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美容与皮肤课件_第1页
环境与健康-美容与皮肤课件_第2页
环境与健康-美容与皮肤课件_第3页
环境与健康-美容与皮肤课件_第4页
环境与健康-美容与皮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第三章环境健康知识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第三章环境健康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物理因素(噪音、电磁辐射、放射线等)与健康第三节家用化学品与健康第四节大气与健康第五节水与健康第六节住宅与健康第七节食品污染与健康第三章环境健康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

环境健康学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现代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用医学、生态学的理论、技术和环境科学的新成就、新方法来系统地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特别是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一节概述环境健康学是环境科学的分环境问题之一一、环境问题的第一高峰(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前):1、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2、1953-1956年日本的水俣病事件3、1961年的四日市哮喘病事件4、1955-1972年的痛痛病事件5、1979年3月美国三哩岛核电站发生泄露事件环境问题之一一、环境问题的第一高峰(20世纪50年代1.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在伦敦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1952年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城市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期间由于毒雾的影响,不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大灯。

1.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伦敦烟雾事件-逆温层

提起逆温,很多人对于它是比较陌生的。但是,由于逆温层而造成的天气异常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很大,甚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危害,许多人已经有所了解。

冬春时节的早晨或傍晚,在城市和市郊,常常见到烟雾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向水平方向漂浮起来,弥漫四方。如果无风又降温剧烈的情况下,整个视野很快就变得模糊起来,随着烟雾的袭来,天气阴沉,太阳无光,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同时也便会闻到煤烟味和其它难闻的气味。身体抵抗能力较差的人,便会出现胸闷、咳嗽、喉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由于空气中形成了逆温和逆温层,使低层空气迅速污染而造成的。

1.伦敦烟雾事件-逆温层提起逆温,1.伦敦烟雾事件-逆温层什么叫逆温和逆温层呢?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就象一个锅盖一样,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由于这种原因,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烟尘以及各种有害气体,上天无路,人地无门,只有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有利于云雾的形成,而降低了能见度,给交通运输带来麻烦,更严重的是,使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开去,加重大气污染,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近代世界上所发生的重大公害事件中,就有一半以上与逆温层的影响有关。

1.伦敦烟雾事件-逆温层什么叫逆温2.1953-1956年日本的水俣病事件水俣是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的一个小镇,西面是水俣湾。由于该地氮肥厂把大量含有有机汞(甲基汞)的废水、废渣排入水俣湾,使湾内鱼、贝体内富集了甲基汞。人们长期食用此种鱼、贝后出现四肢末端型感觉减退、向心性视野缩小、神经性听力减退等典型症状,称之为水俣病。至1979年1月,日本已确认的水俣病人数已达1004人,其中死亡206人。2.1953-1956年日本的水俣病事件3、1961年的四日市哮喘病事件四日市哮喘病是一种阻塞性呼吸道疾患为特征的公害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其中以支气管哮喘最为突出。主要由于日本四日市的一些石油化工企业排除大量的硫氧化物、碳氢化物和飘尘等污染五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损害呼吸道黏膜引起感染性或过敏性的哮喘发作。据统计,到1972年,日本全国患四日市哮喘病人数达6367人。3、1961年的四日市哮喘病事件四日市哮4、1955-1972年的痛痛病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神岗矿山大量开采铅锌矿,大量含镉的工业废水排入神通川。此河两岸居民世世代代饮用这条河的水,并用其灌溉土地。食用被镉污染的稻米后,引起腰、腿、关节等部位疼痛,极易骨折,惨痛死去。到1977年12月,共确诊患者259人,死亡207人。这种慢性镉中毒成为震惊世界的公害病之一。4、1955-1972年的痛痛病事件第二5、1979年3月美国三哩岛核电站泄露事件三哩岛核泄漏事故,通常简称「三哩岛事件」,是1979年3月28日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河三哩岛核电站的一次严重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但事故对环境和居民都没有造成危害和伤亡,也没发现明显的放射性影响。

三哩岛的核反应堆外面有护罩,当核燃料熔毁时,这时还有第三重的保护系统会自动紧急抽注大量的冷却水灌注入护罩内,将护罩内部淹没。故三哩岛的核能事故虽也是最严重的核燃料熔毁事故,其放射能外泄量实际上乃是微不足道。

5、1979年3月美国三哩岛核电站泄露事件造成环境问题第一次高峰原因1、人口迅猛增加,都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刚进入20世纪时世界人口为16亿,至1950年增至25亿,1950-1968年仅18年间增至35亿,1968-1980年增至45亿。城市人口集中,在许多发达国家中,有半数以上人口住在城市。2、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能源的消耗大增。大工业的迅速发展逐渐形成大的工业地带,第一次环境问题高峰出现是必然的。造成环境问题第一次高峰原因1、人口迅猛增加,都市化进程的速度环境问题之二一、环境问题的第二高峰(20世纪80年代以后):1、全球性的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问题;2、大面积生态破坏,如森林、草场、土壤、荒漠化3、自然资源开采过度,水资源短缺,海洋污染、渔业产量锐减,生物种群消亡4、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迭起。在1979-2004年间这类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故发生了30多起,如我国近期出现的SARS流行事件;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等等。环境问题之二一、环境问题的第二高峰(20世纪80年代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污染及破坏与人群健康紧密联系,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及其潜在的危机,有效的预防和保护环境。影响人群健康的环境因素有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现阶段以化学性的为主。造成环境污染的化学物质很多,如有毒气体、重金属、有机及无机化合物等;生物性污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病毒蛋白等;物理性污染有噪声、电磁辐射、放射线等。这些致病因子达到一定的剂量时,都可使人群健康受到损害。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污染及破坏第二节物理因素与健康环境中的物理因素主要有电磁辐射如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射频辐射等;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和振动一级空气离子等,这些因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第二节物理因素与健康环境中的物理因素主要有电磁辐射如X射线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会产生有利、不利或二者兼有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有些物理因素不但对人体无害,反而是人体生理活动或从事生产作业所必须的因素,如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气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但当物理因素的强度、剂量或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超出一定的范围时,就会对肌体产生危害。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会产生有利、不利或二者兼有的作用。在正常情第二节物理因素与健康一、环境噪声污染与健康二、环境次声与健康三、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与健康四、天气、气候与健康第二节物理因素与健康一、环境噪声污染与健康一、环境噪声污染与健康

随着近代工业、交通、城建等建业的发展,噪声污染已成为重要的危害居民健康、安宁的社会公害之一,是当今全球性的主要环境污染之一。总之,噪声是指人们主观上不需要的声音。噪声可以使人厌烦,干扰人们休息、睡眠、学习及谈话,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听力损伤,肌体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一、环境噪声污染与健康(一)环境噪声的发生源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一)环境噪声的发生源交通噪声(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噪音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以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的早期主要是生理性改变,长期接触比较强烈的噪声可以引起病理性变化。(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噪音对人体的(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1、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1)爆震性耳聋属于噪声对听力的急性损伤。由于突发强烈的噪声所造成的听觉器官的损伤。在某些生产条件下,如进行爆破,若防护不当,易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严重外伤,引起听力丧失,称为爆震性耳聋。程度不同可出现鼓膜破裂,听骨破坏,内耳组织出血,甚至伴有脑震荡。患者出现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等等。轻者听力可以部分恢复,严重的可致永久性耳聋。(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1、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2)慢性损伤是长期接触较高声压级的噪声造成的。根据接触噪声的强度、时间不同,分别可以引起听觉适应、听觉疲劳、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等改变。(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2)慢性损伤(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听觉器官感受噪音后,经听力神经传入大脑,分别投射到大脑皮质和丘脑下部,引起神经系统一系列变化,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症,还有的表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如易激怒等)(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受噪声作用,早期心率常表现加快,心输出量增加,随着接触噪声的时间延长,可以呈现相反趋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心电图ST段或T波异常率增加,常呈现缺血型改变。早期可表现为血压不稳定,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血压升高。(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4、噪声对其他系统的影响在噪声环境下,可以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紧张度降低、胃蠕动减慢等变化。此外,女性还可出现月经周期异常、经期延长、血量增多及痛经等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以及一般免疫反应能力降低。在噪声干扰下,人们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降低工作质量。(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4、噪声对其他系统的影响(三)防护措施噪声能够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但要完全消除噪声,既不经济,也不可能。因此,控制噪声环境的根本措施是在城市规划时要作好功能分区,在新建、改建工业区、商业小区、居民区、火车站、机场时,都做出合理配置。其次,制定合理的卫生标准,将噪声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是防止噪声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最后,加强自身防护意识,远离噪声源、建立噪声的隔声屏障等等保护自己。传递(三)防护措施噪声能够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但要完全消除噪声,二、环境次声与健康在生活环境中,人类能够感受到的各种声音的频率范围约为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这种人耳听不到的声波的物理特征是:频率低、波长长、穿透力强。在生活中,次声很少为人们所注意,其危害也不如噪声及其他物理因素那样严重和受到关注。二、环境次声与健康在生活环境中,人类能够感受到的各种声音的频(一)次声的来源次声存在于自然界、人工环境和人为活动中,在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界中存在着天然次生源。火箭运行、超音速飞机、化学爆炸和一些通风系统及大型高速公路桥梁等都可以成为次生源。除此,公共汽车、推土机、地铁、电气车、电炉熔炼等也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次声。次声常伴有为其频率整数倍的低频噪声组成的复合声。目前,人工次声在环境中所占比例增大,次声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次声的来源次声存在于自然界、人工环境和人为活动中,在地(二)次声对机体的影响次声对人体可表现出多方面的效应。次声对人体的损伤作用除了其声波的机械压力外,共振是次声危害机体的重要因素。生物体各器官的固有频率多处于5-20Hz的次声频段范围内,在次声波的作用下,生物体器官会产生共振,这是次声生物作用的基础。长期受到一定强度次声影响的人,可产生晕动症样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恶心、烦躁、耳膜移动感、视觉模糊、失眠、疲乏、工作效率降低等。(二)次声对机体的影响次声对人体可表现出多方面的效应。次声对(三)次声的卫生防护目前,次声的防护有一定的困难,我国也还没有次声卫生标准。在次声环境中短时间暴露,可加戴耳罩,并同时注意防止噪声和振动的联合作用。(三)次声的卫生防护目前,次声的防护有一定的困难,我国也还没三、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与健康凡作用于物质能使其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称电离辐射,如X射线、r射线、宇宙射线、a射线、B射线、质子射线、中子射线等。电离辐射的波长较短,能量水平较高,在12eV(电子伏特)以上,可以引起物质电离,使机体产生损害。非电离辐射是指波长大于100nm的电磁波。由于其能量较低,不足以引起水和组织发生电离,因此称非电离辐射。环境中的非电离辐射主要指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激光和射频辐射(射频、微波)。三、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与健康凡作用于物质能使其发生电离现象(一)电离辐射的来源主要有人工和天然的放射性污染两个主要来源。天然放射性是指自然界本身的、未受人为活动引起污染的放射性物质和高能辐射,他们所产生的电离辐射水平成为天然放射性本底。电离辐射可以来自宇宙射线和存在与土壤、空气、建筑物和其他物品的放射性物质。地球上各种植物和矿物几乎都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形成对人体的内照射。由于核实验、天然放射性矿物的开采与加工、医用射线、建筑材料等均会造成人工的辐射源,使人群受到超过本底剂量的辐射。(一)电离辐射的来源主要有人工和天然的放射性污染两个主要来源(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1、紫外线紫外线波长为100-400nm的电磁波,不同波段的紫外线其生物学作用不同。在自然环境中,100-190nm的紫外线大多被空气分子所吸收,200-400nm的紫外线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效应。环境中的紫外线来源于天然太阳光,人工的紫外线光源主要有杀菌灯、紫外线荧光灯等。总之,日常生活中紫外线的发生源无处不在,人经常暴露于其中。对紫外线的防护以屏蔽防护为主,多数固体物质都不能透过紫外线。为防止紫外线对眼部的损害,可以佩戴眼镜保护眼睛。(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1、紫外线(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2、红外线即红外辐射,又称热射线,为波长760-3000nm的射线。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可以发出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能量越大。太阳是自然界中最强的红外辐射源。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热器、灯泡、电熨斗等都是丰富的红外辐射源;生产环境中的熔炉、烘烤和加热设备等都可发出红外射线。(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2、红外线(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红外线的生物作用适量的红外线有益于健康。特别是760-1400nm的这部分红外线可穿透组织深部,加热血液及组织,促进新陈代谢和细胞增生,从而起到消炎、镇痛作用。但过量的红外照射可以引起组织烧伤。长期暴露与低能量红外线下,可以引起眼睛的慢性损伤,严重的可诱发红外线白内障。(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红外线的生物作用(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3、可见光波长为400-760nm,是视觉器官可以感受到的光线。天然光主要是指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光谱除了可见光以外,其中含有紫外线和红外线。最普通人工可见光是白炽灯、荧光灯等。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其产生的色觉是不同的,波长由短到长,可见光分别呈紫、蓝、绿、黄、橙、红等颜色。(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3、可见光(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可见光的作用:可见光通过视觉器官来改变人体的紧张及觉醒状态,使肌体代谢、脉搏、体温和睡眠等生理功能发生节律性的变化。蓝、绿色光具有镇定作用;黄、绿色光具有舒适感;红光具有兴奋作用等。可见光也可产生不良反应。接触人工光源如激光、闪光灯可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引起眼睛不适、头痛、疲劳等。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可以科学地利用光线对人所产生的作用,有效调节情绪,提高工作效率。(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可见光的作用:(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4、射频辐射射频辐射是指频率在100KHz-300GHz,波长为3km-1mm的电磁辐射。环境中的射频辐射源分为两类:高功率辐射源是指在距离辐射源100米处主束功率密度达1W/m2或以上,如卫星通讯系统、气象雷达以及FM调频广播和电视;低功率辐射源指在距离辐射源100米处主束功率密度低于1W/m2,如有线电视、警用测速雷达、移动电话以及家用微波炉等。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是由于无线电视和电视广播造成的。近年来,移动电话的使用、家用微波炉的普及使人们越关注其可能引起的健康损害。(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4、射频辐射(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射频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生物学效应一般规律是随频率的增加和波长变短而递增,其强弱顺序为微波>超短波>短波>中长波。射频辐射可引起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头晕、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较高强度微波辐射可引起微波白内障等等。(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射频辐射的生物学效应:(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射频辐射的防护措施:基本原则是屏蔽辐射源,辐射源与作业地点的距离,高频辐射装置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射频辐射的防护措施:(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5、激光激光是物质受激辐射而产生的一种具有高度方向性、单色性和极大亮度、高能量或高功率密度的光束,是一种光放大。它是一种人工制造的、特殊类型的非电离辐射。由于具有亮度高和方向性、相干性好等优点,在工农业、国防、医疗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产生激光的装置称为激光器,目前有几百种。(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5、激光(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来源:激光在工业上常用于金属和塑料的切割、钻孔等;军事上用于追踪、测距、导弹制导等,科学研究中用作微量元素分析、等离子研究;医学上用于眼科疾病、皮肤病治疗和外科手术等。接触激光的人员日益增加。(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来源:(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对机体的影响:对眼睛的损害激光在短时间辐射到视网膜上,可以使光感细胞凝固变性,严重的可以导致失明。对皮肤的损伤当激光能量或功率足够大时可以引起皮肤的灼伤。此外,长期接受低强度激光的辐射对机体还可产生诸如神经衰弱综合征、心功能下降、视力疲劳、眼痛等症状。(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对机体的影响:(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激光的防护:对从事激光作业的人员,必须事先接受激光危害及安全防护教育,使其掌握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裸眼观看激光束,严防激光反射至眼睛。个人防护包括防燃的工作服和护目镜的应用。(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激光的防护:四、天气、气候与健康气象因素是指大气状态,包括气温、气湿、气流、气压等。天气是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多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主要为气温、气湿、气压、风、云、雨、雪等大气状态。气候是指某地区长期天气情况的概括,是最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天气特征。气候对健康有影响的、历时最短的是闪电、打雷和龙卷风这样一些气象,而历时长的有长达百年的气候变迁。四、天气、气候与健康气象因素是指大气状态,包括气温、气湿、气四、天气、气候与健康(续)天气与气候对健康的影响的直接影响:首先是大气环境的物理特性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直接影响,这种作用是广泛和复杂的;间接影响则是多样的,包括病原体和传媒的生存、活动、繁殖和蔓延的制约等,到目前其机制还有许多方面不清楚。发病在一年内的分布,成为发病的季节性。传染病往往有明显的季节性。四、天气、气候与健康(续)天气与气候对健康的影响的直接影响:四、天气、气候与健康(续)对健康影响的表现:天气的冷峰来临前,是天气“正常”变化中最急剧的一环,对健康有不利影响。寒冷刺激器官充血,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发生头痛或偏头痛等,严寒可造成冻疮或冻僵等。环境高温可引起热致疾病等。流行性感冒、花粉症等均与季节明显相关。天气的变化常常引起某些疾病的加重,如心肌梗死的急性发作、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等等。四、天气、气候与健康(续)对健康影响的表现:天气的冷峰来临前四、天气、气候与健康(续)气候适应:又称水土适应或气候习服。人类对气候的适应有一个发展过程,短时间内过分强烈的气候变动,超过人类具有的适应能力时,就会引起对健康的损害。四、天气、气候与健康(续)气候适应:第三节家用化学品与健康家用化学品是一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化工产品,这些产品的使用大大方便、丰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及环境。与此同时,家用化学品作为环境因素的一部分通过各种途径与人体接触,这类接触有时比起环境污染更为直接。第三节家用化学品与健康家用化学品是一类人们在日第三节家用化学品与健康(续)家用化学品使用的特点:1、场所众多2、接触的家用化学品种类繁多3、大多数化工产品都是化合物,成分复杂4、暴露途径和时间多样:经口、呼吸道、皮肤等与人接触第三节家用化学品与健康(续)家用化学品使用的特点:一、家用化学品的分类1、化妆品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其它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清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化妆品均为外用,通过内服或吸入方式进入人体起美容作用的物品不属于化妆品的范畴。一、家用化学品的分类1、化妆品一、家用化学品的分类(续)2、其它家用化学品(1)洗涤剂类指用于清除物体表面污垢,使被清除对象通过洗涤达到去污目的的专门配方制剂。如洗衣粉、餐具洗涤剂、地板清洁剂等(2)粘合剂和涂料类粘合剂是指用于粘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同或不同材料的物质。涂料是指涂布于物体表面能结合成坚韧薄膜而起保护、装潢或其它特殊功能(绝缘、防锈、防霉等)的物质。一、家用化学品的分类(续)2、其它家用化学品一、家用化学品的分类(续)3、家用杀虫剂类主要包括家用杀虫剂和杀鼠剂。家用杀虫剂主要用于杀灭蚊、蝇、蟑螂等,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拟除虫菊酯类。一、家用化学品的分类(续)3、家用杀虫剂类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一)化妆品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化妆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在享用化妆品的有益作用的同时,因个体体质等原因一些人对化妆品产生以皮肤病变为主的不良反应。此外,由于一些厂家忽视产品质量,在生产及销售环节使化妆品受到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进而对使用者的健康产生危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一)化妆品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1、化妆品皮肤病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指接触化妆品后在接触部位很快发生皮炎改变。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界限清除,有不同程度的红斑、丘疹、水肿、水疱。自觉皮肤搔痒、灼热或疼痛。这些症状在停用后常得到缓解和康复。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1、化妆品皮肤病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指皮肤粘膜多次接触同一化妆品或相同成分后在接触部位甚至非接触部位缓慢发生的炎症性改变。患者一旦对某种化妆品过敏产生炎症,常对多种化妆品敏感,甚至包括从前长期使用并无不良反应的产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诱发及其严重程度除与机体本身的因素(遗传、年龄、皮肤状态)有关外,还与化妆品中变应原的性质、浓度和化妆品组分中是否含有表面活性剂和佐剂等有关。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指皮肤粘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化妆品光感性皮炎:指使用化妆品,又经过日晒后引起的皮肤炎症或色素改变。化妆品中的光感性物质多见于防腐剂、染料、香料、唇膏、口红等的组分中,防晒化妆品中的遮光剂也能引起光感性皮炎。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因使用化妆品引起的面部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其发病率为化妆品皮肤病的10%-15%。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化妆品光感性皮炎:指使用化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化妆品痤疮:指因化妆品使用不当而引起的痤疮,临床表现与青春期发生的痤疮相似。如:使用的化妆品类型不当,油性皮肤选用油性化妆品;原有轻微的痤疮或炎症存在,在此基础上盲目使用化妆品,使原发病加重;有些化妆品成分使皮肤皮脂腺和汗腺阻塞或对皮肤产生炎性刺激直接导致痤疮样病变。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化妆品痤疮:指因化妆品使用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2、化妆品微生物污染化妆品本身不是无菌产品,其成分中含有许多有助于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因此在生产、贮藏和使用过程中均可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化妆品被致病菌污染后可诱发感染。由于化妆品卫生监督的有效实施,近年来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已明显好转。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2、化妆品微生物污染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3、化妆品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一般化妆品中的成分毒性很低,但特殊用途化妆品中的某些组分属高毒类化合物。如冷烫液的硫代甘露醇,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2,4-氨基苯甲醚等。化妆品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有害化学物质,特别是重金属的污染。有人调查,很多香粉、祛斑霜、生发剂等的重金属含量均有超标,影响人们身体健康。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3、化妆品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二)洗涤剂洗涤剂的健康影响主要来自合成洗涤剂,而后者的毒性主要取决于其中表面活性剂的类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较大,非离子型毒性较小,阴离子型毒性介于二者之间。目前阴离子型合成洗涤剂的应用最为普遍,其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是烷基苯磺酸钠。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二)洗涤剂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家庭使用的洗涤剂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皮肤局部有损伤或皮肤渗透性改变时,表面活性剂可穿透皮肤裂缝而产生刺激作用,甚至引起皮肤湿疹。误服洗涤剂可使胃肠壁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发生溃疡甚至穿孔等。为防止合成洗涤剂对环境产生污染,一些国家已开始研究更安全无害的醇系表面活性剂和天然油脂表面活性剂为原料的洗涤产品,并逐渐生产低磷或无磷洗涤剂。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家庭使用的洗涤剂可通过皮肤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三)其它家用化学品1、粘合剂家庭用粘合剂常常因徒手操作而密切接触,如果使用不当,其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产生有害作用。天然粘合剂因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而能引起轻微的致敏作用。合成粘合剂含有不同类型的树脂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尿醛树脂等。环氧树脂可引起变态反应,其潜伏期多为一周左右,皮炎治愈后如再次接触还可复发,长期接触可引起皮肤干裂。酚醛树脂中可能含有游离酚和甲醛,对皮肤有致敏和刺激作用。尿醛树脂在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出甲醛、氨等有害物质。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三)其它家用化学品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2、涂料家庭使用的天然生漆和某些合成涂料含有变应原物质漆酚,敏感者接触极少量即可引发变应性皮炎。涂料分散介质中的苯、汽油等有机溶剂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有害作用。涂料中的颜料分无机和有机两类,无机颜料中常含有有毒重金属铅、镉、铬以及汞等,而有机颜料中的偶氮类颜料、油溶黄AB、油溶橙等动物试验发现有致癌性。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2、涂料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3、家用杀虫剂家用杀虫剂是家庭中普遍使用的化学用品。目前我国已注册的家用杀虫剂达150多种,有效成分近30种。杀虫剂的主要有效成分拟除虫菊酯类属低毒或中等毒性,可引起神经行为功能改变、皮肤粘膜刺激作用等。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3、家用杀虫剂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因此,根据自身因素选择合适的化妆品,因时因地使用化妆品,以及尽量避免使用其它家用化学品或者使用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对自身及家人的健康。二、家用化学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续)因此,根据自身因素选择合适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第三章环境健康知识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第三章环境健康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物理因素(噪音、电磁辐射、放射线等)与健康第三节家用化学品与健康第四节大气与健康第五节水与健康第六节住宅与健康第七节食品污染与健康第三章环境健康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

环境健康学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现代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用医学、生态学的理论、技术和环境科学的新成就、新方法来系统地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特别是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一节概述环境健康学是环境科学的分环境问题之一一、环境问题的第一高峰(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前):1、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2、1953-1956年日本的水俣病事件3、1961年的四日市哮喘病事件4、1955-1972年的痛痛病事件5、1979年3月美国三哩岛核电站发生泄露事件环境问题之一一、环境问题的第一高峰(20世纪50年代1.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在伦敦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1952年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城市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期间由于毒雾的影响,不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大灯。

1.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伦敦烟雾事件-逆温层

提起逆温,很多人对于它是比较陌生的。但是,由于逆温层而造成的天气异常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很大,甚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危害,许多人已经有所了解。

冬春时节的早晨或傍晚,在城市和市郊,常常见到烟雾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向水平方向漂浮起来,弥漫四方。如果无风又降温剧烈的情况下,整个视野很快就变得模糊起来,随着烟雾的袭来,天气阴沉,太阳无光,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同时也便会闻到煤烟味和其它难闻的气味。身体抵抗能力较差的人,便会出现胸闷、咳嗽、喉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由于空气中形成了逆温和逆温层,使低层空气迅速污染而造成的。

1.伦敦烟雾事件-逆温层提起逆温,1.伦敦烟雾事件-逆温层什么叫逆温和逆温层呢?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就象一个锅盖一样,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由于这种原因,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烟尘以及各种有害气体,上天无路,人地无门,只有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有利于云雾的形成,而降低了能见度,给交通运输带来麻烦,更严重的是,使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开去,加重大气污染,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近代世界上所发生的重大公害事件中,就有一半以上与逆温层的影响有关。

1.伦敦烟雾事件-逆温层什么叫逆温2.1953-1956年日本的水俣病事件水俣是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的一个小镇,西面是水俣湾。由于该地氮肥厂把大量含有有机汞(甲基汞)的废水、废渣排入水俣湾,使湾内鱼、贝体内富集了甲基汞。人们长期食用此种鱼、贝后出现四肢末端型感觉减退、向心性视野缩小、神经性听力减退等典型症状,称之为水俣病。至1979年1月,日本已确认的水俣病人数已达1004人,其中死亡206人。2.1953-1956年日本的水俣病事件3、1961年的四日市哮喘病事件四日市哮喘病是一种阻塞性呼吸道疾患为特征的公害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其中以支气管哮喘最为突出。主要由于日本四日市的一些石油化工企业排除大量的硫氧化物、碳氢化物和飘尘等污染五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损害呼吸道黏膜引起感染性或过敏性的哮喘发作。据统计,到1972年,日本全国患四日市哮喘病人数达6367人。3、1961年的四日市哮喘病事件四日市哮4、1955-1972年的痛痛病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神岗矿山大量开采铅锌矿,大量含镉的工业废水排入神通川。此河两岸居民世世代代饮用这条河的水,并用其灌溉土地。食用被镉污染的稻米后,引起腰、腿、关节等部位疼痛,极易骨折,惨痛死去。到1977年12月,共确诊患者259人,死亡207人。这种慢性镉中毒成为震惊世界的公害病之一。4、1955-1972年的痛痛病事件第二5、1979年3月美国三哩岛核电站泄露事件三哩岛核泄漏事故,通常简称「三哩岛事件」,是1979年3月28日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河三哩岛核电站的一次严重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但事故对环境和居民都没有造成危害和伤亡,也没发现明显的放射性影响。

三哩岛的核反应堆外面有护罩,当核燃料熔毁时,这时还有第三重的保护系统会自动紧急抽注大量的冷却水灌注入护罩内,将护罩内部淹没。故三哩岛的核能事故虽也是最严重的核燃料熔毁事故,其放射能外泄量实际上乃是微不足道。

5、1979年3月美国三哩岛核电站泄露事件造成环境问题第一次高峰原因1、人口迅猛增加,都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刚进入20世纪时世界人口为16亿,至1950年增至25亿,1950-1968年仅18年间增至35亿,1968-1980年增至45亿。城市人口集中,在许多发达国家中,有半数以上人口住在城市。2、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能源的消耗大增。大工业的迅速发展逐渐形成大的工业地带,第一次环境问题高峰出现是必然的。造成环境问题第一次高峰原因1、人口迅猛增加,都市化进程的速度环境问题之二一、环境问题的第二高峰(20世纪80年代以后):1、全球性的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问题;2、大面积生态破坏,如森林、草场、土壤、荒漠化3、自然资源开采过度,水资源短缺,海洋污染、渔业产量锐减,生物种群消亡4、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迭起。在1979-2004年间这类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故发生了30多起,如我国近期出现的SARS流行事件;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等等。环境问题之二一、环境问题的第二高峰(20世纪80年代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污染及破坏与人群健康紧密联系,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及其潜在的危机,有效的预防和保护环境。影响人群健康的环境因素有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现阶段以化学性的为主。造成环境污染的化学物质很多,如有毒气体、重金属、有机及无机化合物等;生物性污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病毒蛋白等;物理性污染有噪声、电磁辐射、放射线等。这些致病因子达到一定的剂量时,都可使人群健康受到损害。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污染及破坏第二节物理因素与健康环境中的物理因素主要有电磁辐射如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射频辐射等;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和振动一级空气离子等,这些因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第二节物理因素与健康环境中的物理因素主要有电磁辐射如X射线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会产生有利、不利或二者兼有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有些物理因素不但对人体无害,反而是人体生理活动或从事生产作业所必须的因素,如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气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但当物理因素的强度、剂量或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超出一定的范围时,就会对肌体产生危害。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会产生有利、不利或二者兼有的作用。在正常情第二节物理因素与健康一、环境噪声污染与健康二、环境次声与健康三、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与健康四、天气、气候与健康第二节物理因素与健康一、环境噪声污染与健康一、环境噪声污染与健康

随着近代工业、交通、城建等建业的发展,噪声污染已成为重要的危害居民健康、安宁的社会公害之一,是当今全球性的主要环境污染之一。总之,噪声是指人们主观上不需要的声音。噪声可以使人厌烦,干扰人们休息、睡眠、学习及谈话,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听力损伤,肌体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一、环境噪声污染与健康(一)环境噪声的发生源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一)环境噪声的发生源交通噪声(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噪音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以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的早期主要是生理性改变,长期接触比较强烈的噪声可以引起病理性变化。(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噪音对人体的(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1、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1)爆震性耳聋属于噪声对听力的急性损伤。由于突发强烈的噪声所造成的听觉器官的损伤。在某些生产条件下,如进行爆破,若防护不当,易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严重外伤,引起听力丧失,称为爆震性耳聋。程度不同可出现鼓膜破裂,听骨破坏,内耳组织出血,甚至伴有脑震荡。患者出现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等等。轻者听力可以部分恢复,严重的可致永久性耳聋。(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1、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2)慢性损伤是长期接触较高声压级的噪声造成的。根据接触噪声的强度、时间不同,分别可以引起听觉适应、听觉疲劳、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等改变。(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2)慢性损伤(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听觉器官感受噪音后,经听力神经传入大脑,分别投射到大脑皮质和丘脑下部,引起神经系统一系列变化,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症,还有的表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如易激怒等)(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受噪声作用,早期心率常表现加快,心输出量增加,随着接触噪声的时间延长,可以呈现相反趋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心电图ST段或T波异常率增加,常呈现缺血型改变。早期可表现为血压不稳定,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血压升高。(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4、噪声对其他系统的影响在噪声环境下,可以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紧张度降低、胃蠕动减慢等变化。此外,女性还可出现月经周期异常、经期延长、血量增多及痛经等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以及一般免疫反应能力降低。在噪声干扰下,人们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降低工作质量。(二)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续)4、噪声对其他系统的影响(三)防护措施噪声能够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但要完全消除噪声,既不经济,也不可能。因此,控制噪声环境的根本措施是在城市规划时要作好功能分区,在新建、改建工业区、商业小区、居民区、火车站、机场时,都做出合理配置。其次,制定合理的卫生标准,将噪声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是防止噪声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最后,加强自身防护意识,远离噪声源、建立噪声的隔声屏障等等保护自己。传递(三)防护措施噪声能够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但要完全消除噪声,二、环境次声与健康在生活环境中,人类能够感受到的各种声音的频率范围约为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这种人耳听不到的声波的物理特征是:频率低、波长长、穿透力强。在生活中,次声很少为人们所注意,其危害也不如噪声及其他物理因素那样严重和受到关注。二、环境次声与健康在生活环境中,人类能够感受到的各种声音的频(一)次声的来源次声存在于自然界、人工环境和人为活动中,在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界中存在着天然次生源。火箭运行、超音速飞机、化学爆炸和一些通风系统及大型高速公路桥梁等都可以成为次生源。除此,公共汽车、推土机、地铁、电气车、电炉熔炼等也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次声。次声常伴有为其频率整数倍的低频噪声组成的复合声。目前,人工次声在环境中所占比例增大,次声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次声的来源次声存在于自然界、人工环境和人为活动中,在地(二)次声对机体的影响次声对人体可表现出多方面的效应。次声对人体的损伤作用除了其声波的机械压力外,共振是次声危害机体的重要因素。生物体各器官的固有频率多处于5-20Hz的次声频段范围内,在次声波的作用下,生物体器官会产生共振,这是次声生物作用的基础。长期受到一定强度次声影响的人,可产生晕动症样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恶心、烦躁、耳膜移动感、视觉模糊、失眠、疲乏、工作效率降低等。(二)次声对机体的影响次声对人体可表现出多方面的效应。次声对(三)次声的卫生防护目前,次声的防护有一定的困难,我国也还没有次声卫生标准。在次声环境中短时间暴露,可加戴耳罩,并同时注意防止噪声和振动的联合作用。(三)次声的卫生防护目前,次声的防护有一定的困难,我国也还没三、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与健康凡作用于物质能使其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称电离辐射,如X射线、r射线、宇宙射线、a射线、B射线、质子射线、中子射线等。电离辐射的波长较短,能量水平较高,在12eV(电子伏特)以上,可以引起物质电离,使机体产生损害。非电离辐射是指波长大于100nm的电磁波。由于其能量较低,不足以引起水和组织发生电离,因此称非电离辐射。环境中的非电离辐射主要指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激光和射频辐射(射频、微波)。三、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与健康凡作用于物质能使其发生电离现象(一)电离辐射的来源主要有人工和天然的放射性污染两个主要来源。天然放射性是指自然界本身的、未受人为活动引起污染的放射性物质和高能辐射,他们所产生的电离辐射水平成为天然放射性本底。电离辐射可以来自宇宙射线和存在与土壤、空气、建筑物和其他物品的放射性物质。地球上各种植物和矿物几乎都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形成对人体的内照射。由于核实验、天然放射性矿物的开采与加工、医用射线、建筑材料等均会造成人工的辐射源,使人群受到超过本底剂量的辐射。(一)电离辐射的来源主要有人工和天然的放射性污染两个主要来源(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1、紫外线紫外线波长为100-400nm的电磁波,不同波段的紫外线其生物学作用不同。在自然环境中,100-190nm的紫外线大多被空气分子所吸收,200-400nm的紫外线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效应。环境中的紫外线来源于天然太阳光,人工的紫外线光源主要有杀菌灯、紫外线荧光灯等。总之,日常生活中紫外线的发生源无处不在,人经常暴露于其中。对紫外线的防护以屏蔽防护为主,多数固体物质都不能透过紫外线。为防止紫外线对眼部的损害,可以佩戴眼镜保护眼睛。(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1、紫外线(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2、红外线即红外辐射,又称热射线,为波长760-3000nm的射线。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可以发出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能量越大。太阳是自然界中最强的红外辐射源。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热器、灯泡、电熨斗等都是丰富的红外辐射源;生产环境中的熔炉、烘烤和加热设备等都可发出红外射线。(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2、红外线(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红外线的生物作用适量的红外线有益于健康。特别是760-1400nm的这部分红外线可穿透组织深部,加热血液及组织,促进新陈代谢和细胞增生,从而起到消炎、镇痛作用。但过量的红外照射可以引起组织烧伤。长期暴露与低能量红外线下,可以引起眼睛的慢性损伤,严重的可诱发红外线白内障。(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红外线的生物作用(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3、可见光波长为400-760nm,是视觉器官可以感受到的光线。天然光主要是指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光谱除了可见光以外,其中含有紫外线和红外线。最普通人工可见光是白炽灯、荧光灯等。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其产生的色觉是不同的,波长由短到长,可见光分别呈紫、蓝、绿、黄、橙、红等颜色。(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3、可见光(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可见光的作用:可见光通过视觉器官来改变人体的紧张及觉醒状态,使肌体代谢、脉搏、体温和睡眠等生理功能发生节律性的变化。蓝、绿色光具有镇定作用;黄、绿色光具有舒适感;红光具有兴奋作用等。可见光也可产生不良反应。接触人工光源如激光、闪光灯可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引起眼睛不适、头痛、疲劳等。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可以科学地利用光线对人所产生的作用,有效调节情绪,提高工作效率。(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可见光的作用:(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4、射频辐射射频辐射是指频率在100KHz-300GHz,波长为3km-1mm的电磁辐射。环境中的射频辐射源分为两类:高功率辐射源是指在距离辐射源100米处主束功率密度达1W/m2或以上,如卫星通讯系统、气象雷达以及FM调频广播和电视;低功率辐射源指在距离辐射源100米处主束功率密度低于1W/m2,如有线电视、警用测速雷达、移动电话以及家用微波炉等。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是由于无线电视和电视广播造成的。近年来,移动电话的使用、家用微波炉的普及使人们越关注其可能引起的健康损害。(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4、射频辐射(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射频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生物学效应一般规律是随频率的增加和波长变短而递增,其强弱顺序为微波>超短波>短波>中长波。射频辐射可引起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头晕、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较高强度微波辐射可引起微波白内障等等。(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射频辐射的生物学效应:(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射频辐射的防护措施:基本原则是屏蔽辐射源,辐射源与作业地点的距离,高频辐射装置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射频辐射的防护措施:(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5、激光激光是物质受激辐射而产生的一种具有高度方向性、单色性和极大亮度、高能量或高功率密度的光束,是一种光放大。它是一种人工制造的、特殊类型的非电离辐射。由于具有亮度高和方向性、相干性好等优点,在工农业、国防、医疗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产生激光的装置称为激光器,目前有几百种。(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5、激光(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来源:激光在工业上常用于金属和塑料的切割、钻孔等;军事上用于追踪、测距、导弹制导等,科学研究中用作微量元素分析、等离子研究;医学上用于眼科疾病、皮肤病治疗和外科手术等。接触激光的人员日益增加。(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来源:(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对机体的影响:对眼睛的损害激光在短时间辐射到视网膜上,可以使光感细胞凝固变性,严重的可以导致失明。对皮肤的损伤当激光能量或功率足够大时可以引起皮肤的灼伤。此外,长期接受低强度激光的辐射对机体还可产生诸如神经衰弱综合征、心功能下降、视力疲劳、眼痛等症状。(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对机体的影响:(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激光的防护:对从事激光作业的人员,必须事先接受激光危害及安全防护教育,使其掌握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裸眼观看激光束,严防激光反射至眼睛。个人防护包括防燃的工作服和护目镜的应用。(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续)激光的防护:四、天气、气候与健康气象因素是指大气状态,包括气温、气湿、气流、气压等。天气是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多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主要为气温、气湿、气压、风、云、雨、雪等大气状态。气候是指某地区长期天气情况的概括,是最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天气特征。气候对健康有影响的、历时最短的是闪电、打雷和龙卷风这样一些气象,而历时长的有长达百年的气候变迁。四、天气、气候与健康气象因素是指大气状态,包括气温、气湿、气四、天气、气候与健康(续)天气与气候对健康的影响的直接影响:首先是大气环境的物理特性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直接影响,这种作用是广泛和复杂的;间接影响则是多样的,包括病原体和传媒的生存、活动、繁殖和蔓延的制约等,到目前其机制还有许多方面不清楚。发病在一年内的分布,成为发病的季节性。传染病往往有明显的季节性。四、天气、气候与健康(续)天气与气候对健康的影响的直接影响:四、天气、气候与健康(续)对健康影响的表现:天气的冷峰来临前,是天气“正常”变化中最急剧的一环,对健康有不利影响。寒冷刺激器官充血,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发生头痛或偏头痛等,严寒可造成冻疮或冻僵等。环境高温可引起热致疾病等。流行性感冒、花粉症等均与季节明显相关。天气的变化常常引起某些疾病的加重,如心肌梗死的急性发作、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等等。四、天气、气候与健康(续)对健康影响的表现:天气的冷峰来临前四、天气、气候与健康(续)气候适应:又称水土适应或气候习服。人类对气候的适应有一个发展过程,短时间内过分强烈的气候变动,超过人类具有的适应能力时,就会引起对健康的损害。四、天气、气候与健康(续)气候适应:第三节家用化学品与健康家用化学品是一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化工产品,这些产品的使用大大方便、丰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及环境。与此同时,家用化学品作为环境因素的一部分通过各种途径与人体接触,这类接触有时比起环境污染更为直接。第三节家用化学品与健康家用化学品是一类人们在日第三节家用化学品与健康(续)家用化学品使用的特点:1、场所众多2、接触的家用化学品种类繁多3、大多数化工产品都是化合物,成分复杂4、暴露途径和时间多样:经口、呼吸道、皮肤等与人接触第三节家用化学品与健康(续)家用化学品使用的特点:一、家用化学品的分类1、化妆品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其它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清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化妆品均为外用,通过内服或吸入方式进入人体起美容作用的物品不属于化妆品的范畴。一、家用化学品的分类1、化妆品一、家用化学品的分类(续)2、其它家用化学品(1)洗涤剂类指用于清除物体表面污垢,使被清除对象通过洗涤达到去污目的的专门配方制剂。如洗衣粉、餐具洗涤剂、地板清洁剂等(2)粘合剂和涂料类粘合剂是指用于粘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同或不同材料的物质。涂料是指涂布于物体表面能结合成坚韧薄膜而起保护、装潢或其它特殊功能(绝缘、防锈、防霉等)的物质。一、家用化学品的分类(续)2、其它家用化学品一、家用化学品的分类(续)3、家用杀虫剂类主要包括家用杀虫剂和杀鼠剂。家用杀虫剂主要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