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生教材纳入地方曲种的重要性以二人转纳入教学为例 教育教学专业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91f1f2341db9d4982b4e00366583ac0/091f1f2341db9d4982b4e00366583ac01.gif)
![浅析中小学生教材纳入地方曲种的重要性以二人转纳入教学为例 教育教学专业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91f1f2341db9d4982b4e00366583ac0/091f1f2341db9d4982b4e00366583ac02.gif)
![浅析中小学生教材纳入地方曲种的重要性以二人转纳入教学为例 教育教学专业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91f1f2341db9d4982b4e00366583ac0/091f1f2341db9d4982b4e00366583ac03.gif)
![浅析中小学生教材纳入地方曲种的重要性以二人转纳入教学为例 教育教学专业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91f1f2341db9d4982b4e00366583ac0/091f1f2341db9d4982b4e00366583ac04.gif)
![浅析中小学生教材纳入地方曲种的重要性以二人转纳入教学为例 教育教学专业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91f1f2341db9d4982b4e00366583ac0/091f1f2341db9d4982b4e00366583ac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中小学生教材纳入地方曲种的重要性——以二人转纳入教学为例摘要:教育作为培育人的一类重要社会实践项目,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培养一个人,从而促进一群人的社会化,就不能离开文化的传递,即不能离开教育。纵观古今,教育性课程的创始仅仅只为了文化的承传,没有文化的传递便不会有课程的存在。所以,课程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文化传递的有效途径。地方曲种是地方文化的一类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教材纳入地方曲种对学生了解、继承地方文化、中华文化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之一。本文以二人转纳入教学为例,对二人转纳入教材的现状、学生对二人转的了解接受程度进行分析。总结出影响二人转教学的因素,并简要分析二人转纳入教材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来显示教材纳入地方曲种对学生、民族的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现阶段来看中小学生教材中对二人转的教学几乎没有,学生对于二人转的了解也十分有限,中小学生教材纳入地方曲种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无论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自身视野的提高还是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复兴。关键词:中小学生教材;地方曲种;二人转BriefAnalysisoftheImportanceofIntroducing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TextbooksintoLocalMusicalKinds——TakingTwoPersonsintoTeachingasanExampleAbstract:Education,asanimportantsocialpracticeprojectforcultivatingpeople,hasaninseparablerelationshipwithculture.Tocultivateapersonandthuspromotethesocializationofagroupofpeople,onecannotleavethetransmissionofculture,thatis,cannotleaveeducation.Throughouttheages,thebeginningoftheeducationalcurriculumisonlyfortheinheritanceofculture.Withoutthetransmissionofculture,therewillbenocurriculum.Therefore,thecurriculumisanimportantcarrierofculture,anditisaneffectivewayofculturaltransmission.Localsongsareanimportantpartoflocalculture.Theinclusionoflocaltextbooksin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tudentsisoneofthemostimportantwaystounderstandandinheritlocalcultureandChineseculture.Thisarticletakesthetwo-persontransferintotheteachingasanexample,andanalyzesthestatusquoofthetwo-persontransferintotheteachingmaterialsandthestudents'acceptanceofthetwo-persontransfer.Summarizethefactorsaffectingthetwo-persontransferteaching,andbrieflyanalyzetheimportanceofthetwo-persontransferintotheteachingmaterials.Throughanalysis,itshowstheimportanceoftheinclusionoflocaltextsintheculturalheritageofstudentsandnationalities.Atthisstage,thereisalmostnoteachingforthetwo-persontransferinthetextbooksfor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tudents.Thestudents'understandingofthetwo-persontransferisalsoverylimited.Itisverynecessaryandurgentfortheprimaryandmiddleschoolstudentstoincorporatelocalmusicintothelocalsongs,nomatterforthecultivationofstudents'comprehensivequality.Theimprovementofone'sownvisionisstilltheinheritanceandrevivaloftheChinesenationalculture.Keywords: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textbooks;localsongs;twopeopleturn目录TOC\o"1-3"\u一、引言1二、相关理论依据 2(一)中小学教材 2(二)地方曲种——二人转 2三、中小学教材纳入二人转的现状分析 2(一)问卷调查 2(二)二人转纳入教材现状 4(三)影响二人转教学的因素 41.教师 42.学生 43.学校及社会 4四、中小学生教材纳入二人转的重要性分析 5(一)促进二人转文化与教学现状的结合 5(二)丰富中小学的音乐艺术教育资源 5(三)有利于中小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 6五、结语 7参考文献 7致谢 8一、引言文化的极其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它是人们生活的结晶。它的存在不仅仅记录着民众的一些重大活动,如婚丧嫁娶之类,更渗透于民众的朴素生活,用以表达他们的酸甜苦辣,离合悲欢。音乐是一种情感的真实记录,是一种人性的蕴养释放,是一种历史的独特镌刻,也是一种区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现今中小学生来说事十分重要的,而地方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在音乐方面将代表着地区文化的地方曲种纳入教材事十分重要的。传统东北二人转是当今大众所喜爱的戏曲艺术,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三省地方文化的精髓。在它二百多年的长期流传过程中,许多二人转本身的艺术元素正渐渐流失。而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或者即将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人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东北二人转,“挽救”这宝贵的传统音乐艺术。传统东北二人转是当今大众所喜爱的戏曲艺术,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三省地方文化的精髓。将二人转纳入教材,传承东北二人转,对于学习传统音乐艺术,继承地方文化来说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二、相关理论依据(一)中小学教材教学用书统称教材,即课本。它以课文为主体,同时包含目录、绪论、正文、图表等。其内容必须围绕教学需要、学科要求等标准,从而具象化的阐述一门课程。这些标准要求,就意味着,课本不同于那些议论性,小说类书籍,它有着较为分明且详细的划分,从而将整体划分为学期或学年分册,将课文分成单元、章节等。现代社会,教学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日益增多,投影、辅导书、工具书等教学辅导用具层出不穷。但是,教材的存在依旧非常重要,它对于个人观点与事实材料,理论推测与实际结果、思想方法与科学方式、知识与技能的应用难度、当代科学成就与课文的紧密联系等的阐述、记录、分析与总结对于当代学生仍有着重要引导地位和指导意义。中小学生的课本以课程标准为主体,是一种单独为其年龄层次、学科内容、研发编制的教学用书。(二)地方曲种——二人转二人转,又被称为半班戏,它来源于汉族民间音乐文化,流行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是一种古老的具有东北地区固有形态的传统音乐。二人转原有三种演唱形式:一是二人对口演唱的二人转;二是一人演唱的单出头;三是扮演固定人物的拉场戏。它作为当今广大群众所喜爱的戏曲艺术,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三省地方文化的精髓。二人转的传播靠的是溜街串巷,二人转艺人也一直活动于社会底层。也正因如此,才造就了二人转多具讽刺性和幽默性的语言,再加上其灵活多变的表演形式,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但由于多数当今学生更喜欢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对于传统东北二人转艺术并不了解,加之经济全球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致使传统东北二人转地位日渐低下,东北二人转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些困难。三、中小学教材纳入二人转的现状分析(一)问卷调查表2-1学生对东北二人转了解情况选项选项内容数据统计A只是听过60%B会唱东北二人转10%C知道二人转表演形式和种类等10%D不了解20%调查数据显示,在第二小学中学生们对于东北二人转的了解程度,学生们普遍处于一个低级阶段,大部分程度也只是听过二人转,间接反映出东北二人转虽被学生们认识,却不被熟知。表2-2学生对二人转的喜好程度选项选项内容数据统计A非常喜欢20%B比较喜欢15%C一般40%D不喜欢25%调查发现,在第二小学中学生们对于二人转的接受态度较为良好,有25%的人表示不喜欢二人转,其余的都是对二人转抱有喜欢态度,学生对于二人转的接受程度相对来说较高。表2-3学生平时倾听中国民族音乐类型调查选项选项内容数据统计A中国民歌35%B民族乐器15%C地方音乐(民歌、二人转等)10%D曲艺音乐5%E根本不听35%根据图表我们可以发现,在第二小学中有35%的学生表示平时喜欢听中国民歌,学生平时喜欢听中国民歌,其次是中国民族器乐曲,占有15%。但是也有35%的学生并不会听其中的任何一种。对于听地方音乐的人数也相对较少。(二)二人转纳入教材现状由于《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导致许多音乐教学内容都处于“过气”的状态,教材更新速度偏慢。尤其是民族音乐方面,许多学生觉得离自己的生活较远,无法理解、接受作品,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在现今的教材中,并没有出现二人转的学习曲目,大多都是儿歌、民歌、山歌和民俗音乐等等歌曲。二人转的教学纳入中小学教材的路程任重道远。(三)影响因素1.教师在教育传播的过程中,教师所担当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和根本保证,对于像二人转的教学和传播也是如此,要想保证东北二人转音乐活动如期进行,必须加强音乐师资能力。音乐老师对于二人转了解程度的多少、掌握程度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二人转的教学。教师的上课态度、教学方法也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在二人转教学中,教师所起到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们关于东北二人转教育教学技能的不熟练,会致使学生们无法很好地传承接受。所以,教师师资的问题是影响东北二人转教学的因素之一。2.学生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主导方面,而学生作为主体方面。如果学生学习的状态不到位,对于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的话,那么教学工作的进行也是困难的。学生们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音乐形式基本都是流行音乐,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东北二人转的机会是极其有限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忽视传统民族音乐的原因。这些学生们对东北二人转这样的民族艺术的兴趣如此淡漠,关注如此缺乏,情绪如此低迷,也严重的影响着东北二人转教学的展开。还有就是学生本身对于音乐的态度,在我国现阶段一般学生都以数学语文等主要课程为中心,对于音乐等这些陶冶情操的课程的重视程度仍旧不够大,在音乐的学习上的认真程度也就相对较弱,这也是影响二人转教学的因素之一。
3.学校及社会
通过观察和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的背后,学校及社会的因素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教师的师资跟不上,学校的不重视是主要原因,对于音乐这门课程大多数学校并不能给予它和数学等学科同样的支持,现阶段我国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源也并不是很多,这对二人转的传播与教学是较为不利的;学生接触东北二人转音乐较少,对二人转音乐不感兴趣,社会的不重视是主要原因,在现今社会主流音乐仍旧是流行音乐和外国音乐,像二人转这种地方曲种学生平时接触的过少,在社会上对于地方曲种的传播与支持也相对较少,曝光率较低。因此,学校对东北二人转的教学有无推行,社会对此有无推进,是否支持和重视,同样直接地影响着东北二人转教学。四、中小学生教材纳入二人转的重要性分析(一)促进二人转文化与教学现状的结合地方学校对于我国地方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责无旁贷。将学校音乐艺术教育与民间音乐艺术教育相结合,是丰富学校音乐教育资源的一种体现。就东北地区而言,假如能在学校设置适当的东北二人转课程,必定更有利于学生们全面且系统的学习东北二人转的历史背景、艺术形态,正确认识东北二人转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们承扬民族文化的热情。增设东北二人转音乐课程,还可以把东北二人转的传统音乐与新的艺术创作相结合,形成与时俱进的新作品,在保持了民族文化遗产原始形态同时,又加入了新的流行元素,使传统民间艺术得到创新。如此,不仅深化对东北二人转音乐文化的研究,而且丰富了东北地区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资源。将地方学校的这些资源加以利用,培养出具备东北二人转表演技能的同时,还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二人转传承者。这样的传承学习模式明显要优于民间传统的传承模式,不仅提高了东北二人转的专业化学习的水平和东北二人转表演者的综合素质,而且在专业化培养方面,更加有利于东北二人转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而学校在发展东北二人转音乐教育的同时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也形成了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二)丰富中小学的音乐艺术教育资源传统的音乐教育学习课堂,我们大家通常一般会认为在小学教育的音乐课学习中以唱歌课为主来进行教学,而到中学音乐课的学习教育以音乐欣赏为主要内容,但而不是论是以哪种目标教学来制定的音乐课程,音乐教材而都是通过使用国家统一编定的音乐教材来进行中小学的音乐学习,这种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小学生音乐学习个性的张扬和进一步发展。这样的音乐教学对于广大的中小学学生而言,他们对音乐兴趣的注意力和持续的时间会比较短暂,从而导致对好的音乐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这样的教学会使中小学生更喜欢多变性的音乐教育学习模式和更加具有趣味性的音乐课堂教学,因此广大中小学校通过引进地具有方特色的音乐形式风格不仅有利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们的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更加丰富了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内容,而且也提高了学生们的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常常会提到在教育中要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策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通过把常德丝弦走进当地中小学生音乐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地方音乐优势及音乐特色,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中小学生的音乐课堂的音乐内容和音乐形式,从而使得中小学的音乐课能够得到大家更多的重视,从而真正能够实现国民的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通过音乐课堂的不断学习和教育是能够培养人去对“美”的感知和辨别能力,我们应该用更多的去发掘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中小学课堂的教学,来不断扩展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形式,不断丰富音乐的内涵。(三)有利于中小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民族的认同感、与民族的自信心和民族的自豪感是一个民族得以在世界民族之林上立足的文化之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悠远流长,中华民族通过五千年历史的深厚文化积淀才得以孕育出了我国广大的劳动人民无比卓越的聪明与才智,他们通过用各自的歌声传达出了丰富多样的内心丰富情感,各地区劳动人民的表现手段风格迥异,但是又韵味独特。这种差异性在我国的各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过程中,通过各地区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风格展现出了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风范,因此所以理应被纳入到中华民族的音乐教学的范围之列中。对此情况,在《音乐课程标准》予以了一些明文的规定:“音乐教育应将我国各地区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我国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形式。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我们的学生通过熟悉并且热爱祖国的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形式,来增强自身的民族意识、来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操。现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社会生活的日益变迁,通过反映近现代优秀音乐作品和反映当代社会人民生活的优秀中国音乐文化作品,也应该被纳入到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之中去。”我国的各民族音乐文化作品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方式更为直接地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东北的二人转是通过在东北黑土地的孕育、不断成长壮大的灿烂果实,更是东北人对其艺术审美情趣和东北人性格的艺术的集中展现,东北二人转充分的体现了东北人的内在文化精神。“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这种精神意识正是表达的是作为东北土生土长的艺术表现形式,东北的二人转与东北人冥冥之中存在着感情上难以割舍不断的内在精神联系。东北人通过将自己的内在思想感情表达全部都倾注到了二人转文化之中,东北二人转则以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对之做出相应的回应,从而使得二者之间的关系相互渗透,这种相互渗透这在文化的本质上是一种在文化上的血脉联系。我们的学生通过在学习东北二人转的过程之中,除了东北二人转的学习和了解东北二人转这个东北本土艺术表现本身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感受到东北二人转的艺术性的开放、包容和与东北地域中的的雄浑、与辽阔的互相结合,这种互相结合对东北土地上的人对东北二人转的自身情感可以作用于不只是学习的学生学生甚至更可能是作用到每一个生长在东北的东北人的身上,这种精神造就的就是我们东北人的刚健、直率、开放、包容的文化内在性格。所以,学习的学生们在接受东北二人转艺术表现文化熏陶的同时,肯定必然会树立起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而东北二人转自身的文化艺术魅力也必然会使得学生们将会拥有一个正确的民族艺术审美观念。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教育是立国之本,对我们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木村久曾经说过:“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他们大多数会成为天才。”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可以说是孩子开始进行教育的基石。东北二人转已经有300年的历史,作为一项北方的民间说唱艺术,它的存在不无道理。在今天东北二人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项瑰宝,既需要我们去继承,也需要我们去传承创新,从单纯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不仅要让孩子们知道东北二人转是什么,还要让孩子们懂得去亲身实践。从二人转的服装上看多是喜庆的红色、绿色或是一些亮眼的颜色;从二人转的道具上将更是多种多样,从较为熟知的转手帕来看,就需要下一番苦功夫,中小学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力军,要让学生在了解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对其独特技艺进行练习,并且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到其深刻内涵,之后一传十十传百,使其不仅局限于东北,而是走向全国甚至世界。五、结语课程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对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生教材纳入地方曲种对学生了解、继承地方文化、中华文化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之一。本文以二人转纳入教学为例,以调查问卷的手段对中小学生接受中国民族音乐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以理论依据为研究基础,将二人转纳入教材的现状、学生对二人转的了解接受程度进行分析,得出影响二人转教学的因素,并简要分析二人转纳入教材的重要性。通过要就调查分析来显示教材纳入地方曲种对学生、民族的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带动地方曲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由于个人能力的局限性,文章仍存在一些问题与纰漏,希望读者能加以指正。参考文献[1]孙红侠.《二人转戏俗研究》[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5[2]依健,臧学军.《辽西二人转艺术与高校地域艺术教育的文化传承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3.5[3]赵秋.《东北“二人转”的成功实践对加强改进学校教育的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8[4]谢嘉辛.学校音乐中的民族音乐传承[J].中国音乐教育,2006(5).[5]齐江.民族音乐学教学中说唱音乐分类新议[J].北京:人民音乐,2010(6).[6]张黎红,尹爱青.论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7]齐江.民族音乐学教学中说唱音乐分类新议[J].人民音乐.2010(06)[8]杜永寿.浅谈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体例[J].儿童音乐.2006(07)[9]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3《我能行》(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 Unit 6 How do you feel Part B Read and Write(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6《一封信》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12 低碳生活每一天 第二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001
- 2025城市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
- 公司转让工程合同范本
- 6《探访古代文明》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铝合金踢脚线施工方案
- 项目租车方案
- 住建部 认购合同范例
- 2024年国家焊工职业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特鲁索综合征
- 视频监控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食堂食材配送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全国助残日关注残疾人主题班会课件
- TCL任职资格体系资料HR
- 《中国古代寓言》导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五年级上册计算题大全1000题带答案
- 工会工作制度汇编
-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