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练习1.有关我国官员阶层假日和办公时间据历史学家陈联陞统计:在唐代,一年共有五十三天的节庆假日,元代规定有十六天的节庆假日,明、清时期,节庆假日起初甚至比元代还少。官员办公时间的增多本质上反映了A.需要有公务员处理的政府职责逐渐的增加B.分权与制衡降低了各级公务员的办事效率C.专制王权的强化皇帝更像一个严厉的主人D.以文取仕的科考制度弊端在明清日益凸显2.清朝设置了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其特点有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较高等。该机构是A.中朝B.枢密院C.军机处D.宣政院3.下表是随着当时海上商业的发展,清朝乾隆、嘉庆时对外贸易的态度。据此可知A.清政府强化了传统经济政策 B.西方工业经济威胁清朝发展C.中国经济对西方有压倒优势 D.清政府保护新经济因素萌芽4.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皇权不断加强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5.整理知识要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整理的知识要点,其内容能共同说明的是A.清初西北边疆得到巩固 B.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C.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被打败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6.如图为小华同学绘制的某朝代中期疆域简图,据此判断该朝代应该为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7.阅读如图,与如图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戚继光抗倭 B.雅克萨之战C.郑成功收复台湾 D.粉碎大小和卓叛乱8.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全国各地蚕桑业趋于萎缩,但珠江流域蚕桑业却快速发展,赶上太湖流域。这是因为A.珠江流域棉纺织技术发展快速B.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清政府在广州设立洋务企业D.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9.雍正帝在成立军机处后,可通过军机处将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同时各地督抚可将重大问题直送军机处转皇帝本人审批。这说明军机处(

)A.具有最高的决策大权 B.完善了中央行政体制C.取代了内阁的票拟权 D.有助于强化君主专制10.中国古代常将“羁縻之道”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具体做法主要有三条:一是设置羁縻府州;二是册封少数民族首领,以确立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央王朝的隶属关系;三是派少数民族首领子弟统治其政权。下列措施能体现这一方式的是(

)A.两域都护府建立 B.“长庆会盟”C.实行“改土归流” D.金瓶掣签制度11.下面是清朝历代帝王庙帝王祭祀名录增减表,历代帝王庙是明清帝王祭祀中国古代皇帝的祭祀场所。据如表可知,这一时期清朝时间段入祀帝王人数入祀标准增加祭祀停止祭祀顺治二年21人开国创业之君恢复元世祖,新增辽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太祖4人无康熙末年至雍正初年164人除无道被弑和亡国之主,皆可入祀夏启、商太甲、周成王等143人无乾隆后期187人除无道被弑和亡国之主,皆可入祀晋元帝、魏道武帝、唐宪宗、金哀宗等25人汉桓帝汉灵帝A.延续了大一统的观念 B.强调了“华夷之辨”C.避免了皇帝决策失误 D.否定了“功德评判”12.下表为清朝雍正年间军事将领陈伦炯《海国闻见录》的目录及内容简介。这可以用来说明(

)内容简介《天下沿海形势录》记述中国沿海地理形势,北起渤海湾,南至北部湾的地貌、水文、航运、海防《东洋记》记述朝鲜、日本及琉球《东南洋》记述台湾、菲律宾群岛、西里西伯岛、摩鹿加群岛和婆罗洲岛《南洋记》记述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及巽他群岛《小西洋记》记述南亚、西亚及中亚《大西洋记》介绍了非洲与欧洲,记载了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活动《昆仑记》《南澳气记》记录中国“千里石塘,万里长沙”的南海群岛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的上升 B.海防危机促使清政府海权意识明显增强C.清政府保持传统的宗藩观念 D.新航路开辟推动中国对世界的全面认知13.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表述的理解,其中不恰当的是A.海禁加剧了寇患B.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C.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D.应当废除海禁政策14.清朝在边疆地区实行朝觐制度。其中蒙、藏、维等边疆民族上层逢年过节赴京觐见皇帝的制度称“年班”;朝廷邀请边疆民族上层至木兰行围狩猎,并于避暑山庄赐宴的制度称“围班”。这一制度的实施A.意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B.体现出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C.有利于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 D.保证了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15.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与之有关的措施包括①唐朝实行三省制

②元朝实行行省制

③明朝设立内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指出,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在汉朝确立。汉代染织工艺、刺绣工艺和金属工艺发展较快,推动了服装装饰的变化。到汉末,中国陷入了分裂、动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民族间的交流、交融是十分普遍的,最终有些民族也融入了汉民族,期间各族服饰之间的交融也是必然的。以后的宋儒朱熹也说:“今之公服,乃夷狄之戎服,自五胡之末流入中国。”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历史时期。史料记载,“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竞衣胡服。”(《旧唐书·舆服志》)穿胡服成为一时风尚。数百年以后,由满族贵族建立的清王朝,从一开始就以剃发改装作为政治统治与压迫的手段,经过一段时间的严酷措施和强行实施,终于使汉人男子剃发,蓄上了辫子,穿上了满装。这是中国服装史上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服饰变革。正是由于这次服饰变革,使满族的服饰形式成为中国服饰的主流,满清的服饰长辫、马褂、凉帽也成为大多数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服饰。——肖玲玲《中国古代服装变革路》(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古代服饰的变革情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古代服饰变革的主要因素。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管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材料二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材料三从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摘编自齐秀生《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1)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在当时的主要意义。(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1.C2.C3.A4.A5.D6.D7.B8.B9.D10.D11.A12.C13.D14.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