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知识点_第1页
社会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知识点_第2页
社会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知识点_第3页
社会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知识点_第4页
社会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知识点第一章(P19)【本章要点】1.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价值判断的。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保持客观性的困难以及研究所受到的各种限制,构成了社会研究中的主要困难。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6.社会研究有四种基本研究方式,即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其中每一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语言,构成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区别于其他的社会研究的明显特征。7.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8.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在经验研究中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探求知识的方法。其一是科学主义的,其二是自然主义的。而定量研究方式与定性研究方式则可以说是这两种方法论的最集中体现。它们是我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两条途径,二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在社会研究者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它们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9.社会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的收集;(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基本概念】社会研究方法论研究方式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第二章(P41)【本章要点】1.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通常可将理论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理论、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由于实践上的原因,研究者在一项具体研究中所涉及的,通常并不是宏观意义上的理论,而是那种相对简单、相对具体、相对小型的理论,即那些中观层次的理论和微观层次的理论。2.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有三条,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2)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3.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是构成理论的基本要素。4.概念是建构理论的“砖石”和“基本材料”,正是由逻辑地联系起来的概念形成了理论。5.在社会研究中,理论也可以说是由变量语言构成的,其目的是描述不同变量及其不同属性之间所存在的某种逻辑关系。6.直接由概念构成的是命题,而理论则是由一组命题所构成的。如果把概念称为建筑理论大厦的“砖石”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命题说成是建筑理论大厦的“预制板”。7.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是假设,即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8.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体现在: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理论视野和概念框架;指导研究方向;提供研究的解释。9.经验研究执行四个主要功能以帮助和决定理论的发展。这四个功能是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廓清理论。10.一种理论解释的发展包含着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或阶段,即以归纳推理为标志的理论建构过程和以演绎推理为特征的理论检验过程。这两个过程并不是获得好的理论解释的替换方式,而是代表两种有着不同起点的研究阶段。理论建构过程以观察为起点,然后通过归纳推理,得出解释这些观察的理论;而理论检验过程则是以理论为起点,通过演绎推理,作出预言或预测,并通过对实际事物的观察来检验预言的正确性。【基本概念】理论概念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命题假设经验概括第三章(P60)【本章要点】1.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特定经历、各种文献资料是社会研究问题的最主要来源。2.选择研究问题时所依据的标准如下:(1)重要性;(2)创造性;(3)可行性;(4)合适性。3.研究问题的重要性是指其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它既可以是理论方面的,也可以是实践方面的,或者是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兼而有之的。4.研究问题的创新性指的是其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的特点。5.研究问题的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该研究的主、客观条件。6.研究问题的合适性则指的是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是否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7.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这是选择研究问题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8.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是使研究问题明确化的两种方法。9.文献回顾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问题领域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同时还可以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10.文献回顾的过程通常包括三项主要的工作任务:其一是查找相关的文献;其二是对文献进行选择;其三是实际阅读和分析文献。【基本概念】研究问题研究主题问题的重要性问题的创造性问题的可行性问题的合适性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文献回顾第四章(P82)【本章要点】1.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以及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2.研究目的主要有三种,即探索、描述和解释。3.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4.描述性研究的目标是发现和概括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它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等特征。5.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原因,是说明关系。6.理论性研究致力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解释社会世界如何运转的理论假设,以此增加人们对具体社会现象所具有的内在规律的认识。7.应用性研究主要关注现实社会问题,且以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建议为目标。8.社会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式有四种,即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以及实地研究。9.最常见的分析单位类型是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它们都是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在做出研究结论时,要注意防止犯与分析单位有关的区群谬误和简化论错误。10.社会研究在时间维度上可以划分为横向的和纵向的。纵向研究中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和同组研究。11.研究计划书的内容包括研究目的、内容、理论假设、分析单位、抽样程序、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人员组织、进度安排等。【基本概念】研究设计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分析单位区群谬误简化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同组研究研究计划书第五章(P112)【本章要点】1.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量的四个要素是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数字和符号。2.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操作化是社会研究中由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3.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澄清与界定概念;二是发展测量指标。4.对抽象概念进行操作化时,往往在具体方法和测量指标方面,存在多种不同的选择。即对同一个概念进行测量时,可能会产生出不同的测量指标。而一项具体社会研究的结果,又与它所采用的操作化方式及其所产生的测量指标密切相关。5.测量层次分为四种,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四种测量的层次由低到高,逐渐上升。高层次的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功能,它既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可以测量的内容,也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同时,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作为低层次测量处理。6.对概念的复合测量可以用量表。量表是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7.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换句话说,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常用的信度有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折半信度。8.测量的效度即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测量的效度具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表面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基本概念】测量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操作化量表总加量表李克特量表语义差异量表信度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效度表面效度准则效度结构效度第六章(P152)【本章要点】1.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即抽取总体的一个子集)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抽样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这些样本值去估计和推断各种总体值。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2.各种抽样都可以归到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两大类中。这是两种有着本质区别的抽样类型。概率抽样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因而它能够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而非概率抽样则主要是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对象,它不考虑抽样中的等概率原则,因而往往产生较大的误差,难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3.所谓随机抽取,就是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也即被抽中的机会相等)。4.抽样的一般程序包括下述几个步骤:(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设计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5.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6.按照Kish的户内抽样方法抽取被访对象的好处是,它不仅可以使研究者收集到样本家庭的资料,同时也可以收集到由这些被访者构成的个人样本的资料,这种资料可以用来描述这一地区所有成年人所构成的总体。7.社会研究中最重要也最常用的一种不等概率抽样叫作“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简称PPS抽样。8.一个优秀的抽样设计应该满足下列四条标准,也即是进行抽样设计的四条原则:(1)目的性原则;(2)可测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9.一般情况下,社会研究中样本规模的确定主要受到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总体的规模,推断的把握性与精确性,总体的异质性程度,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基本概念】总体元素样本抽样抽样单位抽样框参数值统计值随机抽取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户内抽样PPS抽样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样本规模置信度抽样误差第七章(P175)【本章要点】1.实验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它的基本目标是判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2.实验有着三对基本要素:(1)实验组与控制组;(2)前测与后测;(3)自变量与因变量。它们构成了实验研究所具有的独特的语言。3.在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又称作实验刺激,而因变量则往往是研究所测量的变量。4.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对因变量进行前测;然后,通过操纵某些条件,引入被看作自变量和原因的实验刺激;再对引入自变量以后因变量的情况进行测量;并通过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来判断两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这就是实验研究的最基本的分析逻辑。5.实验研究的逻辑要求必须有两组各方面都一样的实验对象。而创造出两组相同的对象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匹配;二是随机指派。6.一个具有前后测和实验刺激的实验组加上一个具有前后测的控制组,是实验研究中的经典设计。7.为了排除前测与实验刺激的交互作用的影响,需要一种三组实验设计。8.为了进一步排除实验以外的因素的影响,需要一种四组实验设计。9.重大事件的影响、实验对象的发育所造成的影响、前后测环境不一致的影响、初试复试效应的影响、实验对象选择和缺损的影响等等,是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几个重要方面。【基本概念】实验实验刺激前测后测实验组控制组匹配随机指派实验室实验实地实验准实验设计双盲实验经典实验设计交互作用第八章(P217)【本章要点】1.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2.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如下:(1)从某个总体中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2)依靠特定的工具即调查问卷来收集资料;(3)研究所得到的是巨大的量化资料,且必须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资料的统计分析。3.调查研究的题材主要可分为三大类: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社会行为和活动、意见和态度。4.调查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是自填问卷法;其二是结构访问法。根据具体实施方法的不同,前者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网络调查法,后者则可分为当面访问法与电话访问法。5.自填问卷法指的是调查者将调查问卷发送给(或者邮寄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再由调查者收回的方法。结构访问法则是指调查者依据结构式的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逐一地提出问题,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在问卷上选择合适的答案的方法。6.问卷是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则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7.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是问卷设计的重要原则。8.问卷设计中,问题措辞的基本原则是简短、明确、通俗、易懂。9.一份问卷中的问题数量不宜太多,问卷不宜太长。通常以回答者在2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最多也不要超过30分钟。10.一项具体调查在资料收集阶段的组织与实施工作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调查员的挑选;(2)培训调查员的方法;(3)联系被调查者;(4)调查过程的管理与质量监控。【基本概念】调查研究市场调查民意调查问卷封面信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编码预编码后编码自填问卷法结构访问法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网络调查法当面访问法电话访问法调查的回收率第九章(P243)【本章要点】1.文献即包含我们希望加以研究的现象的任何信息形式。根据具体形式和来源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个人文献、官方文献及大众传播媒介文献三大类。2.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就是通过定量地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其主要类型有内容分析、二次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3.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所显示出来的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技术。除了信息本身的内容外,内容分析还被用来研究信息发出者的动机,以及信息传播的效果或影响。4.内容分析中的抽样通常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它涉及三个不同性质的总体。首先是媒介的抽样,其次是期号的抽样,最后是内容的抽样。5.内容分析的基本做法是对样本中的信息进行编码,即根据特定的概念框架,对信息——无论是口头的、文字的、画面的或是其他形式的——做分类记录。6.二次分析指的是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这种新的分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用来分析新的、不同的问题;二是用新的方法和技术去分析别人的资料,即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处理同一种资料。7.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指的是利用各种以频数、百分比等统计形式出现的聚集资料。8.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具有无反应性、费用低、可接触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广、易于做纵向研究、可重复等优点,以及文献质量难以保证、有些文献难以获得、难以编码以及效度和信度较低等不足。【基本概念】文献利用文献的定量分析内容分析二次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第十章(P271)【本章要点】1.资料审核是指研究者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主要是问卷)进行初步的审阅、校对,剔除乱填、空白和严重缺答的废卷,使得原始资料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2.为了减少编码工作中的误差,需要编制一份编码手册。在编码手册中,将需要编码的项目和问题一一列出,逐一规定它们的代码、宽度、栏码、简要名称、答案赋值方式等等。3.在进行统计分析之前,应仔细地进行数据清理工作。主要包括有效范围清理、逻辑一致性清理和数据质量抽查等内容。4.单变量统计分析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两大部分。前者的目的在于用最简单的概括形式反映出大量数据资料所容纳的基本信息。它包括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等。后者的目的则是用从样本中得到的结果推断总体的情况,它主要包括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等。5.交互分类是一种专门用来分析两个定类变量(或一个定类变量和一个定序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它既可以用来对总体的分布情况和内在结构进行描述,又可以用来进行分组比较,还可以用来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要保证从样本中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意义,必须对它们进行χ2检验。6.相关测量与变量的层次有着密切的关系。定类与定类或定类与定序变量的关系常用λ系数;定序与定序变量常用G系数;定类与定距或定序与定距变量常用E系数;定距与定距变量则常用r系数。7.相关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回归分析则是对有相关关系的现象,根据其关系的形态找出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即建立回归方程,来近似地表达变量间的平均变化关系,以便依据回归方程对未知的情况进行估计和预测。8.阐释模式是一种通过引进并控制第三变量,来进一步了解和探讨原来两变量之间关系性质的统计分析方法。它分为因果分析、阐明分析和条件分析。9.复相关分析是一种以一个统计值来简化多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复相关系数R的平方R2称为决定系数,具有消减误差比例的意义。10.多元回归分析是用多个自变量来估计或预测一个因变量的数值,并了解这些自变量中的哪一个对因变量的影响力最大的方法。【基本概念】资料审核数据清理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区间估计假设检验交互分类消减误差比例阐释模式复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第十一章(P300)【本章要点】1.研究报告是反映社会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根据研究报告在性质和主要功能上的不同,我们可将其区分为描述性报告和解释性报告、学术性报告与应用性报告、定量研究报告与定性研究报告等。2.描述性报告着重于对所研究现象进行系统、全面的描述,这种描述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解释性报告主要用研究所得资料来解释和说明某类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说明不同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3.定量研究报告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在结构上它通常可以分成导言、方法、结果、讨论、小结或摘要、参考文献,以及附录几个部分。4.导言主要说明所研究的问题、背景、研究的动机等;方法部分主要说明研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研究的程序和工具等;结果部分说明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讨论部分则说明研究结果具有哪些意义,从这一结果出发,还能得到什么或还能继续做些什么;小结或摘要是对上述四个方面的简要总结;参考文献是研究报告中所涉及的书籍和文章的目录集合;附录部分列出研究过程中所用的问卷、量表及某些计算公式的推导、数据计算方法等。5.研究报告在内容上应从广阔的导言开始,逐渐集中到比较专门化的领域,直到提出研究者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的问题,即由“宽”变“窄”。然后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果,这是研究报告内容的最狭窄部分。当转向讨论研究结果的内涵时起,研究报告又开始逐渐由具体的结论向更一般的领域拓展,即由“窄”又变“宽”。【基本概念】研究报告描述性报告解释性报告第十二章(P329)【本章要点】1.无论是在具体定义上,还是在它们所指称的英文概念上,“定性研究”“质性研究”“质化研究”“质的研究”这四种概念完全相同,没有区别。换句话说,“质性研究”“质化研究”“质的研究”并不是与“定性研究”不同的新的研究。2.与定量研究仅有实验、调查、内容分析等很少几种研究方式有所不同的是,定性研究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五花八门。而且对于定性研究有哪些基本的类型,目前也没有完全一致的答案。常见的观点有“大树论”和“大伞论”。3.采取从不同角度(而不是同一种角度)对定性研究进行不统一标准(而不是统一标准)的分类,可以得出定性研究的几种基本类型。一类是以“深入实地”为基本特征的定性研究,主要包括以收集和分析观察资料、访谈资料为主的实地研究、民族志和参与观察。这是定性研究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特征的方式。另一类则是以“专注于文本”为基本特征的定性研究,包括各种形式的文本研究,比如,话语分析、叙事分析、谈话分析、历史比较研究等。在划分出上述两大类型的基础上,可以再从研究对象数目的角度,增加个案研究的方式,从研究目标的角度增加扎根理论的方式,从影响和干预现实的角度增加行动研究的方式。4.在定性研究中,实地研究(或民族志、参与观察)、个案研究、扎根理论、文本分析、行动研究等,是最基本、最应该熟悉和掌握的研究方式。5.从狭义来理解“观察”,参与观察就只是实地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具体方法,就只是实地研究方式中的一个部分。从广义上来理解“观察”,参与观察和实地研究就是一回事。6.来源于人类学的民族志是一种更为极端的实地研究,它不仅要求研究者在实地生活的时间更长,参与当地社会生活的程度更深,同时其主要的关注点也更多地集中于对当地社会的文化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上。7.定性研究最为本质的特征包括:“到现场”“到实地”;“重情景”“重关联”;“重意义”“重主观”;8.定性研究方式所弥补的正是以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为代表的定量研究方式的不足。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社会世界奥秘的另一种视角和另一条途径。它不仅可以帮我们看到定量研究所看不到的东西,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定量研究所不能提供的东西。这正是定性研究在方法论上所具有的最大意义。9.虽然研究者在一项研究中究竟是采用定性研究方式还是采用定量研究方式,会受到研究者的个人喜好、知识背景、方法训练等因素的影响;但做出正确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却是这项研究所要探讨的社会现象的性质,特别是这项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的性质。10.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回答的问题不同、研究的程序不同、研究的策略不同、研究的工具不同等方面。11.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几种常见结合形式:一是研究者在定量研究的过程中使用了定性研究的某些具体方法和技术;二是研究者在定量研究中使用了定性研究的某种具体方式,以帮助自己对定量研究中统计分析的结果进行理解和解释;三是对研究总问题的不同方面分别使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来进行探讨,用不同方式研究的结果分别回答总问题的不同方面,并最终一起完成回答研究总问题的任务。这种形式才是真正意义上两种研究方式的结合。第十三章(P358)【本章要点】1.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2.在一定意义上,实地研究是参与观察与个案研究的合称。从研究背景和对象范围上看,个案研究是其特征;而从研究方式和资料收集方法上看,参与观察则是其突出的特点。3.个案研究即对一个个人、一件事件、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它的特点是焦点特别集中,对现象的了解特别深入、详细。它不仅可以用来描述现象,反映事物或事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而且能为后来较大的总体研究提供理论假设。4.实地研究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阶段:(1)选择研究背景;(2)获准进入;(3)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4)收集资料(观察或访谈);(5)整理和分析资料;(6)报告研究结果。5.正式的、合法的身份以及单位或组织的介绍信,并不是保证研究者能获准进入实地的充分条件,而只是一种必要条件。研究者要能够参与研究对象的实际社会生活,还常常需要某些“关键人物”或“中间人”的帮助。6.尽快取得观察对象的信任,并尽快与他们建立友善的关系,是进入实地后研究者面临的首要任务。7.每天晚上一定要对白天参与观察所得到的资料,与各种对象谈话、闲聊时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回忆和记录。同时还应记录下研究者本人的思想、感情、评价、认识、猜想、理解等主观内容。8.按照观察中研究者所处的位置或所采取的角色,我们可以将观察区分为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根据观察地点的不同可以将观察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还可以根据观察方式的结构程度将其区分为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9.在参与观察过程中研究者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角色:(1)“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2)“完全参与者”。前者是指研究者的身份对于所研究的群体来说是公开的,后者则是将研究者真实的身份隐藏起来,而以某种虚假的身份参与所研究的社区或群体中进行观察。10.参与观察者往往要经历一个“先融进去”,“再跳出来”的过程,即参与观察过程中有一个角色转换的问题。11.实地研究中的无结构访谈可分为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两种。正式访谈指的是研究者事先有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预约的访谈。而非正式访谈则指的是研究者在实地参与研究对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随时碰上的、无事先准备的、更接近一般闲聊的访谈。【基本概念】实地研究个案研究观察实验室观察实地观察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结构观察无结构观察完全参与者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无结构访谈正式访谈非正式访谈第十四章(P379)【本章要点】1.定性资料具有来源的多样性、形式的无规范性,以及不同阶段的变异性等特征。2.定性资料分析与定量资料分析有四个大的不同:分析程序与技术的标准化程度不同,资料分析的开始点不同,与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不同,以及分析的方式及所用的工具不同。3.定性资料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将大量的、特定的细节组织成一幅清楚的图画、一种概括的模式,或一组相互连接的概念,以形成用来理解和解释具体现象的理论。4.概括性的问题、测量与比较的问题、推断因果关系的问题,以及实地证据的总结和表达问题,反映了定性资料分析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定性质。5.编码是定性资料分析中一个完整的部分。研究者将原始资料组织成概念类别,创造出主题或概念,然后用这些主题或概念来分析资料。这种编码使得研究者摆脱了原始资料的细节,而在一个更高层次上来思考这些资料,并引导研究者走向概括和理论。6.斯特劳斯定义了三种定性资料的编码类型: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选择式编码。7.概念的形成为定性资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