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_第1页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_第2页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_第3页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_第4页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田德彪2010、10煤与瓦斯突出概况三、瓦斯动力现象分类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四、煤与瓦斯突出一般规律五、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概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说明写作能力不仅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而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因此,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就写作论写作,而应既立足于大语文教育观,培养语文素养,又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使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题,在当前科技发展、知识爆炸、信息倍增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呈现出愈来愈严重的态势。师生投入多,收效小,学生写作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作文教学盲目无序一些地方的作文教学呈现出一种无本无序的状态,几乎是每个语文教师各自为政,都有自己的一套作文教学的思路、方法及评价标准,随意性很大。训练缺乏梯度,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写作盲目被动,很大程度上要靠运气,大多是“临时抱佛脚”,敷衍一篇了事。二、作文选材单一,构思封闭,语言乏味写作题材和作文形式单一,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现象十分严重。记叙平铺直叙,没有细节,没有波澜;描写缺少修饰,形象不生动,意境不优美;抒情缺乏真实体验,显得干瘪、牵强;议论不是空洞说教就是堆砌事例,无法触及问题的本质。句式单调,平直无趣,缺乏生动形象,缺乏个性和新意。三、语文教材读写系列化不明朗,无法实现递进的层次性现有语文教材的阅读和写作没有科学的流程,多以单元内容安排阅读,从写作题材上组织作文训练,无法形成一个使学生写作能力逐层提高的系列。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就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很多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作文教学的改进,然而总的看来作文教学的现状还是不让人满意。实践中作文教学往往机械、随意而重复。或全面开花,几乎每篇都从审题、立意、谋篇、语言等方面去导写和讲评;或浅尝辄止,今天写人,明天叙事,后天又写景;还有的因为各年级任教老师的变化,造成作文训练内容的不断重复。作文教学中的上述现象显然不符合有效性原理。根据有效教学理论,教师应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因此,当前作文教学必须进行科学统筹,系统训练,大幅度提高效率,在“减负”的同时实现“增效”。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初中“母题”作文校本课程的研究,旨在使初中作文教学告别“有教无本”“有本无序”的现状。所谓“母题”,是指一种恒久的写作话题,即学生作文里经常出现的主题内容。其实洪宗礼教材的最大特色就是“单元整合,整体感知”,我们开展母题作文训练,也就是让学生跟着教材走,写出不同内容的作文。如七年级上册我们一共确定了六个母题:花季雨季、幼时回想、民俗风情、秋日絮语、书山有路、仰望星空,分别对应洪宗礼教材的六个单元: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关注科学、奇思妙想,并根据本教材的单元写作知识辅以六种写作技法的训练: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观察和描写景物特点,简单说明小制作,想象。使写作教学从无为走向有为,从而实现教师教学有抓手,有层次,有系列;学生学习有兴趣,有方向,有广度。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语文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加强作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就学生个体而言,阅读了那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训练了那么多单元作文,但作文的能力并没有像《课程标准》要求的那样,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得到质的飞跃。经过三年的训练,写出的作文仍然语意杂乱,内容零散。情真意切、文从句顺的文章少之又少。究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阅读教学而轻作文教学的倾向,同时“有教无本”也使作文教学缺少真正意义的分层次、序列化训练。课改的精神一学再学,但仍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在实践中进行反思改革,因而出现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生写”的第二版。加强作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形成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建立统一量化的评价机制,使作文教学回归到有序、有为的道路上来。初中“母题”作文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从写作内容及写作技法上进行分类别、分层次的作文引导生成的系列教学课本研究。其主要目标是探究作文的分层教学和系列化教学,编写读写一体化的引导生成式校本课程,形成“三高”作文教学课堂模式。一是要编写分层次、有系统的阅读材料,为学生写作提供有效的素材和范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和写作本为一体,前者是输入,后者是产出。没有输入,肯定不会有产出。从语言文字训练的角度看,前者着重对语言的理解、对美的感受和鉴赏,后者着重语言的表达。学生在阅读中所感受到的美,对作文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指导作用。灵活运用各种形式,以读带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语文教材及相关书籍虽然提供了一些学生可读可背可仿的名家名作,但多是零星的、无序的,且离学生的当下生活有较远的距离,不利于学生在初中三年作文素材积累中形成有层次、有系统的作文素材库。为此我们要充分重视校本作文阅读教材的编写,把编写校本作文阅读教材作为课题研究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二是要编写系列化、可操作的作文教学案,为教师教学设计出引导生成式校本课程。作文教学的“有教无本”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作文教学的发展,也是当前作文“乱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但作文教学的“本”又不能“大统一”“一刀切”,它要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就要求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主动研究,制定出适合本校本地的作文教程,以统一学校教师的作文教学步骤,使整个初中作文教学能有层次、有系列地开展,把作文教学的分散状态整合起来,让无序变得有序,让无为变得有为。三是洞悉四种作文教学课型,循序渐进地推进“三高”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作文教学的四种基本课型包括:1.启发探究课:明确本次作文的训练点和题目;下发相关写作知识和优秀范文,学生通过自读探究,小组交流,明确本次写作的特点和要求,用范文对学生进行第一次启迪;然后进行教师思路导引,由教师设计多种写作思路和方法,提倡教师下水示范,对学生进行第二次启迪;学生独立构思本次作文思路与写法后,小组内交流,对学生进行第三次启迪;组间交流,小组汇报本组优秀的作文构思,对学生进行第四次启迪;个人整理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方法。2.写作尝试课:个人独立完成本次作文的写作,教师巡回指导。3.互动评议课:教师整体性评价,指出本次作文的优缺点;优秀习作展示,由学生宣读,集体评价;小组讨论评价个人优点和弱点,明确作文修改方向。4.写作深化课:完成再次写作,修改原作,力争精品。在洞悉四种作文教学课型的基础上,打造有自己特色的“三高”(高度注意、高度思维、高度情感)作文,引导生成式课堂教学模式。明确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1.课前准备。将内容化整为零,有计划地布置课下学习任务。建议成立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学生先通过独立的阅读,感悟选文内容,再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各节的读写训练题,明确每道阅读题的答案;组内交流明确利用“写下你的发现”所做的阅读批注。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了解学生疑难,以此确立课堂教学的要点。2.启发诱导,即导入。教师利用课文或其他材料创设情境引入本堂课的学习;选择教程训练题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依据训练点作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从读中感悟到运用训练点的表达效果和作用;阅读“篇章训练解读”,总结作文中运用训练点的具体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分组选题,进行构思讨论,学生通过组内交流得到具体运用训练点的方法;组间交流,各组公布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方法,由老师和同学作评价和改进点拨;学习总结,总结本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完成本次作文训练。3.自主作文。老师巡回作必要的个别辅助。4.评议修改。教师整体性评价,指出本次作文的优缺点;优秀习作展示,由学生宣读,集体评价;师生总结本次作文评价的要点,要包含本单元的训练点,另外再加上语句通说,错别字等;小组讨论评价个人习作优点和不足,明确作文修改方向。5.二次深化。完成再次写作,修改原作,力争精品;教师对学生作文增值性评价,依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层次,从激励学生发展提高的角度,作鼓励性评级,确定为优秀(甲)、合格(乙)、基本合格(丙)、不合格(丁)四个等级,教师评语要对其优点大加赞赏,以勉励为主;优秀作文结集,并通过张贴、作文论坛展示、推荐报刊发表等形式展示学生的作文成果。初中“母题”作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工作已经启动,课题组成员将积极探索,潜心研究,创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初中作文教学的健康、有序、高效尽一份力。一、做学生探究问题选定的引导者探究式教学应该把寻找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把选定问题的权力留给教师。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发现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就不会深入思考,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探究的问题应该首先鼓励学生在本课学习内容的范围内寻找问题。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能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但是,教师在当堂课要探究全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如何处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这就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由于学生对课程内容把握程度和思考的深度都不如教师,他们还不能相对准确地知道这一课的内容中哪些问题适合争论,哪些问题经过讨论或者辩论能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情景的设计、问题的确定,最好是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基础上由教师来确定。教师在探究之前,要给学生提供调查范围,做一些问题陈述,列出问题清单。对于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留在课后来解决;对有相对普遍意义的问题,可以放在下一节课由全体师生来解答;对于没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则可以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这样既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又能节省教学时间,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做学生探究过程的促进者1.激活。探究的热情往往来自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要以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形成新知识、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授“事物的普遍联系”这一内容时,我用了一幅次贷危机的漫画,并设置了以下问题:1.漫画反映的是一件什么大事?2.你能说说它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吗?这些影响怎样体现事物相互联系的?由于这些问题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有一定差距,使他们陷入“不知庐山真面目”的疑境之中。我们常说“思起于疑”,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就是给学生设置悬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激活这一环节,从教学目标上看,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注入式教学,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究知识,把教学的基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从教学内容上讲,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首先,必须与教学的重点内容有关联性、指向性;其次难易度适中,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再次,不能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以便充分发挥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参与新课教学奠定基础。从教学结构上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自觉地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2.诱思。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实施,学生基本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应通过精要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讲授,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内涵与结构。比如我让一位学生站起来分析上文提到的那幅漫画,并画出关系图,美国次贷危机→雷曼兄弟破产→金融危机→蔓延到世界各国,得出联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师接着提问:“市场调节由价格、供求、竞争等手段有机组成,反映了什么联系?”学生:“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教师:“‘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什么联系?”学生:“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师:“既然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那整个世界是一幅什么景象?”学生:“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通过上述短短几分钟的诱思,便从联系的含义中引出了联系具有普遍性这一重点教学内容。可见,教师讲授知识的艺术在于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探求和掌握知识。3.深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进入自觉、主动地探求知识的状态,但如何掌握知识的内涵与结构,还要靠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认知潜能,以求得对知识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此环节需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讨论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争辩。例如,在学生了解了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之后,我提出了如下问题: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这难道说事物的联系是人们主观创造的吗?”这些问题取自学生,供师生共辩、共议。然后得出结论:联系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这样做,一方面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和深化;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平台,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乐学情绪,使学习过程成为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因此,这一环节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是最关键的一步。为此,教师可以设置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如提供反面立论、有意误导等,使学生在历经曲折、艰辛的思维扩散之后,获得更加全面、透彻理解的知识。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漫画等教学素材,有的是让学生以新的事实说明道理的;有的是让学生用道理解释有关事实的;有的是让学生用个人体验说明道理的;有的是从反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正确观点的等等。对提出正确观点的学生,要予以及时表扬;而对持不同观点甚至是错误观点的学生,不能讽刺、挖苦,以保护学生自我探索的积极性。4.梳理。经过前面三个教学环节之后,教师应抓住学生迫切了解自己探索成果、急于想从教师那里讨个说法的心理,适时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剖析易错易混点,推导出正确结论,准确、具体、系统地讲解知识的内涵与构成。这一过程有课堂小结的特点,但与一般的教学小结不同,不是教师对自己所授知识简单的机械的复述。而让学生围绕课堂所提出的问题,并予以点拨、补充,自然而然地再现了本框知识框架。由于这些教学过程与结论在学生自我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学生的认知结果导出的,贯穿和渗透着学生思维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它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有机的统一。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田德彪2010、10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2煤与瓦斯突出概况三、瓦斯动力现象分类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四、煤与瓦斯突出一般规律五、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概况煤与瓦斯突出概况3煤与瓦斯突出概况κ煤矿地下采掘过程中,在很短时间(数分钟)内从煤(岩)壁内部向采掘工作空间突然喷出煤(岩)和瓦斯的现象,人们称为煤(岩)与瓦斯突出,简称瓦斯突出或突出。它是一种伴有声响和猛烈力能效应的动力现象,它能摧毁井巷设施,破坏矿井通风系统;使井巷充满瓦斯和煤(岩)抛出物,造成人员室息、煤流埋人,甚至可能引起瓦斯爆炸与火灾事故,导致生产中断等,因此它是煤矿最严重的灾害之煤与瓦斯突出概况4x1834年3月22日法国鲁阿尔煤田伊萨克矿井在急倾斜厚煤层平巷掘进工作面发生了世界上第次有记载的突出。支架工在架棚子时,发现工作面煤壁外移,三个工人立即逃跑,巷道煤尘弥漫,一人被煤流埋没死亡,一人被瓦斯室息牺牲,一人逃跑得救。突出煤沿巷道堆积13m长,煤粉散落15m长,迎头支架倾倒x1834年3月22日法国鲁阿尔煤田伊萨克矿井在5x自从1834年法国发生世界上第一次煤与瓦斯突出以来,至今发生突出的国家有19个:中国、法国、苏联、波兰、日本、匈牙利、比利时、美国、捷加利亚耳其、德国、澳大利亚、荷兰、萝马尼亚、南斯拉夫、加拿大、茚度及南非。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共发生突出次数3万多次,突出的气体有CHa、CO2与CH4+CO2,突出在千次以上的国家有中国、原苏联、法国、波兰和白本,世界上最天的一次突出发生在1969年7月13日原苏联顿巴斯矿区的加加宁矿井一710m水平主石门揭穿厚仅1.03m的「2煤层,其突出煤量为14000,瓦斯2.5×10m3以上。x自从1834年法国发生世界上第一次煤与瓦斯突出6x我国是世界上煤与瓦斯突出最严重的国家之。全国国有重点煤矿657个,突出矿井130个高瓦斯矿井180个。x年产量大于30kt的地方国有煤矿中有突出矿井78处,占地方国有煤矿总数的47%。两项合计共有突出矿井210处,占全国煤矿总数的235%。若把年产量小于30kt的地方煤矿算在内,则我国发生过突出的矿井总数达282处x我国是世界上煤与瓦斯突出最严重的国家之7κ从突出次数分析,煤巷掘进发生突出的次数最多,煤层平巷、煤层上山和煤层下山发生的突出占煤与瓦斯突出总次数的76%,但突出强度较小,大多为强度小于百吨的中、小型突出。石门揭穿有突出危险煤层时发生突出的总次数虽然较少但强度最大,我国绝大多数(80%以上)的特大型突出均发生在石门揭穿煤层工作面κ从突出次数分析,煤巷掘进发生突出的次数最8x采煤工作面发生的突出占煤与瓦斯突出总次数的158%;但是,近几年来,采煤工作面发生突出的次数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不仅在被保护层采煤工作面发生突出,面且保护层采煤工作面也有突出发生,这在突出矿井已成为制约煤炭生产特别是机采工作面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x采煤工作面发生的突出占煤与瓦斯突出总次数9不同地点发生突出次数及强度统计表巷道类突出次数比例%最大强度平均强度/t次石门5.8317.1煤平巷465247.3500055.6煤上山24.9煤下山3.8采煤工作面155615.835.9大直径钻孔2404及其它100不同地点发生突出次数及强度统计表10x从发生突出时的作业性质看,有一半以上的突出发生在放炮工序,而且这种突出的强度也大,特别是石门揭煤震动放炮,更容易诱发大强度的煤与瓦斯突出。放炮后的延期突出也有发生。各种落煤工序,如风镐、手稿落煤和机组割煤时发生的突出占总次数的25%左右。此外,还发生过数例煤与瓦斯自行冲破岩柱的突出。κ我国的突出现象主要是煤与瓦斯(甲烷)突出,但是,也有4处矿井曾发生过30多次煤、岩与二氧化碳的突出x从发生突出时的作业性质看,有一半以上的突出1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1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1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1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15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16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17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18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19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20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2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2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2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2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25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26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27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28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29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30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3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3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3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3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35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36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37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38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39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40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4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4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4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4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45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46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47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课件48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谢谢!49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田德彪2010、10煤与瓦斯突出概况三、瓦斯动力现象分类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四、煤与瓦斯突出一般规律五、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概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说明写作能力不仅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而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因此,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就写作论写作,而应既立足于大语文教育观,培养语文素养,又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使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题,在当前科技发展、知识爆炸、信息倍增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呈现出愈来愈严重的态势。师生投入多,收效小,学生写作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作文教学盲目无序一些地方的作文教学呈现出一种无本无序的状态,几乎是每个语文教师各自为政,都有自己的一套作文教学的思路、方法及评价标准,随意性很大。训练缺乏梯度,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写作盲目被动,很大程度上要靠运气,大多是“临时抱佛脚”,敷衍一篇了事。二、作文选材单一,构思封闭,语言乏味写作题材和作文形式单一,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现象十分严重。记叙平铺直叙,没有细节,没有波澜;描写缺少修饰,形象不生动,意境不优美;抒情缺乏真实体验,显得干瘪、牵强;议论不是空洞说教就是堆砌事例,无法触及问题的本质。句式单调,平直无趣,缺乏生动形象,缺乏个性和新意。三、语文教材读写系列化不明朗,无法实现递进的层次性现有语文教材的阅读和写作没有科学的流程,多以单元内容安排阅读,从写作题材上组织作文训练,无法形成一个使学生写作能力逐层提高的系列。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就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很多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作文教学的改进,然而总的看来作文教学的现状还是不让人满意。实践中作文教学往往机械、随意而重复。或全面开花,几乎每篇都从审题、立意、谋篇、语言等方面去导写和讲评;或浅尝辄止,今天写人,明天叙事,后天又写景;还有的因为各年级任教老师的变化,造成作文训练内容的不断重复。作文教学中的上述现象显然不符合有效性原理。根据有效教学理论,教师应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因此,当前作文教学必须进行科学统筹,系统训练,大幅度提高效率,在“减负”的同时实现“增效”。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初中“母题”作文校本课程的研究,旨在使初中作文教学告别“有教无本”“有本无序”的现状。所谓“母题”,是指一种恒久的写作话题,即学生作文里经常出现的主题内容。其实洪宗礼教材的最大特色就是“单元整合,整体感知”,我们开展母题作文训练,也就是让学生跟着教材走,写出不同内容的作文。如七年级上册我们一共确定了六个母题:花季雨季、幼时回想、民俗风情、秋日絮语、书山有路、仰望星空,分别对应洪宗礼教材的六个单元: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关注科学、奇思妙想,并根据本教材的单元写作知识辅以六种写作技法的训练: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观察和描写景物特点,简单说明小制作,想象。使写作教学从无为走向有为,从而实现教师教学有抓手,有层次,有系列;学生学习有兴趣,有方向,有广度。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语文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加强作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就学生个体而言,阅读了那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训练了那么多单元作文,但作文的能力并没有像《课程标准》要求的那样,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得到质的飞跃。经过三年的训练,写出的作文仍然语意杂乱,内容零散。情真意切、文从句顺的文章少之又少。究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阅读教学而轻作文教学的倾向,同时“有教无本”也使作文教学缺少真正意义的分层次、序列化训练。课改的精神一学再学,但仍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在实践中进行反思改革,因而出现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生写”的第二版。加强作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形成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建立统一量化的评价机制,使作文教学回归到有序、有为的道路上来。初中“母题”作文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从写作内容及写作技法上进行分类别、分层次的作文引导生成的系列教学课本研究。其主要目标是探究作文的分层教学和系列化教学,编写读写一体化的引导生成式校本课程,形成“三高”作文教学课堂模式。一是要编写分层次、有系统的阅读材料,为学生写作提供有效的素材和范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和写作本为一体,前者是输入,后者是产出。没有输入,肯定不会有产出。从语言文字训练的角度看,前者着重对语言的理解、对美的感受和鉴赏,后者着重语言的表达。学生在阅读中所感受到的美,对作文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指导作用。灵活运用各种形式,以读带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语文教材及相关书籍虽然提供了一些学生可读可背可仿的名家名作,但多是零星的、无序的,且离学生的当下生活有较远的距离,不利于学生在初中三年作文素材积累中形成有层次、有系统的作文素材库。为此我们要充分重视校本作文阅读教材的编写,把编写校本作文阅读教材作为课题研究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二是要编写系列化、可操作的作文教学案,为教师教学设计出引导生成式校本课程。作文教学的“有教无本”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作文教学的发展,也是当前作文“乱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但作文教学的“本”又不能“大统一”“一刀切”,它要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就要求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主动研究,制定出适合本校本地的作文教程,以统一学校教师的作文教学步骤,使整个初中作文教学能有层次、有系列地开展,把作文教学的分散状态整合起来,让无序变得有序,让无为变得有为。三是洞悉四种作文教学课型,循序渐进地推进“三高”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作文教学的四种基本课型包括:1.启发探究课:明确本次作文的训练点和题目;下发相关写作知识和优秀范文,学生通过自读探究,小组交流,明确本次写作的特点和要求,用范文对学生进行第一次启迪;然后进行教师思路导引,由教师设计多种写作思路和方法,提倡教师下水示范,对学生进行第二次启迪;学生独立构思本次作文思路与写法后,小组内交流,对学生进行第三次启迪;组间交流,小组汇报本组优秀的作文构思,对学生进行第四次启迪;个人整理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方法。2.写作尝试课:个人独立完成本次作文的写作,教师巡回指导。3.互动评议课:教师整体性评价,指出本次作文的优缺点;优秀习作展示,由学生宣读,集体评价;小组讨论评价个人优点和弱点,明确作文修改方向。4.写作深化课:完成再次写作,修改原作,力争精品。在洞悉四种作文教学课型的基础上,打造有自己特色的“三高”(高度注意、高度思维、高度情感)作文,引导生成式课堂教学模式。明确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1.课前准备。将内容化整为零,有计划地布置课下学习任务。建议成立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学生先通过独立的阅读,感悟选文内容,再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各节的读写训练题,明确每道阅读题的答案;组内交流明确利用“写下你的发现”所做的阅读批注。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了解学生疑难,以此确立课堂教学的要点。2.启发诱导,即导入。教师利用课文或其他材料创设情境引入本堂课的学习;选择教程训练题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依据训练点作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从读中感悟到运用训练点的表达效果和作用;阅读“篇章训练解读”,总结作文中运用训练点的具体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分组选题,进行构思讨论,学生通过组内交流得到具体运用训练点的方法;组间交流,各组公布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方法,由老师和同学作评价和改进点拨;学习总结,总结本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完成本次作文训练。3.自主作文。老师巡回作必要的个别辅助。4.评议修改。教师整体性评价,指出本次作文的优缺点;优秀习作展示,由学生宣读,集体评价;师生总结本次作文评价的要点,要包含本单元的训练点,另外再加上语句通说,错别字等;小组讨论评价个人习作优点和不足,明确作文修改方向。5.二次深化。完成再次写作,修改原作,力争精品;教师对学生作文增值性评价,依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层次,从激励学生发展提高的角度,作鼓励性评级,确定为优秀(甲)、合格(乙)、基本合格(丙)、不合格(丁)四个等级,教师评语要对其优点大加赞赏,以勉励为主;优秀作文结集,并通过张贴、作文论坛展示、推荐报刊发表等形式展示学生的作文成果。初中“母题”作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工作已经启动,课题组成员将积极探索,潜心研究,创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初中作文教学的健康、有序、高效尽一份力。一、做学生探究问题选定的引导者探究式教学应该把寻找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把选定问题的权力留给教师。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发现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就不会深入思考,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探究的问题应该首先鼓励学生在本课学习内容的范围内寻找问题。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能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但是,教师在当堂课要探究全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如何处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这就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由于学生对课程内容把握程度和思考的深度都不如教师,他们还不能相对准确地知道这一课的内容中哪些问题适合争论,哪些问题经过讨论或者辩论能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情景的设计、问题的确定,最好是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基础上由教师来确定。教师在探究之前,要给学生提供调查范围,做一些问题陈述,列出问题清单。对于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留在课后来解决;对有相对普遍意义的问题,可以放在下一节课由全体师生来解答;对于没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则可以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这样既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又能节省教学时间,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做学生探究过程的促进者1.激活。探究的热情往往来自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要以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形成新知识、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授“事物的普遍联系”这一内容时,我用了一幅次贷危机的漫画,并设置了以下问题:1.漫画反映的是一件什么大事?2.你能说说它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吗?这些影响怎样体现事物相互联系的?由于这些问题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有一定差距,使他们陷入“不知庐山真面目”的疑境之中。我们常说“思起于疑”,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就是给学生设置悬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激活这一环节,从教学目标上看,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注入式教学,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究知识,把教学的基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从教学内容上讲,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首先,必须与教学的重点内容有关联性、指向性;其次难易度适中,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再次,不能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以便充分发挥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参与新课教学奠定基础。从教学结构上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自觉地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2.诱思。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实施,学生基本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应通过精要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讲授,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内涵与结构。比如我让一位学生站起来分析上文提到的那幅漫画,并画出关系图,美国次贷危机→雷曼兄弟破产→金融危机→蔓延到世界各国,得出联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师接着提问:“市场调节由价格、供求、竞争等手段有机组成,反映了什么联系?”学生:“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教师:“‘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什么联系?”学生:“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师:“既然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那整个世界是一幅什么景象?”学生:“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通过上述短短几分钟的诱思,便从联系的含义中引出了联系具有普遍性这一重点教学内容。可见,教师讲授知识的艺术在于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探求和掌握知识。3.深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进入自觉、主动地探求知识的状态,但如何掌握知识的内涵与结构,还要靠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认知潜能,以求得对知识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此环节需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讨论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争辩。例如,在学生了解了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之后,我提出了如下问题: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这难道说事物的联系是人们主观创造的吗?”这些问题取自学生,供师生共辩、共议。然后得出结论:联系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这样做,一方面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和深化;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平台,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乐学情绪,使学习过程成为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因此,这一环节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是最关键的一步。为此,教师可以设置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如提供反面立论、有意误导等,使学生在历经曲折、艰辛的思维扩散之后,获得更加全面、透彻理解的知识。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漫画等教学素材,有的是让学生以新的事实说明道理的;有的是让学生用道理解释有关事实的;有的是让学生用个人体验说明道理的;有的是从反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正确观点的等等。对提出正确观点的学生,要予以及时表扬;而对持不同观点甚至是错误观点的学生,不能讽刺、挖苦,以保护学生自我探索的积极性。4.梳理。经过前面三个教学环节之后,教师应抓住学生迫切了解自己探索成果、急于想从教师那里讨个说法的心理,适时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剖析易错易混点,推导出正确结论,准确、具体、系统地讲解知识的内涵与构成。这一过程有课堂小结的特点,但与一般的教学小结不同,不是教师对自己所授知识简单的机械的复述。而让学生围绕课堂所提出的问题,并予以点拨、补充,自然而然地再现了本框知识框架。由于这些教学过程与结论在学生自我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学生的认知结果导出的,贯穿和渗透着学生思维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它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有机的统一。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50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田德彪2010、10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51煤与瓦斯突出概况三、瓦斯动力现象分类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四、煤与瓦斯突出一般规律五、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概况煤与瓦斯突出概况52煤与瓦斯突出概况κ煤矿地下采掘过程中,在很短时间(数分钟)内从煤(岩)壁内部向采掘工作空间突然喷出煤(岩)和瓦斯的现象,人们称为煤(岩)与瓦斯突出,简称瓦斯突出或突出。它是一种伴有声响和猛烈力能效应的动力现象,它能摧毁井巷设施,破坏矿井通风系统;使井巷充满瓦斯和煤(岩)抛出物,造成人员室息、煤流埋人,甚至可能引起瓦斯爆炸与火灾事故,导致生产中断等,因此它是煤矿最严重的灾害之煤与瓦斯突出概况53x1834年3月22日法国鲁阿尔煤田伊萨克矿井在急倾斜厚煤层平巷掘进工作面发生了世界上第次有记载的突出。支架工在架棚子时,发现工作面煤壁外移,三个工人立即逃跑,巷道煤尘弥漫,一人被煤流埋没死亡,一人被瓦斯室息牺牲,一人逃跑得救。突出煤沿巷道堆积13m长,煤粉散落15m长,迎头支架倾倒x1834年3月22日法国鲁阿尔煤田伊萨克矿井在54x自从1834年法国发生世界上第一次煤与瓦斯突出以来,至今发生突出的国家有19个:中国、法国、苏联、波兰、日本、匈牙利、比利时、美国、捷加利亚耳其、德国、澳大利亚、荷兰、萝马尼亚、南斯拉夫、加拿大、茚度及南非。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共发生突出次数3万多次,突出的气体有CHa、CO2与CH4+CO2,突出在千次以上的国家有中国、原苏联、法国、波兰和白本,世界上最天的一次突出发生在1969年7月13日原苏联顿巴斯矿区的加加宁矿井一710m水平主石门揭穿厚仅1.03m的「2煤层,其突出煤量为14000,瓦斯2.5×10m3以上。x自从18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