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_第1页
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_第2页
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_第3页
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_第4页
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要内容受体的发现2受体的分类受体的特性膜受体信号转导的分子机理受体功能的调节受体与疾病主要内容1受体的发现☆受体(receptor):是突触后膜上的跨膜蛋白,胞外段朝向突触间氨卖鮭鼢鋈筅後到奐眚构想改变,从而行使功能,☆配基或配体(ligand):能被受体识别并且特异结合的化学物质,称为配基。这些配基包括內源性的神经递质、调质、生长因子或激素以及外源性的某些化学物质如药物、毒素等。Receptors受体的发现2受体的发现受体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angley分别于1878年和1903年在研究阿托品和匹罗卡品对猫唾液腺,以及箭毒对骨骼肌的作用中发现,这些药物不是通过作用于神经、腺体或肌肉,而是通过作用于生物体内的某些“接受物质”(以后又有人称之为作用点”)而起效的,并且认为药物必须先与之结合才能产生作用。1910年又发现,肾上腺素对去交感神经的动物仍有作用,进一步证实了“接受物质”的存在。受体这一名称是1909年由Ehrlich首先提出,他以“受体”这个名词来表示生物原生质分子上的某些化学基团,并提出药物只有与“受体”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同时还指出,受体具有识别特异性药物(或配体,ligand)的能力,药物-受体复合物可以引起生物效应等观点。受体的发现3受体的发现926年Clark以乙酰胆碱抑制心脏为例,计算了药物发生作用时药量所含的分子数及其面积,并与心肌总表面积进行比较,表明药物分子只能覆盖心肌面积的0.016%,从定量计算领域为受体学说提供了支持。1935年Dale根据植物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不同,将传出神经分为两类,即肾上腺素能神经和胆碱能神经;受体也分为肾上腺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1948年Ahlquist提出了a和β-两种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概念。同年Pawe及Slater合成了第一个β受体阻断剂二氯异丙肾上腺素Dc进一步确认了β-肾上腺素受体的存在,支持了Ahlquist的假说。1982年第一个经典的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nAchR)基因被成功克隆1983年Numa和同事成功地纯化并测定了AchR的一级结构受体的发现4受体的发现受体学说药物分子与受体结合的一般表达式如下:KID+R今DR→∴→EK2受体的发现5受体的分类1、占领学说(occupationtheory)占领学说分别由Cak和Gaddun于1926年和1937年提出,该学说认为:受体只有与药物结合才能被激活并产生效应,而效应的强度与占领受体的数量成正比,全部受体被占领时出现最大效应。1954年Ariens修正了占领学说。1956年Stephenson认为,药物只占领小部分受体即可产生最大效应,未经占领的受体称为储备受体(sparereceptor)激动剂占领的受体必须达到一定阈值后才开始出现效应。当达到阈值后被占领的受体数目增多时,激动效应随之增强。阈值以下被占领的受体称为沉默受体(silentreceptor)受体的分类6受体的分类2、速率学说(ratetheory)1961年由Paton提出,速率学说认为,药物作用最重要的因素是药物分子与受体结合的速率。药物作用的效应与其占有受体的速率成正比,而与其占有的多少无关,效应的产生是一个新药分子和受体相碰时产生定量的刺激,并传递到效应器的结果3、二态模型学说(twomodeltheory)此学说认为受体的构象分活化状态(R)和失活状态(R)。两态处于动态平衡,可相互转变。在不加药物时,受体系统处]于无自发激活的状态。加入药物时则药物均可与R*和R两态受体结合,其选择性决定于亲和力。受体的分类7受体的分类乙酰胆碱受体(AchR)肾上腺素受体(NAR)冷按药理效应分类多巴胺受体DA阿片受体(OPR)◆按受体跨膜信息转导机制分类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N-AChR,Glutamate-R,GABAA-R,Glycine-R,5-HT-R,P2X-R,etcG蛋白偶联受体mGluR1-7,E-RandNE-R(a1,a2,B1,B2);m-AchR(m1-m5),Dopamine-R(D1D5),GABAB-Randthereceptorsforallneuropeptides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GF-R,IGF-1-R,PDGF-R,FGF-R,KGF-R受体的分类8受体的分今按部位分类阳离子通道:乙酰胆碱受体、谷离子通道受体氨酸受体膜表面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明离子通道:ABAM受体、甘单次跨膜受体核受体:甾体类激素的受体(雌激素,雄激素等)细胞内受体胞浆内体:糖皮质激素受体(皮质酮,皮质醇等);盐皮质激素受体(醛固酮等)ionM受体的分9受体的特性特异性(Stereospecificity)现在已知的受体都是蛋白质,其结合部的氨基酸残基形成一个特定的三级结构。这个特异的结构不但决定了受体能够与哪种配基相结合,而且决定了它们结合的牢固程度。因此,每种受体与配基结合时都有严格的构型或构象要求。口选择性(Selectivity)与相对选择性(Relativeselectivity)受体的立体特异性是相对的,一种受体的结合部位可能与一类结构相似的配基相结合,而与每一种配基结合的强弱,则决定于受体与配基之间的亲和力受体的特性10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11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12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13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14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15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16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17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18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19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20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21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22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23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24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25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26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27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28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29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30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31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32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33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34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35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36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37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38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39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40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41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42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43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44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45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46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47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48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49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50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51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52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53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54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55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56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57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58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59主要内容受体的发现2受体的分类受体的特性膜受体信号转导的分子机理受体功能的调节受体与疾病主要内容60受体的发现☆受体(receptor):是突触后膜上的跨膜蛋白,胞外段朝向突触间氨卖鮭鼢鋈筅後到奐眚构想改变,从而行使功能,☆配基或配体(ligand):能被受体识别并且特异结合的化学物质,称为配基。这些配基包括內源性的神经递质、调质、生长因子或激素以及外源性的某些化学物质如药物、毒素等。Receptors受体的发现61受体的发现受体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angley分别于1878年和1903年在研究阿托品和匹罗卡品对猫唾液腺,以及箭毒对骨骼肌的作用中发现,这些药物不是通过作用于神经、腺体或肌肉,而是通过作用于生物体内的某些“接受物质”(以后又有人称之为作用点”)而起效的,并且认为药物必须先与之结合才能产生作用。1910年又发现,肾上腺素对去交感神经的动物仍有作用,进一步证实了“接受物质”的存在。受体这一名称是1909年由Ehrlich首先提出,他以“受体”这个名词来表示生物原生质分子上的某些化学基团,并提出药物只有与“受体”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同时还指出,受体具有识别特异性药物(或配体,ligand)的能力,药物-受体复合物可以引起生物效应等观点。受体的发现62受体的发现926年Clark以乙酰胆碱抑制心脏为例,计算了药物发生作用时药量所含的分子数及其面积,并与心肌总表面积进行比较,表明药物分子只能覆盖心肌面积的0.016%,从定量计算领域为受体学说提供了支持。1935年Dale根据植物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不同,将传出神经分为两类,即肾上腺素能神经和胆碱能神经;受体也分为肾上腺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1948年Ahlquist提出了a和β-两种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概念。同年Pawe及Slater合成了第一个β受体阻断剂二氯异丙肾上腺素Dc进一步确认了β-肾上腺素受体的存在,支持了Ahlquist的假说。1982年第一个经典的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nAchR)基因被成功克隆1983年Numa和同事成功地纯化并测定了AchR的一级结构受体的发现63受体的发现受体学说药物分子与受体结合的一般表达式如下:KID+R今DR→∴→EK2受体的发现64受体的分类1、占领学说(occupationtheory)占领学说分别由Cak和Gaddun于1926年和1937年提出,该学说认为:受体只有与药物结合才能被激活并产生效应,而效应的强度与占领受体的数量成正比,全部受体被占领时出现最大效应。1954年Ariens修正了占领学说。1956年Stephenson认为,药物只占领小部分受体即可产生最大效应,未经占领的受体称为储备受体(sparereceptor)激动剂占领的受体必须达到一定阈值后才开始出现效应。当达到阈值后被占领的受体数目增多时,激动效应随之增强。阈值以下被占领的受体称为沉默受体(silentreceptor)受体的分类65受体的分类2、速率学说(ratetheory)1961年由Paton提出,速率学说认为,药物作用最重要的因素是药物分子与受体结合的速率。药物作用的效应与其占有受体的速率成正比,而与其占有的多少无关,效应的产生是一个新药分子和受体相碰时产生定量的刺激,并传递到效应器的结果3、二态模型学说(twomodeltheory)此学说认为受体的构象分活化状态(R)和失活状态(R)。两态处于动态平衡,可相互转变。在不加药物时,受体系统处]于无自发激活的状态。加入药物时则药物均可与R*和R两态受体结合,其选择性决定于亲和力。受体的分类66受体的分类乙酰胆碱受体(AchR)肾上腺素受体(NAR)冷按药理效应分类多巴胺受体DA阿片受体(OPR)◆按受体跨膜信息转导机制分类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N-AChR,Glutamate-R,GABAA-R,Glycine-R,5-HT-R,P2X-R,etcG蛋白偶联受体mGluR1-7,E-RandNE-R(a1,a2,B1,B2);m-AchR(m1-m5),Dopamine-R(D1D5),GABAB-Randthereceptorsforallneuropeptides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GF-R,IGF-1-R,PDGF-R,FGF-R,KGF-R受体的分类67受体的分今按部位分类阳离子通道:乙酰胆碱受体、谷离子通道受体氨酸受体膜表面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明离子通道:ABAM受体、甘单次跨膜受体核受体:甾体类激素的受体(雌激素,雄激素等)细胞内受体胞浆内体:糖皮质激素受体(皮质酮,皮质醇等);盐皮质激素受体(醛固酮等)ionM受体的分68受体的特性特异性(Stereospecificity)现在已知的受体都是蛋白质,其结合部的氨基酸残基形成一个特定的三级结构。这个特异的结构不但决定了受体能够与哪种配基相结合,而且决定了它们结合的牢固程度。因此,每种受体与配基结合时都有严格的构型或构象要求。口选择性(Selectivity)与相对选择性(Relativeselectivity)受体的立体特异性是相对的,一种受体的结合部位可能与一类结构相似的配基相结合,而与每一种配基结合的强弱,则决定于受体与配基之间的亲和力受体的特性69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70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71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72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73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74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75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76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77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78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79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80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81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82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83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84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85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86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87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88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89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90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91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92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93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94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95神经生物学受体课件96神经生物学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