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_第1页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_第2页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_第3页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_第4页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技巧(很适用)及练习题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以下列图,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为B′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A.图中Ⅰ地域,比C.图中Ⅲ地域,比

A′大B′,箭头方向向上A′大B′,箭头方向向上

B.图中Ⅱ地域,比D.图中Ⅳ地域,比

A′大B′,箭头方向向下A′小B′,箭头方向向下【答案】C【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依照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此时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之外,且成的像是倒立减小的实像,所以物体在图中Ⅲ地域,箭头向上.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解析】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之外,且成的像是倒立减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2.以下列图是小明看到老师拿着放大镜看自己时的情况,若放大镜镜片的焦距大体在10cm左右,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老师看小明是倒立减小的B.小明距离老师在10cm之内C.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实的眼睛后边D.小明若戴有近视镜则不能能看到图示情况【答案】C【解析】【解答】当凸透镜成像时,若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图知道,可知小明恰好经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所以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老师在镜中放大的眼睛其实在真实的眼睛后边,

C符合题意;由于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所以,无论小明可否戴有近视镜,小明都能经过透镜能看到老师眼睛正立的虚像,

D不符合题意;由于小明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u>2f

时,成倒立、减小的实像,此时像距是2f>v>f,眼睛中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而此时老师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所以老师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A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解析】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3.当烛焰、透镜、光屏三者在图所示的地址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楚的像,则以下光学器件正常使用时,与这个烛焰成像特点相同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监.控摄像头D投.影仪【答案】D【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是小于像距的,所以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应是投影仪,故答案为:D。【解析】物体地址像的地址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f<v<2f像、物异侧减小倒立实像照相机u=2fv=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v>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37.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以下列图的地址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楚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保持透镜不动,向左搬动蜡烛,需要将光屏向右搬动才能获取清楚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只搬动透镜,能够在光屏上获取一个清楚、放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到55cm刻度线处,搬动光屏,能够获取一个清楚、减小的实像保持蜡烛不动,将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要向右搬动才能获取清楚的实像【答案】B【解析】【解答】图中凸透镜成像时,依照图中地址可得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成倒立、减小实像,若保持透镜不动,向左搬动蜡烛,则物距增大,此时像距应该减小,故需要将光屏向左搬动才能获取清楚的像,A选项说法错误;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只搬动透镜,依照光路的可逆性,原来成倒立、减小实像,搬动后可得一个清楚、放大的实像,B说法正确;若保持透镜不动,依照原物距和像距地址,可判断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应该成一个放大、正立的虚像,虚像不能够表现在光屏上,C说法错误;若保持蜡烛不动,将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即汇聚能力更强,则光屏要向左搬动才能获取清楚的实像,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解析】物体地址像的地址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v<2f

像、物异侧

减小

倒立实像

照像机u=2f

v=2f

像、物异侧

等大

倒立实像

测焦距幻灯机f<u<2fv>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投影仪38.小辛用自制的水凸透镜(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水)来模拟近视眼的成因及更正。以下列图,先调整蜡烛在光屏上获取一个清楚的倒减小的像,尔后连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它的焦距变小,会发现光屏上的像越来越模糊,为了能再次在光屏上找到清楚的像,以下操作不能行的是()A.光屏向左搬动,保持蜡烛不动C.在凸透镜前放置一架度数合适的远视眼镜

B蜡.烛向右搬动,保持光屏不动D.在凸透镜前放置一架度数合适的近视眼镜【答案】

C【解析】【解答】解:A.先调整蜡烛在光屏上获取一个清楚的倒减小的像,尔后连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它的焦距变小,此时相当于增大了物距,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则像呈在光屏的前面,此时应保持蜡烛不动,光屏向左搬动,从而使像成在光屏上,A可行;B.物距变大,像距变小,为了能再次在光屏上找到清楚的像,能够保持光屏不动,蜡烛向右搬动,即减小物距,增大像距,从而使像成在光屏上,B可行;CD.像呈在光屏的前面,若不搬动光屏,应是折射光辉发散一些,才能在光屏上成像,故应放置一个凹透镜,即一架度数合适的近视眼镜,C不能行,D可行;故答案为:C。【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远视眼对光辉有汇聚作用;近视镜对光辉有发散作用.4.飞机在海进步行搜救时,工作人员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海面的照片,若使用的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0mm,则底片与镜头的距离应该()A.大于200mmB.恰为100mmC.小于

100mm

D.略大于

100mm【答案】D【解析】【解答】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的焦距是100mm,胶片和镜头之间是像距,2f>v>f,所以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大于100mm小于200mm。由题意可知从飞机上拍摄海面的照片此时物距很大,所以像距会很小,即像很凑近焦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解析】照相机:原理;成倒立、减小的实像,u>2f.5.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地址,以下列图,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岁月屏上能成一清楚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楚,在保持烛焰和透镜地址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A.远离透镜B.凑近透镜C.凑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能够D.保持在原来的地址【答案】B【解析】【解答】近视眼睛是凹透镜,对光辉有发散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取走近视眼睛,汇聚的程度会加强,像会前移,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解析】近视眼睛是凹透镜,对光辉有发散作用,使所成像此后移。6.小明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扔掉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若是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即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辉有发散作用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辉有汇聚作用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凹透镜,对光辉有汇聚作用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凹透镜,对光辉有发散作用【答案】B【解析】【解答】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辉有汇聚作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解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透明塑料瓶相当于这样的凸透镜,凸透镜对光辉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辉有发散作用。7.“白日不各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20字小诗《苔》出自清代出名诗人袁枚,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央视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唤醒,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动人。诗句中也包括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苔花是光源苔花诚然很小,也学牡丹花努力绽放,我们能看到苔花是由于光的反射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放大漂亮的苔花,此时放大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苔花生长在房屋背后的阴凉处,房屋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答案】B【解析】【解答】解:A、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苔花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A不符合题意;B、我们能看到苔花是由于光照在苔花发生了反射,反射光辉进入我们的眼睛,B符合题意;C、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放大漂亮的苔花,此时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不符合题意;D、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流传的,由于光的直线流传,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边就会表现出阴影地域,就是影子,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解析】光源:自己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光在同种、平均、透明介质中沿直线流传,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8.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以下列图导入二维码可快速登录网页,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A.二维码是光源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之内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D摄.像头能鉴别二维码自己发出的亮暗不相同的光【答案】C【解析】【解答】解:A、二维码自己不发光,不是光源,A不符合题意;B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减小实像,物体到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取所有光辉,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解析】光源:自己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照相机:原理;成倒立、减小的实像,u>2f.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不反射任何色光的物体看起来是黑色的.9.在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象以下列图。图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搬动过程中的三个地址相对应。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照相机是利用A点的成像原理制成的C.蜡烛在C点时成倒立、减小的实像D.将蜡烛从C移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变小【答案】C【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知,u=v=2f=20cm,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cm,A不符合题意;B、当蜡烛在A点时,由图象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幻灯机和投影仪的原理,B不符合题意;C、当蜡烛在C点时,由图象可知,

u>2f,成倒立、减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C符合题意;D、将蜡烛从

C搬动到

A的过程中,即物距变小,所以此时像距应该变大,同时像变大,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解析】结合像距

-物距图像得出焦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解析即可

.10.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蜡烛50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楚的像,则()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该透镜的焦距f必然满足9cm<f<16cm该透镜的焦距f必然满足18cm<f<32cm【答案】A【解析】【解答】依照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则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之外,此时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依照物距和像距范围列不等式:f<32cm<2f,50cm>2f,解得16cm<f<25cm,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解析】依照物距和像距的大小能够判断成像特点,而且能够解析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11.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以下列图两种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C.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之内甲图中凸透镜凑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成的像也变小【答案】D【解析】【解答】解: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则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A不符合题意;B、甲图中成像规律(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应用于投影仪,B不符合题意;C、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不符合题意。D、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且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所以,此时凸透镜凑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依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凸透镜远离书本时,成的像也变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解析】结合成像特点,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解答即可.12.烛焰经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以下列图.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代替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地址,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A.要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光屏应向左搬动B.要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光屏应向右搬动C.搬动光屏,能够获取一个清楚放大的实像D.搬动光屏,能够获取一个清楚放大的虚像【答案】A【解析】【解答】依照图像,光屏上能成清楚的像,若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物体离凸透镜的焦距更远,则像更凑近凸透镜,所以光屏要向左搬动才能承接清楚的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解析】依照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焦点更远,像会更凑近凸透镜。13.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获取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获取一个()A.倒立减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B【解析】【解答】解: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获取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亮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15厘米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这是利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得了透镜的焦距.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即现在的物距是20厘米,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选B.【解析】利用题目中提到的物理过程,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再利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获取成像的情况.14.以下列图,是对同一个物体拍摄的两张清楚程度相同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晌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同,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拍摄

a时,照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B.拍摄

b时,照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C.拍摄

a与

b时,照相机与物体的距离相同大

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解答】由图知,b的像比a的像小,依照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故答案为:B.【解析】此题主要观察了照相机的制作原理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成实像时的动向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15.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2009年7月我国出现的日食奇景,能够用光的直线流传理论讲解

B.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很简单使眼

“近视”,这时就需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更正

D.你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地址,其实就是鱼在水里的实质地址【答案】

A【解析】【解答】

A、2009

年7月我国出现的日食奇景,能够用光的直线流传理论讲解,

A符合题意;B、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

B不符合题意;C、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很简单使眼

“近视”,这时就需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更正,

C不符合题意;D、你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地址,其实就是鱼在水里的虚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解析】此题综合观察了光的直线流传,光的色散,凹透镜更正视力,光的折射等光的知识。属于基础题。16.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宽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有一项不符合实质,它是()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凹透镜能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辉的发散作用阳光经过凸透镜后能够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汇聚作用【答案】B【解析】【解答】解:A、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

A正确;B、凸透镜对光辉有发散的作用,应用在汽车的观后镜上,而不凹透镜,故

B错误;C、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汇聚能力减强,即折光能力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辉推迟汇聚,故C正确;D、因凸透镜对光辉的汇聚作用,所以阳光经过凸透镜能够汇聚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能够点燃纸屑,故D正确.应选B.【解析】(1)依照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凹透镜能够反射光辉,而且可使光辉汇聚到一点;凸透镜能够反射光辉,并使光辉发散;(3)(4)凸透镜、凹透镜对光辉都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凸透镜对光辉都有发散作用.17.小磊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

处,搬动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地址不变,搬动光屏再次获取清楚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C.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D.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答案】C【解析】【解答】解:(1)由甲图可知,物距u=35cm﹣5cm=30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即f<30cm<2f,可得15cm<f<30cm;由乙图可知,物距仍为30cm,此时成倒立、减小的实像,所以30cm>2f,得f<15cm,所以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2)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凑近物体的称之为物镜,另一个称之为目镜,物体第一由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与图甲相同;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放大镜.可见ABD错、C正确.应选C.【解析】(1)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减小的实像,据此比较甲乙两图中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2)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18.烛焰经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以下列图.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代替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地址,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A.要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光屏应向右搬动B.要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光屏应向左搬动C.搬动光屏,能够获取一个清楚放大的实像D.搬动光屏,能够获取一个清楚放大的虚像【答案】B【解析】【解答】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减小的实像;当将凸透镜换成焦距f为5cm时,u>2f,则会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减小的实像,所以应将光屏向左搬动才能获取清楚的像,故答案为:B.【解析】此题观察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掌握情况。(1)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u>2f),成倒立、减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9.关于光学器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更正远视眼需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一束光辉与平面镜表面成40°角射入到平面镜上,则反射角为40°镜面反射依照反射定律,漫反射不依照反射定律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产生一条彩色的光带,说理解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答案】D【解析】【解答】A,远视眼的产生原因都是由于晶状体汇聚能力变弱,使光辉的汇聚点落在视网膜从前造成的,为了让光辉的汇聚点重新落在视网膜之上,所以需要佩戴汇聚透镜来加强对光辉的折射能力,也就是凸透镜,此选项错误;B一束光与平面镜成40°角入射,则入射角为:90°-4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也为60°.故本选项错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依照光的反射定律,此选项错误;D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所以我们能够经过三棱镜将其分解为七种颜色的色光,说理解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则该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故本选项正确.应选:D20.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之外,搬动光屏找到像.若将蜡烛向凸透镜搬动s1的距离(此时物距依旧大于二倍焦距),搬动光屏重新找到像,光屏搬动的距离为s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光屏远离透镜搬动,光屏上的像变小B.光屏远离透镜搬动,且s<s21C.光屏凑近透镜搬动,光屏上的像变大D.光屏凑近透镜搬动,且s=s21【答案】B【解析】【解答】解: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之外,搬动光屏找到像,此时u>2f,成倒立、减小的实像,2f>v>f,若将蜡烛向凸透镜搬动s1的距离(此时物距依旧大于二倍焦距),搬动光屏重新找到像,光屏搬动的距离为s2,在这种情况下,物体搬动的距离大于像搬动的距离,即s2<s1,故B正确.应选B.【解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①u>2f,成倒立、减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③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21.以下列图,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获取了清楚的像,关于以下现象的解析,不正确的选项是()此时在光屏上获取的是倒立减小的实像连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楚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搬动,又能获取清楚的像,说明透镜越凸,焦距越小仅将蜡烛和光屏的地址对调,也能在光屏上获取一个倒立的实像若用一张纸遮住水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会发现光屏上的像缺失了下半部分【答案】D【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是,所以成倒立、减小的实像,故A正确;B、当他连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辉会比注水前要提前交汇,所以像会向透镜方向搬动,依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光屏将凑近透镜向左搬动,而且像变小.故B正确;C、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若将蜡烛和光屏的地址对调,也能在光屏上获取一个倒立的实像,且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的光辉,经凸透镜折射后,依旧能汇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辉减少,汇聚成的像变暗,故D错误.应选D.【解析】(1)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减小的实像;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当他连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的特点解析即可判断;(3)据光路的可逆性解析即可判断;(4)凸透镜成实像是由于物体发出的光辉经过凸透镜后汇聚到像点,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则凸透镜其他部分依旧能够汇聚光辉,所以还可以成完满的像,可是照射到像上的光辉数量减少,像比原来变暗.22.某班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象,以下列图,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cmB.当u=3.5cm时,在光屏上能获取一个减小的像C.当u=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依照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搬动到8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答案】D【解析】【解答】解:A、由图知,当物距为4cm时,像距也为4cm,依照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4cm,则f=2cm.故A错误;B、f=2cm,2f=4cm,当u=3.5cm时,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错误;C、当物距u=5cm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减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到8cm处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增大,所以成的像逐渐减小,故D正确.应选D.【解析】(1)要解决此题,第一要经过图象解析出该凸透镜的焦距.(2)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减小的实像.(3)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若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23.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经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A.fB.LC.f+LD.f﹣L【答案】D【解析】【解答】解:当凸透镜的焦点位于凸透镜与凹透镜之间时,由于从凹透镜出来的光辉为发散光辉,所以不能能经过凸透镜焦点;当凸透镜焦点位于凹透镜左侧时,则可能从凹透镜出来的光辉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凸透镜的焦点;而射入凹透镜的光辉为平行光辉,故从凹透镜出来的光辉的反向延长线也经过凹透镜的焦点,所以凹透镜的焦点与凸透镜的焦点重合,如图,所以凹透镜的焦距f′﹣=fL.应选D.【解析】由题知,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能沿着原来的光束返回,而平面镜又竖直放置,说明透过凸透镜的光辉为平行光;所以,透过凹透镜后的光辉必过凸透镜的焦点(光辉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据此画图帮助回答.24.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获取一个倒立、减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以下烛焰成像情况,不能能出现的是()A.减小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答案】D【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烛焰在屏上成一减小实像,所以此时蜡烛在凸透镜的2f之外,即u>2f;当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则此时u>f,那么有可能是2fu>f,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是u=2f,则成等大的实像;也可能是u>2f,则成减小的实像,所以只有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能出现.应选D.【解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减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25.远视眼成像情况和更正做法正确的选项是()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解答】解:远视眼:若是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很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以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故为②④图.应选C.【解析】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戴一个凸透镜来更正,凸透镜对光辉有汇聚作用.戴上凸透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26.在物理实验中,平时要进行多次实验,如:像;②“测量物体长度”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多测几组数据;④“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情况下研究宽泛规律的多次实验是()

①“研究凸透镜成像”时要多次改变物距找③“研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时换用不相同灯泡”,测量多组电压和电流值.其中属于从不相同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答案】D【解析】【解答】①“研究凸透镜成像”时要多次改变物距找像;(从不相同情况下研究宽泛规律)②“测量物体长度”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③“研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时换用不相同灯泡多测几组数据(从不相同情况下研究宽泛规律)④“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测量多组电压和电流值.(画得伏安特点曲线,找电阻,能够减小误差)应选D2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有镜面反射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光的色散现象说理解光是由色光组成的C.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流传速度是8米/秒D.近视眼的同学应配戴凸透镜3×10【答案】B【解析】【解答】解:A、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B、太阳光经过棱镜后被分别为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说了然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杂而成的,故B正确;C、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只有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是8米/秒;在其他介质中流传速度3×108米/秒,故C错误;都小于3×10D、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汇聚能力加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面,故应佩戴凹透镜,使光辉发散.故D错误.应选B.【解析】(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2)太阳光能够经过棱镜分别为七种色光,说明它是七种色光混杂形成的,是混杂光;(3)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是8米/秒,在不相同的介质流传速度不相同;(4)依照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3×10正方法解析.28.以下有关光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选项是()色光的混杂规律与颜料的混杂规律相同能从不相同方向看清物体是由于发生了镜面反射要使投影仪清楚成像在更远的屏幕上,镜头要距投电影更近一些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边,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答案】C【解析】【解答】解:A、色光和原料的三原色不相同,故A错误;B、能从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