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练习题_第1页
微生物练习题_第2页
微生物练习题_第3页
微生物练习题_第4页
微生物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练习题微生物练习题微生物练习题V:1.0精细整理,仅供参考微生物练习题日期:20xx年X月第一章练习题1.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A.纳米B.微米C.毫米D.厘米7.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是A.细菌的芽胞是否被杀灭B.细菌繁殖体是否被完全杀灭C.热原质是否被完全清除D.内、外毒素是否被彻底清除2.细菌细胞壁的功能是A.保护细菌不受外界低渗环境的破坏B.增强细菌抵抗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C.抵抗外界不良环境对细菌的影响D.固定细菌染色体的位置8.异染颗粒可见于以下哪种细菌的菌体内A.金黄色葡萄球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白喉棒状杆菌D.肠炎沙门氏菌3.L-型细菌的生物学特点是A.细菌常呈分枝状排列B.细菌对青霉素类药物极敏感C.细菌的毒力明显减弱D.细菌缺少细胞壁9.细菌至少放大多少倍后才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100倍B.500倍C.1000倍D.10000倍4.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肽聚糖B.脂多糖C.磷壁酸D.几丁质10.革兰染色过程中使用的媒染剂是A.卢戈氏碘液B.95%乙醇C.稀释复红D.结晶紫5.细菌荚膜的功能是A.在不同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B.构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C.保护细菌不受外界环境破坏D.增强细菌抗吞噬细胞的能力11.简述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12.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各有何功能13.简述革兰染色的基本步骤14.试述革兰染色的意义6.与细菌动力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普通菌毛B.性菌毛C.鞭毛D.中介体15.质粒的定义是什麽,医学上常见的重要质粒有哪些,控制细菌那些遗传性状。第一章练习题单选题答案:1.B2.A3.D4.A5.D6.C7.A8.C9.C10.A简答题答案:11.简述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答: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见下表: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含量丰富、层厚、比较坚韧肽聚糖含量少、层薄、较疏松细胞壁中含大量磷壁酸细胞壁中不含磷壁酸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相连接,形成三维的立体结构缺少五肽交联桥,四肽侧链直接相交呈二维网状结构无外膜肽聚糖层外存在含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组成的的外膜结构。脂多糖构成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

12.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各有何功能答: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可帮助细菌抵抗机体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鞭毛,有鞭毛的细菌能够运动;菌毛,分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普通菌毛的作用是使细菌吸附于易感细胞表面;性菌毛的作用是在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芽胞,是细菌对外界不良环境的一种抵御形式。13.简述革兰染色的基本步骤答:革兰染色分为四步,第一步:初染,染色剂为结晶紫;第二步:媒染,染色剂为卢戈氏碘液;第三步:脱色,脱色剂为95%的乙醇;第四步:复染,染色剂为稀释复红。染色后革兰阳性菌被染成紫色,革兰阴性菌被染成红色。14.试述革兰染色的意义答:革兰染色的意义有:鉴别细菌;选择抗菌药物及了解细菌致病性。15.质粒的定义是什麽医学上常见的重要质粒有哪些,控制细菌那些遗传性状

答: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闭合的环状双股DNA组成。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非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须。常见的重要质粒有:R质粒,控制细菌的耐药性;F质粒,控制细菌能否产生性菌毛;Vi质粒:决定细菌毒力的大小;Col质粒:决定大肠杆菌能够产生大肠菌素。

第二章练习题1.能在pH8.8~9.0环境中良好生长的细菌是A.结核杆菌B.霍乱弧菌C.麻风杆菌D.大肠杆菌2.结核杆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的时间为A.20~30分钟B.24~48小时C.1~2周D.3~4周3.细菌在生长周期中那一期对抗生素最敏感A.迟缓期B.对数生长期C.稳定期D.衰亡期4.性状相同的若干菌种构成A.菌科C.菌属C.菌型D.菌株5.IMViC试验中大写字母M代表以下哪种生化试验A.甲基红试验B.尿素分解试验C.硫化氢试验D.枸橼酸盐利用试验6.细菌的生长周期包括那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7.细菌培养基按其用途分那几类?8.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主要能合成那些代谢产物?9.细菌生长繁殖需要哪些条件,繁殖方式与速度有何特点?10.何为细菌的菌落,有几种类型?

单选题答案:1.B2.D3.B4.C5.A简答题答案:6.细菌的生长周期包括那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答:细菌的生长周期包括四期:迟缓期,是细菌对新环境的适应,及为增殖做准备的阶段;对数生长期:细菌大量增殖,活菌数的对数几乎成直线样上升,此其细菌生物学性状最典型,对抗生素较敏感;稳定期:细菌的生长与死亡数趋于平衡,活菌总数保持稳定,开始产生内、外毒素及形成芽胞;衰亡期:细菌形态发生退变,无典型的生物学性状,难以鉴别。7.细菌培养基按其用途分那几类?答:细菌的培养基按照其用途分为五类。即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厌氧培养基。8.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主要能合成那些代谢产物?答: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与医学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有热原质、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毒素和侵袭性酶。9.细菌生长繁殖需要哪些条件,繁殖方式与速度有何特点?答: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充足的营养物质、适当的酸碱度、适宜的温度和必须的气体环境。细菌的繁殖方式是简单的二分裂法。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的时间是20~30分钟,结核杆菌分裂一代需18~20小时。10.何为细菌的菌落,有几种类型?答:菌落是由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菌落分三种:光滑型菌落、粗糙型菌落和粘液型菌落。第三章自测练习1.正常人体哪个部位是相对无菌的A.眼结膜B.外耳道C.胃D.泌尿生殖道5.对抗生素和药液等消毒灭菌时采用的方法是A.高压蒸汽灭菌法B.巴氏消毒法C.紫外线灭菌法D.过滤除菌法2.正常菌群的生物学意义是A.可将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促进人体吸收B.可通过分泌大量溶菌酶,杀伤外来的病原微生物C.主要通过产生多种广谱抗生素,杀伤外来病原菌D.能特异性地杀伤侵入血液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6.可用于粘膜消毒的化学消毒剂是A.2.5%碘液B.3%过氧化氢C.3%来苏D.5%石炭酸3.以下哪种情况下可发生菌群失调症A.正常菌群基因组发生重组B.正常菌群改变寄生的部位C.正常菌群间比例发生改变D.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7.简述人体正常菌群的生物学意义8.简述消毒、灭菌及防腐的基本概念4.对于不耐高温的物品如含血清的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A.巴氏消毒法B.高压蒸汽灭菌法C.煮沸法D.间歇灭菌法9.紫外线的杀菌机理是什麽?杀菌的有效波长是多少适用于那些物品的消毒

10.简述化学消毒灭菌法的作用机理单选题答案:1.C2.A3.C4.D5.D6.B简答题答案:7.简述人体正常菌群的生物学意义答:人体正常菌群的生物学意义有:对外来病原菌的感染起到生物屏障作用;参与物质代谢、合成某些维生素,故对人体有营养作用;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成熟,故有免疫作用;以及抗肿瘤作用。8.简述消毒、灭菌及防腐的基本概念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一定包括芽胞在内的方法。灭菌:杀灭物体上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病原性和非病原性微生物的方法。防腐: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的方法。9.紫外线杀菌机理是什麽杀菌有效波长是多少适用于那些物品的消毒答:紫外线的杀菌机理是,使细菌同一条DNA链上两个相邻的嘧啶碱基形成嘧啶二聚体,干扰细菌DNA的复制。紫外线的有效杀菌波长范围是260~280nm。由于紫外线的穿透力差,故只适用于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10.简述化学消毒灭菌法的作用机理答:化学消毒灭菌剂杀菌的机理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凝固;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第四章练习题1.噬菌体的化学组成成分有A.脂多糖B.肽聚糖C.几丁质D.蛋白质5.温和噬菌体的正确概念是A.与细菌共同寄生于同一种宿主细胞内,互不干涉B.只对真菌有杀伤作用,对人类无明显的毒害作用C.在菌体内不自我复制,其DNA与细菌染色体整合D.感染宿主菌后能够使细菌原有的致病性消失2.噬菌体可侵犯以下哪种细胞A.人类T细胞B.白色念珠菌C.乙肝病毒D.禽类红细胞6.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可使其发生那些遗传性状的改变A.使细菌分泌出原本没有的毒素B.可导致细菌发生L-型变异C.使菌体内的F质粒消失D.原来不形成芽胞的细菌可形成芽胞3.噬菌体的结构组成有何特点A.只含有少量肽聚糖B.细胞膜为半透膜C.只含有一种核酸D.可在菌体内形成异染颗粒4.有关毒性噬菌体的正确描述是A.噬菌体可产生杀伤细菌的毒素B.感染细菌后使细菌分泌外毒素C.感染细菌后使细菌产生抗生素D.噬菌体自我复制导致细菌裂解单选题答案:1.D2.B3.C4.D5.C6.A简答题答案:7.简述噬菌体的定义答:噬菌体是侵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8.温和噬菌体的定义是什麽其增殖周期有哪几步

答:温和噬菌体是指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基因组并不单独复制,而是与宿主菌染色体发生整合,随宿主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温和噬菌体的增殖周期包括:吸附、穿入、基因组整合、基因组随宿主菌复制而复制。9.毒性噬菌体的定义是什磨其增殖周期分哪几步

答:毒性噬菌体是指噬菌体侵入细菌,其基因组进行自我复制、增殖,最终导致宿主菌死亡裂解。毒性噬菌体的增殖周期包括:吸附、穿入、生物合成、组装成熟释放。第五章练习题1.能够通过性菌毛在细菌间相互传递的质粒称为A.溶原性质粒B.接合性质粒C.相容性质粒D.不相容质粒5.对于细菌质粒的性状,正确的描述是A.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B.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上一段特定DNA序列C.质粒不能通过噬菌体在细菌间传递D.质粒控制细菌全部的遗传性状2.H-O变异后细菌那些遗传性状发生改变A.细菌失去合成细胞壁的能力B.细菌可获得长生毒素的能力C.细菌失去向周围运动的能力D.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受能力6.以下那种组合决定细菌转导现象的产生A.细菌DNA+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B.性菌毛+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C.细菌游离的DNA+性菌毛D.细菌质粒DNA+温和噬菌体3.F质粒决定细菌那种遗传性状A.决定细菌能否形成芽胞B.决定细菌能否形成鞭毛C.决定细菌能否产生细菌素D.决定细菌能否产生性菌毛7.简述细菌变异的种类,每种类别试举一例说明?8.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哪些?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机理有哪些?4.以下哪种方式可使细菌发生转化A.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受体菌B.以噬菌体作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受体菌C.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菌体内D.以前噬菌体的DNA和细菌染色体发生整合9.简述转化、转导和结合的基本概念?10.什磨是细菌的L-型变异?掌握其特点有何医学意义?单选题答案:1.B2.C3.D4.C5.A6.A简答题答案:7.简述细菌变异的种类,每种类别试举一例说明?答:细菌主要的变异类型有四种:形态结构的变异,如L-型变异;菌落的变异,如S-R变异;毒力的变异,如BCG;耐药性变异,如某些对链霉素敏感的痢疾杆菌,变异后产生对链霉素依赖性。8.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哪些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机理有哪些

答:细菌的遗传物质可包括细菌的染色体、质粒、前噬菌体。细菌遗传性状变异的机理有突变、基因的转移与重组。9.简述转化、转导和结合的基本概念?转化:供体菌游离的DNA直接进入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转导:以噬菌体作为载体,供体菌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10.什磨是细菌的L-型变异掌握其特点有何医学意义

答:细菌的L型变异是指细菌细胞壁丢失的变异。发生L-型变异后由于外界低渗环境的作用,常导致细菌形态及染色性的改变,实验室诊断时要格外注意。另外,L-型变异的细菌对作用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不再敏感。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指导用药。第六章练习题1.能够帮助细菌在宿主体内定居的结构是A.异染颗粒B.芽胞C.脂多糖D.菌毛5.细菌侵入血流,但不在血液中繁殖的现象称为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2.能帮助细菌的抗吞噬细胞吞噬的酶是A.血浆凝固酶B.透明质酸酶C.链激酶D.DNA酶6.以下哪种因素构成机体抗感染的屏障作用A.寄生在人体的正常菌群B.血液中的吞噬细胞C.细胞产生的溶菌酶D.特异性的中和抗体3.有关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学性状正确的描述是A.化学组成为蛋白质B.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C.只有革兰阴性菌产生D.遇热后易变性凝固7.什磨是细菌的侵袭力?哪些因素决定细菌侵袭力的大小?

8.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别是什麽?4.机体的抵抗力强,感染后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称A.潜伏感染B.内源性感染C.带菌状态D.亚临床感9.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

10.简述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

单选题答案:1.D2.A3.C4.D5.B6.A简答题答案:7.什磨是细菌的侵袭力哪些因素决定细菌侵袭力的大小

答:细菌的侵袭力是细菌突破宿主的防御机能在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决定侵袭力大小的因素有:细菌的表面结构如普通菌毛、脂磷壁酸、荚膜和类荚膜;细菌产生的侵袭性酶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DNA酶等;以及细菌的内、外毒素。8.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别是什麽?外毒素:由革兰阳性细菌和部分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细菌生活状态下释放,化学组成为蛋白质,抗原性强,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可被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不耐热,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引起特殊临床症状。内毒素:有革兰阴性菌产生,细菌死亡裂解释放。化学成分为脂多糖,抗原性弱,不能被甲醛脱毒成类毒素。对热的耐受力强,毒性作用较弱,引起全身反应。9.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答: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与其毒力、侵入机体的数量以及侵入机体的部位等因素有关。10.简述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答:细菌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伤口、虫媒传播及接触传播。第七章练习题1.葡萄球菌重要的表面抗原有A.M蛋白B.Vi抗原C.SPAD.OT抗原5.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那种疾病A.败血症B.淋巴管炎C.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D.流行性斑疹伤寒2.葡萄球菌的分类依据是A.能否产生血浆凝固酶B.在血平皿上菌落的溶血现象C.根据菌体表面K抗原的不同D.根据细菌能够发酵乳糖6.初次分离培养需提供5%~10%二氧化碳气体的细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产气荚膜梭菌C.类白喉杆菌D.脑膜炎球菌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特点是A.一般不发酵乳糖B.能分解甘露醇C.血平皿上形成双溶血环D.细菌能产生自溶酶7.试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有哪些?

8.简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有哪些?4.常用来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的试验是A.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B.甘露醇分解试验C.外斐氏反应D.胆汁溶菌试验9.简述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原理及其用途?

10.简述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的生物学性状?

单选题答案:1.C2.A3.B4.D5.B6.D简答题答案:7.试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有哪些?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有:血浆凝故酶、杀白细胞素、溶血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及SPA。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三大类:1)化脓性感染,如毛囊炎、疖、痈、伤口化脓、气管炎、肺炎、败血症、脓毒血症等;2)毒素性疾病,如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等;3)葡萄球菌性肠炎。8.简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有哪些?答: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物质有:M蛋白、溶血素、致热外毒素、透明质酸酶、链激酶、DNA酶等。乙型溶血性两球菌引起的疾病有三类:1)化脓性感染: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脓疱病、扁桃体炎等;2)中毒性疾病:猩红热;3)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等。9.简述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原理及其用途?答:链球菌感染时,尤其是在风湿热患者的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抗体滴度比正常人显著增高。检测此抗体的滴度可作为风湿热的辅助诊断方法。10.简述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的生物学性状?答: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均属于奈瑟氏菌属。二者均为革兰染色阴性呈双排列的球菌。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有毒株有荚膜及菌毛。营养要求较高,需用巧克力色培养基培养,初次分离培养时需提供5%~10%的二氧化碳气体。抵抗力较弱。脑膜炎球菌对磺胺药、青霉素、链霉素等敏感。淋球菌对磺胺药、青霉素等敏感,但易产生耐约性。第八章练习题1.肠道杆菌中重要的表面抗原有A.M抗原B.C抗原C.SPAD.K抗原5.肠道杆菌中没有动力的细菌是A.福氏志贺菌B.肠炎沙门氏菌C.大肠杆菌D.鼠伤寒杆菌2.常用于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试验是A.IMViC试验B.尿素分解试验C.硫化氢试验D.乳糖发酵试验6.常用的肠道杆菌选择培养基是A.罗氏培养基B.柯氏培养基C.SS培养基D.沙保氏培养基3.能迟缓发酵乳糖的痢疾杆菌是A.痢疾志贺菌B.福氏志贺菌C.鲍氏志贺菌D.宋内志贺菌7.沙门氏菌数的致病物质有哪些?能引起哪些疾病?8.采集肠热症患者标本时应注意哪些事项,为什麽细菌培养阴性时应采用何种辅助诊断方法

4.我国卫生标准规定每毫升饮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A.10个B.50个C.100个D.500个9.试分析肥达氏反应的几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10.试述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

单选题答案:1.D2.D3.D4.C5.AC6.简答题答案:7.沙门氏菌数的致病物质有哪些能引起哪些疾病

答:沙门氏菌的致病物质有:菌毛,有助于细菌在体内的定居;Vi抗原,增强细菌的抗吞噬作用;内毒素,可引起中毒性休克;肠毒素,引起腹泻。伤寒杆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可引起肠热症;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可引起食物中毒及败血症。8.采集肠热症患者标本时应注意哪些事项,为什麽细菌培养阴性时应采用何种辅助诊断方法?答:采集肠热症患者标本时,应在发病的1~2周内取患者的血液或骨髓,2~3周后取患者的粪便或尿液作标本。这是由于肠热症病程中两次菌血症均发生于发病的1~2周内,2~3周后细菌随粪便及尿液排出体外,血液中不再有细菌存在。细菌培养阴性时,应用肥达氏反应作为肠热症的辅助诊断方法。9.试分析肥达氏反应的几种结果的可能原因?答:肥达氏反应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1)O抗体和H抗体滴度均升高:说明此患者患肠热症的可能性大。2)O抗体升高,H抗体滴度正常:可能是早期肠热症患者。应于恢复期再次取血作对比试验,若此时H抗体滴度升高,可诊断为肠热症。3)O抗体滴度正常,H抗体升高:可能是既往感染或预防接种反应。4)两种抗体滴度均不高:肠热症的可能性极小,或患者免疫功能极度低下。10.试述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答:肠道杆菌均为革兰染色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不形成芽胞,除志贺氏菌外,都有鞭毛能运动。大多属菌有菌毛,无荚膜。能分解多种糖及蛋白质,形成不同的代谢产物,常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别诊断。抗原构造复杂,主要有菌体抗原、鞭毛抗原、表面抗原。抵抗力不强。胆盐和煌绿等对大肠杆菌等肠道非致病菌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常用来制备肠道杆菌选择培养基。第九章练习题1.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A.内毒素B.外毒素C.荚膜D.侵袭性酶5.培养霍乱弧菌时常用的培养基是A.碱性蛋白胨水B.含有胆盐的SS培养基C.高渗透压的培养基D.含动物血清的培养基2.镜下呈“鱼群”样穿梭运动的细菌可能是A.霍乱弧菌B.伤寒杆菌C.变形杆菌D.大肠杆菌6.对可疑的霍乱病人应采集的标本是A.痰液B.中段尿C.血液D.米泔水样便3.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特点是A.主要引起败血症B.主要侵犯婴幼儿C.主要引起化脓性感染D.主要引起食物中毒7.弧菌属细菌的主要特点是什麽?

4.引起食物中毒的嗜盐菌是A.艰难杆菌B.伤寒杆菌C.副溶血性弧菌D.产气荚膜梭菌8.霍乱弧菌肠毒素的致病机理是什磨?

单选题答案:1.B2.A3.D4.C5.A6.D简答题答案:7.弧菌属细菌的主要特点是什麽?答:弧菌属细菌是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呈弧形的革兰染色阴性细菌主要特点有:1)适合生长在碱性培养基上,具有单端、单根鞭毛,运动活泼;2)氧化酶试验阳性;3)对人致病的主要有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8.霍乱弧菌肠毒素的致病机理是什磨?答: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其产生的霍乱肠毒素。其作用机理是毒素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作用于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ATP不断转化为cAMP。细胞内cAMP浓度增高后,主动分泌钠、钾、炭酸离子及水,促进肠粘膜细胞分泌功能,结果肠液大量分泌,导致严重腹泻和呕吐。第十章练习题1.破伤风梭菌的芽胞特点是使菌体成A.网球拍状B.鼓槌状C.竹节状D.羽毛状5.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时可产生A.汹涌发酵现象B.菌体串珠样改变C.卫星现象D.油煎蛋样菌落2.破伤风梭菌的结构特点是A.单端单根鞭毛B.两端单根鞭毛C.周身鞭毛D.无鞭毛6.肉毒病的传播方式是A.呼吸道B.消化道C.特殊伤口D.节肢动物叮咬3.食入破伤风痉挛毒素不引起破伤风的原因是A.毒素可被肠道中蛋白酶破坏B.肠粘膜上皮细胞无毒素受体C.肠道正常菌群阻止毒素吸收D.肠道中的SIgA可将毒素中和7.简述破伤风的易感条件?

8.简述破伤风痉挛毒素的致病机理?4.破伤风感染后机体免疫力的特点是A.产生的抗体对毒素的中和力弱B.起保护作用的主要是细胞免疫C.粘膜表面SIgA起主要保护作用D.恢复后不易获得牢固的免疫力9.简述破伤风的防治原则?

10.简述肉毒毒素的致病机理?单选题答案:1.B2.C3.A4.D5.A6.B简答题答案:7.简述破伤风的易感条件?答:破伤风梭菌侵入机体在局部繁殖,必须有适宜的厌氧环境。因此其感染条件是特殊的伤口,如窄而深的伤口;局部组织供血、供氧不足;或同时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感染。8.简述破伤风痉挛毒素的致病机理?答:细菌在侵入的局部繁殖,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经血流或淋巴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封闭了抑制性神经突触末端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导致全身肌肉的强直性收缩。出现破伤风所特有的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临床症状。9.简述破伤风的防治原则?答:破伤风一旦发作,疗效不佳,故预防极为重要。应做到:1)对易感伤口进行彻底的清创扩创;2)对可疑破伤风患者立即给与破伤风抗毒素作为紧急预防措施,对患者起到治疗作用;3)大剂量的抗生素杀伤局部伤口中的细菌繁殖体;4)对易感人群如军人及易受外伤的人群给与破伤风类毒素预防接种;5)儿童应采用白、百、破三联疫苗预防接种。10.简述肉毒毒素的致病机理?答:肉毒毒素通过消化道粘膜吸收,经血液扩散至全身,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毒素作用于神经和肌肉接头处,封闭类乙酰胆碱的释放,表现出一系列神经麻痹症状。第十一章练习题1.用美蓝染色后白喉杆菌镜下观察可见到A.极体B.包涵体C.硫磺样颗粒D.原体4.白喉杆菌产生白喉外毒素的条件是A.菌体内携带编码毒素的质粒B.获取供体菌游离的毒素基因C.携带温和噬菌体的毒素基因D.诱导因素激活细菌毒素基因2.白喉杆菌在以下哪种培养基中培养是菌落变黑A.含有胆盐及煌绿的培养基中B.含有0.05U/ml青霉素的培养基中C.含有亚碲酸钾的培养基中D.含有牛心类脂的培养基中5.简述白喉外毒素的致病机理?

3.白喉杆菌属于以下哪个菌属A.奈瑟氏菌属B.耶尔森菌属C.克雷伯菌属D.棒状杆菌属单选题答案:1.A2.C3.D4.C简答题答案:5.简述白喉外毒素的致病机理?答:白喉外毒素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灭活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延伸因子-2(EF-2),阻断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延伸因子-2是新生肽链在核糖体上移动所必需的因子)。第十二章练习题1.检测人群对结核杆菌是否有免疫力的皮肤试验是A.OT试验B.抗链O试验C.肥达氏反应D.外斐氏反应5.麻风杆菌属于以下哪个菌属A.分枝杆菌属B.棒状杆菌属C.布鲁菌属D.嗜血杆菌属2.结核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的原因是A.菌体内含脂量高B.芽胞有多层结构C.荚膜较其它菌厚D.增殖的速度缓慢6.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菌是A.鼠疫杆菌B.麻风杆菌C.炭疽杆菌D.变形杆菌3.感染结核后机体获得的免疫力的特点是A.以体液免疫为主B.可清除体内的细菌C.传染性免疫D.免疫力极弱7.简述分支杆菌属细菌的主要特点?

8.结核菌素试验的意义及原理是什磨?分析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的意义。4.结核杆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所需要的时间是A.24~48小时B.6~7天C.3~4周D.2~3个月9.简述结核病的防治原则?

10.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应用?单选题答案:1A.2A.3C.4C.5A.6B简答题答案:7.简述分枝杆菌属细菌的主要特点?答:分枝杆菌属细菌的主要特点是:1)菌体内含脂量高、一般不易着色,加热着色后用强酸、乙醇等不易使其脱色,故又名抗酸杆菌;2)致病性分枝杆菌营养要求高、多数生长缓慢;3)无鞭毛、无荚膜、无芽胞,不产生内、外毒素;4)所致疾病多为慢性,病变常有肉芽肿形成。8.结核菌素试验的意义及原理是什磨?分析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的意义。答:结核菌素试验是利用结核菌素作为抗原来检测受试者对结核杆菌是否有免疫力的一种皮肤试验。其原理是将结核菌素注入皮内,如受试者曾感染过结核菌或接种过卡介苗,则局部出现红肿、硬结等超敏反应性炎症即为阳性;如无反应为阴性。如果红肿硬结>5mm为阳性表示有过感染,也有免疫力;<5mm为阴性表示为曾感染过,无免疫力;若>15mm为强阳性表明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9.简述结核病的防治原则?答:结核病的特异性预防是接种卡介苗(BCG)。接种对象为新生儿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对结核病人的治疗应注意以下原则:1)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2)联合用药,彻底治疗;3)首选药为异烟肼、利福平。10.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应用?答:肉毒毒素通过消化道粘膜吸收,经血液扩散至全身,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毒素作用于神经和肌肉接头处,封闭类乙酰胆碱的释放,表现出一系列神经麻痹症状。第十三章练习题1.动物源性细菌可引起以下哪种疾病A.肉毒病B.白喉C.波浪热D.梅毒4.鼠疫可通过以下哪种途径传播A.呼吸道B.消化道C.输血D.性接触2.布氏杆菌引起波浪热的原因是A.反复发作的毒血症B.反复发作的菌血症C.反复发作的败血症D.反复发作脓毒血症5.黑死病是以下哪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A.炭疽杆菌B.钩端螺旋体C.逆转录病毒D.鼠疫杆菌3.布氏杆菌可引起动物流产而不能导致人流产的原因是A.动物胚胎对布氏杆菌敏感B.动物胎盘屏障发育不完善C.人对布氏杆菌的抵抗力强D.人类的胎盘中不含赤藓醇6.鼠疫杆菌致病的特点是A.内、外毒素同时致病B.引起反复发作的菌血症C.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D.细菌在局部繁殖不侵入血流

单选题答案:1.C2.B3.D4.A5.D6.A第十四章练习题1.流感嗜血杆菌可引起以下哪种疾病A.鼻窦炎B.流感C.红眼病D.宫颈癌3.为什麽流感杆菌和金葡菌共同培养时会出现卫星现象?

2.培养百日咳杆菌时常用的培养基是A.疱肉培养基AB.远藤培养基C.巧克力色培养基D.鲍-金二氏培养基单选题答案:1.B2.D简答题答案:3.为什麽流感杆菌和金葡菌共同培养时会出现卫星现象?答:流感杆菌生长时需要生长因子—X因子和V因子。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合成并分泌以上两种因子,故在金葡菌附近的流感杆菌可获得足够的X和V因子,形成较大而密集的菌落;远离金葡菌的流感杆菌由于得不到足够的X和V因子,形成小而疏松的菌落。培养后可出现金葡菌周围聚集大而密集的流感杆菌菌落,远离金葡菌小而疏松的流感杆菌菌落的卫星现象。第十五章练习题1.病毒核衣壳的化学组成中包括A.单一的核酸类型B.中介体C.两种核糖体亚基D.N-乙酰胞壁酸5.长期保存病毒的方法是A.将病毒放置在蔽光的房间B.将病毒置于液氮中(-196度)C.将病毒置于4度环境中D.将病毒置于-20度环境中2.病毒衣壳的功能包括A.维持病毒体固有的外形B.保护病毒不受外界低渗环境破坏C.完成病毒体内外的物质交换D.决定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特异性6.为什麽不能用紫外线制备灭活病毒疫苗A.紫外线灭活的病毒经可见光照射后有复活可能B.紫外线灭活病毒的同时破坏了病毒的抗原性C.紫外线灭活的病毒可干扰其它病毒活疫苗D.紫外线灭活的病毒可能引起细胞的转化3.病毒增殖周期中的隐蔽期的意义是A.患者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B.病毒隐伏在细胞内不被免疫系统识别C.患者血清中检测不到病毒相应抗体D.病毒缺乏增殖的酶系统而处于休眠状态7.简述病毒的基本形态、基本结构组成成分有哪些?8.简述病毒的增殖周期,DNA及RNA病毒生物合成有和不同?4.鉴别病毒是否有包膜常用的方法是A.用甲醛液处理病毒B.用紫外线照射病毒C.用强酸液处理病毒D.用脂溶剂处理病毒9.什麽是病毒的干扰现象有何医学意义

单选题答案:1.A2.D3.C4.D5.B6.A简答题答案:7.简述病毒的基本形态、基本结构组成成分有哪些?答:病毒体形态可分为五种:球形:大多数人类和动物病毒;杆状:多见于植物病毒;砖形:痘类病毒;弹状:狂犬病病毒;蝌蚪形:噬菌体。病毒的基本组成成分有DNA或RNA外面包绕蛋白质壳粒组成的衣壳。核酸(即核心)和蛋白质外壳共同组成病毒体的基本单位—核衣壳。8.简述病毒的增殖周期,DNA及RNA病毒生物合成有和不同?答: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与释放五步。大多数DNA病毒在细胞核内合成DNA及RNA,在细胞浆内合成病毒蛋白质并完成病毒体的组装与成熟;RNA病毒的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均在细胞浆中完成。9.什麽是病毒的干扰现象有何医学意义

答: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法制的现象,称为病毒间的干扰现象。干扰现象的意义在于:1)能够终止病毒的感染,导致宿主康复。2)病毒活疫苗接种后,能阻止毒力较强的病毒感染;3)在同时接种两种以上活疫苗时应注意疫苗病毒间的干扰可影响疫苗的效果;4)有时疫苗病毒也可被体内原有的病毒所干扰。

第十六章练习题1.以下哪种病毒可引起慢发病毒感染A.甲型肝炎病毒B.单纯疱疹病毒C.汉坦病毒D.朊病毒5.机体抗病毒免疫的特点是A.主要依赖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B.主要依赖血液中病毒特异性抗体C.主要依赖于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D.主要依赖细胞溶酶体酶裂解病毒2.以下哪种病原微生物可在细胞内形成包涵体A.麻疹病毒B.梅毒螺旋体C.幽门螺杆菌D.新型隐球菌6.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抗病毒感染的机理是A.破坏病毒包膜表面刺突阻止病毒释放B.改变病毒表面构形阻止病毒吸附细胞C.作用于病毒的表面蛋白使其不能脱壳D.刺激宿主细胞释放溶酶体酶裂解病毒3.干扰素杀伤病毒的特点是A.作用于病毒衣壳蛋白阻止病毒吸附于细胞B.破坏病毒包膜表面刺突而阻止病毒的释放C.作用于病毒DNA聚合酶干扰病毒核酸代谢D.作用于宿主细胞基因使之合成抗病毒蛋白7.解释什麽是病毒的水平传播及垂直传播?

8.简述病毒的感染类型有哪些?4.干扰素除可杀病毒外其它功能还有A.抑制肿瘤细胞生长B.促进骨髓细胞增殖C.修复被病毒破坏的细胞D.杀伤某些病原性真菌9.什麽是干扰素?I型干扰素和II型干扰素有何特点?10.病毒的致病机理是什麽?单选题答案:1.D2.A3.D4.A5.C6.C简答题答案:7.解释什麽是病毒的水平传播及垂直传播?答: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方式称为水平传播。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通过注射、咬伤及机械性损伤)、接触(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等途径。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传播方式称为垂直传播。8.简述病毒的感染类型有哪些?答:病毒侵入机体后,因病毒的种类、毒力和机体的免疫力等不同,可表现为不同的感染类型。根据症状的有无,分为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根据病毒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后者又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9.什麽是干扰素I型干扰素和II型干扰素有何特点

答: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其它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功能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糖蛋白。根据其抗原性不同分为α、β和γ三种。α干扰素由人白细胞产生,β干扰素由人成纤维细胞产生,二者构成I型干扰素,而γ干扰素由T细胞产生,属于II型干扰素。II型干扰素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比I型强,抗病毒作用则I型比II型强。10.病毒的致病机理是什麽?答:病毒侵入机体后可直接作用于宿主细胞产生杀细胞感染、稳定感染、包涵体形成、整合感染,导致细胞破坏、死亡引起疾病的发生。也可通过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损伤细胞,其中包括体液免疫病理作用、细胞免疫病理作用和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等作用引起疾病的发生。第十七章练习题1.动物接种培养病毒时有什麽不足之处A.不能够直接观察到细胞病变效应B.动物的生理功能与人的不尽相同C.动物感染其它病毒影响观察效果D.很多病毒缺乏其敏感的动物对象

4.采集病毒标本时应注意哪些事项?2.流感病毒的初次分离培养应在鸡胚的A.羊膜腔B.尿囊腔C.卵黄囊D.绒毛尿囊膜5.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有哪些?3.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病毒基因与细胞染色体整合B.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C.病毒在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D.病毒吸附于易感细胞的表面6.病毒在组织细胞中生长的指标有哪些?

单选题答案:1.D2.A3.C简答题答案:4.采集病毒标本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答:病毒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时应注意:1)应于发病的初期或急性期采集标本;2)根据感染特征决定取材部位及内容;3)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4)采集标本时须严格无菌操作;5)用于血清学诊断的标本,应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各取一份血清,若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增高4倍或以上才有诊断意义。5.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有哪些?答:常用的病毒分离培养方法有:1)动物接种;2)鸡胚接种,接种部位包括:羊膜腔、尿囊腔、卵黄囊、绒毛尿囊膜;3)组织细胞培养等方法。6.病毒在组织细胞中生长的指标有哪些?答:病毒在组织细胞中增殖的指标有:1)细胞病变效应;2)红细胞吸附;3)细胞代谢的改变;4)病毒间的干扰现象;及空斑形成等现象,可作为半断病毒是否在细胞中增殖的指标。第十八章练习题1.流感病毒的核酸特点是A.环状双股DNAB.双股线性DNAC.单股正链RNAD.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5.以下哪种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A.乙型流感病毒B.风疹病毒C.腮腺炎病毒D.乙型脑炎病毒2.流感病毒属于以下哪个病毒科A.小RNA病毒科B.布尼亚病毒科C.弹状病毒科D.正粘病毒科6.以下哪种微生物是成人普通感冒的病原体A.甲型流感病毒B.流感嗜血杆菌C.鼻病毒D.轮状病毒3.在人群中流行的三种主要流感病毒亚型是A.H1N1/H1N2/H3N2B.H1N1/H2N2/H3N2C.H1N2/H2N2/H3N2D.H2N2/H3N2/H3N77.简述流感病毒的结构组成?

8.流感病毒的变异有和特点?4.以下哪种微生物感染时可引起口颊粘膜柯氏斑A.麻疹病毒B.鼠疫杆菌C.普氏立克次体D.新型隐球菌9.简述麻疹病毒的生物学特点?

10.风疹病毒感染孕妇后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选题答案:1.D2.D3.B4.A5.C6.C简答题答案:7.简述流感病毒的结构组成?答:流感病毒的结构由内至外分为三层:1)核心:由单股负链RNA与核蛋白组成的核糖核蛋白,并含有RNA聚合酶构成病毒的核心。病毒的RNA分7~8个节段,复制过程中易发生基因重组,导致新亚型的出现。核蛋白具有型特异性,根据其抗原性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该抗原稳定,很少发生变异。2)基质蛋白:位于胞膜与核心之间,具有保护核心及维持病毒外形的作用的作用。3)包膜:病毒体最外层结构,为脂质双层。包膜上有两种刺突: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两种刺突抗原性不稳定易发生变异,是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8.流感病毒的变异有和特点?答: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最易发生变异。其变异主要是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变异,前者的变异较后者快。抗原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称为抗原性漂移。原因是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基因发生点突变,可引起中小型流行。若抗原变异幅度大,形成新的亚型,属质变,称为抗原性转换,由于人群对新的亚型普遍缺乏免疫力,因此易引起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9.简述麻疹病毒的生物学特点?答:麻疹病毒为球形,直径80~120nm,核酸为单股负链RNA,有包膜。包膜刺突的H和F蛋白分别能凝集和溶解红细胞。F蛋白还可引起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麻疹病毒在感染的细胞核内或浆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病毒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病毒抵抗力弱,对紫外线及脂溶剂敏感。10.风疹病毒感染孕妇后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答:孕妇在孕期前4个月内,由于胎盘屏障发育不完善,感染风疹病毒后易引起垂直传播,致使胎儿先天畸形或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失明、智力低下等)。由于风疹感染对胎儿健康影响重大,故对孕妇进行风疹病毒感染监测十分重要。第十九章练习题1.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B.消化道C.性接触D.节肢动物叮咬5.肠道病毒70型可引起以下哪种疾病A.婴儿腹泻B.坏死性肠炎C.红眼病D.包涵体结膜炎2.我国规定首次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年龄是A.2月龄B.8月龄C.1岁D.4岁6.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A.肠道病毒70型B.人类轮状病毒C.汉坦病毒D.登革热病毒3.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破坏的细胞是A.神经细胞B.肠粘膜上皮细胞C.中性粒细胞D.骨髓造血细胞7.哪些病毒属于人类肠道病毒共同特征是什麽

4.柯萨奇病毒属于以下哪个病毒科A.正粘病毒科B.黄病毒科C.披膜病毒科D.小RNA病毒科8.如何预防脊髓灰质炎?

单选题答案:1.B2.A3.A4.D5.C6.B简答题答案:7.哪些病毒属于人类肠道病毒共同特征是什麽

答:肠道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小RNA病毒科。人类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是:1)病毒呈小球形,无胞膜,20面体立体对称。2)核酸为单股正链RNA,具有感染性。3)病毒抵抗力强,耐酸,耐脂溶剂。4)对原代猴肾细胞等敏感,有很强的杀细胞作用。5)经粪-口途径传播,肠道细胞中增殖,但主要不是引起胃肠道疾病。其特点为不同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症状,同一种病毒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8.如何预防脊髓灰质炎?答:特异性预防是对婴幼儿和儿童实行人工主动免疫。我国实行从2月龄开始连服3次三价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小儿麻痹糖丸),每次间隔1个月,4岁时加强一次。4.性状相同的若干菌种构成A.菌科C.菌属C.菌型D.菌株5.IMViC试验中大写字母M代表以下哪种生化试验A.甲基红试验B.尿素分解试验C.硫化氢试验D.枸橼酸盐利用试验6.细菌的生长周期包括那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7.细菌培养基按其用途分那几类?8.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主要能合成那些代谢产物?

9.细菌生长繁殖需要哪些条件,繁殖方式与速度有何特点?10.何为细菌的菌落,有几种类型?第二十章练习题1.甲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是A.形状为螺旋对称的杆状病毒B.属黄病毒科嗜肝RNA病毒属C.对脂溶剂如乙醚等比较敏感D.无包膜核酸为单股正链RNA5.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联合感染时常形成A.疾病的自限性B.慢性携带者急性发作C.慢性肝炎症状加重D.重度肝硬化2.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点是A.多引起隐性感染B.易转变为慢性肝炎C.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D.相当一部分病例经输血感染6.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点是A.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B.容易转变为慢性肝炎C.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D.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3.乙型肝炎病毒对以下哪种动物最敏感A.小白鼠乳鼠B.金丝猴C.黑猩猩D.猕猴7.乙型肝炎病毒电镜下有几种形态各有何特点

8.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组成及其意义?4.以下哪种病毒属于缺陷病毒A.麻疹病毒B.脊髓灰质炎病毒C.人乳头瘤病毒D.丁型肝炎病毒9.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预防原则?

10.简述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两对半)的临床意义?单选题答案:1D.2A.3C.4D.5A.6C简答题答案:7.乙型肝炎病毒电镜下有几种形态各有何特点

答:乙型肝炎病毒电镜下可观察到三种形态:1)小球型颗粒:不含DNA和DNA聚合酶,是病毒体组装过程中过剩的衣壳蛋白,无感染性;2)管形颗粒:是一串聚合起来的小球型颗粒;3)Dane颗粒:是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体,具有传染性。8.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组成及其意义?答: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有三种抗原成分:1)表面抗原HBsAg:位于病毒外衣壳,具有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HBs中和抗体,此抗体具有保护性。HBsAg是HBV感染的标志。血清中出现抗-HBs可视为乙型肝炎恢复的标志。含抗-HBs血清一般不具有传染性。2)核心抗原HBcAg:位于HBV内衣壳上。外有HBsAg包被故不易在血循环中检测到。HBsAg免疫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体,对病毒无中和能力,其阳性表是HBV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3)e抗原HBeAg:镶嵌于HBcAg中,可游离于血清中HBeAg阳性标志着HBV在体内复制及血清具有强感染性。9.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预防原则?答: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对HBV的感染预防原则是,除一般性预防外,主要采取人工主动免疫预防。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使用的疫苗有:1)血源疫苗:从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中提纯的HBsAg经甲醛灭活而成。新生儿分别于出生时,出生后1个月、6个月各注射1次,共3次,对阻断母婴传播有良好的预防效果。2)基因工程疫苗:优点是可大量制备并且排出血源疫苗中可能有潜在未知病毒引起感染的可能。10.简述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两对半)的临床意义?答: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见下表:HBsAgHBeAg抗-HBc抗-HBe抗-HBs结果分析IgMIgG+++---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乙型肝炎恢复期(传染性弱)-----+曾感染过HBV或接种过乙肝疫苗第二十一章练习题1.HSV-1在宿主体内的潜伏部位是A.三叉神经节B.脊髓前角细胞C.肠系膜淋巴结D.神经和肌肉的接头处5.可用来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是A.叠氮脱氧胸苷B.二性霉素C.无环鸟苷D.金刚烷胺2.HSV-2在宿主体内的潜伏部位是A.迷走神经结B.脊髓腰膨大C.骶神经节D.三叉神经节6.与鼻咽癌相关的病毒是A.鼻病毒B.EB病毒C.乳头瘤病毒D.朊病毒3.HSV-2主要引起以下哪种疾病A.唇疱疹B.生殖器疱疹C.带状疱疹D.疱疹性脑炎7.简述疱疹病毒的共同特性?

8.与EBV感染有关的疾病有哪些?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哪种病原体引起的A.巨细胞病毒B.支原体C.立克次体D.衣原体9.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机体的免疫性有何特点?单选题答案:1.A2.C3.B4.A5.C6.B简答题答案:7.简述疱疹病毒的共同特性?答:疱疹病毒的共同特点有:1)病毒体呈球形,核心为双股DNA,衣壳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衣壳外有病毒包膜;2)除HSV与VZV之间有交叉反应外,它们的抗原性是不同的;3)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或密切接触而感染,所致疾病种类多,从唇疱疹、生殖器疱疹到脑炎;4)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可表现为增殖性感染与潜伏感染状态。8.与EBV感染有关的疾病有哪些?答:与EBV感染有关的疾病主要有三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Burkett淋巴瘤)。研究发现EBV与鼻咽癌的发病与一定关系。根据是鼻咽癌病人血清中含有较高滴度的EBV抗体,经治疗好转者,EBV抗体水平则逐渐降低。其二,世界各地鼻咽癌活检组织中均可检出EBV的DNA和核抗原。9.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机体的免疫性有何特点?答:感染HSV后,血清中可出现中和抗体,此抗体在体内可维持多年。中和抗体可阻止病毒经血流播散,但不能清除潜伏在神经节中的病毒,也不能阻止病毒的激活与感染的再发。细胞免疫在抗HSV感染中的作用比体液免疫更为重要。第二十二章练习题1.乙型脑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是A.病毒包膜表面有神经氨酸酶刺突B.病毒在细胞中增殖导致细胞融合C.病毒的抗原性质稳定,很少变异D.乙型脑炎病毒的易感动物是豚鼠5.虫媒病毒的共同特征是什麽?2.引起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毒属于以下哪个病毒科A.布尼亚病毒科B.黄病毒科C.披膜病毒科D.副粘病毒科6.简述乙脑病毒的传播途径?3.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有几个血清型A.只有一个血清型B.两个血清型C.四个血清型D.六个血清型7.简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4.汉坦病毒的自然宿主是A.黑线姬鼠B.三带喙库蚊C.恙螨D.禽类8.如何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单选题答案:1.C2.A3.C4.A简答题答案:5.虫媒病毒的共同特征是什麽?答:虫媒病毒是一大类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人、家畜及野生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具有自然疫源性。此类病毒共同特点是:1)病毒呈小球形直径在30~50nm;2)核心含单股正链RNA,衣壳为二十体立体对称,有包膜,包膜表面有血凝素刺突;3)病毒宿主范围广,最易感动物是乳鼠;4)对温度、乙醚、酸等都敏感;5)节肢动物是病毒的传播每家,又是储存宿主,所致疾病有显著的季节性和地方性。具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6.简述乙脑病毒的传播途径?答:传播媒介:在我国,衣奥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三带喙库蚊。流行高峰在6~9月,与蚊密度高峰一致。传染源和储存宿主:研究表明,猪—蚊—猪是乙脑病毒自然循环的主要环节,而幼猪对乙脑病毒易感性高,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也是发病高峰环节中最重要的中间宿主和扩散宿主。动物感染后一般不出现明显症状,但感染的蚊子叮咬人时,可使人感染。7.简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答:病毒在鼠体内增殖,随唾液、尿、粪便排出,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直接接触方式传播给人。病毒侵入人体后,潜伏期约为2周,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临床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发病机理除病毒直接作用于血管引起全身毛细血管、小血管损伤和微循环障碍外,同时与免疫应答异常有关。病后可获持久性免疫力。人群隐性感染率低。8.如何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答:防蚊灭蚊是预防乙脑的有效措施,接种疫苗是当前保护易感者的主要手段。乙脑流行区应对10岁以下儿童和来自非疫区的人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并对疫区幼猪接种疫苗,有可能控制乙脑在猪群及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第二十三章练习题1.HIV感染以下哪种细胞A.脊髓前角细胞B.哺乳动物红细胞C.CD4+细胞D.B淋巴细胞5.与宫颈癌发生关系密切的病原体是A.淋球菌B.梅毒螺旋体C.解脲脲原体D.乳头瘤病毒2.HIV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结构是A.gp120包膜糖蛋白B.gp41包膜糖蛋白C.P24/P25衣壳蛋白D.P17/P18衣壳蛋白6.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有A.在感染的细胞内形成猫眼状包涵体B.病毒核酸类型为单股环状RNAC.病毒衣壳为复合对称形式D.病毒不能在组织细胞中培养3.HIV感染的平均潜伏期是A.3~5个月B.1年C.3~5年D.10~30年7.简述HIV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8.简述HIV在感染的宿主体内长期潜伏存在的因素?4.引起寻常疣的病原体是A.EB病毒B.乳头瘤病毒C.冠状病毒D.巨细胞病毒9.试述HIV感染的免疫反应?

10.简述狂犬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单选题答案:1.C2.A3.C4.B5.D6.D简答题答案:7.简述HIV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答:HIV的传染源是HIV无症状携带者及病人。主要传播途径有:1)性行为:同性或异性间的;2)医原性输入带HIV的血液制品,器官或骨髓移植,人工受精等;3)吸毒者共用污染HIV的注射器及针头;4)母婴传播,可经胎盘、产道或哺乳等方式传播。8.简述HIV在感染的宿主体内长期潜伏存在的因素?答:HIV在机体嫩长期潜伏存在的因素有:1)病毒损伤CD4阳性T细胞干扰免疫系统功能;2)病毒感染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使其成为长期储存病毒的细胞,病毒在细胞中少量增殖不引起病变,单细胞功能受损;3)病毒基因组与细胞基因组整合,使病毒能够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4)病毒包膜糖蛋白易发生变异,可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与清除。9.试述HIV感染的免疫反应?答:HIV感染和致病的主要特点是引起以CD4细胞缺陷和功能障碍为主的免疫缺陷病。机体感染HIV后,可产生高滴度的抗HIV抗体,包括gp120中和抗体。这些抗体在急性感染期可降低血清中的病毒抗原,但不能清除体内的病毒。HIV感染也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但不能清除有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明机体的免疫力不足已清除HIV,一旦感染可终生携带病毒。10.简述狂犬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答: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的一种嗜神经病毒,是狂犬病毒病原体。病毒形似子弹状,核心含负链单股RNA,核衣壳为螺旋对称型,有包膜,包膜表面有刺突。病毒动物感染范围较广。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大量增殖时,胞浆内形成嗜酸性、圆形或卵圆形包涵体,称内基小体(Negribody),对疾病有诊断意义。第二十四章练习题1.衣原体原体的生物学性状是A.是衣原体的繁殖形式B.具有高度传染性C.有多层肽聚糖结构D.胞浆中含大量始体5.外斐反应可作为以下哪种疾病的辅助诊断A.立克次体病B.肠热症C.风湿热D.包涵体结膜炎2.衣原体的生物学性状有A.主要以复制的方式增殖B.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C.在细胞浆中形成包涵体D.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6.立克次体多糖抗原可与以下哪种微生物发生交叉反应A.表皮葡萄球菌B.肠炎沙门氏菌C.变形杆菌X株D.钩端螺旋体3.培养衣原体时常用鸡胚的接种部位是A.卵黄囊B.羊膜腔C.尿囊腔D.绒毛尿囊膜7.简述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

8.试比较衣原体与病毒及细菌有哪些相似之处?4.立克次体的共同特点是A.人是立克次体唯一易感者B.主要经过消化道传播C.抗酸染色阳性D.专性活细胞内寄生9.衣原体能引起人类哪些疾病?

10.我国发生的立克次体病主要有哪些?

单选题答案:1.B2.C3.A4.D5.A6.C简答题答案:7.简述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答:支原体是能在体外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对人有致病性的有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等。它缺乏细胞壁,形态多样性,能通过滤菌器。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以姬姆萨染色较好,染成淡紫色。以二分裂法繁殖,固体培养基中形成“油煎蛋”样菌落。对作用与细胞壁的抗生素耐受,对一般消毒剂比其它细菌敏感。8.试比较衣原体与病毒及细菌有哪些相似之处?答:衣原体某些性状与病毒十分相似,如:1)能通过滤菌器;2)严格的细胞内寄生。但更多的特征接近于革兰阴性细菌,如:1)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类型核酸;2)细胞壁含有肽聚糖;3)增值方式类似于细菌的二分裂法;4)细胞器中有核蛋白体;5)有多种酶类,能进行一定的代谢活动;6)对多种抗生素敏感。9.衣原体能引起人类哪些疾病?答:衣原体能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沙眼:由沙眼生物变种引起。通过眼—手—眼传播。2)包涵体结膜炎;3)泌尿生殖道感染:主要由性接触传播。4)性病淋巴肉芽肿:由沙眼衣原体生物变种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5)上呼吸道感染: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鹦鹉热为野生鸟类及家禽的自然感染,可经呼吸道传播给人,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10.我国发生的立克次体病主要有哪些?答:我国发生的立克次体病主要有:1)流行性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人虱为传播媒介。2)地方性斑疹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