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试题 专练_第1页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试题 专练_第2页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试题 专练_第3页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试题 专练_第4页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试题 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试题专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一9题。送杨子李白斗酒渭城边,垆头①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惜别添壶醑②,临岐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注】①垆头:酒坊,酒家。②醑(xǔ):美酒。8.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联简要分析。(5分)9.从表达技巧上简要赏析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6分)【答案】8.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和豪迈豁达的祝愿之情。(2分)颈联写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怀;尾联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3分)9.运用比喻、乐景衬哀情等手法,(2分)“梨花”似“雪”,“杨叶”似“烟”,运用了比喻;描写了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的美好的春景,以乐景衬托分别时的哀情,也是对朋友前路的美好祝愿。(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行香子①李清照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②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③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④细,漏声长。[注]①本词为词人避乱转徙于江浙之时所作。②金英:黄色菊花。③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④蛩声:蟋蟀的鸣声。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上阕围绕“秋光”展开,先通过自然景象正面呈现秋天特征,然后借助人物动作及感受侧面体现秋天的冷清。B.“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回应首句的“转转”,既表明天气的的渐次转凉,也写出了词人身体的每况愈下。C.因为“近重阳”,所以加衣裳;因为“情伤”,故用酒来浇愁。但是酒醒后,往事又涌上心头,词人满腹愁肠。D.“明月空床”中明月依旧美好,同床共枕的爱人却已不在。词人利用明月与空床的美感差异,乐景写哀,其哀倍增。E.沉重的捣衣声、细微的蛩鸣声、迢递的滴漏声组成了一首哀怨、凄凉、婉转的交响曲,令词人夜阑不寐,悲苦不堪。2.本词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均是词人于重阳之时的言“愁”之作,二者愁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BE2.《醉》属生离之“愁”,表达的是词人佳节独处的孤寂及对远方丈夫的思念:《行》属死别之“愁”,表达的是国破家亡后词人颠沛流离的伤感及对逝去爱人的深切缅怀。试题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词的赏析。B项,“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回应首句的“转转”。意思是,在阴雨风凉的反复变化中,每刮一次风,下一次雨,天气便渐次转凉。“词人身体的每况愈下”于词无据。E项,“……令词人夜阑不寐”错,不是这些声音令词人不寐,是“往事愁肠”令词人辗转难眠,才听到了这各种声响。故选BE。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一)杜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注],便教莺语太丁宁。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造次:匆忙,仓促。(1)以上两首主题相同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其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表达了诗人因饱受离乱之苦而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愁思。(2)如说相同,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加倍地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或说不用,《春》诗中“花”“鸟”与诗人一同“溅泪”“惊心”,情景融为一体,而《绝》诗中以“花”“鸟”的无情反衬出诗人的“客愁”,以景衬情,更突出首句中的“愁不醒”。(或说同中有异。答题中要摆出观点,加以阐述。)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其实不然,请你从表现手法方面作简要分析。(3分)【答案】:(1)答: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2分)友人乘舟远去,两岸美景迅速后退,“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酒醒后的朦胧景象更显凄黯孤寂。(2分)【情感2分,分析2分】(2)答: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2分)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乐景写哀情”1分,分析2分】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伤春五首其一①杜甫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蒙尘清路急,御宿且谁供。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②。蓬莱足云气,应合总从龙。【注】①广德元年十月吐蕃侵入长安,代宗走避陕州,百官奔散,次年春杜甫于蜀地听闻此消息,为此写了这组诗。②语出商王武丁勤于政事,恢复先王德政;周平王为避犬戎之难东迁洛阳。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与《春望》开头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实的凄凉与自然的生机形成鲜明的对比。B.“西京疲百战”一句批评了官军面对叛军时孱弱的战斗力,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感。C.“烟花”是指春天艳丽的景物,这里是以乐景写哀情,表达面对战乱的感伤,并与开头形成照应关系。D.“御宿且谁供”一句表达了对“蒙尘”之中皇帝的挂念与关切,诗人“忠君”的形象跃然纸上。16.诗歌最后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15.B。本句是说官军抵抗吐蕃入侵时,疲于应战,长安屡陷敌手。16.情感:①对皇帝避乱后励精图治实现中兴的期待(2分);②对群臣百姓追随效忠皇帝的希望(2分)。前两句用典,用商王武丁、周平王的典故(1分);后两句运用比喻,用“云气”“从龙”的现象比喻群臣百姓对皇帝的追随效忠(1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越调•平湖乐王恽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1)开头五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美景?写这幅美景有何作用?(2)略析这首元曲主要的艺术手法或表达方式。【答案】1.描绘了一幅南方水乡的清秋美景,秋烟朦胧,波平如镜,小船摇荡,姑娘语柔笑甜。景美、人美、生活美,令人神迷心醉,但这却使诗人的旅愁和乡思更加强烈。所以用乐景为哀情铺垫蓄势,使哀情表达得更强烈、感人。2.主要的艺术手法:反衬手法,乐景衬哀情,相反相成,艺术感染力强。主要的表达方式:前五句写水乡美;后三句抒思乡苦,描写反衬抒情,写法别致。

七、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闽中秋思唐•杜荀鹤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附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对“炼字”这一技法做出简析。(3分)(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的内容,从诗歌思想感情入手,加以分析(5分)【答案】(1)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二词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意对即可)

(2)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手法)是乐景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意对即可)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练习。绝句二首(其一)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分析诗中的“逾”“欲”二字在描写上的作用。(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1、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2、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九、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睛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土不闻鸿雁言,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注】沈郎:诗人的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1、词的上片运用什么手法?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雨后天晴、云淡风清、新燕筑巢的江南春景图。)运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2分)作者面对如此良辰佳景却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可见作者感伤至极,这与自然界生机盎然形成鲜明的反差。(2分)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雨望花崔涂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避秦不是无归意[注],一度逢花一断肠。注:避秦,即逃避秦末乱世。此指逃避唐末乱世。1古人论诗有“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之说,意思是用萧条凄凉的景物来抒写欢愉的心情,或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悲伤的心情。这首诗属于哪种表现手法?为什么?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这首诗第一句和第二写了哪些染有作者感情的景物?3.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此诗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春雨知时,蒙蒙飘洒,弥漫江面;春风吹来,到处散发着野梅的芳香。纵使眼前好景迷人,好风留客,却只能更加触起诗人细雨春潮般的思乡之情。2.景物:春雨、春水、春风、野梅(4分,对一个得1分)3.感情:表达了诗人因躲避战乱而不能归家的思乡之情。(2分)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本诗首联乐景写哀情.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乐景写哀,愈见其哀。(2)

典故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这个典故写出毫无人格尊严的齐人以吃食人家祭祀的食品而洋洋自得的丑态.与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做官的气节形成了强烈对比,尾联表达出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拷问.人生无论贤愚的确最后虽然都变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义却不尽相同.有的能够遗臭万年,有的却千古不朽.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

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注释:清弋:河流名称,即清弋江,在今安徽省境内,于当涂县汇入长江。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②的的:鲜明的样子。③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①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②青弋江,在宣城西。④旆peì:古时旌旗末端形状像燕尾的飘带,泛指旌旗。(1)请简要赏析诗的颔联中“云”“柳”两个意象。(4分)(2)联系全诗谈谈对“寂寥”的理解。(4分)(3)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4分)【答案】:(1)“云”写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柳”是眼前绿水送别的青戈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2分)景色优美反衬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惜别之情。(2分)(2)“寂寥”指朋友离别的落寞之情,诗的前半部分写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阳光是那样明亮,周闱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裴坦足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与后半部分诗人调怅心情构成强烈对比(或说“乐景衬哀情”,概括“寂寥”的内涵2分,描述所写景象1分,点出手法1分)。(4分)(3)以乐景写哀情,(1分)诗的前半部分环境描写中明快的色调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心情构成强烈对比(1分):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阳光是那样明亮,芳草是那样鲜美,人(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1分)而自己却宦海浮沉,不很得意,现在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这里是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1分)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鸸:一种鸟。

【1】诗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早春画面?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1】①诗歌描绘了一幅南湖早春霁后花鸟图。(2分)②首联写风吹云散,雨后初晴,阳光返照,大地回暖。③颔联写红花遍野,山杏初绽,湖面铺绿,水苹生长。④颈联写雨后白雁的翅膀仍显得很沉重,笨口拙舌的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3分)【2】①动静结合,首联既有风吹云散的动景,又有阳光返照,大地回暖的动静。②借代修辞,颔联“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③色彩渲染,颈联“白”、“黄”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④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颈联写雨后白雁低飞诉诸视觉,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诉诸听觉。⑤乐景写哀情,江南美丽的春光和作者衰病惆怅的心情形成反衬,倍增其哀。⑥直抒胸臆,最后以“衰病”渲染惆怅之情,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悲愤之情。。(手法3分,分析3分,答出3种即可)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赴洛道中作(晋)陆机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②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17.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不正感确的一项是(3分)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中历经了艰辛的跋涉。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C.“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D.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丘、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18.诗中“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的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5分)【答案】:17.B19.采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加突出。全诗通过山川、崇丘、平莽、嵩岩、悲风等一系列意象铺陈出旅途之艰,又以“抱影衔思”勾勒出抒情主人公孤独忧愁的形象,结尾的哀情,正是这一系列意象的升华。此时,月光明亮是扰人入眠的直接原因。“月”作为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也更加突出了作者远离家乡、无心赏景、只剩愁思绵绵的孤苦心态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滁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我亦且如常⽇醉,莫叫弦管作离声。3、这是⼀⾸以“饯别”为主题的诗歌,你认为诗⼈在这离别酒宴上的⼼情如何?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回答。(5分)4、⼈们是在什么样的⾃然环境下为诗⼈饯⾏的呢?你认为诗歌⾥有关饯⾏环境的描写与诗⼈表达出来的主观情感和谐吗?简述你的理由。(6分)【答案】:3.(5分)诗⼈是强为欢颜,内⼼伤痛的。⼀个“且”字就透露出诗⼈那时那地的内⼼世界,最好的⼀句“莫叫弦管作离声”就更明确的表明了诗⼈的⼼态——周围的管弦乐队演奏的离别曲⼦,将要打破诗⼈⾃控防线,迫使诗⼈失态流露真情了,所以诗⼈带着恳切的请求:“莫叫弦管作离声”。(意思对即可)4.(6分)阳光明媚、花开浓艳、绿柳在清风中轻轻飘摆,就在这样的时节就在这样的环境为诗⼈饯⾏的。和谐的。这叫做以“乐景写哀情”,实质上是⼀种反衬⼿法的运⽤。(意思对即可)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

迟日:春日。

京国人:指诗人自己。诗人被贬出长安。《渡湘江》阅读题目:8.全诗采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6分)9.结合“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并联系已学过的句子,分析“乐景写哀”的作用和意义。(5分)【答案】:8.答:全诗汇通了对比、反衬两种手法。①古今对比。再次来到曾经游玩之地,此时遭贬的诗人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心境不同,愁绪一发不可收拾;②乐景写哀。眼前美丽的春色,鸟鸣花开,诗人却愁绪满怀,以眼前之美景反衬流放途中的凄凉,更添悲苦;③衬托鲜明。末两句以水北流反衬人南窜,突出被贬的不情愿,流放之哀伤。绵绵愁绪却犹如滔滔湘水,源源不断。(结合诗句分析,一点2分。)9.答:眼前的鸟鸣花香,如此美景却只能作为我流放边地的愁引。这里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即用让人心情愉快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是用美好的景色来衬托人物的悲伤。以乐景写哀情,一倍增其哀,使得人物的哀伤之情更为浓郁,愁苦。(阐述诗句描写内容,1分;点出“乐景写哀情”手法并举出例子,2分;点出该手法的意义和作用,2分。)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惜别严仁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拖②转牙樯③。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注】①危弦:哀弦。②捩拖(lièduò):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8.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9.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答案】8.描写了一幕情意深挚的离别场景,行人乘船缓缓去向江心,相送的女子倚楼眺望,粉泪涟涟。“重”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移情于物,抒情委婉含蓄。(共5分,分析场景2分,赏析“重”字3分)9.①“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②“载将”句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离恨的沉重;③末两句以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比喻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自然浑成。(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眼儿媚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1)概括上阕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2分(2)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4分(3)词的下片是如何表现“春愁”的?4分【答案】⑴从清明前,面对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的愉悦1分,到清明后,面对落花飞絮、云雾压楼的郁闷惆怅1分。⑵“锁”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阴云密布、雾压朱楼的情景2分,暗示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1分,意味无穷。⑶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2分,通过对莺声、绿杨、海棠及红杏等美景的描写,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2分。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辛弃疾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注]①此词是作者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时所作。时年他才四十二岁。稼轩闲居带湖时常往来鹅湖游赏。②青帘:借指酒家。③缟袂:白衣。④外家:娘家。1.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上阕。(6分)2.下阙描绘了怎样的农村景致?(4分)3.这首词上片的第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5分)4.作者采用了“以乐写哀”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情绪,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案】1、词的上阕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前两句把农村写的恬静而又生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