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通解》《胃气论》讲解课件_第1页
《伤寒论通解》《胃气论》讲解课件_第2页
《伤寒论通解》《胃气论》讲解课件_第3页
《伤寒论通解》《胃气论》讲解课件_第4页
《伤寒论通解》《胃气论》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寒论>通解》

第四课:《胃气论》讲解主讲:程刘海《<伤寒论>通解》

第四课:《胃气论》讲解主讲:程刘海《胃气论》原文胃气者,中极也,机枢之要。阴阳沖气,沖乃和,是为动,是故木气生于东方,其性温;金气生于西方,其性凉。金木者,水火之变,亦其渐也,与土同居,岂能断哉!是故,胃气者,亦显大道,寒温制化有道也。胃气者,居中而主后天,饮食入则化,有如烹饪。土气沖,升降有序则运,故清浊自分,出入自律,故源源不断也。此乃后天之源,护生之本,决不可断也。《胃气论》原文胃气者,中极也,机枢之要。阴阳沖气,沖乃和,是“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内经出现“胃气”这个名词达23次李东垣专注《脾胃论》西医解剖学的出现,使得“胃气”变成“器官化”“胃气”,是什么?正所谓:大道至简,本于阴阳。“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一、胃气的特征:津液“胃气”,“阴阳沖气”而成。“气”又是什么?“精微物质”,非常抽象。《说文解字》:“气,云气也”。是水的另一种形态:气态。在人体,胃气的存在形式,是津液。一、胃气的特征:津液“胃气”,“阴阳沖气”而成。“胃气”,是“显大道,寒温制化有道”。说明具有水火双重性。“胃气”如“显大道”,此也是“二合为一”。“胃气”,是“显大道,寒温制化有道”。胃气作用:从阴气讲,体现荣养,维持形态,也是“阴成形”。从阳气讲,体现“消谷”。中焦“消谷”如同“烹饪”,也需要“水”。化物。胃中津液,是消谷的根本。胃气作用:胃气寒温制化失衡,多是寒热错杂的疾病。但是,也会有纯热证,或者纯寒证。例如:阳明病,“胃气生热”,则是“不恶寒、反恶热”。“完谷不化”,“胃气”寒多见,但“胃气”热,也见。最典型方证:调胃承气汤与生姜泻心汤。胃气寒温制化失衡,多是寒热错杂的疾病。但是,也会有纯热证,或二、胃气的运动:升降胃气论,又称为“中焦”论。组成:胃中津液,“金”与“木”。金木是运动方式:升降。二、胃气的运动:升降胃气论,又称为“中焦”论。“木气生于东方”,“其性温”,则能升、能散“金气生于西方”,“其性凉”,则可降、可收。金木二气,“一分为二”,是胃气的运动状态。断则人死。“木气生于东方”,“其性温”,则能升、能散“胃气”升降,体现在“运”。在金木升降作用下,完成清者升留、浊者降排的过程,此是“清浊自分”。升降有常,而“胃”不常满。“胃气”升降,体现在“运”。所以,胃气升降有序,是“护生之本,决不可断”《内经》所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伤寒论通解》《胃气论》讲解课件三、胃气的立极:平衡胃气,叫做“中极”。居“中”,“平衡”作用。胃气,作为极点。圆心,或者“零刻线”。三、胃气的立极:平衡胃气,叫做“中极”。人体,以“中极”为“零刻线”。平衡对应:上下对应(头与小腹),同则对应(右手与右足),左右对应(左手与右足)。“脑与小腹相表里”。人体,以“中极”为“零刻线”。四、胃气的判断

食欲与消化、脉象“食欲”:一、食欲不振二、“消谷善饥”“消化”:一、胃胀。二、“完谷不化”,或大便不成形、溏泄“脉象”:考察“胃”、“神”、“根”。脉无力,或脉管硬。四、胃气的判断

食欲与消化、脉象“食欲”:五、病案分析女,4岁,居北京初诊:2014年5月20日主诉:胃痛2天病史简要:患儿2天前因饮食不当而出现胃脘部不适,渐而隐痛,伴有呕吐,在某医处就诊,给予“藿香正气水”治疗,服用之后,呕吐止,但是胃痛加重,为求治疗,故来就诊。刻诊:胃脘痛,按之甚,伴呃逆、口臭,纳差,大便2天未解,小便偏黄。舌象:舌质尖偏红,苔中部厚腻而白,少津脉象:脉寸关滑数,关偏弦五、病案分析女,4岁,居北京辨证:少阳病处方:小前胡汤去生姜,加天花粉20g前胡40g黄芩15g半夏20g党参15g大枣4个炙甘草10g天花粉20g2剂,一剂一天,水煎取汁250毫升,分成三次,饭后温服。辨证:少阳病二诊:2014年5月21日中午电话来告:患儿服药后大便已解,腹痛、呃逆已除,食欲渐佳。二诊:2014年5月21日中午按语:临床上误区,不辨证,使用“藿香正气水”。小孩,认为积食,大山楂丸或者保和丸之类。不是盲目与经验。按语:临床上误区,不辨证,使用“藿香正气水”。发病初,与“藿香正气水”,吐止痛剧,考虑:方证是否对应。寒热辨证,仔细分清。有热证,用“藿香正气水”,以热增热。从病位来看,中上两焦。发病初,与“藿香正气水”,吐止痛剧,考虑:方证是否对应。患儿表现“胃痛、呕吐、呃逆”,涉及胃气理论。病因:饮食不当。胃气寒热平衡打破,多寒热错杂证候。温燥药物,耗胃中津液,致使肠道津液不足,所以“大便2天未解”。患儿表现“胃痛、呕吐、呃逆”,涉及胃气理论。患儿已以阳热证候为主。胃气生热则消谷,胃中有寒则纳差。“纳差”,“苔中部厚腻而白”——“寒”。此患儿是寒热错杂证,阳热证为主、明显,属少阳病。患儿已以阳热证候为主。少阳病,则使用和法,调和寒热为主,主方是小前胡汤。上中焦热——前胡、黄芩;中焦痰湿——半夏;胃气损耗——党参、炙甘草。少阳病证候病理:邪结胸胁——半夏、党参。上中通达,津液得下,胃气自和。去生姜,热证明显;加天花粉,去胃中热邪,滋养胃家津液,大便自下。注意:关于用药,以《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为主。少阳病,则使用和法,调和寒热为主,主方是小前胡汤。节目预告下节课:《<伤寒论>通解》第五课内容:《三焦论》讲解时间:2014年11月12日晚7点(周三)上课认真听、多思考、多复习。准备:宋版《伤寒论》,人民卫生出版社。节目预告下节课:《<伤寒论>通解》第五课谢谢大家谢谢大家《<伤寒论>通解》

第四课:《胃气论》讲解主讲:程刘海《<伤寒论>通解》

第四课:《胃气论》讲解主讲:程刘海《胃气论》原文胃气者,中极也,机枢之要。阴阳沖气,沖乃和,是为动,是故木气生于东方,其性温;金气生于西方,其性凉。金木者,水火之变,亦其渐也,与土同居,岂能断哉!是故,胃气者,亦显大道,寒温制化有道也。胃气者,居中而主后天,饮食入则化,有如烹饪。土气沖,升降有序则运,故清浊自分,出入自律,故源源不断也。此乃后天之源,护生之本,决不可断也。《胃气论》原文胃气者,中极也,机枢之要。阴阳沖气,沖乃和,是“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内经出现“胃气”这个名词达23次李东垣专注《脾胃论》西医解剖学的出现,使得“胃气”变成“器官化”“胃气”,是什么?正所谓:大道至简,本于阴阳。“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一、胃气的特征:津液“胃气”,“阴阳沖气”而成。“气”又是什么?“精微物质”,非常抽象。《说文解字》:“气,云气也”。是水的另一种形态:气态。在人体,胃气的存在形式,是津液。一、胃气的特征:津液“胃气”,“阴阳沖气”而成。“胃气”,是“显大道,寒温制化有道”。说明具有水火双重性。“胃气”如“显大道”,此也是“二合为一”。“胃气”,是“显大道,寒温制化有道”。胃气作用:从阴气讲,体现荣养,维持形态,也是“阴成形”。从阳气讲,体现“消谷”。中焦“消谷”如同“烹饪”,也需要“水”。化物。胃中津液,是消谷的根本。胃气作用:胃气寒温制化失衡,多是寒热错杂的疾病。但是,也会有纯热证,或者纯寒证。例如:阳明病,“胃气生热”,则是“不恶寒、反恶热”。“完谷不化”,“胃气”寒多见,但“胃气”热,也见。最典型方证:调胃承气汤与生姜泻心汤。胃气寒温制化失衡,多是寒热错杂的疾病。但是,也会有纯热证,或二、胃气的运动:升降胃气论,又称为“中焦”论。组成:胃中津液,“金”与“木”。金木是运动方式:升降。二、胃气的运动:升降胃气论,又称为“中焦”论。“木气生于东方”,“其性温”,则能升、能散“金气生于西方”,“其性凉”,则可降、可收。金木二气,“一分为二”,是胃气的运动状态。断则人死。“木气生于东方”,“其性温”,则能升、能散“胃气”升降,体现在“运”。在金木升降作用下,完成清者升留、浊者降排的过程,此是“清浊自分”。升降有常,而“胃”不常满。“胃气”升降,体现在“运”。所以,胃气升降有序,是“护生之本,决不可断”《内经》所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伤寒论通解》《胃气论》讲解课件三、胃气的立极:平衡胃气,叫做“中极”。居“中”,“平衡”作用。胃气,作为极点。圆心,或者“零刻线”。三、胃气的立极:平衡胃气,叫做“中极”。人体,以“中极”为“零刻线”。平衡对应:上下对应(头与小腹),同则对应(右手与右足),左右对应(左手与右足)。“脑与小腹相表里”。人体,以“中极”为“零刻线”。四、胃气的判断

食欲与消化、脉象“食欲”:一、食欲不振二、“消谷善饥”“消化”:一、胃胀。二、“完谷不化”,或大便不成形、溏泄“脉象”:考察“胃”、“神”、“根”。脉无力,或脉管硬。四、胃气的判断

食欲与消化、脉象“食欲”:五、病案分析女,4岁,居北京初诊:2014年5月20日主诉:胃痛2天病史简要:患儿2天前因饮食不当而出现胃脘部不适,渐而隐痛,伴有呕吐,在某医处就诊,给予“藿香正气水”治疗,服用之后,呕吐止,但是胃痛加重,为求治疗,故来就诊。刻诊:胃脘痛,按之甚,伴呃逆、口臭,纳差,大便2天未解,小便偏黄。舌象:舌质尖偏红,苔中部厚腻而白,少津脉象:脉寸关滑数,关偏弦五、病案分析女,4岁,居北京辨证:少阳病处方:小前胡汤去生姜,加天花粉20g前胡40g黄芩15g半夏20g党参15g大枣4个炙甘草10g天花粉20g2剂,一剂一天,水煎取汁250毫升,分成三次,饭后温服。辨证:少阳病二诊:2014年5月21日中午电话来告:患儿服药后大便已解,腹痛、呃逆已除,食欲渐佳。二诊:2014年5月21日中午按语:临床上误区,不辨证,使用“藿香正气水”。小孩,认为积食,大山楂丸或者保和丸之类。不是盲目与经验。按语:临床上误区,不辨证,使用“藿香正气水”。发病初,与“藿香正气水”,吐止痛剧,考虑:方证是否对应。寒热辨证,仔细分清。有热证,用“藿香正气水”,以热增热。从病位来看,中上两焦。发病初,与“藿香正气水”,吐止痛剧,考虑:方证是否对应。患儿表现“胃痛、呕吐、呃逆”,涉及胃气理论。病因:饮食不当。胃气寒热平衡打破,多寒热错杂证候。温燥药物,耗胃中津液,致使肠道津液不足,所以“大便2天未解”。患儿表现“胃痛、呕吐、呃逆”,涉及胃气理论。患儿已以阳热证候为主。胃气生热则消谷,胃中有寒则纳差。“纳差”,“苔中部厚腻而白”——“寒”。此患儿是寒热错杂证,阳热证为主、明显,属少阳病。患儿已以阳热证候为主。少阳病,则使用和法,调和寒热为主,主方是小前胡汤。上中焦热——前胡、黄芩;中焦痰湿——半夏;胃气损耗——党参、炙甘草。少阳病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