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_第1页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_第2页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_第3页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_第4页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震害特征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钢筋混凝土房屋加固技术抗震鉴定和加固实例分析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震害特征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1一、震害特征(一)、结构体系引发的震害

1、单跨框架

单跨框架仅有框架作为抗震防线外、且冗余度小,因而在地震中很容易形成机构从而破坏继而倒塌,单跨框架对于抗震具有明显的不利因素,故本次《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修编中规定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对于多层建筑也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建筑应进行改变结构体系以及加固或采取其它相应措施。一、震害特征(一)、结构体系引发的震害1、单跨框架22、单向框架特点:(1)仅对横向框架进行平面结构分析。(2)对纵向按连续梁计算,仅考虑其承担垂直荷载,在箍筋配置和纵筋的锚固上也常按一般梁考虑。

而地震作用时,实际上横向的基本周期和纵向的基本周期相当接近,纵横向的总地震力也大致接近,每个柱子在纵向和横向承受的地震剪力和弯矩也差不多。2、单向框架特点:(1)仅对横向框架进行平面结构分析。33、主体结构的抗震体系

(1)钢筋混凝土框架

整体倒塌或倾覆;薄弱层倒塌(底层破坏、顶层塔楼破坏、中间层破坏);框架节点破坏、强梁弱柱破坏;填充墙与主体结构连接不牢倒塌;填充墙设置不合理使框架柱形成短柱而剪切破坏等形式。

3、主体结构的抗震体系(1)钢筋混凝土框架整体倒塌或倾覆4(2)填充墙框架

这种结构形式主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应用较多。特点:嵌砌于框架间的填充砖墙在地震时与钢筋混凝土框架共同承受地震水平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填充墙框架的侧移;填充墙的破坏是最为普遍;框架平面内嵌砌砖填充墙时,柱上端易发生剪切破坏。外墙框架柱在窗洞处因受窗下墙的约束而发生短柱型剪切破坏。(2)填充墙框架这种结构形式主要在上世纪八5(3)框架-抗震墙结构

a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两类抗侧力构件组成,抗震墙提供比框架大得多的抗侧移刚度,承受整体弯曲能力占70%以上;b由于框架、抗震墙协同工作时,抗震墙顶部框架的反向水平力将使抗震墙各个截面弯矩大幅度减小,墙体弯曲变形以及由此产生的侧移和层间侧移显著减少,震害也相对减轻。也使砖围护墙和填充墙的震害显著减轻。(3)框架-抗震墙结构a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抗震墙6(4)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一般多用于民用建筑的住宅、宿舍,其震害都较轻。小开间现浇抗震墙也只是出现轻微裂缝。(4)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74、竖向刚度不均匀使震害加重(1)底部刚度小

由于底层抗侧移刚度和屈服强度骤然减低,位移增大,屈服强度系数比上面各层小的多,引起底层严重破坏甚至倒塌。4、竖向刚度不均匀使震害加重(1)底部刚度小8

多层和高层框架房屋的中间层,强地震时常出现异常的震害,这些层可能是结构布置较弱的楼层,而且高层房屋的竖向地震作用也是破坏的原因,这些楼层也出现最大压应力或最大拉应力,在竖向刚度突变时,刚度小的楼层在水平和竖向地震的共同作用下,由于抗震承载力不足而毁坏倒塌。(2)中间柔弱层(3)顶部柔弱层(4)上下两端柔弱层多层和高层框架房屋的中间层,强地震时常出现异9(二)、建筑体型布置1、平面布置

刚度不均匀;

L形等不对称平面的建筑;开口房屋由于刚度极不均匀,破坏率显著增高;电梯间布置上存在较大偏心也将使震害加重;带有较长翼缘或凸出的T形、十字形、U形、H形、

Y形平面由于地震时侧移差异而使震害加重。(二)、建筑体型布置1、平面布置刚度不均匀;102、立面布置

a有裙房等的大底盘建筑,若裙房与主楼相连而不设缝,体形的突变引起刚度突变,使主楼在接近裙房的楼层相对较为柔弱,地震时因塑性变形集中效应而产生过大层间侧移,导致严重破坏;

b房屋高度与高宽比。房屋愈高,受到的地震作用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c上部为抗震墙等刚性结构,下部为框架,出现的倾覆破坏;

d突出屋顶的收进建筑破坏严重;

e顶层空旷大房间震害严重;

f高低层毗连房屋震害加重。2、立面布置a有裙房等的大底盘建筑,若裙房与113、防震缝和变形缝的震害a缝宽不足;

b缝内落入物造成破坏;

c防震缝两侧相邻建筑物楼层高度不同发生互撞时,缝两侧为不同材料建造时由于结构动力特性不同,地震反应不同可能有相位差,地震时碰撞的震害加重;

d防震缝未彻底断开造成震害.3、防震缝和变形缝的震害a缝宽不足;122、框架柱

a柱顶部破坏是现浇混凝土框架柱最多见的震害:

(1)柱端混凝土酥碎、散落、竖向钢筋压屈;柱顶大偏心受压,使受拉侧作用效应超过钢筋混凝土柱的弯曲抗拉强度。

(2)斜裂缝柱头顺斜裂缝下滑错动,钢筋顺斜裂缝方向弯曲,严重者混凝土全部崩落,上层梁板下塌,柱内纵筋压弯成灯笼状。其主要原因是水平地震作用使柱顶受到压、弯、剪联合作用下,在柱顶刚度变化处,由于主拉应力破坏而形成45度斜裂缝或在地震反覆作用下形成交叉裂缝,进而压崩斜裂缝端部混凝土,严重时全部崩落并使纵筋外露弯曲。

(3)竖向裂缝主要是箍筋不足或梁柱相交处箍筋布置较差所致。2、框架柱a柱顶部破坏是现浇混凝土框架柱最多见的震害:13b柱底柱根部的破坏率相对柱顶较低;

c柱身中段的震害与对柱顶和柱底对比相对较少,但同样存在严重震害:

(1)柱身配箍太小引起的柱身剪切破坏。

(2)柱身的短柱破坏

d角柱框架角柱的震害常比边柱和中柱更为严重:

(1)在双向刚接框架中,地震作用的双向偏心与重力荷载的双向偏心叠加,使角柱的地震承载力更显不足。

(2)多层和高层建筑中,水平地震作用引起较大倾复力矩,在框架整体斜向弯曲时,使角柱受到的附加轴力最大。

(3)结构体系或重力荷载分布不均匀时,各楼层的质心与刚心间偏心使在地震平动作用下出现扭转振动,同时地震动还存在扭转分量,它加剧了结构的扭转振动,角柱在扭转振动过程中比其他框架柱相对侧移大,承受的扭转作用也最多。b柱底柱根部的破坏率相对柱顶较低;c柱身中段的震14f短柱

(1)短柱破坏特点剪切承载力不足的震害;

(2)长短柱在同一层中同时存在时,短柱破坏严重;

(3)框架柱由于墙的嵌固出现短柱而震害加重。g楼梯柱

(1)框架中的楼梯斜梁和踏步板构成类似竖向钢筋混凝土斜撑,作用于楼梯柱或支承中间平台梁板的框架柱,以致这些柱承受更大的地震剪力。

(2)有时,楼梯平台柱上下与框架梁连接,实际形成短柱而加重了震害。

(3)在构造上应按短柱考虑,控制轴压比,加密箍筋间距是合适的。f短柱(1)短柱破坏特点剪切承载力不足的震害;g楼153、框架梁a梁端:斜裂缝裂缝正八字形、竖裂缝;b梁的跨中在中部1/3跨度范围内出现竖向裂缝;c短梁出现斜裂缝,且斜裂缝延伸很长。4、梁柱节点

梁柱节点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左、右梁顺时针绕节点的同方向弯矩和上、下柱逆时针绕节点的反方向弯矩的作用,在节点处引起的剪力比柱子的剪力大得多。并使节点域受到一个对角方向的压力和另一对角方向的拉力,当节点域的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剪切型的斜向裂缝。地震作用反向时,将在另一方面产生斜裂缝,地震作用的往复作用,节点域可能产生多条交叉裂缝,混凝土剥落、酥裂,梁、柱纵筋在节点区的锚固失效。3、框架梁a梁端:斜裂缝裂缝正八字形、竖裂缝;4、梁柱节点165、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a现浇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体系,多次地震的调害表明,破坏程度均较轻;现浇抗震墙的空间整体性强,水平荷载下的侧向变形小,承载能力富裕很大,地震时剪力墙即使严重开裂,强度衰减,其承载能力也很少降低到承重所需要的临界承载力以下,该体系具有较高的抗震能力。5、钢筋混凝土抗震墙a现浇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体系,多176、钢筋混凝土房屋中的砌体填充墙

a砌体填充墙体局部或全部平面外倒塌;

b

砌体填充墙的斜裂缝和交叉裂缝是常见的震害;

c填充墙的做法对震害有很大影响:

(1)现浇抗震带的震害较轻;(2)设有与柱拉结钢筋的填充墙震害次之;(3)嵌砌于框架内的砌体填充墙施工时未与周边框架柱、梁、板顶紧者震害最重,因其实际上成为平面外独立悬臂墙,平面外全部倒塌或顶部倒塌;(4)电楼梯间的砌体填充墙震害比较普遍,也较严重。

6、钢筋混凝土房屋中的砌体填充墙a砌体填充墙体局部或全187、楼梯间的破坏a在地震往复作用下,楼梯板相当于斜撑,受力为拉弯压弯构件,而在以往的结构设计中,仅将梯板当受弯构件计算;b楼梯梁在承受地震力的同时,还承受来自双方向楼梯板的剪切扭转作用。7、楼梯间的破坏a在地震往复作用下,楼梯板相当于斜撑,19下图都江堰市规划局办公楼,六层框架结构,建于2005年,楼梯板两处水平断裂裂缝,主筋弯曲。上图都江堰市华夏广场三期商业楼,五层框架结构,建于2003年。梯梁开裂破坏,并与梯板拉开。下图上图20二、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一)、适用范围:

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时,房屋的总层数不超过10层;

(适用于约上世纪七十年代及以前的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为30年);

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时,房屋的适用的最大高度参考

89规范的规定。(适用于约上世纪八十年代及至2001年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为40年);C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时,按照现行抗震规范GB50011进行,(适用于2001年以后的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针对于A、B类建筑的抗震鉴定。二、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一)、适用范围:21(二)、检查项目1、应依据其设防烈度重点检查下列薄弱部位:(强制)

6度时,应检查局部易掉落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

7度时,尚应检查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框架跨数及不同结构体系之间的连接构造。

8、9度时,尚应检查梁、柱的配筋,材料强度,各构件间的连接,结构体型的规则性,短柱分布,使用荷载的大小和分布等。2、钢筋混凝土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宜符合下列要求: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部剥落,钢筋无露筋、锈蚀;填充墙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主体结构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或歪扭。(二)、检查项目22(三)、鉴定方法1、方法: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应按结构体系的合理性、结构构件材料的实际强度、结构构件的纵向钢筋和横向箍筋的配置和构件连接的可靠性、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构造以及构件抗震承载力的综合分析,对整幢房屋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当梁柱节点构造和框架跨数不符合规定时,应评为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当仅有出入口、人流通道处的填充墙不符合规定时,应评为局部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2、A、B类建筑如何进行抗震鉴定:(强条)A类:逐级鉴定,一级符合要求可不进行第二级鉴定(除9度外)(三)、鉴定方法23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24

B类: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和抗震承载力两级鉴定、缺一不可B类: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和抗震承载力两级鉴定、缺一不可25(四)、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1、第一级鉴定结构体系、结构材料实际强度、结构构件的纵向钢筋和横向箍筋的配置、构件连接的可靠性、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构造,检查内容见下页表: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说明:

6度和7度Ⅰ、Ⅱ类场地时,只判断是否满足非抗震设计要求。其中,梁纵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按70年代的规范检查,但乙类建筑需要检查柱的配筋。

7度Ⅲ、Ⅳ类场地和8、9度时,要检查纵筋、箍筋等,

9度时要检查轴压比。框架-抗震墙中抗震墙的构造要求,是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设计规范提出的。(四)、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1、第一级鉴定结构布置和26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27项目6度乙类建筑7度Ⅲ、Ⅳ类场地8度9度中柱、边柱纵筋总配筋≥0.5%拉筋≥0.2%总配筋≥0.6%总配筋≥0.8%角柱纵筋总配筋≥0.7%拉筋≥0.2%总配筋≥0.8%总配筋≥1.0%柱上、下端箍筋φ6一200φ6一200φ8一150梁端箍筋间距同非抗震设计200150短柱全高箍筋同非抗震设计φ8一150φ8一100柱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300mm400mm(Ⅲ、Ⅳ类场地)400mm项目6度乙类建筑7度Ⅲ、Ⅳ类场地8度9度中柱、边柱纵筋总配筋28上述各项规定可评为综合抗震能力满足要求,不需要进行第二级鉴定;但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但应评为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要求,且应对房屋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1)梁柱节点构造不符合要求的框架及乙类的单跨框架结构。2)8、9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13。3)与框架结构相连的承重砌体结构不符合要求。4)仅有女儿墙、门脸、楼梯间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不符合要求。5)结构布置和构造要求的其他规定有多项明显不符合要求。上述各项规定可评为综合抗震能力满足要求,不需要进行第二级鉴定292、第二级鉴定抗震承载力验算方法: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主要采用平面结构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第二级鉴定。楼层综合能力抗震指数方法:a、强条: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第二级鉴定时,应分别选择下列平面结构:1)应至少在两个主轴方向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平面结构。2)框架结构与承重砌体结构相连时,除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外,尚应选取连接处的平面结构。3)有明显扭转效应时,除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外,尚应选取计入扭转影响的边榀结构。2、第二级鉴定抗震承载力验算方法:30b、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平面结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体系影响系数-局部影响系数-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楼层的弹性地震剪力—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b、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平面结构楼层综合31

体系影响系数可根据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和部位,按下列情况确定:

1)当上述各项构造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的规定时,可取1.4。

2)当各项构造均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6.3节

B类建筑(89规范)的规定时,可取1.25。

3)当各项构造均符合本节第一级鉴定的规定时,可取1.0。

4)当各项构造均符合非抗震设计规定时,可取0.8。

5)当结构受损伤或发生倾斜而已修复纠正,上述数值尚宜乘以0.8~1.0。局部影响系数

1)与承重砌体结构相连的框架,取0.8~0.95。

2)填充墙等与框架的连接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取0.7~0.95。

3)抗震墙之间楼、屋盖长宽比超过表6.2.1-1的规定值,可按超过的程度,取0.6~0.9。”体系影响系数局部影响系数32楼层的弹性地震剪力:

对规则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3.0.5条的规定计算,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0;对考虑扭转影响的边榀结构,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方法计算。当场地处于《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4.1.3条规定的不利地段时,地震作用尚应乘以增大系数1.1~1.6。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

楼层的弹性地震剪力: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333、鉴定结果

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可评定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当不符合时应要求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1)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不小于1.0的结构。2)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3.0.5.条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并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3、鉴定结果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34(五)、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1、构造要求

a本部分基本是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规定进行综合调整而成:抗震等级、结构体系、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柱、墙实际达到的最小混凝土强度等级定为C20,一级的框架梁、柱和节点定为C30。)框架梁的配筋与构造、对框架柱的配筋与构造要求、抗震墙墙板的配筋与构造要求、框架-抗震墙的墙板配筋与构造、填充墙的要求等等;

b但抗震墙加强部位的规定吸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20011-2001对加强部位放松的要求而规定。

c本条文对钢筋的接头和锚固采用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五)、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1、构造要求35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36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372、抗震承载力验算

B类抗震鉴定采用01抗规的抗震验算方法,但内力调整系数采用89抗规值。

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方法进行抗震分析,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3.0.5条的规定进行构件承载力验算;乙类框架结构尚应进行变形验算;当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第6.3.1~6.3.9条的要求时,可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6.2节的方法计入构造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2、抗震承载力验算B类抗震鉴定采用01抗规的38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的体系影响系数:可根据结构体系、梁柱箍筋、轴压比、墙体边缘构件等符合鉴定要求的程度和部位,按下列情况确定:

1)当上述各项构造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的规定时,可取1.1。

2)当各项构造均符合本节的规定时,可取1.0。

3)当各项构造均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6.2节A类房屋鉴定的规定时,可取0.8。

4)当结构受损伤或发生倾斜而已修复纠正,上述数值尚宜乘以0.8~1.0。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的体系影响系数:39(一)、抗震加固的基本要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加固应符合下列要求(强条):(1)抗震加固时应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选择加固方案,分别采用主要提高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主要增强结构变形能力或改变结构体系而不加固框架的方案。(2)加固后的框架应避免形成短柱、短梁或强梁弱柱。(3)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时,加固后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根据房屋加固后的状态计算和取值。三、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加固技术(一)、抗震加固的基本要求三、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加固技术40(二)、加固后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

1)当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抗震验算时,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第6.2节规定的计算公式,对框架结构可选择平面结构计算;

2)当按《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第3.0.4条的规定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方法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第6章的规定计入构造的影响。以上方法中加固后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应《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第六章确定。(二)、加固后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41(三)、抗震加固手段的基本作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加固手段,大多与一般的加固手段相同,但从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角度,列出其基本作用:(1)修补、灌浆、喷射:使耐久性不足、局部损伤或出现裂缝的构件,恢复原有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2)钢筋混凝土外套加固:同时增大构件的刚度、承载力和耐变形能力,有时也加强连接的可靠性。(3)钢构套加固:主要通过约束原有构件以提高耐变形能力,有时也可提高受剪和受弯承载力。(4)增设墙体、翼墙和支撑等加固:提高整个结构的抗震承载力和刚度,并通过内力重分布减少某些构件的受力。(5)粘钢加固:代替纵向钢筋或箍筋,可提高承载力、变形能力而几乎不增加刚度。

(三)、抗震加固手段的基本作用42(6)支托、拉筋和钢夹套加固:增加构件之间连接性能。(7)剔缝:使相邻构件脱开,避免相互撞击或产生附加内力。(8)粘贴纤维布加固:代替纵向钢筋或箍筋,可提高承载力、不增加刚度。(9)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代替纵向钢筋或箍筋,可提高承载力、变形能力、增加刚度。

(10)支撑加固(包括消能支撑):提供刚度、变形能力,消能支撑还可以提高整个结构的消能减震能力。(6)支托、拉筋和钢夹套加固:增加构件之间连接性能。43(四)、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案的确定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结构体系和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选下列加固方法:(1)单向框架应加固为双向框架,或采取加强楼、屋盖整体性且同时增设抗震墙、抗震支撑等抗侧力构件的措施。(2)单跨框架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应在不大于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最大间距且不大于24m的间距内增设抗震墙、翼墙、抗震支撑等抗侧力构件或将对应轴线的单跨框架改为多跨框架。(3)框架梁柱配筋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采用钢构套、现浇钢筋混凝土套或粘贴钢板、碳纤维布、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等加固。(4)房屋刚度较弱、明显不均匀或有明显的扭转效应时,可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翼墙加固,也可设置消能支撑加固。(四)、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案的确定44(5)当框架梁柱实际受弯承载力的关系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采用钢构套、现浇钢筋混凝土套或粘贴钢板等加固框架柱;也可通过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确定对策。(6)钢筋混凝土抗震墙配筋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加厚原有墙体或增设端柱、墙体等。(7)钢筋混凝土构件有局部损伤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修复;出现裂缝时,可灌注水泥基灌浆料等补强。(8)填充墙体与框架柱连接不良时,可增设拉筋连接;填充墙体与框架梁连接不良时,可在墙顶增设钢夹套与梁拉结。(9)女儿墙等易倒塌部位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选择降低高度的方案,也可结合维修增加锚固措施。(10)当楼梯构件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粘贴钢板、碳纤维布、钢铰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等加固。(5)当框架梁柱实际受弯承载力的关系不符合鉴定要求时,45

(五)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加固技术(五)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加固技术46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加固技术特点:改变结构体系整体性加固;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优点:①地震作用主要由抗震墙承担,减小框架受力;②提高结构整体刚度,减小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变形;③结构体系的改变,降低了对框架抗震构造措施要求;④避免对框架构件的逐个加固,减少加固工作量。缺点:新增抗震墙需设基础,采用天然基础时开挖工作量大。

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加固技术47a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且不应低于原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b墙厚不应小于140mm,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0%。对于B、C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其墙厚和配筋应符合其抗震等级的相应要求。c增设抗震墙后应按框架-抗震墙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增设的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均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加固后抗震墙之间楼、屋盖长宽比的局部影响系数应作相应改变。锚筋连接a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且不应低于原框架柱的混凝48增设墙与原框架柱的连接

增设墙与原框架柱的连接49消能减震加固技术特点:属改变结构体系整体性加固;原理:原结构中设置消能支撑,依靠其变形吸收消耗地震能量,从而起到对结构构件的保护作用。消能减震加固技术50构件加固技术分类:①加大截面法②粘钢加固法③粘贴碳纤维布加固④高强钢铰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构件加固技术51采用钢构套加固框架:应符合下列要求:a钢构套加固梁时,角钢两端应与柱连接。b钢构套加固柱时,角钢到楼板处应凿洞穿过上下连接;顶、层的角钢应与屋面板可靠连接;底层的角钢应与基础锚固。c加固后梁、柱截面抗震验算时,角钢应作为纵向钢筋、钢缀板应作为箍筋进行计算,其材料强度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采用钢构套加固框架:52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梁柱应符合下列要求:a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且不应低于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b柱套的纵向钢筋遇到楼板时,应凿洞穿过并上下连接,其根部应伸入基础并满足锚固要求,其顶部应在屋面板处封顶锚固;梁套的纵向钢筋应与柱可靠连接。c加固后梁、柱按整体截面进行抗震验算,新增的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强度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梁柱53

高强钢铰线-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当提高梁的受弯承载力时,钢绞线网应设在梁顶面或底面受拉区;当提高梁的受剪承载力时,钢绞线网应采用三面围套或四面围套的方式;当提高柱受剪承载力时,钢绞线网应采用四面围套的方式。

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梁柱的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的材料性能,应符合《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第5.3.18条的规定。界面剂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907关于Ⅰ型的规定。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梁柱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原有构件实测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b钢绞线网的受力方式应设计成仅承受拉应力作用

高强钢铰线-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54

梁受剪加固

梁受剪加固

柱受剪加固梁受剪加固梁受剪加固柱受剪加固55

粘贴钢板加固梁柱:应符合下列要求:a原构件实测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混凝土表面的受拉粘结强度不应低于1.5MPa。b钢板的受力方式应设计成仅承受轴向应力作用。c粘贴钢板与原构件尚宜采用专用金属胀栓连接。d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胶粘剂的材料性能、加固的构造和承载力验算,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对构件承载力的新增部分,其加固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宜采用1.0,且对A、B类钢筋混凝土结构,原构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和抗震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有关规定采用。e注意使用的环境和防火要求。f加固前应卸除或大部分卸除构件上的活荷载。粘贴钢板加固梁柱:56粘贴纤维布加固梁柱应符合下列要求:a原结构构件实测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应低于1.5MPa。b碳纤维的受力方式应设计成仅承受拉应力作用。用在梁受弯、受剪以及柱受剪。c粘贴纤维布和胶粘剂的材料性能、加固的构造和承载力验算,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对构件承载力的新增部分,其加固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宜采用1.0,且对A、B类钢筋混凝土结构,原构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和抗震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有关规定采用。d注意长期使用的环境和防火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e加固前应卸除或大部分卸除作用在构件上的活荷载。粘贴纤维布加固梁柱57例题一(A类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实例)

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采用黏土砖填充墙,框架下面有箱形基础地下室,框架柱嵌固于地下室顶板处,平面布置见下图,层高3300mm,梁柱楼板混凝土为C14,柱均为450mm×450mm(配筋为4φ14,箍筋φ6间距150),梁250mm×550mm,楼板160mm厚,每层另外增加面荷载:恒载5.0kN/mm;活载2.0kN/mm;该工程位于8度(0.2g)区,Ⅲ类场地。例题一(A类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实例)58一、抗震鉴定该房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鉴定类别为A类,采用后续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一)、第一级鉴定16一、抗震鉴定1659

(二)、第二级鉴定抗震承载力验算方法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第二级鉴定。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二60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61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62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63(三)、抗震加固加固方案对一层的所有柱进行钢构套加固。重新进行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计算,见如下表格。表明加固后各层X、Y方向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均不小于1,满足要求。(三)、抗震加固64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65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66震害特征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钢筋混凝土房屋加固技术抗震鉴定和加固实例分析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震害特征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67一、震害特征(一)、结构体系引发的震害

1、单跨框架

单跨框架仅有框架作为抗震防线外、且冗余度小,因而在地震中很容易形成机构从而破坏继而倒塌,单跨框架对于抗震具有明显的不利因素,故本次《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修编中规定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对于多层建筑也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建筑应进行改变结构体系以及加固或采取其它相应措施。一、震害特征(一)、结构体系引发的震害1、单跨框架682、单向框架特点:(1)仅对横向框架进行平面结构分析。(2)对纵向按连续梁计算,仅考虑其承担垂直荷载,在箍筋配置和纵筋的锚固上也常按一般梁考虑。

而地震作用时,实际上横向的基本周期和纵向的基本周期相当接近,纵横向的总地震力也大致接近,每个柱子在纵向和横向承受的地震剪力和弯矩也差不多。2、单向框架特点:(1)仅对横向框架进行平面结构分析。693、主体结构的抗震体系

(1)钢筋混凝土框架

整体倒塌或倾覆;薄弱层倒塌(底层破坏、顶层塔楼破坏、中间层破坏);框架节点破坏、强梁弱柱破坏;填充墙与主体结构连接不牢倒塌;填充墙设置不合理使框架柱形成短柱而剪切破坏等形式。

3、主体结构的抗震体系(1)钢筋混凝土框架整体倒塌或倾覆70(2)填充墙框架

这种结构形式主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应用较多。特点:嵌砌于框架间的填充砖墙在地震时与钢筋混凝土框架共同承受地震水平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填充墙框架的侧移;填充墙的破坏是最为普遍;框架平面内嵌砌砖填充墙时,柱上端易发生剪切破坏。外墙框架柱在窗洞处因受窗下墙的约束而发生短柱型剪切破坏。(2)填充墙框架这种结构形式主要在上世纪八71(3)框架-抗震墙结构

a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两类抗侧力构件组成,抗震墙提供比框架大得多的抗侧移刚度,承受整体弯曲能力占70%以上;b由于框架、抗震墙协同工作时,抗震墙顶部框架的反向水平力将使抗震墙各个截面弯矩大幅度减小,墙体弯曲变形以及由此产生的侧移和层间侧移显著减少,震害也相对减轻。也使砖围护墙和填充墙的震害显著减轻。(3)框架-抗震墙结构a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抗震墙72(4)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一般多用于民用建筑的住宅、宿舍,其震害都较轻。小开间现浇抗震墙也只是出现轻微裂缝。(4)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734、竖向刚度不均匀使震害加重(1)底部刚度小

由于底层抗侧移刚度和屈服强度骤然减低,位移增大,屈服强度系数比上面各层小的多,引起底层严重破坏甚至倒塌。4、竖向刚度不均匀使震害加重(1)底部刚度小74

多层和高层框架房屋的中间层,强地震时常出现异常的震害,这些层可能是结构布置较弱的楼层,而且高层房屋的竖向地震作用也是破坏的原因,这些楼层也出现最大压应力或最大拉应力,在竖向刚度突变时,刚度小的楼层在水平和竖向地震的共同作用下,由于抗震承载力不足而毁坏倒塌。(2)中间柔弱层(3)顶部柔弱层(4)上下两端柔弱层多层和高层框架房屋的中间层,强地震时常出现异75(二)、建筑体型布置1、平面布置

刚度不均匀;

L形等不对称平面的建筑;开口房屋由于刚度极不均匀,破坏率显著增高;电梯间布置上存在较大偏心也将使震害加重;带有较长翼缘或凸出的T形、十字形、U形、H形、

Y形平面由于地震时侧移差异而使震害加重。(二)、建筑体型布置1、平面布置刚度不均匀;762、立面布置

a有裙房等的大底盘建筑,若裙房与主楼相连而不设缝,体形的突变引起刚度突变,使主楼在接近裙房的楼层相对较为柔弱,地震时因塑性变形集中效应而产生过大层间侧移,导致严重破坏;

b房屋高度与高宽比。房屋愈高,受到的地震作用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c上部为抗震墙等刚性结构,下部为框架,出现的倾覆破坏;

d突出屋顶的收进建筑破坏严重;

e顶层空旷大房间震害严重;

f高低层毗连房屋震害加重。2、立面布置a有裙房等的大底盘建筑,若裙房与773、防震缝和变形缝的震害a缝宽不足;

b缝内落入物造成破坏;

c防震缝两侧相邻建筑物楼层高度不同发生互撞时,缝两侧为不同材料建造时由于结构动力特性不同,地震反应不同可能有相位差,地震时碰撞的震害加重;

d防震缝未彻底断开造成震害.3、防震缝和变形缝的震害a缝宽不足;782、框架柱

a柱顶部破坏是现浇混凝土框架柱最多见的震害:

(1)柱端混凝土酥碎、散落、竖向钢筋压屈;柱顶大偏心受压,使受拉侧作用效应超过钢筋混凝土柱的弯曲抗拉强度。

(2)斜裂缝柱头顺斜裂缝下滑错动,钢筋顺斜裂缝方向弯曲,严重者混凝土全部崩落,上层梁板下塌,柱内纵筋压弯成灯笼状。其主要原因是水平地震作用使柱顶受到压、弯、剪联合作用下,在柱顶刚度变化处,由于主拉应力破坏而形成45度斜裂缝或在地震反覆作用下形成交叉裂缝,进而压崩斜裂缝端部混凝土,严重时全部崩落并使纵筋外露弯曲。

(3)竖向裂缝主要是箍筋不足或梁柱相交处箍筋布置较差所致。2、框架柱a柱顶部破坏是现浇混凝土框架柱最多见的震害:79b柱底柱根部的破坏率相对柱顶较低;

c柱身中段的震害与对柱顶和柱底对比相对较少,但同样存在严重震害:

(1)柱身配箍太小引起的柱身剪切破坏。

(2)柱身的短柱破坏

d角柱框架角柱的震害常比边柱和中柱更为严重:

(1)在双向刚接框架中,地震作用的双向偏心与重力荷载的双向偏心叠加,使角柱的地震承载力更显不足。

(2)多层和高层建筑中,水平地震作用引起较大倾复力矩,在框架整体斜向弯曲时,使角柱受到的附加轴力最大。

(3)结构体系或重力荷载分布不均匀时,各楼层的质心与刚心间偏心使在地震平动作用下出现扭转振动,同时地震动还存在扭转分量,它加剧了结构的扭转振动,角柱在扭转振动过程中比其他框架柱相对侧移大,承受的扭转作用也最多。b柱底柱根部的破坏率相对柱顶较低;c柱身中段的震80f短柱

(1)短柱破坏特点剪切承载力不足的震害;

(2)长短柱在同一层中同时存在时,短柱破坏严重;

(3)框架柱由于墙的嵌固出现短柱而震害加重。g楼梯柱

(1)框架中的楼梯斜梁和踏步板构成类似竖向钢筋混凝土斜撑,作用于楼梯柱或支承中间平台梁板的框架柱,以致这些柱承受更大的地震剪力。

(2)有时,楼梯平台柱上下与框架梁连接,实际形成短柱而加重了震害。

(3)在构造上应按短柱考虑,控制轴压比,加密箍筋间距是合适的。f短柱(1)短柱破坏特点剪切承载力不足的震害;g楼813、框架梁a梁端:斜裂缝裂缝正八字形、竖裂缝;b梁的跨中在中部1/3跨度范围内出现竖向裂缝;c短梁出现斜裂缝,且斜裂缝延伸很长。4、梁柱节点

梁柱节点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左、右梁顺时针绕节点的同方向弯矩和上、下柱逆时针绕节点的反方向弯矩的作用,在节点处引起的剪力比柱子的剪力大得多。并使节点域受到一个对角方向的压力和另一对角方向的拉力,当节点域的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剪切型的斜向裂缝。地震作用反向时,将在另一方面产生斜裂缝,地震作用的往复作用,节点域可能产生多条交叉裂缝,混凝土剥落、酥裂,梁、柱纵筋在节点区的锚固失效。3、框架梁a梁端:斜裂缝裂缝正八字形、竖裂缝;4、梁柱节点825、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a现浇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体系,多次地震的调害表明,破坏程度均较轻;现浇抗震墙的空间整体性强,水平荷载下的侧向变形小,承载能力富裕很大,地震时剪力墙即使严重开裂,强度衰减,其承载能力也很少降低到承重所需要的临界承载力以下,该体系具有较高的抗震能力。5、钢筋混凝土抗震墙a现浇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体系,多836、钢筋混凝土房屋中的砌体填充墙

a砌体填充墙体局部或全部平面外倒塌;

b

砌体填充墙的斜裂缝和交叉裂缝是常见的震害;

c填充墙的做法对震害有很大影响:

(1)现浇抗震带的震害较轻;(2)设有与柱拉结钢筋的填充墙震害次之;(3)嵌砌于框架内的砌体填充墙施工时未与周边框架柱、梁、板顶紧者震害最重,因其实际上成为平面外独立悬臂墙,平面外全部倒塌或顶部倒塌;(4)电楼梯间的砌体填充墙震害比较普遍,也较严重。

6、钢筋混凝土房屋中的砌体填充墙a砌体填充墙体局部或全847、楼梯间的破坏a在地震往复作用下,楼梯板相当于斜撑,受力为拉弯压弯构件,而在以往的结构设计中,仅将梯板当受弯构件计算;b楼梯梁在承受地震力的同时,还承受来自双方向楼梯板的剪切扭转作用。7、楼梯间的破坏a在地震往复作用下,楼梯板相当于斜撑,85下图都江堰市规划局办公楼,六层框架结构,建于2005年,楼梯板两处水平断裂裂缝,主筋弯曲。上图都江堰市华夏广场三期商业楼,五层框架结构,建于2003年。梯梁开裂破坏,并与梯板拉开。下图上图86二、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一)、适用范围:

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时,房屋的总层数不超过10层;

(适用于约上世纪七十年代及以前的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为30年);

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时,房屋的适用的最大高度参考

89规范的规定。(适用于约上世纪八十年代及至2001年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为40年);C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时,按照现行抗震规范GB50011进行,(适用于2001年以后的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针对于A、B类建筑的抗震鉴定。二、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一)、适用范围:87(二)、检查项目1、应依据其设防烈度重点检查下列薄弱部位:(强制)

6度时,应检查局部易掉落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

7度时,尚应检查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框架跨数及不同结构体系之间的连接构造。

8、9度时,尚应检查梁、柱的配筋,材料强度,各构件间的连接,结构体型的规则性,短柱分布,使用荷载的大小和分布等。2、钢筋混凝土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宜符合下列要求: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部剥落,钢筋无露筋、锈蚀;填充墙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主体结构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或歪扭。(二)、检查项目88(三)、鉴定方法1、方法: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应按结构体系的合理性、结构构件材料的实际强度、结构构件的纵向钢筋和横向箍筋的配置和构件连接的可靠性、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构造以及构件抗震承载力的综合分析,对整幢房屋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当梁柱节点构造和框架跨数不符合规定时,应评为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当仅有出入口、人流通道处的填充墙不符合规定时,应评为局部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2、A、B类建筑如何进行抗震鉴定:(强条)A类:逐级鉴定,一级符合要求可不进行第二级鉴定(除9度外)(三)、鉴定方法89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90

B类: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和抗震承载力两级鉴定、缺一不可B类: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和抗震承载力两级鉴定、缺一不可91(四)、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1、第一级鉴定结构体系、结构材料实际强度、结构构件的纵向钢筋和横向箍筋的配置、构件连接的可靠性、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构造,检查内容见下页表: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说明:

6度和7度Ⅰ、Ⅱ类场地时,只判断是否满足非抗震设计要求。其中,梁纵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按70年代的规范检查,但乙类建筑需要检查柱的配筋。

7度Ⅲ、Ⅳ类场地和8、9度时,要检查纵筋、箍筋等,

9度时要检查轴压比。框架-抗震墙中抗震墙的构造要求,是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设计规范提出的。(四)、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1、第一级鉴定结构布置和92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93项目6度乙类建筑7度Ⅲ、Ⅳ类场地8度9度中柱、边柱纵筋总配筋≥0.5%拉筋≥0.2%总配筋≥0.6%总配筋≥0.8%角柱纵筋总配筋≥0.7%拉筋≥0.2%总配筋≥0.8%总配筋≥1.0%柱上、下端箍筋φ6一200φ6一200φ8一150梁端箍筋间距同非抗震设计200150短柱全高箍筋同非抗震设计φ8一150φ8一100柱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300mm400mm(Ⅲ、Ⅳ类场地)400mm项目6度乙类建筑7度Ⅲ、Ⅳ类场地8度9度中柱、边柱纵筋总配筋94上述各项规定可评为综合抗震能力满足要求,不需要进行第二级鉴定;但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但应评为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要求,且应对房屋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1)梁柱节点构造不符合要求的框架及乙类的单跨框架结构。2)8、9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13。3)与框架结构相连的承重砌体结构不符合要求。4)仅有女儿墙、门脸、楼梯间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不符合要求。5)结构布置和构造要求的其他规定有多项明显不符合要求。上述各项规定可评为综合抗震能力满足要求,不需要进行第二级鉴定952、第二级鉴定抗震承载力验算方法: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主要采用平面结构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第二级鉴定。楼层综合能力抗震指数方法:a、强条: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第二级鉴定时,应分别选择下列平面结构:1)应至少在两个主轴方向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平面结构。2)框架结构与承重砌体结构相连时,除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外,尚应选取连接处的平面结构。3)有明显扭转效应时,除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外,尚应选取计入扭转影响的边榀结构。2、第二级鉴定抗震承载力验算方法:96b、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平面结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体系影响系数-局部影响系数-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楼层的弹性地震剪力—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b、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平面结构楼层综合97

体系影响系数可根据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和部位,按下列情况确定:

1)当上述各项构造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的规定时,可取1.4。

2)当各项构造均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6.3节

B类建筑(89规范)的规定时,可取1.25。

3)当各项构造均符合本节第一级鉴定的规定时,可取1.0。

4)当各项构造均符合非抗震设计规定时,可取0.8。

5)当结构受损伤或发生倾斜而已修复纠正,上述数值尚宜乘以0.8~1.0。局部影响系数

1)与承重砌体结构相连的框架,取0.8~0.95。

2)填充墙等与框架的连接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取0.7~0.95。

3)抗震墙之间楼、屋盖长宽比超过表6.2.1-1的规定值,可按超过的程度,取0.6~0.9。”体系影响系数局部影响系数98楼层的弹性地震剪力:

对规则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3.0.5条的规定计算,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0;对考虑扭转影响的边榀结构,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方法计算。当场地处于《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4.1.3条规定的不利地段时,地震作用尚应乘以增大系数1.1~1.6。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

楼层的弹性地震剪力: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993、鉴定结果

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可评定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当不符合时应要求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1)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不小于1.0的结构。2)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3.0.5.条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并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3、鉴定结果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100(五)、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1、构造要求

a本部分基本是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规定进行综合调整而成:抗震等级、结构体系、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柱、墙实际达到的最小混凝土强度等级定为C20,一级的框架梁、柱和节点定为C30。)框架梁的配筋与构造、对框架柱的配筋与构造要求、抗震墙墙板的配筋与构造要求、框架-抗震墙的墙板配筋与构造、填充墙的要求等等;

b但抗震墙加强部位的规定吸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20011-2001对加强部位放松的要求而规定。

c本条文对钢筋的接头和锚固采用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五)、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1、构造要求101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102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课件1032、抗震承载力验算

B类抗震鉴定采用01抗规的抗震验算方法,但内力调整系数采用89抗规值。

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方法进行抗震分析,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3.0.5条的规定进行构件承载力验算;乙类框架结构尚应进行变形验算;当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第6.3.1~6.3.9条的要求时,可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6.2节的方法计入构造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2、抗震承载力验算B类抗震鉴定采用01抗规的104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的体系影响系数:可根据结构体系、梁柱箍筋、轴压比、墙体边缘构件等符合鉴定要求的程度和部位,按下列情况确定:

1)当上述各项构造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的规定时,可取1.1。

2)当各项构造均符合本节的规定时,可取1.0。

3)当各项构造均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6.2节A类房屋鉴定的规定时,可取0.8。

4)当结构受损伤或发生倾斜而已修复纠正,上述数值尚宜乘以0.8~1.0。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的体系影响系数:105(一)、抗震加固的基本要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加固应符合下列要求(强条):(1)抗震加固时应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选择加固方案,分别采用主要提高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主要增强结构变形能力或改变结构体系而不加固框架的方案。(2)加固后的框架应避免形成短柱、短梁或强梁弱柱。(3)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时,加固后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根据房屋加固后的状态计算和取值。三、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加固技术(一)、抗震加固的基本要求三、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加固技术106(二)、加固后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

1)当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抗震验算时,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第6.2节规定的计算公式,对框架结构可选择平面结构计算;

2)当按《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第3.0.4条的规定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方法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第6章的规定计入构造的影响。以上方法中加固后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应《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第六章确定。(二)、加固后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107(三)、抗震加固手段的基本作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加固手段,大多与一般的加固手段相同,但从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角度,列出其基本作用:(1)修补、灌浆、喷射:使耐久性不足、局部损伤或出现裂缝的构件,恢复原有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2)钢筋混凝土外套加固:同时增大构件的刚度、承载力和耐变形能力,有时也加强连接的可靠性。(3)钢构套加固:主要通过约束原有构件以提高耐变形能力,有时也可提高受剪和受弯承载力。(4)增设墙体、翼墙和支撑等加固:提高整个结构的抗震承载力和刚度,并通过内力重分布减少某些构件的受力。(5)粘钢加固:代替纵向钢筋或箍筋,可提高承载力、变形能力而几乎不增加刚度。

(三)、抗震加固手段的基本作用108(6)支托、拉筋和钢夹套加固:增加构件之间连接性能。(7)剔缝:使相邻构件脱开,避免相互撞击或产生附加内力。(8)粘贴纤维布加固:代替纵向钢筋或箍筋,可提高承载力、不增加刚度。(9)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代替纵向钢筋或箍筋,可提高承载力、变形能力、增加刚度。

(10)支撑加固(包括消能支撑):提供刚度、变形能力,消能支撑还可以提高整个结构的消能减震能力。(6)支托、拉筋和钢夹套加固:增加构件之间连接性能。109(四)、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案的确定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结构体系和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选下列加固方法:(1)单向框架应加固为双向框架,或采取加强楼、屋盖整体性且同时增设抗震墙、抗震支撑等抗侧力构件的措施。(2)单跨框架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应在不大于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最大间距且不大于24m的间距内增设抗震墙、翼墙、抗震支撑等抗侧力构件或将对应轴线的单跨框架改为多跨框架。(3)框架梁柱配筋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采用钢构套、现浇钢筋混凝土套或粘贴钢板、碳纤维布、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等加固。(4)房屋刚度较弱、明显不均匀或有明显的扭转效应时,可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翼墙加固,也可设置消能支撑加固。(四)、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案的确定110(5)当框架梁柱实际受弯承载力的关系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采用钢构套、现浇钢筋混凝土套或粘贴钢板等加固框架柱;也可通过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确定对策。(6)钢筋混凝土抗震墙配筋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加厚原有墙体或增设端柱、墙体等。(7)钢筋混凝土构件有局部损伤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修复;出现裂缝时,可灌注水泥基灌浆料等补强。(8)填充墙体与框架柱连接不良时,可增设拉筋连接;填充墙体与框架梁连接不良时,可在墙顶增设钢夹套与梁拉结。(9)女儿墙等易倒塌部位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选择降低高度的方案,也可结合维修增加锚固措施。(10)当楼梯构件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粘贴钢板、碳纤维布、钢铰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等加固。(5)当框架梁柱实际受弯承载力的关系不符合鉴定要求时,111

(五)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加固技术(五)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加固技术112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加固技术特点:改变结构体系整体性加固;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优点:①地震作用主要由抗震墙承担,减小框架受力;②提高结构整体刚度,减小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变形;③结构体系的改变,降低了对框架抗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