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课件第二章+利率与汇率_第1页
《金融学概论》课件第二章+利率与汇率_第2页
《金融学概论》课件第二章+利率与汇率_第3页
《金融学概论》课件第二章+利率与汇率_第4页
《金融学概论》课件第二章+利率与汇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信用要点提示信用的定义与发展信用关系中的主体信用的四种形式

信用的定义具有道德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双重属性。作为道德层面的信用,往往是指信任、声誉、遵守诺言等;作为一个经济学范畴,信用是指借贷行为,包含价值运动的两个侧面,即以偿还为条件的获得,或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经济层面的信用与道德层面的信用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价值运动特殊形式的信用,其基础恰恰是道德层面的相互信任。

信用的本质特征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过程伴随着价值增值的实现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的两种形式: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实物借贷在生产力发展不够充分的自然经济时代是较为常见的借贷方式,实物借贷形式因其借贷对象的物质特性,其规模与范围受到限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借贷成为借贷关系的主导形式,但是在经济结构二元化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货币化水平的局限性,实物借贷形式依然广泛存在。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的产生:必要条件是私有制充分条件则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信用的发展:信用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推动的结果,信用关系的深度与广度也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演进。

信用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主要阶段

高利贷信用:信用发展的早期阶段利息高非生产性现代信用:随着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大工业生产方式替代了小手工业生产方式,信用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现代信用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服务于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以及消费领域信用与金融作为经济范畴,信用与金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信用是借贷行为,表现为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是信用的两种形式。金融是指资金的融通,其形成必定以货币为载体。资金的融通既可以表现为源于借贷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可以表现为发行股票而形成的所有权关系。信用与金融二者内涵不同,外延也相互不能完全覆盖对方。信用发展与货币制度在金属铸币时期,货币借贷使不流通的贮藏货币变成流动性的,从而加快了货币流通的速度,而且信用关系的展开使当时金属货币不足制约经济增长的矛盾通过信用流通工具的创造得以缓解。信用发展与货币制度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确立之后,信用活动更是与货币运动联为一体。任何以货币为载体的信用活动都是货币的运动:信用的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信用收缩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减少,信用资金的调剂则时时影响着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供给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和微观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分布。信用经济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之下,信用货币无处不在,信用关系也随之被带到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债权债务关系都普遍存在,经济越发达;信用越发达;反之,信用越发达,经济也越发达,现代经济被称为信用经济、负债经济。信用经济的特征信用关系无处不在信用规模呈现不断扩张趋势信用结构日趋复杂化工具结构机构结构市场结构

信用关系中的主体个人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国际收支个人部门个人部门的债权与债务同时并存是非常普遍的,具体某个人到底是赤字单位还是盈余单位要进行债权与债务的对比才能得出结论。个人部门从结构上看,有的借、有的贷;从个人行为上看,有时借、有时贷、有时借贷并存;个人部门从整体上看,是属于资金盈余部门,是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主要供给者。

企业部门企业既有巨大的资金需求也有巨大的资金供给。供给与需求两相比较,通常是需求大于供给。综合来看,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是净赤字部门,是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主要需求者。政府部门在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保持一定规模的财政赤字是各国所采取的一种普遍的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一种重要的宏观手段。政府一般是资金的主要需求者,弥补财政赤字所形成的国债成为各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工具。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既是资金的需求者又是资金的供给者,作为间接融资的媒介体,其帮助个人、企业、政府等非金融部门之间建立广泛的信用联系。金融机构凭借他们独特的专业化优势,沟通了社会上资金的余缺双方,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国际收支来自国外的货币收入小于对国外的货币支出,表现为国际收支逆差;反之,来自国外的货币收入大于对国外的货币支出,表现为国际收支顺差。在国际收支顺差时,盈余部分说明本国向别国提供了信贷的资金来源;在国际收支逆差时,赤字部分说明本国需要向别国来借入资金用以平衡逆差。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各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常态。

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国家信用商业信用界定: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包括两种基本形式——赊购与赊销。特点:发生在生产流通过程之中,直接服务于商品生产和流通。企业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参与主体是工商企业

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的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信用支持润滑了社会生产流通过程有利于形成社会生产的基本经济秩序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存在于工商企业之间,它的规模大小是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度具有严格的方向性范围与期限受到限制

银行信用

界定:是指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媒介、以货币为对象向其他经济个体提供的信用。特征:

广泛性间接性

综合性

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在信用领域,银行信用无论在规模、范围拓展以及期限灵活性上都大大超过其他信用形式,在信用领域中居于主导地位。国家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等日益依赖于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国债的贴现和发行往往都是通过银行来进行。在发达国家的社会信用结构中,银行信用是工商业外源融资的最重要的渠道。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而存在。银行信用是商业信用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商业信用的发展有赖于银行信用的支撑。有了银行信用的支撑,企业之间的赊购赊销才不会使企业的资金链条中断,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才可能发生。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的发展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互为条件,是现代经济生活中服务于工商企业的两种基本的信用形式。国家信用界定:是指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它包括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信用和以债权人的身份提供信用两个方面。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国家信用主要是指国家负债。国家负债就信用资金的来源不同,分为:国内信用国际信用

国家信用的形式

内债:公债: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公债发行的目的是弥补财政赤字和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

国库券:期限一般是在一年期以内,国库券的发行一般是为了解决财政年度内先支后收的时间间隔矛盾外债国家信用的形式外债:国际债券: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或者为大型工程项目筹措资金。政府借款:包括向国外政府借款、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国外商业银行借款以及出口信贷等形式。

国家信用的作用

通过国家信用的方式调节财政收支不平衡、弥补财政赤字,有助于稳定货币流通、稳定物价。国家信用可以扩大投资总量、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国家信用可以通过改变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以及储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来增加社会投资总量。国家信用有利于国家调节投资方向,从而优化投资结构。消费信用界定: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特征:服务于消费领域具有非生产性的特点

消费信用的方式

分期付款信用卡透支消费贷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