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课件_第1页
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课件_第2页
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课件_第3页
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课件_第4页
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放射性基础知识

赵福祥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2006年4月2006年江苏省核与辐射监督管理和监测技术人员上岗培训放射性基础知识2006年江苏省核与辐射监督管理和监1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单位正电荷。中子和质子质量相当,分别约等于一个原子质量单位。核中中子和质子统称为核子,数目以A表示,A称为核子数或质量数,核中质子数记为Z,中子数记为N。常用如下形式表示一个原子核:实际上核素符号X和质子数Z具有唯一、确定的关系,所以用符号足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核素。原子核的表示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单2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单位正电荷。中子和质子质量相当,分别约等于一个原子质量单位。核中中子和质子统称为核子,数目以A表示,A称为核子数或质量数,核中质子数记为Z,中子数记为N。常用如下形式表示一个原子核:实际上核素符号X和质子数Z具有唯一、确定的关系,所以用符号X足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核素。原子的表示原子序数化学符号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单31)汤姆逊模型1903年,汤姆逊提出模型:原子是一个半径大约为10-10米的球体,正电荷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球体,电子则稀疏地嵌在球体中。同年,长冈半太郎认为正负电子不可能相互渗透,提出了电子均匀地分布在一个环上,环中心是一个具有大质量的带正电的球,被他称为“土星型模型”结构。1原子结构模型1)汤姆逊模型1原子结构模型43).原子结构进化示意图3).原子结构进化示意图5现代原子结构现代原子结构6卢瑟福散射实验结论:正电荷集中在原子的中心,即原子核;线度为10–12量级,为原子的10–4量级;质量为整个原子的99.9%以上;从此建立了原子的有核模型。原子的电中性,要求:原子核所带电量与核外电子电量相等,核电荷与核外电子电荷符号相反。即:核电荷,核外电子电荷–。卢瑟福散射实验结论:原子的电中性,要求:7中子、质子和电子的质量与电荷质量(u)电荷(e)中子0质子+1电子-1中子、质子和电子的质量与电荷质量(u)电荷(e)中子0质子+8原子核的大小(P8)

原子核的半径,根据测量方法:核力半径和电荷分布半径。它们结果相近,均与A1/3成正比。电荷半径:核力半径:重要结论:原子核半径近似正比于A1/3,原子核体积近似正比于A。原子核的大小(P8)原子核的9原子核的密度P8:代入:得:结论:原子核密度为常数,且非常大。原子核的密度P8:代入:得:结论:原子核密度为常数,且非常大10原子的壳层结构P2原子核核外电子又常称为轨道电子,把电子看成沿一定的轨道运动最靠近核的一个壳层称为K层,在它外面依次为L壳层,M壳层,N壳层,O壳层等等。每个壳层最多可容纳2n2个电子,以K壳层而言,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L壳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M壳层为18个电子,…原子的壳层结构P2原子核核外电子又常称为轨道电子,把电子看11在正常状态下,电子先充满较低的能级(P3)受到内在或外来因素的作用时,处在低能级的电子有可能被激发到较高的能级上(称为激发过程);或电子被电离到原子的壳层之外(称为电离过程)。特征X射线。在正常状态下,电子先充满较低的能级(P3)12图2-1原子能级图和主要的K系和L系特征X射线图2-1原子能级图和主要的13原子核物理常用术语(P5)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中子和质子以及特定能态的一种原子核或原子称为核素。核子数、中子数、质子数和能态只要有一个不同,就是不同的核素。

两种核素,A同,Z、N不同。两种核素,N同,A、Z不同。两种核素,Z同,A、N不同。两种核素,A、Z、N同,能态不同。原子核物理常用术语(P5)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中14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称为某元素的同位素。(即Z相同,N不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个位置,具有基本相同化学性质。)表示方法:238U、238、铀-2382).同位素()和同位素丰度铀的二种同位素。氢的三种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称为某元素的同位素。(15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称为同位素丰度。99.985%、0.015%99.756%、0.039%、0.205%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称为同位素丰163).同中子异荷素()4).同量异位素()质量数A相同,质子数Z不同的核素。中子数N相同,质子数Z不同的核素。也称为同中子素或同中异位素。3).同中子异荷素()4).同量异位素()质量数A相同,质子175).同质异能素()质子数Z和中子数N均相同,而能态不同的核素。同质异能态:同质异能素所处的能态,是寿命比较长的激发态。激发态半衰期为2.81hr。5).同质异能素()质子数Z和中子数N均相同,而18图1-2核素图(部分)图1-2核素图(部分)19图1-3稳定核素分布图图1-3稳定核素分布图20稳定核素几乎全落在一条光滑曲线上或紧靠曲线的两侧,我们把这条曲线称为β稳定曲线。稳定曲线上方的核素为丰中子核素,易发生β-衰变。位于稳定曲线下方的核素为缺中子核素,易发生β+衰变稳定核素几乎全落在一条光滑曲线上或紧靠曲线的两侧,我们把这条21原子核的结合能质量和能量都是物质同时具有的两个属性,任何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必须与一定的能量相联系2一个原子质量单位相联系的静止质量相应的能量为931.494013原子核的结合能质量和能量都是物质同时具有的两个属性,任何具22图1-4比结合能曲线图1-4比结合能曲线23获得能量:一是重核裂变,即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人们依靠重核裂变的原理制造出原子反应堆与原子弹一是轻核聚变。依靠轻核聚变的原理制造出氢弹和人们正在探索的可控聚变反应。获得能量:24五、核衰变(P11)1896年贝可勒尔()发现了铀的放射现象,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观察到原子核现象。五、核衰变(P11)1896年贝可勒尔()发现了铀25在磁场中研究射线的性质时,证明它是由三种成分组成的。一个成分在磁场中的偏转方向与带正电的离子流的偏转方向相同;另一个成分与带负电的离子流的偏转方向相同;第三个成分则不发生任何偏转,继续沿着直线方向前进。分别叫做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在磁场中研究射线的性质时,证明它是由三种成分组成的。26核衰变主要的类型:a,b,g衰变

辐射类型电荷数/质量 穿透本领 a=氦核+24 纸片b=–或几毫米金属g=高能光子无 几厘米铅 此外,还有中子发射、质子发射、裂变等核衰变主要的类型:a,b,g衰变

辐射类型27α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粒子而发生的转变,叫做α衰变。经过α衰变以后,原子核的质量数比母核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

α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粒子而发生的转变,叫做α衰变。经28α衰变特点一般为重核一般能量小于7半衰期极宽

α衰变特点一般为重核29(二)衰变衰变:核电荷数改变而核子数不变的自发核衰变过程.放射性核素遍及整个元素周期表衰变发射粒子能量在几十~几衰变半衰期范围为,10-3s~1024a衰变基本特点:衰变主要包括-衰变、+衰变和轨道电子俘获三种形式。(二)衰变衰变:核电荷数改变而核子数不变的自发30的衰变理论(1934):中子和质子是核子的两个不同状态,它们之间的转变相当于两个量子态之间的跃迁,在跃迁过程中放出电子和中微子,它们事先并不存在于核内。-衰变的本质是核内一个中子变为质子,+和的本质是一个质子变为中子,导致产生电子和中微子的是弱相互作用。-:+:EC:的衰变理论(1934):中子和质子是312、-衰变表达式:母核X衰变为子核Y、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核中一个中子变为了质子。2、-衰变表达式:母核X衰变为子核Y、一个电子和一323、+衰变表达式:母核X衰变为子核Y、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微子.核中一个质子变为了中子。3、+衰变表达式:母核X衰变为子核Y、一个正电子和334、(轨道电子俘获)表达式母核俘获核外轨道上的一个电子,使母核中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同时放出一个中微子。K电子俘获最容易发生。4、(轨道电子俘获)表达式母核俘获核外轨道上的一个电子,使34衰变的后续过程:2.特征X射线1.俄歇电子衰变的后续过程:2.特征X射线1.俄歇电子35(三)跃迁衰变:原子核从激发态通过发射光子或其他过程跃迁到较低能态的过程。该过程核电荷数不变、核子数不变。跃迁发射粒子能量在几~十几跃迁半衰期范围为,10-16s~10-4s跃迁的基本特点:跃迁包括跃迁和内转换电子两种形式。(三)跃迁衰变:原子核从激发态通过发射光子或其他过程跃36跃迁(发射光子的过程)光子的性质:静止质量0能量(动质量)动量自旋(玻色子)跃迁(发射光子的过程)光子的性质:静止质量37六、原子核的衰变规律(P13)在无外界影响下,原子核自发地发生转变的现象称为原子核的衰变,又叫放射性衰变。核衰变有多种形式,如α衰变,β衰变,γ衰变,还有自发裂变及发射中子、质子的蜕变过程。六、原子核的衰变规律(P13)在无外界影响下,原子核自发地38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39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40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41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42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43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衰变是一个统计的过程大量的全同的放射性原子核会先后发生衰变,总的效果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放射源中的原子核数目按一定的规律减少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衰变是一个统计的过程44实验发现:加压、加热、加电磁场、机械运动等物理或化学手段不能改变指数衰减规律,也不能改变其衰变常数λ。放射性衰变是由原子核内部运动规律所决定的。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45单一放射性的指数衰减规律把一定量的氡射气单独存放大约4天之后氡射气的数量减少一半经过8天减少到原来的1/4经过12天减天1/8一个月后就不到原来的1/100如果以氡射气的数量的自然对数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作图单一放射性的指数衰减规律把一定量的氡射气单独存放46图1-6222的衰变规律图图1-6222的衰变规律图47设:t时刻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为N(t),求解t~内发生的核衰变数目(t),它应该正比于N(t)和时间间隔,于是有:设:t时刻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为N(t),求解t~内发生48(1)、衰变常数分子表示:t时刻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核数目,称为衰变率,记作t时刻放射性原子核总数衰变常数:一个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概率。放射性核素的特征量量纲为:[t]-1,如1,1,1,1(1)、衰变常数分子表示:t时刻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核49一个原子核有几种衰变方式时:定义分支比:一个原子核有几种衰变方式时:定义分支比:50(2)、半衰期半衰期:放射性核数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记为。即:量纲为:[t],如s,h,d,a(2)、半衰期半衰期:放射性核数衰变一半所需的51(3)、平均寿命平均寿命=总寿命/总核数在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核数为:这些核的寿命均为t,它们的总寿命为:(3)、平均寿命平均寿命=总寿命/总核数在时52因此,平均寿命:而t可能的取值为:0~所以,所有核的总寿命为:因此,平均寿命:而t可能的取值为:0~所以,所有核的53放射性的活度和单位一个放射源的强弱不仅取决于放射性原子核的数量的多少,还与这种核素的衰变常数有关一个放射源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称为它的放射性活度,通常用符号A表示放射性的活度和单位一个放射源的强弱不仅取决于放射性原子核的数54放射性活度的单位(P17)由于历史的原因,曾采用居里()为单位。每秒钟有3.7×1010次核衰变定义为一个居里,即13.7×1010有毫居里(110-3)微居里(1μ10-6)放射性活度的单位(P17)由于历史的原因,曾采用居里()为单55单位是秒的倒数(1),叫贝可勒尔,简称贝可,符号。1等于放射性物质在1秒钟内有1个原子核发生衰变。其表达式如下:1次衰变/秒11显见,13.7×1010单位是秒的倒数(1),叫贝可勒尔,简称贝可,符号。1等于放射56放射性活度仅仅是指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目,而不是指在衰变过程中放射出的粒子数目。例如137有100个原子核发生衰变,放出1.17的电子有6个;0.512的电子有94个;并伴随0.662光子94个

共放出194个粒子。放射性活度仅仅是指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目,而不是指在衰变57(4)、比活度()定义为:单位质量放射源的放射性活度。比活度反映了放射源中放射性物质的纯度。即:单位为:,或(4)、比活度()定义为:单位质量放射源的放射性活度。58递次衰变规律许多放射性核素并非一次衰变就达到稳定,而是它们的子核仍有放射性,会接着衰变……直到衰变的子核为稳定核素为止,这样就产生了多代连续放射性衰变,称之为递次衰变或级联衰变。递次衰变规律许多放射性核素59递次衰变的表示:例如:递次衰变的表示:例如:601.两次连续衰变规律ABC(稳定)初始条件:t=0时,A

的数目为N10A和B的衰变常数分别为1和2B、C的数目为0。是单一放射性衰变,服从简单的指数规律。即:对于A:这样t时刻,A的数目的变化为:1.两次连续衰变规律ABC(稳定)初始条件:t=61对于B:不断衰变为C(减少):不断从A获得(增加):这样B的数目的变化为:B代入N1(t)等条件,解此微分方程,可见,子体B的变化规律不仅与它本身的衰变常数2有关,而且还与母体A的衰变常数1有关,它的衰变规律不再是简单的指数规律。对于B:不断衰变为C(减少):不断从A获得(增加):这样62已经假设C是稳定的,那么它的变化仅由B的衰变决定,即:解此方程,得:对于C:当t,N3(t)N10,母体A全部衰变成子体C。子体C是稳定的,不再发生衰变。已经假设C是稳定的,那么它的变化仅由B的衰变63两次连续衰变规律总结如下:ABC(稳定)两次连续衰变规律总结如下:ABC(稳定)64放射性平衡(P21)暂时平衡当母体A的半衰期不是很长,但比子体B半衰期还是要长,即T1>T2(如10h,1h)长期平衡当母体A的半衰期比子体的长得多,T1>>T2(如10a,1h)不成平衡的情况当母体A的半衰期小于子体的半衰期,T1<T2(如1h,10h)放射性平衡(P21)暂时平衡当母体A的半衰期不是很长,65a子体活度曲线d子体单独存在时活度曲线b母体活度曲线c母子共同活度曲线ea子体活度曲线d子体单独存在时活度曲线b母体活度曲线c母子共66医院“母牛”连续衰变(P23)医院“母牛”连续衰变(P23)67B.长期平衡P23当母体A的半衰期较长,且比子体B的半衰期长得多时,即或则在观察时间内,看不出母体A放射性的变化;在相当长时间以后,子体B的核数目和放射性活度达到饱和,并且子母体的放射性活度相等。这时建立的平衡叫长期平衡。B.长期平衡P23当母体A的半衰期较长,且比子体B的68a子体活度曲线d子体单独存在时活度曲线b母体活度曲线c母子共同活度曲线200a子体活度曲线d子体单独存在时活度曲线b母体活度曲线c母子共69如:铀-镭平衡(或钍-镭平衡)在测量样品时,一般要求放射系处于平衡状态。一般测量的样品是不密封的,这时如果衰变系列中有处于气体状态的(如各放射系中的氡射气),→,它会逸出而使长期平衡破坏。为此要把样品密封起来达其半衰期的5~7倍再进行测量。(222的T1/2为3.8天)

如:铀-镭平衡(或钍-镭平衡)在测量样品时,一般要70C.不成平衡——逐代衰变当母体A的半衰期比子体B的半衰期短时,即或这时建立不起平衡,母体A按指数规律较快衰减;而子体B的数目从零逐步增加,过极大值后较慢衰减,当时间足够长时,子体B则按自己的衰变常数2衰变。这种情况也称为逐代衰变。C.不成平衡——逐代衰变当母体A的半衰期比子体B71a子体活度曲线d子体单独存在时活度曲线b母体活度曲线c母子共同活度曲线a子体活度曲线d子体单独存在时活度曲线b母体活度曲线c72天然放射系P25地球年龄为10亿年(即109a)三个处于长期平衡状态的放射系这些放射系第一个核素的半衰期都很长如钍系的,半衰期为1.41×1010a;铀系的U,半衰期为4.47×109a;锕-铀系的U,其半衰期为7.04×108a。三个放射系中的其他核素,衰变都较快天然放射系P25地球年龄为10亿年(即109a)73钍系(4n系)钍系从开始,经过连续10次衰变,最后到达稳定核素是4的整数倍的质量数子体中半衰期最长为5.75a,所以钍系建立起长期平衡需要几十年时间。钍系(4n系)钍系从74铀系(42系)铀系从开始,经过连续14次衰变,最后到达稳定核素是4的整数倍+2的质量数子体中半衰期最长为2.45×105a,所以铀系建立起长期平衡需要几百万年时间。铀系(42系)铀系从开始,75锕系(43系)锕系从开始,经过连续11次衰变,最后到达稳定核素是4的整数倍+3的质量数子体中半衰期最长为3.28×104a,所以锕系建立起长期平衡需要几十万年时间。锕系(43系)锕系从开76空缺(41系)-发现镎系镎系从开始,经过连续11次衰变,最后到达稳定核素是4的整数倍+1的质量数天然放射系中缺少41放射系,人工造成的半衰期为2.14×106a。空缺(41系)-发现镎系镎系从开始77衰变规律的一些应用P261995年5月,各为10的放射性核素226、137、60和125I,到2005年5月(经过10年)时它们的活度是多少?分别占原来活度的百分比。A(t)(0)λt=A(0)0.693衰变规律的一些应用P261995年5月,各为10的放射性78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79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80第二节电离辐射源(P29)第二节电离辐射源(P29)81

辐射主要包括:1.电离辐射(通常称放射性)

2.电磁辐射(非电离辐射)

82人体受到照射的辐射来源及其水平天然辐射是人类的主要辐射来源人体受到照射的辐射来源及其水平天然辐射是人类的主要辐射来源83天然辐射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原生放射性核素一般场所:天然本底为2.3,多为内照射(222,60%)一、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原生放射性核素一般场所:84宇宙射线引起的镞射1.宇宙射线的来源宇宙射线引起的镞射1.宇宙射线的来源85初级宇宙射线:质子(85.9%)、α粒子(12.7%)、重带电粒子(等核,1.4%)及少量电子。最高能量可达10(1010)。与大气核作用,生成次极宇宙射线。在纬度高于45度的海平面,宇宙射线平均注量率12·。随高度变化,海平面为1,则海拔2为3,海拔12为20~30。次级宇宙射线:主要是中子、介子,介子、正负电子及高能光子。在15处完成转换。初级宇宙射线:质子(85.9%)、α粒子(12.7%)、重86对公众剂量有明显贡献的核素,14C、3H、22、7。以14C为例,14C的生成过程:次极宇宙射线中的热中子与大气中的N核发生核反应:

14C具有放射性,

14C与大气中作用形成通过生物作用和自然界的交换,分布于大气、海洋及生物界,总量达3000。2.宇生放射性核素对公众剂量有明显贡献的核素,14C、3H、22、7。以873.原生放射性核素:以238U、232和235U为起始核素的三个天然放射系,以及独立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如40K等。以40K为例,以为主40K的天然丰度为0.0118%。在人体内的放射性活度约为:

3.原生放射性核素:以238U、232和235U为起88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89正常本底地区天然辐射源致人体的年有效剂量正常本底地区天然辐射源致人体的年有效剂量90江苏省天然辐射所致居民剂量年有效剂量当量()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辐射类型(104人·)室外室内合计陆地γ辐射0.090.390.483.0宇宙射线0.070.160.231.5天然贯穿辐射0.160.550.714.5注:室内\外居留因子取0.72/0.28,屏蔽因子取楼0.8/平0.9江苏省天然辐射所致居民剂量年有效剂91人工辐射源人工辐射源是用人工方法产生的辐射源。人工辐射源主要有核设施、核技术应用的辐射源和核试验落下灰等。P32密封源的种类很多。按辐射的射线可分为α源、β源、γ源、低能光子源、中子源等。按放射源的几何形状可分为点源、线源、平面源、圆柱源、圆环源、针状源、棒状源等。按活度不确定度可分为检查源、工作源、参考源、标准源等。按用途可分为医疗用、工业照相(探伤)用、核仪表用、射线辐照用、放射性测井用、放射性测量及仪表刻度用等等。人工辐射源人工辐射源是用人工方法产生的辐射源。人工辐射源主要92反应堆生产放射性同位素P39反应堆是一个强中子源,将样品置于反应堆辐照室或辐照管道内用中子辐照,利用(n,γ)、(n,α)及(n,p)等反应,使样品中的稳定同位素变为放射性同位素。例如生产60放射性同位素时,将金属钴丝(或钴片、钴棒)装于不锈钢壳内,用氩弧焊密封。放入反应堆中照射,由59(n,γ)60反应得到放射性同位素60。反应堆生产放射性同位素P39反应堆是一个强中子源,将样品置93加速器生产放射性同位素P40由加速器产生的具有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如质子、氘核和粒子轰击靶料,通过(p,n)、(d,n)、(d,2n)、(d,α)、()和(α,n)等反应得到放射性同位素。例如用一30型回旋加速器产生的26质子轰击锌靶,由68(p,2n)67反应得到放射性同位素镓67。加速器生产放射性同位素P40由加速器产生的具有一定能量的94第三节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

相互作用

第三节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

95射线,指的是如X射线、射线、射线、射线等,本质都是辐射粒子。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是辐射探测的基础,也是认识微观世界的基本手段。这里讨论的对象为致电离辐射。辐射能量大于10,即可使探测介质的原子发生电离的能量。射线,指的是如X射线、射线、射线、射线等,本96辐射:带电粒子辐射非带电粒子辐射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97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分类带电粒子辐射不带电粒子辐射重带电粒子中子快电子X射线和射线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分类带电粒子辐射不带电粒子辐射重带电粒子98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在同物质原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发生碰撞进行能量的传递和交换:其中一种主要的作用是带电粒子直接使原子电离或激发非带电粒子则通过次级效应产生次带电粒子使原子电离或激发能够直接或间接引起介质原子电离或激发的核辐射通常叫做电离辐射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在同物质原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发生碰撞进行991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载能带电粒子在靶物质中的慢化过程,可分为四种,其中前两种是主要的:(a)

电离损失-带电粒子与靶物质原子中核外电子的非弹性碰撞过程。(b)

辐射损失-带电粒子与靶原子核的非弹性碰撞过程。(c)带电粒子与靶原子核的弹性碰撞(d)带电粒子与核外电子弹性碰撞1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载能带电粒子在靶物质中的慢1001.1带电粒子能量损失方式之一电离损失入射带电粒子与靶原子的核外电子通过库仑作用,使电子获得能量而引起原子的电离或激发。电离——核外层电子克服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原子成为正离子。激发——使核外层电子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而使原子处于激发状态,退激发光。1.1带电粒子能量损失方式之一电离损失入射带电101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1021.2带电粒子能量损失方式之二辐射损失入射带电粒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作用,使入射带电粒子的速度和方向发生变化,伴随着发射电磁辐射—轫致辐射()。它是X射线的一种,具有连续的能量分布。1.2带电粒子能量损失方式之二辐射损失入射带电粒103射程P45射程()的定义带电粒子沿入射方向所行径的最大距离,称为入射粒子在该物质中的射程R。入射粒子在物质中行径的实际轨迹的长度称作路程()。重带电粒子的质量大,与物质原子相互作用时,其运动方向几乎不变。因此,重带电粒子的射程与其路程相近。射程P45射程()的定义带电粒子沿入射方向所行径的最104P45对重带电粒子质量大,与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作用时,运动方向几乎不变,因此,其α射程与路程相近。5.3的α粒子空气中射程3.84,生物肌肉组织中的射程仅为30-40μm,人体皮肤的角质层就可把它挡住。P45对重带电粒子质量大,与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作用时,运动方105粒子的射程由于电子容易物质原子的散射,其射程与路径相差甚远。连续能量分布,其射程不同于重带电粒子。但与粒子最大能量相应存在一个最大射程。

粒子的射程106因此,两个湮没光子的能量相同,各等于0.511。而两个湮没光子的发射方向相反,且发射是各向同性的。因此,两个湮没光子的能量相同,各等于0.511。而两107射线与射线的本质——电磁辐射特征射线:湮没辐射:核能级跃迁正电子湮没产生特征X射线:原子能级跃迁轫致辐射:带电粒子速度或运动方向改变产生2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P45射线与射线的本质——电磁辐射特征射线:湮没辐射:核108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特点:光子是通过次级效应与物质的原子或原子核外电子作用次级效应主要的方式有三种,即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特点:光子是通过次级效应与1091.光电效应1.光电效应1102.康普顿效应2.康普顿效应111

2.3电子对生成效应:光子从原子核旁经过,在核的库仑场作用下,光子转化成为正负电子对。1)正负电子对的能量:所以,只有当射线能量大于才可能发生电子对效应。2.3电子对生成效应:112三种效应的相互关系

三种效应的相互关系

113物质对射线的吸收窄束X、射线的吸收P47为光子与吸收物质作用的截面;N为吸收物质单位体积的原子数;I0为射线入射强度;D为吸收物质厚度。物质对射线的吸收窄束X、射线的吸收P4114在t~层内单位时间光子数的变化为:等于在该层物质内单位时间发生的作用数。其中:线性吸收系数在t~层内单位时间光子数的变化为:等于在该层物质内单位时间发115积累因子是为了考虑散射伽玛的影响而引入的参数。积累因子是为了考虑散射伽玛的影响而引入的参数。116宽束(非窄束)射线衰减规律P48称为积累因子。宽束(非窄束)射线衰减规律P48称为积累因1173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子的性质2)中能中子:1~0.5。1)慢中子:0~1。包括冷中子、热中子、超热中子、共振中子。3)快中子:0.5~10。4)特快中子:>10。热中子:与吸收物质原子处于热平衡状态,能量为0.0253,中子速度~2.2×103.3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子的性质2)中能中子:1~0.118中子的性质质量:=1.008665u=939.5653002自旋:=1/2,费米子电荷:0,中性粒子磁矩:n=-1.913042N中子寿命:发生-衰变的半衰期T1/2=10.60中子的性质质量:=1.008665u=939.56530119中子源1)241中子源。属于()型中子源。由241放射源放出的粒子,打在上发生反应,产生中子。性能:中子产额——2.2×106T1/2=433年;1.同位素中子源中子能量为0.1~11.2,平均5;比(中子强度比)为10:1;中子源1)241中子源。属于()型中子源。由241放1202)自发裂变中子源自发裂变中子源为超铀元素。以252(锎)最常用。1克252发射中子率为2.31×1013个中子。半衰期:T1/2(自发裂变)=85.5a,T1/2(衰变)=2.64a。中子平均能量为2.2。2)自发裂变中子源自发裂变中子源为超铀元素。以121

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P501.中子的散射

1)弹性散射(n,n)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实质上是中子与物质的靶核的相互作用。2)

非弹性散射(n,n’)2.中子的俘获1)中子的辐射俘获(n,)2)中子的核反应(n,α)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P501.中子的散射1)弹性散射122放射性基础知识

赵福祥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2006年4月2006年江苏省核与辐射监督管理和监测技术人员上岗培训放射性基础知识2006年江苏省核与辐射监督管理和监123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单位正电荷。中子和质子质量相当,分别约等于一个原子质量单位。核中中子和质子统称为核子,数目以A表示,A称为核子数或质量数,核中质子数记为Z,中子数记为N。常用如下形式表示一个原子核:实际上核素符号X和质子数Z具有唯一、确定的关系,所以用符号足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核素。原子核的表示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单124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单位正电荷。中子和质子质量相当,分别约等于一个原子质量单位。核中中子和质子统称为核子,数目以A表示,A称为核子数或质量数,核中质子数记为Z,中子数记为N。常用如下形式表示一个原子核:实际上核素符号X和质子数Z具有唯一、确定的关系,所以用符号X足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核素。原子的表示原子序数化学符号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单1251)汤姆逊模型1903年,汤姆逊提出模型:原子是一个半径大约为10-10米的球体,正电荷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球体,电子则稀疏地嵌在球体中。同年,长冈半太郎认为正负电子不可能相互渗透,提出了电子均匀地分布在一个环上,环中心是一个具有大质量的带正电的球,被他称为“土星型模型”结构。1原子结构模型1)汤姆逊模型1原子结构模型1263).原子结构进化示意图3).原子结构进化示意图127现代原子结构现代原子结构128卢瑟福散射实验结论:正电荷集中在原子的中心,即原子核;线度为10–12量级,为原子的10–4量级;质量为整个原子的99.9%以上;从此建立了原子的有核模型。原子的电中性,要求:原子核所带电量与核外电子电量相等,核电荷与核外电子电荷符号相反。即:核电荷,核外电子电荷–。卢瑟福散射实验结论:原子的电中性,要求:129中子、质子和电子的质量与电荷质量(u)电荷(e)中子0质子+1电子-1中子、质子和电子的质量与电荷质量(u)电荷(e)中子0质子+130原子核的大小(P8)

原子核的半径,根据测量方法:核力半径和电荷分布半径。它们结果相近,均与A1/3成正比。电荷半径:核力半径:重要结论:原子核半径近似正比于A1/3,原子核体积近似正比于A。原子核的大小(P8)原子核的131原子核的密度P8:代入:得:结论:原子核密度为常数,且非常大。原子核的密度P8:代入:得:结论:原子核密度为常数,且非常大132原子的壳层结构P2原子核核外电子又常称为轨道电子,把电子看成沿一定的轨道运动最靠近核的一个壳层称为K层,在它外面依次为L壳层,M壳层,N壳层,O壳层等等。每个壳层最多可容纳2n2个电子,以K壳层而言,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L壳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M壳层为18个电子,…原子的壳层结构P2原子核核外电子又常称为轨道电子,把电子看133在正常状态下,电子先充满较低的能级(P3)受到内在或外来因素的作用时,处在低能级的电子有可能被激发到较高的能级上(称为激发过程);或电子被电离到原子的壳层之外(称为电离过程)。特征X射线。在正常状态下,电子先充满较低的能级(P3)134图2-1原子能级图和主要的K系和L系特征X射线图2-1原子能级图和主要的135原子核物理常用术语(P5)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中子和质子以及特定能态的一种原子核或原子称为核素。核子数、中子数、质子数和能态只要有一个不同,就是不同的核素。

两种核素,A同,Z、N不同。两种核素,N同,A、Z不同。两种核素,Z同,A、N不同。两种核素,A、Z、N同,能态不同。原子核物理常用术语(P5)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中136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称为某元素的同位素。(即Z相同,N不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个位置,具有基本相同化学性质。)表示方法:238U、238、铀-2382).同位素()和同位素丰度铀的二种同位素。氢的三种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称为某元素的同位素。(137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称为同位素丰度。99.985%、0.015%99.756%、0.039%、0.205%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称为同位素丰1383).同中子异荷素()4).同量异位素()质量数A相同,质子数Z不同的核素。中子数N相同,质子数Z不同的核素。也称为同中子素或同中异位素。3).同中子异荷素()4).同量异位素()质量数A相同,质子1395).同质异能素()质子数Z和中子数N均相同,而能态不同的核素。同质异能态:同质异能素所处的能态,是寿命比较长的激发态。激发态半衰期为2.81hr。5).同质异能素()质子数Z和中子数N均相同,而140图1-2核素图(部分)图1-2核素图(部分)141图1-3稳定核素分布图图1-3稳定核素分布图142稳定核素几乎全落在一条光滑曲线上或紧靠曲线的两侧,我们把这条曲线称为β稳定曲线。稳定曲线上方的核素为丰中子核素,易发生β-衰变。位于稳定曲线下方的核素为缺中子核素,易发生β+衰变稳定核素几乎全落在一条光滑曲线上或紧靠曲线的两侧,我们把这条143原子核的结合能质量和能量都是物质同时具有的两个属性,任何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必须与一定的能量相联系2一个原子质量单位相联系的静止质量相应的能量为931.494013原子核的结合能质量和能量都是物质同时具有的两个属性,任何具144图1-4比结合能曲线图1-4比结合能曲线145获得能量:一是重核裂变,即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人们依靠重核裂变的原理制造出原子反应堆与原子弹一是轻核聚变。依靠轻核聚变的原理制造出氢弹和人们正在探索的可控聚变反应。获得能量:146五、核衰变(P11)1896年贝可勒尔()发现了铀的放射现象,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观察到原子核现象。五、核衰变(P11)1896年贝可勒尔()发现了铀147在磁场中研究射线的性质时,证明它是由三种成分组成的。一个成分在磁场中的偏转方向与带正电的离子流的偏转方向相同;另一个成分与带负电的离子流的偏转方向相同;第三个成分则不发生任何偏转,继续沿着直线方向前进。分别叫做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在磁场中研究射线的性质时,证明它是由三种成分组成的。148核衰变主要的类型:a,b,g衰变

辐射类型电荷数/质量 穿透本领 a=氦核+24 纸片b=–或几毫米金属g=高能光子无 几厘米铅 此外,还有中子发射、质子发射、裂变等核衰变主要的类型:a,b,g衰变

辐射类型149α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粒子而发生的转变,叫做α衰变。经过α衰变以后,原子核的质量数比母核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

α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粒子而发生的转变,叫做α衰变。经150α衰变特点一般为重核一般能量小于7半衰期极宽

α衰变特点一般为重核151(二)衰变衰变:核电荷数改变而核子数不变的自发核衰变过程.放射性核素遍及整个元素周期表衰变发射粒子能量在几十~几衰变半衰期范围为,10-3s~1024a衰变基本特点:衰变主要包括-衰变、+衰变和轨道电子俘获三种形式。(二)衰变衰变:核电荷数改变而核子数不变的自发152的衰变理论(1934):中子和质子是核子的两个不同状态,它们之间的转变相当于两个量子态之间的跃迁,在跃迁过程中放出电子和中微子,它们事先并不存在于核内。-衰变的本质是核内一个中子变为质子,+和的本质是一个质子变为中子,导致产生电子和中微子的是弱相互作用。-:+:EC:的衰变理论(1934):中子和质子是1532、-衰变表达式:母核X衰变为子核Y、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核中一个中子变为了质子。2、-衰变表达式:母核X衰变为子核Y、一个电子和一1543、+衰变表达式:母核X衰变为子核Y、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微子.核中一个质子变为了中子。3、+衰变表达式:母核X衰变为子核Y、一个正电子和1554、(轨道电子俘获)表达式母核俘获核外轨道上的一个电子,使母核中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同时放出一个中微子。K电子俘获最容易发生。4、(轨道电子俘获)表达式母核俘获核外轨道上的一个电子,使156衰变的后续过程:2.特征X射线1.俄歇电子衰变的后续过程:2.特征X射线1.俄歇电子157(三)跃迁衰变:原子核从激发态通过发射光子或其他过程跃迁到较低能态的过程。该过程核电荷数不变、核子数不变。跃迁发射粒子能量在几~十几跃迁半衰期范围为,10-16s~10-4s跃迁的基本特点:跃迁包括跃迁和内转换电子两种形式。(三)跃迁衰变:原子核从激发态通过发射光子或其他过程跃158跃迁(发射光子的过程)光子的性质:静止质量0能量(动质量)动量自旋(玻色子)跃迁(发射光子的过程)光子的性质:静止质量159六、原子核的衰变规律(P13)在无外界影响下,原子核自发地发生转变的现象称为原子核的衰变,又叫放射性衰变。核衰变有多种形式,如α衰变,β衰变,γ衰变,还有自发裂变及发射中子、质子的蜕变过程。六、原子核的衰变规律(P13)在无外界影响下,原子核自发地160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161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162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163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164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165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衰变是一个统计的过程大量的全同的放射性原子核会先后发生衰变,总的效果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放射源中的原子核数目按一定的规律减少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衰变是一个统计的过程166实验发现:加压、加热、加电磁场、机械运动等物理或化学手段不能改变指数衰减规律,也不能改变其衰变常数λ。放射性衰变是由原子核内部运动规律所决定的。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167单一放射性的指数衰减规律把一定量的氡射气单独存放大约4天之后氡射气的数量减少一半经过8天减少到原来的1/4经过12天减天1/8一个月后就不到原来的1/100如果以氡射气的数量的自然对数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作图单一放射性的指数衰减规律把一定量的氡射气单独存放168图1-6222的衰变规律图图1-6222的衰变规律图169设:t时刻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为N(t),求解t~内发生的核衰变数目(t),它应该正比于N(t)和时间间隔,于是有:设:t时刻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为N(t),求解t~内发生170(1)、衰变常数分子表示:t时刻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核数目,称为衰变率,记作t时刻放射性原子核总数衰变常数:一个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概率。放射性核素的特征量量纲为:[t]-1,如1,1,1,1(1)、衰变常数分子表示:t时刻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核171一个原子核有几种衰变方式时:定义分支比:一个原子核有几种衰变方式时:定义分支比:172(2)、半衰期半衰期:放射性核数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记为。即:量纲为:[t],如s,h,d,a(2)、半衰期半衰期:放射性核数衰变一半所需的173(3)、平均寿命平均寿命=总寿命/总核数在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核数为:这些核的寿命均为t,它们的总寿命为:(3)、平均寿命平均寿命=总寿命/总核数在时174因此,平均寿命:而t可能的取值为:0~所以,所有核的总寿命为:因此,平均寿命:而t可能的取值为:0~所以,所有核的175放射性的活度和单位一个放射源的强弱不仅取决于放射性原子核的数量的多少,还与这种核素的衰变常数有关一个放射源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称为它的放射性活度,通常用符号A表示放射性的活度和单位一个放射源的强弱不仅取决于放射性原子核的数176放射性活度的单位(P17)由于历史的原因,曾采用居里()为单位。每秒钟有3.7×1010次核衰变定义为一个居里,即13.7×1010有毫居里(110-3)微居里(1μ10-6)放射性活度的单位(P17)由于历史的原因,曾采用居里()为单177单位是秒的倒数(1),叫贝可勒尔,简称贝可,符号。1等于放射性物质在1秒钟内有1个原子核发生衰变。其表达式如下:1次衰变/秒11显见,13.7×1010单位是秒的倒数(1),叫贝可勒尔,简称贝可,符号。1等于放射178放射性活度仅仅是指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目,而不是指在衰变过程中放射出的粒子数目。例如137有100个原子核发生衰变,放出1.17的电子有6个;0.512的电子有94个;并伴随0.662光子94个

共放出194个粒子。放射性活度仅仅是指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目,而不是指在衰变179(4)、比活度()定义为:单位质量放射源的放射性活度。比活度反映了放射源中放射性物质的纯度。即:单位为:,或(4)、比活度()定义为:单位质量放射源的放射性活度。180递次衰变规律许多放射性核素并非一次衰变就达到稳定,而是它们的子核仍有放射性,会接着衰变……直到衰变的子核为稳定核素为止,这样就产生了多代连续放射性衰变,称之为递次衰变或级联衰变。递次衰变规律许多放射性核素181递次衰变的表示:例如:递次衰变的表示:例如:1821.两次连续衰变规律ABC(稳定)初始条件:t=0时,A

的数目为N10A和B的衰变常数分别为1和2B、C的数目为0。是单一放射性衰变,服从简单的指数规律。即:对于A:这样t时刻,A的数目的变化为:1.两次连续衰变规律ABC(稳定)初始条件:t=183对于B:不断衰变为C(减少):不断从A获得(增加):这样B的数目的变化为:B代入N1(t)等条件,解此微分方程,可见,子体B的变化规律不仅与它本身的衰变常数2有关,而且还与母体A的衰变常数1有关,它的衰变规律不再是简单的指数规律。对于B:不断衰变为C(减少):不断从A获得(增加):这样184已经假设C是稳定的,那么它的变化仅由B的衰变决定,即:解此方程,得:对于C:当t,N3(t)N10,母体A全部衰变成子体C。子体C是稳定的,不再发生衰变。已经假设C是稳定的,那么它的变化仅由B的衰变185两次连续衰变规律总结如下:ABC(稳定)两次连续衰变规律总结如下:ABC(稳定)186放射性平衡(P21)暂时平衡当母体A的半衰期不是很长,但比子体B半衰期还是要长,即T1>T2(如10h,1h)长期平衡当母体A的半衰期比子体的长得多,T1>>T2(如10a,1h)不成平衡的情况当母体A的半衰期小于子体的半衰期,T1<T2(如1h,10h)放射性平衡(P21)暂时平衡当母体A的半衰期不是很长,187a子体活度曲线d子体单独存在时活度曲线b母体活度曲线c母子共同活度曲线ea子体活度曲线d子体单独存在时活度曲线b母体活度曲线c母子共188医院“母牛”连续衰变(P23)医院“母牛”连续衰变(P23)189B.长期平衡P23当母体A的半衰期较长,且比子体B的半衰期长得多时,即或则在观察时间内,看不出母体A放射性的变化;在相当长时间以后,子体B的核数目和放射性活度达到饱和,并且子母体的放射性活度相等。这时建立的平衡叫长期平衡。B.长期平衡P23当母体A的半衰期较长,且比子体B的190a子体活度曲线d子体单独存在时活度曲线b母体活度曲线c母子共同活度曲线200a子体活度曲线d子体单独存在时活度曲线b母体活度曲线c母子共191如:铀-镭平衡(或钍-镭平衡)在测量样品时,一般要求放射系处于平衡状态。一般测量的样品是不密封的,这时如果衰变系列中有处于气体状态的(如各放射系中的氡射气),→,它会逸出而使长期平衡破坏。为此要把样品密封起来达其半衰期的5~7倍再进行测量。(222的T1/2为3.8天)

如:铀-镭平衡(或钍-镭平衡)在测量样品时,一般要192C.不成平衡——逐代衰变当母体A的半衰期比子体B的半衰期短时,即或这时建立不起平衡,母体A按指数规律较快衰减;而子体B的数目从零逐步增加,过极大值后较慢衰减,当时间足够长时,子体B则按自己的衰变常数2衰变。这种情况也称为逐代衰变。C.不成平衡——逐代衰变当母体A的半衰期比子体B193a子体活度曲线d子体单独存在时活度曲线b母体活度曲线c母子共同活度曲线a子体活度曲线d子体单独存在时活度曲线b母体活度曲线c194天然放射系P25地球年龄为10亿年(即109a)三个处于长期平衡状态的放射系这些放射系第一个核素的半衰期都很长如钍系的,半衰期为1.41×1010a;铀系的U,半衰期为4.47×109a;锕-铀系的U,其半衰期为7.04×108a。三个放射系中的其他核素,衰变都较快天然放射系P25地球年龄为10亿年(即109a)195钍系(4n系)钍系从开始,经过连续10次衰变,最后到达稳定核素是4的整数倍的质量数子体中半衰期最长为5.75a,所以钍系建立起长期平衡需要几十年时间。钍系(4n系)钍系从196铀系(42系)铀系从开始,经过连续14次衰变,最后到达稳定核素是4的整数倍+2的质量数子体中半衰期最长为2.45×105a,所以铀系建立起长期平衡需要几百万年时间。铀系(42系)铀系从开始,197锕系(43系)锕系从开始,经过连续11次衰变,最后到达稳定核素是4的整数倍+3的质量数子体中半衰期最长为3.28×104a,所以锕系建立起长期平衡需要几十万年时间。锕系(43系)锕系从开198空缺(41系)-发现镎系镎系从开始,经过连续11次衰变,最后到达稳定核素是4的整数倍+1的质量数天然放射系中缺少41放射系,人工造成的半衰期为2.14×106a。空缺(41系)-发现镎系镎系从开始199衰变规律的一些应用P261995年5月,各为10的放射性核素226、137、60和125I,到2005年5月(经过10年)时它们的活度是多少?分别占原来活度的百分比。A(t)(0)λt=A(0)0.693衰变规律的一些应用P261995年5月,各为10的放射性200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201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202第二节电离辐射源(P29)第二节电离辐射源(P29)203

辐射主要包括:1.电离辐射(通常称放射性)

2.电磁辐射(非电离辐射)

204人体受到照射的辐射来源及其水平天然辐射是人类的主要辐射来源人体受到照射的辐射来源及其水平天然辐射是人类的主要辐射来源205天然辐射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原生放射性核素一般场所:天然本底为2.3,多为内照射(222,60%)一、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原生放射性核素一般场所:206宇宙射线引起的镞射1.宇宙射线的来源宇宙射线引起的镞射1.宇宙射线的来源207初级宇宙射线:质子(85.9%)、α粒子(12.7%)、重带电粒子(等核,1.4%)及少量电子。最高能量可达10(1010)。与大气核作用,生成次极宇宙射线。在纬度高于45度的海平面,宇宙射线平均注量率12·。随高度变化,海平面为1,则海拔2为3,海拔12为20~30。次级宇宙射线:主要是中子、介子,介子、正负电子及高能光子。在15处完成转换。初级宇宙射线:质子(85.9%)、α粒子(12.7%)、重208对公众剂量有明显贡献的核素,14C、3H、22、7。以14C为例,14C的生成过程:次极宇宙射线中的热中子与大气中的N核发生核反应:

14C具有放射性,

14C与大气中作用形成通过生物作用和自然界的交换,分布于大气、海洋及生物界,总量达3000。2.宇生放射性核素对公众剂量有明显贡献的核素,14C、3H、22、7。以2093.原生放射性核素:以238U、232和235U为起始核素的三个天然放射系,以及独立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如40K等。以40K为例,以为主40K的天然丰度为0.0118%。在人体内的放射性活度约为:

3.原生放射性核素:以238U、232和235U为起210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211正常本底地区天然辐射源致人体的年有效剂量正常本底地区天然辐射源致人体的年有效剂量212江苏省天然辐射所致居民剂量年有效剂量当量()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辐射类型(104人·)室外室内合计陆地γ辐射0.090.390.483.0宇宙射线0.070.160.231.5天然贯穿辐射0.160.550.714.5注:室内\外居留因子取0.72/0.28,屏蔽因子取楼0.8/平0.9江苏省天然辐射所致居民剂量年有效剂213人工辐射源人工辐射源是用人工方法产生的辐射源。人工辐射源主要有核设施、核技术应用的辐射源和核试验落下灰等。P32密封源的种类很多。按辐射的射线可分为α源、β源、γ源、低能光子源、中子源等。按放射源的几何形状可分为点源、线源、平面源、圆柱源、圆环源、针状源、棒状源等。按活度不确定度可分为检查源、工作源、参考源、标准源等。按用途可分为医疗用、工业照相(探伤)用、核仪表用、射线辐照用、放射性测井用、放射性测量及仪表刻度用等等。人工辐射源人工辐射源是用人工方法产生的辐射源。人工辐射源主要214反应堆生产放射性同位素P39反应堆是一个强中子源,将样品置于反应堆辐照室或辐照管道内用中子辐照,利用(n,γ)、(n,α)及(n,p)等反应,使样品中的稳定同位素变为放射性同位素。例如生产60放射性同位素时,将金属钴丝(或钴片、钴棒)装于不锈钢壳内,用氩弧焊密封。放入反应堆中照射,由59(n,γ)60反应得到放射性同位素60。反应堆生产放射性同位素P39反应堆是一个强中子源,将样品置215加速器生产放射性同位素P40由加速器产生的具有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如质子、氘核和粒子轰击靶料,通过(p,n)、(d,n)、(d,2n)、(d,α)、()和(α,n)等反应得到放射性同位素。例如用一30型回旋加速器产生的26质子轰击锌靶,由68(p,2n)67反应得到放射性同位素镓67。加速器生产放射性同位素P40由加速器产生的具有一定能量的216第三节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

相互作用

第三节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

217射线,指的是如X射线、射线、射线、射线等,本质都是辐射粒子。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是辐射探测的基础,也是认识微观世界的基本手段。这里讨论的对象为致电离辐射。辐射能量大于10,即可使探测介质的原子发生电离的能量。射线,指的是如X射线、射线、射线、射线等,本218辐射:带电粒子辐射非带电粒子辐射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219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分类带电粒子辐射不带电粒子辐射重带电粒子中子快电子X射线和射线射线与物质相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