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与展望课件_第1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与展望课件_第2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与展望课件_第3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与展望课件_第4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与展望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现状与展望

曹立亚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003年11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现状与展望

曹立亚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1药品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特点:双刃剑——风险与效益并存,疗效与不良反应同在,并伴随药品研发和使用全过程。客观必然的规律。人类付出了伤害、伤残、生命代价后才逐渐认识并建立应对方法。药品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2研发商风险/效益评估SFDA上市前风险/效益评估SFDA批准决策护士

药师药品风险处理者(处方者)病人

撤出市场紧急情况处理风险对抗措施药品风险的沟通渠道药品风险的处理干预药品风险的知情渠道辅助性风险管理者SFDA医疗保健系统企业专业协会其他联系机构药品上市后风险/效益评估SFDA的风险干预措施产品说明书中加以使用限制

医药产品风险管理的复合体系

药品上市前阶段

药品上市后阶段报告研发商SFDA上市前风险/效益评估SFDA批准决策护士

药师3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

生物学实验

临床试验(病例少;研究时间短;试验对象范围窄;;用药条件控制严格;研究目的单一)

药品随经过科学研究和严格审查才被审批上市,但上市后药品依然存在安全风险。

药品上市并不表明其绝对安全,也不是安全评价和风险管理的结束,而是要在更广泛使用的情况下,继续安全评价和风险管理。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

生物学实验

临床试验(4

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WHO:由于ADR而住院5%;住院患者中ADR发生率10-20%,不发达国家高于发达国家。美国:1998年因ADR致死率仍占所有死因的第4-6位。英国:有5000万人口,每年用于救治ADR受害者的费用可达26亿英磅,约合$39亿。我国

5000-8000万残疾人,听力残疾约占1/3,其中60-80%与药物有关,抗生素是致耳龙的主要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5研发商风险/效益评估SFDA上市前风险/效益评估SFDA批准决策护士

药师药品风险处理者(处方者)病人

撤出市场紧急情况处理风险对抗措施药品风险的沟通渠道药品风险的处理干预药品风险的知情渠道辅助性风险管理者SFDA医疗保健系统企业专业协会其他联系机构药品上市后风险/效益评估SFDA的风险干预措施产品说明书中加以使用限制

医药产品风险管理的复合体系

药品上市前阶段

药品上市后阶段报告研发商SFDA上市前风险/效益评估SFDA批准决策护士

药师6——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意义发现、预警,降低风险有效手段。监测:发现,报告,评价,控制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1960’反应停事件完善药品监管,加快ADR信息收集系统建立。美欧数国率先建立ADR报告制度。成立WHO药品监测合作计划组织及其他国际监测体系——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意义7控制措施:

修改说明书;反馈信息;变更注册决定等。例:美国FDA:修改说明书:1976-1985上市新药198种,使用说明书显著修改102个(51.5%);

1999年出于安全性原因对约210个化学单体药品的使用说明书进行了修改。撤销:

1997-2001撤销10种药:阿洛司琼(8个月);溴芬酸、格帕沙星、右芬氟拉明、米贝拉地尔(1年);曲格列酮、西立伐他汀、阿司咪唑、特非那丁等。控制措施:

修改说明书;反馈信息;变更注8撤市案例:阿洛司琼概况:Glaxo公司开发,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000年2月FDA批准上市;4月在我国申请进口注册2000年11月,Glaxo公司主动将其撤出市场主要不良反应:严重便秘、缺血性结肠炎撤药原因:上市后,70例严重不良反应报告:49例缺血性结肠炎;21例严重便秘。其中:3例死亡;10例需手术治疗;34例住院。撤市案例:阿洛司琼概况:Glaxo公司开发,治疗肠易激9

上市时间总处方数*总ADR数ADR/1000处方横纹肌溶解**横纹肌溶解发生率(/100000)阿托伐他汀1997561370012920.23100.178西立伐他汀199715306004530.3050.327氟伐他汀199412794003530.0500普伐他汀199035515005900.1710.028辛伐他汀19891478540027430.18310.210撤市案例:西立伐他汀(拜司亭)英国他汀类药物的处方和不良反应的统计数字(1996-2000)

*:西立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从1997年计算**:横纹肌溶解从药物上市开始计算

上市总处方数*总ADR数ADR/1000横纹肌横纹肌溶解10药物名称致死性横纹肌溶解的发生率/每百万张处方辛伐他汀0.12西立伐他汀3.16阿托伐他汀0.04普伐他汀0.04洛伐他汀0.19氟伐他汀0美国AERS数据库与他汀相关的横纹肌溶解的案例情况

药物名称致死性横纹肌溶解的辛伐他汀0.12西立伐他汀3.111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我国ADR监测工作相对来说,起步比较晚。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原卫生部药政局和医政司先后在北京、上海、广东、解放军等共十四个医院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试点。1989年成立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1998年3月我国加入WHO药品监测合作计划,成为其正式成员国之一,并同时开始实施成员国的权力和义务。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我国ADR监测工作相对来说,起步比12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管体系法规体系建设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指南等组织体系建设行政监管体系

技术监督体系专业技术体系建设理论、方法、专业队伍等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管体系13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技术组织框架已基本建成

2002年底,我国31个省及解放军都已成立省级ADR监测中心,机构与人员力量及工作覆盖面有了极大的提高和重要的组织保障;同时,有50%以上的省还成立了ADR监测专家咨询委员会,或成立ADR领导与协调小组,颁布了本地区ADR监测管理办法等;省以下的分级ADR监测机构组建的步伐不断加快,已有14个省建立了省以下的二级ADR监测技术机构,我国广覆盖ADR监测工作机制的建立是提高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管工作质量与水平的一个重要基础。成绩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1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化建设的

步伐加快

建设国家ADR监测信息网络,使报告系统方便、快捷、准确。

第一期:初步建立国家中心ADR局域网,通过互联网与部分省中心交互信息。第二期:完善ADR网络建设,省级中心及基层用户登陆国家中心网站,在线录入或分析评价病例报告;国家中心与省中心网上交互信息。第三期:完成省中心与辖区的企业、医院网上交互信息。

成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化建设的

步伐加快建设国15全国ADR病例报告数量成倍增加

从1988年至1997年,国家ADR监测中心收到ADR病例报告总数约3600份,随着ADR监测法规的出台,宣传、培训与工作力度加大和工作的逐步展开,1998年至2002年国家ADR监测中心收到ADR病例报告的总数达到30000余份,即近5年的ADR报告数字是前10年ADR报告总数的8.5倍,仅2002年一年国家ADR中心收到的ADR病例报告数达17000份,是前10年报告总和的5倍。

目前已逾4万份。成绩全国ADR病例报告数量成倍增加从1988年至1997年,国1688--979899200020012002500600050020000100001500050001700077004700300036004100电子报表88--9798992000200120025006000517重视评价反馈,

服务政府社会

国家ADR中心将收集到的所有ADR病例报告进行了整理分类,定期向WHO和SFDA报告;组织全国ADR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对其中死亡、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一些重点品种、病例进行分析评价,并收集国外ADR信息,关注信号,及时提出技术意见;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成绩重视评价反馈,

服务政府社会国家AD18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2001年批准建立,已发布了4期,涉及24个品种。发放范围:第1-3期向省药监局,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相关生产企业。第4期开始向社会公开。目的与效果:提醒药品生产、经营、医疗机构注意被通报品种的安全性隐患;龙胆泻肝丸提高医务工作者对ADR的正确认识和监护水平,促进合理用药,避免一些严重ADR的重复发生;中药注射剂提请相关生产企业加强其生产品种的追踪监测,不断深入研究,改进工艺,提高质量;清开灵注射剂为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乙双吗啉,甘露聚糖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2001年批准建立,已发布了4期,涉及219组织ADR监测的技术培训;宣传ADR知识,收集和交流信息;开展ADR监测方法研究积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试点工作;成绩组织ADR监测的技术培训;成绩20《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调查》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ADR认知程度,寻找影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的因素;

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市16家医院并抽取10%医务人员作为样本,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7%的医务人员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61.7%的医生、62.7%的护士、61.1%的管理人员曾经遇到过药品不良反应,但是却没有报告。原因有:不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联系方式(67.9%)、找不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60.4%)、无机构无人管理(52.2%)、不知道报告程序(71.4%)和药品不良反应已众所周知(44.1%)。结论: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程度不高可能是影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的原因之一。对策: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程度。《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调查》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A21

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研究方法:现况调研病例数:4500例从全国五个地区的16家医院的HIS系统中检出所有在此期间使用过双黄连注射剂的住院患者.从病例收集相关信息,建数据库并进行分析评价.目的调查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调查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分析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研究22非甾体抗炎药药物不良反应

流行病学研究意义:从药物流行病学角度对我国NSAIDs不良反应发生进行全面观察和评估,运用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NSAIDs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风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估,从而获得NSAIDs不良反应的第一手资料,为我国NSAIDs不良反应数据库的建立,以及药品综合性评价提供依据

非甾体抗炎药药物不良反应

流行病学研究意义:23研究途径与方法文献检索Meta-Analysis统计方法改良SAS程序编写回顾性研究1002例前瞻性队列研究450例数据库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建立药物经济学分析不良反应与生活质量研究数据采集风险预测模型校验完成研究途径与方法文献检索Meta-Analysis统计方法改良24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展望依托三个体系:法规体系组织体系技术体系

建立和完善三个体系:

报告体系:收集;分析;管理;上报;规范。

评价体系:专家队伍;工作平台;方法研究;示范课题。

服务体系:政府、医药专业人员、公众《通报》、《通讯》、宣传培训、查询等。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展望依托三个体系:法规体系25谢谢谢谢26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现状与展望

曹立亚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003年11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现状与展望

曹立亚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27药品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特点:双刃剑——风险与效益并存,疗效与不良反应同在,并伴随药品研发和使用全过程。客观必然的规律。人类付出了伤害、伤残、生命代价后才逐渐认识并建立应对方法。药品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28研发商风险/效益评估SFDA上市前风险/效益评估SFDA批准决策护士

药师药品风险处理者(处方者)病人

撤出市场紧急情况处理风险对抗措施药品风险的沟通渠道药品风险的处理干预药品风险的知情渠道辅助性风险管理者SFDA医疗保健系统企业专业协会其他联系机构药品上市后风险/效益评估SFDA的风险干预措施产品说明书中加以使用限制

医药产品风险管理的复合体系

药品上市前阶段

药品上市后阶段报告研发商SFDA上市前风险/效益评估SFDA批准决策护士

药师29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

生物学实验

临床试验(病例少;研究时间短;试验对象范围窄;;用药条件控制严格;研究目的单一)

药品随经过科学研究和严格审查才被审批上市,但上市后药品依然存在安全风险。

药品上市并不表明其绝对安全,也不是安全评价和风险管理的结束,而是要在更广泛使用的情况下,继续安全评价和风险管理。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

生物学实验

临床试验(30

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WHO:由于ADR而住院5%;住院患者中ADR发生率10-20%,不发达国家高于发达国家。美国:1998年因ADR致死率仍占所有死因的第4-6位。英国:有5000万人口,每年用于救治ADR受害者的费用可达26亿英磅,约合$39亿。我国

5000-8000万残疾人,听力残疾约占1/3,其中60-80%与药物有关,抗生素是致耳龙的主要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31研发商风险/效益评估SFDA上市前风险/效益评估SFDA批准决策护士

药师药品风险处理者(处方者)病人

撤出市场紧急情况处理风险对抗措施药品风险的沟通渠道药品风险的处理干预药品风险的知情渠道辅助性风险管理者SFDA医疗保健系统企业专业协会其他联系机构药品上市后风险/效益评估SFDA的风险干预措施产品说明书中加以使用限制

医药产品风险管理的复合体系

药品上市前阶段

药品上市后阶段报告研发商SFDA上市前风险/效益评估SFDA批准决策护士

药师3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意义发现、预警,降低风险有效手段。监测:发现,报告,评价,控制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1960’反应停事件完善药品监管,加快ADR信息收集系统建立。美欧数国率先建立ADR报告制度。成立WHO药品监测合作计划组织及其他国际监测体系——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意义33控制措施:

修改说明书;反馈信息;变更注册决定等。例:美国FDA:修改说明书:1976-1985上市新药198种,使用说明书显著修改102个(51.5%);

1999年出于安全性原因对约210个化学单体药品的使用说明书进行了修改。撤销:

1997-2001撤销10种药:阿洛司琼(8个月);溴芬酸、格帕沙星、右芬氟拉明、米贝拉地尔(1年);曲格列酮、西立伐他汀、阿司咪唑、特非那丁等。控制措施:

修改说明书;反馈信息;变更注34撤市案例:阿洛司琼概况:Glaxo公司开发,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000年2月FDA批准上市;4月在我国申请进口注册2000年11月,Glaxo公司主动将其撤出市场主要不良反应:严重便秘、缺血性结肠炎撤药原因:上市后,70例严重不良反应报告:49例缺血性结肠炎;21例严重便秘。其中:3例死亡;10例需手术治疗;34例住院。撤市案例:阿洛司琼概况:Glaxo公司开发,治疗肠易激35

上市时间总处方数*总ADR数ADR/1000处方横纹肌溶解**横纹肌溶解发生率(/100000)阿托伐他汀1997561370012920.23100.178西立伐他汀199715306004530.3050.327氟伐他汀199412794003530.0500普伐他汀199035515005900.1710.028辛伐他汀19891478540027430.18310.210撤市案例:西立伐他汀(拜司亭)英国他汀类药物的处方和不良反应的统计数字(1996-2000)

*:西立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从1997年计算**:横纹肌溶解从药物上市开始计算

上市总处方数*总ADR数ADR/1000横纹肌横纹肌溶解36药物名称致死性横纹肌溶解的发生率/每百万张处方辛伐他汀0.12西立伐他汀3.16阿托伐他汀0.04普伐他汀0.04洛伐他汀0.19氟伐他汀0美国AERS数据库与他汀相关的横纹肌溶解的案例情况

药物名称致死性横纹肌溶解的辛伐他汀0.12西立伐他汀3.137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我国ADR监测工作相对来说,起步比较晚。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原卫生部药政局和医政司先后在北京、上海、广东、解放军等共十四个医院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试点。1989年成立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1998年3月我国加入WHO药品监测合作计划,成为其正式成员国之一,并同时开始实施成员国的权力和义务。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我国ADR监测工作相对来说,起步比38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管体系法规体系建设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指南等组织体系建设行政监管体系

技术监督体系专业技术体系建设理论、方法、专业队伍等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管体系39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技术组织框架已基本建成

2002年底,我国31个省及解放军都已成立省级ADR监测中心,机构与人员力量及工作覆盖面有了极大的提高和重要的组织保障;同时,有50%以上的省还成立了ADR监测专家咨询委员会,或成立ADR领导与协调小组,颁布了本地区ADR监测管理办法等;省以下的分级ADR监测机构组建的步伐不断加快,已有14个省建立了省以下的二级ADR监测技术机构,我国广覆盖ADR监测工作机制的建立是提高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管工作质量与水平的一个重要基础。成绩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4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化建设的

步伐加快

建设国家ADR监测信息网络,使报告系统方便、快捷、准确。

第一期:初步建立国家中心ADR局域网,通过互联网与部分省中心交互信息。第二期:完善ADR网络建设,省级中心及基层用户登陆国家中心网站,在线录入或分析评价病例报告;国家中心与省中心网上交互信息。第三期:完成省中心与辖区的企业、医院网上交互信息。

成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化建设的

步伐加快建设国41全国ADR病例报告数量成倍增加

从1988年至1997年,国家ADR监测中心收到ADR病例报告总数约3600份,随着ADR监测法规的出台,宣传、培训与工作力度加大和工作的逐步展开,1998年至2002年国家ADR监测中心收到ADR病例报告的总数达到30000余份,即近5年的ADR报告数字是前10年ADR报告总数的8.5倍,仅2002年一年国家ADR中心收到的ADR病例报告数达17000份,是前10年报告总和的5倍。

目前已逾4万份。成绩全国ADR病例报告数量成倍增加从1988年至1997年,国4288--979899200020012002500600050020000100001500050001700077004700300036004100电子报表88--9798992000200120025006000543重视评价反馈,

服务政府社会

国家ADR中心将收集到的所有ADR病例报告进行了整理分类,定期向WHO和SFDA报告;组织全国ADR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对其中死亡、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一些重点品种、病例进行分析评价,并收集国外ADR信息,关注信号,及时提出技术意见;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成绩重视评价反馈,

服务政府社会国家AD44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2001年批准建立,已发布了4期,涉及24个品种。发放范围:第1-3期向省药监局,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相关生产企业。第4期开始向社会公开。目的与效果:提醒药品生产、经营、医疗机构注意被通报品种的安全性隐患;龙胆泻肝丸提高医务工作者对ADR的正确认识和监护水平,促进合理用药,避免一些严重ADR的重复发生;中药注射剂提请相关生产企业加强其生产品种的追踪监测,不断深入研究,改进工艺,提高质量;清开灵注射剂为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乙双吗啉,甘露聚糖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2001年批准建立,已发布了4期,涉及245组织ADR监测的技术培训;宣传ADR知识,收集和交流信息;开展ADR监测方法研究积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试点工作;成绩组织ADR监测的技术培训;成绩46《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调查》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ADR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