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的减法(苏)(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共17篇)_第1页
5以内的减法(苏)(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共17篇)_第2页
5以内的减法(苏)(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共17篇)_第3页
5以内的减法(苏)(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共17篇)_第4页
5以内的减法(苏)(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共1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2页共82页5以内的减法〔苏〕(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共17篇〕篇1:5以内的减法〔苏〕(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41页“想想做做”的┫疤狻*[教材简析]教材将减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减法安排在一起进展教学,让学生结合详细情境,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用减法计算,并计算出结果。例题和“试一试”是与加法相对应的减法计算。“想想做做”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再计算。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练习,通过学生喜欢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稳固了5以内的加、减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结合详细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目的]1痹谑导是榫持谐醪饺鲜都醴ǎ理解减法的含义。2痹诠鄄臁⒉僮魇导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3狈⒄钩醪降挠镅员泶锬芰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惯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毖菔荆撼鍪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2毙∨笥眩你能把刚刚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3碧嵛剩悍抛叩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如今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4币出课题。[评: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导入新课,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1苯萄Ю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答复,老师板书:5-2=3。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局部在图中表示的意思。シ中∽樘致郏何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小结:刚刚各组的想法棒极了。如今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2

“试一试”。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评:新课局部设计了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时机,表达了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让学生在交流中分发挥想像力,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三、稳固深化,应用新知1

“想想做做”第1题。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2

“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

“想想做做”第4题。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接力赛”游戏。从第一组开场每组派一名代表,前面一组同学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后一组同学马上解答。看哪组小朋友对今天学的知识掌握得好,合作得好。4

“想想做做”第5题。(稳固5以内的加、减法)游戏“小猫钓鱼”:老师把每张卡片上算式得数贴在黑板上(鱼),下面小朋友手持卡片上的算式当钓竿,到黑板上找得数。看哪个小朋友能钓中,钓中了的小朋友,这条鱼就属于他。(游戏在欢快的乐曲中进展)5蓖卣沽废埃骸-□=1,□-□=2。[评:练习局部设计了学生动手摆一摆、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有动手、动口和人人参与学习的时机。在形式和内容上从有利于学生开展的角度去创造性使用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四、总结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评:让学生自己说出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也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总评]这节课的特点是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严密联络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练习的设计有兴趣,表达了开放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篇2:5以内的加法(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材简析]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根底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局部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根底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目的]1痹诰咛迩榫持谐醪嚼斫饧臃ǖ暮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狈⒄钩醪降墓鄄臁⒗斫夂陀镅员泶锬芰Α*3背醪窖惯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判摹*[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游戏:快速抢答。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评:由游戏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投入到课堂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游戏的内容又是学生计算5以内加法的根底,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形成了积极、活泼、向上的学习气氛。]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1碧富埃何颐窃谘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例如1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2碧嵛剩涸跹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读算式:3加2等于5。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局部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评: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重点,这里老师没有硬性灌输,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详细事例,让学生在猜测中主动地考虑,自主探究,认识和理解加法,为学生创造了最大限度的活动余地,使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1绷续出例如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2币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3彼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老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评:5以内加法计算的根底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但老师并不急于将最优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

先独立考虑,再合作交流,找出

不同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开拓宽了大家的思路,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开展。]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1

“想想做做”第1题。ヌ富埃盒《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2)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2

“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在书上填┑檬。集体订正。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3

“想想做做”第3题。(1)出示加法算式:1+1=□,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4北冉希焊詹盼颐怯檬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翁)[评:在“想想做做”第1、2、3题的练习过程中,老师先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个环节中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理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的过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思维程度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步。]五、拓展应用,进步才能1

“想想做做”第4题。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夷!(1)出示图1。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2)根据图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3)集体订正。2

“想想做做”第5题。(1)学生说说图意。(2)根据这幅图能说出几道加法算式?(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励)(3)根据这幅图说一个算式,你能猜猜求的是什么吗?如1+2=3,学生会说天上1只小鸟加上2只小鸟,一共是3只小鸟;还会说1个跳绳的女孩加2个摇绳的女孩一共是3个┡孩。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评:老师为学生创设自主提出问题、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空间,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还进一步加深了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并在合作探究中不断开展初步的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总评]5以内的加法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明晰:导入阶段,激发兴趣,做好知识准备;探究阶段,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掌握了新知,训练了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考虑、初步探究的才能;应用阶段,层次清楚,在稳固学生知识的同时,进步学生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才能。总之,这节课始终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根据,环节设计紧凑,过渡自然,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的有序地展开,把握了重点,尊重学生的实际,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到达了优化。篇3:比一比〔苏〕(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比长短、高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第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的1.

经历对客厅场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拟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2.联络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理解长短、高矮是比拟的结果。初步建立比拟的意识,学会比拟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好、正确地表达比拟的结果。3.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根据已有经历说〕说明:高和矮是比拟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拟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的客厅参观,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题。二、联络生活比一比1.通过观察、比拟,初步感知长短、高矮。〔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客厅里有些什么东西。〔2〕指导学生用画○和画√的方法自己比拟两根吸管、两件衣服的长短,比拟饮料瓶、玻璃杯的高矮。〔3〕同桌交流比拟的结果,互相说说自己是如何比拟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4〕交流反应,说说比拟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拟两盆花草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汇报交流,体会比拟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拟的结果。〔5〕以吸管为例,引导学生用谁比谁长〔高〕或谁比谁短〔矮〕表述两个物体的比拟结果,其余3幅图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指名答复。2.

过开放性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方法。〔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拟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拟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拟的结果。如桌子高,板凳矮;桌子比板凳高;板凳比桌子矮。3.

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拟结果的认识。老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拟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老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拟,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三、综合运用,开展学生的比拟意识1.想想做做”第1题。〔1〕“爸爸和孩子好似一样高”这种说法你有意见吗?〔2〕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3〕适时进展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4〕读题,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完成练习。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拟的方法和策略。3.想想做做”第3题。〔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应信息。〔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开展学生的推理才能。4.“想想做做”第4题。〔1〕

明确题目要求。〔2〕

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3〕

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四、课堂延伸1、

拿出两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让学生比一比谁长谁短。怎样比?〔一顶端对另一根绳子的顶端〕比拟得出谁长谁短。①

我们拿这根绳子和另一根绳子比拟,可以说:这根绳子比那根绳子长。假如我们是用那根绳子和这根比拟又怎样说?〔那根绳子比这根绳子短〕②

我们用一根短绳子和一根长绳子比拟〔出示两根绳子〕,我们说这根绳子短,那根绳子长。假如拿另一根更长的绳子与这根长绳子比,我们就说更长的绳子长,而前面比的长绳子就短了。提问:所以,单独一根绳子能不能说它是长还是短呢?只能通过比拟才能得出长短。2、

怎样比拟两个铅笔的长短呢?〔学生说、比〕可以怎样说呢?3、

教室里哪些东西可以比出高矮呢?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拟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2〕学生自由交流。〔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课后记:篇4:认识=、>、<(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21页的例题,第2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材简析]教材在认识1~5和0这两段内容后面,安排了“=、>、<”,使学生认识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这三个符号,并加深对已学的数的┤鲜丁*比拟两个事物的多少,根本方法是一一对应。教材以“森林运动会”上的动物为素材,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展比拟,并把比拟的结果用=、>和<表示。先从兔子和猴子的只数一一对应的比拟中,认识“同样多”,理解“=”的意思、读法和用法;再把松鼠和小熊一一对应起来,通过观察认识“…比…多”、“…比…少”,联络比拟的结果,理解“>”和“<”的意思、读法和用法。教材中还分别安排了=、>和<的写法。“想想做做”根据数的大小进展判断,使学生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教学难点是会用>、<表示两数关系。[教学目的]1背醪窖Щ嵊靡灰欢杂Φ姆椒ū冉衔锾宓亩嗌伲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拟5以内数的大小。2狈⒄钩醪降墓鄄炷芰Α⑺嘉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3蹦芑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欢学习数学。[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有一天,森林里热闹了起来,原来呀--“森林运动会”开幕了。(出示主┨馔)提问:瞧,有哪些队的小动物参加了比赛?你能知道他们每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

(学生数一数汇报)小朋友们,你们从中能知道些什么呢?(松鼠队队员最多;小熊队队员最少;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评:老师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喜欢的“森林运动会”的场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学生能快速地进入最正确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饶有兴趣地去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苯萄А=”。讲述:刚刚有小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提问:小兔队有几只?(4只)贴出4只兔。小猴队有几只?(4只)对应贴出4只猴。提问:一个对一个地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样多;4个对4个正好同样多;4和4相等……)提问:4和4相等,我们可以在4和4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讨论交流,说明:像“=”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号,4=4读作:4等于4。(板书)学生齐读,观察“=”号的写法。(上下两横对齐一样长)老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学生操作:先摆几个○,再对应摆同样多的△,然后写一写,说一说几等于几。2苯萄А埃尽薄*讲述: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如今再让我们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的情况。指名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队比小熊队多;小熊队比松鼠队┥俚)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提问: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书上是怎么告诉我┟堑摹)学生猜一猜,找一找,互相交流。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位新朋友(板书>),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迨)提问:让我们仔细瞧瞧,>长的是什么样子?学生汇报。提问:>怎么写呢?哪位小朋友能写给大家看一看。(指定3人板演,其余学生书空)讲评书写,学生描红。提问:你们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学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提问:让我们闭起眼睛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着的数大,哪一边对着的数小呢?(学生讨论交流)3庇猛样的方法教学“<”。4弊芙帷*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讲述:>和<长得很像,老师经常会把它们给认错了,哪一位小朋友有方法能帮我很快记住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呢?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大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头朝前是小于号。教唱歌曲。学生边唱歌曲边做手势表演。[评:在打破>、<的教学难点时,老师不是将“大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尖朝前是小于号”及“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这些说法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老师的巧妙引导和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观察、想像、比拟、讨论的过程中逐步领悟、总结出这些说法。这样做实在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步了学生的学习才能。最后再以儿歌形式教唱,稳固了学生对>、<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三、稳固强化,拓展思维1

“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填空,其余学生书上练习。(集体订正,选题说说是怎么想的)2

“想想做做”第2题。指导学生看清是谁和谁比的,联络比的结果,在○里填上适宜的符号。(学生练习,交流校正)3

“想想做做”第3题。ス睦学生考虑和交流,初步体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学生先考虑,再组织交流)四、归纳小结,进步认识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呢?和它们在一起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评:学生自己小结,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比由老师小结更易于被学生所承受,同时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才能。][总评]评价一节数学课,不光要看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看教学的全过程,是不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求知环境,是否引导学生观察、研究、归纳,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这节课正是根据这个认识,在教学“同样多”

时,引导学生通过看清兔子和猴子一个对一个正好对完,并指导学生说出“同样多”、“4=4”;在教学“多”、“少”时,仍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讨论。整个教学都表达了引导学生经历主动探究的过程。最后用歌曲来记住这些符号,这样,学生兴趣盎然,一直在兴奋的情绪中学习数学。篇5:有关0的加、减法(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的例题、“想一想”,第42~4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材简析]有关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展计算。教材选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理解题意,联络实际分别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和一个数加0的加法计算。“想一想”是以例1、例2为根底,让学生考虑、推理,根据0表示“没有”的意义算出得数。通过“想想做做”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关于0的加、减法计算,初步认识其计算规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理论探究、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教学难点是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教学目的]1本历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欢数学。2狈⒄钩醪降亩手操作才能、发散思维才能、分析^p比拟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3备惺苁学与生活的联络,初步体会函数思想。[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3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快乐。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呢,一口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它们各吃几个桃?[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故事导入,进而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不知不觉地从旧知识中引出新┲识。]二、主动探究,积极考虑1辈僮餮Ь摺*讲述: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个数也不同。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图片代替桃,分别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学生摆好后,指名上黑板演示:2苯萄Ю1。讲述: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2”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指定三人说图意。并提问:要算“如今有几人”,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3苯萄Ю2。交代:投影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提问: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闶健*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4苯萄А跋胍幌搿薄*讲述:刚刚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出示0+3和3-0)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讨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老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提问:0+3为什么等于3?3-0为什么也等于3?5毙〗帷*今天我们学的知识都和几有关,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随学生答复后板书课题。[评:这一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考虑,手脑并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表达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精神。]三、稳固深化,应用拓展1

“想想做做”第1题。讲述:刚刚“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什么也没有了。所以它就出去找食物。后来它发现了两棵树,就印在我们书上,看“想想做做”第1题。树爷爷对小猴说:“只要你能算出一共有几个桃,我就把这些桃送给你。”你们愿意帮助小猴算一算吗?请完成在书上,小组交流是怎样想的。提问: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找到了桃,它是怎么算的?你能算出小猴如今有几个桃吗?晚餐它吃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小组检查订正。2贝瓷枨榫常发挥想像,培养求异思维。讲述:一天,小老鼠意外地捡到了4个土豆,可快乐啦。可是回家一看,口袋空空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你们帮小老鼠算一算,它捡了几个土豆?掉了几个?还剩几个?分小组讨论,列出算式,说说是怎样算的?ト绻小老鼠发现口袋破了,马上从原路回去把土豆全部捡起来,算算如今它有几个土豆?分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小老鼠把口袋补好了,土豆一个也掉不出来。你又能想到什么算式呢?板书学生说的算式。3

“想想做做”第2题。先独立完成,做完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4

“想想做做”第3题。讲述: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列出┧闶健*5

“想想做做”第4题(口答)。口答后,引导比拟:横着看发现什么?竖着看呢?出示:□-□=0,0+□=□,□+0=□,□-0=□讲述:根据刚刚看到的,谁能把每组题整好队,按顺序说一说。小组讨论,交流。[评:创设富有情趣的、开放的情境,让学生联络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力,通过自我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了关于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四、总结评价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关0的加、减法怎样算?安排学生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评:让学生自己总结,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总评]有关0的加、减法这堂课的设计,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完本钱课的学习任务。在引入阶段,通过学生所喜欢的童话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消费生求知欲。展开阶段,组织学生进展观察、操作、考虑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手脑并用,自主探究研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才能和合作的意识。稳固阶段,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中,验证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加深了理解。总结阶段,让学生回忆这堂课用了哪些方法,学到了什么知识,从而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表达了编者的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学习活动。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要学、爱学的数学,学生可以学会、学好的数学。篇6:5以内的减法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4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的: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2、在观察、操作理论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3、开展初步的语言表达才能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惯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详细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理论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2、小朋友,你能把刚刚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如今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4、引出课题。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答复,老师板书:5-2=3。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局部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小结:刚刚各组的想法棒极了。如今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2、“试一试”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三、稳固深化,应用新知。1、“想想做做”第1题。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想想做做”第4题。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4、“想想做做”第5题。〔稳固5以内的加、减法〕四、总结: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一、教学后记:1学生可以掌握5的减法,有一小局部学生不能详细落实减法中的详细含义。2

学生可以很快算出结果,有一局部不能通过加法来计算减法的结果。篇7:统计〔苏〕2(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

P68-69[教材简析]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惯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物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表达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根据它描绘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自理论,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教学重点: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3、在详细的统计活动中感受数据搜集、整理、描绘、分析^p的过程。4、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单的题。教学难点:1、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

(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搜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2、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设计思路:1、“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每一个系统的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学生们身边的事,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在情境的创设中既可以导人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2、“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其真正投人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排一排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搜集、整理、描绘、分析^p的全过程。3、“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考虑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绘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充分拓展思维,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同时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过程: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大象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吗?

(多媒体显示大象图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快乐,妈妈告诉我,待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贺生日。看,它们来了!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戴着面具唱着生日歌依次出现。)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答:我想知道它们是谁?我想知道每一种动物有几只?)二、理论操作,初步体验统计师:

是呀,大象家来了那么多客人,它们都是谁呢?分别有几只呢?下面,请同学们帮助大象对来的客人做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张相应的动物头像贴在吹塑纸上。〔多媒体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学生摆完后,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分类统计的方法。师:

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样排,然后动手理一理。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老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师为最漂亮的小组发一颗星。〕学生进展评价。引出课本第62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完成。〕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得到的。刚刚我们做的这些就是统计。三、稳固深化,应用拓展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师讲述:

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什么?〔花〕有没有关于花的问题想问别的小朋友呢?〔花有哪些颜色?各有几朵?〕师:

课本巳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课前剪好。〕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A、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剪、摆一摆。B、

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C、想一想,说一说。师:

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快乐。同学们,你们再帮大象想一想,怎样给客人们准备午餐呢?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师: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篇8:认位置(左右两篇)(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题,第12~1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材简析]在学生认识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根底上,教学左右的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学生上课的情境图,让学生认识左右的方位,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ァ跋胂胱鲎觥蓖ü学生的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理论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绘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目的]1痹诰咛宄【袄锾寤嶙笥业奈恢霉叵担能比拟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2蹦馨醋笥业姆轿灰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绘物体所在位置,开展初步的位置观念。3痹谑煜さ那榫持懈惺苁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判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教室画画的场景。1蔽绕身体的某些局部,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边做手势边解释)接着举起左手问:“你能猜一猜在身体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左手)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稳固左、右的方位。2蓖ü同桌间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叵怠*提问:小朋友,人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男)和小红(女)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应,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绘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评: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与右手以及小朋友之间的座位关系教学左、右,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围绕学生身体的某些部位(如左手、右手,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展教学,引导学生较好地认识了左、右两个方位;围绕学生间座位关系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在描绘两个物体位置时,应说清谁在谁的左边(右边)。这样的教学联络实际,操作性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逐步开展空间观念。]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1

“想想做做”第1题。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答复。(注意表达完好,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2毖⊥桌两个小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3毖『崤爬锶个小朋友(与其他小朋友同向,位置如:A

B

C),请小朋友说一说B所处的位置。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一会说B在左边,一会又说B在右边?说明:说B在右边是相对于A来说的,即B在A的右边;说B在左边,是相对于C来说的,即B在C的左边。因此我们在描绘某一物体位置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说完好,它在谁的左边或它在谁的右边,而不能光说它在左边或右边。[评: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某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而说的。所以在描绘某个物体位置时,应说清它在谁的左边(右边);在描绘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时,应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右边)。]三、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活动,进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1卑谝话凇(“想想做做”第2题)老师渐渐读题,学生跟着操作,摆好后同桌学生互相检查,帮助摆错位置的同学纠正。2彼狄凰怠(1)“想想做做”第3题。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由学生任选一物体,说说它的上、下、左、右各是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物体的位置(即它在谁的左边,它在谁的右边,它在谁的上面,它在谁的下面)。(2)“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法可以不同,说对就行。(3)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位同学或某一个物体说一说所处的位置。[评: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综合运用前、后、上、下、左、右六个方位描绘物体位置。由于学生所选的参照物不同,说法、摆法也不尽一样,老师对不同的说法、摆法应及时引导学生进展互相评价,假设学生有疑问应及时组织讨论予以解答,通过说说教室里某一个物体所处的位置,培养学生观察、描绘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勰睢#莳3闭疽徽尽*请一个小朋友(1号)站到讲台前(与其他小朋友同向),2号站他的左边,3号站1号的右边,4号站3号的后面,5号站2号的前面,6号站3号的右边,7号站6号的左边等。4碧口令,做动作。如:举左手,放下左手;举右手,举左手,两手都放下;举右手,用右手摸你的鼻子;用左手摸你的右眼;用左手摸你的左耳等。[评: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展稳固性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树立学好数学的自┬判摹*]四、考考你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的图。让学生说一说“都是*右走,谁走错了”。[评:在图里找一找、说一说,并就此进展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嘌。][总评]联络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开场认识左与右,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

和掌握左右位置的相对关系,并灵敏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描绘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篇9:假日小队〔苏〕(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59页的内容。[教材简析]这是一次理论活动,活动内容是用加和减〔一〕、〔二〕中学习的口算解决假日活动中的详细问题。因此,纯熟掌握100以内加减法是学习本课的根底,通过本课的学习,也是对10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与稳固,并且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教材在场景图中安排了表演文艺节目、拍照、浇树、拾废电池等内容。每幅图都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前三幅根据图的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对话以及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之后,还可尝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在拾废电池这项活动中,教材只给了三名学生拾的节数,把问题留给学生提。可见,“假日小队”给学生留下了较多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时机。教材还要求学生联络自己的假日小队活动提出能解决的问题。[教学目的]1.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增强数学意识,开展数学考虑。3.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历,学习与别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我们已经开展了假日小队活动,你喜欢吗?你参加了哪些活动?学生谈体会,老师赞许并鼓励学生多参加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春蕾小学也开展了假日小队活动,我们一起去参观,快乐吗?出示课题“假日小队”。[评: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愉快情绪和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很有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整体感知。提问:观察“假日小队”的场景图,你看到春蕾小学的同学在假日里开展了哪些活动?在学生答复后板书:表演节目、拍照、浇树、搜集废电池。2.表演节目。出示“表演节目”情境图〔一〕。提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分析^p题意,并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想一想这些问题,再分组解决。在分组学习的根底上进展集体交流。表扬:同学们擅长考虑、乐于合作,顺利解决了问题,真棒!出示“表演节目”情境图〔二〕以及局部文字“这是第19个节目,后面还有4个节目”。引导学生读一读这句话,并让学生体会“这是第19个节目”就是连同这个节目在内共演了19个。提问:你能根据这句话提出哪些问题?怎样答复?〔分组学习,再集体交流。〕表扬:同学们大胆考虑,想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3.拍照。出示“拍照”情境图以及文字“已经照了29张,还有9个小朋友没有照”。提问:根据这两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接着出示问题: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提问:要解答这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你能在图中找到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考虑,分组交流,汇报交流情况。表扬:同学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真是聪明的孩子。4.浇树。出示浇树场景图,再相应出示对话和问题:一共有35棵小树苗,还有8棵树苗没有浇,已经浇了多少棵?提问: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考虑,在小组里交流想法,再集体交流。5.搜集废电池。出示“搜集废电池”情境图以及三个女孩的对话。让学生给这三个女孩分别取名字。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自己会解答吗?先想一想,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谈话: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都是智慧小博士。只要我们擅长观察和考虑,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呢。[评:这一环节注重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小组学习中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适时的、富有鼓励性的评价,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欢乐。]三、联络实际,拓展应用谈话:我们也开展了假日小队的活动,你能解决活动中的哪些问题?每个小组发一张活动统计表:参加跳绳比赛的有12人参加迎面接力的有31人参加拔河比赛的有20人……学生A搜集了27张图片学生B搜集了9张图片学生C搜集了30张图片……学生分组学习,根据活动统计表,提出用加法或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自己解答。比一比,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解答也正确,评出冠军组。谈话:想一想,在学习和生活中,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或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正确解答。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评:把学习数学再一次和学生熟悉的活动联络起来,使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可以用到数学,并使学生擅长用数学的目光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竞赛形式的小组学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小组内的学生紧紧联络在一起,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数学,拓宽了学生学习的领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四、总结谈话:今天的学习,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快乐。想一想,你有哪些收获?先说给同桌同学听一听,再说给老师听一听。[评: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学习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愉快。让学生自己谈收获,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了更深入的印象,起到稳固、深化、总结的作用。][总评]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

把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数学学习严密联络起来,使学生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2.

擅长引导学生根据熟悉的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目光;3.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会考虑、会探究、会合作,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4.

老师的评价适时、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篇10:认钟表〔苏〕(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6~77页的内容。教学目的1.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2.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3.开展初步的观察才能、动手才能、概括才能和合作意识。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开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教学难点理解一天钟面上的时针要转两圈,也就是上午几时和下午几时。教学准备配套光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学生猜谜语。谈话: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认钟表。(板书:认钟表)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1.初步认识钟面。引导:小朋友,在钟面上都有些什么?认识钟面上有1-12这些数,还有一长一短两根针。引导:这两根针的名字叫什么呢?谁是分针,谁是时针呢?请学生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指出“时针”和“分针”,给同桌看。2.初步认识整时。(1)过渡:刚刚我们与“时针’’和“分针”交上了朋友,但是你们知道她们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吗?请大家商量商量,屏幕上这只表是几时?(教材第76页的钟表,是2时)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2)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3)提问:这三只表又是几时呢?(教材第76页都是5时的三只钟表)为什么?(4)略讲电子表:直接用数字来表示时间,数字是几,就是几时。你在哪里也见过这种表示时间的形式?(5)“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会认时间以后有什么用呢?老师这里有三张图片请大家看看: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汇报交流。(6)引导:你们真聪明!请你们试着在小闹钟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7)老师拨时间,学生说是几时,并说明是如何知道的。3.初步认识大约几时。(1)继续拨时间,让学生说是几时。先拨7时,再拨7时不到一点,最后拨7时过一点。(2)7时不到一点。提问:这是几时呢?小组商量商量。学生汇报交流:7时不到一点,接近7时……(3)7时刚过一点。指名交流:刚过7时,7时过一点……(4)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

7时不到一点、刚过7时、接近7时、7时过一点都对,我们都可以说成是大约7时。(5)提问:这三只表分别是大约几时呢?(“想想做做”第3题)4.小结。今天在钟表店里你学会了什么?三、理论应用,质疑反应1.拨一拨。(“想想做做”第4题)学会了就要用,我们来矫正一下小闹钟上的时间。学生拨3时、9时、大约5时、12时、大约6时。2.修一修。(“想想做做”第5题)引导:小朋友们可真能干!能帮老师修一修三只掉了针的表吗?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小朋友最聪明,手最巧。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汇报交流。3.议一议。(“想想做做”第6题)。先后出示两张图,让学生考虑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质疑:为什么都是10时,有的小朋友在上课,有的小朋友在睡觉呢?演示时针一天转两圈。四、总结延伸老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回家以后请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时间表,争取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篇11:认识人民币(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P68~70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2.在取币、付币活动中加强体验,培养思维的灵敏性、探究的积极性、合作的主动性。3.注意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浓重兴趣。养成保护人民币、节省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小面值人民币,知道进率。教学过程:一、导入〔讲故事。小动物为发什么东西而争论,兔要萝卜,猫要鱼,狗要骨头……大象爷爷为难了。〕师:发什么好呢?〔钱!〕哪些地方要用钱?我们平常用的钱又叫什么?〔板书课题〕二、新授〔一〕认识人民币1.互相介绍2.重点认识1元纸币,请小老师介绍自己的识别方法,结合国徽进展思想教育3.区分1元与1角的纸币4.出示2角、5角等人民币让学生识别〔二〕教学进率1.故事继续〔小猪和小狗每人都得到了一个红包,小猪很得意,它有好多张。小狗哭了,只有一张〕小朋友帮助数一数,提醒1元=10角,抚慰小狗。2.小马也得到了一元。〔出示信封〕里面的纸币是一样的,抽一张认认。〔是5角〕一共几张呢?为什么?师全部抽出确认。小猴子也得到了一元钱,〔出示信封〕里面的纸币是一样的,一共5张。都是几角呢?为什么?确认。小练习:1元

=〔

〕角2元

=〔

〕角40角=〔

〕元3.一角钱在小朋友眼里很少,但丁老师小时候要攒这一角钱,还真难呢!出示三幅图片。〔卖废品、卖青菜、干农活〕算一算一共攒了几分钱?提醒1角=10分。课中操,表演唱《一分钱》三、稳固练习小动物们有了钱,是怎么做的呢?1.小狗存钱,第一次存了两张,一共几角?〔书本第70页第2题〕第二次存了三张,一共几元几角?2.小猪逛超市①棒棒糖〔5角〕的,不同付法。②文具小柜台〔一元钱可以买哪几件物品〕③学做小买卖四、总结延伸1.故事结局:小猪大吃大喝,把钱花光在哭呢!小兔把钱存进储蓄罐舍不得用,每天都要数一数。小猴攒了一笔钱,开了一家玩具店,生意红火,还捐钱办动物小学堂。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2.质疑问难篇12:分一分〔苏〕(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的1.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2.

培养整理学惯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3.

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样过的?下面小兰的星期天是怎样过的。学生观看动画片《小兰的星期天》:小兰早餐后在认认真真地做作业。一会儿,小兰完成了作业,当她整理东西时却犯愁了……提问:哪些东西应该放在文具盒里?哪些东西又应该放在学具盒里呢?你能把它们分出来吗?提醒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寻求“分类”的策略。〔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2〕交流分的方法,互相评价。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同桌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3.反应分类的结果。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兰也把东西整理好了,你们和她分得一样吗?〔媒体演示〕4.小结。刚刚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处把它们分成学具和文具两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5.练一练。“想想做做”第1题。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圈一圈: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三、稳固深化,再次体验1.“想想做做”第2题。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小兰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顺利地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这时响了,妈妈接了后说,有客人要来,她要上街去买菜,让小兰做***“小帮手”,拾掇一下家里,小兰快乐地容许了。客厅的桌上摆着许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该怎样放才适宜呢?我们一起和小兰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展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根据。2.“想想做做”第3题。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淘气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1〕

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2〕客人就快来了,我们来帮帮小兰好吗?就根据刚刚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学生把同类的玩具作上一样的标记。〔3〕同桌互相检查。〔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3.“想想做做”第4题。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当小兰刚把房间整理好,妈妈就回来了,她买了些什么呀?哟,红红绿绿的,多新颖多好看呀!这些又可以怎样分呢?〔1〕

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类。〔2〕

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既可以按颜色分,又可以按品种来分。假如学生有其他合理分法,给予适当肯定和鼓励。4.这时客人来了,在这些客人中你发现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穿着、身高等多种标准来分类。四、全课总结,拓展思维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课后记:篇13:认物体(苏)(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的例题,第2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材简析]教材先通过学生合作搭积木,感知不同立体图形的实物,再从这些不同的立体图形实物中区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感知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想想做做”主要通过对图形的识别和联络生活中的物体,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中第1题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并通过举例得到进一步稳固;第2题通过分、数不同物体的个数,进一步认识每一类形体的特征;第3题结合旧知进展练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的理论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知道各自的名称。教学难点是联络生活加深对各形体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目的]1蓖ü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2备兄平面与曲面,开展初步的观察才能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3迸嘌与人合作的意识,开展初步的理论才能,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东方明珠电视塔、凯旋门、世贸大厦。讲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我们来做一回小小建筑师,造一幢你喜欢的房子,好吗?[评:通过引导学生鉴赏生活中一些美丽的建筑,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二、动手探究,体会领悟1贝罨木。讲述:取出你们的积木,小组合作搭一搭。注意哪些容易搭牢,哪些不容易搭牢。小组完成后推荐一个展示作品,并说说用了怎样的积木块拼搭的。2狈忠环帧*讲述:我们的小设计师真棒!假如老师请你把这些积木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呢?

小组合作分一分。学生合作探究,边分边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交流。提问:小朋友把它们分成了几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呢?学生交流分的结果及想法,逐步达成共识,分成四类。3笔缎翁濉*引导: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积木,(一起感知长方体)我们把这一类形体叫做“长方体”,(出示立体图形)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积木。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名称和图形,取出相应的积木。引导:你想给另外的几类积木分别取个名称吗?学生大胆猜测并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讲述: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一画这四个图形。如今老师说一个名称,请你拿一个积木,行吗?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试一试。老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评: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搭一搭、分一分、认一认、摸一摸的理论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形体的过程,感受四种形体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欣赏了数学的美。]4毙〗帷*今天我们一起玩了积木,你能告诉大家你从积木中得到了什么新知识吗?顺着学生的答复得出课题“认物体”,并浸透美育。三、稳固认识,应用拓展1

“想想做做”第1题。讲述:南瓜博士觉得小朋友非常聪明,给我们带来了一道题,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的第1题,请你帮它们找朋友,连一连。另外,南瓜博士还提了一个问题:“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朋┯崖?”学生完成后再交流,联络自己的所见所闻举出各种形体的实物,比比谁说得好。讲述: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都是它们的朋友呢!假如你是一个有心人,会有更多的发现。2

“想想做做”第2题。讲述:这儿有一堆积木,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老师根据学生答复逐步出示表格)请同桌合作,找一找、数一数分别有几个,填在书上。同桌一起完成,交流时老师演示分类,学生一起统计验证。3

“想想做做”第3题。讲述:看了这一排积木,你有什么想法?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统计一下正确的人数。4币橐灰椤*假如再让大家搭一幢房子,你比拟愿意选择哪些形体的积木?为什么呢?学生结合形体的特征、外观等各抒己见。[评:联络生活实际,让学生连线、举例、分类、统计,进一步加深对四种形体特征的认识,从而初步建立各类形体的明晰表象。同时,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四、总结评价今天大家的设计非常棒!将来肯定会是个好建筑师。请你谈谈这节课又知道了什么新知识,增加了什么新本领,好吗?パ生交流懂得的知识和自己的心得。[评:让学生自己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交流可以及时反应,同时也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时机,享受成功的喜悦。][总评]这堂课充分表达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在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根底上,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创设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理论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经历对简单的几何形体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持续、和谐地开展。篇14: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及说明(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目的1.

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才能。3.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

直观演示,感知加法的含义谈话:

马老师家有棵橘子树,长着好多橘子,可甜了。今天,我带了一些来送给小朋友,喜欢吗?出示5盘橘子,5个盘子里的橘子数分别是1、1、2、2、3。谈话:

老师想把其中的2盘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猜猜看,老师会送给我们班小朋友几个橘子?生1:

我想可能会送第一盘和第二盘,一共是2个橘子。生2:

我想可能会送第四盘和第五盘,一共是5个橘子。指出:

把第一盘和第二盘的橘子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列式为1+1=2;把第四盘和第五盘的橘子合起来,也要用加法算,列式为2+3=5。介绍:

加号及加法算式的读法。提问:

假如送第一盘和第三盘,一共是几个橘子?算式怎么列?假如送第三盘和第四盘呢?小结:

要知道两个数合起来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算。[说明:

从生活中的一个普通问题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亲切而自然,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翻开学生的思维。]二、

看图计算,初步应用1.

“想想做做”第1题。〔1〕

观察画面--鸡妈妈一家。提问:

图上有几只母鸡,几只小鸡?一共有几只鸡?算式怎么列?〔2〕

观察画面--小兔一家,青蛙一家。先指名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提出要求:小兔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列算式?青蛙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列算式?2.

“想想做做”第4题。要求先按顺序观察三幅图,再在小组里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最后让学生把图下的算式填完好,并进展交流。[说明:

让学生充分地表达看到的画面情景,并适时提出数学问题,进而列式计算,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开展数学思维,进步语言表达才能。]三、

联络生活,丰富对加法的认识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用加法算式表示。如,我有2枝铅笔,又买来1枝,一共有3枝铅笔;〔2+1=3〕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5只小鸟;〔3+2=5〕一年级有2个班级,二年级有2个班级,一共有4个班级;〔2+2=4〕……[说明:

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络也在这里表达得淋漓尽致。]四、

独立计算,稳固认识1.

“想想做做”第2题。要求先看清算式,画一画,最后列出算式。2.

“想想做做”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再组织交流。3.

“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先连一连,再交流。4.

“想想做做”第6题。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篇15:7的减法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教学目的:让学生体会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络,以及用减法算的实际问题里的数量之间的联络,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学准备:挂图、图片、小黑板。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板书课题〕二、教学新知1、在看图理解实际问题的根底上列出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体会互相之间的联络。2、先可以让学生观察并交流一下列图意,弄清要栽的总数是“7棵”。栽好了3棵,还有4棵没有栽,再讨论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并算出得数。7

3

=

4

7

4

=

33、再让学生联络题意说说两道减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不同和联络。4、教学“试一试”。第一小题要让学生理解虚线表示什么意思,交流算法时,假如有学生从7

2

=

5

,想到7

5

=

2

,要表扬、鼓励。第二小题是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列式作出解释,初步学习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三、稳固练习1、“想想做做”。通过直观先学会6、7减几的其余一些算式,再安排不同形式的练习,稳固6、7减几的计算,以及学惯用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看图写算式,计算结果,然后交流。3、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列出算式,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体会数量关系和算法之间的联络,逐步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4、第5题和第6题应该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使认知构造更加全面。四、课堂总结五、才能检测〔小黑板出示〕5

4

=

6

4

=

5

3

=7

5

=

6

3

=

7

4

=练习三教学目的:1、稳固5、6、7以内的加、减法,有关0的加、减法;2、一方面重视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注意让学生正确地进展计算;3、使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更深一些,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逐步培养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才能。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黑板、圆片、挂图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二、计算练习1、第1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口算。指导学生做数字卡片,在小组活动中练习。2、第2题从几号房子里抽出的卡片,算式的得数都是几。根据得数说出其他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培养学生逆向考虑的才能。3、第3题要注意计算的正确,不宜提速要求。计算后,要理解学生都算对没有,及时帮助他们改错。三、解决实际问题1、第4题列出算式后要组织学生交流,对自己的算式作简单的解释,并交流算法。2、第

5题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要求比前面的高了些,可以先让学生说图意,再列出算式,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两题的算法为什么不一样,感知实际问题与数学方法之间的联络。3、第6题先启发学生提出〔1〕、〔2〕两个问题并解决,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启发他们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四、找规律第7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第一行各种形体排列的规律:即按“长方体、球、正方体、圆柱”这种次序重复,再看图说出3个箱子里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第二行让学生独立观察、考虑、答复。五、课堂小结六、才能检测〔小黑板出示〕3

+

4

=

7

1

=

2

+

2

=

4

3

=7

2

=

6

0

=

6

3

=

0

+

4

=篇16:《20以内退位减法复习和》(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教学目的:1.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展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稳固此类减法。比拟纯熟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2.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才能。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重点:整理和探究退位表的规律教学难点:正确有序地表述规律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学生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卡片、小黑板两块教学过程:一、揭题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展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二、口算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师:老师想看看这些算式你们掌握的如何。卡片出示5题退位减法题目,选择两题让学生说算理。再请学生来举例几题像这样的退位减法算式,老师板书算式。【教学设想: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复习的第一步,我采用了口算卡片复习的形式。让学生出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这局部内容掌握的程度。

】三、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整理找规律,填表〔课件出示需要补充的退位减法表〕师:像这样的算式还有很多,我把它们请到了课堂,你瞧!但有些算式找不到了家,请把它们放到适宜的位置上!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想填哪格就填哪格!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明星小组。

同桌互说规律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个减法表是怎么来排列的?你有什么发现呢?学生汇报时,注意引导在表达上的有顺序性,当学生说到横行时,要将横行的规律说完再来观察竖行。竖看:〔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十几减9、减8、减7、……的顺序排列的.〔2〕各竖行的被减数都是按11、12、13、……减几的顺序排列的.〔3〕各竖行式题中的得数,下边一题比上边一题大1.比方13-7比12-7的得数大1。横看:〔1〕第一排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