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学6章网络经济中的经济运行课件_第1页
网络经济学6章网络经济中的经济运行课件_第2页
网络经济学6章网络经济中的经济运行课件_第3页
网络经济学6章网络经济中的经济运行课件_第4页
网络经济学6章网络经济中的经济运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网络经济中的经济运行网络经济中的投资网络经济中的财富分配网络经济中的经济增长第六章

网络经济中的经济运行网络经济中的投资1第一节网络经济中的投资一、投资的概念与要素1、投资的定义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以获利为目的,将投入的货币资金转换成实物资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等多种资产形式以获得预期收益的行为方式或过程。

任何经济运行过程都是从生产开始,而要进行生产活动,就要预先垫支一定的货币资金以购买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支付劳动者工资。因此,投资是经济运行过程的基础。第一节网络经济中的投资一、投资的概念与要素1、投资的定义22、投资的基本要素(1)投资主体

拥有投资决策权并对投资负有责任并依法享有投资权益的经济法人或自然人。(2)投资目的

投资者期望所获得的未来的投资收益。(3)投资客体

投资的对象、目标或标的物。(4)投资方式投入资金运用的载体或工具。2、投资的基本要素(1)投资主体3二、网络经济中的投资及其特点1、网络经济中投资的特点(1)投资的高风险性

高技术产业具有极高的风险。(2)投资的高回报性

一旦成功将获得极高的投资回报。(3)投资的长期性

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二、网络经济中的投资及其特点1、网络经济中投资的特点(1)投42、网络经济中的投资形式(1)传统的融资方式

1)债权融资:通过借贷,包括发行债券和银行贷款。

2)股权融资:通过发行股票。(2)传统融资方式对网络企业的局限性

1)债权融资的局限:高风险,难以借贷。

2)股权融资的局限:市场不成熟,难以上市。(3)网络经济中投资方式的变革

网络企业必须通过新的融资方式来获得发展资金,这种新的融资方式能够适应网络企业的特点。由此产生新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2、网络经济中的投资形式(1)传统的融资方式5三、网络经济与风险投资1、风险投资的概念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具有高风险的投资。

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所有具有高风险和潜在收益,同时又可能蒙受巨大损失的资本投资。

狭义的风险投资:仅指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或者是对只拥有一个概念的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的投资。

人们所说的风险投资,更多的是指狭义的风险投资。三、网络经济与风险投资1、风险投资的概念风险投资(v62、风险投资的基本要素(1)风险投资的提供者——投资主体

个体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2)风险投资的运作者——投资中介

风险投资公司、风险基金。(3)风险投资的使用者——投资客体

高新技术企业、概念性企业。(4)风险投资的方式

股权融资。(5)风险投资的目的

获取高额利润回报。2、风险投资的基本要素(1)风险投资的提供者——投资主体73、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1)风险投资项目的取得

向风险投资者申请。(2)风险资本的筹措

风险投资公司将零散的资金汇集成风险基金。(3)风险投资的经营管理

风险投资公司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4)风险投资的退出

1)二板市场上市

2)被兼并、收购

3)股份回购4)破产3、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1)风险投资项目的取得84、网络经济与风险投资的关系(1)风险投资是网络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风险投资作为网络企业的创立资本来源,为网络经济提供了超常的发展平台,是网络企业稳定发展的资本支撑。(2)风险投资平抑了网络经济的投资风险

通过完善的责任机制、对称机制和引导机制,将网络经济中的风险降到了合理的范围内。(3)风险投资是对网络企业资金与机制的双重输出

使得网络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得到资金和体制的综合投入,提高了网络企业的成功概率,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4、网络经济与风险投资的关系(1)风险投资是网络经济发展的9四、风险投资与二板市场1、二板市场的含义

所谓二板市场,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的,它是一级主板市场以外的证券交易市场。二板市场又称为创业板市场,它是专门为促进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而专门设立的,其作用主要是为正处于创业阶段而又缺乏资金的企业提供募集资金和上市交易的机会。

世界上主要的二板市场有: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NASDAQ)、加拿大风险交易所、欧洲证券协会自动报价系统(EASDAQ)、英国另项投资市场(AIM)、日本二板市场、香港创业板市场、台湾柜头交易(OTC)、中国二板市场等。

四、风险投资与二板市场1、二板市场的含义所谓二板市场102、二板市场的特点(1)没有统一的交易场所

没有固定的交易地点和场所,是一个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电子网络交易系统。(2)交易方式灵活

投资者与证券商、证券商与政权商之间一对一交易,交易没有数量起点和单位限制,参与者也没有限制。(3)交易政权的种类繁多

主要以未能在政权交易所登记上市的政权和定期还本付息的债券为主。2、二板市场的特点(1)没有统一的交易场所113、二板市场的作用(1)二板市场的市场交易容量的伸缩性,缓解了证券市场扩张期的风险。(2)二板市场的自由性,加快了资本社会化的进程。(3)二板市场的多样性,促进了新兴产业的成长与发展。3、二板市场的作用(1)二板市场的市场交易容量的伸缩性,缓解12第二节网络经济的财富分配一、财富的概念及其积聚形式1、财富的概念

财富,一般可以理解为拥有的各种资产的总和。

从微观层面来理解,财富是指在一点时点上用货币单位表示的拥有的资产总额。从宏观层面来理解,财富是指经济总体所拥有的财富净值的总和。

按存在方式,又分为实物财富和金融财富。实物财富主要是指非人力资产,如土地、房屋、机器、存货等可以用货币来计量的资产;金融资产是指以金融形式存在的资产,如现金、存款、债券、股票、基金或衍生资本。第二节网络经济的财富分配一、财富的概念及其积聚形式1、财132、传统经济中的财富积聚形式重商主义:金属货币。重农主义:土地和自然资源。古典经济学:劳动。新古典经济学:投资与储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

前三者是从来源看财富积聚,后二者是从结果看财富积聚。

一般认为,投资与储蓄是财富积聚在主要形式,其中,投资又是现代社会财富积聚的最主要形式。

2、传统经济中的财富积聚形式重商主义:金属货币。143、网络经济中的财富积聚形式的变化(1)网络经济下的创新活动使得财富积聚的速度更快、规模更大(2)网络经济下的创新活动使得财富积聚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样化(3)网络经济下的创新活动使得财富积聚来源于更多的行业和领域3、网络经济中的财富积聚形式的变化(1)网络经济下的创新活动15二、网络经济中的财富效应1、财富效应的含义

所谓财富效应(WealthEffect)是指:“货币余额的变化,假如其他条件相同,将会在消费者开支方面引起变动。这样的财富效应常被称作庇古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

包含了三层含义:(1)财富在一个时期内快速增值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效应,即财富的增值效应。(2)财富存量的变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包括财富增加的正面效应和财富减少的负面效应。(3)财富存量的变化对总需求的影响,包括财富的消费效应和财富的投资效应。二、网络经济中的财富效应1、财富效应的含义所谓财富效162、网络经济中的财富效应(1)财富自增值效应

网络经济极容易形成垄断,使新兴产业的形成所带来技术收益是要远远大于资本所带来的收益。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升级改造传统产业,使得这些产业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出现超额增值,实现价值由未来向现在转移。(2)财富的放大效应

加强的正财富效应可能会加大资本市场上的泡沫,使负财富效应增强.一旦加强的负财富效应占上风时,就极可能导致资本市场泡沫的破裂,形成金融危机

2、网络经济中的财富效应(1)财富自增值效应17三、网络经济中的财富分配1、财富分配理论

克拉克:“每个生产要素在参加生产的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贡献,也都应有相应的报酬——这就是分配的自然规律。”古典经济学:产品分配。全部产品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新古典经济学: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在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

又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初次分配: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分配。(2)再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分配。三、网络经济中的财富分配1、财富分配理论克拉克:“每182、网络经济中财富分配的特点(1)按技术分配的比重越来越大(2)按知识分配成为一种新兴的分配形式(3)按管理要素分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按资本分配呈现下降的趋势(5)按劳分配的比重进一步下降(6)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大2、网络经济中财富分配的特点(1)按技术分配的比重越来越大19第三节网络经济中的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内涵1、经济增长的定义(1)经济增长的一般定义

定义1: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持续增长,即实际总产出的增加。实际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GDP)

用Y代表GDP原有水平,⊿Y代表GDP的增量,用G代表增长率,则

G=⊿Y/Y第三节网络经济中的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内涵1、经济增长20(2)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本身不是目的。增长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的福利水平。从国民的福利水平出发,必须考虑人口的因素,即人均的GDP增长。

定义2:经济增长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即人均实际产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持续增长。

用y代表人均GDP原有水平,⊿y代表人均GDP的增量,用g代表人均GDP的增长率,则

g=⊿y/y(2)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经济增长21(3)按产出能力计算的经济增长

以上是实际产出的增长,但实际产出与可能的产出并不完全相同。而经济增长并不能只看实际产出的增长,而且还要看产出能力的增长。西蒙·库兹涅茨:“一个国家的增长可以定义为该国给居民提供种类繁多的产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

定义3: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国民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

充分就业:狭义的理解是所有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得到就业机会;广义的理解是所有的稀缺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3)按产出能力计算的经济增长222、经济增长理论的实质经济增长理论是对经济增长现象及原因的理论分析和说明,其实质是研究社会潜在生产能力的长期变化趋势。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时,人们总是假定社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状态,即经济增长是在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条件下的增长。通常,人们用总产出的对数关于时间的变化曲线来表示潜在生产能力的长期变化趋势。

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总产出的对数,总产出为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表示总产出按照一个不变的增长率稳定增长,这个增长率就是这条直线的斜率。2、经济增长理论的实质经济增长理论是对经济增长现象及23lnYt0lnY=φ(t)=at经济增长曲线lnYt0lnY=φ(t)=at经济增长曲线243、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

经济增长理论最关心的问题:什么因素决定了经济的增长?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劳动力、资本是最基本的因素,但由于边际收益递减,导致增长的极限。技术进步可以改变劳动力与资本的产出率,使边际收益递增,实现持续增长。3、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经济增长理论最关心的问题:什么25

经济增长模型:

Y=F(K,L,t)

K:资本;L:劳动力;t: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往往不是单独作用,而是通过劳动力和资本的产出效率的提高而起作用,因此,上函数关系又可写为

Y=F[A(t)K,B(t)L]

A(t)和B(t)表示按效率单位计算的有效资本存量和有效劳动力的数量。经济增长模型:26二、经济增长理论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1)亚当·斯密(1776)

亚当·斯密认为:生产劳动的数量和劳动生产率是决定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

增加生产劳动,就是增加生产劳动者的数量和增加生产性劳动的比重。增加劳动生产率,就是增加生产资料的数量,进行资本积累。

《国富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生产劳动占全部劳动的比例是决定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如果国民收入用于生产劳动的数量越大,并且劳动生产率越高,则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就越快。二、经济增长理论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1)亚当·斯密(17727

按照斯密的观点,生产劳动依赖于资本积累的数量。他把资本量设想为上年收获的谷物中用来雇佣生产劳动者的数量,其唯一的形式为以谷物形式存在的工资基金。

设上年的谷物产量为X0,今年用于雇佣生产劳动者的谷物量占上年谷物产量的比例为K,每个劳动者的产量为P,则今年的谷物产量为

X1=P比上年增加

X1–X0=(–1)X0

增长率为

G=–1

表明,用于生产劳动的数量K和劳动生产率P越高,工资W越低,国民财富的增长率G就越高。KX0WKPWKPW按照斯密的观点,生产劳动依赖于资本积累的数量。他把资本28(2)大卫·李嘉图(1817)

大卫·李嘉图认为:社会财富按工资、利润、地租在工人、资本家、地主之间分配,而惟有利润决定了财富的规模,即财富的增长完全取决与资本的积累。但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会使利润率下降,解决办法是依靠技术进步。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随着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人口会相应增加,导致谷物需求的增加,这又进一步导致土地的贫瘠。如果没有技术进步来抵消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那么谷物价格就会不断上升,货币工资随之而提高,从而使利润率下降。当利润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资本家积累资本的动机和动力就会消失,储蓄和积累完全停滞下来,社会进入年复一年的简单再生产状态。因此,一定的利润率是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2)大卫·李嘉图(1817)29(3)马歇尔(1890)

马歇尔认为:经济增长来源于资本家的投资和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资本家通过延迟当前的消费进行储蓄而提供资本积累,企业家通过经营管理提高生产率,最后促使经济增长。

《经济学原理》:资本家延迟当前的消费,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进行资本积累,以待日后消费。企业家对资本家的企业进行组织管理,使资本创造出利润。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长,使工资随之而提高,工人分享了社会财富增长所带来的利益。(3)马歇尔(1890)30(4)熊彼特(1912)

熊彼特专门研究经济增长问题,他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创新。企业为了谋取超额利润而进行创新,其他企业则为分享创新的利益而模仿别人的创新。创新使生产率提高,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理论》:从本质上说,资本主义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资本主义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而推动这种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家的“创新活动”。创新不仅包括创造新的生产技术,而且包括创造新的产品和开拓新的市场,还包括发现和利用新的原料以及改变企业的组织形式,正是企业家的这种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才在银行提供的贷款帮助下,创办出新企业,购买新设备,开拓新市场,推动资本主义不断发展。(4)熊彼特(1912)31(5)评述

古典增长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经济增长的源泉,为后来的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基础。但古典增长理论主要局限于规范研究,缺乏实证的分析,因而也就缺少了对现实的实际解释力。(5)评述322、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1)哈罗得-多马模型

基本观点:资本积累决定了经济增长。

假定: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既可用于消费,也可用于生产(2)生产只用两种要素:资本和劳动(3)生产规模报酬不变,但每种生产要素受报酬递减规律支配(4)技术不变2、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1)哈罗得-多马模型33

公式:

Gw=S/V

Gw:有保证的增长率

S:储蓄率

V:投资系数

该模型旨在说明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关系。但排除了技术的因素,即假定技术不变,经济增长仅取决于储蓄率。公式:Gw=S/V34(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修正,即考虑到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ΔY/Y=T+a(ΔK/K)+b(ΔL/L)

Y:收入或产品

T:技术进步率

K:资本

L:劳动

Δ表示增量,a、b为系数

肯定了技术因素的作用,但将技术因素视为外生变量。(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修正35(3)索罗模型

索罗模型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离出来,认为技术进步实际上是产出增长率与资本、劳动力投入贡献之间的差额(余值)。技术进步增长率与产出增长率之比,就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由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KαLβ

两边取对数,得

lnQ=lnA+αlnK+βlnL

对两边全微分,得(3)索罗模型索罗模型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离36

=–α–β

用差分代替微分,得

=–α–β

设技术进步增长率为a,则a==–α–β

dQQdAAdKKdLL

⊿QQ

⊿AA

⊿KK

⊿LL

⊿AA

⊿QQ

⊿KK

⊿LL=–α37

设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Ea,则Ea=

考虑到技术进步的变化和贡献,但技术进步的外生性问题仍没有解决。

⊿AA

⊿QQ设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Ea,则⊿A⊿Q38(4)评述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将经济增长的因素数量化,可以对现实进行实证分析,使之具有了更强的解释能力。但它将技术因素外生化,由此产生了一个矛盾:一方面将技术进步看作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又将技术进步作为外生变量而将其排除在经济增长模型之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缺陷。(4)评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将经济增长的因素数量化,可39(1)新增长理论产生的背景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知识在经济中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经济中有更多的有形投资流向高技术商品和服务,在研究与开发、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无形投资也越加重要,西方社会日益变成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经济现实发生的这种变化要求经济理论作出相应的说明,于是一些经济学家开始修正传统的生产函数,直接将知识纳入到生产函数之中,以说明知识积累的特征及其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导致新增长理论的产生。4、新增长理论(1)新增长理论产生的背景20世纪后半叶,随着经济的40(2)新增长理论的核心内容

新增长理论不像新古典增长理论那样有一个为多数经济学家接受的基本模型,它只是一些持有类似观点的经济学家所提出的各种增长模型构成的一个松散的集合体。

但他们的增长模型都包含了一个共同的观点:经济增长不是外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由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决定的;经济不依赖外部力量的推动就能够实现持续增长;政府实施某些经济政策对一国的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

新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阿罗(1962)、宇泽弘文(1965)、罗默(1986)、卢卡斯(1988)、巴罗(1990)等。(2)新增长理论的核心内容新增长理论不像新古典增长理41(3)新增长理论的理论基础

新增长理论的理论基础是报酬递增,而报酬递增主要源于:1)分工与专业化

贝克尔和默菲:分工主要不是取决于市场容量,而是取决于工人的协调成本和知识的存量。分工的深化使经济产生规模递增收益,同时也使经济的协调成本上升。当知识存量不变时,经济存在一个最优的分工水平。但经济的知识存量会不断的内生地增加,知识的积累降低了经济协调成本,导致分工的不断演进和经济的持续增长。(3)新增长理论的理论基础新增长理论的理论基础是报酬422)边干边学

阿罗:边干边学是经验的产物,它发生于解决问题的尝试。经验具有递增的生产力,随着经验知识的积累,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生产总量增加而递减。一个人的经验或知识不仅对自己有益,也为别人提供借鉴,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而使自己获益。3)知识外溢

罗默:知识是由经济系统决定的内生变量,同时知识具有溢出效应,任何厂商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知识溢出的存在造成厂商的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厂商用于生产知识的投入不足。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政策提高私人厂商生产知识的激励水平,促使生产要素由生产部门流入研究部门,进而提高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水平。2)边干边学43(4)新增长理论模型1)阿罗的边干边学模型假定:(1)边干边学或知识是投资的副产品,提高一个厂商的资本存量会导致其知识存量的相应增加。(2)知识是公共产品,具有外溢效应。公式:

Y=F(k,Al)

l为厂商劳动;k为厂商资本;A为知识水平其中:A=KbK=nk

K为资本总量;n为厂商数量;b为外在效应(4)新增长理论模型1)阿罗的边干边学模型假定:44该方程表明,技术进步是资本积累的函数,每一个厂商不仅从自己的投资活动中学习,而且从其他厂商的投资活动中学习。劳动效率取决于弹性为b的过去总投资。经济在整体上具有递增收益,因为倍增的总资本K和总劳动L会导致倍增的产出;而K的增加除了对产出有直接效应外,还提高了知识A的水平。该方程表明,技术进步是资本积累的函数,每一个厂商不仅452)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假定:(1)专业生产知识的积累随资本积累的增加而增加。(2)知识具有溢出效应,专业知识的积累会导致社会知识总量的增加。生产函数:

Fi=F(ki,K,Xi)其中:

Fi为i厂商的产出水平;ki为i厂商的生产产品的专业化知识;Xi为i厂商其他各生产要素的向量;K=ki,为社会知识水平的总和。∑ni=12)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假定:∑ni=146进一步假定:(1)对于给定的K值,F作为ki和Xi的函数是凹型的,因此F是关于ki和Xi的零阶齐次线性函数。(2)从社会的观点看,F具有全球知识边际生产力的递增性,即对于给定的Xi,F是关于K的凸函数。

由此推出,F具有递增性的规模收益。

即对于任意λ>1,有

F(λki,λK,λXi)>λF

(ki,K,Xi)

罗默将知识分为企业拥有的专业知识和社会总知识水平,前者可以产生内生的经济效应,给个别企业带来垄断利润;而后者可以产生外部经济效应,使所有企业都能获得规模收益,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进一步假定:473)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模型

舒尔茨将资本划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态。卢卡斯则进一步将人力资本划分为原始劳动和专业化人力资本。他认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

假定:有两种商品C1和C2,没有物质资本,人口数量不变,则商品i的生产函数是

Ci(t)=hi(t)ui(t)N(t)i=1,2

hi(t)是商品i生产的专业化人力资本,它是通过干中学获得;

ui(t)是用来生产商品i的劳动系数,ui≥0,且u1+u2=1

N(t)是劳动投入

3)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模型舒尔茨将资本划分为物质48

假定:hi(t)是干中学的结果,并随着商品i的产出增加而上升,hi(t)的变化可表示为

hi(t)=hi(t)δiui(t)

δi是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假如商品1是高技术产品,则δ1>δ2

对于特定的产品,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是递减的。但由于产品不断更新,因此从总量上,专业化人力资本是增加的。由此产生递增收益。(4)评述

新增长理论将技术和知识积累内生化,更符合经济增长的实际。尤其为分析网络经济的增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假定:hi(t)是干中学的结果,并随着商品i的产出增49三、网络经济中的经济增长1、网络经济增长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区别(1)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不同

罗斯托:经济成长分为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导产业。在经济增长中,主导部门不仅自身有很高的生产率,而且通过前向、后向和侧向的影响带动其他部门的增长。

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先后有棉纺、运输、钢铁、汽车等;网络经济的主导部门则为信息网络产业。前向带动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的发展,后向带动基础设施、硬件设施、应用技术的发展,侧向通过信息化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三、网络经济中的经济增长1、网络经济增长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区别50(2)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同

工业经济的增长动力是资本的积累和市场的扩大。资本的积累表现为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的扩大表现为市场范围的扩张。而网络经济的增长动力来源于创新。创新使现有的资本产出增加,同时也使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张,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3)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同

经济增长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粗放型,主要靠要素的投入量增加来维持经济的增长;一种是集约型,主要靠提高生产率来推动经济增长。传统经济增长以粗放型增长为主,而网络经济增长则属于集约型增长为主。(2)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同(3)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同512、网络经济下的经济增长因素(1)技术、知识是决定网络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知识是网络经济的主要资源,同时也是决定网络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从罗默的模型中可以看出,知识和技术并不是外生变量,而是经济过程的内生因素。干中学使知识不断积累,知识的外溢又使知识的收益大于知识的投入,提高了投资的效益,从而产生递增收益,并使经济出现持续增长。

从历史上看,上个世纪初,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有5%—10%,到20世纪中期,上升到50%,而到上个世纪末,在发达国家则达到了80%。2、网络经济下的经济增长因素(1)技术、知识是决定网络经济增52(2)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决定网络经济增长的又一重要因素

人力资本的概念由舒尔茨提出,是指对教育、医疗保健事业的投资。这项投资能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技能,使劳动者获得较高的收入。就像投资于厂房、机器设备一样,能够为投资者带来利润,所以称为人力资本。网络经济的增长不仅取决于劳动力的多寡,而是取决于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创造、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即取决于劳动者的知识与技术水平。用于提高劳动者知识与技术水平的投资,也就是人力资本投资。卢卡斯的模型说明了人力资本的作用机制,即人力资本具有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内部效应是个人的投资对自身生产率的影响,外部效应是指厂商的人力资本积累对他人所作出的贡献。人力资本外部效应的存在,对社会经济产生递增收益,促进经济增长。(2)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决定网络经济增长的又一重要因素53(3)市场规模是网络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因素

亚当·斯密指出,分工产生递增报酬,推动经济增长。分工的发展取决于资本的积累和市场规模的大小。阿林·杨格发展了这一理论,并对美国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美国美国的高生产率主要不是因为工资高、管理水平高或机械化程度高,而主要是因为市场的容量大。市场容量大的原因在于迂回生产方式,即分工越来越细。在原材料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之间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化企业加入,中间品的交易大大增加,使市场规模倍增。这对单个企业可能是收益递减,但这些关联企业在整体上则是收益递增,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网络经济则表现为这种迂回生产方式的加强。在信息产业中,迂回的生产方式更是成为普遍的形式。信息和网络技术又为不同企业的相互协同提供了条件,促使了传统企业迂回生产方式的增加。迂回生产方式扩大了市场规模,推动了经济增长。(3)市场规模是网络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因素54(4)资本仍是网络经济增长的最基本因素

信息产业的发展仍需要大量的投资,同时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也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因此,资本仍是网络经济增长的最基本因素。在罗默模型中,知识水平A是弹性为b的资本K的函数,表明没有资本的增长,就没有干中学和知识外溢等效应,也就没有知识和技术的增长。没有知识、技术的增长,也就没有经济的增长。因此,网络经济仍然必须从资本的积累开始。(4)资本仍是网络经济增长的最基本因素553、实现网络经济增长的条件(1)增加教育与培训的投入,加速人力资本积累(2)加大对企业研发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3)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体制,提供良好创新环境(4)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保障创新者的利益3、实现网络经济增长的条件(1)增加教育与培训的投入,加速人56四、美国“新经济”1、新经济概念的提出

20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96年底,《商业时代》推出记者迈克尔·曼德尔的年终专稿:《新经济的胜利——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强劲回应》,提出新经济的概念。之后,新经济的概念反复在媒体上出现,并引发学术界对新经济的讨论。

2000年6月,美国参议院在国会山举行新经济吹风会,邀请经济学家就新经济问题作专题报告。该月,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召开新经济研讨会,会后发表专题报告:《新经济:创新与信息技术对增长的变化作用》。该年,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在《2000年世界经济概览》中,第一次使用和解释了新经济的概念。四、美国“新经济”1、新经济概念的提出20世纪后半57对新经济的解释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

狭义的新经济:是指信息技术产业和网络经济(包括电子商务和网络公司业务等)。

广义的新经济:是指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形态或模式,包括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全球经济和网络经济等内涵;它体现了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内容、运行方式、产业结构及商业周期等出现的新变化。对新经济的解释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582、美国新经济的特征

美国新经济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一高二低”,即高增长率、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1991—2000美国经济状况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GDP增长率0.23.32.44.02.73.74.54.34.05.2通货膨胀率4.23.03.02.62.83.02.31.62.23.2失业率6.87.56.15.65.44.94.84.22、美国新经济的特征美国新经济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一高59年份GDP增长率通胀率失业率1960-694.42.44.81970-793.37.16.21980-893.15.67.31990-953.03.05.81996-994.12.34.8美国1960—1999年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及失业率(%)数据来源:BureauofEconomic,U.S.A

年份GDP增长率通胀率失业率1960-694.42.44.860到2000年底,美国经济持续增长118个月,成为自1854年以来美国经济史上32个周期中最长的一次。美国经济取得的成绩突破了传统经济增长的模式。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在理论上有一个2.2%—2.5%的“增长速度极限”和一个不加速通货膨胀的5.5%—6%的“失业率极限”,这已被视为一种规律,并被美联储作为实现宏观调空的警戒线。美国的“一高二低”打破了这一定论,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范式,因而被称为“新经济”。到2000年底,美国经济持续增长118个月,成为自1613、美国新经济带来的新变化(1)生产要素及内容的变化

知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经济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

新技术改变了生产的内容。过去是把原材料转化为产品,是对资源的集聚;现在是把知识转化为产品,属于知识的集聚。(2)技术经济体系的变化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形成,信息高速公路初具规模。

在工业时代,技术经济体系包括电力、内燃机、引擎等关键技术及相关产业,其基础设施是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线等。在信息时代,形成包括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基础设施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高速公路。

在美国,信息技术部门(包括生产与应用)GDP占全部GDP的56%,占8.3%的信息技术生产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3、美国新经济带来的新变化(1)生产要素及内容的变化62(3)商业周期的变化

商业周期的阶段减少,由原来的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变为只有扩张和衰退两个阶段。而且增长期延长,衰退期缩短。

二战后,美国共出现9个周期,平均扩张的时间为55个月,而现在达到118个月;衰退平均为10多个月,而90年代初的衰退只持续了8个月。(4)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

第三产业特别是与信息有关的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知识程度高的“金领工人”地位提高。

1998年,美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0%,就业人数占74.4%。而二战前这一比重只在50%左右。与信息技术有直接、间接关系的服务业工人由1950年的8%上升到50%左右。专业白领工人,即“金领工人”的比重上升,增长速度是其他工人的二倍。蓝领、白领、金领工人的比重现为20%、40%、30%。(3)商业周期的变化63(5)社会阶层的变化

原来的资本家、工人和少量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结构发生改变,大量中产阶级涌现,占到一半左右。大量的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稳压器。

工人受教育的时间由1948年的10年提高到1998年的14年,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由14%提高到58%,熟练工人的比重由33%提高到45%。(4)收入分配的变化

各阶层的收入均有增加,但两极分化扩大。

现在68%的家庭拥有自己的住宅,50%以上的家庭拥有银行存款和有价证券。虽然有3000万贫困线以下人口,但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社会福利救济。贫富差距拉大,股市上升产生的85%的收益归5%的富人所有,大公司高级主管的年薪1980年是普通工人的42倍,1999年扩大到419倍。(5)社会阶层的变化64(7)资本所有权的变化

个人所有制向股份化、社会化转变的过程加快,大多数公司为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成为股东。

拥有股票的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87年的25%提高到1999年的50%。(8)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

中小企业的兴起和企业间的合并、重组。大量科技型企业涌现,其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企业兼并加剧,兼并方式由过去跨行业兼并转向相近行业兼并,由大吃小兼并转向强强合并,由国内兼并为住转向跨国兼并。

上述变化使美国的竞争力大大增强。美国GDP占世界GDP比重由1990年的24.2%上升到1999年的28.8%。1992年,美国从日本夺回世界综合竞争力第一的桂冠,8项竞争力指标中有6项第一。(7)资本所有权的变化65二、美国新经济的成因分析1、信息革命是推动美国新经济形成的关键因素(1)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投资成为美国企业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

1993年,投入信息产业的资本占资本总量的36.2%,1996年达到40%以上,远远超过其他产业。(2)信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代替传统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计算机软件业自90年代以来每年以12.5%的速度增长,比经济增长率高出数倍,90年代后半期,高新技术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7%,1996年信息产业占GDP的33%。二、美国新经济的成因分析1、信息革命是推动美国新经济形成的关66(3)信息技术发展带动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90年代以来,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3%,远高于西欧和日本。2、美国企业改革与重组是新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1)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改造

企业利用和网络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改善了业务流程。(3)信息技术发展带动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67(2)企业内部改组

企业普遍运用计算机联网,把原来垂直型和矩阵式管理改为水平型的横向管理,减少了层次,裁减了冗员,提高了管理效率。(3)企业间的兼并与联合

企业在内部精简的同时,另一方面与其他企业进行强强联合,或组成战略联盟,加速了知识和技术的扩散,创新能力提高。3、政府的宏观调控是新经济形成的主要条件(1)着眼于未来的投资政策

加大人力资源投资,推进科技教育改革,提高公民素质。改善基础设施,强化信息基础建设,推动支柱产业形成。(2)企业内部改组3、政府的宏观调控是新经济形成的主要条件(68(2)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服务业,1995年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为1.2万亿美元,美国1895亿美元,占全球16.5%。(3)放宽对经济活动的限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先后采用了各种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放松了对经济的管制,鼓励自由竞争,同时加强了对有关经济治理法律规则的调整。(4)削减财政赤字

政府削减了国防经费和非生产性指出,财政赤字从1992年2903亿美元,降至1995年1638亿美元,由占GDP的4.4%降至1.4%。(2)进行产业结构调整69(5)美联储稳健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以控制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低增长、低通货膨胀的中性货币政策,有效地抑制了消费过热,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1994那月至1995年2月,连续7次提高短期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从3%提高到6%,一年提高3个百分点,历史罕见。4、经济全球化是美国新经济的又一动力

新的世界贸易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开放,加之美国产品及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提高,造成美国出口大幅度增长。在出口商品中,40%以上是计算机、半导体、航空、通讯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对出口增长的贡献占一半以上,加上服务贸易出口的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1996年,美国外贸额增长率达到21.9%,10年内增长了1.4倍。经济增长有26%依赖国外市场实现,比90年代初的13%提高了一倍。(5)美联储稳健的货币政策4、经济全球化是美国新经济的又一动70三、对美国新经济的认识和理论思考1、美国新经济面临的挑战(1)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和经济增速回落

2000年的下半年,美国经济开始出现急剧下滑,从经济增长率从二季度的5.6%,跌至三季度的2.2%,再至四季度的1%。2001年的一季度只有1.2%,二季度又跌至0.2%,到四季度才回升到1.4%。全年增长率为1.2%,比上年的4.1%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该年的失业率则攀升至7.5%。(2)纳斯达克指数急剧下泻和网络泡沫的破灭

纳斯达克股也称为高科技股和网络股,在前几年一路狂升至5132点后,在2000年3月10日开始下泻,到2001年3月已跌至2000点以下,股值在一年里缩水60%多,4.5亿元的股市财富(相当于全国GNP的40%)蒸发。特别是一些网络巨头如思科、雅虎等,资产缩水近50%,一些电信、网络设备、计算机企业的市值缩水更高达90%。三、对美国新经济的认识和理论思考1、美国新经济面临的挑战(171(3)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经营亏损,破产倒闭严重

2001年二季度,美国900家大公司盈利下降52%,比一季度的25%扩大一倍。在所有的行业中,信息行业业绩最差。二季度,计算机软件和服务部门亏损47亿美元,电信设备制造商亏损91亿美元,半导体制造商亏损112亿美元。有100多家电信公司倒闭,在上市的36家公司中,有6家提出破产保护申请。网络公司有16%倒闭,其他也收缩经营。许多公司大量裁员,在裁员最多的6个行业中,有5个属于高科技产业。2001年5月份,电信、计算机、电子和电子商务行业共裁员26.8万人以上,占同期员工总数的41%。(4)居民储蓄率下降和投资开支的骤减并存

居民储蓄率在2001年初只有2.3%,到10月份更降至0.3%。投资在2000年增长率为20%,2001年一季度下降为16%,到二季度则降至为0。设备和软件部门的投资进入负增长。(3)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经营亏损,破产倒闭严重722、对美国新经济的不同看法与争议

在新经济概念提出之初,就有经济学家表示不赞同,代表人物有索罗、萨缪尔森、弗里德曼、卢卡斯基等。

索罗是最早对信息革命提出质疑的人,他的说法,“除了生产率统计外,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计算机的作用”,被称为“生产率悖论”(索罗悖论)。因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领域的投资急剧增长,但生产率却显示出下降的趋势。60年代生产率为3.4%,1979—1994年则下降到1.2%。1975—1986年,生产工人的人均产量增长了16.9%,信息工人的产量却减少了6.6%。

萨缪尔森也是对新经济的怀疑论者。在他的著作《经济学》1986年第16版中,绝口不谈新经济。2000年12月26日,萨缪尔森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题目为《再见吧,新经济》,文中说;“我们不能说新经济已经灭亡,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它是一种思想倾向,在几乎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消失。”2、对美国新经济的不同看法与争议在新经济概念提出之初73

弗里德曼对新经济也不以为然,他在《时代》周刊2001年6月21日的文章中认为:“人们在90年代听到的理由在20年代也都被提到过,这两次的情形很相象,都出现了一种技术上的突破。但也可以说它仍然是旧的,因为它依旧按照已经被证明的经济规则运转。”

阿瑟和诺斯则从网络经济本身,指出新经济危机内在的制度原因。他们认为,网络经济的正反馈机制,既能导致经济的持续高涨,也会导致市场失灵,引发经济的衰退。由于锁定的存在,导致路径依赖,使经济有可能偏离最优,出现“均衡非效率”。正反馈的零边际成本,使企业盈利的空间减少,进而影响到消费和投资,使经济增长受阻。正反馈还导致垄断,而垄断使企业失去创新的动力。而零边际成本使盈利在垄断后迅速缩小,垄断得不到垄断利润。在中国,也有不少人参加了对新经济的批判,认为新经济的违反科学的,高科技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问题,新经济只不过是政客为政治需要进行的炒作,等等。弗里德曼对新经济也不以为然,他在《时代》周刊200174索罗索罗75萨缪尔森萨缪尔森76弗里德曼弗里德曼77网络经济学6章网络经济中的经济运行课件78网络经济学6章网络经济中的经济运行课件793、对美国新经济的思考

正当人们对新经济的批判方兴未艾之时,就在2001年末,美国经济开始复苏,该年四季度增长率由二季度的0.2%升至1.4%。2002年增长率由2001年的1.2%升至2.3%,2003年又升至3.4%。就在2003年的四季度,增速高达8.2%,为20年历史最高记录。失业率也第一次降至6%以下。股市也开始复苏,三大股指同时上扬,道格拉斯指数重过万点大关,纳斯达克指数也突破2000点。对美国新经济的争论又暂告一段落。(1)对新经济本身的认识

首先,新经济并不仅仅只是用于说明美国在某一特定时期的特定现象,而是用于表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美国的新经济只是反映出新阶段的某些特点,但并不就是新经济的全部。从逻辑上分析,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进步,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从旧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变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所以我们要回答的并不是会不会有新经济的问题,而是新经济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的问题。3、对美国新经济的思考正当人们对新经济的批判方兴未80(2)对美国新经济的认识

美国的新经济实际上是处于新旧经济过度时期产生的经济现象,它既有某些新经济的特点,但仍带有大量旧经济的特征。问题在于你怎样去看待它。如果只看它新的一面,它是新经济;而如果只看它旧的一面,它则仍是旧经济。实际上,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形成,不可能在段时间里完成,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这就需要以一种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新经济,这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3)对经济发展本源的认识

新经济的实质是强调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点既符合唯物论的历史观,也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如果否定新经济是为了否定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本源作用,如索罗悖论,这种看法是决定错误的。技术进步有滞后效应,索落悖论是站不住脚的。新经济是对新增长理论的一次实际验证,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增长范式,即不是单纯靠增加物质投入的数量来发展经济,而是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发展经济。这一点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2)对美国新经济的认识81本章阅读文献:1.黄宗捷:《关于网络经济的经济增长特征问题的讨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2.芮锋、臧武芳:《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3.朱勇:《技术进步与经济的内生增长——新增长理论发展述评》,《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4.殷德生:《新增长理论中的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经济评论》,2006年,第1期。5.刘继:《从新经济的沉浮透视新增长理论》,《国际论坛》,2003年,第4期。本章阅读文献:82本章研究论题:

1.网络经济的经济增长特征分析2.新增长理论与网络经济增长3.网络经济中的技术进步与内生经济增长本章研究论题:83第六章

网络经济中的经济运行网络经济中的投资网络经济中的财富分配网络经济中的经济增长第六章

网络经济中的经济运行网络经济中的投资84第一节网络经济中的投资一、投资的概念与要素1、投资的定义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以获利为目的,将投入的货币资金转换成实物资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等多种资产形式以获得预期收益的行为方式或过程。

任何经济运行过程都是从生产开始,而要进行生产活动,就要预先垫支一定的货币资金以购买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支付劳动者工资。因此,投资是经济运行过程的基础。第一节网络经济中的投资一、投资的概念与要素1、投资的定义852、投资的基本要素(1)投资主体

拥有投资决策权并对投资负有责任并依法享有投资权益的经济法人或自然人。(2)投资目的

投资者期望所获得的未来的投资收益。(3)投资客体

投资的对象、目标或标的物。(4)投资方式投入资金运用的载体或工具。2、投资的基本要素(1)投资主体86二、网络经济中的投资及其特点1、网络经济中投资的特点(1)投资的高风险性

高技术产业具有极高的风险。(2)投资的高回报性

一旦成功将获得极高的投资回报。(3)投资的长期性

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二、网络经济中的投资及其特点1、网络经济中投资的特点(1)投872、网络经济中的投资形式(1)传统的融资方式

1)债权融资:通过借贷,包括发行债券和银行贷款。

2)股权融资:通过发行股票。(2)传统融资方式对网络企业的局限性

1)债权融资的局限:高风险,难以借贷。

2)股权融资的局限:市场不成熟,难以上市。(3)网络经济中投资方式的变革

网络企业必须通过新的融资方式来获得发展资金,这种新的融资方式能够适应网络企业的特点。由此产生新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2、网络经济中的投资形式(1)传统的融资方式88三、网络经济与风险投资1、风险投资的概念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具有高风险的投资。

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所有具有高风险和潜在收益,同时又可能蒙受巨大损失的资本投资。

狭义的风险投资:仅指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或者是对只拥有一个概念的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的投资。

人们所说的风险投资,更多的是指狭义的风险投资。三、网络经济与风险投资1、风险投资的概念风险投资(v892、风险投资的基本要素(1)风险投资的提供者——投资主体

个体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2)风险投资的运作者——投资中介

风险投资公司、风险基金。(3)风险投资的使用者——投资客体

高新技术企业、概念性企业。(4)风险投资的方式

股权融资。(5)风险投资的目的

获取高额利润回报。2、风险投资的基本要素(1)风险投资的提供者——投资主体903、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1)风险投资项目的取得

向风险投资者申请。(2)风险资本的筹措

风险投资公司将零散的资金汇集成风险基金。(3)风险投资的经营管理

风险投资公司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4)风险投资的退出

1)二板市场上市

2)被兼并、收购

3)股份回购4)破产3、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1)风险投资项目的取得914、网络经济与风险投资的关系(1)风险投资是网络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风险投资作为网络企业的创立资本来源,为网络经济提供了超常的发展平台,是网络企业稳定发展的资本支撑。(2)风险投资平抑了网络经济的投资风险

通过完善的责任机制、对称机制和引导机制,将网络经济中的风险降到了合理的范围内。(3)风险投资是对网络企业资金与机制的双重输出

使得网络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得到资金和体制的综合投入,提高了网络企业的成功概率,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4、网络经济与风险投资的关系(1)风险投资是网络经济发展的92四、风险投资与二板市场1、二板市场的含义

所谓二板市场,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的,它是一级主板市场以外的证券交易市场。二板市场又称为创业板市场,它是专门为促进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而专门设立的,其作用主要是为正处于创业阶段而又缺乏资金的企业提供募集资金和上市交易的机会。

世界上主要的二板市场有: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NASDAQ)、加拿大风险交易所、欧洲证券协会自动报价系统(EASDAQ)、英国另项投资市场(AIM)、日本二板市场、香港创业板市场、台湾柜头交易(OTC)、中国二板市场等。

四、风险投资与二板市场1、二板市场的含义所谓二板市场932、二板市场的特点(1)没有统一的交易场所

没有固定的交易地点和场所,是一个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电子网络交易系统。(2)交易方式灵活

投资者与证券商、证券商与政权商之间一对一交易,交易没有数量起点和单位限制,参与者也没有限制。(3)交易政权的种类繁多

主要以未能在政权交易所登记上市的政权和定期还本付息的债券为主。2、二板市场的特点(1)没有统一的交易场所943、二板市场的作用(1)二板市场的市场交易容量的伸缩性,缓解了证券市场扩张期的风险。(2)二板市场的自由性,加快了资本社会化的进程。(3)二板市场的多样性,促进了新兴产业的成长与发展。3、二板市场的作用(1)二板市场的市场交易容量的伸缩性,缓解95第二节网络经济的财富分配一、财富的概念及其积聚形式1、财富的概念

财富,一般可以理解为拥有的各种资产的总和。

从微观层面来理解,财富是指在一点时点上用货币单位表示的拥有的资产总额。从宏观层面来理解,财富是指经济总体所拥有的财富净值的总和。

按存在方式,又分为实物财富和金融财富。实物财富主要是指非人力资产,如土地、房屋、机器、存货等可以用货币来计量的资产;金融资产是指以金融形式存在的资产,如现金、存款、债券、股票、基金或衍生资本。第二节网络经济的财富分配一、财富的概念及其积聚形式1、财962、传统经济中的财富积聚形式重商主义:金属货币。重农主义:土地和自然资源。古典经济学:劳动。新古典经济学:投资与储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

前三者是从来源看财富积聚,后二者是从结果看财富积聚。

一般认为,投资与储蓄是财富积聚在主要形式,其中,投资又是现代社会财富积聚的最主要形式。

2、传统经济中的财富积聚形式重商主义:金属货币。973、网络经济中的财富积聚形式的变化(1)网络经济下的创新活动使得财富积聚的速度更快、规模更大(2)网络经济下的创新活动使得财富积聚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样化(3)网络经济下的创新活动使得财富积聚来源于更多的行业和领域3、网络经济中的财富积聚形式的变化(1)网络经济下的创新活动98二、网络经济中的财富效应1、财富效应的含义

所谓财富效应(WealthEffect)是指:“货币余额的变化,假如其他条件相同,将会在消费者开支方面引起变动。这样的财富效应常被称作庇古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

包含了三层含义:(1)财富在一个时期内快速增值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效应,即财富的增值效应。(2)财富存量的变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包括财富增加的正面效应和财富减少的负面效应。(3)财富存量的变化对总需求的影响,包括财富的消费效应和财富的投资效应。二、网络经济中的财富效应1、财富效应的含义所谓财富效992、网络经济中的财富效应(1)财富自增值效应

网络经济极容易形成垄断,使新兴产业的形成所带来技术收益是要远远大于资本所带来的收益。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升级改造传统产业,使得这些产业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出现超额增值,实现价值由未来向现在转移。(2)财富的放大效应

加强的正财富效应可能会加大资本市场上的泡沫,使负财富效应增强.一旦加强的负财富效应占上风时,就极可能导致资本市场泡沫的破裂,形成金融危机

2、网络经济中的财富效应(1)财富自增值效应100三、网络经济中的财富分配1、财富分配理论

克拉克:“每个生产要素在参加生产的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贡献,也都应有相应的报酬——这就是分配的自然规律。”古典经济学:产品分配。全部产品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新古典经济学: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在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

又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初次分配: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分配。(2)再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分配。三、网络经济中的财富分配1、财富分配理论克拉克:“每1012、网络经济中财富分配的特点(1)按技术分配的比重越来越大(2)按知识分配成为一种新兴的分配形式(3)按管理要素分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按资本分配呈现下降的趋势(5)按劳分配的比重进一步下降(6)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大2、网络经济中财富分配的特点(1)按技术分配的比重越来越大102第三节网络经济中的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内涵1、经济增长的定义(1)经济增长的一般定义

定义1: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持续增长,即实际总产出的增加。实际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GDP)

用Y代表GDP原有水平,⊿Y代表GDP的增量,用G代表增长率,则

G=⊿Y/Y第三节网络经济中的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内涵1、经济增长103(2)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本身不是目的。增长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的福利水平。从国民的福利水平出发,必须考虑人口的因素,即人均的GDP增长。

定义2:经济增长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即人均实际产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持续增长。

用y代表人均GDP原有水平,⊿y代表人均GDP的增量,用g代表人均GDP的增长率,则

g=⊿y/y(2)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经济增长104(3)按产出能力计算的经济增长

以上是实际产出的增长,但实际产出与可能的产出并不完全相同。而经济增长并不能只看实际产出的增长,而且还要看产出能力的增长。西蒙·库兹涅茨:“一个国家的增长可以定义为该国给居民提供种类繁多的产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

定义3: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国民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

充分就业:狭义的理解是所有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得到就业机会;广义的理解是所有的稀缺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3)按产出能力计算的经济增长1052、经济增长理论的实质经济增长理论是对经济增长现象及原因的理论分析和说明,其实质是研究社会潜在生产能力的长期变化趋势。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时,人们总是假定社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状态,即经济增长是在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条件下的增长。通常,人们用总产出的对数关于时间的变化曲线来表示潜在生产能力的长期变化趋势。

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总产出的对数,总产出为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表示总产出按照一个不变的增长率稳定增长,这个增长率就是这条直线的斜率。2、经济增长理论的实质经济增长理论是对经济增长现象及106lnYt0lnY=φ(t)=at经济增长曲线lnYt0lnY=φ(t)=at经济增长曲线1073、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

经济增长理论最关心的问题:什么因素决定了经济的增长?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劳动力、资本是最基本的因素,但由于边际收益递减,导致增长的极限。技术进步可以改变劳动力与资本的产出率,使边际收益递增,实现持续增长。3、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经济增长理论最关心的问题:什么108

经济增长模型:

Y=F(K,L,t)

K:资本;L:劳动力;t: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往往不是单独作用,而是通过劳动力和资本的产出效率的提高而起作用,因此,上函数关系又可写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