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1
血液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第十一章血液疾病的第十一章2
血液(体重7~8%)回顾:
血细胞(40~45%)
血浆(55~60%)红细胞(RBC-Hb)
白细胞(WBC)
血小板(Pt)水可溶性固体溶质气体溶质少量
有机物
无机物
含N不含N(77%~81%或90%~91%)O2、CO2等
蛋白质
酶
NPN血糖、酮体、乳酸等
阳离子
阴离子血液回顾:血细胞血浆红细胞(RBC-Hb)白3内容提要:第一节红细胞代谢及其紊乱第二节血红蛋白代谢及其紊乱第三节血液病的临床生物化学第四节临床常用检测指标及意义内容提要:4第一节
红细胞代谢及其紊乱第一节
红细胞代谢及其紊乱5引言:生成部位:红骨髓成熟过程:原始红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和代谢的改变引言:生成部位:红骨髓成熟过程:原始红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6一、成熟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幼红细胞:球形成熟红细胞:双凹圆盘形且细胞器减少胞膜结构:脂质双层,“流动镶嵌模型”成熟红细胞缺乏弹丝蛋白和韧蛋白。一、成熟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幼红细胞:球形成熟红细胞:双凹圆盘形7二、成熟红细胞代谢改变(一)糖的代谢(二)核酸及核苷酸的代谢(三)脂质的代谢无氧酵解磷酸己糖旁路Touster通路二、成熟红细胞代谢改变(一)糖的代谢(二)核酸及核苷酸的代谢8(一)糖的代谢能量的来源途径:糖的无氧酵解胞内糖的来源:血糖(葡萄糖转运体,GLUT)能量代谢途径:⑴糖酵解过程:⑵磷酸己糖旁路:①Rappaport-Leubering循环②辅酶Ⅰ系统(NADH+H+)①Touster循环②辅酶Ⅱ系统(NADPH+H+)——提供能量
(一)糖的代谢能量的来源途径:糖的无氧酵解胞内糖的来源:血9葡萄糖1,3-DPG3-磷酸甘油酸2,3-DPG2,3-DPG磷酸酶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3-磷酸甘油酸激酶乳酸1,3-DPG:1,3-二磷酸甘油酸(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支路)2,3-DPG:2,3-二磷酸甘油酸Rappaport-Leubering循环,LRC:ATPATP葡萄糖1,3-DPG3-磷酸甘油酸2,3-DPG2,310正常情况下,2,3-DPG对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负反馈作用大于对3-磷酸甘油酸激酶的抑制作用,所以2,3-DPG支路仅占糖酵解的15%~50%;但是由于2,3-DPG磷酸酶的活性较低,2,3-DPG的生成大于分解,造成红细胞内2,3-DPG升高。2,3-DPG支路调节:正常情况下,2,3-DPG对二磷酸甘油酸变位11红细胞中2,3-DPG与Hb结合,稳定了Hb的空间构象,降低Hb与氧的亲和力;
2,3-DPG进入血红蛋白四聚体α2β2中心空隙处(两个β亚基间),通过负电荷与氨基酸残基正电荷结合,使β亚基处于分开状态(松弛态),降低氧结合力。2,3-DPG支路作用:红细胞内2,3-DPG也能供能,但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降低Hb与氧的亲和力。红细胞中2,3-DPG与Hb结合,稳定了Hb12生成2,3-DPG,能量储备及调节血红蛋白携氧;糖酵解过程作用:合成ATP,保证代谢所需能量的供应;占到糖消耗量的90%~95%。生成2,3-DPG,能量储备及调节血红蛋白携氧;糖酵解过程作13能量的去路:①维持红细胞膜上离子泵,如“钙泵”“钠泵”等;②维持红细胞膜上脂类更新;③用于谷胱甘肽合成及核苷酸补救合成;④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能量的去路:①维持红细胞膜上离子泵,如“钙泵”“钠泵”等14(一)糖的代谢能量的来源途径:糖的无氧酵解胞内糖的来源:血糖(葡萄糖转运体,GLUT)能量代谢途径:⑴糖酵解过程:⑵磷酸己糖旁路:①Rappaport-Leubering循环②辅酶Ⅰ系统(NADH+H+)①Touster循环②辅酶Ⅱ系统(NADPH+H+)——提供能量
(一)糖的代谢能量的来源途径:糖的无氧酵解胞内糖的来源:血15(葡萄糖醛酸-木糖醇侧路
)Touster循环,又称Uronale循环1953年Horowitz提出;Touster等证实了这一过程的存在。(葡萄糖醛酸-木糖醇侧路)Touster循环,又称Uron16葡萄糖醛酸-木糖醇侧路:葡萄糖醛酸17外源性木糖醇参与人体糖代谢途径
:外源性木糖醇参与人体糖代谢途径:18无糖并不代表低热量,大部分糖醇的实际生理热量是比较可观的;各种糖醇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应用于不同的产品中;如:木糖醇在口腔保健及糖尿病人营养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而赤藓糖醇独特的‘0’热值特点,符合现今低热量食品的发展趋势,潜力巨大。Touster循环说明的问题:无糖并不代表低热量,大部分糖醇的实际生理热量是比较可观的;T19促进核苷酸的生成,参与核酸的代谢;磷酸己糖旁路的作用:消除氧化剂对红细胞损害,维持红细胞还原力;占到糖消耗量的5%~10%。提供糖酵解过程后半段底物;促进核苷酸的生成,参与核酸的代谢;磷酸己糖旁路的作用:消除氧20(一)糖的代谢能量的来源途径:糖的无氧酵解胞内糖的来源:血糖(葡萄糖转运体,GLUT)能量代谢途径:⑴糖酵解过程:⑵磷酸己糖旁路:①Rappaport-Leubering循环②辅酶Ⅰ系统(NADH+H+)①Touster循环②辅酶Ⅱ系统(NADPH+H+)——提供能量
(一)糖的代谢能量的来源途径:糖的无氧酵解胞内糖的来源:血21(二)核酸及核苷酸的代谢核酸的代谢:合成场所:细胞核内;成熟红细胞缺乏细胞器;不能进行DNA、RNA的生物合成。(二)核酸及核苷酸的代谢核酸的代谢:合成场所:细胞核内;22(二)核酸及核苷酸的代谢核苷酸的代谢:分类:嘌呤与嘧啶核苷酸的代谢;方式:补救合成;作用:合成生理活性物质,参与红细胞代谢(如NAD或NADP)。(二)核酸及核苷酸的代谢核苷酸的代谢:分类:嘌呤与嘧啶核23(三)脂质代谢成熟红细胞的脂类几乎都存在于细胞膜;以磷脂和游离胆固醇含量最高;磷脂中以卵磷脂、脑磷脂、磷脂酰丝氨酸、鞘磷脂为主。(三)脂质代谢成熟红细胞的脂类几乎都存在于细胞膜;以磷脂24(三)脂质代谢成熟红细胞已不能从头合成脂肪酸;但膜脂的更新却是红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红细胞通过主动结合和被动交换与血浆进行脂质交换,维持正常的脂类组成、结构和功能。
注:成熟红细胞缺乏蛋白质合成的模板及酶系不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三)脂质代谢成熟红细胞已不能从头合成脂肪酸;红细胞通过25第二节
血红蛋白代谢及其紊乱第二节
血红蛋白代谢及其紊乱26概述成熟红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结构上包括珠蛋白和血红素两部分;可以结合或释放O2以及CO2、CO、氰化物等。概述成熟红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271.名称:一、血红素亚铁血红素、亚铁原卟啉Ⅸ2.结构:亚铁原子、原卟啉Ⅸ两部分(Fe2+)1.名称:一、血红素亚铁血红素、亚铁原卟啉Ⅸ2.结构:亚28血红素–CH=血红素–CH=293.功能:携带氧或二氧化碳等活性物质机制:亚铁原子的配位键亚铁原子六个配位键:四个结合原卟啉分子的四个氮原子;第五配位键结合珠蛋白;结合位点:肽链F螺旋第八位组氨酸咪唑氮(近位组氨酸)第六配位键结合氧;作用位点:肽链E螺旋第七位组氨酸咪唑氮(远位组氨酸)3.功能:携带氧或二氧化碳等活性物质机制:亚铁原子的配位键30二、珠蛋白人与各种动物的Hb,血红素相似,珠蛋白不同;人类不同发育阶段,珠蛋白也不相同;人类有多种不同结构的血红蛋白。二、珠蛋白人与各种动物的Hb,血红素相似,珠蛋白不同;人类不311.编码基因:α类珠蛋白基因簇二、珠蛋白β类珠蛋白基因簇1.编码基因:α类珠蛋白基因簇二、珠蛋白β类珠蛋白基因簇32α类珠蛋白基因簇:ζ:胚胎型功能基因α1、α2、θ:成年型功能基因ψζ、ψα1:假基因位置:16号染色体短臂上,3万bp组成:4个功能基因和2个无功能基因(假基因)排列:5'-ζ-ψζ-ψα1-α1-α2-θ-3'功能:α类珠蛋白基因簇:ζ:胚胎型功能基因位置:16号染色体短臂上33β类珠蛋白基因簇:ε:胚胎型功能基因Gγ、Aγ:胎儿型功能基因δ、β:成年型功能基因ψβ
:假基因位置:11号染色体短臂上,6万bp组成:5个功能基因和1个无功能基因(假基因)排列:5'-ε-Gγ-Aγ-ψβ-δ-β-3'功能:β类珠蛋白基因簇:ε:胚胎型功能基因位置:11号染色体短臂上342.基因间隔序列:可编码(珠蛋白)肽链的基因间的DNA序列;二、珠蛋白不具备编码蛋白质/肽链的能力;具体功能不清楚。2.基因间隔序列:可编码(珠蛋白)肽链的基因间的DNA序列352.内含子和间隔序列:内含子的具体功能不十分清楚;内含子与外显子,断裂基因;内含子已知的作用及应用;调节基因表达;(重复序列)Alu家族Kpn家族遗传学标记,遗传疾病诊断外显子序列固定,内含子和间隔序列不固定;珠蛋白基因的多态性。2.内含子和间隔序列:内含子的具体功能不十分清楚;内含子与36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由珠蛋白(4个亚基)和血红素组成;血红蛋白亚基间通过8对盐键,使4个亚基紧密结合形成亲水的球状蛋白;
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运输氧。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由珠蛋白(4个亚基)和血红素组371.血红蛋白的种类:三、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结构的不同决定了血红蛋白结构的差异性。
α类和β类珠蛋白肽链可形成6种不同的血红蛋白四聚体。1.血红蛋白的种类:三、血红蛋白38人发育期血红蛋白的组成
人发育期血红蛋白的组成39血红蛋白A(HbA)α2β2成人红细胞中最主要的血红蛋白(90%)。血红蛋白A2(HbA2)α2δ2成人红细胞中次要的血红蛋白(2%)。在各红细胞中均匀分布,增加HbA热稳定性。β与δ高度同源;如都有146个氨基酸,N-Val,C-His。血红蛋白A(HbA)α2β2成人红细胞中最主要的血红蛋白(40血红蛋白F(HbF)α2γ2,胎儿血红蛋白胎儿两个月后及新生儿血液中主要Hb;明显的抗碱性和抗酸性,强抗原性;生理条件下,氧亲和性显著高于HbA。血红蛋白F(HbF)α2γ2,胎儿血红蛋白胎儿两个月后及41(HbA)(α2γ2)成人血液中两种红细胞:F细胞:既合成β珠蛋白,又合成γ珠蛋白;(HbF,10%~30%)普通红细胞:只合成β珠蛋白;(HbA)人类胎儿(成人)血液中两种HbF:人类γ珠蛋白链有两种类型;含量:胎儿期Gγ(70%):Aγ(30%);(Gγ和Aγ)成人期Gγ(40%):Aγ(60%);结构:Gγ:N-136Gly,Aγ:N-136Ala;(HbA)(α2γ2)成人血液中两种红细胞:F细胞:既合成42胚胎血红蛋白早期胚胎:ζ2ε2和α2ε2胚胎晚期:ζ2γ2
α-地中海贫血新生儿血液中可检测出较高含量的ζ-珠蛋白;脐带血ζ-珠蛋白含量作为α-地中海贫血初诊指标。胚胎血红蛋白早期胚胎:ζ2ε2和α2ε2胚胎晚期:432.血红蛋白的结构:三、血红蛋白一级结构:珠蛋白肽链上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α类链:有ζ、α
和θ非α类链:有ε、γ、β和δ2.血红蛋白的结构:三、血红蛋白一级结构:珠蛋白肽链上氨44α类链:有ζ、α
和θ组成:141个氨基酸残基N端:缬氨酸C端:精氨酸α类链:有ζ、α和θ组成:141个氨基酸残基N端45组成:146个氨基酸残基N端:γ链为甘氨酸
ε、β和δ链为缬氨酸C端:组氨酸非α类链:有ε、γ、β和δ组成:146个氨基酸残基N端:γ链为甘氨酸C端:462.血红蛋白的结构:三、血红蛋白二级结构:多肽链主链上若干肽段形成的局部结构。血红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最为常见;珠蛋白α链有7个,A,B,C,E,F,G,H;珠蛋白β链有8个,A,B,C,D,E,F,G,H;2.血红蛋白的结构:三、血红蛋白二级结构:多肽链主链上若干472.血红蛋白的结构:三、血红蛋白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形成的空间结构。主要依赖于次级键的作用;血红蛋白珠蛋白形成球形构象;内部为疏水性氨基酸,形成“血红素袋”。2.血红蛋白的结构:三、血红蛋白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基础上482.血红蛋白的结构:三、血红蛋白四级结构:Hb四条肽链在三级结构基础上通过次级键相互作用形成的椭圆形四聚体。Hb有两种不同的四级结构:松弛态(R型):易结合氧,亲和力较高;紧张态(T型):易释放氧,亲和力较低;H+,CO2,2,3-DPG影响构型的改变。2.血红蛋白的结构:三、血红蛋白四级结构:Hb四条肽链在493.血红蛋白的功能:三、血红蛋白将O2由肺运输至组织;将CO2由组织运输至肺;O2的运输95%依赖于Hb的结合。3.血红蛋白的功能:三、血红蛋白将O2由肺运输至组织;将C50(一)血红蛋白的合成四、血红蛋白的合成与降解血红蛋白的合成包括:1.血红素的合成2.珠蛋白的合成3.血红蛋白的合成(一)血红蛋白的合成四、血红蛋白的合成与降解血红蛋白的合成511.血红素的生物合成组织和亚细胞定位:血红素主要在骨髓的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中合成。合成原料:甘氨酸、琥珀酰CoA、Fe2+合成的起始和终末阶段均在线粒体内进行,而中间阶段在胞浆内进行。合成部位:1.血红素的生物合成组织和亚细胞定位:血52合成过程:①-氨基--酮戊酸(ALA)的生成:胆色素原(PBG)的生成:③尿卟啉原Ⅲ与粪卟啉原Ⅲ的生成:④血红素的生成:胞液胞液线粒体线粒体限速酶:ALA合酶合成过程:①-氨基--酮戊酸(ALA)的生成:胆色素53血红素合成过程:①-氨基--酮戊酸(ALA)的生成:+HSCoA+CO2ALA合酶(磷酸吡哆醛)限速酶:ALA合酶血红素合成过程:①-氨基--酮戊酸(ALA)的生54胆色素原(prophobilinogen,PBG)的生成:ALA脱水酶2H2O在ALA脱水酶催化下,二分子ALA脱水缩合生成一分子PBG。反应部位:胞液胆色素原(prophobilinogen,PBG)的生成:A55③尿卟啉原Ⅲ与粪卟啉原Ⅲ的生成:4×胆色素原线状四吡咯尿卟啉原Ⅲ粪卟啉原Ⅲ尿卟啉原Ⅰ同合酶尿卟啉原Ⅲ同合酶尿卟啉原Ⅲ脱羧酶反应部位:胞液反应生成的粪卟啉原Ⅲ再进入线粒体。3NH3NH3CO2③尿卟啉原Ⅲ与粪卟啉原Ⅲ的生成:4×胆色素原线状四吡咯56A:-CH2COOHP:-CH2CH2COOHA:-CH2COOHP:-CH2CH2COOH5712346587尿卟啉原Ⅲ粪卟啉原Ⅲ12346587MMMMM:-CH3A:-CH2COOH4CO2尿卟啉原Ⅲ脱羧酶P:-CH2CH2COOHV:-CH=CH212346587尿卟啉原Ⅲ粪卟啉原Ⅲ12346587MMMM58④血红素的生成:反应部位:线粒体粪卟啉原Ⅲ原卟啉原Ⅸ原卟啉Ⅸ血红素粪卟啉原Ⅲ氧化脱羧酶亚铁螯合酶原卟啉原Ⅸ氧化酶(血红素合成酶)+Fe2+CO2、4H6H④血红素的生成:反应部位:线粒体粪卟啉原Ⅲ原卟啉原Ⅸ原卟啉59血液疾病的临床生化课件60①合成主要部位是骨髓和肝脏,但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②合成的原料简单:琥珀酰CoA、甘氨酸Fe2+等小分子物质;③合成过程的起始与最终过程在线粒体,中间过程在胞液。④限速酶是ALA合酶。血红素合成的特点:①合成主要部位是骨髓和肝脏,但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血红61产物血红素的生成量;某些固醇类激素;杀虫剂、致癌物及药物。血红素合成的调节:①主要通过调节限速酶ALA合酶的活性实现。②ALA脱水酶与亚铁螯合酶③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物血红素的生成量;血红素合成的调节:①主要通过调节限速62
珠蛋白的合成同一般蛋白质的合成,其合成受血红素调控。2.珠蛋白的合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蛋白质组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珠蛋白的合成同一般蛋白质的合成,其合成受血红素调控。2.63血红素合成后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
每条珠蛋白肽链形成球状,容纳1个血红素,最终形成功能性的α2β2四聚体。3.
血红蛋白的合成血红素合成后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3.血红蛋白的合成64(二)血红蛋白的降解四、血红蛋白的合成与降解部位:肝、脾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来源:衰老的红细胞;(二)血红蛋白的降解四、血红蛋白的合成与降解部位:肝、脾等65过程:血红蛋白血红素+珠蛋白氨基酸胆红素分解代谢?过程:血红蛋白血红素+珠蛋白氨基酸胆红素分解代谢?66胆红素的生成过程:血红素血红素加氧酶胆绿素还原酶胆绿素胆红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胆红素的生成过程:血红素血红素加氧酶胆绿素还原酶胆绿素胆红67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运输形式: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胆红素在肝脏中的代谢肝脏摄取:胆红素-Y蛋白或胆红素-Z蛋白胆红素携带至肝细胞滑面内质网生物转化:结合反应(UDP葡糖醛酸,UDPGA
)
(结合胆红素)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运输形式: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胆红素68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UDP-葡糖醛酸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胆红素葡糖醛酸二酯+UDP胆红素+UDP-葡糖醛酸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UDP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葡糖醛酸胆红素的生成: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胆红素葡糖醛酸二69胆红素在肠道中的变化结合胆红素胆素原肠菌葡萄糖醛酸还原胆素氧化﹡胆素原:中胆素原,粪胆素原,d-尿胆素原﹡胆素:i-尿胆素,粪胆素,d-尿胆素游离胆红素胆红素在肠道中的变化结合胆红素胆素原肠菌葡萄糖醛70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肠道中有少量的胆素原可被肠粘膜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肠道中有少量的胆素原可被肠粘膜细胞重吸收71(三)血红蛋白不同降解途径:若超过结合铁蛋白结合能力四、血红蛋白的合成与降解1.血管内溶血病因:见于血型不合的输血,输低渗盐水、PNH途径:RBC破坏↑→游离Hb↑Hb尿→Hb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分解→上皮脱落→含铁血黄素尿。(三)血红蛋白不同降解途径:若超过结合铁四、血红蛋白的合成与72(三)血红蛋白不同降解途径:2.血管外溶血溶血原因: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温抗体自免溶贫溶血场所:主要在脾途径:RBC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破坏→珠蛋白和血红素→铁→再利用
卟啉→游离胆红素→肝 →结合胆红素→胆→肠道→粪胆原肠道吸收(肝肠循环)尿胆原(三)血红蛋白不同降解途径:2.血管外溶血73第三节
血液病的临床生物化学第三节
血液病的临床生物化学74一、概述血液病学(hematology)包括:血液系统疾病输血医学血液系统疾病定义:是指原发(如白血病)或主要累及 (如IDA)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一、概述血液病学(hematology)75二、血液系统疾病分类红细胞疾病:贫血、RBC↑粒细胞疾病:粒缺、类白。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炎症性组织细胞增多 症、恶组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ML、ALL、CLL、MM。造血干细胞疾病:AA、PNH、MDS、ANLL、骨纤等。脾功能亢进: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
血管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凝血障碍性疾病、DIC、血栓性疾病。二、血液系统疾病分类76三、贫血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的RBC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症状。海平面地区,成人男性Hb<120g/l, 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WHO标准(1972):比我国各↑10g/l。(一)定义:我国标准:三、贫血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的RBC77(二)分类: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性、慢性贫血按RBC形态分:按贫血程度分: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按发病机制或病因分:可反映贫血的病理本质(二)分类:781.贫血的细胞学分类
类型MCV(fl)MCHC(%)常见疾病大细胞性贫血>10032~35巨幼贫、溶贫、MDS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32~35AA、纯红AA、急性失血、溶血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32IDA、铁粒幼贫血、海洋性贫血1.贫血的细胞学分类792.贫血的严重度划分标准轻度贫血:Hb>90g/l(低于正常低限)中度贫血:Hb60~90g/l重度贫血:Hb30~59g/l极重度贫血:Hb<30g/l2.贫血的严重度划分标准803.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分类骨髓增生分类相关疾病增生不良性贫血AA增生性贫血除AA以外的贫血
3.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分类814.贫血的病因学分类失血性贫血:
RBC破坏过多性:RBC生成减少性: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造血调节异常所致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如:PRCA、CDA、MDS,白血病等如:骨髓纤维化、造血细胞凋亡亢进等如:巨幼贫、IDA等如:各种溶血性贫血等出凝血性疾病非凝血性疾病如:ITP、血友病、严重肝病等如:外伤、支扩、溃疡病、痔疮等4.贫血的病因学分类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如:PRCA、82(三)缺铁性贫血
(IronDeficientAnemia,IDA)流行病学:上海地区调查IDA发生率;6月-2岁33.8%-45.7%,孕妇19.3%,育龄妇女11.4%,10-17岁9.8%。
可见婴幼儿及妇女为高发人群
全世界约有6~7亿人患IDA,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最高。
因机体内贮存铁被消耗尽而发生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1.定义:(三)缺铁性贫血
(832.铁代谢铁分布:
功能状态铁:①血红蛋白铁(占67%)②肌红蛋白铁(占15%)③铁蛋白铁,酶中的铁贮存铁:男性1000mg,女性300-400mg①铁蛋白②含铁血黄素铁总量:成年男性50~55mg/kg,女性35~40mg/kg。2.铁代谢铁分布:铁总量:成年男性50~84铁来源:衰老破坏的RBC(血红素)食物------动物食品中铁吸收率高(20%)植物性食物铁吸收率低(1%~7%)2.铁代谢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影响铁吸收因素:①Fe3+需还原成Fe2+才易被吸收②胃酸利于铁的吸收③体内铁贮存量少则吸收↑④VitC利于铁吸收(使Fe3+还原成Fe2+)铁来源:2.铁代谢铁的吸收85铁的运转:
Fe2+→血液Fe3+组织、骨髓铁的排泄:
途径:肠和输尿管脱落细胞、汗、乳汁;平均每天排铁约1mg。铜蓝蛋白氧化转铁蛋白结合2.铁代谢铁的运转:铜蓝蛋白氧化转铁蛋白结合2.铁代谢863.缺铁性贫血病因需铁量↑而铁摄入不足
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哺乳期;铁吸收障碍①
胃次全切除(胃酸少);
②慢性腹泻:胃蠕动快→食物在十二指肠、空肠停留时间短铁丢失过多
①慢性胃肠道出血:溃疡病、胃肠息肉、肿瘤、寄生虫、痔疮
②月经过多
③咯血:TB、肺Ca、支扩
④血红蛋白尿:PNH、溶血
⑤其他:血液透析、多次献血3.缺铁性贫血病因需铁量↑而铁摄入不足874.缺铁性贫血发病机制缺铁→Hb合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含铁酶的活性↓→精神异常、免疫、智力↓缺铁→粘膜病变、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4.缺铁性贫血发病机制缺铁→Hb合成↓→小细胞低色素性885.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缺铁的原发病表现:消化性溃疡,肿瘤,痔疮引起的腹痛,黑便,血便等贫血的一般表现:乏力头晕、眼花、耳鸣、心悸、苍白等。组织缺铁的表现:
①精神行为异常:烦躁、注意力↓、异食癖;
②粘膜改变: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吞咽困难;
③外胚叶组织改变:皮肤干燥、皱缩;
指甲无光泽、易裂、甲床平坦、凹陷(反甲/匙状甲)。5.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缺铁的原发病表现:消化性溃疡,肿896.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血象骨髓象铁代谢水平检测红细胞内卟啉代谢水平检测
Hb↓增生活跃;血清铁蛋白↓;早期诊断;6.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血象Hb↓增生活跃;血清铁蛋白↓907.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治疗原则:尽力根除病因,补足储存铁病因治疗:及时补充铁剂(青少年、孕妇等)治疗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等补铁治疗
①口服铁剂:是首选疗法
②注射铁剂:补铁总量=(正常Hb量—患者Hb量)×0.33×患者体重(kg)7.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治疗原则:尽力根除病因,补足储存铁补91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于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并浸润其他器官、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四、白血病
Leukemia
(一)定义: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92概况:为常见肿瘤,占癌症总发生率的5%。发病率2.76/10万人口,占恶性肿瘤死亡的第六位(男性),第八位(女性)。
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占第一位。在我国,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约5.5:1概况:为常见肿瘤,占癌症总发生率的5%。93(二)分类: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分:
1.急性白血病
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及早期幼稚细胞,发展快,自然病程仅几个月,如急粒、急淋、急单。2.慢性白血病
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晚阶段,多为较成熟的幼稚细胞及成熟细胞,发展较慢,自然病程数年。如慢粒、慢淋、毛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分:
1.淋巴细胞白血病—含急淋、慢淋;2.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含粒细胞、单核细胞等。(二)分类: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分:94临床常见分类:两者结合划分为:急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慢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临床常见分类:两者结合划分为:95(三)病因和发病机制:病毒:T淋巴细胞病毒与白血病,淋巴瘤有关;EB病毒、HIV病毒与淋巴系统肿瘤有关;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电离辐射使免疫力↓、DNA突变、断裂、重组,从而导致白血病;化学因素:长期接触苯者,白血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3~20倍,烷化剂公认有致白血病作用;遗传因素:单卵孪生子中,一人患白血病,另一人发病率为20%;其他血液病:MDS、ML、MM易发展成白血病。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有:(三)病因和发病机制:病毒:T淋巴细胞病毒与白血病,淋巴瘤96(四)临床表现:多数起病急
首发症状为贫血或发热或出血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的表现
1.贫血:半数患者早期即有贫血2.发热:半数患者早期即有发热3.出血:40%患者有早期出血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四)临床表现:多数起病急97(五)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2.血象RBC↓、PLT↓、WBC↑↓正常
3.BM象是确诊依据90%增生活跃4.有条件作免疫、染色体及基因检查(五)诊断:依据:98(六)治疗:一般治疗1.防治感染2.成分输血3.补充营养抗白血病治疗1.治疗策略(治疗分两阶段)ALL的治疗AML的治疗2.治疗方法化疗、放疗、骨髓移植、中药治疗(六)治疗:一般治疗99五、出血性疾病因止血功能缺陷,而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血管损伤后出血不止的疾病,称为出血性疾病。(一)定义:正常的止血机制:
血管因素
血小板因素
凝血因素止血五、出血性疾病因止血功能缺陷,而引起的自发性出100正常的止血机制:
血管因素
1.血管受损
出血血管收缩→出血↓、停止2.血管内皮受损后①释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导致血小板在损伤处粘附、聚集;②释放内皮素(ET)增加血管收缩。
神经反射、介质调控正常的止血机制:血管因素神经反射、介质调控101血小板因素
粘附、聚集受损的血管内皮下暴露的胶原纤维,并释放一系列物质参与凝血。凝血因素
血管内皮损伤→启动内凝、外凝系统→血栓形成→止血正常的止血机制:
血小板因素正常的止血机制:102(二)出血性疾病的分类:血管壁异常血小板异常凝血异常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败血症、过敏性紫癜等;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血小板无力症等;如血友病、肝病性凝血障碍、维生素K缺乏症等;如香豆素类药物过多、敌鼠钠中毒、蛇咬伤、水蛭蚊伤等;如血管性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二)出血性疾病的分类:血管壁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103(三)血友病
(hemophilia)是一组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1.定义:男女均可发病,但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三)血友病
(h104(三)血友病
(hemophilia)2.分类:血友病甲(A)血友病乙(B)血友病丙血管性假血友病(三)血友病
(h105(三)血友病
(hemophilia)3.病因与机制:血友病甲(A)血友病乙(B)血友病丙血管性假血友病凝血因子Ⅷ缺陷;凝血因子Ⅸ缺陷;凝血因子Ⅺ缺陷;vWF因子缺乏引起Ⅷ因子活性降低(三)血友病
(h106(三)血友病
(hemophilia)4.临床:血友病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最为常见,出血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三)血友病
(h107(三)血友病
(hemophilia)5.诊断标准:③实验室检查:凝血象检查见凝血时间延长(轻型可正常)
凝血因子测定异常。①发病特点:男性,<2岁或童年以后发病,发病越早症状越重,反复出血,终身不愈。②出血特点:自发或轻微外伤即见渗血不止,甚至持续数天。(三)血友病
(h108血液疾病的临床生化课件109血液疾病的临床生化课件110血液疾病的临床生化课件111再见!再见!112临床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113
血液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第十一章血液疾病的第十一章114
血液(体重7~8%)回顾:
血细胞(40~45%)
血浆(55~60%)红细胞(RBC-Hb)
白细胞(WBC)
血小板(Pt)水可溶性固体溶质气体溶质少量
有机物
无机物
含N不含N(77%~81%或90%~91%)O2、CO2等
蛋白质
酶
NPN血糖、酮体、乳酸等
阳离子
阴离子血液回顾:血细胞血浆红细胞(RBC-Hb)白115内容提要:第一节红细胞代谢及其紊乱第二节血红蛋白代谢及其紊乱第三节血液病的临床生物化学第四节临床常用检测指标及意义内容提要:116第一节
红细胞代谢及其紊乱第一节
红细胞代谢及其紊乱117引言:生成部位:红骨髓成熟过程:原始红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和代谢的改变引言:生成部位:红骨髓成熟过程:原始红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118一、成熟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幼红细胞:球形成熟红细胞:双凹圆盘形且细胞器减少胞膜结构:脂质双层,“流动镶嵌模型”成熟红细胞缺乏弹丝蛋白和韧蛋白。一、成熟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幼红细胞:球形成熟红细胞:双凹圆盘形119二、成熟红细胞代谢改变(一)糖的代谢(二)核酸及核苷酸的代谢(三)脂质的代谢无氧酵解磷酸己糖旁路Touster通路二、成熟红细胞代谢改变(一)糖的代谢(二)核酸及核苷酸的代谢120(一)糖的代谢能量的来源途径:糖的无氧酵解胞内糖的来源:血糖(葡萄糖转运体,GLUT)能量代谢途径:⑴糖酵解过程:⑵磷酸己糖旁路:①Rappaport-Leubering循环②辅酶Ⅰ系统(NADH+H+)①Touster循环②辅酶Ⅱ系统(NADPH+H+)——提供能量
(一)糖的代谢能量的来源途径:糖的无氧酵解胞内糖的来源:血121葡萄糖1,3-DPG3-磷酸甘油酸2,3-DPG2,3-DPG磷酸酶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3-磷酸甘油酸激酶乳酸1,3-DPG:1,3-二磷酸甘油酸(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支路)2,3-DPG:2,3-二磷酸甘油酸Rappaport-Leubering循环,LRC:ATPATP葡萄糖1,3-DPG3-磷酸甘油酸2,3-DPG2,3122正常情况下,2,3-DPG对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负反馈作用大于对3-磷酸甘油酸激酶的抑制作用,所以2,3-DPG支路仅占糖酵解的15%~50%;但是由于2,3-DPG磷酸酶的活性较低,2,3-DPG的生成大于分解,造成红细胞内2,3-DPG升高。2,3-DPG支路调节:正常情况下,2,3-DPG对二磷酸甘油酸变位123红细胞中2,3-DPG与Hb结合,稳定了Hb的空间构象,降低Hb与氧的亲和力;
2,3-DPG进入血红蛋白四聚体α2β2中心空隙处(两个β亚基间),通过负电荷与氨基酸残基正电荷结合,使β亚基处于分开状态(松弛态),降低氧结合力。2,3-DPG支路作用:红细胞内2,3-DPG也能供能,但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降低Hb与氧的亲和力。红细胞中2,3-DPG与Hb结合,稳定了Hb124生成2,3-DPG,能量储备及调节血红蛋白携氧;糖酵解过程作用:合成ATP,保证代谢所需能量的供应;占到糖消耗量的90%~95%。生成2,3-DPG,能量储备及调节血红蛋白携氧;糖酵解过程作125能量的去路:①维持红细胞膜上离子泵,如“钙泵”“钠泵”等;②维持红细胞膜上脂类更新;③用于谷胱甘肽合成及核苷酸补救合成;④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能量的去路:①维持红细胞膜上离子泵,如“钙泵”“钠泵”等126(一)糖的代谢能量的来源途径:糖的无氧酵解胞内糖的来源:血糖(葡萄糖转运体,GLUT)能量代谢途径:⑴糖酵解过程:⑵磷酸己糖旁路:①Rappaport-Leubering循环②辅酶Ⅰ系统(NADH+H+)①Touster循环②辅酶Ⅱ系统(NADPH+H+)——提供能量
(一)糖的代谢能量的来源途径:糖的无氧酵解胞内糖的来源:血127(葡萄糖醛酸-木糖醇侧路
)Touster循环,又称Uronale循环1953年Horowitz提出;Touster等证实了这一过程的存在。(葡萄糖醛酸-木糖醇侧路)Touster循环,又称Uron128葡萄糖醛酸-木糖醇侧路:葡萄糖醛酸129外源性木糖醇参与人体糖代谢途径
:外源性木糖醇参与人体糖代谢途径:130无糖并不代表低热量,大部分糖醇的实际生理热量是比较可观的;各种糖醇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应用于不同的产品中;如:木糖醇在口腔保健及糖尿病人营养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而赤藓糖醇独特的‘0’热值特点,符合现今低热量食品的发展趋势,潜力巨大。Touster循环说明的问题:无糖并不代表低热量,大部分糖醇的实际生理热量是比较可观的;T131促进核苷酸的生成,参与核酸的代谢;磷酸己糖旁路的作用:消除氧化剂对红细胞损害,维持红细胞还原力;占到糖消耗量的5%~10%。提供糖酵解过程后半段底物;促进核苷酸的生成,参与核酸的代谢;磷酸己糖旁路的作用:消除氧132(一)糖的代谢能量的来源途径:糖的无氧酵解胞内糖的来源:血糖(葡萄糖转运体,GLUT)能量代谢途径:⑴糖酵解过程:⑵磷酸己糖旁路:①Rappaport-Leubering循环②辅酶Ⅰ系统(NADH+H+)①Touster循环②辅酶Ⅱ系统(NADPH+H+)——提供能量
(一)糖的代谢能量的来源途径:糖的无氧酵解胞内糖的来源:血133(二)核酸及核苷酸的代谢核酸的代谢:合成场所:细胞核内;成熟红细胞缺乏细胞器;不能进行DNA、RNA的生物合成。(二)核酸及核苷酸的代谢核酸的代谢:合成场所:细胞核内;134(二)核酸及核苷酸的代谢核苷酸的代谢:分类:嘌呤与嘧啶核苷酸的代谢;方式:补救合成;作用:合成生理活性物质,参与红细胞代谢(如NAD或NADP)。(二)核酸及核苷酸的代谢核苷酸的代谢:分类:嘌呤与嘧啶核135(三)脂质代谢成熟红细胞的脂类几乎都存在于细胞膜;以磷脂和游离胆固醇含量最高;磷脂中以卵磷脂、脑磷脂、磷脂酰丝氨酸、鞘磷脂为主。(三)脂质代谢成熟红细胞的脂类几乎都存在于细胞膜;以磷脂136(三)脂质代谢成熟红细胞已不能从头合成脂肪酸;但膜脂的更新却是红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红细胞通过主动结合和被动交换与血浆进行脂质交换,维持正常的脂类组成、结构和功能。
注:成熟红细胞缺乏蛋白质合成的模板及酶系不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三)脂质代谢成熟红细胞已不能从头合成脂肪酸;红细胞通过137第二节
血红蛋白代谢及其紊乱第二节
血红蛋白代谢及其紊乱138概述成熟红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结构上包括珠蛋白和血红素两部分;可以结合或释放O2以及CO2、CO、氰化物等。概述成熟红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1391.名称:一、血红素亚铁血红素、亚铁原卟啉Ⅸ2.结构:亚铁原子、原卟啉Ⅸ两部分(Fe2+)1.名称:一、血红素亚铁血红素、亚铁原卟啉Ⅸ2.结构:亚140血红素–CH=血红素–CH=1413.功能:携带氧或二氧化碳等活性物质机制:亚铁原子的配位键亚铁原子六个配位键:四个结合原卟啉分子的四个氮原子;第五配位键结合珠蛋白;结合位点:肽链F螺旋第八位组氨酸咪唑氮(近位组氨酸)第六配位键结合氧;作用位点:肽链E螺旋第七位组氨酸咪唑氮(远位组氨酸)3.功能:携带氧或二氧化碳等活性物质机制:亚铁原子的配位键142二、珠蛋白人与各种动物的Hb,血红素相似,珠蛋白不同;人类不同发育阶段,珠蛋白也不相同;人类有多种不同结构的血红蛋白。二、珠蛋白人与各种动物的Hb,血红素相似,珠蛋白不同;人类不1431.编码基因:α类珠蛋白基因簇二、珠蛋白β类珠蛋白基因簇1.编码基因:α类珠蛋白基因簇二、珠蛋白β类珠蛋白基因簇144α类珠蛋白基因簇:ζ:胚胎型功能基因α1、α2、θ:成年型功能基因ψζ、ψα1:假基因位置:16号染色体短臂上,3万bp组成:4个功能基因和2个无功能基因(假基因)排列:5'-ζ-ψζ-ψα1-α1-α2-θ-3'功能:α类珠蛋白基因簇:ζ:胚胎型功能基因位置:16号染色体短臂上145β类珠蛋白基因簇:ε:胚胎型功能基因Gγ、Aγ:胎儿型功能基因δ、β:成年型功能基因ψβ
:假基因位置:11号染色体短臂上,6万bp组成:5个功能基因和1个无功能基因(假基因)排列:5'-ε-Gγ-Aγ-ψβ-δ-β-3'功能:β类珠蛋白基因簇:ε:胚胎型功能基因位置:11号染色体短臂上1462.基因间隔序列:可编码(珠蛋白)肽链的基因间的DNA序列;二、珠蛋白不具备编码蛋白质/肽链的能力;具体功能不清楚。2.基因间隔序列:可编码(珠蛋白)肽链的基因间的DNA序列1472.内含子和间隔序列:内含子的具体功能不十分清楚;内含子与外显子,断裂基因;内含子已知的作用及应用;调节基因表达;(重复序列)Alu家族Kpn家族遗传学标记,遗传疾病诊断外显子序列固定,内含子和间隔序列不固定;珠蛋白基因的多态性。2.内含子和间隔序列:内含子的具体功能不十分清楚;内含子与148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由珠蛋白(4个亚基)和血红素组成;血红蛋白亚基间通过8对盐键,使4个亚基紧密结合形成亲水的球状蛋白;
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运输氧。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由珠蛋白(4个亚基)和血红素组1491.血红蛋白的种类:三、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结构的不同决定了血红蛋白结构的差异性。
α类和β类珠蛋白肽链可形成6种不同的血红蛋白四聚体。1.血红蛋白的种类:三、血红蛋白150人发育期血红蛋白的组成
人发育期血红蛋白的组成151血红蛋白A(HbA)α2β2成人红细胞中最主要的血红蛋白(90%)。血红蛋白A2(HbA2)α2δ2成人红细胞中次要的血红蛋白(2%)。在各红细胞中均匀分布,增加HbA热稳定性。β与δ高度同源;如都有146个氨基酸,N-Val,C-His。血红蛋白A(HbA)α2β2成人红细胞中最主要的血红蛋白(152血红蛋白F(HbF)α2γ2,胎儿血红蛋白胎儿两个月后及新生儿血液中主要Hb;明显的抗碱性和抗酸性,强抗原性;生理条件下,氧亲和性显著高于HbA。血红蛋白F(HbF)α2γ2,胎儿血红蛋白胎儿两个月后及153(HbA)(α2γ2)成人血液中两种红细胞:F细胞:既合成β珠蛋白,又合成γ珠蛋白;(HbF,10%~30%)普通红细胞:只合成β珠蛋白;(HbA)人类胎儿(成人)血液中两种HbF:人类γ珠蛋白链有两种类型;含量:胎儿期Gγ(70%):Aγ(30%);(Gγ和Aγ)成人期Gγ(40%):Aγ(60%);结构:Gγ:N-136Gly,Aγ:N-136Ala;(HbA)(α2γ2)成人血液中两种红细胞:F细胞:既合成154胚胎血红蛋白早期胚胎:ζ2ε2和α2ε2胚胎晚期:ζ2γ2
α-地中海贫血新生儿血液中可检测出较高含量的ζ-珠蛋白;脐带血ζ-珠蛋白含量作为α-地中海贫血初诊指标。胚胎血红蛋白早期胚胎:ζ2ε2和α2ε2胚胎晚期:1552.血红蛋白的结构:三、血红蛋白一级结构:珠蛋白肽链上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α类链:有ζ、α
和θ非α类链:有ε、γ、β和δ2.血红蛋白的结构:三、血红蛋白一级结构:珠蛋白肽链上氨156α类链:有ζ、α
和θ组成:141个氨基酸残基N端:缬氨酸C端:精氨酸α类链:有ζ、α和θ组成:141个氨基酸残基N端157组成:146个氨基酸残基N端:γ链为甘氨酸
ε、β和δ链为缬氨酸C端:组氨酸非α类链:有ε、γ、β和δ组成:146个氨基酸残基N端:γ链为甘氨酸C端:1582.血红蛋白的结构:三、血红蛋白二级结构:多肽链主链上若干肽段形成的局部结构。血红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最为常见;珠蛋白α链有7个,A,B,C,E,F,G,H;珠蛋白β链有8个,A,B,C,D,E,F,G,H;2.血红蛋白的结构:三、血红蛋白二级结构:多肽链主链上若干1592.血红蛋白的结构:三、血红蛋白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形成的空间结构。主要依赖于次级键的作用;血红蛋白珠蛋白形成球形构象;内部为疏水性氨基酸,形成“血红素袋”。2.血红蛋白的结构:三、血红蛋白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基础上1602.血红蛋白的结构:三、血红蛋白四级结构:Hb四条肽链在三级结构基础上通过次级键相互作用形成的椭圆形四聚体。Hb有两种不同的四级结构:松弛态(R型):易结合氧,亲和力较高;紧张态(T型):易释放氧,亲和力较低;H+,CO2,2,3-DPG影响构型的改变。2.血红蛋白的结构:三、血红蛋白四级结构:Hb四条肽链在1613.血红蛋白的功能:三、血红蛋白将O2由肺运输至组织;将CO2由组织运输至肺;O2的运输95%依赖于Hb的结合。3.血红蛋白的功能:三、血红蛋白将O2由肺运输至组织;将C162(一)血红蛋白的合成四、血红蛋白的合成与降解血红蛋白的合成包括:1.血红素的合成2.珠蛋白的合成3.血红蛋白的合成(一)血红蛋白的合成四、血红蛋白的合成与降解血红蛋白的合成1631.血红素的生物合成组织和亚细胞定位:血红素主要在骨髓的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中合成。合成原料:甘氨酸、琥珀酰CoA、Fe2+合成的起始和终末阶段均在线粒体内进行,而中间阶段在胞浆内进行。合成部位:1.血红素的生物合成组织和亚细胞定位:血164合成过程:①-氨基--酮戊酸(ALA)的生成:胆色素原(PBG)的生成:③尿卟啉原Ⅲ与粪卟啉原Ⅲ的生成:④血红素的生成:胞液胞液线粒体线粒体限速酶:ALA合酶合成过程:①-氨基--酮戊酸(ALA)的生成:胆色素165血红素合成过程:①-氨基--酮戊酸(ALA)的生成:+HSCoA+CO2ALA合酶(磷酸吡哆醛)限速酶:ALA合酶血红素合成过程:①-氨基--酮戊酸(ALA)的生166胆色素原(prophobilinogen,PBG)的生成:ALA脱水酶2H2O在ALA脱水酶催化下,二分子ALA脱水缩合生成一分子PBG。反应部位:胞液胆色素原(prophobilinogen,PBG)的生成:A167③尿卟啉原Ⅲ与粪卟啉原Ⅲ的生成:4×胆色素原线状四吡咯尿卟啉原Ⅲ粪卟啉原Ⅲ尿卟啉原Ⅰ同合酶尿卟啉原Ⅲ同合酶尿卟啉原Ⅲ脱羧酶反应部位:胞液反应生成的粪卟啉原Ⅲ再进入线粒体。3NH3NH3CO2③尿卟啉原Ⅲ与粪卟啉原Ⅲ的生成:4×胆色素原线状四吡咯168A:-CH2COOHP:-CH2CH2COOHA:-CH2COOHP:-CH2CH2COOH16912346587尿卟啉原Ⅲ粪卟啉原Ⅲ12346587MMMMM:-CH3A:-CH2COOH4CO2尿卟啉原Ⅲ脱羧酶P:-CH2CH2COOHV:-CH=CH212346587尿卟啉原Ⅲ粪卟啉原Ⅲ12346587MMMM170④血红素的生成:反应部位:线粒体粪卟啉原Ⅲ原卟啉原Ⅸ原卟啉Ⅸ血红素粪卟啉原Ⅲ氧化脱羧酶亚铁螯合酶原卟啉原Ⅸ氧化酶(血红素合成酶)+Fe2+CO2、4H6H④血红素的生成:反应部位:线粒体粪卟啉原Ⅲ原卟啉原Ⅸ原卟啉171血液疾病的临床生化课件172①合成主要部位是骨髓和肝脏,但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②合成的原料简单:琥珀酰CoA、甘氨酸Fe2+等小分子物质;③合成过程的起始与最终过程在线粒体,中间过程在胞液。④限速酶是ALA合酶。血红素合成的特点:①合成主要部位是骨髓和肝脏,但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血红173产物血红素的生成量;某些固醇类激素;杀虫剂、致癌物及药物。血红素合成的调节:①主要通过调节限速酶ALA合酶的活性实现。②ALA脱水酶与亚铁螯合酶③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物血红素的生成量;血红素合成的调节:①主要通过调节限速174
珠蛋白的合成同一般蛋白质的合成,其合成受血红素调控。2.珠蛋白的合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蛋白质组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珠蛋白的合成同一般蛋白质的合成,其合成受血红素调控。2.175血红素合成后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
每条珠蛋白肽链形成球状,容纳1个血红素,最终形成功能性的α2β2四聚体。3.
血红蛋白的合成血红素合成后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3.血红蛋白的合成176(二)血红蛋白的降解四、血红蛋白的合成与降解部位:肝、脾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来源:衰老的红细胞;(二)血红蛋白的降解四、血红蛋白的合成与降解部位:肝、脾等177过程:血红蛋白血红素+珠蛋白氨基酸胆红素分解代谢?过程:血红蛋白血红素+珠蛋白氨基酸胆红素分解代谢?178胆红素的生成过程:血红素血红素加氧酶胆绿素还原酶胆绿素胆红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胆红素的生成过程:血红素血红素加氧酶胆绿素还原酶胆绿素胆红179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运输形式: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胆红素在肝脏中的代谢肝脏摄取:胆红素-Y蛋白或胆红素-Z蛋白胆红素携带至肝细胞滑面内质网生物转化:结合反应(UDP葡糖醛酸,UDPGA
)
(结合胆红素)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运输形式: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胆红素180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UDP-葡糖醛酸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胆红素葡糖醛酸二酯+UDP胆红素+UDP-葡糖醛酸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UDP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葡糖醛酸胆红素的生成: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胆红素葡糖醛酸二181胆红素在肠道中的变化结合胆红素胆素原肠菌葡萄糖醛酸还原胆素氧化﹡胆素原:中胆素原,粪胆素原,d-尿胆素原﹡胆素:i-尿胆素,粪胆素,d-尿胆素游离胆红素胆红素在肠道中的变化结合胆红素胆素原肠菌葡萄糖醛182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肠道中有少量的胆素原可被肠粘膜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肠道中有少量的胆素原可被肠粘膜细胞重吸收183(三)血红蛋白不同降解途径:若超过结合铁蛋白结合能力四、血红蛋白的合成与降解1.血管内溶血病因:见于血型不合的输血,输低渗盐水、PNH途径:RBC破坏↑→游离Hb↑Hb尿→Hb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分解→上皮脱落→含铁血黄素尿。(三)血红蛋白不同降解途径:若超过结合铁四、血红蛋白的合成与184(三)血红蛋白不同降解途径:2.血管外溶血溶血原因: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温抗体自免溶贫溶血场所:主要在脾途径:RBC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破坏→珠蛋白和血红素→铁→再利用
卟啉→游离胆红素→肝 →结合胆红素→胆→肠道→粪胆原肠道吸收(肝肠循环)尿胆原(三)血红蛋白不同降解途径:2.血管外溶血185第三节
血液病的临床生物化学第三节
血液病的临床生物化学186一、概述血液病学(hematology)包括:血液系统疾病输血医学血液系统疾病定义:是指原发(如白血病)或主要累及 (如IDA)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一、概述血液病学(hematology)187二、血液系统疾病分类红细胞疾病:贫血、RBC↑粒细胞疾病:粒缺、类白。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炎症性组织细胞增多 症、恶组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ML、ALL、CLL、MM。造血干细胞疾病:AA、PNH、MDS、ANLL、骨纤等。脾功能亢进: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
血管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凝血障碍性疾病、DIC、血栓性疾病。二、血液系统疾病分类188三、贫血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的RBC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症状。海平面地区,成人男性Hb<120g/l, 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WHO标准(1972):比我国各↑10g/l。(一)定义:我国标准:三、贫血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的R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销售代理合同协议书
- 2024版常平瑜兴织造厂与金色麦田企业形象设计合同
- 中学申请走读的申请书
- 保山学院《中级会计实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专生去幼儿园实习总结学前班
- 个人委托房屋鉴定申请书
- 与亲情的范文
- 销售谈判技巧训练培训
- 资源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关键作用计划
- 二零二四年度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引进合同
- 中国航天发展史模板
- 初中信息技术人教八年级上册 综合实践活动第2节 制作视频类数字故事
- 新人教精通版四年级上册小学英语期末测试卷
- 人教PEP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铁路产品认证中心(CRCC)认证的铁路产品目录及标准
- NFA112005低、中、高倍数泡沫标准中译文
- 雅马哈MG166CX说明书
- 深信服上网行为管理系统用户手册
- 单产品动态盈亏平衡表
- 酒店基本礼貌服务用语
- 第四节 细胞相容性评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