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磨子岭风电场工程项目报告表_第1页
全州磨子岭风电场工程项目报告表_第2页
全州磨子岭风电场工程项目报告表_第3页
全州磨子岭风电场工程项目报告表_第4页
全州磨子岭风电场工程项目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州磨子岭风电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目录TOC\o"1-3"\h\u13057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24184二、建设内容 1126657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339582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69049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7431245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8614087七、结论 90附图:附图1磨子岭风电场地理位置图附图2磨子岭风电场总平面布置图附图3风电场敏感目标分布图附图4项目在桂林生态功能区中的位置附图5项目与桂林市“三线一单”环境管控单元的位置关系示意图附件:附件1项目委托书附件2营业执照附件3监测报告附件4确认书附件5广西壮族自治区能源局文件(桂能新能[2021]14号)《广西壮族自治区能源局关于印发2021年保障性并网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附件6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全州磨子岭风电场核准的批复附件7《关于请求出具白竹、磨子岭风电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与水源保护地证明的函》的复函附件8全州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全州磨子岭风电项目规划选址论证的审查意见附件9评审报告附件10全州县林业局证明文件附件11全州县文物管理所证明文件附表:附件1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附件2附件3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全州磨子岭风电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表3-3、3-4。测点位置测量时段时段主要声源结果[dB(A)]拟建MZL02风机机位1#2022.02.24昼间:14:08-14:33夜间:23:15-23:41昼间环境噪声43.2夜间环境噪声41.5拟建MZL02风机机位1#2022.02.25昼间:10:26-10:54夜间:22:07-22:35昼间环境噪声45.8夜间环境噪声42.9参考限值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昼间60dB(A)夜间50dB(A)注:1.2022.02.24天气:多云,风向:东北,风速:1.30m/s;2022.02.25天气:多云,风向:东北,风速:0.86m/s;2.测量工况:正常生产。测点位置测量时段时段主要声源结果[dB(A)]弄岩上村2#2022.02.24昼间:14:52-15:35夜间:23:56-00:37昼间环境噪声47.5夜间环境噪声41.0弄岩中村3#昼间环境噪声47.9夜间环境噪声41.4黄龙村4#昼间环境噪声48.2夜间环境噪声42.9雷公岩村5#昼间环境噪声47.7夜间环境噪声40.3弄岩上村2#2022.02.25昼间:11:17-11:58夜间:22:47-23:30昼间环境噪声49.1夜间环境噪声41.4弄岩中村3#昼间环境噪声47.4夜间环境噪声40.8黄龙村4#昼间环境噪声50.3夜间环境噪声43.2雷公岩村5#昼间环境噪声48.6夜间环境噪声41.7参考限值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昼间55dB(A)夜间45dB(A)注:1.2022.02.24天气:多云,风向:东北,风速:1.30m/s;2022.02.25天气:多云,风向:东北,风速:0.86m/s;2.测量工况:正常生产。由表3-3、3-4可知,拟建风机位置处的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各村庄敏感点的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总体上声环境质量较好。四、生态环境质量现状1、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2008),项目位于一般生态功能区。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2012),项目所处的全州县为省级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其功能定位为全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其发展方向为严格保护耕地;以县城和重点镇为重点推进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引道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企业集聚,避免过度分散发展工业导致过度占用耕地。2、生态环境现状本项目位于桂林市全州县东山乡境内。(1)地形地貌工程区风机位于沿全州县黄龙洞村西侧和北两侧的山脊分布。区内地形起伏较大,山顶地形相对较开阔,高程在600~980m之间,两侧地形坡角约30°~50°,地表植被主要为灌木、杂草、丛树等。1#、2#风电机组位于弄岩村西侧一带山脊,4#~18#风电机组主要分布在黄龙洞村西侧和雷公岩村北侧一带山脊,风电机组机位海拔高度1010~1280m,总体地势表现为南高北低。该范围内山脊植被较密,覆盖层较薄,主要是强风化~中等风化状态的灰岩。储能站:位于六字界升压站北侧约100m较平缓坡地,浅丘地貌,储能站在小山包上,交通便利。该范围内植被较密,覆盖层较厚,主要是粉质粘土与碎石土。(2)土壤全州县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山地草甸土、冲积土、水稻土8个土类,17个亚类,54个属,137个土种。自然土壤分山地、丘陵和河岸滩涂3种类型。山地自然土壤包括山地草甸土、黄棕壤、紫色土、红壤和石灰土6个土类,面积约占全部自然土壤的65%;丘陵自然土壤包括红壤和岩溶区的石灰土;河岸潍涂自然土均为河岸冲积土。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水稻土、棕色石灰土及黄红壤。(3)植被全州县天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季雨。以里白科、乌毛蕨科、木兰科、山茶科、蔷薇科、柿树科、杜鹃科、金樱科、榛木科、竹亚科、兰科、禾本科、沙覃科、四照花科、买麻藤科、黄杨科、松科等为多。树种以马尾松占绝对优势,荷木、枫香、大叶栋、稠木等组成阔叶林也占有一定比重。人工林则以杉木为主,油桐、桉树、苦楝树次之。灌木以桃金娘、扫枝群为主,油柑子、野牡丹、水杨梅次之。草本以中生型的五节芒、铁芒箕群丛和旱生的野古草、黄茅草群为主,八月茅、狗尾蕨、东方乌毛蕨、巴茅等次之。植被随着海拔高度不同有差异。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在海拔1200m以上的中山地带,坡度大,雾雨、冰雪期长,主要植被以映山红、蕨芭为主,其次有大叶胡枝子、鸟毛蕨、五节芒等;在海拔400-1200m的低山、中山上部的阳坡和迎风坡,由于水、热充足,主要植被以映山红、铁芒箕为主;在半阳坡和半阴坡,主要植被以白栎、五节芒为主;在海拔400-1200m的低山、中山的中、下部,主要植被以白栎、铁芒箕为主;在海拔为200-400m的丘陵上部,土层薄、肥力低,由于人为的放牧、火灾以及无计划砍伐、毁林开荒等原因,原生植被已被破坏,原生森林已不多见,原生植被演替成旱生型矮草群丛、中型稀树草地和针叶禾草植物群落。全县森林面积28.51万hm2,森林覆盖率51%,活立木蓄积量1400万m3。已形成纤维材、竹子、松脂和名特优经济林果四大林业商品基地,是广西木材生产基地和主要林区县(市)之一。本项目区域海拔较高(1100-1280m),以次生灌草丛为主,尤其是山顶区域及部分陡峭山坡常分布有大面积的草坡,主要种类为五节芒等,草坡下缘地带通常以灌丛为主,主要种类有满山红、悬钩子属、杜鹃、茅栗等。(4)土地利用类型本项目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其他草地、灌木林地等,未占用水源保护区、也不涉及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地等。本项目风电场场址地貌属于中低山地貌。经现场踏勘及查阅资料,项目区属人口密度较稀少的中山地貌地区,用地范围位于山体的上部,其独特的自然条件、海拔及气候特点导致,项目区内天然植被较少,占地区野生动、植物种类稀少。整个评价区域以次生灌草丛为主,尤其是山顶区域及部分陡峭山坡常分布有大面积的草坡,主要种类为五节芒等,草坡下缘地带通常以灌丛为主,主要种类有满山红、悬钩子属、杜鹃、茅栗等。序号分类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类型1风电机组1#风机灌木林地灌木2#风机灌木林地灌木3#风机灌木林地灌木4#风机其他草地草地5#风机灌木林地灌木6#风机灌木林地灌木7#风机其他草地草地8#风机灌木林地灌木9#风机灌木林地灌木10#风机灌木林地灌木11#风机灌木林地灌木12#风机灌木林地灌木13#风机灌木林地灌木14#风机其他草地草地15#风机灌木林地灌木2道路工程进场道路其他草地草地3检修道路灌木林地/其他草地灌木/草地4线路工程灌木林地/其他草地灌木/草地5临施工场地其他草地草地(5)陆生动物1)两栖爬行类由于项目地处于中低山丘陵,并且生境较为单一,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较少。项目地未发现珍稀、濒危及保护两栖爬行动物分布。2)鸟类项目所占地植被类型单一,且多为荒草地,鸟类物种组成及数量均较少。根据野外调查及相关文献,该区域分布的鸟类物种有:山斑鸠、小云雀、斑鸫等。项目地未发现珍稀、濒危及保护鸟类分布。①中国鸟类迁徙现状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有候鸟600多种,迁徙鸟类数量在20亿只以上,占世界候鸟总数的25%左右。穿越中国的世界鸟类迁徙路线有三条,一条穿越新疆;第二条沿东南沿海的上海、江苏、山东、辽宁迁徙,即东亚—澳大利亚通道;另一条穿越中部一带,即中部通道。本项目位于中部迁徙通道上。如下图所示。其中一条最主要的迁徙路线是从北部湾沿海地区逐步扇形收窄经横县西津湿地水-环江一带的九万大山和滚贝老山进入云贵高原甚至抵达四川等西部地区的路经兴安县-沿湘江上游平原-途经全州县的迁徙通道的鸟类种类和数量均比较多,3)兽类项目地主要生境为荒草地,无大型兽类分布,主要为中小型兽类,而其中以啮齿类动物为主。项目地未发现珍稀、濒危及保护兽类分布。(6)生态敏感区工程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其他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特殊生态敏感区,也不涉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敏感区。根据现场调查情况,项目区属于中山地貌地区,用地范围位于山体上部,其独特的自然条件、海拔及气候特点导致其植物种类稀少,评价区山地分布较多的杜鹃、胡枝子、山鸡椒、盐肤木、珍珠花、南烛、小檗、日本锦带花、中国旌节花、箭竹、五节芒、芒、野古草、纤毛鸭嘴草、灯芯草、蕨、峨眉千里光等,以高山灌丛和草甸为主,此外有人工种植的柳杉、杉木、凹叶厚朴、鹅掌楸、桉树等,未发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根据《桂林市候鸟迁徙主要路线示意图》,本风电场场址不涉及候鸟迁徙通道,见图3-2。五、主要环境保护对象(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由于本工程为清洁能源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很少,并且风电场风机位置全部位于山顶。本工程风电场场址周边等6个居民点,其中距离风机1km范围内的居民点有1个,为弄岩上村,距离最近风机约870m;场界外距离风机1km范围内的无居民点。本项目风电场涉及场内检修道路的新建与旧路改造工程,道路在施工过程中会对道路沿途的居民点造成一定影响,主要影响时段为施工期。本项目道路的新建与旧路改建工程沿途100m范围内的居民点主要有。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6所示,与风电场的相对关系见附图2。类型环境保护目标方位及直线最近距离保护目标特征执行标准方位距离环境空气弄岩上村风电场范围0.87km约45户,18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弄岩中村风电场范围1.14km约40户,160人黄龙洞村风电场范围1.16km约30户,130人老村风电场范围1.28km约35户,140人井村风电场范围1.80km约15户,70人雷公岩村风电场范围1.81km约80户,330人地表水灌江风电场西南侧6.87km/《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声环境敏感目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本工程所在区域无大型工业污染源,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根据现场监测数据,拟建风机位置处的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各村庄敏感点的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总体上声环境质量较好。综上所述,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存在原有污染情况和生态破坏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经现场踏勘、核对相关资料及咨询地方林业局、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本工程占地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踏勘,本工程区域评价范围内无学校、居民点、医院等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风机、新建场内道路、临时施工营地等距离居民点均在1km以上,评价范围内无大气、声环境敏感点。本风电场区域无高山阻隔而形成鸟类迁飞的固定通道,鸟类的迁徙分散,对风电场将来运行时发生鸟机相撞风险较低。因此,风电场建设对鸟类的影响较小并可控。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一)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具体限值详见表3-7。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标准来源SO2年平均0.0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及修改单要求24小时平均0.151小时平均0.50NO2年平均0.0424小时平均0.081小时平均0.20TSP年平均0.2024小时平均0.30PM10年平均0.0724小时平均0.15PM2.5年平均0.03524小时平均0.075CO24小时平均41小时平均10O3日最大8小时平均0.161小时平均0.2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区域附近地表水体为Ⅲ类功能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具体标准值详见表3-8。类别pHCODCrBOD5NH3-NTPⅢ类6~9≤20≤4≤1.0≤0.2地下水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项目pH总硬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H3-N总大肠菌群标准限值6.5-8.5≤450mg/L≤3.0mg/L≤0.5mg/L≤3.0个/100mL4、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厂界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区域环境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1类区标准,具体详见表3-10。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标准来源2类605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554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二)排放标准1、废水运营期:项目生产过程中无生产废水产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2、废气项目施工期及营运期外排粉尘污染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4-1996)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排气筒(m)二级监控点排放浓度(mg/m3)颗粒物120153.5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项目依托原有升压站食堂,产生的油烟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小型,油烟排放浓度限值2.0mg/m3,油烟净化效率不小于60%。3、噪声本项目施工期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排放限值,具体标准值见表3-12。昼间夜间7055项目运营期厂界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排放标准,厂界噪声排放限值见表3-13。时段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标准来源2类605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固体废物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有关规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要求。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4-2001)及2013年修改单相关要求。其他无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生态调查范围内未发现有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大树的林地和草地改变成没有生产力的建设用地,使区域自然体系生产力有所降总占地面积64.93hm2,其中永久占地4.35hm2,临时占地60.58hm260.58101.3766.96二、工程建设使植被生物量减少和丧失是道路工程产生的主要负面影响之一,加之道路占地大部分被填筑为路基,该类型所占用的植被生物量是无法恢复本工程设有1处施工生活区。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生活污水,主要为粪便污水和洗漱污水。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COD、BOD5、NH3-N、SS,若不加以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将造成受纳水体水质恶化。施工生活区生活污水统一收集、排放至营地内的临时化粪池内处理后用于施工生活区附近区域的林草地浇灌,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化粪池进行清理并掩埋。生活污水不得排入临近的周边沟渠,不得与雨水混合后外排。地表水根据总图布置,磨子岭风电场选址范围由于工程开挖使得地表裸露,易在雨天产生水土流失。本环评要求对于裸露地表需及时用土工布进行覆盖,待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以恢复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通过采取相应水土保持措施后,工程建设不会对区内溪流、水塘水质造成污染影响。三、施工期空气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扬尘风机和吊装平台土建施工、场内道路路基开挖、迁机作业、可能对周围局部大气环境产生短暂影响。本工程风机塔在场区内分布较为零械使用,以及施工物料运输会产生噪声,噪声级一般均在70dB(A)以上。本工Ⅰ、单个点源对预测点的声压级计算LArLAr020lgrr0LL——声屏障等引起的噪声衰减量,dB(A)。声级dB施工机械距噪声源距离(m)施工场界限值104080100150250300400500昼间夜间轮式装载机84.072.065.964.060.556.054.552.050.07055推土机80.068.061.960.056.552.050.548.046.0锥式搅拌机74.062.055.954.050.546.044.542.040.0振捣机80.068.061.960.056.552.050.548.046.0挖掘机78.066.059.958.052.550.048.546.044.0钢筋切断机78.066.059.958.052.550.048.546.044.0轮胎压路机70.058.051.950.046.542.040.538.036.0起重机74.062.055.954.050.546.044.542.040.0多台机械同时施工场内道路86.374.368.266.362.858.356.854.352.3风机平台86.474.468.366.462.958.456.954.452.4本工程新建场内道路350m范围内无敏感点分布,且风电场采用分段交叉施工的方法,每个施工点施工时间较短、设备、车辆等投入的频次也较低,施工噪声影响短暂,因此,本工程施工对当地环境噪声影响很小。本工程风机周边6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分布,所在区域植被覆盖情况较好,对噪声传播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风机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本工程改扩建进场道路沿线分布有弄岩上村、弄岩中村、黄龙洞村、井村等零散居民点,其主要受道路施工扬尘及施工来往车辆的影响。改扩建进场道路与上述居民点的最近距离在30~70m之间。每个施工点施工时间较短、设备、车辆等投入的频次也较低,上述居民点段新建场内道路施工期约10天,施工噪声影响短暂。通过在靠近敏感点一侧禁止夜间进行机械施工等措施,改扩建进场道路施工对弄岩上村、弄岩中村、黄龙洞村、井村等零散居民点的噪声影响较小。2、交通运输噪声影响预测分析本工程运输的主要为风机部件以及混凝土、钢筋等施工材料,运输车辆多为大、中型车,设备、材料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交通噪声。本工程施工使用的自卸汽车等运输工具产生的噪声源,属于流动噪声源,其声级范围为80~85dB(A),会对运输道路沿线居民产生一定的干扰。考虑道路宽度较小,施工运输车流量不大,为断续式噪声,不适合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推荐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手册水利水电工程》一书,采用其推荐的运输车辆噪声模式进行计算,预测公式如下:式中:Leq:距声源r(m)处的声压级,dB;LA:某机动车在距离r0,速度为V时的A声级,dB(A),参考水利水电工程取值,当测点距行车中心线7.5m时,重型车LA=82dB(A),轻型车LA=73dB(A);N:车流量,辆/h,根据施工强度取10辆/h;V:车速,m/h,根据当地路况取20km/h;r:测点与机动车行驶中心的距离,m;ΔL:鸣笛噪声,取2dB(A)。假设车流集中道路中心线,则r应为道路中心线与居民点的最近距离,上述公式可简化为:Leq(重)6110lgN10lgrLeq(轻)5110lgN10lgr根据上述预测公式,预测运输噪声对沿线声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预测结果见表4-2。声级dB运输车辆距噪声源距离(m)35710152030405090150200重型车66.264.062.661.059.358.056.255.054.051.549.248.0轻型车56.254.052.651.049.348.046.245.044.041.539.238.0本工程新建场内道路350m范围内无敏感点分布,改扩建进场道路沿线分布有弄岩上村、弄岩中村、黄龙洞村、井村等零散居民点,其主要受道路施工扬尘及施工来往车辆的影响。改扩建进场道路与上述居民点的最近距离在30~70m之间。由表4-2预测结果可知,上述居民点会受到运输噪声影响,但由于本工程施工运输交通量很小,交通噪声影响是短暂、非连续的。施工单位施工时需优化运输时间,物料和设备运输安排在昼间运输,避免夜间运输;途经沿线居民点时注意控制车速、减速慢行,并禁止鸣笛。由于工程运输车流量很小,且运输噪声为短暂影响,施工结束后影响随即消除,在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后,运输噪声对上述居民点声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3、风机基础施工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分析根据施工区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分布情况,本项目易受施工机械噪声影响的为风机点位附近的居民点。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场平施工的推土机、挖掘机及装载机。本项目风机周围600m内没有居民点,风机施工对外声环境影响不大。五、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期固体废物包括施工弃渣、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及施工废水沉淀池产生的少量沉渣。风电施工废渣来自于土石方开挖,基本上属无毒害的天然风化物,其影响主要是占压土地、影响自然景观、改变土地的使用功能等。1、施工弃渣本工程总挖方量为101.37万m3,土石方回填总量约66.96万m3,5.88为了防止临时堆土受雨水冲刷产生水土流失,周围设临时排水沟和沉砂池,表面进行压实并用塑料布覆盖,施工结束后需对临时堆土场进行植被恢复。采取上述有效措施后,施工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一、运营期工艺流程简述物资源影响分析1、对生物量影响分析根据现场踏勘,本风电场场址主要为中低山丘陵区,生态系统较为简单,场址区域内未发现珍稀、濒危及保护的植物、动物分布。本工程建设所需永久占地约为4.35hm2、临时占地约为60.58hm2,这些占地将破坏场址区域部分草地植被,但由于风机布置分散,每台风机的占地很小,场址区域内大部分土地未被扰动,通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2、对植物资源的影响:工程运营期,通过植被的人工恢复或者是自然恢复,使得在施工中被临时占用的自然植被类型及其植物种类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这样,将使得在施工期植物植被受到影响的程度有显著的弥补作用。在交通方便或靠近居民点的被临时占用的植被类型,由于这些地区人为影响大,通常只能通过人工造林的方式恢复被破坏的植被,注意选择当地的原生种类,而不用外来的种类进行植被恢复,同时注意造林后的管理和林地抚育。在交通不便或远离村庄的地区,由于施工困难或者人为干扰不大,可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来恢复被破坏的植被。这样恢复的植被,更接近原来的群落类型,更为自然,而且更为经济。通过以上的途径,在项目的运营期,施工临时占用的各种自然植被类型将会得到逐渐恢复。本工程运营期,因临时占地而消失的植物个体将会逐渐通过自然更新的方式或人工种植的方式逐渐恢复。首先,在破坏的迹地上会出现一些次生的草本植物,此后,一些乔灌木种类会逐渐进入,成为次生林,逐渐接近破坏前的状态。工程运营期在施工期修建的一些临时施工道路不可能在短期内废置,由此增加了林区的通达程度,会使林区的管理增加难度,加大破坏林区内植被和植物资源的可能性。定期对风机塔进行巡视和维护时,相关工作人员会定期进入到林区作业。这样,难免会带入一些伴人的次生外来植物进入林区,对区域植物区系的原生性质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影响的面积很小,伴人而入的次生外来植物只会在局部空旷的林缘、林窗等小生境内生存,不会形成大面积的次生群落,对区域原生植物资源的影响不大。总之,在工程运营期,临时占地的自然环境植被和植物资源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工程对当地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将会明显减少。但是,由于施工道路和场内道路的修建及风机塔的定期维护,林区的人员流动会有所增加,这会对当地的森林植被、植物资源和植物区系结构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很小。制的特点。所有林地鸟测点名称检测日期噪声[LeqdB(A)]备注昼间夜间12#风机监测断面距离风机1m2017.2.1855.954.32017年2月18日监测时风机轮毂处风速:3-4m/s2017.2.1962.358.312#风机监测断面距离风机20m2017.2.1852.850.62017.2.1958.154.912#风机监测断面距离风机50m2017.2.1851.148.12017.2.1956.353.512#风机监测断面距离风机100m2017.2.1849.747.12017.2.1953.152.32017年2月19日监测时风机轮毂处风速:6-7m/s12#风机监测断面距离风机150m2017.2.1850.049.62017.2.1951.149.612#风机监测断面距离风机200m2017.2.1846.346.52017.2.1950.048.112#风机监测断面距离风机250m2017.2.1846.145.92017.2.1947.146.612#风机监测断面距离风机300m2017.2.1844.043.4噪声贡献值距声源水平距离(m)140150200250300350400500等效A声级52.151.549.047.045.544.143.041.0四、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风机检修产生的废油、废蓄电池和和旧变压器等。4.1一般固体废物运行期间,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定期对风机进行维修产生很少量的废旧玻璃钢材料、废轴承和包装物等。废旧玻璃钢,包装物将被回收给废品收购公司综合利用,废轴承由厂家回收。本工程投运后,本风电场员工生活垃圾依托220kV升压站垃圾收集点统一收集后,定期清运至附近乡镇与乡镇生活垃圾一同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4.2检修废油项目运行期因风电机组故障检修时,产生极少量废油,废油主要为风电机组润滑油。风电机组润滑油循环使用,检修过程中仅进行少量的补加工作,一般工作3年后需更换润滑油,根据项目相关资料,检修废油的产生量约为10kg/a·台,本项目废润滑油的总产生量为150kg/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本项目产生的废润滑油属于HW08废矿物油与含废矿物油废物(代码:900-214-08),属于危险废物,收集后暂存危废暂存间,最终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4.3事故油项目建成后配套变压器规模70MW,15个风电机组箱变总油重为27.3t,根据《变电所给水排水设计规程》(DL/T5413-2002)中“总事故油池的存贮容积不应小于最大单台设备油量的60%”的要求,经查阅相关资料,变压器油密度为895kg/m³,通过计算可知,箱变事故时的最大泄油量约为1.2m³,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本项目产生的废润滑油属于HW08废矿物油与含废矿物油废物(代码:900-220-08),属于危险废物,本次环评要求每个箱变下新建1.5m³事故油池一座,发生泄露产生事故油,最终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4.4废铅蓄电池本项目在运行过程中,箱式变压器检修会产生废铅蓄电池,产生量约为0.4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本项目产生的废铅蓄电池属于HW49其他废物(代码:900-044-49),属于危险废物,收集后暂存危废暂存间,最终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五、光污染影响分析1、光污染影响分析风机叶片在运转时将在近距离内产生频闪阴影和频闪反射,长时间近距离观看会使人产生眩晕感,同时风机的旋转闪烁阴影如投射到人群活动区域,亦会产生感官上的不适影响。风机光影的影响范围主要有风机的阴影长度决定,阴影长度计算公式如下:L=D/tgh0式中:L—阴影长度,m;D—风机高度,m;h0—太阳高度角,º。h0=90-(l+23.5)式中:l—风电场地理纬度。据计算,风电场的太阳高度角为40.8º,则阴影长度为106.2m。本工程风机与周边居民点超过600m,因此拟建项目产生的光污染不会影响到居民区。六、环境风险分析6.1风险识别1、运行期主要物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危险、有害物质有润滑油、液压油。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风机检修情况下产生的废润滑油、废液压油和事故情况下产生的废变压器油均为危险废物,类别为HW08,其中废润滑油的废物代码为900-214-08,废液压油的废物代码为900-218-08,废变压器油的废物代码为900-220-08。序号物料存在位置数量用途1润滑油风电机组0.18t主轴齿轮润滑2液压油风电机组液压系统0.32t刹车、偏航系统(2)辨识依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的有关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和,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时,则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各种危险化学品的数量与其相应临界量的比值之和大于等于1时,则定为重大危险源。(3)辨识结果本工程矿物油的临界量为2500t。本项目各风险物质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0.18/2500+0.32/2500=0.0002<1,对照GB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结合风力发电项目的特点,对本工程运行工艺过程中的物料及设备进行辨识,结果如下:①本工程中运行工艺过程中没有使用大型易燃易爆物料及其储存设备。②本工程润滑油、液压油闪点远大于61℃,不属于重大危险源范围。6.2环境风险分析及防护措施(1)风机维修与运行期润滑油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①环境风险分析风机运行期维修和保养使用的润滑油主要包括变桨偏航轴承用油脂、齿轮箱(增速箱)油脂、变桨偏航驱动用齿轮油、发电机润滑油脂、主轴承润滑脂、液压油等,每台风机润滑油、液压油用量分别约为10kg/a、20kg/a,用量较少。风机润滑油统一储存于升压站内油品仓库,油品仓库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并在仓库四周设置截排水沟,截排水沟采取防渗处理。因此,风机润滑油若发生泄漏不会渗入地下,亦不会污染周边水体。风电机组为密闭系统,运营期正常运转时无废旧机油产生,由于人员操作不当等原因可能会产生极少量废旧机油,主要发生在风机轮毂内,存在的环境风险较小。②防范措施1)运行期值班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防止发生废旧机油漏出现象。2)风机齿轮箱配有带高效油过滤器和油冷却器的强制稀油润滑系统,能防止润滑油、废液压油跑冒滴漏,从而减少了风机维修与运行期润滑油、液压油对环境的影响。3)少量废旧机油经收集后依托六字界升压站已建成的危废暂存间进行暂存,并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危险废弃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2)油品和危险废物运输环境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①油品、危废运输环境风险影响分析油品、危废运输在场内道路发生泄漏或者火灾爆炸时,火灾产生的大量烟、气、粒子,及燃烧完全及不完全产物,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并危害人体健康;消防废水成分复杂,主要有生物药剂、金属物质、燃烧产物以及灭火泡沫和其他阻燃剂化学品,它们的生态毒性都很高,对周边环境和人群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油品、危废运输道路路况较好,营运期制定严格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可有效防止风险事故的发生和降低风险事故的危害。②油品、危废运输过程中采取的防范措施a、运输由专业危险品运输单位负责,要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GPS定位。夏季应早上和下午运输,防止日光曝晒。油品运输罐车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电荷聚集引发事故。b、在运输过程中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法规的相应规定。c、运输罐车应符合原国家劳动总局颁发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和《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等有关规定。装运油品的槽车,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制订的《危险货物运输规则》。d、严格按照制订的运输路线进行运输。e、加强运输人员教育,使之明确危险品运输安全的重要性。f、供方保证选用有运输危化品资质的专业运输队伍,不超载,不超速行驶,不疲劳驾驶,运输过程中遵守国家相关法规。通过采取以上防范措施后,油品、危废运输发生泄漏事故概率极小。6.3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本项目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为风机维修与运行期润滑油的滴漏跑冒,可能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1)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运行管理组组长是本工程突发环境事件上报主要负责人,当出现突发环境事件时,当值或巡检运管人员应立即报告组长,组长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运管人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立即上报上级分管领导。(2)应急保障及物质风电场运营公司需具备应急救援保障设备及器材,包括防护服、消防水泵、各式灭火器材、氧气呼吸器、担架、防爆手电、对讲机、手提式扬声器、警戒围绳等,由运行维护人员负责储备、保管和维护。除此之外,公司还应配备一些常规检修器具及堵漏密封备件等,以便检测及排除事故时使用。如应对油污染事故,应配备一些溢油防治设备。(3)预案分级相应条件及响应处理方案本项目事故发生概率低,预案为一级预案,即发生的事故为风机设备内,对周边地区影响较小,只要启动此预案即能利用本单位应急救援力量制止事故。(4)预案响应措施及程序①站长是突发环境事件上报主要负责人,当出现突发环境事件时,风电场运行值班人员应立即报告站长,站长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站内抢险、救援人员赶赴事故现场,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立即上报上级分管领导;上级分管领导根据事态发展、可能造成的后果对事件做出判断,及时与当地市、县政府相关部门(如消防、公安、环保、救护、抢险等)联系,迅速取得援助。②在专业事故抢险、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前,现场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应尽可能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设立隔离区;③在接到事故报警后,相关部门应尽快安排各种专业组(如消防、保卫、检修等)赶赴现场,按照事故应急措施,各司其职,力争使各种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④为避免事故应急响应的滞后风险,本工程营运期加强场内风机和道路的巡察,并结合油品、危废的运输情况安排巡察时间和增加巡察频次。(5)事故应急救援①对于水体油污染进行处理后,发现有污染水体的情况应联系环境监测部门对附近地表水含油量进行检测。②巡检人员发现风机发生漏油时,应立即向事故应急处理小组汇报,在专业抢修人员到来时应想办法控制漏油,如漏油量较小且可以控制,则在止住漏油后应用泥土、沙石等铺洒在泄露在地面的油品上;如果一时无法控制漏油,应用能找到各种容器装接漏油,如果无法装接,应利用泥土、沙石等在漏油区域修建围堰,避免漏油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或导向附近的沟渠。及时通知有资质的油回收处理部门,及时到场回收漏油、油污吸附物及含油废水等;受到油污染的土壤也应开挖收集后交由资质单位回收处理。泄露事故后应妥善处理事故现场,及时消除设备的泄露缺陷,以防事故再次发生。③做好地表水体下游敏感点居民的备用取水工作,可利用水罐车将生活用水运送至各村屯,保障群众生活取水要求;也可由政府从周边区域统一调配桶装水、矿泉水、纯净水等,无偿发放给居民保障饮用,桶装水、矿泉水、纯净水等购买、运输等所产生的费用由建设单位负责。(6)应急培训及巡视计划运管组长是事故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定期安排检查风机设备良好,安排当值人员对风机进行巡视维护工作,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巡视主要内容包括风机设备是否存在润滑油、废液压油跑冒滴漏。选址选线合理性分析一、风电场选址合理性和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1、选址合理性分析本工程风能资源较好。T0136测风塔50m高度处平均风速为4.50m,风功率密度为96.29W/m²;推算T0136测风塔11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4.94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29.77W/m²。T0137测风塔50m高度处平均风速为5.19m,风功率密度为149.91W/m²;推算T0137测风塔11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5.54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84.71W/m²。T0138测风塔50m高度处平均风速为5.23m,风功率密度为156.45W/m²;推算T0138测风塔11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5.97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241.21W/m²。T0215测风塔50m高度处平均风速为5.43m,风功率密度为157.27W/m²;推算T0215测风塔11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5.72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210.04W/m²,等级为3级。风电场工程运行期无废水、废气产生,本风电场接入的220kV升压站运行时产生的生活污水、厨房油烟气均通过相应的环保措施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在不考虑地形因素等条件下,距离风机320m外,风机对区域环境噪声的贡献值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要求,本工程风机周围6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分布,风机运行噪声对周边居民生活没有影响。根据向地方林业局的咨询,本工程建设内容均不占用生态公益林,工程不涉及林地保护等级为Ⅰ级的林地、不涉及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区域的有林地及天然乔木林地,工程建设所占用的林地对区域特殊林地的树种多样性、结构合理性和生态功能无影响。本项目占地范围内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生态保护目标,本项目选址无居民集中饮用水取水点,选址也不在全州县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详见《关于请求出具白竹、磨子岭风电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地证明的函》的复函(附件7)。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项目选址和用地规模合理,选址选线基本符合节约用地要求,避免了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本项目的选址范围已征得全州县自然资源局同意,详见《关于全州磨子岭风电场项目规划选址论证的审查意见》(附件8)。综上,在采取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本工程场址选址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是合理可行的。二、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2.1风机布置合理性分析本工程风机机位均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且风机布置于山脊之上,各风机点位均远离居民点600m以上,工程施工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扬尘、尾气对周边声环境和空气环境的影响很小。本风电场区域无高山阻隔而形成鸟类迁飞的固定通道。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对候鸟迁徙影响较小。本工程风机机位布置基本合理。2.2道路选线合理性分析本工程新建场内道路是根据风机机位及升压站等规划建设的道路,整体已完全避开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保护目标,也避开了村庄等环境敏感区。本工程道路选线基本合理。道路施工阶段,施工废水不直接排放,在道路沿线的边坡设置浆砌截排水沟,在汇水处设置沉淀池,道路两侧开挖的坡面采用框格植草护坡、在坡脚设置挡土墙等工程措施,并及时进行植草绿化,减少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2.3临时施工营地布置合理性分析本工程施工规划的临时施工营地(包括混凝土搅拌站)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环境敏感区,与周边居民点距离较远,且施工营地所在区域植被覆盖情况较好,可有效降低扬尘影响,在采取对施工场地及道路洒水降尘以及拦挡措施后,混凝土搅拌过程对下风向居民点的大气环境基本无影响。2.4弃渣场布置合理性分析根据本工程的弃渣特点和交通运输条件,工程规划布置6个弃渣场,弃渣场总占地面积5.88hm2,总容量47.24万m3,工程弃渣约32.22万m3,可满足工程弃渣要求;弃渣场占地类型为林地和灌草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湿地公园等环境敏感区。规划的各弃渣场地不涉及河道,周边无大的河流干扰。各渣场均布置在山脊下方的规划道路两侧,不受洪水威胁。工程在弃渣过程中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水土保持措施,可避免雨季地表冲刷渣场而造成水土流失,而且渣场布置在山脊下方的规划道路下侧,上游汇水面积不大,不受洪水威胁,主体工程设计的道路截排水措施也对雨水起到一定拦截作用,避免了上游汇流冲刷侵蚀引起的水土流失,对风电场场址周边地表水体的影响较小。此外在渣场周围设置截排水沟,以防止汇水对渣场的冲刷。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一、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1.1植被保护措施1、避让措施(1)优化施工道路的布设,施工便道不要从成片的植被较好的区域穿过。(2)施工活动要保证在征地红线范围内进行,施工便道及临时占地尽量选用已有的便道,或缩小范围,以减少对草地和林地的占用。(3)施工期应减少土石方的开挖以及树木的砍伐,减少施工弃渣量的产生,及时清除多余的土方和石料,严禁就地倾倒覆压植被,同时采取护坡、挡土墙等防护措施。(4)工程临时堆土场、施工营地、材料堆场等临时占地应尽可能选在荒地,以减少对林地的损害。2、减缓措施(1)本工程位于海拔较高的山丘,修建施工道路时,利用原有的道路,施工道路和场内道路的修建永临结合,减少通道的开辟。强化道路建设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施工期结束后及时对场内道路进行植被恢复,仅留出巡检道路宽度。(2)利用植被条件较差的区域,在借土填筑路基时,做好填挖平衡;同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各种施工场地用地面积,防止滥用土地,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3)就近利用洼地、道路内弯堆积废方并做好挡墙等水土保持设施,如就近没有挖方可以利用,也可选择植被比较稀疏、运输又较为方便的山坡、低丘等地,采取集中取土的措施,把修路造地和平整土地较好地结合起来。(4)在山体易滑坡的地段,以及坡度较陡且表层土较薄的山坡,种植一些根系发达的物种或者建好防护坡,以防止因为施工道路的修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5)弃渣场堆渣施工遵循“先挡(排)后弃”的原则,即在沟谷地地形上游或外围修建浆砌片石截排水设施、下游出口砌筑浆砌石挡渣墙,防止弃渣过程中因无防护措施造成水土流失。弃渣场堆渣前对场地内地表熟化土层进行剥离、搬运、就地集中堆放于各弃渣场周边表土堆放场内,并做好临时防护措施,便于后期覆土利用。堆渣时为保持渣体稳定,需严格控制堆渣程序,杜绝在施工期间因弃渣方式不当而产生渣体的高陡边坡,在堆渣过程中,应该分级堆放。弃渣时应从低处分层堆砌,经过压实后再堆砌上一层,堆渣体边坡为1:2,渣场分层堆渣,每层按6m分层堆放,放坡平台宽2m,平台上下部坡度均采用1:2坡度;弃渣时先堆弃废弃石方,再堆弃土方,便于堆渣完成后土地平整及恢复植被;堆渣结束后坡面采用植物防护,台面覆土后复耕或造林。3、恢复与补偿措施(1)注意保存开挖表土,待工程完工后再用于恢复绿化或复垦。(2)对于临时占地,在工程完工后应清除各种残留的建筑垃圾,在山丘区可采取人、畜力翻松。(3)山区风电场的开挖填筑边坡较多,是土料随意滑落、土壤流失的重要部位,边坡可视性显著,所以在做好边坡工程防护的基础上,宜在风机区及场内道路区开挖填筑边坡的四周坡脚覆土后种植攀援植物,以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可选择爬山虎等植物。(4)弃渣场的植被恢复应以恢复至施工前原貌为远期目标,采用项目区内常见乔、灌、草物种,参照修复区域周边群落结构特征进行植被群落重建。植被恢复时,在“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下,选择本地适生的树、草种,注意“乔灌草”结合,避免引种外来物种。(5)施工结束后在弃渣场坡面撒播草籽,顶面种植水土保持林,林间撒播草籽。(6)移机后,对原工程占地进行植被恢复。4、管理措施(1)新建道路施工时,环境监理应进行严格管控,不能让土料随意道路低处一侧滑落,更不准向坡下倾倒挖出的土石料,要及时将弃渣运至弃渣场;分段道路施工结束后,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及时进行边坡的整治和恢复。(2)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及时上报工程施工方案和环境保护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禁止超计划占用土地和破坏植被,土石方开挖料及时回填,弃渣必须运到指定的位置进行堆放,严禁沿道路及风机机位两侧山坡倾倒。(3)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森林火灾,在工程建设期,更应加强防护。在施工区、施工营地及新建道路旁等竖立防火警示牌,严格控制用火;设立专人进行专项检查和监督,并配置一定的灭火装置备用,以预防和杜绝森林火灾发生。由于新建道路的设置增加了林区的通达程度,因此风电场巡视人员应注意林区火灾等安全隐患。(4)由于本工程新建道路在运营期仅作为定期巡检道路,利用率较低,大多数时间将主要作为地方交通道路供周边村民出行、木材运输和工业旅游开发使用,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结束投运后,将场区道路移交地方政府,由其对道路进行相关的运行和维护。道路运行管理部门应对道路进行定期巡检,对不稳定的道路边坡进行维护和加固,排除滑坡和塌方隐患。1.2动物保护措施1、避让措施(1)施工场地设置避让茂密或具有一定原生性的林木或灌木区域。(2)施工活动避让冲沟、洼地等两栖动物的栖息地。(3)修建施工道路时,应尽量利用原有的道路,减少新通道的开辟,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2、减缓措施(1)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施工人员捕猎野生动物。(2)施工期间,夜间灯光容易吸引鸟类撞击,施工期尽量控制光源使用量,对光源进行遮蔽,减少对外界的漏光量。(3)鸟类和兽类大多是晨、昏(早晨、黄昏)或夜间外出觅食,正午是鸟类休息时间。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晨、昏和正午避免高噪声作业,禁止夜间施工。(4)施工期间加强堆料场、临时弃土场防护,加强施工人员的各类卫生管理,避免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减少污染,最大限度保护动物生境。(5)对工人进行保护鸟类的教育,使他们自觉爱护鸟类,禁止他们借助灯光捕捉候鸟;发现异常鸟撞事件后要及时报告给鸟类监测部门。3、恢复与补偿措施(1)工程完工后尽快做好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以减少生境破坏对动物的不利影响。每个风机塔施工完成后,对其临时占地合理绿化,对场内道路进行植被恢复,仅留出巡检道路宽度,尽快恢复动物生境。(2)选择本地植物进行植被恢复,避免引种外来物种。4、治理措施(1)在施工现场,应树立宣传保护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牌。(2)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兽类幼仔、鸟卵(蛋)或幼鸟,交给当地林业部门的专业人员处理,不得擅自处理。二、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生产废水包括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清洗废水、混凝土拌合等,废水中主要污染指标悬浮物、石油类、pH值9~12。本项目工程施工废水不直接排放,施工废水通过小型隔油池、平流式自然沉淀池进行循环回用和洒水降尘,不会对河道水质产生影响。根据工程施工布置,在施工工区各设置1套污水处理装置,包含碱性废水中和池、简单平流式自然沉淀池、小型隔油池、回用水池。废水处理工艺见上图5-1。冲洗废水经集水沟收集后,进入碱性废水中和池、简单平流式自然沉淀池,主要污染物悬浮物去除率控制到80%,经小型隔油池处理后,可回用于砂石料或混凝土拌和站等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的冲洗或尽量用于施工区的日常洒水降尘,沉渣则定期清运至渣场填埋。冲洗废水经处理后,SS浓度控制目标70mg/L以下,石油处理目标为5mg/L以下,pH值调节至中性或弱酸性。(1)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措施①混凝土拌合系统冲洗废水设置简易沉淀池收集沉淀后用于场地喷洒降尘。②风机等基础浇筑后表面洒水润湿进行养护,混凝土养护废水产生量极少,自然蒸发处理,不会对水环境产生影响。③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统一收集、排放至营地内的临时化粪池,处理后用作施工营地附近区域林地浇灌,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化粪池进行清理。生活污水不得排入临近的周边沟渠,不得与雨水混合后外排。(2)施工场地冲刷雨水处理措施为减少水土流失,减轻雨水冲刷施工场地对周边水体水质的影响,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主要有:①风机塔及吊装平台四周根据地形设土质排水沟,在各风机塔吊装平台排水沟末端设置土质沉砂池,池壁和池底压实,出口铺土工布。②场内道路施工时分段施工,做好路基和路面的排水,设置临时排水沟,临时排水沟与浆砌石排水沟采用永临结合的方式设置;在沿线排水沟末端设置土质沉沙池,池壁和池底压实,出口铺土工布。③工程施工时及时夯实开挖面土层,施工开挖边坡在雨季用苫布进行遮盖,在施工场地的雨水汇流处设置沉淀池,雨水经沉淀后再排入周边沟渠。④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恢复施工迹地、平整土地,并结合区域原土地利用情况恢复植被。⑤优化施工组织,靠近区域冲沟一侧的场内道路等设施,表土开挖等施工安排在非雨天进行,施工时应设置排水沟、导流沟和沉砂池等,沉淀池出口铺设土工布。三、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为了降低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废气及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具体措施如下:(1)施工单位加强施工区的规划管理,物料堆场等定点定位,开挖土方集中堆放、及时回填,对临时堆放的弃土弃渣和砂石料采取防护,如覆盖薄膜等,减少扬尘产生的影响。(2)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防止产生大量扬尘,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频次。(3)运输粉状物质时必须使用毡蓬布等覆盖,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飞扬、抛洒现象。(4)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施工车辆应安装尾气处理器,禁止不符合国家废气排放标准的机械和车辆进入施工区,确保施工废气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标准。(5)对出入工地且车身、车轮粘有泥土的车辆进行清洗,以防止泥土被带出污染公路路面。(6)道路施工期间在物料运输过程中加强路面洒水降尘。四、施工噪声防治措施本工程风机基座、临时施工营地及风机施工点周边600m范围内均无环境敏感点分布,风机施工期对周边声环境影响很小。施工建设期间,禁止夜间施工,并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挡设施,采取以上措施后,临时施工营地对周边声环境无影响。本工程新建场内道路600m范围内无敏感点分布,道路采用分段交叉施工的方法,每个施工点施工时间较短、设备、车辆等投入的频次也较低,施工噪声影响短暂且夜间不施工。道路施工时,须采取以下噪声污染防治措施:a.采购符合环保要求的施工机械: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标准的施工机械,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和施工工艺。b.采取设备降噪措施:尽量缩短高噪声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振动大的设备应配备、使用减振坐垫和隔声装置,以降低噪声源的声级强度。施工中加强各种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如使用润滑油等;做好机械设备使用前的检修,使设备性能处于良好状态,运行时可减少噪声。c.施工期间,合理分配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施工运输车辆经过村庄时禁止鸣笛。五、施工期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施工期间将产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施工临时弃土、生活垃圾、各类建材包装箱袋、设备安装包装物以及建筑垃圾等。(1)针对不同施工工段开挖产生的土石方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就地平衡土石方,减少弃土方的产生。(2)临时弃土堆放于施工区内的临时堆土场,并遮盖塑胶布或帆布,设置装土麻袋拦挡,堆土场周边设置临时排水导流系统,施工后期用作回填和绿化覆土,并对临时堆土场进行植被恢复。(3)永久弃渣统一运往弃渣场集中处置,弃渣前先进行表土剥离,并在渣场底部修建浆砌石挡渣墙,在弃渣场四周设置截(排)水沟;弃渣结束后进行绿化恢复。(4)废弃包装箱(袋)、建筑材料等统一回收后外卖给废品收购站综合利用。(5)施工营地内设置垃圾桶集中收集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由施工单位统一收集后,定期清运至附近乡村,与村民生活垃圾一同处置。(6)新建道路施工过程中,加强环境监理,禁止向道路侧坡倾倒渣土,特别是在道路坡下有水(或季节性有水)的沟冲的路段,避免下泄倾土填埋沟冲。(7)移机作业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拆除现有事故油池产生的建筑垃圾尽可能回收利用,其余的由地方指定运输单位运至指定场所堆放。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对被工程占用的林地,建议林业部门根据当地林业发展规划,积极协助业主单位进行造林补偿,保证现有林地面积不减少。(2)弃渣场的植被恢复应以恢复至施工前原貌为远期目标,采用项目区内常见乔、灌、草物种,参照修复区域周边群落结构特征进行植被群落重建。植被恢复时,在“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下,选择本地适生的树、草种,注意“乔灌草”结合,避免引种外来物种。(3)施工结束后在弃渣场坡面撒播草籽,顶面种植水土保持林,林间撒播草籽。弃渣场内植被种植后,注重草木的成活率检查,决定补植或重新造林与合格验收,补植应根据检查结果拟定补植措施。覆植后的弃渣场禁止随意堆放,严格控制工程运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4)运行期如果碰到有大雾、暴雨或大风的夜晚,风电场室外的照明尽量最小化,尽量不要长时间开启明亮的照明设备,给需要照明的设备加装必要的遮光设施,照明最好不要使用钠蒸汽灯,避免照明光源对鸟类的影响。(5)在风机的叶片的绝缘子、塔架的护套上涂上能吸引鸟类注意力的反射紫外线涂层和颜色醒目的警戒色,避免白天鸟类撞击风机,大雾等极端天气应适当停止风机运行,降低鸟类与风机相撞几率。(6)工程完工后尽快做好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以减少生境破坏对动物的不利影响。每个风机塔施工完成后,对其临时占地合理绿化,对场内道路进行植被恢复,仅留出巡检道路宽度,尽快恢复动物生境。(7)选择本地植物进行植被恢复,避免引种外来物种。2、运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风机运行过程中无废水产生,本工程不新增定员,不产生新增生活污水。现有工程运行人员均在已建成的六字界升压站内办公、生活。升压站内设有化粪池和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为10m³/d),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规定的标准值后,用于站内外绿化及附近林草浇灌。3、运营期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检修废油、事故油、废铅蓄电池和生活垃圾。(1)检修废油项目运行期因风电机组故障检修时,产生极少量废油,废油主要为风电机组润滑油。风电机组润滑油循环使用,检修过程中仅进行少量的补加工作,一般工作3年后需更换润滑油,根据项目相关资料,检修废油的产生量约为10kg/a·台,本项目废润滑油的总产生量为150kg/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本项目产生的废润滑油属于HW08废矿物油与含废矿物油废物(代码:900-214-08),属于危险废物,收集后暂存危废暂存间,最终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2)事故油项目建成后配套变压器规模70MW,15个风电机组箱变总油重为27.3t,根据《变电所给水排水设计规程》(DL/T5413-2002)中“总事故油池的存贮容积不应小于最大单台设备油量的60%”的要求,经查阅相关资料,变压器油密度为895kg/m³,通过计算可知,箱变事故时的最大泄油量为1.2m³,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本项目产生的废润滑油属于HW08废矿物油与含废矿物油废物(代码:900-220-08),属于危险废物,本次环评要求每个箱变下新建1.5m³事故油池一座,发生泄露产生事故油,最终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3)废铅蓄电池本项目在运行过程中,箱式变压器检修会产生废铅蓄电池,产生量约为0.4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本项目产生的废铅蓄电池属于HW49其他废物(代码:900-044-49),属于危险废物,收集后暂存危废暂存间,最终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采取以上措施后,运营期固体废物贮存率可达到100%,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防治措施可行。4、风机润滑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为风机齿轮箱配有带高效油过滤器和油冷却器的强制稀油润滑系统,能防止油洒落在地表;(2)采用强制润滑方式,减少油脂洒落地面;(3)使用专门针对风电齿轮箱的抗点蚀润滑油;(4)安装强迫风冷外循环水冷却器,降低油温,减少漏油现象;(5)加强运维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防止发生滴、漏现象;(6)工程检修委托有资质的电力运营维护专业公司进行,对偶尔产生的废旧机油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危险废弃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5、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管理的基本手段和信息基础。在风电场施工期和运行期间,通过监测各种污染源和环境因素,应用监测得到的反馈信息,反映施工期和运行期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环境保护设计中措施的不足。5.1声环境监测(1)监测目的:了解运营期风机噪声的达标情况。(2)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3)监测地点:运行期在离居民点相当近的风机处布设监测点。(4)监测时段与频次:运行期对离居民点相当近的风机处监测1次,每次连续监测2天,昼间、夜间各监测1次。5.2生态环境监测及鸟类救助措施①鸟类监测监测范围:鸟类监测范围应覆盖整个工程区域各类生境;监测时间:运行期1~3年内,每年进行1次监测。监测内容:工程区域鸟类资源情况、群落组成、区系类型、鸟类类型(分布型、居留型和生态类型等)、鸟类生活习性(繁殖、迁徙或越冬等习性)、区域重点保护鸟类(包括国家级和省级、珍惜濒危鸟类)、鸟类栖息地状况等。监测方法:主要采用样线法、访问调查法、分区直数法等。②其他陆生动物监测监测范围:重点监测风机基础及箱变基础区、集电线路区、施工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监测时间:分施工期和运营期2个时期,施工期监测1次,施工结束后第1、5年各进行1期植物及两栖、爬行类、哺乳类动物调查,其中植物监测时期为每年4~6月,两栖爬行及哺乳类动物监测为每年的3~5月。监测内容:植物种类及组成、植被类型及分布、当地外来入侵种情况等;陆生动物种类、分布、密度和季节动态变化;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栖息地、觅食地;风机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等。监测方法:①植物监测:在各点位根据陆生生物组成设置固定样线2~3条,根据各样线群落面积确定设置的样地数量。此外,监测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外来入侵种的种类、数量、入侵速度。②陆生动物监测:采用样方法监测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种类、数量和分布等。③兽类监测:采用样线法、红外相机拍照监测兽类种类、数量和分布等。其他(1)加强日常巡查工作,避免附近居民在风机附近区域选址建房。(2)加强运行管理,制定定期检查方案,有效避免风机润滑油和箱式变压器油泄露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3)根据需要对工作人员及附近居民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传播风电场方面的环保知识,减少误会及投诉等事件。环保投资项目总投资5858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46万元,占总投资的0.76%。该部分环保投资的投入,将可以使项目做到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降低环境影响,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项目各项环保投资及处理费用估算见下表5-1。序号环境保护措施费用(万元)1水环境保护工程1551.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工程(沉砂池等)451.2依托升压站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已建成)/1.3依托升压站事故油池及管道(已建成)/1.4风机配套箱式变压器事故油池1.5m3(15个)181.5工程沿路截(排)水沟、导流沟、沉淀池1101.6警示牌12空气环境保护工程182.1施工期洒水降尘62.2防风抑尘网123固体废弃物处理323.1施工期简易垃圾桶及生活垃圾清运123.2表土堆放场临时挡拦、排水措施203.3依托升压站危险废物暂存间(已建成)/4噪声防护费用34.1限速牌和禁鸣标识35生态环境保护工程1025.1鸟类救护105.2环保宣传教育和制作、树立宣传牌、警示牌等25.3植被恢复费用等906环境风险应急处理设备及应急救援物资186.1环境风险应急处理设备15(SF6排风装置、在线检测装置)6.2应急救援物资3(防护服、消防水泵、各式灭火器材、氧气呼吸器、担架、防爆手电、对讲机、手提式扬声器、警戒围绳)7环保独立费用(含建设管理费、环境监理费、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保验收费等)100合计446全州磨子岭风电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内容要素施工期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验收要求环境保护措施验收要求陆生生态一、预防措施(1)合理调配土石方,基坑开挖等工程建设所产生的的土石方可以用于场地的平整。(2)优化工程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应先将厂区周边的拦挡墙和排水沟布设好,避免生产中造成水土流失;(3)合理设计施工时序,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疏松地面的裸露时间,尽量避开雨季和汛期施工;(4)对水土保持方案已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应加强管理,建立相应管护制度,并定期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二、临时措施(1)在施工前,应首先进行地表清理,将地表熟土层集中堆放在临时堆土场区,施工完毕后,熟土层应均匀地铺在地表,用于土地的复垦与种植;将基础开挖的临时弃土集中堆放在临时堆土场区,施工完毕后,全部回填。在施工期间,临时堆土场集中堆放的表土和集中堆放的弃土,需要布设临时排水沟和沉沙池,并与主体工程的排水系统相连接,防止弃土随地表径流流失。(2)工程建设区土建施工要尽量避开雨季。(3)各施工区域临时占地区域挖方首先用于回填利用,对于挖方不能立即回填的,其堆放场所要做好临时防护措施。(4)所有建筑工地排水、设备清洗水要集中处理,尽量重复利用,对施工场所进行喷洒,减少地面起尘。(5)各区域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堆放至指定的场所,并进行平整、碾压、土层覆盖。(6)各施工场地平整时,要结合地形条件采用削坡或分级开挖形式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