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施工方案_第1页
高支模施工方案_第2页
高支模施工方案_第3页
高支模施工方案_第4页
高支模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台山旅游区太阳文化中心项目(EPC)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文化中心项目(EPC)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案(A/B类)编制单位:编制人:日 期:天台山旅游区太阳文化中心项目(EPC)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目录目录 2第一章 编制说明及依据 11.1、编制说明 11.2、编制依据 1第二章 工程概况 22.1、工程总体概述 22.2、工程设计概述 32.3、高支模区域设计概述 3第三章 施工部署准备 93.1、分项目标 93.2、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93.3、劳动力计划 93.4、材料选择 93.5、机具选择 103.6、技术准备 103.7、现场准备 103.8、施工平面布置 11第四章 高支模系统设计 124.1、楼板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124.2、梁底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124.3、梁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144.4、梁板支撑及加固系统布置原则与构造要求 14第五章 高支模施工 185.1、施工流程 185.2、模板支撑系统安装 185.3、支模架验收程序 195.4、高支模区域混凝土浇筑 205.5、高支模架体拆除 21第六章 质量保证措施 236.1、项目部各部门管理职责 236.2、预防与纠偏 236.3、主要工序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4第七章 监测监控措施 277.1、监测项目及控制指标 277.2、监测点布置 287.3、监测方案 287.4、监测信息的记录、反馈及处理 28第八章 施工安全管理 308.1、施工安全管理机构 308.2、安全生产责任制 308.3、安全施工管理 318.4、预防坍塌的安全技术措施 318.5、预防高空坠落的安全技术措施 32第九章 应急预案 339.1、危险源分析 339.2、应急领导小组 339.3、应急准备 33天台山旅游区太阳文化中心项目(EPC)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9.4、应急响应 339.5、现场应急措施 349.6、应急物资 379.7、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389.8、应急联系电话 38第十章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3910.1、钢筋安装 3910.2、支撑架搭设 3910.3、模板支设 4010.4、混凝土浇筑 40第十一章 附件 4111.1、附图 4111.2、计算书 41天台山旅游区太阳文化中心项目(EPC)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1.1、编制说明钢筋砼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模板及支撑体系的设计与施工是现浇砼结构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根据住建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以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均需请专家组进行论证和审查,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1.2、编制依据序号名称编号1钢管扣件水平模板的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DG/TJ08-016-2011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2016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8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51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11建设部《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发[2009]254号)1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住建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37号令关于全面推行施工现场安全可视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司安字〔2018〕34号)1天台山旅游区太阳文化中心项目(EPC)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2.2、工程设计概述总体概况建筑密度26.62%容积率0.55绿地率31%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年限100年结构安全等级一级防水等级一级防火等级一级占地面积(m2)64776建筑面积(m2)47733地上/地下建筑面积(m2)35419/12314地上/地下层数6/2建筑高度(m)47楼层信息建筑楼层楼层标高(m)楼层高度(m)楼层面积(m2)主要功能分区台仓区-19.2004.00745设备B2-13.2006.602998办公、后勤、设备B1-6.6006.608041剧场用房、设备1F±0.0006.6017069展览、剧场2F6.6006.6011924展览、剧场3F13.2004.504363办公、后勤、设备4F17.7005.102640办公、后勤、设备F522.8007.20682观光层屋顶连廊31.5008.701038观光层顶部47.00///2.3、高支模区域设计概述本工程高支模范围主要为搭设高度超过8米的区域和部分梁截面大于0.75㎡的梁(线荷载大于20kN/m)。1、搭设高度超过8米:搭设高度超过8米的高支模区域总面积约为3243.2㎡,约占总建筑面积的6.8%,搭设高度在11.1m~22.8m,整体分布较为零散,高支模分布区域内主要概况如下:(1)F1层梁板平面局部放大图3天台山旅游区太阳文化中心项目(EPC)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图3.1.1 F1层梁板平面局部放大图虚线框内为在B2层搭设的高支模区域,搭设高度范围为B2层~F1层,搭设标高为-13.3~-0.1和-13.3~-0.65,搭设高度为13.2m和12.65m,板厚为180mm,梁截面尺寸有400*1000、300*700、250*600、350*800、400*1300、400*600、300*800、650*1200九种。(2)F4层梁板平面图及局部放大图3.1.2F4层梁板平面图4天台山旅游区太阳文化中心项目(EPC)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图3.1.3 F4层梁板平面局部放大图图3.1.4 F4层梁板平面局部放大图5天台山旅游区太阳文化中心项目(EPC)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图3.1.5 F4层梁板平面局部放大图F4层楼板高支模区域主要有六个区域,包含4个小圆环和中间两个大圆环,圆环内梁板及支模高度相关参数如下:序号位置支模楼层支模标高支模高度梁板参数250*600、300*600、300*900、1环1/环2/环3F2层~F4层6.5m~17.6m11.1m400*900、400*800、400*1000、650*1000、650*1200、700*900。板厚150mm。250*600、300*600、300*900、400*900、400*800、400*1000、2环4F2层~F4层6.5m~17.6m11.1m500*1000、650*1000、650*1200、700*900板厚150mm。300*800、300*600、300*900、3环5F2层~F4层6.5m~17.6m11.1m400*900、500*1000、400*1000。板厚150mm。4环6F1层~F4层-0.1m~17.6m17.7m500*1100,板厚150mm。6天台山旅游区太阳文化中心项目(EPC)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图3.1.6 屋面层梁板平面图图3.1.7 屋面层梁板平面局部放大图7天台山旅游区太阳文化中心项目(EPC)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图3.1.8 屋面层梁板平面局部放大图屋面层楼板高支模区域主要有九个区域,包含8个小圆环和中间一个大圆环,圆环内梁板及支模高度相关参数如下:序号位置支模楼层支模标高支模高度梁板参数250*600、300*600、1环1-1F1层~屋面层-0.1m~22.3m22.4m300*700、300*800、环1/环-0.5m~22.3m22.8m500*1000、2/环3/600*900。板厚150mm。环4环300*800、300*600、2F2层~屋面层6.5m~22.3m15.8m500*1000、1-2600*900。板厚150mm。3环5F1层~屋面层-0.1m~22.3m22.4m300*800、650*1500、900*1500。板厚150mm。2、梁截面尺寸超过0.75㎡的梁统计,截面面积在0.78㎡~1.6㎡范围内:序号楼层梁截面信息(宽*高、面积)1F1层1000*1600(1.6㎡)、950*1000(0.95㎡)、1000*1000(1㎡)、950*1600(1.52㎡)、650*1200(0.78㎡)2F3层800*1000(0.8㎡)、900*900(0.81㎡)、3F4层650*1200(0.78㎡)4屋面层650*1500(0.975㎡)8第三章施工部署准备3.1、分项目标1、质量目标:检验批合格率:主控项目100%,一般项目90%以上;分项工程合格率:100%;质量保证资料齐全、有效;符合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2、安全目标:1)杜绝死亡和重伤事故,轻伤率控制在1‰以内。2)杜绝火灾、管线和环境污染等事故。3)没有业主、社会相关方和员工的重大投诉。4)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粉尘、污水、噪音达到城市管理要求。3、环境目标:控制噪声分贝,白天<70db,夜间<55db。3.2、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保证高支模施工作业安全进行。职务姓名职责联系方式组长 全面负责协调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对现场高支模区域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对发现违规副组长操作及时给予制止,监督现场安全工作监控现在作业是否按照方案要求进行,负责作业人员的技术总工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按照方案要求进行现场指导区域安全总监 负责对现场高支模作业区域进行安全监控3.3、劳动力计划序号工种数量(人)工作内容1木工30墙、柱、平台模板的加工、安装及拆除2力工15现场钢管、模板等搬运及清理3汽车吊司机1钢管、模板等材料吊运4指挥工2钢管、模板等材料运输指挥5架子工20防护架、操作平台搭设3.4、材料选择序号材料规格1高支模支撑体系钢管Φ48×3.0mm(计算采用Φ48×2.8mm)2扣件直角扣件、对接扣件、旋转扣件3可调U拖壁厚5mm,螺杆直径39mm4次龙骨40×90mm方木5主龙骨钢管Φ48×3.0mm6模板15mm厚木胶合板7剪刀撑普通钢管Φ48×3.0mm(计算采用Φ48×2.8mm)8对拉螺栓M149脱模剂/3.5、机具选择25t汽车吊1台材料垂直运输架子扳手30把架子工搭设和拆除架子用力矩扳手15把检查架子扣件拧紧力度是否达到要求倒链20把调整架子水平弯曲度3.6、技术准备1、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认真学习技术规范、标准、工艺规程,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2、根据平面控制轴线网,顶板砼浇筑后在楼层面放出该层平面控制轴线和模板检查线(有墙柱轴线、边线、控制线、门窗洞口线、梁中线等)。楼层平面线主要用于控制竖向模板安装。3、根据水准标高控制网线,在结构楼层面伸出的竖向钢筋上放出该楼层的结构50㎝线,用于模板支设后检查模板面标高和起拱高度。4、核对建筑和结构及土建与设备安装专业图纸之间的尺寸是否一致,组织图纸审查,并进行交底。5、明晰各施工节点大样及特殊部位的梁板截面尺寸和标高变化,收集具有针对性的模板施工工艺资料。6、施工前由技术部编制可行的模板施工方案,并对施工工长、质量员、安全员做好方案交底,做好现场方案实施跟踪工作。7、现场施工前工长应对分包管理人员、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交底。8、积极配合现场施工,及时解决现场施工中的问题。3.7、现场准备1、准备工作现场设置模板加工棚,并处于塔吊覆盖范围内,加工棚顶设双层安全防护;木工棚地面应硬化,加工平台处地面平整,平整度控制在+3㎜以内;各种材料均按计划进场,并验收合格;施工队伍已进场,并进行了质量、技术、安全教育,特别是模板体系施工培训。2、加工质量要求项目允许偏差(㎜)长度+1、-2外形尺寸高+1.6对角线3板面平整度3边框平整度2㎜(2m靠尺和塞尺)边框与板面垂直度1㎜(2m靠尺和塞尺)3、加工注意事项按模板翻样图编号逐块制作模板;每块模板严格按加工图尺寸下料,误差控制在标准之内;木方和模板接触面先用压刨刨平刨直,然后用手工刨,同时用2m靠尺检查平直度;模板下料时先用钢卷尺量好尺寸,弹好墨线后,用手锯下料,模板四条侧边全部用手工刨平,用2m靠尺检查平直度;将模板平铺在操作平台上,从一侧向另一侧弹好纵横龙骨边线;从一侧向另一侧钉木龙骨,钉木龙骨过程中,在模板拼缝处粘贴密封胶条,密封胶条不得凸出龙骨与面板钉装完毕后,从一侧至另一侧弹出螺栓孔十字线,用电钻钻出螺栓孔。制作完毕后,按模板制作质量检查标准,由工长、质检员分别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放在模板支架上。按要求均匀涂刷隔离剂,等待吊装。3.8、施工平面布置1、模板材料堆放、加工区布置、垃圾存放区位置等详见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堆放区要避开道路、消防管线,并满足相关消防要求。2、模板堆放应分区域管理堆放,设置清理区、检修区和使用区,并挂设未清理、待检查和合格等标识牌,并在各模板区域内设置管理制度牌,落实责任人。3、模板、木枋等堆放应分规格、分类型,集中堆放,模板用通长50*100mm木方垫起,钢管堆放应用钢管搭设堆放架。木枋、木模遇雨雪天气应用塑料布遮盖。4、模板加工堆放场地、垃圾存放区地面应进行砼硬化,并做好排水措施。第四章高支模系统设计4.1、楼板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序号楼层标高范围搭设高度(m)板厚-7.1~-0.17.21F1-13.3~-0.113.2180mm-13.3~-0.6512.652F46.5~17.611.1150mm-0.1~17.617.73屋面-0.5~22.322.8150mm6.5~22.315.8

设计立杆间距900mm*900mm板底横杆间距900mm板底次龙骨(木方)间距300mm,板底支撑扣件采用双扣件,水平杆步距1500mm

备注详见后附计算书一详见后附计算书二楼板模板支撑架计算原则:根据上述统计,分别以高13度.2m、板厚180mm和高度为22.8m、板厚150mm两种进行计算,经核算上述模板支架设计满足要求。4.2、梁底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序号楼梁截面梁截面楼层高设计类梁底支撑立步距梁底木方备注层面积㎡度m别杆m数1250*6000.15①1+0+122300*7000.21②1+1+133400*6000.24②1+1+134300*8000.2413.2②1+1+135350*8000.28②1+1+136F1400*10000.40③1+2+147400*13000.52③1+2+158650*12000.78③1+2+169950*10000.95④1+2+15101000*10001.007.2④1+2+1511950*16001.52⑤1+3+18121000*16001.60⑤1+3+11.5813250*6000.15①1+0+1214300*6000.18②1+1+1215300*9000.27②1+1+1316400*8000.32②1+1+1417400*9000.3611.1③1+2+1418F4400*10000.4③1+2+1419500*10000.5③1+2+1520700*9000.63③1+2+1521650*10000.65③1+2+1522650*12000.78③1+2+1623500*11000.5517.7③1+2+1524300*6000.18②1+1+1225300*8000.2415.8②1+1+1326500*10000.50③1+2+1527250*6000.15①1+0+1228屋300*6000.18②1+1+12面29300*7000.2122.8②1+1+1330300*8000.24②1+1+1331500*10000.50③1+2+1532600*9000.54③1+2+1533650*15000.9815.8④1+2+1534900*15001.3522.4⑥1+3+15梁设计原则:由于本工程高支模区域内支撑架高度不一,梁截面种类较多,其进行设计核算时,需要分别考虑梁截面尺寸和支撑高度,根据上表数据特点,梁底模板支撑架核算,首先按照梁截面尺寸进行分类,在各类别中,再以支撑高度进行验算。梁的分类和具体验算情况如下:①类梁(梁截面积S≤0.15㎡):以250*600梁,搭设高度11.1m为验算对象,梁底设2根木方,梁底横杆采用钢管扣件支撑且采用双扣件,梁两侧立杆间距750mm,立杆纵向间距900mm,水平横杆步距为1500mm。(详见后附计算书三)②类梁(梁截面积0.15㎡<S≤0.32㎡):以400*800梁,搭设高度11.1m和300*800梁、搭设高度22.8m为验算对象,各截面尺寸梁底木方数目详见上表,梁底横杆采用钢管扣件支撑且采用双扣件,两侧立杆间距=梁宽+500mm,梁底增加1根立杆,共3根立杆作为梁底支撑,立杆纵向间距900mm,水平横杆步距为1500mm。(详见后附计算书四、五)③类梁(梁截面积0.32㎡<S≤0.78㎡):以650*1200梁,搭设高度13.2m和600*900梁、搭设高度22.8m为验算对象,各截面尺寸梁底木方数目详见上表,梁底横杆采用钢管扣件支撑且采用双扣件,两侧立杆间距=梁宽+500mm,梁底增加2根立杆,共3根立杆作为梁底支撑,立杆纵向间距900mm,水平横杆步距为1500mm。(详见后附计算书六、七)④类梁(梁截面为950*1000、1000*1000,搭设高度7.2m和650*1500,搭设高度15.8m):分别以1000*1000梁,搭设高度7.2m和650*1500,搭设高度15.8m为验算对象,各截面尺寸梁底木方数目详见上表,梁底主龙骨采用双钢管,由顶托支撑,两侧立杆间距=梁宽+500mm,梁底及两侧共四根支撑立杆,立杆纵向间距600mm,水平横杆步距为1500mm。(详见后附计算书八、九)⑤类梁(梁截面为850*1600、1000*1600搭设高度7.2m):以1000*1600梁,搭设高度7.2m为验算对象,各截面尺寸梁底木方数目详见上表,梁底主龙骨采用双钢管,由顶托支撑,两侧立杆间距=梁宽+500mm,梁底及两侧共五根支撑立杆,立杆纵向间距600mm,水平横杆步距为1500mm。(详见后附计算书十)⑥类梁(梁截面900*1500,搭设高度22.4m):以900*1500梁,搭设高度22.4m为验算对象,梁底设8根木方,梁底主龙骨采用双钢管,由顶托支撑,两侧立杆间距=梁宽+500mm,梁底及两侧共五根支撑立杆,立杆纵向间距450mm,水平横杆步距为1500mm。(详见后附计算书十一)4.3、梁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梁侧模及其加固系统的设计,根据梁截面尺寸将高支模相关部位的梁划分为2组,分别为第一组:0.6≤h≤0.90m;第二组:h=1.0m;第三组:1.1m≤h≤1.6m;对于各组选择最大的梁高及梁截面尺寸进行计算,其中第一组选择600*900梁计算,第二组选择1000*1000梁计算,第三组选择1000*1600梁计算。(分别详见后附计算书十二、十三、十四)第一组:梁高0.6≤h≤0.90m侧模,竖向次楞木枋间距不大于300mm,双钢管主楞竖向布置,φ14对拉螺杆,竖向间距不超过450,起步距底200,共设两道对拉螺栓。第二组:梁高h=1.0m侧模,竖向次楞木枋间距不大于300mm,双钢管主楞竖向布置,φ14对拉螺杆,竖向间距不超过450,起步距底200,共设两道对拉螺栓。第三组:梁高1.1m≤h≤1.6m侧模,竖向次楞木枋间距不大于300mm,双钢管主楞竖向布置,φ14对拉螺杆,竖向间距不超过300,起步距底200。梁模板采用侧包底的组拼方式,两侧采用40×90木方背楞平行于梁长度方向布置,木方的窄面贴着模板,木方间距≤300mm。梁侧模的加固系统采用对拉螺杆+双钢管系统,钢管平行于梁长度方向布置,对拉螺杆水平间距450mm,竖向间距根据梁高的不同有所变化。4.4、梁板支撑及加固系统布置原则与构造要求按照一般的原则,梁板模板支撑系统中立杆的布置先满足梁后满足板。1、立杆及水平横杆布置原则梁下立杆布置从墙、柱边300mm开始支设,最大不超过400mm。按照梁的跨度中间各跨按照计算的纵距均匀布置。板下满堂架立杆原则上从梁或墙边300mm开始支设,最大不超过400mm,按照板的两个方向的跨度与梁底立杆对应或成倍数设置,其间距不大于计算间距。所有梁板立杆底部均设双向扫地杆,位于上面的扫地杆的中心到立杆底端的距离不超过200mm。立杆顶部的可调托座伸出长度不超过300mm。扫地杆和顶部水平杆之间按照本方案设计的步距要求设置水平杆。为方便操作,除最上面一步之间的步距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不大于设计步距的前提下进行调整外,下面各步的步距均按照方案设计步距搭设。梁板下立杆相对应的,扫地杆及横杆应拉通设置,对于板底立杆间距相对于梁底立杆纵向间距成倍设置时,无法与板底立杆对应的梁下立杆,应将水平杆及扫地杆向板下伸入一跨,并与板下相垂直的水平杆扣接两个节点,以增强梁板模板支撑架的整体性,提高满堂架的整体稳定性。板模板支撑架以四边梁立杆间距为基准,按照不同板厚计算的立杆间距,与梁模板支撑架立杆相对应或成倍布置每个板块内的立杆。绝大多数情况下,受结构平面尺寸的限制,板下立杆不能按计算间距布置成整数跨,此时,将板下立杆的间距在靠近梁边的一跨进行调整,使梁边的第一跨间距缩小。同时应考虑尽量与相邻板块下的立杆对应,以保证相邻板下立杆可以拉通,增加架体的整体性。2、剪刀撑布置原则本方案内的楼板支撑架的剪刀撑按照普通型剪刀撑设置,即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隔不超过6米设置一道由底至上的剪刀撑,板下水平剪刀撑应设置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水平剪刀撑的竖向间距不应超过6米,同时应设置在架体顶部和底部扫地杆处。剪刀撑与水平面的角度控制在45º~60º之间,剪刀撑的底部与楼地面顶紧。在框架大梁(梁高大于1000时),在框架梁两侧各增加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即纵向每隔4跨(且不大于5m),由底至上设置剪刀撑。在每道梁底设置不少于两道横向剪刀撑,横向剪刀撑靠近梁跨度1/3~1/4或跨中的部位设置横向剪刀撑,横向剪刀撑布置在与板底立杆对应的列上,由板底剪刀撑延伸拉通设置。剪刀撑与水平面的角度控制在45º~60º之间。剪刀撑的底部与楼地面顶紧。纵、横向剪刀撑均沿支模高度通高设置。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 45° 50° 60°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 7 6 53、相关构造要求梁和板的立杆其纵横向间距应按照设计最终确定的间距进行设置,应相等或成倍数。板下支撑体系的水平横杆应延伸到梁下,与梁的立杆连接,以保证架体的稳定性。立杆底部应设不小于150mmX150mm的木垫板,对于顶部需要放置可调支托的梁,可调支托螺杆的外径与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及螺杆外径不小于38mm。可调支托的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安装时应保证与钢管上下同心。立杆距搭设楼层面(或地面)200mm高处,沿两个方向设置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杆顶端沿两个方向设置水平杆。扫地杆和顶部水平杆之间按照本方案设计的步距要求设置水平杆。为方便操作,除最上面一步之间的步距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不大于设计步距的前提下进行调整外,下面各步的步距均按照方案设计步距搭设。架体的立杆、扫地杆、水平杆应采用对接连接,且立杆严禁采用搭接方式接长。相邻(纵横两个方向)立杆对接接头不得在同一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离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严禁将上段的立杆与下段立杆错开固定在水平杆上。相邻(上下和左右)水平杆对接接头不得在同一跨内,相邻水平杆接头在水平向错开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离主节点不宜大于跨度的1/3。剪刀撑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00mm,并采用两个旋转扣件分别在距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剪刀撑应与立杆用旋转扣件连接,当无法与立杆连接时,连接在水平杆和扫地杆上的位置距离主节点不得大于150mm。对于跨层搭设的满堂架,在中间层位置应与已施工的结构可靠拉结,拉结点水平间距为3跨。若跨越楼层时,高跨搭设的满堂架的扫地杆和水平杆与共享空间满堂架的水平杆在同一平面时应拉通设置,不在同一平面时,高跨的扫地杆和水平杆应向低跨延长不小于2跨。当高大支模满堂架与非高大支模满堂架相邻时,高大支模区域内的水平杆应延伸至非高大支模区域内,并与非高大支模区域内的至少两根立杆扣接,使高大支模区域与非高大模区域的满堂架连成整体,增加整体稳定性。对于跨层施工的高支模区域,墙柱先施工,因此在浇筑梁板混凝土前,应在有墙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三跨、竖向间距两步与已施工的墙柱设置一个固结点,以保证架体的稳定性。(拉节点做法详见后附图)4、下部楼层支撑措施对于高大支模部位对应的下一层楼层的相应部位的架体,应在施工时考虑上层高大支模支撑架的搭设,即下部楼层两层范围内的架体,在上一层的高支模区域墙柱达到设计强度前应保留原架体,对于高支模区域截面较大的梁,其梁宽范围内尚应在下一层按照高大支模梁底立杆的间距进行加固处理。5、防坠落措施高支模区域架体内,竖向每隔4步设置一道防高坠落水平兜网,兜网应覆盖整个平面。第五章高支模施工5.1、施工流程……→架子起设楼面结构施工完毕→轴线测设放线、验线→弹立杆定位线、验线→摆放扫地杆及底座→竖立杆→安装纵横水平杆→立杆接长、垂直度调整→安装竖向、水平剪刀撑、之字撑、连墙杆→安装顶部水平杆→安装顶托、调整标高、架体验收→摆放钢管及木方→安装梁板模板、验收→绑扎梁板钢筋、验收→清理模板内杂物、浇水润湿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5.2、模板支撑系统安装根据支撑系统的平面布置图,在支撑层楼面弹出梁边线及立杆定位线。立杆的定位布置原则,参考本方案第四部分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中的相关内容。对于架体支撑面为结构楼面时,先摆放扫地杆,扫地杆按照纵向在下横向在上的原则进行摆放,然后放置底座或垫板。相邻立杆的接头长度应保证相差不小于500mm,且保证其接头的位置不在同一步内。立杆的接头位置距离主节点的位置不大于步距的1/3。立杆的布置应横成行纵成列,整齐划一。扫地杆安装过程中,位于上部的扫地杆中心距立杆底端的距离不超过200mm。单根扫地杆两端的高差不超过20mm,通长扫地杆的水平度不超过50mm。对于不在同一标高的两部分的架体,垂直于高差处的高跨扫地杆应向低跨延伸不少于两跨与低跨的立杆连接。在进行第一步双向水平杆安装时,对第一节立杆的垂直度进行校正,校正后的垂直度应不超过其长度的1/500,且不超过10mm。同一步水平杆的平直度要求同扫地杆。按照附图要求布置水平和竖向剪刀撑,严禁漏设。剪刀撑采用搭接接长,搭接长度不小于500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每次立杆接长后,在安装水平杆的过程中对立杆的垂直度均应进行调整,立杆全高的垂直度不大于25mm。立杆最顶的一根长度,应由结构底面的标高来控制,一般情况下,对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系统,立杆顶端到结构底面的距离应控制在370mm~220mm之间,以保证立杆顶部的顶托伸出立杆长度不超过200mm。若钢管长度超过所规定的长度,钢管顶端的切割平面应为机械切割平面,不得用气割切割平面。顶托所使用的螺杆的外径应不小于38mm。立杆内放置双钢管,钢管沿板跨的长向放置。为保证双钢管协同工作,且对立杆能够传递轴向荷载,钢管应采用铁丝绑扎牢固,同时应转动顶托,使顶托的两侧翼卡死钢管,或采用木楔将钢管与侧翼之间的间隙楔牢,以保证钢管能够位于立杆的中心。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净跨大于4m的梁、板,支设底模时按照跨度的1/1000~3/1000起拱。5.3、支模架验收程序按照施工工序的要求,高大支模的验收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①立杆定位线验线;②架体验收;③模板验收;④钢筋验收;⑤施工缝处理验收;⑥拆模验收。①立杆定位线验线;②~⑤项验收程序:第⑥项验收程序:上述验收程序中有关部门均打“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如果哪个部门的整改意见没有落实完成,均要责成有关人员督促施工人员认真进行整改,只有整改合格后方可书面通知下个部门进行验收检查,只有所有检查都合格才算高大支模验收完成,这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4、高支模区域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浇筑一般要求本工程结构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泵送方式进行浇筑,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坍落度控制140mm~160mm之间。为确保高支模区域混凝土浇筑质量,墙柱和梁板的混凝土浇筑采取先浇筑墙柱后浇筑梁板的方式。混凝土的总体浇筑顺序是从非高支模区向高支模区浇筑。对于截面尺寸超过1m的梁,混凝土浇筑应从梁的梁端向中间同步浇筑,以保证梁底架体承受荷载的均匀性。对于跨层的高支模区域的墙柱,其浇筑应随对应楼层逐层浇筑,不可一次性浇筑,以免混凝土出现离析。施工梁板结构时,采用连墙杆或钢管抱箍与先前浇筑的混凝土柱、墙等竖向结构拉紧顶牢,确保高支模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其连墙杆和钢管抱箍的设置要求必须满足本方案相应章节的要求。浇筑前一小时,先在墙柱内浇筑约50m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一致的砂浆,以确保施工缝部位的施工质量。柱在浇筑过程中振捣人员随着浇筑速度逐层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浇筑楼面梁板混凝土时,沿相连的梁从一端向另一端浇筑。在浇筑梁的过程中,振捣棒应跟随浇筑的进度进行振捣。振捣插入点的间距不超过振捣棒作用范围1.5倍,一般以500mm~600mm为一个点。同时应注意分层浇筑,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500mm,宜400mm~500mm之间。对于较大的转换梁,应合理控制两层浇筑的时间,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层混凝土,并且在振捣过程中,振捣棒应深入下层不小于50mm,以保证两层混凝土的结合面融合良好,避免出现冷缝。在浇筑楼板混凝土的过程中,采用平板振动器振实,振捣棒只用在泵送的出料口将堆高的混凝土振开。同时应注意,混凝土的堆高不超过设计楼板标高以上150mm。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的过程中,一般按照S形路线行走,且每次转折后必须与相邻振捣区域紧密连接,严禁留空。在浇筑厚板及转换层大梁混凝土的过程中,采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要求同转换梁,插入点以梅花形布置。2、混凝土浇筑其他要求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派木工在模板下检查模板支架及模板的施工状况,发现胀模、模板拼缝大量漏浆、架体立杆被压弯、模板出现侧倾等不正常现象时,应及时与浇筑作业面的指挥人员取得联系,停止浇筑。指挥人员必须立即指挥停止混凝土浇筑,疏散人员,并派木工、架工对支撑体系及模板进行必要的加固。待加固完成,经项目质检、安全、技术部门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在浇筑停止过程中,为避免停滞时间过长,混凝土初凝形成施工冷缝,应采取复振、塔吊辅助浇筑等方式控制冷缝的产生。3、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注完毕,并收面完成后,应及时覆盖保温、保湿养护,覆盖物可采用塑料布、草袋、麻袋等,覆盖的厚度应根据测温情况确定,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普通混凝土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防水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5.5、高支模架体拆除非承重模板(柱、梁侧模)拆除时,结构砼强度值不低于1.2Mpa;承重模板(梁、板底模)拆除时间如下表所示:结构名称 结构跨度 达到混凝土标准强度的百分率≤2m 50%板 >2m或≤8m 75%>8m 100%≤8m 75%梁、壳、壳>8m 100%悬臂结构 -- 100%拆模前项目部先自检砼强度达到拆模时间后,将拆模试块进行送检,拆模试块抗压试块达到上表规定的强度百分值后,经监理签字确认并办理好拆模手续方可拆模。拆模顺序为:原则是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下顶层钢管,然后一层一层逐次拆除。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时,应先从跨中开始拆向两端,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拆下来的及时整理运走,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本工程高支模区域均是跨层施工,高支模由顶端向下拆除时,将拆除下的构件转移至相应的楼层,不可直接从高处扔下。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6.1、项目部各部门管理职责为要求各部门坚定不移地执行本方案,使本工程的质量沿着项目经理部制定的目标前行,现明确项目经理部各管理部门在工程质量保证措施与管理中的职责。1、项目经理:(1)项目经理对整个方案的实施负全面领导责任;(2)领导制订该专项方案的质量目标和质量预防与纠正措施管理的会议制度;(3)对项目质量管理部门提出的预防与纠正措施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持。2、项目生产经理:(1)项目生产经理对该项施工方案全面部署并协调各个部门配合工作;(2)负责处理施工现场监理、业主等部门提出的在施工过程中可能或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3、项目总工程师(1)贯彻执行公司、分公司的质量管理程序、标准和要求;(2)负责高大支模方案的编制及专项质量管理程序文件的实施;(3)负责对项目可能或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提出预防与纠正措施;4、项目土建工程师(1)严格执行项目部制定的专项方案,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2)对该专项方案的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负责并监督;(3)负责在质量问题的预防与纠正措施实施过程中的交流、沟通工作。5、项目质量员(1)负责落实施工现场监理、业主等部门提出的质量问题的验证工作;(2)负责预防与纠正措施在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工作;6、项目技术员(1)配合总工编制专项施工方案;(2)协助总工对项目可能或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提出预防与纠正措施;(3)协助总工处理施工现场监理、业主等部门提出的在施工过程中可能或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6.2、预防与纠偏质量问题分析会议有项目总工程师主持,要求与会人员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及处理办法,分析主要程序如下:1、项目总工程师主持质量分析会议,有项目质检员介绍质量问题验证情况;2、项目总工程师主持参会人员对质量问题进行评审,确定是否达到不合格品的质量要求;3、确定为不合格品后,与会人员共同讨论分析产生的原因,同时有项目质检员做质量分析会议纪要;4、确定产生原因后,按照公司质量贯标程序要求对不合格品进行登记填写有关记录;5、原因分析后,有项目总工组织对问题进行评价是否需要采取预防与纠正措施;6、如需要采取预防与纠正措施时,有项目总工程师编制预防与纠正措施;7、有项目质检员与现场土建工程师监督、指导作业班组进行,按照项目总工程师制订的预防与纠正措施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实施整改,并填写《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记录》。6.3、主要工序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模板支撑系统相关材料(1)模板支撑系统所用材料,材料部门要严格按照材料进出场制度进行验收并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取样检验,对于不合格产品禁止进入施工现场。各种材料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如下:钢管:立杆、横杆、剪刀撑、连墙件等均采用Ф48×3.0焊接钢管,其材质应采用国家现行标准《直缝电焊钢管》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要求》中A3钢的要求,弯曲变形,锈蚀钢管不得使用。脚手架如使用旧钢管,每根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钢管上严禁打孔。钢管质量的验收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中的要求。扣件:采用马钢或钢板扣件,包括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及其附件、T型螺栓、螺母、垫圈等。扣件及其附件应符合GB15831-2006《钢管脚手架扣件》的规定,机械性能不低于KT33-8的可锻铸铁的制作性能,其附件的制造材料应符合GB700-2006中A3的规定,螺纹应符合《平垫圈》的规定。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保证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旋转面间隙小于1mm,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脚手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柠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可调支托:其质量应符合GB700-2006《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要求》中A3钢的要求,螺杆规格不小于M38,螺杆的长度不小于780mm。若采用旧支托,严重锈蚀的支托不得使用,使用前支托螺纹内的混凝土及浮锈应清理干净,并涂刷润滑油。可调支托螺杆的螺纹不得滑丝。胶合木模板:胶合木模板厚度必须满足设计所选用的厚度要求,表面应平整,无翘曲、起皮、掉漆等现象,外观质量满足混凝土浇筑所要求的质量。木方:采用红松材质,腐朽木方严禁使用。木方的截面尺寸不得小于40×90,表面不得有结疤,木方因顺直,翘曲挠度不超过5mm。含水率应不超过5%。(2)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土建工程师及质检部门严格按照该施工方案进行检查并监督,对于未能按照该方案施工的坚决进行返工。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以下几点:①相邻立杆的长度应保证相差不小于500mm,且保证其接头的位置不在同一步内。立杆的接头位置距离主节点的位置不大于步距的1/3。立杆的布置应横成行纵成列,整齐划一。立杆严禁搭接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②扫地杆安装过程中,位于上部的扫地杆中心距立杆底端的距离不超过200mm。单根扫地杆两端的高差不超过20mm,通长扫地杆的水平度不超过50mm。对于不在同一标高的两部分的架体,垂直于高差处的高跨扫地杆应向低跨延伸不少于两跨与低跨的立杆连接。③严格按照附图要求布置水平和竖向剪刀撑,严禁漏设。剪刀撑采用搭接接长,搭接长度不小于500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④每次立杆接长后,在安装水平杆的过程中对立杆的垂直度均应进行调整,立杆全高的垂直度不大于25mm。立杆最顶的一根长度,应由结构底面的标高来控制,一般情况下,对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系统,立杆顶端到结构底面的距离应控制在370mm~220mm之间,立杆顶部的顶托伸出立杆长度不超过200mm。⑤高支模支撑搭设前应按方案图进行放线,做出样板单元,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搭设。搭设过程中严禁集中超负荷堆放钢筋、机械设备及其它材料,防止物体坠落及支撑系统局部坍塌。2、模板工程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撑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确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业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并应按设计及规范规定起拱。模板支撑底部垫通长垫板,防止支撑下沉。梁模板应进行侧向支撑、保证上下口模板不变形,使用对拉螺栓加固。3、钢筋工程认真做好技术交底,技术交底中明确钢筋接头的形式、位置、搭接长度、箍筋间距等内容,必须严格按现行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下料和绑扎之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熟悉施工图和技术资料,并应认真审核所选用钢材的合格证和试验报告、测定技术数据,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4、混凝土工程(1)混凝土结构构件露筋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贴模板振捣不实。预防措施:保护层垫块一般每隔lm设置1块且与主筋固定牢固,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要密些,使钢筋下垂挠度减少,严防垫块松动和位移;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和保护层厚度;使用砼振动器必须待砼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振动时严防碰撞钢筋,以免钢筋位移而破坏保护层。(2)缝隙及夹渣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墙柱根端和梯板脚。预防措施:1)梁与柱节点缝隙夹渣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认真清理施工缝,并将杂物清扫干净。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浇筑混凝土前,应除掉表面的水泥浆和松动的粗、细骨料,并应充分冲洗干净。2)墙柱根端和梯板脚:浇筑混凝土前对墙柱根端、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等,并充分湿润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并在施工缝处事先铺设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混凝土必须分层,细心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第七章监测监控措施为保证高大支模架体的稳定性,保证在搭设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架体变形在允许范围内,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需要采取必要的监控措施对架体的变形进行监控。7.1、监测项目及控制指标本工程高大支模架体的监测项目主要有:①梁、板底模的沉降监测;②立杆的变形监测;③基础的沉降监测;④连墙件的水平位移监测;⑤架体整体水平位移。各项监测指标如下:序号项目搭设变形变形允许偏差允许偏差预警值L≤4.5m10mm//1立杆垂直度4.5m<L≤8m15mm//8m<L≤20m25mm//2板底模板沉降/15mm12mm3梁底模板沉降/10mm8mm4立杆顶部水平位移/8mm5mm5支架整体水平位移/6mm4mm6立杆基础沉降/3mm2mm

检查工具吊线和卷尺水准仪、卷尺水准仪、卷尺吊线、卷尺经纬仪及钢板尺水准仪、卷尺当监测数据超过上表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砼,疏散人员,并根据不同项目采取不同的加固处理措施。1)梁板底模的沉降:当梁板底模的沉降超过预警值时,应在变形超标范围内增加立杆将模板底部顶紧。增加的立杆设置在原有立杆旁边,与水平杆用扣件连接牢固。立杆上端仍然采用顶托将原有托梁支顶牢固。加固时应确保增加立杆的垂直度,并应检查原有立杆的弯曲程度和扣件的紧固程度。2)立杆顶端的水平位移:当立杆顶端出现超警戒值的水平位移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若是个别现象,则是因为上部水平杆与立杆的扣件连接不牢固造成立杆受力弯曲时扣件的滑移引起的,此时应将相应的扣件紧固,并检查附近与之有关的杆件上的扣件,并重新紧固,进行侧向加固。当出现较大面积的立杆顶端位移且都在同一方向时,则按照支架整体水平位移处理。3)支架整体水平位移:当出现支架整体水平位移时,应分析其原因,若是因为在浇筑混凝土时,振动造成的,应时沿位移方向增加剪刀撑,剪刀撑按照原有间距增加,布置在原有剪刀撑的中间。若是因为架体自身稳定性不足造成的,除增加剪刀撑外,应检查连墙件的位移情况,并加密连墙件,增加新的支顶以抵抗水平位移变形。4)立杆基础沉降:出现立杆基础沉降,一般是由于下层满堂架或回顶架间距不能满足要求造成的,此时应将高支模满堂架支撑楼面以下的满堂架或回顶架加密,加密范围为基础沉降超警戒范围及周边两米范围内,加密方式同梁板底模沉降的处理方式。7.2、监测点布置1、梁、板底模沉降监测:底模沉降监测点采用悬挂线锤型监测点。梁底模沉降监测点布置的原则为:结构荷载较大或跨度较大的部位。高支模中梁的沉降监测点布置在高支模区域内每道梁的跨中。转换层大梁梁底模的沉降监测点布置,按照截面尺寸分组的每组最大的梁的梁底跨中的位置。2、立杆的变形监测:立杆垂直度及顶端位移监测点也采用悬挂线锤型监测点。立杆的垂直度及顶端位移监测点设置原则为:立杆受力较大的部位。按照此原则,由于板下的立杆受力较小,板下不布置立杆的变形监测点。梁下的立杆变形监测点可选择与梁底沉降监测点相同的梁下的立杆。3、连墙件的水平位移监测:所有设置的扣件连接的连墙件均作为监测点。采用喷漆标记点。4、架体整体水平位移监测:架体整体水平位移监测点采用外伸刚性杆件监测点。架体整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原则为:建筑物转角部位及架体外围每隔5~6m布置一个监测点。7.3、监测方案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各种监测点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布置完毕,并经项目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开始进行第一次观测,并记录原始数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于浇筑范围内的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监测频率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一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到混凝土终凝期间,监测频率控制在2个小时左右一次。从混凝土洒水覆盖养护开始到养护期结束,每天监测不少于2次。总监测时间不少于7天。7.4、监测信息的记录、反馈及处理所有监测点应按照监测的类型进行统一的编号,每次监测过程中,监测数据统一进行记录。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监测数据必须当场得出结果,以提供给现场指挥人员,控制浇筑速度或下达停止浇筑指令。每个部位的监测数据,必须在完成监测以后立即进行整理,形成正式的监测记录,监测人及核查人签字完成之后交资料室存档。第八章施工安全管理8.1、施工安全管理机构为保证高大支模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模板支撑系统的工作始终处于安全状态,项目部在现有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建立高大支模施工安全管理机构。机构设置如下:组长:(项目执行经理)副组长:组员:8.2、安全生产责任制1、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责任:是项目安全管理机构组长,为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项目施工的安全生产负有全面领导责任和经济责任;认真贯彻国家、行业、地区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和执行本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并配备干部;严格执行安全考核指标和安全生产奖惩办法,主持安全评比、检查、考核工作;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和分析,针对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组织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和安全纪律,讲解安全事故案例,对生产安全和职工的安全健康负责;当发生安全事故时,项目经理必须按国务院安全行政主管部门安全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上报和处置,并制定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2、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对项目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技术工作负总的技术责任;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制定和组织落实专项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进行安全教育。3、安全总监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安全设施的设置,是否符合施工平面图的布置,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对施工全过程的安全进行监督,纠正违章作业,配合有关部门排除安全隐患;组织安全宣传教育和全员安全活动,监督劳保用品质量和正确使用;指导和督促班组搞好安全生产。4、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安排施工生产任务时,向本工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措施交底;严格执行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拒绝违章指挥;作业前应对本次作业使用的机具、设备、防护用具及作业环境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安全标牌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标识方法和内容是否正确完整,以消除安全隐患;组织班组开展安全活动,召开上岗前安全生产会,每周应进行安全讲评。5、操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特种作业人员须培训、持证上岗;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服从安全监督人员的指导,积极参加安全活动;爱护安全设施,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对不安全作业提出意见,拒绝违章指挥;对施工作业过程中危及生命安全和人身健康的行为,作业人员有权抵制、检举和控告。8.3、安全施工管理主要施工前组织施工有关人员进行模板安装、拆除、砼浇筑等有关的安全技术交底。脚手架搭设必须设置纵、横向水平扫地杆,纵向扫地用直角扣固定在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的立杆上。支架立杆应垂直设置,2m高度垂直允许偏差为1.5mm。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两端至中间每隔应设置剪力撑,见上文第四章模板及支持系统。对于净跨大于4m的梁、板,支设底模时按照跨度的1/1000~3/1000起拱。模板支撑安装完成,应按模板支撑验收程序进行,验收只有当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并填写验收记录,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砼浇筑时应派专职的安全员对支撑的模板及其支顶架的变形情况进行观察,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施工,待确定不安全的情况已得到解除方可进行正常施工。梁板砼浇筑时,要控制好楼面上的施工荷载,如砼的倾倒高度、移动泵管等操作,砼的堆积高度等,尽量减少其对模板支撑的冲击而产生失稳。操作面四周搭设好外排防护栏杆,并超过工作面1.2m以上,外围必须挂好防护安全网。8.4、预防坍塌的安全技术措施1、所有上岗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进行认真的技术交底。2、施工时严格按支撑图进行支设,不得马虎,质检人员对作业工序应认真检查,不符合方案和有关规范标准准备的要求施工人员立即整改。3、支模支撑完成后应通知各主管部门认真检查,并签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4、砼施工时要派专人进行检查,有异动情况而立即通知项目负责人到现场处理,有倾覆坍塌危险,应立即进行停工,撤退人员,等处理后无危险方可继续施工。8.5、预防高空坠落的安全技术措施1、搭支撑体系人员必须持证上岗(6.00m以上满堂架搭设必须由有上岗资质的架子工搭设)。2、搭设人员要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等防护工具3、为确保高支模施工安全,要求高支模上部横杆处及高支模穿越个结构楼层处均应设置安全防护平台,若无设置,将严禁施工,同时根据本工程质量奖罚条例,给予相应处罚。4、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进行三级教育,佩戴安全帽。5、所有临时用电必须遵循《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的规定执行,绝对杜绝漏、触电事故发生,造成高层坠落事故发生。第九章应急预案9.1、危险源分析该模板工程作业危险源较多。因此,有必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源及伤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加以控制,才能对施工起到保障安全和文明的作用。(1)危险源:作业人员在各个部位施工,有可能造成高处坠落、触电、模板坍塌、支撑面坍塌,有可能造成机械伤害、物体打击。(2)可能造成的伤害: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模板坍塌等安全事故,可造成肢体伤残、劳动能力丧失、死亡。9.2、应急领导小组项目部成立高支模应急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如下:职务 姓名 职 责 联系方式组长 负责本预案实施,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身安全副组长 协调各组进行抢救、维修,保证预案正常运行通讯联络负责 协调各组进行抢救、维修,保证预案正常运行技术负责人 制定相应方案和措施,有效进行抢险工作抢险负责人 根据方案和设备要求、现场实际进行抢救9.3、应急准备(1)项目部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指定专业分包单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人员。(2)项目部和专业单位成立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和抢救工作小组,并进行培训。(3)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安全、技术等相关人员每天进行日常巡查。每处高排架进行不少于两次的专项检查,并做好设施验收工作。(4)施工中不得出现集中堆载和冲击荷载,砼浇捣施工应加强模板的看模,发现异常情况在第一时间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加固处理,同时通知项目部,及时排除险情,防止事故的发生。施工员、安全员、技术员等必须亲临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做好相应检查记录。9.4、应急响应(1)项目施工现场巡查人员若发现:出现可能造成模板坠落支撑坍塌、构件坍塌等意外情况,迅速通过对讲机或手机将现场情况向项目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同时施工人员撤离施工面,再迅速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2)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意外信息情况后,立即组织抢险抢修工作小组、技术组及架子工班组等赶赴现场,按照职责分工进行抢险工作。(3)技术组和抢险组、救护组等按照抢险方案进行抢险、抢救工作。同时保护好事故现场,做好事故调查工作。现场监护组对出事检查监控,出现事态扩大或失控状态时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4)事故处理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同时,在第一和时间将事故详细情况及处理、调查等报告上级主管部门。(5)复工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复查合格后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正常施工。9.5、现场应急措施1、模板支撑失稳事故应急措施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好后,应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观测,观测的内容有架体的变形、模板的变形。当观测数据超过警戒值时或目测架体变形有可能导致失稳破坏时,应采取如下应急措施:(1)立即停止砼浇灌,立即把浇灌砼的施工人员从操作面上疏散到安全地带部位或从安全通道上疏散到地面上;(2)立即把在架体内值班的人员或架体有可能坍塌影响到的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并划出危险区域,拉起警戒线,由保安负责不准人员靠近;(3)现场值班的项目经理马上报告给应急小组组长及相关负责人,主要说明有可能失稳的部位、目前砼浇灌量、已经采取的应急措施;(4)应急小组组长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如能在最短时间赶往现场不耽误救援,则应给报告者下一步的应急指示,并当即赶到现场进行指挥;否则应授权给现场项目经理或能及时赶往现场的项目最高负责人承担起应急救援职责;(5)应急领导人赶到现场后,应快速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检查人员是否全部疏散到了安全地带,检查已经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否合理和有效;(6)继续对架体的变形进行观测,应急小组人员应召开紧急会议,初步分析架体失稳的原因,确定进一步的安全应急措施;2、模板支撑坍塌事故应急措施(1)发生坍塌事故时,事故发现人员应高声呼救,现场砼浇灌值班的管理人员应立即按以下程序进行应急处理:1)立即停止砼的浇灌,立即把施工人员从操作面上有组织的疏散到安全部位或从安全通道上疏散到地面上;2)立即把架体有可能再次坍塌影响到的范围内的地面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并划出危险区域,拉起警戒线,由保安负责不准人员靠近;3)在坍塌后的安全区域立即组织抢救从操作面上掉下来的施工人员;4)立即指挥通讯组人员通知应急小组组长,主要说明坍塌部位、坍塌面积、有无伤亡、目前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5)立即通知现场医生赶到出事地点,拨打120等求救电话;6)维持现场秩序,特别要注意有亲人被埋、压的人员的情绪,防止其不当救援引起二次坍塌伤人伤已;7)清点现场人数,确定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和位置。(2)应急小组组长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如能在最短时间赶往现场不耽误救援,则应给报告者下一步的应急指示,并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指挥;否则应授权给现场最高负责人或能及时赶往现场的项目最高负责人承担起应急救援职责。(3)应急领导人赶到现场后,应快速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检查人员是否全部疏散到了安全地带,检查已经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否合理和有效;并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下一步的救援措施,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要往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4)技术支持组根据事故情况尽快确定抢险技术措施,抢险组及时将参加抢险人员召集到事故现场,后勤保障组立即组织将救援物资设备调往事故现场。技术支持组将抢险技术措施准确无误地向抢险人员进行交底,抢险组根据技术措施组织抢险人员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抢救。(5)如果存在模架仍有部分悬挂在结构上,有继续坍塌的可能,由组长决定是否撤离救援现场,如果坍塌有不断发生扩大的情况,组长应立即通知所有救援人员终止救援,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6)在确定坍塌没有继续扩大的可能后,根据确定的被埋人员的位置和被埋的方式立即投入救援:1)如果被埋人员被架子压住,首先应由技术人员判断架子的情况,确定架子是否需要加固,如要加固,应由架子工进行可靠的加固后再手工拆除或用气割等方法割断架管救出被埋人员,避免发生架体二次坍塌引起对伤者或救援人员的伤害。2)如果被埋或被压人员有钢筋或其他物体穿过身体,严禁救援人员把物体拔出,应用气焊或其他措施割断物体,让物体留在体内再到医院由医生处置。3)如果被埋、压人员短时间内无法救出,在采取有效救援措施的同时,救援人员应汇同现场医生对伤者进行临进处置,如对伤者身上特别是五官内的砼、灰尘及其他异物进行清理,对伤者伤中进行包扎,并对被埋、压者进行心理安慰,使其心情平静,便于救援者采取合理和有效的措施进行救援。(7)人员救出后,由现场医生对伤者进行处理,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重伤人员由医疗救护组送外抢救。(8)模板坍塌事故所造成的伤害主要是机械性窒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和颅脑损伤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因此紧急工作组成员必须熟练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与技术等。(9)其他组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或再次发生事故。(10)勤戒保卫组应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11)各作业班组要清理撤离人员人数,发现有人员失踪时要立即报告应急小组。(12)疏散人员要服从指挥人员的疏散要求,有秩序地进行疏散,做到不惊慌失措,勿混乱、拥挤,减少人员伤亡。(13)警戒保卫组组织人员封锁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将无关人员清理出现场,并保证救援通道的畅通,派人在大门口或关键路口迎接来救护的车辆。(14)如果120没有及时赶到,由自已派车送往医院联系,做好抢救的准备,避免延误时间。3、高处坠落应急措施(1)呼救1)当发现有人从高处坠落时首先要呼救,救人是第一原则,首要任务是救人,在保证自已不被再次伤害的情况下,一边救人一边大声呼叫,呼叫内容要明确,地点或部位发生的情况,并将信息准确传出。2)现场听到呼叫的任何人,均有责任将高处坠落情况报告给与其最近的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抢救小组成员,使消息迅速报告项目应急救援指挥部。3)应急救援指挥部应立即通知项目各应急响应小组,组织现场抢救工作。4)抢救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二次伤害,抢救过程中要及时清理危险物。5)为了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治安保卫组实施警戒工作保证抢险道路畅通。(2)报警在高空作业过程中,如果有施工操作人员受伤应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并将工程所在位置、工程名称、联系人、事故种类、伤害情况等通知医务人员前来救护,特殊情况可拨打110报警求助,同时必须告知工程附近醒目标志建筑物,以利急救中心迅速判断方位使受伤人员得到及时的医治。(3)自救高处坠落因为受到高速的冲击力使人体组织和器官遭到一不定程度破坏而引起的损伤,通常有多个系统或多个器官受到损伤,严重者当场死亡,高空坠落除有直接或间接受伤器官表现外,尚可有昏迷、呼吸窘迫、面色苍白和表情淡漠等症状,可导致胸、腹腔内脏组织器官发生损伤,为了确保在抢救时按伤者受伤的情况进行抢救,防止由抢救产生的二次伤害,应遵守以下原则:1)由于坠落事故可能引起出血,出血量大(达到总血量的40%),就有生命危险。现场急救时首先应采取紧急治血措施,然后再采取其他措施,常用的止血方法有:指压止血、加压包扎止血、加垫屈肢止血和止血带止血。2)包扎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污染作用,有利于转送和进一步治疗。常用方法有绷带包扎、三角巾包扎、尼龙网包扎自粘贴包扎。3)为了使断骨不再加重,避免加重断骨对周围组织的伤害,减轻伤员的痛苦并便于搬运,常用夹板的方法来固定。搬运时要注意:脊柱骨折,用门板或硬板担架,使伤者面向上。由3-4人分别用手托起头、胸、骨盆、腿部,动作一致平放在担架上,用布带将伤员绑在担架上,以防移动;4)如高空坠落造成受伤者呼吸短促或微弱,胸部无明显呼吸起伏,应立即给其作口对口人工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4-16次;如脉搏微弱,应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心脏按摩,在心脏部位不断按压、松开,频率为60次每分钟,帮助窒息者恢复心脏跳动。9.6、应急物资25t吊机2辆、备用钢管5t、扣件1000只、手提切割机1台、照明灯具若干、大力剪等。常备药品:担架、简单抢险药品、消毒用品等。9.7、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项目部根据本高支模施工特点对应急救援案进行评审并针对施工阶段的不断变化及预案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本应急救援预案。9.8、应急联系电话医院救护中心120匪警110火警119日照市人民医院电话:0633—3365206地址: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泰安路126号涛雒医院电话:0633—8651293地址: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涛坪路9号第十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在建立健全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针对地下室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并在管理体系的框架内,严格实施,确保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达到或超过预定的目标。在每个分项工程开工之前,对作业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有针对性地指出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供相应的预防、规避和处理办法。加强操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做到思想上重视。加强“三宝”、“四临边”的安全教育,杜绝习惯性违章。对于施工用电和大型施工机械的使用,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定期检修,并做好检修记录及大型机械运转记录。同时应加强特种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特别对于电工、电焊工、架子工、塔吊司机、指挥、起重工、司索工等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避免由于教育时间间隔过长产生麻痹思想,增加不安全因素。加强教育,杜绝“三违章”,尤其对于涉及到专业性较强的特殊工种,专业操作人员除应按照相应的安全管理规定操作外,尚应制止非专业人员的违规操作、违章指挥等。针对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如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火灾等,应按照相应的应急预案执行。每个班组在施工现场均应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本班组的安全文明施工负责。以下对地下室结构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文明施工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10.1、钢筋安装钢筋安装过程中主要的安全隐患是跌倒、夹伤或砸伤。因此应注意检查操作人员安全防护用品的佩戴情况,如厚手套、劳保鞋、安全帽等。除此之外,如果具备条件,在承台、板等较大结构部位的钢筋绑扎过程中应铺设临时通道,改善施工条件。对于现场需要焊接的钢筋,所使用的电焊机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并定期检查其安全状况,严禁不符合要求的电焊机在现场使用。电焊机应从专用电箱处接电。电焊工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护目镜或面罩、绝缘长手套、防护靴等劳保用品。10.2、支撑架搭设满堂脚手架的搭设顶上部分时已经属于高处作业,但又没有挂安全带的地方,因此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应及时铺设脚手板,提供临时工作面,严禁使用木方代替脚手板。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在上下同时操作,以免上部的工具或扣件坠落砸伤下部操作人员。扣件因使用筐、桶等盛放,严禁零散搁置在脚手板上。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收集未使用的扣件、工具等,以免造成安全隐患。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进行操作,只要有地方挂,及时将安全带挂牢。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对于钢管的架设,尤其是长钢管,应两个人配合操作,禁止单个人员操作。10.3、模板支设模板支设过程中,主要防止钉子扎伤,因此要求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穿劳保鞋、戴防护手套操作。对于操作人员随身携带的锤子、钳子等工具,应有工具袋盛放,对于钉子、胶带等小物品可采用木盒盛放。在现场使用的手持式电锯、电钻等应保证其电源线绝缘可靠,对于绝缘皮破损的电器应及时修补破损处或跟换电源线。对于使用的移动插座,应具有可靠的接地连接,并从施工现场的末级电箱或专用电箱引出。对于模板支设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应在每个班组施工完毕后及时清理,做到工完场清。边角料尽量利用,对于无法利用的废料应堆放到制定的地点,定期清理。10.4、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主要防止触电事故,因此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对使用的振捣棒、平板振动器等工具进行检查,确保其工作正常,无漏电隐患,方可使用。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备用振捣棒,以备替换。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进行操作。第十一章附件11.1、附图序号图纸名称图纸编号1《F1层12~13/M~N轴高支模架体布置图》0012《F1层12~13(3~4)/C~D轴高支模架体布置图》0023《F1层5~8/G~H轴立杆及水平杆平面撑搭设示意图》0034《F1层5~8/G~H轴板下竖向及水平剪刀搭设示意图》0045《F4层2~5/G~L轴立杆及水平杆平面撑搭设示意图》0056《F4层2~5/G~L轴板下竖向及水平剪刀撑搭设示意图》0067《屋面层3~5/G~L轴立杆及水平杆撑搭设示意图》0078《屋面层3~5/G~L轴竖向及水平剪刀撑搭设示意图》0089《3-3和4-4剖面示意图》00910《梁模板支撑架搭设示意图》01011.2、计算书序号类别计算书名称计算范例1板底《计算书一》150mm厚楼板,高度22.8m2《计算书二》180mm厚楼板,高度12.65m3《计算书三》250*600梁,层高11.1m4《计算书四》400*800梁,层高11.1m5《计算书五》300*800梁,层高22.8m6《计算书六》650*1200梁,层高13.2m7梁底《计算书七》600*900梁,层高22.8m8《计算书八》1000*1000梁,层高7.2m9《计算书九》650*1500梁,层高15.8m10《计算书十》1000*1600梁,层高7.2m11《计算书十一》900*1500梁,层高22.4m12《计算书十二》600*900梁13梁侧《计算书十三》1000*1000梁14《计算书十四》1000*1600梁计算书一:扣件钢管楼板模板支架计算书依据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