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的思考课件_第1页
城镇化的思考课件_第2页
城镇化的思考课件_第3页
城镇化的思考课件_第4页
城镇化的思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和参照系宜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张健背景国际经济学界的权威专家认为,21世纪影响世界的两件大事,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镇化率由17.9%提高到46.6%,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主要内容新型城镇化的一些理念和观点案例介绍:城乡统筹、城市景观、灾后重建宜宾市“十二五”城镇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介绍城镇化的定义

国家建设部1998年颁布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GB/T50280一98)》对所列词条“城市化”的解释是“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城市化。”不同学科对城镇化的界定城镇化的“五大转变过程”城镇化是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即农民减少、市民增加,村落社会转变为市民社会。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升级的过程。从事传统低效的农业劳动力转向从事现代高效的工业、服务业和知识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换,农业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城镇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大批低收入、低消费群体转变为中高收入和中高消费群体,中产阶级形成并占主体。城镇化是城镇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城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社会将建立起根本区别于村落社会的市民社会新秩序,社会化、商品化、规范化、法制化将是市民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们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自由的进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自律、自尊、自强成为社会风尚。小于30%--大于70%城镇化率怎么计算的?计算城镇化水平时对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有三种:按行政建制的统计口径城镇人口是指市辖区内和县辖镇的全部人口。按常住人口划分的统计口径,城镇人口是指设区的市的区人口、不设区的市所辖的街道人口、以及不设区的市所辖镇的居民委员会人口和县辖镇的居民委员会人口。按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即人口“五普”统计口径,城镇人口指:人口密度在1500人/公里及以上的市区,镇区和工矿区等特殊地区的总人口。主要采用第3种统计口径。这既符合国际通行计算方法,也符合我国城镇人口变化趋势。城市化率与工业发展阶段关系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工业化必然带来城镇化,而城镇化所提供的集聚效应又反过来推进工业化进程。霍利斯·钱纳里等经济学家曾如此概括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对比关系。一般认为,当比例在20%以下时,被认为是非城镇化;城镇化率低于32.0%时为工业化准备期;超过32%低于36.4%为工业化初期阶段;超过36%低于49.9%为工业化中期阶段;超过49.9%低于65.2%为工业化成熟阶段;在工业化后期,即经济稳定增长阶段,城镇化率在65.2%以上;当比例超过70%时,被称作高度城镇化,此时经济大体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城市化率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阶段<32%工业化准备期初级产品生产阶段<36.4%工业化初期工业化阶段<49.9%工业化中期工业化阶段<65.2%工业化成熟期工业化阶段>65.2%工业化准后期经济稳定增长阶段

一般认为,在城镇化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前期,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主动力,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往往呈明显的正相关。但是到了城镇化的高级阶段,第三产业成为城镇化的主动力。因此在初中期,工业化率高于城镇化率,对城镇化率带动作用明显;而到了城镇化的高级阶段,则会形成城镇化率高于工业化率的格局,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力随之下降。

这里引入弹性系数分析。弹性系数的概念即一种因素变化引起另一种相关因素的变动幅度之比。因此,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弹性系数:K=△城镇化率/△工业化率,△表示变动量。

带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

共同要素

产业聚集产业集聚能加快经济中心区域的形成,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会产生很重大的影响。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区,都是在产业集聚与空间演化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从而奠定了区域经济多经济中心的区域发展格局。因此产业聚集程度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方向和进程。产业聚集的目的是追求生产规模递增、降低交易成本、强化创新行为和提高应对市场风险能力。

人口集中

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城镇化—城市聚集群—大都市密集区层层递进发展。产业结构层次高,人口聚集效应亦强;市场化程度高,即使城市规模小,人口聚集能力亦强。除此以外,城市空间、技术结构和发展动力也是影响人口聚集能力的重要因素。

资源配置资源作为物的要素,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要素保障作用。丰富的资源往往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包括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资源的有效配置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进而影响其经济发展地位和水平。政策扶持政策作为一种人为推动因素,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可以转化作为一种不常有的另外一种“资源”。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异军突起,除了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外,政策的倾斜对东部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部分:城市发展的思考范围1.规划和设计用地分析(选址分析)空间优劣势分析空间肌理梳理规划概念阐释与案例借鉴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当地建筑文脉挖掘基地地质地形分析总体规划结构图功能分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2.财务模拟与开发策略土地价值评估与运营建议项目的资金构成分析开发融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