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国际贸易纯理论1第二章国际贸易纯理论1一、绝对成本理论(一)亚当斯密生平简介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2一、绝对成本理论(一)亚当斯密生平简介2代表作: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
成名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1740年前,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3代表作: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成名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
1751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这时期中,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至1764年离开。4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5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富论》,1773年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6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在爱丁堡定居
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斯密之母于1784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直到1787年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7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斯什么叫绝对优势补充内容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上比另一国更有效率(即生产率高),我们称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相对于另一国而言,这个国家具有绝对优势。8什么叫绝对优势补充内容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斯密在论证其绝对成本理论的过程中,包含以下主要步骤:25页9斯密在论证其绝对成本理论的过程中,包含以下主要步骤:2第一,交换是人类天然的倾向“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他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在斯密看来,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10第一,交换是人类天然的倾向“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第二,交换产生分工一个铁匠制钉,一天产量最多只有200一300枚,但分工后的制钉专业工人口产量能达到2,300多枚.增产9倍。斯密还强调,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社会财富11第二,交换产生分工一个铁匠制钉,一天产量最多只有200一30第三,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内生产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每个人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集中生产自己的优势产品,然后相互交换。12第三,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如果一件东西第四,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秉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斯密指出,分工的原则“于个别家庭为得策者,于全国亦不致为失策。”国际分工的原则也应该是充分发挥各国的优势斯密主张,只要外国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更便宜,“与其自造,不如向外国购买更为有利”。13第四,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秉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绝对优势理论的假定条件(1)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2)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3)这两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5)规模报酬不变。(6)无运输成本。(7)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14绝对优势理论的假定条件(1)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假定国际贸易关系中只有甲乙两个国家,两国都只生产A、B两种商品,设每吨产品两国分别投入的劳动量如下表2-1:绝对优势理论模型分析27页15假定国际贸易关系中只有甲乙两个国家,两国都只生产A、B两种A商品(吨)B商品(吨)甲国l00天200天乙国200天100天表2-1分工前劳动量投入16A商品(吨)B商品(吨)甲国l00天200天乙国200天10表2-2分工生产后两国比较A商品(吨)B商品(吨)甲国乙国17表2-2分工生产后两国比较A商品(吨)B商品(吨)甲国乙国表2-3交换后两国比较A商品(吨)
B商品(吨)甲国3—1=21乙国13—1=218表2-3交换后两国比较A商品(吨)B商品(吨)甲国3—计算
以劳动计算的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美国中国小麦312布64表1中美两国分工前的单位产出投入劳动19计算以劳动计算的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美国中国小麦312布64表2国际分工后生产变化的净效果美国中国世界总收益小麦9/3=+30+3布016/4=+4+420表2国际分工后生产变化的净效果美国中国世界总收益小麦9/表3国际分工后生产变化的净效果美国中国世界生产净变化小麦+2+1+1布+1+3+221表3国际分工后生产变化的净效果美国中国世界生产净变化小麦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含义29页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方面相对于对方国家的同样产品来说处于绝对优势,就应该分工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如果一国在另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方面相对于对方国家的同样产品来说处于绝对劣势,就不应该进行该种产品的生产,本国所需应从对方国家进口。22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含义29页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一)绝对成本理论的贡献29页
1、指出了分工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
2、指出贸易是共赢,而非零和博弈。
3、对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具有重要进步意义。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23(一)绝对成本理论的贡献29页1、指出了分工对于(二)缺陷
1、交换产生分工、分工是人类自发的行为是错误的。
2、完全撇开国际生产关系而只用自然条件或其它客观条件来说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形成也是错误的。24(二)缺陷1、交换产生分工、分工是人类自发的行为是错误的(三)局限性只说明了在生产上各具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所以它只说明了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并不具有普通意义。25(三)局限性只说明了在生产上各具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国际分绝对成本理论不能回答: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优势能否参加国际贸易?如果参加是否获益?A商品(吨)B商品(吨)甲国l00天100天乙国200天300天26绝对成本理论不能回答: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优势能否参加国际贸易二、比较成本理论
大卫·李嘉图
DavidRicardo(1772.04.18—1823.09.11)英国政治经济学家,最有影响力的古典经济学家;商业天才,金融和投机专家,并且积累了大量财产。27二、比较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DavidRica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28代表作:28
27岁时第一次接触经济学,Smith的著作《国富论》激励了家资百万的股票经纪人成为一名经济学家。14岁时被他父亲雇用在自己所开股票交易所工作,所以,“他所受到的正规教育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所受到的最贫乏的教育”。21岁与家庭决裂,40岁离开商界,1817年出版了的主要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学说,成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完成的标志。2927岁时第一次接触经济学,Smith的著作《国富论》激励废除《谷物法》30页
《谷物法》是维护地主贵族阶级利益的法令。该法令规定,必须在国内谷物价格上涨到限额以上时,才准许进口。请问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什么强烈要求废除《谷物法》?30废除《谷物法》30页《谷物法》是维护地主贵族阶级利益的因为谷物保持高价对地主贵族阶级有利,对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不利。一是提高了工业品成本,不利于提高工业品竞争力;二是导致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英国打开国际市场31因为谷物保持高价对地主贵族阶级有利,对新兴工业资产绝对成本理论不能回答: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优势能否参加国际贸易?如果参加是否获益?A商品(吨)B商品(吨)甲国l00天100天乙国200天300天李嘉图研究发现32绝对成本理论不能回答: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优势能否参加国际贸李嘉图不是最早提出比较成本学说的比较成本学说最早是由托伦斯(RobertTorrens)在他1815年出版的《论对外谷物贸易》著作中提出的。但是,李嘉图充分地强调了这个学说,并为当时的经济学家所普遍接受。31页33李嘉图不是最早提出比较成本学说的比较成本学说最早是由托伦斯(罗勃特·托伦斯(RobertTorrens)在他的《关于玉米对外贸易》的论文中就已提出了比较优势的概念。可见,托伦斯也是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之一,但李嘉图则是第一个用具体数字来说明这一原理的经济学家。当代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戏谑地称李嘉图“棉布和葡萄酒贸易”一例中的数字为“四个有魔力的数字”。由于这四个数字,使得人们在讨论这一理论时只记住了李嘉图而不知道托伦斯。34罗勃特·托伦斯(RobertTorrens)在他的《关于玉罗伯特•托伦斯(RobertTorrens,1780~1859):英国经济学家、军人,1834年南澳大利亚殖民地的开拓者之一。
35罗伯特•托伦斯(RobertTorrens,1780~185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思想“如果两人都能制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一些,不过制帽时只强1/5或20%,而制鞋时则强1/3或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岂不是对双方都有利么?”接着,李嘉图从个人推及到国家.36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思想“如果两人都能制鞋和帽,其中一个假设条件25页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也只生产两种产品。这种分析方法称为2(两个国家)十2(两种产品)模型。
2.所有的劳动部是同质的,没有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的区别。37假设条件25页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也只生产两种产品比较成本理论模型分析32页假定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同时生产酒和呢绒,各自生产一单位酒和呢绒所需的劳动力(人/年)如下表2-4:38比较成本理论模型分析32页假定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同时生产酒表2-4两国生产投入表呢绒葡萄酒葡萄牙9080英国10012039表2-4两国生产投入表呢绒葡萄酒葡萄牙9080英国100表2-5英葡分工生产后比较分工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呢绒葡萄酒葡萄牙(80+90)/80=2.125英国(100+120)/100=2.240表2-5英葡分工生产后比较分工原则:“两优取其重,两表2-6英葡相互交换后比较呢绒葡萄酒葡萄牙1.12.125—1.1=1.025英国2.2—1.1=1.11.141表2-6英葡相互交换后比较呢绒葡萄酒葡萄牙1.12.表2-7英葡相互交换后比较呢绒葡萄酒葡萄牙12.125—1=1.125英国2.2—1=1.21这样交换可以吗?42表2-7英葡相互交换后比较呢绒葡萄酒葡萄牙12.12表2-7两国不能贸易情况A产品B产品甲国100200乙国20040043表2-7两国不能贸易情况A产品B产品甲国100200乙国因为甲乙两国在只有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上的比率都是1:2,交换比率都是2:1。44因为甲乙两国在只有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上的比率都是1:2,交换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含义最有效和最有利的国际分工是各国集中生产比较成本最有利的产品。45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含义最有效和最有利的国际分工是各国集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上都具有绝对优势,或者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那么通过劳动成本的相对比较,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其结果,劳动生产率不同的两个国家,通过对外贸易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46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上都具有绝对优势,或者在两种比较成本理论科学性第一,比较成本理论比绝对成本理论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的产生。第二,比较成本理论进一步说明了对外贸易利益的来源。47比较成本理论科学性第一,比较成本理论比绝对成本理论更全面、更第三,比较成本理论深刻地阐明了自由贸易的好处。第四,比较成本理论还暗含了这样一个结论:双方互利的贸易关系存在于一个有一定幅度的范围内。48第三,比较成本理论深刻地阐明了自由贸易的好处。48比较成本理论缺陷第一,比较成本理论虽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就整体而言,其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集中地表现在他不能正确解释为什么在国际间不等量的劳动可以相交换?为什么这种交换还会互利?49比较成本理论缺陷第一,比较成本理论虽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第二,比较成本理论把国际分工看作是不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自然的永恒范畴,因而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真实原因。
50第二,比较成本理论把国际分工看作是不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自然第三,比较成本理论没有对国际分工利益和经济发展利益、贸易的静态利益和贸易的动态利益进行专门的系统考察。
51第三,比较成本理论没有对国际分工利益和经济发展利益、贸易的静小故事有兄弟俩都已结婚另立了门户。哥哥家养一头牛,弟弟家有一台拖拉机。如果用牛耕地,一天可赚40块钱,搞运输能赚60块钱;拖拉机耕一天地可赚50块钱,搞运输能赚100块。52小故事有兄弟俩都已结婚另立了门户。哥哥家养一头牛,弟刚开始时,兄弟俩都是上午耕地,下午跑运输,一天下来,哥哥收入50块,弟弟收入75块。几天过后,聪明的弟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哥俩一天干两种活,不如分一下工。53刚开始时,兄弟俩都是上午耕地,下午跑运输,一天下来,哥哥收入于是就找哥哥说,从今以后,你替我耕地,我则专门跑运输,每天除了你耕地得到40块外,我再给你20块作为你替我耕了半天地的报酬,这样,你就可以得到60块,比以前多得10块,我在支付了给你的报酬之后,还能得到80块,比以前多5块,对我们俩都有好处。哥哥半信半疑,不知这多出的15块是从哪里来的?还以为是聪明的弟弟在骗他。54于是就找哥哥说,从今以后,你替我耕地,我则专门跑运输三、相互需求理论约翰·穆勒(JohnStuartMill,1806—1873)是19世纪中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55三、相互需求理论约翰·穆勒(JohnStuartMil1823-1858年在东印度公司任职,1865一1868年任英国下议院议员,从事外交工作,晚年移居法国。代表作是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一般简称《政治经济学原理》。561823-1858年在东印度公司任职,1865一1868年任穆勒最先指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为决定一个国家的何种商品在国际上进行交易有利可图提供了理论基础,甚至这一理论还暗示了互利的交换幅度,但它并没有也不能解决这些交易商品按什么样的实际比例进行交换,以及何种机制决定了这一比例等国际贸易中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穆勒提出了“国际价值”和“国际需求方程式。57穆勒最先指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为决定一个国家的何种商品在国表1英德投入相同劳动量产出不同补充分工前分工后毛呢麻布毛呢麻布英国德国10码10码15码20码20码40码10码毛呢=15码麻布?英国不愿意!10码毛呢=20码麻布?德国不愿意!58表1英德投入相同劳动量产出不同补充分工前分工后毛呢麻布究竟为多少?取决于相互需求的强度!
20码麻布≥10码毛呢≥15码麻布穆勒认为,贸易条件及其变动是由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59究竟为多少?取决于相互需求的强度!穆勒认为,贸易在互利的贸易条件范围内,贸易利益的分配还有个谁多谁少的问题。穆勒认为,双方在贸易利益分配中所占的份额的多少,决定于在上下限内的具体的贸易条件。60在互利的贸易条件范围内,贸易利益的分配还有个谁多谁少的问题。国际需求方程式,也称为相互需求方程式。他认为,一方的供给构成了对对方产品的需求,所以供给和需求也就是相互需求。穆勒用物物交换说明相互需求的变动决定贸易条件的变动,把商品对货币的关系变成商品对商品的关系,得出相互需求方程式。61国际需求方程式,也称为相互需求方程式。他认为,一方的他假设两个国家生产和交换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的交换比率,根据相互需求原理,必须等于相互需求对方产品总量的比,这样才能使两国贸易达到均衡,这就是国际需求方程式。62他假设两个国家生产和交换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的交换比贡献其一,补充了国际贸易为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问题。其二,补充了贸易利益如何进行分配的问题。
63贡献其一,补充了国际贸易为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问题。63缺陷他认为,本国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它的生产成本,而外国商品的价值则决定于国际交换比率,而国际交换比率决定国际价值。因为它的假定前提是物物交换下供给等于需求。64缺陷他认为,本国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它的生产成本,而外国商品的价用相互需求强度决定贸易条件,只能适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的需求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两个国家。如果两个国家经济规模相差悬殊,小国的相对需求强度远远小于大国的相对需求强度,在这种情况下,大国的交换比例也就是国际间的贸易条件。65用相互需求强度决定贸易条件,只能适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的需马歇尔的供应条件曲线
马歇尔(AfredMarshall,1842—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新古曲经济学派的创始人。66马歇尔的供应条件曲线
马歇尔(AfredMarshall,
1842年,马歇尔出生于英国伦敦区一个朴实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他那极为严厉的、期望他儿子能成为一个牧师的父亲的教育。但他背叛了他父亲的意愿,去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数学并获得学士学位,并被选为圣约翰学院教学研究员。671842年,马歇尔出生于英国伦敦区一个朴实的中他先后担任布里斯托尔大学校长,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讲师和教授(那时,独身要求已取消)。他参加过英政府组织的政策咨询活动,还曾是1890--1994年皇家劳工委员会颇有影响的成员。1880年,他担任英国协会第六小组的主席,正式领导了创建英国(后改为皇家)经济学会的运动。68他先后担任布里斯托尔大学校长,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讲师其主要思想集中在他于主要代表作是1879年出版的《国际贸易纯理论》一书,国际价值、贸易利益和贸易条件其成为研究的中心问题。69其主要思想集中在他于主要代表作是1879年出版的《国际贸易纯马歇尔在穆勒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供应条件理论,并用供应条件曲线(亦称提供曲线)对相互需求原理作几何的图解分析。供应条件曲线是表示一个国家贸易条件的曲线,它表示一国想交换进口产品的数量与所愿出口本国产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70马歇尔在穆勒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供应条件理论,并用供应条件曲线(X德国麻布O提供曲线供应条件曲线JY英国毛呢KE71X德国麻布O提供曲线供应条件曲线JY英国毛呢KE71按照马歇尔的解释,供应条件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都表示一个贸易条件。应条件曲线为什么会呈弯曲形态呢?马歇尔用供求价格论解释有两个原因:一是商品的价值由效用决定。比如随着德国亚麻布的出口,等量麻布需要更多的毛呢交换。二是商品的价格由生产成本决定。随着产量的上升,成本上升,贸易条件只有对双方更加有利,贸易才能够进行。72按照马歇尔的解释,供应条件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都表示一个贸易条三、要素禀赋论BertilOhlin,1899-1979
EilHeckscher,1879-195273三、要素禀赋论BertilOhlin,1899-1979赫克歇尔(Heckscher,1879-1959),瑞典人,生于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贸易理论最重要部分-要素禀赋理论就是他和他的学生贝蒂•俄林(BertilOhlin)最早提出来的,并命名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简称H-O定理)。
74赫克歇尔(Heckscher,1879-1959),瑞典人,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
75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由于其贡献,俄林与詹姆斯·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76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詹姆斯·米德詹姆斯·米德生于1907年6月23日,在英国的公共汽车市长大,1926~1930年就读于牛津大学。是最早将凯恩斯的理论写进教科书的人之一。1936年他的《经济分析与政策导论》(牛津出版社,1936年)出版,仅比凯恩斯的《通论》晚几个月。
77詹姆斯·米德詹姆斯·米德生于1907年6月23日,在英国的公1937年末,赴日内瓦国际联盟经济部工作,任《世界经济概览》的编辑,出版了1937~1938年和1938~1939年的两期《世界经济概览》(第7、8期)。米德在该机构工作至1940年。二战爆发后,米德于1940年返回英国,成为战时英国内阁秘书处经济部的一员,1946年升任该部的主任。781937年末,赴日内瓦国际联盟经济部工作,任《世界经济概览》这是一个重要部门,当年曾为英国战时经济提供政策建议,接着又为英国政府应付战后的经济困难出谋划策。在这段时期,米德与经济部的同事理查德·斯通编制了第一部凯恩斯式的英国国民收入帐户,这促成了他们的成果《国民收入与支出》一书的出版,该书被视为研究国民收入核算的开创性著作。79这是一个重要部门,当年曾为英国战时经济提供政策建议,接着又为1947年,米德重返学术界,担任伦敦经济学院商学教授,主要讲授国际贸易理论,直到1957年。这是米德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因为在这期间他完成了《国际经济政策理论》,该书为他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801947年,米德重返学术界,担任伦敦经济学院商学教授,主要讲所谓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所指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有些经济学家边把企业家的管理、技术知识、经济信息等包括在生产要素中。所谓要素价格比例,是指这些生产要素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单位价格比例。81所谓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要素禀赋(资源赋予)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资源赋予论是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它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生产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待点。所谓广义的资源赋予论,除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之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82要素禀赋(资源赋予)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资源赋予论(1)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2)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3)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4)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规模报酬不变。
赫—俄理论的假设条件83(1)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5)两国进行的是不完全专业化生产。(6)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7)没有交易费用。84(5)两国进行的是不完全专业化生产。84要素禀赋理论的逻辑推导思路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国际贸易成本比例不同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不同生产要素禀赋不同85要素禀赋理论的逻辑推导思路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国际贸易成本比例不表2-8要素禀赋论2+2+2模式86表2-8要素禀赋论2+2+2模式86
澳大利亚日本要素价格
土地劳动土地劳动1241生产函数小麦5151纺织品110110商品价格小麦721纺织品211487澳大利亚日本要素价格土地劳动土地劳动1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俄林认为,在开放的经济中,国际间因生产要素自然秉赋不同而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将通过两条途径而逐步缩小,即要素价格将趋于均等。第一条途径是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直接均等化;第二条途径是商品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间接均等化。88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俄林认为,在开放的经济中,国际间因生产要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基本含义是: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趋于均等,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以致两国的工资串和地租水平趋于等同,而不管两国的生产要素供应量或需求模式如何。89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基本含义是: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趋于俄林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实际上包含以下两个过程,或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是国内不同要素的价格均等化,这是由于贸易对国内产业发生影响,从而导致了国内不同生产要素的丰缺状况发生转化继而导致各生产要素价格相应变动的结果。90俄林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实际上包含以下两个过程,或同一过程的两个二是国际同种要素的价格均等化.这是由于贸易替代了要素的国际流动,从而导致了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丰缺状况发生转化继而导致各国生产要素价格相应变动的结果。结论:国际贸易最终会导致所有生产要素在所有地区都趋于相等。91二是国际同种要素的价格均等化.这是由于贸易替代了要素的国际流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后果从国内方面看第一.生产要素的充分有效的使用将提高要素的生产率。第二,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将受到不同的影响。第三,生产成本将逐步提高。92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后果从国内方面看92从国际方面看,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结果表现在:第一,使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和使用,并因此而增加世界的总产出,而各国都将从这种总产出的增加中获得利益。93从国际方面看,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结果表现在:93第二,使世界各国同种生产要素所有者乃至不同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趋于均等,而在这种条件下,收入的差别将不再来源于要素性质上的差别而只在于要素拥有量的差别。进而论之,一国的贫穷和富裕将取决于该国的生产要素的规模,而不再是比较成本的状况。94第二,使世界各国同种生产要素所有者乃至不同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第三,和前一点相联系,要素价格均等化将改变各国比较成本的状态,最终将使各国比较成本趋于消失。后面我们将会看到,这将意味着国际贸易因为国际贸易而消失。95第三,和前一点相联系,要素价格均等化将改变各国比较成本的状态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只是一种趋势。这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决定的:第一,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而不同地区的市场又存在差别,价格水平难以一致起来;第二,生产要素不能充分流动,即使在国内,要将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也不是充分便利的;96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只是一种趋势。这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决定的第三,产业的需求往往是对几种要素的“联合需求”,而且它们的结合不能任意改变,这种整体性和固定性影响了要素价格的均等;第四,集中的大规模生产必然使有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高点,有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低点.从而阻碍了生产要素价格的完全均等。俄林强调说,大规模的集中生产是国际贸易形成的重要促成因素。97第三,产业的需求往往是对几种要素的“联合需求”,而且它们的结要素禀赋论还至少存在两个不能解决的矛盾一是“要素禀赋丰裕”概念的矛盾。同种商品可以用不同种要素生产出来二是贸易产生的原因和贸易结果之间的矛盾。要素价格差异和商品价格差异98要素禀赋论还至少存在两个不能解决的矛盾一是“要素禀赋丰裕”概讨论“韩国工人每小时工资为2.5美元,如果允许韩国无限制地向美国出口,美国工人的工资也会降到这个水平。”请分析这段话,说明你的理由。99讨论“韩国工人每小时工资为2.5美元,如果允许韩国无限参考答案如果允许韩国无限制地向美国出口,在没有任何贸易障碍的情况下,随着两国的商品价格的趋同,两国的工资也会趋同。但是并不是美国工人工资下降到2.5没有的水平。当韩国大量的向美国出口时,随着出口商品价格的升高,韩国工人的工资也会提高,而美国工人的工资也会下降。在现实世界中,由于存在着种种人为的和自然的贸易障碍,两国的工资并没有趋同。100参考答案如果允许韩国无限制地向美国出口,在没有任何贸易101101思考在土地便宜的美国,用来养牛的人均土地要高于用于种植小麦所用的人均土地。但是在那些比较拥挤的国家,土地昂贵而劳动力便宜,用于养牛的人均土地通常比美国用于种植小麦的人均土地少。我们是否仍然可以说,与种植小麦相比,养牛业是土地密集的?说明理由。102思考在土地便宜的美国,用来养牛的人均土地要高于用于种植小麦所参考答案一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是否是土地,取决于其生产中使用的土地与劳动的比例,以及其他产业中使用的土地与劳动的比例。103参考答案一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是否是土地,取决于其生产中由此可知,美国的养牛业是土地密集的。但是其他国家的养牛业的密集型需要比较养牛业的土地劳动比例和小麦的土地劳动比才能得出结论。将另一个国家与美国进行比较对确定产业中的要素密集度并无意义。104由此可知,美国的养牛业是土地密集的。但是其他国家的养牛业的密四、里昂惕夫之谜与战后初期国际贸易纯理论的发展里昂惕夫(VassilyLeontief,l906--1999)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创始人。105四、里昂惕夫之谜与战后初期国际贸易纯理论的发展里昂惕夫(V他和其他西方经济学家一样,确信H—O原理是正确的,并于五十年代初利用他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具体计算,以进一步证明H—0原理的正确性。表2-9每百万美元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竞争型商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要素的需求状况106他和其他西方经济学家一样,确信H—O原理是正确的,并于五十出口商品进口替代品出口品/进口替代品资本数量25507803091339劳动力(人/年)182170资本/劳动力140151818477%107出口商品进口替代品出口品/进口替代品资本数量255078031956年再次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美国1951年的统计资料,对美国贸易结构进行了第三次验证,结果表明,美国1951年竞争性进口替代品和出口品的资本密集度之比为1.06,与1953年的验证结果相同。1081956年再次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美国1951年的统计资料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关于劳动力不同质论。关于人力资本论。关于贸易壁垒的存在。关于自然资源论。109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关于劳动力不同质论。109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新趋向1、发达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事实上,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已占到全世界贸易总量的70%以上,“北一北”贸易远远超过“南一北”贸易。
110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新趋向1、发达工业化国家2、同类产品(尤其在工业制成品上)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发达工业国家传统的“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产品”的贸易模式正在被同一行业内既出口又进口的“产业内贸易”所取代。1112、同类产品(尤其在工业制成品上)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国际贸易中的新倾向立即引起了对传统贸易理论,这些新的贸易倾向显然不能用“要素禀赋”来解释。对贸易基础的理论解释需要扩展和重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批经济学家从贸易实践出发,对国际贸易理论做出新发展。提出了一批有别于前人的贸易理论,我们统称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112国际贸易中的新倾向立即引起了对传统贸易理论,这一、需求偏好相似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Linder)认为,俄林的要素秉赋理论只适用于初级产品贸易,而不能用于解释工业品贸易。为此,他在1961年出版的《论贸易和转变》一书中提出了代表性需求理论,强调需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用随经济发展产生的需求动态来说明工业品贸易。第二节现代国际贸易理论113一、需求偏好相似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Linder)认为,俄林德的代表性需求理论的基本论点是:第一,一种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必须是一种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也就是说,国内需求是产品出口的可能性条件。114林德的代表性需求理论的基本论点是:114其次,国内市场需求是新产品发明和生产的最初推动力。创造发明新产品一般都是适应国内需求的,新产品的改进和定型差不多也是依靠国内市场的信息反馈。出口不过是上述过程的延伸。最后,国内市场需求是形成比较优势的重要前提。115其次,国内市场需求是新产品发明和生产的最初推动力。创造发明新第二,需求结构是影响国际贸易规模的重要因素。林德认为,影响一个国家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是平均收入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决定着需求结构。116第二,需求结构是影响国际贸易规模的重要因素。116商品档次人均收入abFEDCM1M2OM0GH模型分析a表示最高收入者随收入的变化而对商品档次需求的变化b表示最低收入者随收入的变化而对商品档次需求的变化117商品档次人均收入abFEDCM1M2OM0GH模型分析a表示弗农(Vernon)在1966年发表的题为《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一文中首先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论,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工业制成品贸易,揭示了制成品贸易流向的演变过程,提出了制成品贸易周期说。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18弗农(Vernon)在1966年发表的题为《国际投资和产品生雷蒙德·弗农(RaymondVernon)是二战以后在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方面一位最多产的作者。他的著作反映了他多方面的职业生涯,包括将近20年在政府部门供职,短时期从商,担任过3年“纽约市区研究”中心的主任,以及从1959年开始与哈佛大学有成果的合作,先是在商学院,在那里他是国际商业的教学和研究骨干,后来是在约翰·F·肯尼迪管理学院,在那里直到退休他一直是那里的讲座教授。119雷蒙德·弗农(RaymondVernon)是二战弗农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时期,即新产品时期、成熟产品时期和标准化产品时期。并指出,在不同时期产品的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别。弗农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周期,是因为各国技术进步的贡献不同。120弗农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时期,即新产品时期、成熟产品时期和图2-1产品生命周期该商品的净出口x>Mx<Mt1t2t3t4t5贸易开始其他发达国家成为净出口国美国成为净进口国发展中国家成为净出口国发展中国家其它发达国家美国时间O121图2-1产品生命周期该商品的净出口x>Mx<Mt1t2t3t出口进口美国日本中国第一阶段:创新领先国家出口第二阶段:技术扩散跟随者出口第三阶段:技术停滞欠发达国家出口t0t1t2t3比较优势的转移导致贸易地位的变化122出口进口美国日本中国第一阶段:创新领先国家出口第二阶段:技术三、产业内贸易理论123三、产业内贸易理论123保罗·克鲁格曼(PaulR.Krugman,1953年2月28日出生)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2008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与国际事务教授。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124保罗·克鲁格曼(PaulR.Krugman,195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他的理论思想富于原始性,常常先于他人注意到重要的经济问题,然后建立起令人赞叹的深刻而简洁优雅的模型,等待其他后来者的进一步研究。125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他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贸易理论家之一,而他在1994年对亚洲金融危机的预言,更使他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如日中天。他目前担任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咨询顾问。1991年,他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获得克拉克经济学奖的第五人。人们普遍认为,克鲁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只是一个时间问题。126他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贸易理论家之一,而他在19941992年的总统选举使克鲁格曼在全美国人面前大出了一番风头,他在电视上的经济演说给克林顿极大的帮助,但是克林顿在执政之后并没有启用他为总统经济顾问,而是选择了伯克利大学的女经济学家泰森,原因在于克鲁格曼的性格过于刚直,在华盛顿和学术界都得罪了不少人。克鲁格曼自己也说:”从性格上来说,我不适合那种职位。你得会和人打交道,在人们说傻话时打哈哈。”
1271992年的总统选举使克鲁格曼在全美国人面前大出了一番风头1996年克鲁格曼又一次令世人大吃一惊,他出版的《流行国际主义》一书大胆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该书在短短两年内重印了8次,总印数达120万。同时,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经济学界的许多人已经断言:克鲁格曼三年内必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281996年克鲁格曼又一次令世人大吃一惊,他出版的《流行国际主亚洲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克鲁格曼成为焦点中的焦点,他与奥伯斯法尔德合著的《国际经济学》第四版也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出版。面对荣誉,克鲁格曼是怎么想的呢?他说:“我们都想得到权利,我们也渴望成功,但是对我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理解带来的快乐。”129亚洲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克鲁格曼成为焦点中的焦点,他与奥伯斯法200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由于他在“贸易模式上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对经济活动的定位”方面取得的成就,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平均年龄大概是64岁,而克鲁格曼55岁就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算是相当年轻的了。130200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由于他在克鲁格曼教授是奥巴马的支持者。奥巴马当选后,克鲁格曼于2008年11月7日发表文章,表达对非裔首次当选美国总统的激动和自豪。更重要的是,他敦促奥巴马切勿听信要他延缓政策变化的建议,分析了坚持选战中提出的激进改革议程的可能性和必须性。131克鲁格曼教授是奥巴马的支持者。奥巴马当选后,克鲁格曼于200(一)产业内贸易及其发展产业内贸易理论又称差异化产品理论,是当前国际贸易理论最热门的课题之一,该理论博采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的研究成果,着重产业内贸易的探讨,即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一产业的产品,国际间进行同产业的产品异样化竞争,并认为这是更符合现实情况的国际贸易形态。132(一)产业内贸易及其发展132(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解释产业内贸易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产品的交换及其中间产品的交流。它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的。133(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解释133传统贸易理论有两个重要的假定:一是假定生产各种产品需要不同密度的要素,而各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禀赋是不同的,因此贸易结构、流向和比较优势是由各国不同的要素禀赋来决定的;二是假定市场竞争是完全的,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公司,生产同样的产品,拥有相似的生产条件。134传统贸易理论有两个重要的假定:134产业内贸易解释1.产品差异性2.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3.偏好相似135产业内贸易解释1.产品差异性135产品差异性1、相同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原因2、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原因136产品差异性1、相同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原因136
1、相同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原因(1)季节性贸易。水果、蔬菜、水力发电等(2)转口贸易。同类产品的进出口表现为产业贸易。如新加坡作为一个新工业国,产业内贸易比率高达66.9%,超过了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转口贸易。
1371、相同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原因137(3)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统计上常常是将零部件、中间产品及加工产品视为同组商品,因此也就被统计成为产业内贸易。
20世纪90年代,全球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3%。母国公司内部出口贸易在其出口中的比例,计算机行业为91.3%,汽车业为62.4%,机械为52.6%,石油为51%,电子为36.5%,医药为35%。138(3)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1382、差异商品的产业内贸易(1)水平差异同一类商品具有一些相同的属性,但这些属性的不同组合会使商品产生差异,这就是水平差异。1392、差异商品的产业内贸易(1)水平差异139(2)垂直差异垂直差异是指质量上的差异。汽车、手表、乐器、计算机、打字机等行业都存在这种差异(3)技术差异这种差异是指由技术水平提高带来的差异,也就是新产品的出现带来的差异。140(2)垂直差异140(三)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定1.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含义比较常用的指标是由格鲁贝尔(H.Grubel)和劳埃德(P.Lloyd)于1975年提出的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G-L指数):
T=1-│X-M│/│X+M│141(三)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定1.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含义141四、国家竞争优势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汽车、钢铁等传统的工业部门被日本和西欧赶超,生物、电子等高科技产业也面临两者的激烈竞争,美国的国际竞争地位下降。在此情况下,提高美国国家竞争力的问题举国关注。1983年,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成立了国家竞争142四、国家竞争优势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汽车、钢铁等传统的1力委员会,波特是其中的一员,领导一个11人小组,负责产业竞争力研究。1991年提交《国家竞争优势报告》。143力委员会,波特是其中的一员,领导一个143理论内容一国在国际市场中的优势主要来自于竞争优势而不是比较优势。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和行业的竞争优势。包括:1.生产要素2.需求状况3.相关行业4.企业的策略与竞争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
5.政府6.机遇。144理论内容一国在国际市场中的优势主要来自于竞争优势而不是比较优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态需求要素生产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145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态需求要素生产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国(一)生产要素
1、基本要素: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熟练劳动力等一国先天拥有或不需太大代价便能得到的要素。
2、推进要素:现代化电信网络、高科技人才、高精尖技术等需要通过长期投资和后天开发才能创造出来的要素。146(一)生产要素1、基本要素: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二)需求条件波特认为,国内市场的需求会刺激企业的改进和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同时,内需市场的大小对企业能否形成规模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需求的时间差和规模差很重要147(二)需求条件波特认为,国内市场的需求会刺激(三)相关产业及支撑产业
1、相关产业,是指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和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如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软件,汽车和轮胎等;148(三)相关产业及支撑产业1、相关产业,是指共用某些技术、
2、支撑产业,是指某一产业的上游产业,它主要向其下游产业提供原材料、中间产品。日本复印机业、照相器材业和通讯业对传真机产业的促进作用;美国计算机和软件。上游工业有效率,对下游有利1492、支撑产业,是指某一产业的上游产业,它主要向其下游产业提波特认为一个产业若要形成竞争优势,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应商,而且彼此之间必须维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150波特认为一个产业若要形成竞争优势,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温州打火机温州鹿城区和瓯海区集中了打火机生产企业500多家:其中,80~100家企业生产电子,60~80家企业生产宝塔,60~80家企业生产电热丝,10多家企业生产气体,专门为打火机刻模的企业有100多家,注塑企业有80~100家;压铸的企业有100~120家。另外还有专门的塑料市场和钢铁市场。151温州打火机温州鹿城区和瓯海区集中了打火机生产企业500多家:如余江眼镜工业园已落户企业30余家,虽然入园企业全都是从温州引进过来的,但企业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分工协作,甚至各企业原材料都是从温州运输过来,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大大增加,无法形成集聚效应。再如有的工业园企业扎堆,这边是机械加工企业,那边是服装加工厂,旁边紧挨着药厂152如余江眼镜工业园已落户企业30余家,虽然入园企业全都是从(四)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企业要在竞争中赢得优势,必须根据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作出合适的选择。如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与生产资料部门的不同。产品开发竞争、制造工艺竞争、营销技巧竞争和要素成本竞争,153(四)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企业要在竞争中赢得优势国际化战略不同海尔———先难后易,城市包围农村海尔——美国、意大利等欧美发达国家TCL———先易后难,农村包围城市
TCL——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154国际化战略不同海尔———先难后易,城市包围农村154波特认为,企业的目标、战略和组织结构往往随产业和国情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各种差异条件的最佳组合便形成了国家竞争优势。来自本国竞争者的压力会使企业时时有落后的忧患意识和超前的欲望,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动力。更为重要的是,“强劲的良性国内市场竞争与随之而来的长期竞争优势,事实上是外国竞争者无法复制的”。
155波特认为,企业的目标、战略和组织结构往往随产业和国情(五)机遇、政府作用
1、机遇是指重要的新发明、重大技术的变化、投资成本的巨变、外汇汇率的巨大变化突然出现的世界或地区性的需求、战争等偶然性事件。156(五)机遇、政府作用1、机遇是指重要的新发明、重大技术的变
2、政府的作用表现在,它可以通过对四种因素施加影响,从而影响国家竞争优势。如通过教育政策影响劳动力要素、通过产业组织政策为产业、公司竞争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培育国内需求等等。1572、政府的作用表现在,它可以通过对四种因素施加影响,从而影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简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关于国家竞争优势来源的论述、关于取得和保持国家竞争优势途径的探讨,对于所有国家特别是落后国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一个国家要想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本投资,重视国内需求,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大力提倡企业的创新。158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简评158从芬兰诺基亚公司的崛起看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移动电话设备工业是90年代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到1994年底,全球共有移动电话用户五千多万个,而1990年还不到10万个。目前在全球移动设备市场(比如,移动电话、基站设备、数码开关等)上占主导地位的有三家公司:摩托罗拉、诺基亚和爱立信。其中,诺基亚的迅速崛起也许是最令人惊讶的。159从芬兰诺基亚公司的崛起看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移动电诺基亚的根基在芬兰,而当人们谈起具有依靠技术优势的公司时,往往想不到芬兰。80年代时,诺基亚还只是芬兰的一个实力不强的跨行业公司,其涉足的领域包括轮胎制造、造纸、消费电器和通信设备。今天,它是一个专注于通信设备生产的公司,其在全球的规模仅次于摩托罗拉。该公司的资产总额达100亿美元,其销售额和收入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样一家过去跨行业公司是如何跃居全球移动设备市场的主导地位的呢?160诺基亚的根基在芬兰,而当人们谈起具有依靠技术优诺基亚的崛起开始于1981年,当时,北欧国家决定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移动电话网络。它们也有充分的理由成为这一领域的开拓者。由于北欧各国人口稀少,冬季异常寒冷,要铺设传统的有线电话网费用太高。而正是这样一些特点使得通信在当地备受重视。在北极圈严寒的冬季里驾车行驶的人和居住在偏远的北部地区的人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就需要用电话来求助。161诺基亚的崛起开始于1981年,当时,北欧国家决定创立世界因此,瑞典、挪威和芬兰就成为世界上最早认真考虑移动通信的国家。比如,它们发现,要把传统的有线电话服务接通到北部的偏远地区,每个用户需花800美元,而采用无线移动电话设备每人只需花500美元。因此,到1994年,而在美国这一比例还不到6%。
162因此,瑞典、挪威和芬兰就成为世界上最早认真考虑移动诺基亚长期以来一直都是通信设备的供应商,它自然可以充分利用北欧国家的这种优势。但是,芬兰国内的一些因素也对诺基亚公司创建自己的竞争优势起到了促进作用。与所有其他的发达国家不同,芬兰对电话行业从来就没有过国家垄断。163诺基亚长期以来一直都是通信设备的供应商,它自然可以充分利用北相反,在该国,电话服务一直由50个自治的地方电话公司提供,这些公司的董事会通过公民表决的方法来确定价格(这当然意味着低价格)。这些独立的成本意识很强的电话服务供应商,使诺基亚公司在本国感受到强大的竞争压力而不敢掉以轻心。芬兰人有着特有的实用思想,它们愿意从成本最低的供货商处购买电话服务,不论它是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还是其他供货商。164相反,在该国,电话服务一直由50个自治的地方电话公司当时,在那些国家,国内的电话服务垄断商往往只从当地市场的一个主要供货商处购买设备,或是自己生产设备。而诺基亚面对本国激烈的竞争压力,在努力保持其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的同时又竭尽所能降低生产成本。芬兰国内的这些因素给诺基亚公司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摩托罗拉目前仍然是移动设备领域的“老大”,但原来并不起眼的芬兰诺基亚公司正在紧追其后。165当时,在那些国家,国内的电话服务垄断商往往只从当地目前,在数码移动技术这一未来的潮流领域中占领先地位的是诺基亚,而不是摩托罗拉公司。此外,面对成本意识很强的芬兰消费者的压力,诺基亚公司十分注重降低成本,它的成本结构是目前世界上移动电话设备制造商中最低的。这就使它能获得比摩托罗拉更高的利润率。1994年,诺基亚的经营利润率为17.7%,而摩托罗拉的为14.4%。166目前,在数码移动技术这一未来的潮流领域中占领先地位的是诺作业请根据材料运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分析诺基亚公司崛起的原因。167作业请根据材料运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分析诺基亚公司崛起的原因。1.绝对成本论和相对成本论都是一种主张()的传统理论。A.自由贸易B.保护贸易C.国家干预D.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相结合A1681.绝对成本论和相对成本论都是一种主张()的传统2.绝对成本论提出的国际分工基础是各国间()的差异。A.比较成本B.绝对成本C.要素禀赋D.要素组合比例B1692.绝对成本论提出的国际分工基础是各国间()的3.在相对成本论中,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的基础是各国()的差异。A.产品比较优势B.产品垄断优势C.产品密集程度D.产品保护程度A1703.在相对成本论中,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的基础是各国(4.提出比较成本论的是经济学家()。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赫克歇尔和俄林D.林德B1714.提出比较成本论的是经济学家()。B1715.根据比较成本论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人劳动一年,生产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人劳动一年,则()。
A.B国同时生产X、Y产品,A国不生产
B.A国生产Y产品,B国生产X产品
C.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A国同时生产X、Y产品,B国不生产C1725.根据比较成本论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6.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为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劳动要素相对丰裕,则该国应()。
A.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B.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C.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D.引进资本要素,输出劳动要素B1736.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为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劳动要素相7.根据H-0定理,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和贸易后各国间的生产要素价格比率()。
A.逐渐增大B.趋向一致C.保持不变D.呈不规则变化B1747.根据H-0定理,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和贸易后各国间的生产要8.里昂剔夫反论说明了()与()存在的矛盾。A.绝对利益论,相对利益论B.相对利益论,要素禀赋论C.实践的验证结果,要素禀赋理论结论D.实践的验证结果,相对利益论理论结论C1758.里昂剔夫反论说明了()与()存在的矛盾。C19.从需求角度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理论是()A人力资本说B偏好相似说C技术差距说D劳动效率说B1769.从需求角度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理论是(10.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创立者是()
A海默B邓宁C弗农D巴克莱C17710.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创立者是()C17711.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设立的假定条件包括()A生产要素在国内是完全自由流动的B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是自由流动的C贸易是平衡的D没有规模经济利益E两国生产函数不同BCD17811.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设立的假定条件包括(第二章国际贸易纯理论179第二章国际贸易纯理论1一、绝对成本理论(一)亚当斯密生平简介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180一、绝对成本理论(一)亚当斯密生平简介2代表作: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
成名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1740年前,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81代表作: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成名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
1751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这时期中,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至1764年离开。182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183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富论》,1773年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184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在爱丁堡定居
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斯密之母于1784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直到1787年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185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斯什么叫绝对优势补充内容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上比另一国更有效率(即生产率高),我们称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相对于另一国而言,这个国家具有绝对优势。186什么叫绝对优势补充内容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斯密在论证其绝对成本理论的过程中,包含以下主要步骤:25页187斯密在论证其绝对成本理论的过程中,包含以下主要步骤:2第一,交换是人类天然的倾向“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他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在斯密看来,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188第一,交换是人类天然的倾向“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第二,交换产生分工一个铁匠制钉,一天产量最多只有200一300枚,但分工后的制钉专业工人口产量能达到2,300多枚.增产9倍。斯密还强调,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社会财富189第二,交换产生分工一个铁匠制钉,一天产量最多只有200一30第三,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内生产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每个人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集中生产自己的优势产品,然后相互交换。190第三,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如果一件东西第四,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秉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斯密指出,分工的原则“于个别家庭为得策者,于全国亦不致为失策。”国际分工的原则也应该是充分发挥各国的优势斯密主张,只要外国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更便宜,“与其自造,不如向外国购买更为有利”。191第四,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秉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绝对优势理论的假定条件(1)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2)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3)这两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5)规模报酬不变。(6)无运输成本。(7)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192绝对优势理论的假定条件(1)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假定国际贸易关系中只有甲乙两个国家,两国都只生产A、B两种商品,设每吨产品两国分别投入的劳动量如下表2-1:绝对优势理论模型分析27页193假定国际贸易关系中只有甲乙两个国家,两国都只生产A、B两种A商品(吨)B商品(吨)甲国l00天200天乙国200天100天表2-1分工前劳动量投入194A商品(吨)B商品(吨)甲国l00天200天乙国200天10表2-2分工生产后两国比较A商品(吨)B商品(吨)甲国乙国195表2-2分工生产后两国比较A商品(吨)B商品(吨)甲国乙国表2-3交换后两国比较A商品(吨)
B商品(吨)甲国3—1=21乙国13—1=2196表2-3交换后两国比较A商品(吨)B商品(吨)甲国3—计算
以劳动计算的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美国中国小麦312布64表1中美两国分工前的单位产出投入劳动197计算以劳动计算的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美国中国小麦312布64表2国际分工后生产变化的净效果美国中国世界总收益小麦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航工业光电所招聘笔试真题2024
-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国检集团西北运营中心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3课 音乐会《青蛙音乐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二年级上册
- 2025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七年级生物上册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2 (新版)新人教版
- 三年级上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第6课 键盘指法-辽师大版(三起)
- 2025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招聘2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海泛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招聘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福建龙岩市龙盛市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下学期期中练习数学试题【含答案】
- 标准-美国DS-160中文表格-1
- 设计成果确认单
- GA/T 1163-2014人类DNA荧光标记STR分型结果的分析及应用
- 骨转移瘤课件
- 护士注册健康体检表下载【可直接打印版本】
-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课件
- 污水处理培训课件
-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
- 中国十大阶层的划分课件
- 高中英语各种教材词组汇总大全(超级实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