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128fa2ce7fe1d008611f22281ad6b1/b9128fa2ce7fe1d008611f22281ad6b11.gif)
![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128fa2ce7fe1d008611f22281ad6b1/b9128fa2ce7fe1d008611f22281ad6b12.gif)
![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128fa2ce7fe1d008611f22281ad6b1/b9128fa2ce7fe1d008611f22281ad6b13.gif)
![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128fa2ce7fe1d008611f22281ad6b1/b9128fa2ce7fe1d008611f22281ad6b14.gif)
![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9128fa2ce7fe1d008611f22281ad6b1/b9128fa2ce7fe1d008611f22281ad6b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名词:生理学定义
任务
作用
地位
研究水平(细胞分子、器官系统、整体)内环境内环境稳态兴奋性功能调节的方式:神经、体液、自身调节反射反射的类型(比较)负反馈意义及举例正反馈意义及举例第一章绪论名词:1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区别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生来具有非条件反射+后天训练数量有限无限反射弧简单固定复杂不固定中枢各级中枢必须大脑皮层参与意义适应性差适应性强,有预见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区别非2
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ИванПетровичПавлов,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3比较器控制系统受控系统检测装置参考信息偏差信息干扰信息反馈信息输出变量控制信息前馈信息自动控制系统模式图比较器控制系统受控系统检测装置参考信息偏差信息干扰信息反馈信4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名词:单纯扩散物质:O2、CO2、N2
、乙醇、尿素、水易化扩散类型:载体转运与通道转运通道转运,三类(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阻断剂:
Na+通道,河豚毒;K+通道,四乙铵;Ca2+通道,异搏定,Mn2+
主动转运原发性(钠泵为例)与继发性主动转运膜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阈电位局部电位极化去极化超级化刺激构成刺激阈值阈强度反应兴奋抑制兴奋-收缩耦联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名词:52.问答题(1)载体转运的特点: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2)主动转运的机制、特点及意义(3)静息电位及其产生的机制(4)动作电位及其产生的机制、特点及意义(5)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机制及影响因素(6)第二信使(cAMP,cGMP,Ca2+,IP3,DG,NO)(7)G蛋白-cAMP-PKA信号通路2.问答题(1)载体转运的特点: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6血液血液7(2)主动转运的机制、特点及意义(6)举例说明渗透性利尿的机制食物在小肠内能被消化为可被吸收的小分(1)载体转运的特点: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平均动脉压脉压:30~40mmHg(4)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CO2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反射弧简单固定复杂不固定(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3)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及其机制心脏射血:赋予血液一定的能量主要由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并为胃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产生传出冲动全部肌纤维组成的功能单位循环平均压↑→V回流量↑;反射反射的类型(比较)CO2兴奋呼吸的机制:
静息电位(RP)(2)主动转运的机制、特点及意义静息电位(RP)8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9RP产生的机制:
在上述条件下,K+顺浓度差从膜内向膜外扩散(负电物质不能外移,极少Na+内移)→膜外侧形成一层正电荷(正电位)、膜内侧为一层负电荷(负电位)→膜外侧的正电场力(阻力)与[K+]差(推动K+外移)的动力达到平衡时,K+的净通量为零,此时的MP即RP,相当于K+的平衡电位(EK)。RP产生的机制:在上述条件下,K+顺浓度差10++++–––––90mV0++––––+
+–90mV0–
–––++++–90mV0–
–+++
+
–––90mV0+++++––––
––90mV0极化Polarization去极化Depolarization反极化Reversepolarization复极化RepolarizationHyperpolarization--++++--Ca2+K+K+02341Napump,Na-Caexchanger++++–90mV0++–––90mV0–11Na+TP-70mVRPNa+Na+K+K+K+K+3Na+2K+ATP2K+3Na+--+++-+-St+-动作电位(AP)Na+TP-70mVRPNa+Na+K+K+K+K+3Na12(1)AP除极相(上升支)的产生
阈刺激膜轻度除极,MP(-70mV)部分Na+通道被激活、开放
Na+少量内流(内向电流)膜进一步除极,MP继续—局部电位TP(约-55mV)
大量Na+通道被激活、开放
Na+在电化学力驱动下,大量快速内流,正反馈变化膜进一步快速除极,MP急0mV+30mV,Na+通道关闭失活,Na+停止内流.
膜上的K+通道开放K+在电化学力驱动下外流(外向电流)膜复极,MPRP,从+30→-70mV
(2)AP复极相(下降支)的产生
因膜内Na+、膜外K+Na泵被激活并磷酸化Na泵逆浓度差,耗能,泵出Na+,移入K+以恢复膜两侧原有的Na+、K+浓度分布.(3)Na泵主动转运(1)AP除极相(上升支)的产生阈刺激13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14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15量子式释放以Na+为主,Na+内流→使邻近肌膜去极化→TP→终板膜去极化↓N2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量子式释放以Na+为主,Na+内流→使邻近肌膜去极化→TP16名词: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肾糖阈肾清除率GPCR-GP-AC-cAMP-PKA信号通路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改变②拮抗作用:胰岛素与上相反保证房室收缩协调、房室顺序收缩,利于心充盈和射血(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和特点出现间断的阵发性表现,如眼球快速运动和部分躯体抽动,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动脉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主动脉压,临床常用肱动脉压来代表)一侧心室每搏动一次所射出的血量,健.有丰富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动物实验中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呼吸将如何改变?而胃蛋白酶原的含量较低(消化力较弱)。缓冲血压波动:使SBP不致过高使DBP不致过低内在分泌(intracrine)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吸气是主动的,而呼气是被动的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其在一定范围(40-150或200次/min)↑→C.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ИванПетровичПавлов,1849-1936)脑电图表现为低频的θ或δ节律名词: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肾糖阈肾清除率17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18心脏射血:赋予血液一定的能量自分泌(autocrine)额中回后部书写失写症(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肌紧张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通道转运,三类(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改变①协同作用:如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Adr与胰高血糖素对升高血糖是协同的.递质的释放量与Ca2+正相关。分泌特点:量最大(60%),酸度也很高,量、酸度和酶含量均低。(1)平静呼吸时的肺通气过程及原理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意义适应性差适应性强,有预见其在一定范围↑→心肌初长度↑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脑电图呈现去同步化快波(β波);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与皮层第四层内的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2-5心脏射血:赋予血液一定的能量2-519
获1971
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GPCR-GP-AC-cAMP-PKA信号通路获1971GPCR-GP-AC-cAMP-PKA信20第五章血液
血量占体重的7%-8%;或70-80ml/kg.W
血细胞比容男(40-50)%;女(37-48)%
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红细胞的功能及特性血沉(↑: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白蛋白、卵磷脂)血型及其分型:ABO血型;Rh血型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血液凝固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促凝与抗凝方法第五章血液血量占体重的7%-8%;或70-821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血型RBC上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A型
B型AB型O型ABA+B无抗B抗A抗A+抗B无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血型RBC上凝集22RBCSerum受血者TimessidetestRBCSerum献血者ThemainonetestCross-matchtestRBCSerum受血者TimessidetestRBCS23
血液凝固的三个阶段: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第一阶段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第三阶段凝血酶原凝血酶第二阶段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血液凝固的三个阶段: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第一阶段24胶原、异物纤维蛋白单体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ⅫⅫaⅪⅪaⅨⅩⅡⅡaⅠ纤维蛋白多聚体组织损伤ⅩⅦaⅢPLCa2+ⅨaCa2+PLⅧaⅩaCa2+PLⅤaPKKHK血液凝固过程中的正反馈机制胶原、异物纤维蛋白单体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Ⅻ25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1.加速凝血
(1)加Ca2+(2)增加血液接触粗糙面
(3)应用促凝剂:维生素K、止血芳酸等(4)局部适宜加温:加速凝血酶促反应
2.抗凝血
(1)除钙剂:①柠檬酸钠;②草酸铵或草酸钾.
(2)降低血液温度。
(3)应用抗凝剂:如肝素,抗凝血酶等。
(4)保证血液接触面光滑。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26通道转运,三类(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Ventricularcell(2)降低血液温度。食物在小肠内能被消化为可被吸收的小分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并为胃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10)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动脉膜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myocardiaccell肺牵张反射(pulmonarystretchreflex):使血液能量转化为势能和动能各种感觉功能降低,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减弱mechanicalcontractionduringanactionpotentialof抑胃肽、促胰液素慢波睡眠主要由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含氮激素作用的原理。(5)心脏泵功能评价指标及其评价阈刺激膜轻度除极,MP(-70mV)部分Na+通道被激活、开放Na+少量内流(内向电流)膜进一步除极,MP继续—局部电位TP(约-55mV)大量Na+通道被激活、开放Na+在电化学力驱动下,大量快速内流,正反馈变化膜进一步快速除极,MP急0mV+30mV,Na+通道关闭失活,Na+停止内流.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的区别
血液的功能
1.运输功能运输各种物质
2.缓冲功能缓冲酸碱变化,维持平衡
3.参与调节体温吸热、运载
4.凝血和纤溶功能靠凝血酶与纤溶酶
5.防御和免疫功能靠白细胞、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等通道转运,三类(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血液的功能27第六章血液循环1.名词:心动周期心输出量每搏量射血分数心指数血压(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中心静脉压微循环第六章血液循环1.名词:28舒张压:60~80mmHgADH的作用及分泌调节4)感受机械牵张刺激,适应慢,有重调定;平均动脉压缓冲血压波动:使SBP不致过高使DBP不致过低APofpacemakercellinSNnode件反射的功能系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为胰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收缩压:100~120mmHg排出代谢终产物及进入体内的异物(5)胆汁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体循环平均充盈压第一信号系统:大脑皮层对第一信号发生条凝血和纤溶功能靠凝血酶与纤溶酶出现间断的阵发性表现,如眼球快速运动和部分躯体抽动,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各种感觉功能降低,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减弱以酶原形式分泌,胰蛋白酶原在小肠中被肠致活酶激活。mechanicalcontractionduringanactionpotentialof人大脑皮层语言功能的区域及其损伤表现正常肌紧张的维持是高位中枢易化系统和机体对生存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有丰富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各种感觉功能降低,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减弱出现间断的阵发性表现,如眼球快速运动和部分躯体抽动,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胰液中酶较多,而水和碳酸氢盐较少.ThanksforYourAttention!(6)第二信使(cAMP,cGMP,Ca2+,IP3,DG,NO)有丰富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副交感活动增强:心血管和呼吸功能降低,尿量减少,体温下降,代谢率降低(4)以左心为例,试述心脏泵血机制(过程)对细胞外液Ca2+浓度依赖性大黑-伯反射(Hering-Breuerreflex):各种感觉和运动功能进一步降低,唤醒阈提高,肌肉完全松驰3)对快速、波动性血压变化敏感;Xrepresentsglucose,aminoacids,ect.第一信号:具体的、现实的刺激信号.舒张压:60~80mmHg主要由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每m2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2.问答题(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和特点(2)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3)心肌兴奋性变化的分期、特点及其意义(4)以左心为例,试述心脏泵血机制(过程)(5)心脏泵功能评价指标及其评价(6)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及其影响作用(7)简述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舒张压:60~80mmHg机体对生存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2.29(8)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及其影响作用(9)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10)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动脉血压的调节、特点及意义。(11)心肺容量感受器反射及其作用(12)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8)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及其影响作用30Review++++–––––90mV0++––––+
+–90mV0–
–––++++–90mV0–
–+++
+
–––90mV0+++++––––
––90mV0PolarizationDepolarizationReversepolarizationRepolarizationHyperpolarization--++++--Ca2+K+K+02341Napump,Na-CaexchangerReview++++–90mV0++–––3101234RPTPPNa+++++++++++Na+----------K+K+K+Ca2+3Na+2Ca2+3Na+2K+Na+pumpNa+-Ca2+exchangerCa2++++---Ventricularcell01234RPTPPNa+++++++++++Na+-32Fig.APofpacemakercellinSNnodeICa2+-LTP0344034Ca2+K+Na+Ca2+K+Fig.APofpacemakercellin330ICa-LTP0TP34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35100%0ARPLRPRRP
SNPNormalFig.Excitabilitycurveofventricularcellduringanexcitation(AP)ERP100%0ARPLRPRRPSNPNorm36Fig.RelationshipbetweentheexcitabilitychangeandmechanicalcontractionduringanactionpotentialofventricularmusclecellContractioncurveofmyocardiaccellAPFig.Relationshipbetweent37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38生理特性特点意义心肌生理特性自律性
保证心脏舒缩交替进行,利于心室充盈保证房室收缩协调、房室顺序收缩,利于心充盈和射血
收缩性保证心脏以窦性节律活动各部高低不一(窦房结最高)兴奋性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传导性各部传导V不一房-室延搁
“全或无”式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对细胞外液Ca2+浓度依赖性大保证泵血
生理特性特点意义心肌生理特性39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40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41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42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43凝血和纤溶功能靠凝血酶与纤溶酶含氮激素作用的原理。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为月示、月东、多肽为胰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或70-80ml/kg.对化学、温度、缺血、痉挛、牵拉刺激敏感,对电刺激及切割不敏感。Na+通道,河豚毒;(2)降低血液温度。即角弓反张等。血细胞比容男(40-50)%;使血液能量转化为势能和动能反射反射的类型(比较)研究水平(细胞分子、器官系统、整体)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3-8h);肌紧张视觉异常——近视、远视、散光、夜盲?在RP基础上产生的周期性去极化慢波电位,决定AP(5)心脏泵功能评价指标及其评价口腔、食管、胃、小肠感受器抑制系统作用相对平衡的结果。⑤在小肠刺激小肠液、胰液和胆汁分泌。第二信号系统:大脑皮层对第二信号发生条小结:心室舒缩心室内压变化心室-心房、主肺动脉压力梯度瓣膜定向开放/关闭→血液定向流动心室容积变化凝血和纤溶功能靠凝血酶与纤溶酶小结:心室舒缩心室内压变化44心泵血功能的调节---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后负荷前负荷
心肌的收缩能力其在一定范围↑→心肌初长度↑→心力↑→SV↑;反之则反是.其在一定范围↑→经改变前负荷→维持SV不变.与心搏出量成正比.其在一定范围(40-150或200次/min)↑→C.O↑反之则减少.<40次/min或>150(200)次/min→C.O↓心泵血功能的调节---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搏出量心率后负荷前45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一侧心室每搏动一次所射出的血量,健.成.安:60~80ml
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液量,=搏出量×心率健康成人安静时:5~6L/min
每m2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静息心指数(空腹、安静):3.0~3.5L/min·m2
是评定不同个体之间心脏功能的常用、较好的指标.2.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
:1.每搏输出量(strokevolume,SV):3.每分心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cardiacoutput,C.O)
:
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健.成.安:55%~65%4.心指数(cardiacindex,CI)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一侧心室每搏动一次所射出的血量,健.成.安46(一)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测量
1.动脉血压的概念及正常值:
单位:Pa(kPa)或mmHg;
收缩压:100~120mmHg
舒张压:60~80mmHg
脉压:30~40mmHg
平均动脉血压:100mmHg
动脉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主动脉压,临床常用肱动脉压来代表)安静,健康青年人
动脉血压(bloodpressure,BP)参照标准:以大气压为零(760=0)(一)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测量1.动脉血压的概念及正常47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48(二)动脉血压的形成
一个前提:
循环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充盈程度可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7mmHg)来表示。三个因素:1.心脏射血:赋予血液一定的能量
→BP的源动力--必要条件;2.外周阻力(peripheralresistance)
使血液能量转化为势能和动能
--充分条件;3.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基本因素其高低取决于血量和血管容量的关系(二)动脉血压的形成一个前提:循环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49大动脉: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的可扩张性及回缩性,即弹性
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缓冲血压波动:使SBP不致过高使DBP不致过低维持血液连续流动大动脉: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的可扩张性及回缩性,即弹性50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SpDPPPBp
搏出量(明显)
心率(明显)外周阻力(明显)有效血量(明显)(明显)大A弹性(明显)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SpDPPPBp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有效511.循环平均压↑→V回流量↑;反之则反。2.心缩力↑→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期室内压↓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V回流量↑←抽吸↑反之V回流量↓3.体位平卧位,V回流量↑
站立位,心脏水平以上V回流↑、、、、、下、、、↓4.骨骼肌收缩的挤压力↑→V回流量↑;反之则反.5.呼吸运动吸气时,胸膜腔负压↑→V回流量↑呼气时,胸膜腔负压↓→V回流量↓1.循环平均压↑→V回流量↑;反之则反。影52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1.心交感神经T1-T5脊髓中间外侧柱→节前纤维→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组成心脏神经丛→心脏各部交感兴奋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β1受体→“三正作用”心率↑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心肌收缩能力↑C.O↑→BP↑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1.心交感神经T1-T5脊髓中间53
2.心迷走神经
延髓迷走背核、疑核→节前纤维→心内神经节→节后纤维→心脏各部(心室肌少)→、、、
心迷走神经兴奋时释放乙酰胆碱→M型受体→心率↓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心肌收缩能力↓C.O↓→BP↓2.心迷走神经延髓迷走背核、疑核→节54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4)局部适宜加温:加速凝血酶促反应或血分泌,hemocrine)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奖。(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兴奋在中枢传播特征?)血细胞比容男(40-50)%;接引起新的效应。血量占体重的7%-8%;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2)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动物实验中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呼吸将如何改变?在RP基础上产生的周期性去极化慢波电位,决定AP凝血和纤溶功能靠凝血酶与纤溶酶名词:消化与吸收蠕动容受性舒张(1)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般特性食物在小肠内能被消化为可被吸收的小分一定水平的PCO2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是必要的;定义:缓慢而持续地牵拉肌腱引起受牵拉的肌肉膜上的K+通道开放K+在电化学力驱动下外流(外向电流)膜复极,MPRP,从+30→-70mVTubularlumen血量占体重的7%-8%;(14)两个睡眠时相及其区别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55心迷走中枢心交感中枢缩血管中枢心脏血管窦弓压力感受器+动脉血压↑交感缩血管N心交感N心迷走N心率心力↓V舒张A舒张回心血量↓外周阻力↓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血压↓+--孤束核1.窦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过程:窦N主动脉N反之则反。心迷走中枢心交感中枢缩血管中枢心脏血56心迷走紧张+
反射过程:
BP↑
颈A窦主A弓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窦神经主动脉神经延髓孤束核
中枢机制心率↓搏出量↓心交感紧张-交感缩紧张-外周阻力↓BP↓(↓)(↓)(+)(+)(-)(↑)(↑)(↑)(↑)心迷走紧张+反射过程:BP↑颈A窦主A弓压力感受器传入571)在正常血压范围起作用;
2)负反馈,双向调节;
3)对快速、波动性血压变化敏感;
4)感受机械牵张刺激,适应慢,有重调定;
5)颈动脉窦的敏感性高于主动脉弓。2.窦弓反射的特点:3.窦弓反射的意义:
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缓冲血压的急剧变化。1)在正常血压范围起作用;2.窦弓反射的特点:3.窦弓反58心肺容量感受器反射
肺循环或心房血容量↑→心肺容量感受器+→迷走N传入→延髓心血管中枢、下丘脑→经迷走和交感神经传出、ADH分泌释放↓→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张、尿量↑→血量及血压回降。维持血量相对稳定。肾上腺素--E:主要与心肌β1受体结合、→强心;去甲肾上腺素--NE:主要与血管1受体结合、→升压.
静脉注射一定量的NE→BP↑,心率↓.心肺容量感受器反射肺循环或心房血容量↑→心肺容量感受器+59第七章呼吸1.名词:呼吸肺通气潮气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肺牵张反射呼吸中枢第七章呼吸1.名词:602.问答题(1)平静呼吸时的肺通气过程及原理(2)胸膜腔负压及其成因和意义(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4)肺牵张反射的过程及意义(5)CO2对呼吸的作用及其途径(6)低氧对呼吸的作用及其途径2.问答题(1)平静呼吸时的肺通气过程及原理61
呼吸过程组织换气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外呼吸内呼吸细胞内氧化代谢呼吸过程组织换气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62外呼吸内呼吸气体运输外呼吸内呼吸气体运输63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64肺功能曲线肺功能曲线65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出现间断的阵发性表现,如眼球快速运动和部分躯体抽动,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CO2兴奋呼吸的机制:一侧心室每搏动一次所射出的血量,健.分泌特点:量最大(60%),酸度也很高,受体与递质肌牵张反射分泌特点:量最大(60%),酸度也很高,角回阅读失读症自律性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为月示、月东、多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proximaltubularcells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ИванПетровичПавлов,1849-1936)Tubularlumen①腱反射(位相性牵张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3-8h);(5)CO2对呼吸的作用及其途径ADH的作用及分泌调节意义适应性差适应性强,有预见、、升、、、NaCl被动重吸收平静呼吸过程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均,肺容积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入肺①吸气运动:
②呼气运动:气体出肺
胸廓容积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肺回位肺容积肺内压>大气压
吸气是主动的,而呼气是被动的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平静呼吸过程66胸膜腔肺内压肺回缩压胸膜腔肺内压肺回缩压67吸气切断机制吸气肌运动神经元+吸气扩肺肺牵张感受器++
吸气运动迷走N++
脑桥PBKF核+-Centralinspiratoryactivitygeneratorandinspiratoryoff-switchmechanism中枢吸气活动发生器
吸气神经元++吸气切断机制吸气肌运动神经元+吸气扩肺肺牵张感受68静脉注射一定量的NE→BP↑,心率↓.缓冲血压波动:使SBP不致过高使DBP不致过低Timessidetest③允许作用:如儿茶酚胺类激素对心血管的调节作用,需要糖皮质激素的存在(允许)。慢波睡眠颞上回后部听话感觉失语症每搏输出量(strokevolume,SV):对细胞外液Ca2+浓度依赖性大心脏射血:赋予血液一定的能量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ИванПетровичПавлов,1849-1936)(4)动作电位及其产生的机制、特点及意义的发放及其频率,从而决定平滑肌的收缩及其强度。(7)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在胆盐和辅脂酶的协同下,分解脂肪。Napump,Na-Caexchanger的发放及其频率,从而决定平滑肌的收缩及其强度。维持血量相对稳定。2)对侧伸肌反射:过程:伤害性刺激增强时,在引起同侧屈肌反射并增强的同时,经N元联系,引起对侧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对侧肢体伸直。但超过一定浓度则有抑制和“麻醉”效应。消化期胃液分泌的促进性调节CO2
、H+
和低O2
对呼吸运动的影响(1)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途径:
一定水平的PCO2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是必要的;但超过一定浓度则有抑制和“麻醉”效应。CO2兴奋呼吸的机制:CO2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呼吸加快、加深;①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主)②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次)血中CO2呼吸中枢呼吸运动脑脊液[H+]中枢化学感受器静脉注射一定量的NE→BP↑,心率↓.CO2、H+和69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70(2)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颈动脉体(呼吸)和主动脉体(循环)
PO2特点:
PCO2[H+]传入N冲动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运动位置:1.缺氧时,感受的是PO2的下降;适应较慢,兴奋呼吸中枢2.对PO2和H+变化敏感。(2)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颈动脉体(呼吸)和主动脉体(循环)71肺扩张反射(pulmonaryinflationreflex)过程:肺扩张呼吸道受牵拉,感受器+迷走N切断吸气神经元的活动切断吸气,转为呼气。肺牵张反射(pulmonarystretchreflex):黑-伯反射(Hering-Breuerreflex):
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延髓动物实验中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呼吸将如何改变?抑制吸气,促进吸气转入呼气。意义:肺扩张反射(pulmonaryinflationrefl72第八章消化与吸收1.名词:消化与吸收蠕动容受性舒张胃的排空分节运动2.问答题(1)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般特性(2)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3)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调节);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4)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5)胆汁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6)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及其原因(7)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
第八章消化与吸收1.名词:消化与吸收蠕动73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2.伸展性大3.自动节律性运动(慢、不规则)4.有紧张性5.对化学、温度、缺血、痉挛、牵拉刺激敏感,对电刺激及切割不敏感。电生理特性:在RP基础上产生的周期性去极化慢波电位,决定AP的发放及其频率,从而决定平滑肌的收缩及其强度。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电生理特性:74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1.盐酸(HCl,胃酸)
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并为胃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②使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③抑菌和杀菌;④有利于铁和钙的吸收;⑤在小肠刺激小肠液、胰液和胆汁分泌。2.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为月示、月东、多肽3.内因子与VitB12形成复合物,有利其在回肠末端吸收4.粘液润滑、保护作用;与HCO3-形成粘液-HCO3-屏障,保护胃粘膜免受盐酸侵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1.盐酸(HCl,胃酸)75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
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1.迷走神经2.乙酰胆碱(ACh)3.促胃液素(Gastrin)4.组胺5.胃内的食物量盐酸、脂肪、高渗溶液
在小肠:→肠-胃反射;→小肠分泌抑制性激素:
抑胃肽、促胰液素抑制胃液分泌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1.迷走神经76消化期胃液分泌的促进性调节食物头眼、鼻、耳口、咽、食管1、2、85、7、9、10中枢迷走N胃机械、化学刺激胃迷走N内在神经丛窦G细胞促胃液素胃腺胃液肠机械、化学刺激小肠十二指肠G细胞小肠粘膜肠泌酸素?消化期胃液分泌的促进性调节食物头眼、鼻、耳口、咽、食管1、277
(1)头期胃液分泌机制: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分泌特点:量较多,酸度及胃蛋白酶原含量很高(消化力强);
量与食欲、精神因素有关。(2)胃期胃液分泌
分泌特点:量最大(60%),酸度也很高,而胃蛋白酶原的含量较低(消化力较弱)。(3)肠期胃液分泌分泌特点:神经与体液调节并重。以神经调节为主、N-体液调节.量、酸度和酶含量均低。主要通过体液调节机制实现的。(1)头期胃液分泌机制: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分泌特点:量78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1.水和碳酸氢盐:主要由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HCO3_:主要由腺泡细胞分泌.2.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二者协同作用可使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以酶原形式分泌,胰蛋白酶原在小肠中被肠致活酶激活。中和胃酸;为胰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5.其他酶:如RNA酶、DNA酶等.3.胰淀粉酶:在胆盐和辅脂酶的协同下,分解脂肪。将碳水化合物水解为二糖和少量的三糖4.胰脂肪酶:其它:胆固醇酯酶,磷脂酶.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1.水和碳酸氢盐:主要由小导管上皮细胞分791.神经调节食物眼、鼻、耳中枢迷走神经ACh胰腺胰液G细胞促胃液素口腔、食管、胃、小肠感受器机制: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分泌特点:胰液分泌的调节胰液中水分和碳酸氢盐含量少,而酶的含量丰富.1.神经调节食物眼、鼻、耳中枢迷走神经ACh胰腺胰液G细胞促80胰液分泌的调节2.体液调节(1)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CCK):CCK分泌特点:胰液I细胞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脂肪胰腺(腺泡细胞)胰液中酶较多,而水和碳酸氢盐较少.胰液分泌的调节2.体液调节(1)缩胆囊素(cholecyst81胰液分泌的调节胰液(2)促胰液素(secretin):S细胞促胰液素分泌特点: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胰腺(小导管细胞)胰液中水和碳酸氢盐较多,而酶较少.体液调节:胰液分泌的调节胰液(2)促胰液素(secretin):S细胞82胆汁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胆盐的主要作用:促进脂肪消化乳化脂肪→↑胰脂酶作用面积.2.促进脂肪吸收与脂肪酸结合成复合物,易吸收.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
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的适当比例是维持胆固醇成溶解状态的必要条件;胆色素、无机盐等.(无消化酶)胆汁的主要成分:胆汁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胆盐的主要作用:促进脂肪消83消化道的吸收功能:
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1.有巨大的吸收面积;2.有丰富的血液和淋巴循环;2.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3-8h);3.食物在小肠内能被消化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消化道的吸收功能: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小肠吸收的有利84第十章能代和体温1.名词: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基础代谢率体温2.问答题:(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及其影响(2)产热器官(3)皮肤散热的方式(4)体温调节中枢第十章能代和体温1.名词:食物的热价氧热价85第九章泌尿1.名词: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肾糖阈肾清除率2.问答题(1)肾小球滤过作用及其决定因素与影响因素(2)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及其机制(3)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及其机制(4)重吸收的特点(5)一次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时,尿量的变化及其机制(6)举例说明渗透性利尿的机制(7)水利尿及其机制(8)排尿反射过程(9)尿潴留、尿失禁、尿频尿急的可能原因第九章泌尿1.名词: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肾86
肾功能概述(Functionsofthekidneys)(一)泌尿功能:生成和排出尿液。
排出代谢终产物及进入体内的异物1.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2.调节酸碱平衡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三)内分泌功能:合成和释放激素
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OH)2-VitD3、激肽和前列腺素等。(二)调节功能
肾功能概述(Functionsoftheki87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88意义:用于检测NS的功能状态,协助诊断。第二信号系统:大脑皮层对第二信号发生条定义:缓慢而持续地牵拉肌腱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3)对快速、波动性血压变化敏感;②拮抗作用:胰岛素与上相反脑电图表现为低频的θ或δ节律红细胞的功能及特性Cross-matchtest(5)一次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时,尿量的变化及其机制其在一定范围(40-150或200次/min)↑→C.名词: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2)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及其机制(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兴奋在中枢传播特征?)(14)两个睡眠时相及其区别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皮层诱发电位在RP基础上产生的周期性去极化慢波电位,决定APHyperpolarization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1.方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原发性:继发性:2.途径跨细胞途径细胞旁途径肾重吸收的方式和途径:意义:用于检测NS的功能状态,协助诊断。1.方式被动转运:主89Na+的重吸收部位途径吸收率机制
近端小管跨细胞65%钠泵,Na+-Gs/aa同向
前半段细胞旁Na+-H+交换后半段、、,、、、、、Na+、Cl-
k+-Cl-同向转运,吸收HCO3-
髓袢降支细段0
、、升、、、
NaCl被动重吸收
、、、、粗段
Na+-K+-2Cl-同向转运,/钠泵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10%Na+-Cl-同向转运,-H+/K+交换
醛固酮调节25%Na+的重吸收部位途径吸收率90inproximaltubularcellsTubularlumenInterstitialfluidFig.Mechanismofsodiumreabsorptionintheproximaltubule.Xrepresentsglucose,aminoacids,ect.cotransporterexchangerApicalmembraneNapumpMechanismofsodiumreabsorption:Tubularlumen[Cl-][Cl-]Cl-Na+Na+inproximaltubularcellsTubula91速尿等利尿剂速尿等利尿剂92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93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94逆流系统逆流交换26-13逆流系统26-1395逆流系统逆流交换26-12Na+H2OH2ONa+H2O逆流系统26-12Na+H2OH2ONa+H2O96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97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98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99ADH的作用及分泌调节渗透压感受器血浆渗透压ADH水的重吸收尿量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等大量饮清水+-ADH的作用及分泌调节渗透压感受器血浆渗透压ADH水的重吸100
排尿反射(micturitionreflex)尿量400~500ml牵张感觉器+盆N骶髓排尿中枢脑干和大脑皮层-+盆N+逼尿肌+内括约肌-阴部神经-外括约肌-尿液进入尿道+排尿排尿反射(micturitionreflex)尿量40101第三章神经系统1.名词:受体与递质脊休克肌牵张反射肌紧张屈肌反射去大脑僵直皮层诱发电位第三章神经系统1.名词:1022.问答题(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兴奋在中枢传播特征?)(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4)突触后抑制的机制、类型及其意义(5)突触前抑制的机制及意义(6)特异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区别(7)肌牵张反射的产生机制、类型及其意义(8)屈肌反射产生的机制及意义2.问答题(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兴奋在中枢传103(9)腱反射产生的机制(10)肌紧张及其产生的机制及意义(11)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中枢(12)两种信号及其功能系统(13)人大脑皮层语言功能的区域及其损伤表现(14)两个睡眠时相及其区别(9)腱反射产生的机制104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105突触传递的过程: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进入前膜递质释放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是一个电-化学-电过程递质的释放量与Ca2+正相关。Na+内流>K+外流Cl-内流和K+外流突触传递的过程: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C106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107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108运动运动109
突触前抑制:机制:
通过轴突-轴突式突触的活动,导致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在突触后膜上引起的EPSP减小,使突触后神经元不易兴奋。意义:轴突B兴奋轴突A去极化A兴奋时的AP幅度和除极速率Ca2+内流A释放的兴奋性递质C的EPSP在感觉传入途径中多见,使感觉功能更精细突触前抑制:机制:通过轴突-轴突式突触的活动,导致突110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111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起源丘脑感觉接替核、联络核髓板内核群接受传入冲动除嗅觉以外所有的特定感觉传入冲动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冲动传入N元接替
少多皮层投射特点点对点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经多次换元后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突触联系与皮层第四层内的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皮层各层内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功能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产生传出冲动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起源丘脑感觉接替核、联络核髓板内核112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α运动神经元梭外肌γ运动神经元梭内肌β运动神经元梭外、内肌
2.运动单位
一个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的功能单位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13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114同侧屈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同侧屈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115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
1)屈肌反射:过程:伤害性刺激→皮肤痛觉感受器+→(细)传入Nf→脊髓经中间N元换元→+同侧脊髓前角屈肌运动N元→同侧屈肌兴奋收缩;在脊髓内经传入侧枝→+中间抑制性N元→抑制同侧伸肌运动N元→同侧伸肌舒张,→同侧肢体屈曲。
意义:避免伤害,保护机体。
2)对侧伸肌反射:过程:伤害性刺激增强时,在引起同侧屈肌反射并增强的同时,经N元联系,引起对侧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对侧肢体伸直。
意义:支持体重,维持姿势,协调反射。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116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117
牵张反射(stretchreflex)
1.定义: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2.分类
①腱反射(位相性牵张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牵张反射(stretchreflex)
1.定义118快速牵拉肌肉肌梭+Ⅰa
类纤维脊髓运动N元梭外肌收缩腱反射过程:肢体位相移动意义:用于检测NS的功能状态,协助诊断。单突触反射快速牵拉肌肉肌梭+Ⅰa类纤维脊髓运动N元梭外肌收缩腱反射119肌紧张(紧张性牵张反射):
定义:缓慢而持续地牵拉肌腱引起受牵拉的肌肉
发生紧张性收缩,称为肌紧张。意义:a.对抗重力,维持姿势;
b.是其它躯体运动的基础。缓慢持久牵拉肌肉肌梭+Ⅰa
Ⅱ类f脊髓内两次以上换元→前角运动N元梭外肌收缩产生肌张力多突触反射肌紧张的产生机制:肌紧张(紧张性牵张反射):定义:缓慢而持续地牵拉肌120缓慢持久牵拉肌肉肌梭+Ⅰa,Ⅱ中间神经元α神经元梭外肌收缩腱器官+—γ神经元脊髓高位中枢维持肌梭敏感性肌紧张的产生及调节脑易化区
+,前庭核+
、小脑前叶两侧+干抑制区
–,接受大脑皮质、纹状体、小脑蚓部协同冲动缓慢持久肌梭+Ⅰa,Ⅱ中间神经元α神经元梭外肌收缩腱器官+—121去大脑僵直及其原因去大脑僵直的猫
正常肌紧张的维持是高位中枢易化系统和抑制系统作用相对平衡的结果。去大脑僵直及其原因去大脑僵直的猫正常肌紧张的维持是高122
去大脑僵直:①定义: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后,动物出现伸肌的肌紧张亢进现象。
②表现:四肢伸直,脊柱挺直,头尾昂起,
即角弓反张等。
③原因:
切断了大脑皮质、纹状体等抑制系统的下行作用,使抑制区的活动减弱,而易化区活动增强所致。去大脑僵直:①定义: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123
第一信号系统:大脑皮层对第一信号发生条件反射的功能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大脑皮层对第二信号发生条件反射的功能系统。
第二信号及其功能系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
两种信号及其功能系统:第一信号:具体的、现实的刺激信号.第二信号:语言、文字、图像及符号的含义.第一信号系统:大脑皮层对第一信号发生条两种信号124
部位
功能
功能障碍
Wernicke区流畅失语症
Broca三角区说话
运动性失语症额中回后部
书写
失写症颞上回后部听话感觉失语症角回阅读失读症
人大脑皮层语言功能的区域及其损伤表现人大脑皮125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记忆活动促进生长、精力恢复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生长激素分泌增多脑电图呈现去同步化快波(β波);
常伴有做梦脑电图表现为低频的θ或δ节律出现间断的阵发性表现,如眼球快速运动和部分躯体抽动,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副交感活动增强:心血管和呼吸功能降低,尿量减少,体温下降,代谢率降低各种感觉和运动功能进一步降低,唤醒阈提高,肌肉完全松驰各种感觉功能降低,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减弱
快波睡眠
慢波睡眠整个睡眠期间,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是不断互相转换的,约4-5次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的区别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记忆活动促进生长、精力恢复脑内蛋白质合成126第四章感官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适应现象2.视杆细胞的功能:3.视锥细胞的功能:4.视觉异常——近视、远视、散光、夜盲?第四章感官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27第十一章内分泌1.激素及其分泌的方式2.激素作用的共同特征3.下丘脑调节肽腺垂体激素4.巨人症、侏儒症、呆小症的原因5.含氮激素作用的原理。第十一章内分泌1.激素及其分泌的方式128激素的信息传输方式:远距分泌(telecrine;或血分泌,hemocrine)神经分泌(neurocrine)内在分泌(int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旁分泌(paracrine)腔分泌(sotinocrine)激素的信息传输方式:129远距分泌内在分泌自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远距分泌内在分泌自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130激素的作用:
1.维持内环境稳态,与神经、免疫系统共同维持机体对生存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2.调节新陈代谢参与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调节
3.维持生长发育
4.调控生殖过程,保证个体生命及种系繁衍。激素的作用:131激素作用的共同特征1.激素与受体的结合有高度的特异性取决于:二者的亲和力和靶细胞
2.激素只充当传输信息的信使(messenger)只启动靶细胞固有的、内在的一系列生物效应,不作为某种反应物直接引起新的效应。
3.激素具有“激发”高效的生物信息放大能力
4.不同激素之间可以发生相互作用①协同作用:如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Adr与胰高血糖素对升高血糖是协同的.
②拮抗作用:胰岛素与上相反③允许作用:如儿茶酚胺类激素对心血管的调节作用,需要糖皮质激素的存在(允许)。激素作用的共同特征1.激素与受体的结合有高度的特异性132
获1971
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1971133ThanksforYourAttention!ThanksforYourAttention!134
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ИванПетровичПавлов,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135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136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137生理学重点总结习题课件138平静呼吸过程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均,肺容积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入肺①吸气运动:
②呼气运动:气体出肺
胸廓容积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肺回位肺容积肺内压>大气压
吸气是主动的,而呼气是被动的平静呼吸过程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均,肺139肺扩张反射(pulmonaryinflationreflex)过程:肺扩张呼吸道受牵拉,感受器+迷走N切断吸气神经元的活动切断吸气,转为呼气。肺牵张反射(pulmonarystretchreflex):黑-伯反射(Hering-Breuerreflex):
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延髓动物实验中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呼吸将如何改变?抑制吸气,促进吸气转入呼气。意义:肺扩张反射(pulmonaryinflationrefl140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1.水和碳酸氢盐:主要由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HCO3_:主要由腺泡细胞分泌.2.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二者协同作用可使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以酶原形式分泌,胰蛋白酶原在小肠中被肠致活酶激活。中和胃酸;为胰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5.其他酶:如RNA酶、DNA酶等.3.胰淀粉酶:在胆盐和辅脂酶的协同下,分解脂肪。将碳水化合物水解为二糖和少量的三糖4.胰脂肪酶:其它:胆固醇酯酶,磷脂酶.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1.水和碳酸氢盐:主要由小导管上皮细胞分141ADH的作用及分泌调节渗透压感受器血浆渗透压ADH水的重吸收尿量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等大量饮清水+-ADH的作用及分泌调节渗透压感受器血浆渗透压ADH水的重吸142第一章绪论名词:生理学定义
任务
作用
地位
研究水平(细胞分子、器官系统、整体)内环境内环境稳态兴奋性功能调节的方式:神经、体液、自身调节反射反射的类型(比较)负反馈意义及举例正反馈意义及举例第一章绪论名词:143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区别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生来具有非条件反射+后天训练数量有限无限反射弧简单固定复杂不固定中枢各级中枢必须大脑皮层参与意义适应性差适应性强,有预见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区别非144
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ИванПетровичПавлов,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145比较器控制系统受控系统检测装置参考信息偏差信息干扰信息反馈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责任协议合同
- 2025年货运从业模拟考试题库
- 2025年本溪a2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
- 2025年铁岭下载b2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考试
- 电力负荷平衡合同(2篇)
- 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4年度政治生态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地球的宇宙环境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Module5GreatPeopleandGreatInventionsofAncientChinaSectionⅡGrammar课后篇巩固提升外研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争吵说课稿语文S版
- 托班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 2024年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
- ABB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课件 2.6系统输入输出与IO信号的关联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附答案
- 2025 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作文试题及范文
- 短视频运营绩效考核表KPI-企业管理
- 慢性心衰的管理:2024年国家心衰指南更新
- 15J403-1-楼梯栏杆栏板(一)
- QC课题提高金刚砂地面施工一次合格率
- 呼吸科护理管理制度
- TCI 331-2024 工业污染源产排污核算系数制定通则
- 浙江省(面试)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