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高二历史: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高二历史: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高二历史: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高二历史: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学案)一、学习目标(一)课程标准1、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居民的差异及其特征2、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二)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村落、集镇形成的原因、概况及影响2、了解古代城市形成的原因、功能及影响3、了解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二、知识梳理(一)村落的产生1、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2、村落的产生原因农业出现,筑屋定居概况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布局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影响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二)集镇的出现1、原因(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分工及手工业发展的推动:在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2·1·c·n·j·y(3)商业发展的影响: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4)防御需要: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2、中国古代集镇的兴起与发展(1)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的。(2)两宋时期,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有些镇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以及常住人口的增长,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吸引了大量手工业者和商人在此开办作坊和商铺,促进了市场的繁荣。21·世纪*教育网(3)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4)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三)城市的产生1、城市的概念: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2、城市的产生发展与特征产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都相继产生了一批早期城市中国布局中国古代的城市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发展商朝时,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选址、面积,以及城墙高度、城郭门数、道路宽狭、宫室种类、市场分布都有规定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西方古代希腊罗马,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古罗马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中古时期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四)世界各地的民居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地区环境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与特色古代两河流域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基本上每一户建筑的结构都是相同的,由前庭、前室、主室构成古埃及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用木桩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在上面搭上屋梁,用椰子叶铺成屋顶。这种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有些房屋会留些小洞或栅栏似的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续表地区环境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与特色古代中国远古人们在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方用树木营巢,在地势高亢干燥的地方挖穴而居巢居多营建于南方,后世发展为干栏式民居。穴居大多营建于北方,逐渐形成地上建筑先秦以来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普遍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明清时期明朝时,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现存的明清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古希腊罗马希腊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中庭左右是小房间和陈放家史、祖先塑像的凹室,与入口相对的是正屋罗马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3世纪,为了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出现了由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的集体住宅,专供百姓或外来人员租住。这种建筑形态,对后世影响深远美洲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亚马孙雨林亚马孙雨林中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屋内不分隔间,但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区域三、课堂小结四、随堂练习1、下列各项能够体现村落产生的根本原因的是()A.建筑技术的发展 B.商人的出现C.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D.农业的产生【答案】D【解析】建筑技术发展是村落产生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商人的出现以及手工业与农业分离,与村落的产生没有因果关系,排除B、C两项;农业的产生使定居生活成为可能,D项正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都开封汴河两岸繁荣的景象。下列场景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21教育网A.字画当铺当街而立B.砖木结构的民居大量出现C.烧饼小贩沿街叫卖D.文人骑马结伴鱼贯出行【答案】B【解析】宋朝的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A、C两项表述正确;《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的风俗画,而结合所学可知,砖木结构的民居普及是在明代,B项表述错误;宋朝的治国政策是重文轻武,文人骑马出行是可能的,D项表述正确。故选B项。213、有学者说,“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21·cn·jy·comA.城市功能的变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C.统治者重视商业D.城市比唐朝稳定【答案】A【解析】“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说明,宋朝城市功能有所变化,其经济职能逐渐加强,A项正确。材料强调宋朝城市功能的变化,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宋朝商业虽然有所发展,但统治者依然执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其城市比唐朝稳定,排除D项。www-2-1-cnjy-com4、下面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一时期是()●徽商、晋商势力强大●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苏州等地出现手工工场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徽商、晋商”“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手工工场”等可知,涉及的是商帮出现、工商业市镇兴起以及手工工场,因此该时期是明清时期,故D项正确。5、民居最普遍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下列选项与该类型民居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B.用椰子叶铺成屋顶,具有防晒保温功能C.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头作为建筑材料D.民居的设计遵循等级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是中国民居的特点,A项与古希腊罗马民居相符,B项与古埃及民居相符,C项与古代两河流域民居相符,均排除;D项是古代中国民居的特点,故正确。2-1-c-n-j-y6、中国古代商业及城市(集镇)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②集镇出现专业分工③四川出现纸币“交子”④营建城市形成制度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①③②D.①②④③【答案】C【解析】①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②发生在明清时期,③发生在北宋,④发生在周朝,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③②。故选C项。【来源:21·世纪·教育·网】7、《三辅黄图》载:“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这里的“市”是指()21*cnjy*comA.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B.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 D.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出现专门的商业市镇,故A项错误;民间集市指的是草市,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夜市出现于宋朝,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市”受到了空间限制,这说明它受政府管理,故D项正确。【来源:21cnj*y.co*m】8、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出处:21教育名师】A.夜市的经营实现常态化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监管D.“市”的管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可知,是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更为开放”指的是商品经济突破空间的限制,“全天候”指的是商品经济突破时间的限制,故选B项。9、下列选项与如图所示民居表述相符的是()A.图中民居位于尼罗河流域B.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C.拱券和希腊柱式结构结合D.由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答案】A【解析】图为古代埃及民居,A项正确。B、C、D三项属于古罗马建筑的特征,排除。10、《徽州古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