现有的工具制造一个圆吗?2.学生画圆,师巡视3.汇报不同画圆的方法(先找用圆形工具画的汇报)拿线绳画的黑板演示谈话:这位同学拿这么长的绳子在黑板上画了这么大的一个圆,假如我想在操场上画个大圆怎么办呢?圆规画的实投展示4.总结圆规画圆方法5.学生练习圆规画几个圆既然我们可以借助圆形工具来画圆,人们为什么还会创造圆规呢?6.观察自己所画的圆,除了一条封闭的曲线还有什么?(点儿)给它取个名字——圆心(假如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用字母O表示7.拿出手中的圆纸片,你们有方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吗?学生动手折问:除了圆心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折痕)你发现的折痕是什么样子的。师:谁愿意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提醒直径半径定义你能在圆上画出直径和半径吗?在自己所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三、交流探究圆圆心和半径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画一画就知道了1、用圆规在本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圆,看谁画得漂亮。2、投影展示问:你们画得圆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么决定的?学生汇报,圆怎么这么听话呢师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圆心呢这些圆大小各异,怎么画就能让他有大有小?小结: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规两脚间间隔)3、师:半径的本领不小,想不想知道半径还有什么特征?是我直接告诉你们还是自己研究?那就结合老师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共同研究吧4.研究提示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汇报同圆直径是半径的2倍板书d=2r问:你怎么知道的?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为什么?(圆上有无数的点、折痕中发现)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那么直径有多少呢?板书: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同圆的半径都相等,为什么?(通过测量,通过推理)同圆的半径都相等,那么直径都相等吗?板书:同圆内半径都相等。所以古人说:圆,一中同长也这个一中指什么?同长指什么?边看幻灯边读这句话。一中同长的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4、车轮的外形为什么做成圆的,你能解释吗?为什么不把车轮做成这些形状的?(出示正多边形图片)四、比拟中深化圆的认识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边形,有什么变化?2.想象,正100边形会是什么样子?(接近圆,但不是圆)正3072边形呢?(更接近圆,但还不是圆)到底多少边的时候就是圆了呢?3、《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如今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如今,假如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4、阴阳太极图。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如今,假如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5、下面我们还将面临3个实际问题的挑战,同学们敢承受挑战吗?问题1、你能测量出1圆硬币的直径吗?(参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问题2、你能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1米的圆吗?(参考用工具:绳子、粉笔)问题3、车轮都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为什么?(参考用工具:自行车)课下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五、总结学完这节课,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吗?圆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同学们去研究和发现!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像圆那样完美!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在课本的2——5页。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并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一些特征,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详细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教学重点: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概念。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知圆师:我本想让大家做一个套圈游戏,但对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参与游戏更公平,老师一直没有想好,请大家帮我参谋一下。(课件出示三种游戏方式,触控笔画出同学与小旗标志之间的间隔。)导入: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优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圆的奥秘吧!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学生对于三种游戏方式进展评价,并说原因。二、互动探究认识圆1.欣赏图形。(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同时用触控笔“抽”出圆形)师: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学过的图形)(出示一个椭圆和一个凹凸不平的圆)问:这是圆吗?为什么?2.尝试画圆。(1)(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画出的失败作品和成功作品)师:猜一猜,为什么有些圆会“咧着嘴”呢?(2)(实物投影仪)老师示范画圆。3.认识圆各局部的名称。老师在白板上用圆规、直尺等工具演示画圆、圆心、半径、直径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4.探究圆的特征。(1)画:在刚刚自己画的较成功的一个圆中继续画3条半径、3条直径。想:a.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b.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怎么发现的?(2)画:a.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b.在另外一个地方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5.首尾照应师:在刚上课的套圈游戏中,小旗标志在圆的什么位置?每个同学站在圆的什么位置?小旗标志与同学之间的间隔是什么?能解释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队形比拟公平吗?三、稳固练习拓展圆:(闯关练习)(第一关用白板遮盖的方式逐一呈现练习题,在学生答复出结果时,用触控笔及时给出结果。第二关演示圆形、正方形、椭圆滚动过程及中心点留下的痕迹。)四、史料再现升华圆(调用电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五、全课总结理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感受圆的历史。六、课后考虑;假如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你有什么方法吗?谈收获。篇10:北师大版初二上册数学教案一、读一读,看一看老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课件.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断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二、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老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学生观察、思想、答复,得出: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假如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老师点评:假如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本节课就是讨论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其特征.三、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究对顶角性质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学生考虑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老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地表达,如:∠AOC和∠BOC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AOC和∠BOD有公共的顶点O,而是∠AOC的两边分别是∠BOD两边的反向延长线.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以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有“相邻”关系的两角互补,“对顶”关系的两角相等.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老师再提问:假如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1)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假如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2)初步应用.练习1:以下说法,你同意吗?假如错误,如何订正.①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角的另一条边共同一条直线上.②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③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5.对顶角性质.(1)老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2)老师把说理过程,标准地板书:在图1中,∠AOC的邻补角是∠BOC和∠AOD,所以∠AOC与∠BOC互补,∠AOC与∠AOD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类似地有∠AOC=∠BOD.老师板书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强调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二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3)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四、稳固运用1.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教学时,老师先让学生辨让未知角与角的关系,用指出通过什么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的,然后板书出标准的求解过程.2.练习:(1)课本P5练习.(2)补充:判断以下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五、作业教科书习题5.1第1、2题.课时作业设计一、判断题:1.假如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而且这两角互为补角,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2.两条直线相交,假如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篇11:北师大版初二上册数学教案一、学情分析^p1、学生的认知根底:学生已学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等概念,并且已初步理解四边形可分成两个三角形来求内角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根底。因此学生在探究多边形内角和时,便会很容易想到“拼”和“量”和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等方法。另外,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及合作探究才能都得到一定的训练,本节将进一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才能。2、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根底,对一些详细的理论活动非常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考虑问题不全面。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的:(1)理解多边形及正多边形的定义(2)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2、过程与方法目的:(1)掌握类比归纳、转化的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让学生经历探究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进一步开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实际情景的引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严密联络。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2)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及根据内角和确定多边形边数。教学难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四、方法和手段:方法:综合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解决及研究式学习等方法。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和,以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直观性及兴趣性,有利于学生观察、探究才能的进步。五、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说明(一)创设情境1、在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几何图形。2、观察图片找学过的几何图形?(二)多边形的概念1、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怎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呢?2、多边形的概念:在平面内,由假设干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这样的图形叫做多边形3、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多边形的对角线、边、顶点、内角、内角和等老师边画图边说明4、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的概念5、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n边形这些图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分别是几条?(三)探究活动:公式的推导1、提出问题(1)、我们学过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2)、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得到的?(3)、那么五边形、常见的六边形的螺帽的内角和有没有计算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2、动手操作理论,自己探究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方法1、过四边形的一个顶点连对角线,把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方法2、过四边形内任意一点与四边形的各顶点连结,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方法3、在四边形的任一边上取一点,与不相邻的各顶点连结,把四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方法4、在四边形外任取一点,把这点与各顶点连结。3、观察、寻找规律五、六、七边形内角和之间有何规律?3、猜测那么对于n边形猜测一下内角和计算公式是什么?4、验证就我们已求出的特殊多边形的内角和,通过公式再求一次是否相符?5、小结归纳通过动手操作,我们找到理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法,知道利用多边形的对角线将多边形划分成三角形转化为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又通过寻找规律,猜测发现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方法,并加以验证,接着就可以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计算公式(四)课堂练习1、求12边形的内角和度数2、假如n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3、从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7个三角形,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___边形,它的内角和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五)正多边形的概念1、正多边形的概念:(1)、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它的边一定相等吗?(2)、一个多边形的边相等,它的内角一定相等吗?(3)正多边形的概念:在平面内,内角都相等,边也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2、稳固练习(1)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内角分别是多少度?(2)正多边形在自然界中也常见,如蜜蜂的蜂房就是一个正六边形的形状,(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要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六)课外作业:教科书第110页习题1、2、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学生口述得到四边形内角和为360°的方法1、正方形、矩形的内角和为4×90°一般的四边形呢?学生考虑、讨论得到解法完成表格学生分组根据自己所找到的求四边形的内角和度数的方法,分别求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并归纳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公式:(n-2)·180°让学生独立完成不一定,如矩形。不一定,如菱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2、探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方法从现实生活中引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学生利用三角形、四边形的定义进展知识的迁移,获得多边形的概念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有助于帮助理解概念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设置悬念,引入课题要给学生一定的考虑、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寻找多种方法求得五边形内角和的度数。(利用在课件中设置触发器的方法,可以灵敏的演示学生的分割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发现。通过类比、归纳,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表达数学认识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稳固对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掌握:让学生理解一个多边形的边相等,但角并不一定相等;角相等,但边也并不一定相等稳固学生对n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解题才能:稳固推导公式的方法和多边形公式的掌握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入手,在引课时出示了多幅日常生活用品和建筑的图片,加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络,让学生感到数学离自己很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气氛。其次注重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比有限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在探究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中先把五边形转化成三角形.进而求出内角和,这表达了由未知转化为的思想。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利用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领会数学思想方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技能,增强空间观念及数学考虑才能培养,并获得数学活动经历。同时,恰当的使用课件扩大了课堂容量,使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进步。课件的使用进步了课堂效率,为学生的探究讨论赢得了时间。同时也加大了练习量,有助于学生知识可稳固和进步。篇12:北师大版初二上册数学教案【学习目的】:1.通过探究两个三角形具备三个条件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得到三角形全等的另一断定方法。2.能初步应用“边角边”条件断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学习重难点】:1.重点:SAS结论及其运用.2.难点:领会SAS结论.【课前自学、课中交流】一、想一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把两根木条的一端用螺栓固定在一起,连结另两个端点所成的三角形不能唯一确定。例如,图中ΔABC与ΔAB'C不是全等三角形。但假如把另两个端点也用螺栓固定在第三根木条上,那么构成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如今我们考虑这样的问题:假如将两木条之间的夹角(即∠BAC)大小固定,那么ΔABC能唯一确定吗?二、动一动让我们动手做一做:用量角器和刻度尺画ΔABC,使AB=4cm,BC=6cm,∠ABC=60º.将你画出的三角形和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展比拟,它们能互相重合吗?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一般地,有两边和这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如图,假设∠ABC=∠A'B'C',AB=A'B',BC=B'C',那么ΔABC≌ΔA'B'C'。例1:如图,为了测出池塘两端A,B的间隔,小红在地面上选择了点O,D,C,使OA=OC,OB=OD,且点A,O,C和点B,O,D都在一条直线上。小红认为只要量出DC的间隔,就能知道AB的间隔。你认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证明:在ΔAOB和ΔCOD中,∴ΔAOB≌ΔCOD(SAS)∴AB=CD当堂训练】1、如图,把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卡钳,在图中,要测量工件内槽宽AB,只要测量什么?为什么?2、如图,点D,E分别在AC,AB上.AB=AC,AD=AE,那么BD=CE.请说明理由(填空)。证明:在ΔABD和中,∴≌().∴BD=CE()3、如图,AC=BD,∠CAB=∠DBA.请说明以下结论成立的理由:(1)ΔABC≌ΔBAD;(2)BC=AD,∠C=∠D.4、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证:∠A=∠D.证明:∵BE=CF∴BE+EF=CF+即=在△ABF和△DCE中,∴△ABF≌△DCE().∴=5.如图,:AD∥BC,AD=CB,AF=CE.求证:△AFD≌△CEB.证明:∵AD∥BC,∴∠A=∠___(两直线平行,相等)在△和△中,∴△_≌△(______).1.如图,:AD∥BC,AD=CB,AE=CF.求证:∠D=∠B.【课后作业】【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困惑是:篇1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角的组成: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2、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跟角的开口大小有关系:角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开口越小,角就越小。3、角的分类,按照角的大小可以分成: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本学期不需要掌握,孩子知道即可,课上讲过)4、锐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也就是:锐角篇14: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正方形】概念: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平行四边形】概念: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两条边的边长相加×2【梯形】概念: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特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等腰梯形】概念: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特点: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两腰等长。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菱形】概念: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行是菱形。特点:①四条边都相等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③一条对角线分别平分一组对角周长:两条不同的边长相加×2【每个四边形都有哪些联络】1、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2、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正方形还是特殊的长方形。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5: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拟角的大小,在探究角的大小比拟的过程中,开展数学考虑才能。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拟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理论才能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究多种角的大小比拟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圆形的手工纸、一根毛线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维是关键。在本节课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考虑,鼓励学生交流。在活动时老师大胆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展探究。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丰富数学活动的经历。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品味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故事导入谈话: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得意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其中就数“角”娃娃最淘气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2、提醒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新知的链结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二、操作时间感知,自主建构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局部名称(1)从实物中感知角(出示多媒体画面)淘气的角娃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引导学生在物体外表找到角并指一指。(2)抽象角老师也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们画了下来。指出: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根底上,抽象出角的图形]2、认识角各局部的名称(1)请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有什么感觉?(直直的)(2)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的第68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3)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出角、认识角的各局部,这个环节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厚实的感性经历的支撑下深入的建立起角的表象,切合儿童思维特点,同时蕴含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大数学观。](4)你能指出这几个角的顶点和边吗?3、判断比拟,深化表象谈话:听说我们在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能来判断一下。(1)你能指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吗?(2)角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外表也有角?[教学设想: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找角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表象的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4、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1)尝试操作,理论体验谈话: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想不想亲手做个角呢?赶快动手试一试吧!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两根小棒、两根硬纸条、一段毛线、一张圆形的纸),请你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或者身边的物体创造一个角,比一比哪一组想出的方法的多。(小组合作,老师巡视)(2)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将所做的角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3)感知角有大小师:小朋友们都有一双巧巧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角,老师也做了一个角,老师的这个角还会变呢?你能使这个角变大些或者变小些吗?(同桌用自己做的角互相演示一下)怎样使角变大些?变小些?(4)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要使角变大些,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些,只要怎样?因此,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教学设想:“听过了,便忘记了,看过了,便记住了,做过了,真正掌握了”,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究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体验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5、比拟角的大小问:如今你能比拟角的大小了吗?(1)直接比拟,引导观察这里有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哪个角最小吗?(2)自主探究,诱发考虑问:剩下的这两个角谁大呢?你能想方法比拟出它们的大小吗?(3)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讨论。(4)你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拟出角的大小吗?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拟角的大小的方法。[教学设想: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方法,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才能,而且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使自身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综合应用,稳固深化师:角娃娃真淘气,如今它有躲到小朋友的课本里去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1、“想想做做”3题(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引导考虑,根据你看到的图形和填出的答案,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自己的发现推想出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2、“想想做做”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出示智多星,你知道这颗星星上有几个角吗?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角朋友非常快乐,要送给大家一把金剪子,请你回家试着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看还剩几个角,比一比,谁的剪法多,好吗?篇16: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学习目的: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呈现目的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绘吗?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非常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3.1.11表示()元()角()分。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1.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局部?(课本第2页第2题)2.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3.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展精讲。)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方面更加努力的。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的: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练习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法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2角5分=()元9分米=()米7分=()元135克=()千克3元4角=()元3分米2厘米=()分米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1.一个小数整数局部的最低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局部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2.0.78的计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3.由2个十、7个0.1和5个0.001组成的数写作:(),读作:()4.连线题:0.0080.80.08零点八零点零八零点零零八5.判断(1)8.76读作:八点七十六。()(2)4.32是三位小数。()(3)5.961中的6在百分位上,表示6个0.01。()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小数写作()7.0.0302用分数表示是()8.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9.26()0.926()0.296()0.269()三、作业布臵。1、作业本做练一练2、3题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四、板书设计。篇17: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局部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局部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学法:小组合作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二、黑板有多长1、老师拿出米尺量黑板的长度。2、老师将实际所量长度写在黑板上。课本上黑板长度为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