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课件_第1页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课件_第2页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课件_第3页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课件_第4页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第三章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商品经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1一、私有制和商品经济(一)个体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经济1.个体私有制个体私有制是以生产者自身劳动为基础的一种私有制,或者说,它是生产者家庭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劳动产品和收入为生产者家庭占有的一种私有制。2.个体私有制和商品经济一、私有制和商品经济(一)个体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经济2(二)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经济1.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一种私有制。主要形式则有两种:一是资本家个人私有制,一是资本家集团私有制(其中也包括资产阶级国家所有制)。2.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商品经济(二)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经济1.资本主义私有制3二、公有制和商品经济(一)古典公有制和现代公有制1.古典公有制2.现代公有制(二)社会主义现代公有制和商品经济1.现代公有制商品经济中的共性

第一,利益主体的多元性。第二,竞争的平等性。第三,运行的开放性。2.现代公有制商品经济中的特性二、公有制和商品经济(一)古典公有制和现代公有制4三、产权制度和企业组织经营形式(一)产权制度1.产权制度的基本含义产权即财产权。它是主体对财产的所有、占有、使用和处置等权利的总称,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产权有企业产权和个人产权之分。产权制度主要是指法人企业产权制度。2.法人企业产权制度(二)企业组织经营形式1.承包制2.租赁制3.股份制三、产权制度和企业组织经营形式(一)产权制度5思考题1.什么是个体私有制?什么是个体私有制商品经济的特点?2.什么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什么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商品经济的特点?3.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公有制?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公有制商品经济的特点?4.什么是法人企业产权制度?5.适应现代产权制度的产业经营形式应该是怎样的?思考题1.什么是个体私有制?什么是个6第四章经济体制和商品经济

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一)经济制度的含义衡量经济制度是否有成效,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指标,主要有如下三个:1.经济增长2.效率3.公平第四章经济体制和商品经济

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一)经7(二)经济制度的类型

1.私有制经济制度2.公有制经济制度3.多元所有制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基础的多元所有制经济制度(2)私有制为基础的多元所有制经济制度(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二)经济制度的类型8二、经济体制类型与商品经济(一)经济体制的内容(二)衡量经济体制效率的指标1.组织与决策方式2.信息传递与使用方式3.动力机制二、经济体制类型与商品经济(一)经济体制的内容9(三)经济体制的类型(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与联系一方面,所有制基础不同。另一方面,国家的性质不同。类型内容 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组织与决策方式 市场组织与分散决策 计划组织与集中决策 信息传递与使用 有偿使用、横向传递 无偿使用、纵向流动 动力机制 物质刺激 精神刺激 (三)经济体制的类型(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10思考题1.经济制度的含义及其类型。2.衡量经济制度是否有效的指标。3.比较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制度。4.衡量经济体制运行效率的指标。5.比较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与联系。7.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相互关系。思考题1.经济制度的含义及其类型。11第三篇经济运行和经济调节第五章经济运行与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一、资金的循环(一)资金循环的基本含义(二)资金循环的三个阶段(三)资金循环的三种形态第三篇经济运行和经济调节第五章经济运行与资金的循环和12G—W…P…W′—G′·G—W…P…W′—G′′(2)生产资金的循环(1)货币资金的循环(3)商品资金的循环二、资金的周转(一)资金周转的速度G—W…P…W′—G′·G—W…P…W′—G′′(13(二)影响资金周转速度的因素1.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固定资产的折旧提成是以固定资产的磨损为依据的。固定资产的损耗分为两种: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流动资金是指劳动对象和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收入。2.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时间是指资金在生产领域内停留的时间,流通时间是指资金在流通领域内停留的时间。(三)加速资金周转及其重大作用1.一般途径2.加速资金周转的重要作用(二)影响资金周转速度的因素1.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14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一)商品流通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但决定价格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二)货币流通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货币流通形式即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我国的现金流通是以银行体系为中心,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进行的货币流通,银行通过不同渠道投放和回笼货币。货币投放的渠道有:(1)支付国家职工工资,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学校、团体的职工的工资。(2)支付国家机关、学校、团体等行政管理费用。(3)国家通过银行向工商企业和农业发放各种贷款和拨款。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一)商品流通153.信用和银行(1)信用信用即信贷,它是市场经济中资金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2)银行及其利息第一,聚集和分配资金,促进生产的发展。 第二,通过增加或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控制物价的剧烈波动,保持金融稳定。 第三,对外办理汇兑业务,加强国际经济联系。4.国家对货币和管理3.信用和银行16思考题1.什么是资金循环?资金循环经过哪几个阶段,采取哪几种职能形式?2.资金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什么?3.什么是资金的周转?影响资金周转的因素是什么?4.资金周转的快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5.什么是商品流通?生产和流通的关系是怎样的?6.什么是货币流通?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是怎样的?7.什么是信用?信用有哪几种类型?思考题1.什么是资金循环?资金循环经17第六章经济运行与收入分配和消费一、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分配(一)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增长国民收入是一国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生产的全部新价值的总和。v+m则是新生产的价值,即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第一,生产部门劳动的增加。 第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三,生产资料的节约。第六章经济运行与收入分配和消费一、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分配18(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直接分配。2.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再分配的必要性:

第一,是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的需要。第二,是发展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第三,是应付天灾人祸和保证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的需要。第四,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原因,我国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地区经济的发展还极不平衡。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是通过以下的途径来进行的:第一,国家预算。第二,劳务费。第三,价格杠杆。第四,银行信贷。(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19二、按资分配和按劳分配 第一,依据的所有制基础不同。第二,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不同。第三,分配的最终结果不同。(一)按资分配 按资分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分配原则,它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它是指资本所有者凭借资本所有权无偿占取收入的分配关系。 是采取三种不同的收入形式:即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按资分配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第一,按资分配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实现形式。第二,按资分配的主体是资本所有者。第三,按资分配原则的基本内容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第四,资本主义按资分配原则体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二、按资分配和按劳分配 第一,依据的所有制基础不同。第二,它20(二)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则不得食。根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建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他们运用共同所有的生产资料进行共同劳动。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及其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第三,社会主义劳动的特殊性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依据。(二)按劳分配212.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第一,按劳分配的主体不同。 第二,按劳分配中的劳动的表现形式不同。 第三,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不同。 第四,按劳分配收入的用途不同。 第五,按劳分配的地位不同。3.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具有长期性。一是因为多种所有制同时并存。二是因为个人收入使用方向的层次性。三是劳动力个人所有上多种根本形式长期存在的内在动因。2.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22三、计划分配和市场分配(一)计划分配机制及其特点(二)市场分配机制四、经济运行和消费1.消费水平的内容消费水平就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一个国家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达到的水平和满足程度。2.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1)国民收入总额及增长速度。(2)人口总量及增长速度。(3)消费品价格的变动及总水平(4)产品的花色品种和质量三、计划分配和市场分配(一)计划分配机制及其特点23(二)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是由低到高发展的,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低级阶段),满足基本需求的阶段。第二阶段(中级阶段),提高消费质量的阶段。第三阶段(高级阶段),此阶段消费向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精神消费比重上升,物质生活消费的比重下降。(二)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是由低到高发展的,一般要经历以下24(三)消费方式

(四)消费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1.消费对生产的作用(1)消费是产品得以最终实现的前提。(2)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2.消费对交换和分配的作用(1)消费是交换和分配的最后实现。(2)消费是制约交换和分配的重要条件。(三)消费方式

(四)消费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1.消费对25思考题1.什么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增长取决于哪些因素?2.国民收入是怎样进行初次分配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以及通过哪些途径进行的?3.按资分配和按劳分配有哪些本质区别?4.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有哪些特点?5.计划分配机制和市场分配机制相比有哪些不同?6.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消费结构的变化要经历几个阶段?7.消费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思考题1.什么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增长取26第七章经济运行与市场调节一、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一)资源和资源配置(二)资源配置的两种方法一种是以行政命令为手段,以计划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叫做计划经济;另一种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叫做市场经济。第七章经济运行与市场调节一、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27二、市场功能和市场机制(一)市场功能(1)导向功能 (2)分配功能 (3)调节功能(4)约束功能 (5)实现功能 (二)市场机制1.市场机制的含义市场机制是指市场机体内的各种市场因素(如供求、价格和竞争等)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的联系和作用。2.市场机制的特点 第一,关联性。 第二,利益制约性。 第三,客观性。 第四,内在性。二、市场功能和市场机制(一)市场功能283.市场机制的内容

第一,供求机制。 第二,价格机制。 第三,竞争机制。4.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第一,市场体系的发育。第二,市场主体的构造和培育。第三,市场垄断的消除。 第四,市场运行规则的健全。第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市场机制的内容29三、市场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第一,受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主要对象是微观经济活动即企业的经济活动。第二,某些宏观经济变量,如财政收入总额、信贷收入总额和外汇收支总额,对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第三,市场造成的外部不经济(外部负效应)或者称为不利的外溢因素的存在。第四,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第五,在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市场有产生垄断的倾向。第六,市场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市场机制的作用会造成一些人很富有,而另一些人连基本需求都无法保障。三、市场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第一,受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主要30思考题1.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优势及产生的效应是什么?2.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有哪些方面的不同?3.市场有哪些功能?4.市场机制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5.市场机制包括的内容及发挥作用的条件有哪些?6.市场调节具有哪些方面的局限性?思考题1.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优势及产生31第八章经济运行与国家调控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一)市场的失灵 第一,由竞争而导致的对其自身的否定——垄断。 第二,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伴生着社会范围内的资源浪费。(二)国家调控的形成和发展 1.私有制条件下的国家调控 2.公有制经济条件下的国家调控第八章经济运行与国家调控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32二、市场起基础性调节作用条件下的国家宏观调控(一)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二)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1.经济控制论2.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三、国家调控的模式与过程(一)国家调控模式的选择(二)经济参数调控经济参数也称经济变量。是指国家为了使市场输出一个预期目标值而向市场输入的可控变量。二、市场起基础性调节作用条件下的国家宏观调控(一)现代市场经33中央银行调节经济主要运用以下几种金融参数: 1.货币的发行 2.存款准备金率 3.再贴现率(三)国家制订市场规则 (1)市场进出规则。 (2)市场法律规则。 (3)市场的行政管理规则。中央银行调节经济主要运用以下几种金融参数:34思考题1.论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2.为什么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试就间接调控的五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5.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与国家调控的关系谈谈个人的见解。思考题1.论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干预35第九章经济运行和经济效益一、经济效益(一)经济效益的含义 经济效益,一般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劳动占用、劳动耗费同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二)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三)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二、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一)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二)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体现在产品质量问题上(三)提高产品质量带来的经济效益第九章经济运行和经济效益一、经济效益36三、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第一,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合理组织好生产。一方面要将工业经济增长从速度型转变为效益型。第二,降低成本。第三,提高产品质量。第四,要变革国有资产运营观念和产权制度。第五,提高效益的根本出路在于转换经营机制。第六,要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多种措施坚决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三、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第一,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合理37思考题1.什么是经济效益?如何认识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的关系?2.为什么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统一体现在产品质量上?3.提高经济效益有哪些途径?思考题38第四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第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的跳跃式发展一、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基本含义(二)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二、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一)有形要素投入的增加 1.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 2.资本量第四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第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的跳跃式39(二)无形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1.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要素生产率的提高(1)单个要素生产率单个要素生产率是指按每单个投入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的产出与投入要素之比。(2)全部要素生产率全部要素生产率是指包括劳动、资本等全部生产要素的每单位投入的产量,即总产出量与将全部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的投入量之比。(二)无形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1.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40三、经济增长与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一)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与经济增长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1)I(v+m)=Ⅱc。(2)I(c+v+m)=Ic+Ⅱc3)Ⅱ(c+v+m)=I(v+m)+Ⅱ(v+m)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I(v+m)=Ⅱc与Ⅱ(c+m–m/x)>I(v+m/x)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1)I(v+m)=Ⅱc+1c+Ⅱc。(2)I(c+v+m)=I(c+c)+Ⅱ(c+c);(3)Ⅱ(c+v+m)=I(v+v+m/x)+Ⅱ(v+v+m/x)三、经济增长与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一)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与41 (二)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与经济增长四、经济增长与经济的跳跃式发展 (一)经济跳跃式发展的含义 (二)经济跳跃式发展的条件 (三)经济跳跃式发展的形式 (二)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与经济增长42思考题1.什么是经济增长?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有哪些?2.简述当今世界两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3.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有哪几类?试分析它们各自如何影响经济增长。4.简述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原理并运用它来分析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经济增长。5.何谓“三次产业”,分析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怎样影响经济增长。6.经济跳跃式发展的基本涵义、实现条件及类型是什么?思考题1.什么是经济增长?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43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和经济的现代化一、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发展一般是指随着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过程而发生的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变化。(1)结构变化:投入结构变化即生产中投入要素如劳动、资本、技术等的替代程度。(2)分配状况与一般生活水平的变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是否有改善,是否出现贫富两极悬殊。(3)国民的卫生健康及受教育状况:预期人口寿命长短,婴儿死亡率高低及医疗保健改善状况;国民受教育程度,如万人大学生比率,适龄青少年、成年人识字率等。(4)自然环境与生态状况: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维持状况。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和经济的现代化一、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44(二)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三)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一类是采取社会、经济、政治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标准来衡量;另一类是采用生活质量标准来衡量。第一种,综合指标。(1)出生时期的预期寿命;(2)2万人以上地区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3)人均每日消费的动物蛋白质;(4)中小学注册人数总和;(5)职业教育入学比例;(6)每间居室平均居住人数;(7)每千人中读报人数;(8)从事经济活动人口中使用电、水、煤等的百分比;(9)每个男性农业工人的农业产量;(10)农业中成年劳动力百分比;(11)人均消费电力的千瓦数;(12)人增消费钢的公斤数;(13)能源消费(折合人均消费煤的公斤数);(14)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15)人均对外贸易额;(16)工薪收入者在整个从事经济活动人口中的百分比。以上(1)—(7)项属于社会指标;(8)—(16)项属于经济指标。(二)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5第二种,发展指标体系,有32项指标。第二类,“物质生活质量指数”。二、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一)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二)资本资源与经济发展(三)技术资源与经济发展(四)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和经济发展(五)市场发育与经济发展(六)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三、经济发展的阶段与经济的现代化第二种,发展指标体系,有32项指标。46思考题1.经济发展的涵义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了解和熟悉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3.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二元结构经济现代化的途径。5.经济发展一般需要经历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简要特征是什么?6.经济现代化有哪些明显特征?思考题1.经济发展的涵义及其与经济增长的47第十二章经济国际化与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一、经济国际化的内容和形式(一)经济国际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1.经济国际化的含义经济国际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超越民族国家界限,在世界范围的延伸和扩展。2.经济国际化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商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等三个方面。……(略)第十二章经济国际化与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一、经济国际化的内容48思考题1.经济国际化的涵义和基本内容。2.影响经济国际化的因素是什么?3.国别价值、国际价值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4.国际超额利润是怎样形成的?5.简述比较成本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国际贸易的指导作用。6.国际贸易怎样影响一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7.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形式及其对一国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影响。思考题1.经济国际化的涵义和基本内容。49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50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第三章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商品经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51一、私有制和商品经济(一)个体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经济1.个体私有制个体私有制是以生产者自身劳动为基础的一种私有制,或者说,它是生产者家庭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劳动产品和收入为生产者家庭占有的一种私有制。2.个体私有制和商品经济一、私有制和商品经济(一)个体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经济52(二)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经济1.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一种私有制。主要形式则有两种:一是资本家个人私有制,一是资本家集团私有制(其中也包括资产阶级国家所有制)。2.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商品经济(二)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经济1.资本主义私有制53二、公有制和商品经济(一)古典公有制和现代公有制1.古典公有制2.现代公有制(二)社会主义现代公有制和商品经济1.现代公有制商品经济中的共性

第一,利益主体的多元性。第二,竞争的平等性。第三,运行的开放性。2.现代公有制商品经济中的特性二、公有制和商品经济(一)古典公有制和现代公有制54三、产权制度和企业组织经营形式(一)产权制度1.产权制度的基本含义产权即财产权。它是主体对财产的所有、占有、使用和处置等权利的总称,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产权有企业产权和个人产权之分。产权制度主要是指法人企业产权制度。2.法人企业产权制度(二)企业组织经营形式1.承包制2.租赁制3.股份制三、产权制度和企业组织经营形式(一)产权制度55思考题1.什么是个体私有制?什么是个体私有制商品经济的特点?2.什么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什么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商品经济的特点?3.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公有制?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公有制商品经济的特点?4.什么是法人企业产权制度?5.适应现代产权制度的产业经营形式应该是怎样的?思考题1.什么是个体私有制?什么是个56第四章经济体制和商品经济

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一)经济制度的含义衡量经济制度是否有成效,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指标,主要有如下三个:1.经济增长2.效率3.公平第四章经济体制和商品经济

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一)经57(二)经济制度的类型

1.私有制经济制度2.公有制经济制度3.多元所有制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基础的多元所有制经济制度(2)私有制为基础的多元所有制经济制度(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二)经济制度的类型58二、经济体制类型与商品经济(一)经济体制的内容(二)衡量经济体制效率的指标1.组织与决策方式2.信息传递与使用方式3.动力机制二、经济体制类型与商品经济(一)经济体制的内容59(三)经济体制的类型(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与联系一方面,所有制基础不同。另一方面,国家的性质不同。类型内容 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组织与决策方式 市场组织与分散决策 计划组织与集中决策 信息传递与使用 有偿使用、横向传递 无偿使用、纵向流动 动力机制 物质刺激 精神刺激 (三)经济体制的类型(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60思考题1.经济制度的含义及其类型。2.衡量经济制度是否有效的指标。3.比较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制度。4.衡量经济体制运行效率的指标。5.比较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与联系。7.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相互关系。思考题1.经济制度的含义及其类型。61第三篇经济运行和经济调节第五章经济运行与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一、资金的循环(一)资金循环的基本含义(二)资金循环的三个阶段(三)资金循环的三种形态第三篇经济运行和经济调节第五章经济运行与资金的循环和62G—W…P…W′—G′·G—W…P…W′—G′′(2)生产资金的循环(1)货币资金的循环(3)商品资金的循环二、资金的周转(一)资金周转的速度G—W…P…W′—G′·G—W…P…W′—G′′(63(二)影响资金周转速度的因素1.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固定资产的折旧提成是以固定资产的磨损为依据的。固定资产的损耗分为两种: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流动资金是指劳动对象和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收入。2.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时间是指资金在生产领域内停留的时间,流通时间是指资金在流通领域内停留的时间。(三)加速资金周转及其重大作用1.一般途径2.加速资金周转的重要作用(二)影响资金周转速度的因素1.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64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一)商品流通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但决定价格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二)货币流通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货币流通形式即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我国的现金流通是以银行体系为中心,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进行的货币流通,银行通过不同渠道投放和回笼货币。货币投放的渠道有:(1)支付国家职工工资,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学校、团体的职工的工资。(2)支付国家机关、学校、团体等行政管理费用。(3)国家通过银行向工商企业和农业发放各种贷款和拨款。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一)商品流通653.信用和银行(1)信用信用即信贷,它是市场经济中资金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2)银行及其利息第一,聚集和分配资金,促进生产的发展。 第二,通过增加或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控制物价的剧烈波动,保持金融稳定。 第三,对外办理汇兑业务,加强国际经济联系。4.国家对货币和管理3.信用和银行66思考题1.什么是资金循环?资金循环经过哪几个阶段,采取哪几种职能形式?2.资金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什么?3.什么是资金的周转?影响资金周转的因素是什么?4.资金周转的快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5.什么是商品流通?生产和流通的关系是怎样的?6.什么是货币流通?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是怎样的?7.什么是信用?信用有哪几种类型?思考题1.什么是资金循环?资金循环经67第六章经济运行与收入分配和消费一、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分配(一)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增长国民收入是一国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生产的全部新价值的总和。v+m则是新生产的价值,即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第一,生产部门劳动的增加。 第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三,生产资料的节约。第六章经济运行与收入分配和消费一、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分配68(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直接分配。2.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再分配的必要性:

第一,是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的需要。第二,是发展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第三,是应付天灾人祸和保证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的需要。第四,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原因,我国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地区经济的发展还极不平衡。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是通过以下的途径来进行的:第一,国家预算。第二,劳务费。第三,价格杠杆。第四,银行信贷。(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69二、按资分配和按劳分配 第一,依据的所有制基础不同。第二,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不同。第三,分配的最终结果不同。(一)按资分配 按资分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分配原则,它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它是指资本所有者凭借资本所有权无偿占取收入的分配关系。 是采取三种不同的收入形式:即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按资分配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第一,按资分配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实现形式。第二,按资分配的主体是资本所有者。第三,按资分配原则的基本内容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第四,资本主义按资分配原则体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二、按资分配和按劳分配 第一,依据的所有制基础不同。第二,它70(二)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则不得食。根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建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他们运用共同所有的生产资料进行共同劳动。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及其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第三,社会主义劳动的特殊性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依据。(二)按劳分配712.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第一,按劳分配的主体不同。 第二,按劳分配中的劳动的表现形式不同。 第三,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不同。 第四,按劳分配收入的用途不同。 第五,按劳分配的地位不同。3.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具有长期性。一是因为多种所有制同时并存。二是因为个人收入使用方向的层次性。三是劳动力个人所有上多种根本形式长期存在的内在动因。2.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72三、计划分配和市场分配(一)计划分配机制及其特点(二)市场分配机制四、经济运行和消费1.消费水平的内容消费水平就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一个国家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达到的水平和满足程度。2.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1)国民收入总额及增长速度。(2)人口总量及增长速度。(3)消费品价格的变动及总水平(4)产品的花色品种和质量三、计划分配和市场分配(一)计划分配机制及其特点73(二)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是由低到高发展的,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低级阶段),满足基本需求的阶段。第二阶段(中级阶段),提高消费质量的阶段。第三阶段(高级阶段),此阶段消费向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精神消费比重上升,物质生活消费的比重下降。(二)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是由低到高发展的,一般要经历以下74(三)消费方式

(四)消费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1.消费对生产的作用(1)消费是产品得以最终实现的前提。(2)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2.消费对交换和分配的作用(1)消费是交换和分配的最后实现。(2)消费是制约交换和分配的重要条件。(三)消费方式

(四)消费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1.消费对75思考题1.什么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增长取决于哪些因素?2.国民收入是怎样进行初次分配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以及通过哪些途径进行的?3.按资分配和按劳分配有哪些本质区别?4.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有哪些特点?5.计划分配机制和市场分配机制相比有哪些不同?6.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消费结构的变化要经历几个阶段?7.消费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思考题1.什么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增长取76第七章经济运行与市场调节一、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一)资源和资源配置(二)资源配置的两种方法一种是以行政命令为手段,以计划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叫做计划经济;另一种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叫做市场经济。第七章经济运行与市场调节一、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77二、市场功能和市场机制(一)市场功能(1)导向功能 (2)分配功能 (3)调节功能(4)约束功能 (5)实现功能 (二)市场机制1.市场机制的含义市场机制是指市场机体内的各种市场因素(如供求、价格和竞争等)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的联系和作用。2.市场机制的特点 第一,关联性。 第二,利益制约性。 第三,客观性。 第四,内在性。二、市场功能和市场机制(一)市场功能783.市场机制的内容

第一,供求机制。 第二,价格机制。 第三,竞争机制。4.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第一,市场体系的发育。第二,市场主体的构造和培育。第三,市场垄断的消除。 第四,市场运行规则的健全。第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市场机制的内容79三、市场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第一,受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主要对象是微观经济活动即企业的经济活动。第二,某些宏观经济变量,如财政收入总额、信贷收入总额和外汇收支总额,对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第三,市场造成的外部不经济(外部负效应)或者称为不利的外溢因素的存在。第四,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第五,在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市场有产生垄断的倾向。第六,市场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市场机制的作用会造成一些人很富有,而另一些人连基本需求都无法保障。三、市场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第一,受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主要80思考题1.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优势及产生的效应是什么?2.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有哪些方面的不同?3.市场有哪些功能?4.市场机制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5.市场机制包括的内容及发挥作用的条件有哪些?6.市场调节具有哪些方面的局限性?思考题1.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优势及产生81第八章经济运行与国家调控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一)市场的失灵 第一,由竞争而导致的对其自身的否定——垄断。 第二,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伴生着社会范围内的资源浪费。(二)国家调控的形成和发展 1.私有制条件下的国家调控 2.公有制经济条件下的国家调控第八章经济运行与国家调控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82二、市场起基础性调节作用条件下的国家宏观调控(一)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二)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1.经济控制论2.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三、国家调控的模式与过程(一)国家调控模式的选择(二)经济参数调控经济参数也称经济变量。是指国家为了使市场输出一个预期目标值而向市场输入的可控变量。二、市场起基础性调节作用条件下的国家宏观调控(一)现代市场经83中央银行调节经济主要运用以下几种金融参数: 1.货币的发行 2.存款准备金率 3.再贴现率(三)国家制订市场规则 (1)市场进出规则。 (2)市场法律规则。 (3)市场的行政管理规则。中央银行调节经济主要运用以下几种金融参数:84思考题1.论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2.为什么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试就间接调控的五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5.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与国家调控的关系谈谈个人的见解。思考题1.论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干预85第九章经济运行和经济效益一、经济效益(一)经济效益的含义 经济效益,一般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劳动占用、劳动耗费同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二)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三)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二、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一)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二)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体现在产品质量问题上(三)提高产品质量带来的经济效益第九章经济运行和经济效益一、经济效益86三、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第一,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合理组织好生产。一方面要将工业经济增长从速度型转变为效益型。第二,降低成本。第三,提高产品质量。第四,要变革国有资产运营观念和产权制度。第五,提高效益的根本出路在于转换经营机制。第六,要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多种措施坚决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三、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第一,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合理87思考题1.什么是经济效益?如何认识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的关系?2.为什么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统一体现在产品质量上?3.提高经济效益有哪些途径?思考题88第四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第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的跳跃式发展一、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基本含义(二)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二、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一)有形要素投入的增加 1.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 2.资本量第四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第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的跳跃式89(二)无形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1.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要素生产率的提高(1)单个要素生产率单个要素生产率是指按每单个投入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的产出与投入要素之比。(2)全部要素生产率全部要素生产率是指包括劳动、资本等全部生产要素的每单位投入的产量,即总产出量与将全部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的投入量之比。(二)无形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1.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90三、经济增长与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一)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与经济增长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1)I(v+m)=Ⅱc。(2)I(c+v+m)=Ic+Ⅱc3)Ⅱ(c+v+m)=I(v+m)+Ⅱ(v+m)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I(v+m)=Ⅱc与Ⅱ(c+m–m/x)>I(v+m/x)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1)I(v+m)=Ⅱc+1c+Ⅱc。(2)I(c+v+m)=I(c+c)+Ⅱ(c+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