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范文_第1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范文_第2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范文_第3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范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范文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优秀教案范文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还记得在“盛唐气象”中我们提及过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句吗?

这句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副社会安定、经济富强的盛世局面,但是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其实还有后半段吗?“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意思是安史之乱后,田园荒凉,物价昂贵,一绢布匹竟然要卖到万贯钱。大家想知道毕竟发生了哪些事情使唐朝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吗?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1.学生探讨: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唐玄宗像

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2)社会冲突锋利,边疆形势紧急。(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4)安禄山担当三个边地的节度使,渐渐扩张势力。

2.史料解读。

材料: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3.教师结合材料和课本叙述安史之乱的根本状况。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消失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内调西北地区精兵,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救济下,于763年平定了叛乱。)

4.读教材,学生答复:安史之乱的影响。

答案提示: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力从今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目标导学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学生读教材和图,抢答黄巢起义的背景和结果。

答案提示:(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峻,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斗。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2)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农夫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

2.教师叙述:唐朝灭亡的根本状况。

(朱温间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目标导学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史料解读。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政权分立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头,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依据课本学问和材料,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答案提示:唐末藩镇割据。

3.结合教材,概括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答案提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乱担心。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根底上有肯定的进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进展的亲密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定趋势。

三、课堂总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终由于唐玄宗的浪费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一百多年的混乱,我们应当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发,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当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重点是识记安史之乱爆发的缘由,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教训和人生观。在本课中,充分展现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和其带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