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通用7篇)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通用7篇)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通用7篇)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通用7篇)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通用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通用7篇)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朗读,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忱和中华少年剧烈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着祖国的锦绣山川,学习着悠久绚烂的历史文化,感受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傲慢?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骄傲呢?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齐读课题《中华少年》

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步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1、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犯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相互沟通。

2、认读生词。用生词说话。

三、感知文字,理解体会情感。

(1)指名读,明确文章的构造,和读法。

读第1节,说说这一节你读懂了什么?透过这些文字你想到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这一节。分角色来读。

(2)默读第2.3.4.5节,想一想,是什么培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化)

这几节中,你读懂了什么?提出你不理解的地方。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那些给了你启迪。仿照诗人来说说?进展语言练习。想想我们的母亲都承受的千灾百难。你想说什么?心情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第五节。

(3)读第6.7节,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亮比照,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立中祖国的顽强决心。)接着让学生在用“不”和“要”说话。

(4)齐读第8节,体会诗歌首尾照顾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沟通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四、诵读诗歌,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读

以充足的情感读出内心的骄傲,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读

甲、乙、丙、丁安排朗读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读。

(3)表演朗读

配上音乐

总结升华

沟通对有诗歌朗读的体会。

五、总结。

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读或扮演朗读,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忱和中华少年剧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预备

同学: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大事?收集相关的资料。

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身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殊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身最喜爱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身喜爱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同学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一起的家园

大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其次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消失了哪些你熟识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同学作简要的发言,特殊要引导同学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保守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屡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同学联想,描述仿佛观察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大事?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绽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大事?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将来,少年去开创

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教师。指名小组,汇报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确定与鼓舞为主。

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优秀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当“甲、乙、丙、丁”四个角色,扮演朗读。在扮演之前,提示四位同学,先在自身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扮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同学扮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读:《中华少年》。

四、课外延长

收集朗读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读会。可以结合本册第六组布置教学内容

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喜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绚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妙的将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骄傲。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了解祖国的过去、今日、明天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少年喜爱祖国的情感和骄傲感。

突破方法:

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进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骄傲感。

教学预备:

祖国进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状况吗?(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骄傲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以充足的感情朗读诗歌,读出骄傲、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纳不同形式的读,然后沟通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沟通体会。

三、安排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争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忙学习,如字典)

D争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沟通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安排,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沟通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沟通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化、崭新的进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灿烂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骄傲,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沟通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朗读竞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读,预备竞赛。

2、朗读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读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将来,民族的盼望,我真心祝福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灿烂的诗篇!

板书设计:

中华少年

骄傲傲慢

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把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能够精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4.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喜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祖国的过去、今日、明天,感受中华少年喜爱祖国的情感和骄傲。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预备:祖国进展变化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昨天教师已经让大家收集资料啦!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个竞赛,看谁最能把流利地把你所知道的表达出来。讲得好的同学,大家将会给他最热闹的掌声!(生自由谈)

2、师生互动时引入课题“中华少年”。

二、课文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就是引导同学们体会诗中中华少年的那种爱国情感和骄傲感,所以教学也沿着这条线索而绽开。

1、在朗读全文之前先快速找出不懂的生字词。让同学们对其读

音和意义都有肯定的了解。(师重点指导理解以下的词语)

如:莽莽:形容宽阔,无边无际。蹒跚:腿脚不灵活,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灿烂:形容珠玉等光荣鲜亮。本文指更美妙。山丹丹: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披针形,花红色,鳞茎可以吃。多在黄土高原的阴坡上与杂草伴生。因其花色鲜红、生命力极强受到人们的宠爱。

2、读略读提示,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以充足的感情朗读诗歌,读出骄傲、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采纳不同形式的读,然后让同学们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安排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先分小组朗读,进展小组之间的竞赛,激起学生的学习热忱,再让学生自主搭挡,分角色朗读,留意引导他们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沟通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安排,全班一起读诗文。

2、教师也读一次给学生听,让他们比拟一下究竟是教师读得好,还是同学们读得好,好在哪里。

3、词句解析。

六、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喜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净、最博大的情感,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是祖国的将来,是民族的盼望,让我们时刻牢记中华母亲的功德,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努力学习,为祖国谱写更灿烂的诗篇!

七、作业布置

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喜爱之情,培育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预备:预习课文,查找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⒈多媒体课件观赏:祖国风光。

⒉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沟通一下。

二、沟通资料

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收集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⒈自读课文。

2.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

幻灯片出示:

飞翔

莽莽昆仑水浒

女娲

大禹萦绕蹒跚

敖包

牢记纤夫焊接

灿烂

芦笙唢呐竞相

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重点是多音字:刚毅(jìnjìng)哈达(hāhǎ)

(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沟通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争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争论。

四、读文感悟,加深理解。

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篇6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喜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净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骄傲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立中华的顽强决心。

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美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从构造上来说是先分后总,“雪莲”喻指纯净,“海燕”喻指英勇乐观,“雏鹰”喻指理想远大,“山丹丹”喻指热闹坚韧,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盼望”。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绽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培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构造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忆中华母亲的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当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顽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综观全诗,构造清晰,过渡自然,首尾照顾,浑然一体。在感情节奏上,全诗句式匀整,节奏鲜亮,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8个小节一韵究竟,朗读时显得铿锵、悠远、激情。在方法上,本诗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景、境)抒情融为一体,反复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突出了诗歌直接抒情的特点,每个小节中景的选择(如,“碧波围绕的宝岛”)、物的安排(如,“冰山上的雪莲”)、境的再现(如,“军舰长风破浪”)都极具匠心而融情,使无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声、直观、可感的载体。

另外,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美、东方文化的漂亮、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奇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分散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详细化。

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喜爱之情。因此,学习本诗,重在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朗读,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读,还可以是表演朗读。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这是本节的小结,也是对2、3、4小节的一个概括。矗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化,是她培育了我们,培育了我们。朗读时应布满感谢、骄傲之情。

②我们牢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这两句奇妙过渡。“我们牢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一句承上,是对2、3、4小节的总结,“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是启下,领起本小节诗句的内容。后面选择的两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祖国曾经患病的屈辱,告知我们落后就会被挨打。朗读后三行要消沉缓慢。

③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困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建立中华的顽强决心。这四个排比句和前面四个“不”字句形成鲜亮比照,再加押“an”字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气呵成,中华少年的爱国之心、骄傲之情尽情流露。

(2)对词语的理解。

莽莽:形容原野宽阔,无边无际。

立地顶天:也作“顶天立地”,诗歌是为了押韵而变换。形容形象高大,气概宏伟豪迈。

蹒跚学步:学走路时,摇摆不稳的样子。

强悍:强壮威猛。

阳关道:原指古代经过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来指通行便利的大道。比方有光明前途的道路。

艳阳天:指明媚的春天。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骄傲,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篇7

【课前预备】

收集与诗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