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发热
马秀琴新生儿发热--马秀琴共1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页!定义发热是新生儿常见症状,新生儿的正常核心温度(肛温)为36.5~37.5℃,正常体表温度为36.0~37.0℃,人们通常将新生儿的核心温度高于37.5℃定义为发热。新生儿发热--马秀琴共1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页!特点新生儿体表面积大、皮肤薄
皮下脂肪少,血管多散热快出生1小时体温降低2.5℃在适中温度下逐渐回升,一般12~24小时内稳定在36~37℃
新生儿发热--马秀琴共1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页!体温测量的的方法和部位测量的部位肛温腋温颌下温腹股沟温度耳温皮温监测新生儿发热--马秀琴共1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页!腋窝有丰富的血管,测得的温度接近新生儿的核心温度,但比肛温略低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屈肘过胸,尽量紧贴皮肤,同时护士在旁扶持测量侧上肢以夹紧体温计,测量时间5分钟。腋温腋温测量简单易行,对新生儿干扰小,临床最常应用新生儿发热--马秀琴共1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页!腹股沟温度
测量的方法
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腹股沟中l/3与内1/3交界处(即股动脉搏动处),体温计方向与腹股沟平行并紧贴皮肤,同时使该侧大腿内收,紧靠腹壁,如腹股沟处有尿、汗液时,应先擦干,5分钟后取出。腹股沟温度与腋温接近,避免测腋温解衣的繁琐,简便易行新生儿发热--马秀琴共1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页!皮温监测
方法:用热敏电阻为探头的电子体温计,将热传感器电极轻贴在皮肤上记录皮肤温度,对新生儿干扰小,随时可以监护新生儿的体温。缺点:是探头不易固定,易受环境温度影响。新生儿发热--马秀琴共1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页!
新生儿脱水热多发生在生后3~4天正常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体温突然升高至39~40IC,患儿烦躁不安、啼哭、面色潮红、呼吸增快.严重者口唇干燥、尿量减少或无尿。应与新生儿感染引起的发热鉴别,前者体检无脐部及其他感染灶,心肺听诊正常,无感染中毒症状,血象正常,抗生素治疗无效。发病原因为摄入水分不足。因新生儿出生后经呼吸、皮肤蒸发以及排出大、小便等丢失相当量的水分.而生后3~4天内母乳量较少.如未及时补充可造成体内水分不足,致新生儿血液浓缩而发热。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汗腺发育不完善,哺乳少,更易发生本病。待补充水分及降低环境温度后即可缓解。新生儿发热--马秀琴共1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页!其他
新生儿体温升高也可由新生儿代谢率升高引起,如骨骼肌强直和癫痫持续状态。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的患儿,因汗腺缺乏,散热障碍,可引起发热。新生儿颅内出血可引起中枢性发热。母亲分娩时接受硬膜外麻醉也可引起母亲和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发热--马秀琴共1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页!
处理主要以物理降温为主,常用凉水袋置新生儿枕部,如体温过高可洗温水澡或温水擦浴,水温33~36℃为宜。擦浴部位为前额、枕部、颈部、四肢、腋下、腹股沟等。忌用酒精擦浴。慎用退热药,以防药物在新生儿期的毒副作用及体温骤降,必要时可用对乙酰氨基酚(每次5~10mg/kɡ,口服或灌肠,发热时每4小时一次)。新生儿发热--马秀琴共1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页!机制
新生儿产生发热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它们是由产热和散热之间的复杂关系的紊乱造成的。体温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中枢控制,新生儿期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无论产热和散热功能都不完善,调节功能差,体温容易波动,易发生低体温,也容易发热。新生儿对发热耐受性差,体温过高可引起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呼吸暂停,严重者引起惊厥、脑损伤甚至死亡。
新生儿发热--马秀琴共1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页!
直肠温度最接近新生儿的核心温度,常采用直肠测量法。测直肠温度时,取屈膝仰卧位,充分暴露臀部,用鞣酸软膏润滑后将肛表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2~3cm,3分钟后取出,用纱布擦净后检测读数并记录。肛温测肛温的缺点:新生儿直肠较短,肛表插入的深度不易掌握,加上新生儿的直肠壁较薄,如不小心可造成直肠穿孔。如操作谨慎轻柔,则可避免。新生儿发热--马秀琴共1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2页!颌下温测量的方法:取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颌下与颈部皮肤之间夹紧,5分钟后取出。颌下测量体温的优点:测量部位暴露于体表,不论任何季节都方便测量,简便、安全、快捷。颌下测量体温的缺点:是不易固定,易造成体温表脱落,影响结果,应有护士在旁协助。新生儿发热--马秀琴共1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3页!耳温方法:用特制的红外线耳式体温计,通过测量鼓膜及周围组织的红外线辐射来了解体温。将被测新生儿的耳廓轻轻向后上方拉,外耳道暴露,将红外线耳式体温计的探头轻轻插入耳道并向下压,按下测量开关,1秒后取出,检视读数,记录耳温值。红外线耳式体温计测温无创伤、操作方便,可在1秒内读到准确数据。由于鼓膜及周围组织靠近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且鼓膜下部和下丘脑同由颈内动脉供血,红外线耳温计外耳道测温法所得体温可较好地代表新生儿的核心温度,因此,红外线耳温计是一种较适合新生儿体温测量的便捷方式。测量时要使用一次性保护胶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新生儿发热--马秀琴共1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4页!常见原因和鉴别诊断
环境因素引起新生儿发热
当新生儿周围的环境温度过高,如新生儿室或母婴同室室温过高、新生儿包裹过严过多、新生儿暖箱温度控制不当、光疗时温度过高、放置新生儿的辐射抢救台皮肤温度电极过松或脱落时.可引起新生儿的核心温度迅速升高。原因是新生儿体温中枢调节功能低下,不能迅速启动散热机制,扩张外周血管,通过增加外周循环散热降低体温;新生儿的汗腺组织发育不完善,足月儿环境超过30℃或腋温大于37.2℃时才开始散热,早产儿的汗腺发育更差,因此,也不能通过出汗促进身体散热。新生儿发热--马秀琴共1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5页!
新生儿感染引起发热
感染是引起新生儿发热的常见原因,包括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原虫等引起的局部和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肺炎、上呼吸道感染、脑膜炎、肠炎等。感染引起新生儿发热的机制是:新生儿感染的细菌和病毒毒素.如细菌细胞膜的内毒素,是外源性致热原,它能启动一系列免疫学的作用而引起发热。外源性的致热原刺激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白细胞介素1。内源性致热原激活磷酸脂酶A!,后者导致前列腺素产生。前列腺素产物之一前列腺素E!(pmstaglandinE2,PGE2)通过提高下丘脑体温中枢的体温控制点水平引起新生儿发热。新生儿感染时除发热外,还表现全身状态较差、可找到感染病灶、末梢循环不良、外周皮肤血管收缩、吱端发凉、核心温度与外周温度差增大等。但是要注意.发热不是新生儿感染的可靠标志,有严重感染的新生儿不是表现发热而是表现低体温新生儿发热--马秀琴共1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6页!处理首先应当明确发热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第2课时 相反数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 1a-1c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10喜鹊飞来报吉祥(教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华师大版
- 脸蛋表情美术课件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运动和力 7.1 怎样描述运动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
- 脑积水观察及护理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三章 传感器 1 传感器教学设计1 教科版选修3-2
- Unit 1 Reading for writing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
- 医院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 病院机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个人工作经历介绍PPT
- 注塑成型参数条件表
- 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检查表
- 数学八年级下册基础提升专练题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教用)
- 任务管理:抓对事授权人促落实
- GB/T 42061-2022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
- GB/T 28901-2012焦炉煤气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 气道评估与处理课件
- 游艇理论训练考试题库600题(单选、判断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