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提升课堂: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备考策略_第1页
高考诗歌提升课堂: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备考策略_第2页
高考诗歌提升课堂: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备考策略_第3页
高考诗歌提升课堂: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备考策略_第4页
高考诗歌提升课堂: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备考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诗歌提升课堂: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备考策略(附:技法指导及实战演练)[考点阐释]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诗词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在形式上很少单独设题,大多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综合设题。在具体考查上,本考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1)辨识诗歌中各种表达技巧的使用。(2)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3)评价其对表现人物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鉴赏表达方式、鉴赏修辞手法、鉴赏表现手法、鉴赏结构技巧。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解题攻略]一、表达方式1.设问方式①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②诗人是怎样运用XX的方式抒发情感的?③诗歌借用XX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④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2.答题步骤(1)指:指出诗歌中记叙、描写、抒情手法的基本特点。(2)联:联系内容,阐释该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3)赏:分析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3.答题模板表达方式+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表达方式在诗歌中所达到的效果。(1)赏析描写手法。怎样描写(叙)+描写(叙)什么+效果(或:抒什么情)。(2)赏析抒情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典例体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首诗最后两句怎样抒情的?请加以鉴赏。答案: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既表现了作者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二、修辞手法1.设问方式①本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②本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③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2.答题步骤(1)判:品读诗歌,明晓诗意,结合关键词判断修辞手法。(2)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该修辞手法的运用及目的。(3)赏:赏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所起的表达效果。(4)组:将上面的信息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3.答题模板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排比)+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所达到的效果。[典例体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蓣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卷簾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点明修辞),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像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化无形为有形(阐释运用),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写出了词人在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后,心情为之一畅的感觉(分析效果)。三、表现手法1.设问方式①简析XX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②这首诗(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③请从XX(表现手法)角度赏析XX诗句或上(下)片。④这首诗(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2.答题步骤(1)品:品读诗歌,结合相关内容判断运用何种表现手法。(2)赏:依据内容,综览全诗,分析该手法的表达效果。(3)组:将上面的信息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3.答题模板表现手法(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烘托、欲扬先抑、联想、想象、托物言志等)+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所达到的效果。[典例体悟]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醉落魄·咏鹰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答案:运用了衬托手法。这首词上片并非全部直接写鹰,而是写寒山、大地、秋空,为鹰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作者在这里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衬托鹰勇猛无畏、志存高远的形象。四、结构技巧诗歌的结构技巧,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以景结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照应等。1.铺垫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2.伏笔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进行提示或暗示,而且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照应主要有:①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②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③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以交代照应。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3.卒章显志在诗歌的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4.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答题模板:结构技巧(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结构技巧在诗歌中所达到的效果。[典例体悟]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简析这首清词结尾两句的表现手法。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即以景结情。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知识延伸]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组织答案必备术语[综合典例体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诗后问题。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中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诗歌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和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综合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注]筝: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后三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筝声中蕴含的“悲怨”之情的?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诗后问题。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①詩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①照应标题,交代了所写的主要事件——听筝。②引出下文,下面内容均从“听”字而来。③概括了听筝的总体感受,奠定了全诗悲怨的情感基调。(2)①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颔联以春风、杨柳、花鸟形象地渲染了筝声中所流露出的伤春惜别之情。②运用想象。颈联连连发问,通过灯下独愁、楼上空思等想象,表现出了筝声中的孤单寂寞的思念之情;尾联再作想象,通过友人一南一北的对比,又表现出了筝声中的友人离别思念之情。二、①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艳丽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