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大众传播通论》作业1-4参考答案_第1页
国家开放大学《大众传播通论》作业1-4参考答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开放大学《大众传播通论》作业1-4参考答案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属于()A.自我传播B.狭义的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广义的人际传播2.传播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3.在研究方法上,霍夫兰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4.“二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5.下述传播模式中属于传统线性模式的是()A.德福勒模式B.申农—韦弗模式C.马莱茨克模式D.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6.申农和韦弗注意到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因此他们提出的传播模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环节,这个环节是()A.噪音B.信号C.反馈D.信道7.“你认为本市报纸和电视的新闻是否及时?”这种提问违反了问卷设计的()A.合理性原则B.艺术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准确性原则8.内容分析法的操作程序由若干步骤组成,其中第一个步骤是()A.制定分类标准B.实施统计分析C.确定分析单元D.抽取分析样本9.赖特认为传播除了具有拉斯韦尔提出的三种功能之外,还具有()A.信息功能B.文化功能C.娱乐功能D.协调功能10.麦奎尔在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时增加了一种功能,即()A.娱乐功能B.信息功能C.动员功能D.整合功能11.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认为,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和发展。这个观点也被称为()A.“天赋人权”B.“观点的自由市场”C.“第一自由”D.“真理的自我修正”12.以心理学“刺激—反应”模式为基础的受众理论是()A.个人差异论B.社会分类论C.个人情绪论D.社会关系论13.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有若干“关卡”,其中“第一关”是()A.选择性记忆B.选择性注意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暴露14.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手法作了系统研究并写出《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的学者是()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15.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就竞选宣传对美国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作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也叫()A.佩恩调查B.伊里调查C.伊利诺调查D.俄亥俄调查16.“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一种媒介观,即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A.“镜子”式报道机构B.“真实反映环境”的机构C.客观报道事实的机构D.“环境再构成作业”机构17.传播学批判学派正式登上学术舞台的时间是在二十世纪的()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18.传播学批判学派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主要源于其特有的()A.信息传递功能B.议题设置功能C.精神麻醉功能D.培养分析功能19.纠正怀特把关研究中“单一化”缺陷的是()A.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B.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C.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D.布里德的“潜网”模式20.“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舆论的形成是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三个因素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A.劣势意见的沉默B.社会公众对事务的“理性讨论”C.优势意见的疾呼D.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大致有三个方向,即()A.意识形态B.政治经济C.文化理解D.研究方法E.社会道德22.拉扎斯菲尔德等认为大众传播具有若干功能,它们是()A.使社会遗产世代相传B.授予地位C.与社会整合成一体化D.麻醉精神E.促进社会准则的实行23.按信息内容的性质,信息可分为()A.精神信息B.教育信息C.娱乐信息D.商业信息E.说服性信息24.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传播效果研究,主要课题和领域是()A.传播流程研究B.潜移默化的效果研究C.信息社会阶层研究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E.“使用与满足”研究25.传播效果研究提出的一些理论大多与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有关,例如()A.“沉默的螺旋”理论涉及舆论的形成B.“培养”理论涉及人们对现实社会的看法C.“知识沟”理论涉及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D.“两级传播”理论涉及社会效果的制约因素E.“议程设置”理论涉及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26.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亦称(亲自传播)。27.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主要贡献是引入(反馈)机制,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从而更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的传播过程。28.控制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地)地改变和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观察其后果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29.皮亚杰认为传播具有两种功能,一是(自我中心型)的,一是社交性的。30.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其思想基础是(天赋人权观)。31.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相互进行信息交流的各种途径、方式、手段,通称为(渠道)。32.专业性报纸、杂志、广播台和电视台的出现,表明受众具有(混怵性)的特征。33.上世纪20~30年代美国培因基金会关于电影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是有关(大众传播效果)最早的实证研究。34.按照“议程设置”理论的观点,人们对于当前社会上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通常来自(大众传播)。35.传播学研究中的传统学派,又称(经验学派)。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韦尔伯·施拉姆——是美国传播学者,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之一,主要历史功绩是“集大成”即将其他几位“奠基人”的成果集中起来,使之系统化,最终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7.说服性信息——用来改变沟通对象的信仰、态度或行动,沟通对象会同意或支持的辩论。38.“魔弹论”——魔弹论是对大众传播的力量充满恐惧感的一种理论。魔弹论把受众描述成一群或多或少由共同的本能控制的毫无理性的生物;他们生活在大众社会中,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社会联系,十分信赖大众传媒的信息。因此,媒介信息就像符号“子弹”一样,击中每只眼睛和耳朵,对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直接、迅速、一致,因而也是巨大的影响。魔弹论把受众看做是被动的接受者,只是无条件地接受传媒提供的任何信息和宣传。此理论认为新闻媒介发送的信息一经“命中目标”,就必须产生传播者所预期的效果。39.李普曼——美国新闻评论家、作家,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40.“比特”——表示信息的最小单位,是二进制数的一位包含的信息或2个选项中特别指定1个的需要信息量。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1.关于传播的定义,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答: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二是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的过程;三是仪式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四是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42.拉斯韦尔5W模式对传播研究的贡献是什么?答:(1)首次较为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5W即传播结构(过程)中的五个要素和环节: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从此随着对这些要素和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步步深化人们心目中原本不甚了了的传播现象就变得逐渐清晰起来了。(2)率先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即从5W着眼划分出五个研究领域:控制(传者)分析、内容(讯息)分析、媒介(渠道)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这样就使后人能分门别类地将研究深入开展下去。43.控制实验法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对实验环境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实验环境在模拟现实时所做的简单化处理。(2)对研究变量的控制,主要表现在研究人员能明确有序地控制和选择自变量,从而准确地特定自变量的加入及其强度对因变量的影响。(3)对被测对象的控制,主要表现在研究人员可以对参加实验的被测对象的人数、类型、构成进行合目的的选择、确定,使实验结果更有效。44.概述“双重行动模式”的主要内容以及该模式在把关研究中的历史地位。答:信息流通的把关环节固然很多,事实上每个参与传播的人都可以看作是把关人,但最关键的把关人还是传播媒价,与传播媒价把关作用相比,其他的把关环节处于次要地位。历史地位:是对麦克内利把关模式的完善。45.为什么说大众传播的反馈几乎总是延迟的?答:首先,受众向媒介机构表达自己的意见,几乎总是事后的行为,他们难以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同时将自己的发应传递给传播者。另一方面,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对受众反馈的处理往往是延迟的,编辑部要处理的受众的信件、电话之多,使之不能马上收到并作出回复。总之,不论是受众向大众传播者传递有效的反馈还是从反馈中所产生的作用也的角度而言也是相对延迟的。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为什么拉扎斯菲尔德等认为大众传播是“最有力的一种社会麻醉品”?答:大众传播媒介给人们带来的讯息、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人们花费很多时间接收这些信.息,自以为已经充分了解社会,而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硫远和冷漠。这种对社会问题和社会活动的虚幻满足,使人们从积极地参与事件转变为消极地认识事件,从而削弱了人们的行动能力。47.概述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其理论的价值与局限作一评价。答:麦克卢汉是加拿大传播学者,自20世纪60年代起发表了《媒介即讯息》等著作,提出了新的媒介理论。其主要观点有“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有“冷媒介”与“热媒介”之分,以及“地球村”等。麦克卢汉以其全新的思维方式提出独特的媒介理论引起西方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较为中肯的评价主要有:(1)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和人们平时所说的媒介概念不尽相同。他不拘泥于传播过程和传播内容中的媒介而把世界的万事万物都视为媒介。媒介即讯息的论断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他一反传播学界的传统思路把大众传播的媒介技术本身当作传播巨大社会影响的根源把媒介技术及其发展看作是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就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2)麦克卢汉一直强调媒介技术本身的形式和特征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他和他的老师英尼斯一样认为新媒介的产生往往会导致社会文明和整个社会进程的改变。于是他们都被戴上了“技术决定论”的帽子。(3)其文风和严谨性也颇受非议。麦克卢汉所谓的媒介等基本概念既不同于学术界使用这些概念时通常采纳的意义又未经他本人作出严格的界定从而使之缺乏解释缺乏明确的科学界限。从学术研究的规范性角度来说他的媒介理论是存在不足的。作业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传播学的诞生地是()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2.第一个明确提出并使用“大众传播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A.施拉姆B.霍夫兰C.卢因D.拉斯韦尔3.申农一韦弗模式把传播过程中的媒介细分为三种,即发射器、接收器和()A.讯息B.信号C.信道D.噪音4.伯洛提出了一种传播过程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略称为()A.“M—S—R—C”B.“S—M—C—R”C.“S—R—M—C”D.“M—R—S—C”5.确定样本数量的实质,是确定一个能够满足研究者对调查精度要求的()A.最小样本数B.总体指标C.最大样本数D.样本指标6.控制实验法区别于传播学其他研究方法的突出特点是()A.控制B.实验C.变量分析D.环境模拟7.施拉姆把拉斯韦尔提出的环境监测功能比喻为()A.“反馈功能”B.“雷达功能”C.“整合功能”D.“议程设置功能”8.按照拉扎斯菲尔德等的观点,由知名人士在电视上推荐产品,具有()A.提供信息功能B.授予地位功能C.沟通交流功能D.麻醉精神功能9.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继集权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是()A.自由主义理论B.法西斯主义理论C.社会责任理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10.《权力的媒介》的作者是()A.赛伯特B.阿特休尔C.施拉姆D.马莱茨克11.大众传播中最主要最受重视的信息是()A.新闻信息B.教育信息C.娱乐信息D.商业信息12.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A.一般性B.鲜明性C.操作性D.指说性13.现阶段普及率最高的大众传播媒介是()A.报纸B.杂志C.广播D.电视14.情景是一种信息系统,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A.英尼斯B.戈夫曼C.梅罗维茨D.麦克卢汉15.下述成语中与选择性理解的意思最接近的是()A.爱屋及乌B.明察秋毫C.见仁见智D.见微知著16.大众传播有各种反馈,其中重要的是()A.报刊杂志的发行量B.一段时间的累计性反馈C.广播电视的收视率D.一定范围的一次性反馈17.李普曼在一本著作中阐述了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的问题,这本著作是()A.《人际影响》B.《舆论学》C.《人民的选择》D.《自由与新闻》18.按照“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观点,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是()A.有限的B.强大的C.无力的D.微小的19.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直接策源地在()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20.传播学传统学派对传播现状的基本态度是()A.肯定B.否定C.中立D.批判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安排问卷的提问结构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先易后难B.先“面”后“点”C.同类集中D.先一般后特殊E.主体清晰22.按照信息对受传者的不同心理效果,可以把信息分为()A.说服性信息B.告知性信息C.指导性信息D.维持性信息E.复原性信息23.以下观点中属于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是()A.地球村B.媒介即讯息C.情境决定论D.媒介有“冷”“热”之分E.媒介是人体的延伸24.拉扎斯菲尔德等对美国选民的调查发现,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主要是()A.“改变”效果B.“强化”效果C.“结晶”效果D.“沉默”效果E.“从众”效果25.罗杰斯把传播学传统学派的特征归纳为()A.经验的B.广泛联系的C.思辨的D.具体实证的E.注重效果研究的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施拉姆对传播学的最大贡献是(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27.拉斯韦尔模式由五个环节构成,其中第三个环节是(通过什么渠道)。28.正确的抽样调查的前提是样本,而样本必须是(总体)的缩影。29.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三种功能,即授予地位、促进社会准则的实行和(麻醉作用)。30.在传播学中,针对传播主体“谁”这一要素的研究,称为(控制研究)。3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借用了他的老师(英尼斯)的观点。32.受众不仅是大众传播媒介发出信息的接收者,也是这种信息积极主动的(寻求者)。33.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层面、心理和态度层面以及(行为)层面。34.在传播研究中,传统学派主要关心的是“如何”传播的问题,而批判学派主要关心的则是(为何传播)的问题。35.在因特网上,有些人通过破译通讯代码,擅自闯入别人的网页,或乱加篡改,或窍取信息。这些“闯入者”被称为(电脑黑客)。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控制组”——是指不接受实验处理的被试组。37.可读性——指书报杂志或文章内容吸引人的程度;读物所具有的阅读和欣赏的价值。38.“热媒介”——是指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动。39.“免疫效果”——由于包含相对观点的“说明”,“两面提示”就像事先接种牛痘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40.“文化工业”——是指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和传播商品化了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工业体系。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1.简述传播学诞生的条件。答:传播学的产生需要两方面的条件。一是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极端凸现,这是客观方面的条件。二是人类结识能力的空间提高,这是主观方面的条件。42.伯洛关于传播过程的主要论点是什么?答: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影响和变化。43.什么是环境监测功能?答:指通过提供新闻和各种信息,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实社会垢真实情景,使人们了解足以影响社会进程的机遇或威胁,作为决策或行动的依据。44.简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主张。答:(1)个人权益高于一切,其中最重要的是不受压制、干预地抒发己见的自由;(2)人是有理性的,能依据理性辨别真理和谬误;(3)真理只有各种意见“自由而公开”的竞争中才干产生和发展。45.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基本动机?答:消遣娱乐;满足信息需求和心理需要;获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什么是大众传播?与一般人际传播相比,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互联网的出现使二者的界限变得模糊了?答:大众传播是指由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其特点有五:(1)需借助大众传播工具传播信息;(2)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面向社会的;受众是大量的、匿名的;(3)基本上是信息的单向流动,反馈有限、滞后;(4)信息传递快捷广泛;(5)内容多半由传播机构和职业传播者发布。互联网出现后出现的变化如:人们在人际传播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硬件(发送电子邮件);职业传播者与受众角色互换变得频繁起来。47.为什么蒂奇诺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阶层是造成“知识沟”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答:蒂奇诺认为,与社会经济地位低的阶层相比,社会经济地位高的阶层在以下六个方面占据优势地位:(1)使用媒介所必需的经济条件;(2)获得关于公共事务和科技信息所必需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理解和掌握新事物所必须的己有知识储存量;(4)有助于获得信息的社交范围;(5)与接触和利用媒介的程度有关的生活水准和层次;(6)使用印刷媒介所必需的学历。正因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阶层在上述六个方面占据优势地位,所以他们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阶层更快地获得信息,而这正是造成知识沟”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作业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早提出“文化霸权”理论的学者是()A.卢卡奇B.葛兰西C.哈贝马斯D.马尔库塞2.人们常常比较容易回忆起在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这一现象印证了()A.认识连贯论B.认知不和谐论C.实用论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3.针对信息革命实质的问题,美国学者贝尼格尔提出了()A.控制革命的观点B.第三次浪潮的观点C.媒介一人体的延伸D.信息革命与信息爆炸4.在“使用与满足”的早期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是()A.面访记录法B.心理实验法C.实地调查法D.内容分析法5.20世纪30-40年代改进舆论调查方法,并取得研究成果的代表人物是()A.李普曼B.卢因C.盖洛普D.拉斯韦尔6.使受众的判断能力和主动精神受到不利影响的是()A.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B.授予地位的功能失调C.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D.娱乐功能失调7.美国政府在60年代为缓解贫富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而制作的著名的儿童启蒙教育电视片是()A.《米老鼠与唐老鸭》B.《猫和老鼠》C.《芝麻街》D.《汤姆历险记》8.互联网是()A.单一型媒介B.复合型媒介C.第三媒介D.传统媒介9.传播活动是一种()A.客观现象B.主观现象C.心理现象D.社会现象10.把关人所处的位置,就是卢因指出信息在传播渠道中流通必经的()A.地区B.门户C.门区D.枢纽11.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A.信源的可信性B.媒介的权威性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D.内容的说服力12.杂志在传播媒介的竞争中采取的主要对策是()A.增插静态图像B.注意扩版C.向专业化方向发展D.模仿报纸的做法13.创新与普及的研究表明,“知识沟”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A.社会政治结构B.社会经济结构C.社会教育结构D.社会文化结构14.在控制研究领域中,探讨传播者究竟为谁传播、为什么传播等重大问题的是()A.耶鲁学派B.哥伦比亚学派C.传统学派D.批判学派15.“有限效果论”注重考察的是具体传播活动的()A.微观效果B.宏观效果C.长期效果D.潜在效果16.会分散和冲淡受众对重大问题注意力的传播内容是()A.新闻性信息B.娱乐性信息C.消息性信息D.维持性信息17.有关自然灾害和战争威胁的报道,体现了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中的()A.社会动员B.社会规范C.环境监测D.社会协调18.针对传播主体展开的研究是()A.内容分析B.议题设置C.媒介研究D.控制研究19.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研究对象()A.区别很大B.完全相同C.各不相同D.有重合之处20.“编码与释码”理论的提出者是()A.霍尔B.萨尔瓦焦C.贝尔D.罗杰斯21.各人的心理差异影响他们对信息刺激物的挑选及其对信息刺激物意义的解释,这种看法出自()A.社会分类论B.个人差异论C.社会分化论D.社会关系论22.媒介的“高清晰度”指的是()A.字迹清晰B.声音清楚C.信息的明确度高D.画面清晰23.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用“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指称()A.流行文化B.通俗文化C.大众文化D.商业文化24.在调查问卷上,适宜于放在前面的问题是()A.有难度的B.敏感性的C.容易回答的D.反映主要情况的25.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A.双向沟通B.多向传递C.单向流动D.循环往复26.批判学派可以追溯到()A.霍夫兰学说B.功能主义C.信息论D.法兰克福学派27.受众收听、收看轻松愉快的信息内容,主要的动机是()A.满足信息需求B.追求娱乐与消遣C.获取知识D.交往的需要28.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A.人际传播B.自我传播C.群体传播D.网络传播29.大众传媒的授予地位功能,可使个人和集体的地位()A.规范化B.合法化C.合理化D.标准化30.“小道消息”不胫而走,造成信息的误传和混乱,这说明了信息富于()A.传递性B.扩散性C.扩充性D.共享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在大众传播中,来自受众的信息反馈是()A.及时的B.有限的C.滞后的D.大量的E.真实的32.口语传播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A.缺乏亲切感B.传播距离有限C.不利于信息的保存D.传播范围有限E.表达不自然33.巴斯的把关模式中,“双重行动”是指()A.新闻加工B.新闻编辑C.新闻策划D.新闻报道E.新闻采集34.非随机抽样的主要形式有()A.等距随机抽样B.判断抽样C.整群抽样D.雪球抽样E.多阶段抽样35.格伯纳将大众传播比喻为现代社会的()A.故事讲解员B.熔炉C.文化武器D.镜子E.看不见的手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6.参照群体——即个⼈未必置身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为的群体。37.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于⼈际传播⽹络中、经常为他⼈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施加个⼈影响的⼈物,称为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意见领袖对⼤众传播效果产⽣显著影响。38.简单随机抽样——⼜称纯随机抽样,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序等先⾏⼯作,直接地抽取调查样本。39.信息——是指客观事物的存在⽅式和运动状态,以及对这中存在⽅式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陈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0.什么是阿特休尔有关控制研究的基本观点?答:⼀切媒介都不是独⽴的、⾃为的,媒介历来都是受某种权势控制的⼯具,都是为某种权势卖⼒的“吹⿎⼿”。这些摆布媒介的权势可能是宗教性的,也可能是世俗性的;可能体现为政治上的党派集团,也可能显⽰为经济上的利润指标。41.从经济角度简要分析传播媒介的主要作用。答:(1)传播媒介以其传播的⼤量经济信息特别是⼴告,构成社会化⼤⽣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2)为各种企业服务的传播媒介本⾝也成为⼀种企业,从⽽创造出丰厚的利润。42.简述德福勒模式的主要特点。答:(1)加⼊并突出了传播中的反馈机能;(2)指出了⼤众传媒对传播过程的介⼊;(3)传播的双向性、循环性均被表现出来。此外,德福勒认为,传播要取得理想效果,关键就看传者对“反馈”的重视程度如何,因为这样才可能消除来⾃传受双⽅的两类信息的不⼀致性。43.在组织传播中,组织的权威性和传播内容的可信性之间有什么关系?答:在组织传播中,传播是否具有权威性,往往表现为传播内容是否具有可信性,组织的可信度越⾼,传播的信息越为⼈们所信任;反之,传播内容也可信,组织也就越具有权威性。44.新闻与非新闻信息相比有哪些特殊性?答:(1)新闻要求强烈的时效性,⽽⾮新闻信息如历史档案、⽂件等,并⽆时效性可⾔。(2)新闻要求对某⼀事件、⼈物或⾮事件性的问题做⽐较完整、全⾯的反映和表达,并通过连续报道,运⽤各种体裁来配合事物总体的发展过程。(3)新闻是⼀种公开的、“⼤传播”的信息,⽽其他⾮新闻性信息在公开的程度和传播的覆盖⾯上都属于“⼩传播”性信息。(4)新闻虽然和其他信息⼀样,由语法信息构成最基本的信息层次,但在语义信息和语⽤信息上带有很⼤的主观性和鲜明的倾向性。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5小题9分,第46小题14分,共23分)45.从施控与受控的传播理论角度,说明我国报业集团建立的重要意义。答:(1)从施控的⾓度看,传播这要对信息流通进⾏⼲预和影响,左右和操纵。我国报业集团的相继建⽴,可以在同⼀报刊系统内统⼀舆论导向,充分利⽤信息资源,加⼤传播⼒度,增强传播效果。(2)从受控的⾓度看,传播这要受其时代与社会的制约,我国报业集团的建⽴,可以通过母报对其⼦报(刊)实⾏统⼀管理,从⽽加强了党和政府对报业的集中领导,使之更好地担当党、政府和⼈民的喉⾆。46.试析网络传播对大众传播产生冲击的原因。答:⽹络传播对⼤众传播构成挑战,因为它具有⼀系列⼤众传播不具备的长处,能使后者在⼀些⽅⾯黯然失⾊。(1)以报纸为例,报纸上的信息形式不外乎是⽂字、照⽚和插图,不够多样化,报纸传播信息的速度,⼜远达不到瞬间传播的程度。⽽且报纸⽆论如何扩版,其版⾯都是有限的,信息容量也就有限。⽽互联⽹络在这些⽅⾯就具有优势,⽹上信息形式多样化,⽽且传输速度快捷⽆⽐,⽹络空间⽆限⼤,允许⼏乎⽆限量的信息流通。(2)再如⼴播,由于没有视觉形象,长期以来受到试听兼备的电视的挑战,现在出现了⽹络这⼀不但视听兼备,⽽且具有⼀系列传播优势(如海量信息)的新媒介,⼴播⾃然⼜⾯临新的挑战。(3)再如电视,虽然长期以来因为视听兼备、声画同步⽽备受青睐,成为强势媒体,但⽹络具备了电视不具备的互动性等诸多优势,因此⾃然给电视带来挑战。作业4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一般认为,传播理论得到整理和系统化是在()A.20世纪10年代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40年代2.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代表作是()A.《解放社会矛盾》B.《人民的选择》C.《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D.《个人影响力: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3.库尔特·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什么概念?()A.大众传播B.社会传播C.把关人D.二级传播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拉斯韦尔模式五环节的是()A.传者B.媒介C.效果D.技巧5.控制实验法的突出特点是()A.没有变化B.设计控制C.取自自然D.就地实验6.大众传播的四功能说是下列哪项的具体表现()A.同功异构B.一构多功C.同功同构D.多功多构7.下列哪项传播功能不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的?()A.重申社会准则B.授予地位C.协调社会D.麻醉精神8.一般来说,“控制研究”研究的是传播五W中的哪一项?()A.谁B.说什么C.通过什么渠道D.对谁说9.控制研究中的“施控”主要指的是()A.外界因素对传播者的控制B.传播者对传播过程施以控制C.传播者对被采访者的控制D.传播机构对传播者的控制10.一般认为,传播学中的信息指的是()。A.情报资料B.消除或减少讯息不确定性的量C.表现特质特征精神属性的东西D.语言传播的内容11.符号与意义之间的指代关系是通过()A.某个专家的研究认定的B.辞典的编写确定的C.人类约定俗成的D.语法和逻辑的规则形成的12.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出现于()A.1865年B.1920年C.1936年D.1901年13.提出“热媒介冷媒介”区分的是()A.威尔伯·施拉姆B.哈罗德·英尼斯C.戈夫曼D.马歇尔·麦克鲁汉14.说服性传播研究采用的最主要方法有()A.实验心理学方法B.个案分析法C.抽样调查法D.内容分析法15.媒介印象指的是()A.媒介给人的总体感觉B.对媒介能否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的评价C.对媒介的不同特点的认识D.对媒介的内容是否优秀的评价16.下列各项关于舆论权威的说法错误的是()A.舆论权威一般指的是职业传播者中的一员B.舆论权威具有较大知名度,对公众有影响力C.舆论权威一般是在长期的大众传播活动中形成的D.“舆论权威”其实就是“意见领袖”17.传播学“控制”研究中的“控制”一词的含义理解错误的是()A.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和影响、左右和操纵B.传播者既受到外界制度等的制约,又受到自身文化等的主观制约C.指传播学研究中都对现象用控制实验法进行研究D.传播者一方面施控于传播过程,一方面又受控于外界各因素18.知识沟理论假说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A.30年代B.40年代C.50年代D.60年代19.传播学理论建构的4种类型不包括()A.归纳理论B.记录C.机能理论D.模式20.研究者按照某种既定的标志将总体分层(分类)后决定其分配比例和数额的抽样形式属于下列选项中的()。A.非随机抽样B.定额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判断抽样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下列各项中属于批判学派代表人物的有()A.霍克海默B.阿道尔诺C.马尔库塞D.卢因E.哈贝马斯22.下列属于宏观效果理论的假说的是()A.两级传播说B.知识沟假说C.培养分析D.议程设置说E.使用与满足说23.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主要有()A.科学性B.操作性C.平衡性D.综合性E.量化性24.下列属于控制分析中传播主体“谁”这一要素的有()A.记者B.报社C.电影制片厂D.电视摄像E.通讯社25.对信息的共享性特点理解正确的有()A.信息交换双方,即传者和受者都有可以享有被交换的同一信息B.信息一旦出现,一定是被传者和受者同时拥有的C.信息在交换或交流过程中,可以同时为众多的接受者所接收和利用D.信息传给了一个人,其他人的信息不会因之而减少E.信息只有共同拥有才有价值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26.传播——就是信息在传受两端间的传递与流动。27.布里德“潜网”——布里德的研究表明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即潜网。28.传播模式——即直观而简化地再现人类传播活动的理论描述方式。29.传播单位——是指1954年奥斯古德提出的一个传播的双行为模式。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0.简介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答: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学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大学派:(1)以美国为中心,包括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环太平洋国家在内的传统学派。他们自称为经验学派,认为自己的研究注重经验和实证,是靠得住的。西欧学者则称他们是行政学派,认为他们的研究是从行政当局的利益出发的。(2)和美国传统学派相对立的、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批判学派其实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整体,它包容了许多学者不同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也可说是派仲有派。他们中最有实力的当推发源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西方研究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