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_第1页
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_第2页
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_第3页
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_第4页
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1

耳的应用解剖

耳分为外耳、中耳及内耳三部分。中耳、内耳位于颞骨内。颞骨由鼓部、岩部、乳突部、鳞部及茎突组成。耳的应用解剖

耳分为外耳、中耳及内耳三部分。中耳、内耳位于2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3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4外耳耳廓外耳道外耳耳廓5耳廓由软骨、皮肤、韧带及肌肉构成。表面标志:皮肤:前紧后松,薄且血供差。软骨:易感染、坏死变形。耳廓由软骨、皮肤、韧带及肌肉构成。6常见病畸形常见病畸形7常见病瘘管常见病瘘管8常见病耳廓假囊肿软骨膜炎常见病耳廓假囊肿软骨膜炎9外耳道长2.5~3.5cm,软骨部(外1/3),骨部(内2/3)。S形弯曲(内前上、内后、内前下→后上提)。两处狭窄常见病:外耳道疖(炎)、盯聍栓塞、异物外耳道长2.5~3.5cm,软骨部(外1/3),骨部(内2/10中耳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中耳鼓室11鼓室分上、中、下鼓室3部分,以鼓膜紧张部上下边缘为界上下径:15mm前后径:13mm内外径:6、2、4mm鼓室6壁:外、内、前、后、顶、底鼓室分上、中、下鼓室3部分,以鼓膜紧张部上下边缘为界12鼓室六壁外壁:由骨部及膜部构成内壁:又称迷路壁,即内耳的外侧壁。鼓岬、前庭窗(卵圆窗)被镫骨封闭、蜗窗(圆窗)被第二鼓膜封闭、面神经管凸、外半规管凸、匙突前壁:颈内动脉、鼓膜张肌半管、咽鼓管半管后壁:又称乳突壁,此壁下部有一突起,称锥隆起,内藏镫骨肌。上部有乳突窦的开口。上壁(鼓室盖):鼓室盖有岩鳞缝,幼儿时此骨缝骨化不全,硬脑膜的细小血管经此与鼓室相通,鼓室病变可经此引起颅内感染。中耳感染→岩鳞裂→颅内下壁:又称颈静脉壁,为一层薄骨板,与颈内静脉起始部相邻。

鼓室六壁外壁:由骨部及膜部构成13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14鼓膜鼓膜,椭圆形半透明薄膜,呈倾斜位。鼓膜的中心向内凹陷,称鼓膜脐。鼓膜的上1/4区活体观察时,薄而松弛,呈淡红色,称松弛部;下3/4区活体观察时,坚实紧张,呈灰白色,称紧张部。从鼓膜脐向前下方有一三角形反光区,称光锥。由于鼓膜很薄,中耳炎或强声作用易导致鼓膜穿孔。

,由上皮层、纤维层及粘膜层组成高/宽/厚:9/8/0.1mm前上、前下、后上、后下4个象限标志:脐部、锤骨短突、锤纹、锤骨前后襞、光锥鼓膜鼓膜,椭圆形半透明薄膜,呈倾斜位。鼓膜的中心向内凹陷,称15鼓室内容听骨:锤骨+砧骨+镫骨→听骨链(锤砧关节、砧镫关节)锤骨居外侧,借锤骨柄附着于鼓膜脐;砧骨居中;镫骨居内侧,镫骨底借韧带连于前庭窗的周边,封闭前庭窗。鼓室肌肉:鼓膜张肌:増加鼓膜张力,保护鼓膜、内耳镫骨肌:保护内耳神经:鼓室丛鼓索神经:(面神经分支)舌前2/3味觉鼓室内容听骨:锤骨+砧骨+镫骨→听骨链(锤砧关节、砧镫关节)16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17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18咽鼓管鼓室←→鼻咽长35cm,作用是调节鼓室内的气压,维持鼓膜内外两侧气压的平衡,有利于鼓膜的振动。

骨部——内1/3,软骨部——外2/3

内、前、下,水平40℃、矢状45℃、高2—2.5cm鼓室鼻咽咽鼓管鼓室←→鼻咽长35cm,作用是调节鼓室内的气压,维19咽鼓管腭帆提肌、腭帆张肌、咽鼓管咽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向鼻咽),软骨部粘膜为皱襞样(活瓣作用)小儿咽鼓管的解剖特点:平、短、宽咽鼓管腭帆提肌、腭帆张肌、咽鼓管咽肌20鼓窦连结上鼓室与乳突外壁:“筛区”(外耳上三角Macewen三角)是耳部手术重要标志乳突依气房发育程度分为四型: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混合型鼓窦乳突21内耳内耳又称迷路,位于鼓室的内侧,埋藏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由迂曲复杂的管道组成。迷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骨迷路是颞骨岩部内的骨性隧道;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密闭的膜性囊管。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和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内、外淋巴互不交通。

内耳内耳又称迷路,位于鼓室的内侧,埋藏于颞骨岩部的骨质22骨迷路前庭半规管耳蜗骨迷路前庭23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24

前庭3个骨半规管的5个开口前庭窗卵圆窗 球囊隐窝椭圆囊隐窝前庭3个骨半规管的5个开口25骨半规管

3个弓状弯曲并相互垂直骨管,称为外(水平)、前(垂直)、后(垂直)半规管。共有5个孔通入前庭骨半规管3个弓状弯曲并相互垂直骨管,称为外(水平)、前(垂26

耳蜗

外形似蜗牛壳,由蜗轴和骨蜗管(2.5~2.75周)组成。骨蜗管有3个管腔:前庭阶、膜蜗管(中阶,为膜迷路)、鼓阶。耳蜗外形似蜗牛壳,由蜗轴和骨蜗管(2.27膜迷路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分别位于椭圆囊隐窝、球囊隐窝、骨半规管。有毛细胞、耳石膜、耳石。为位觉感受器。膜蜗管:又名中阶,充满内淋巴,含听觉感受器——螺旋器(Cortis器)膜迷路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分别位于椭圆囊隐窝、球囊隐窝、28螺旋器(Cortis器)

螺旋器(Cortis器)

29

听神经及其传导径路

毛细胞螺旋神经节蜗神经

蜗神经背核、腹核↗两侧上橄榄体核外侧丘系下丘核↘外侧丘系核内侧膝状体核→内囊→上颞横回一侧外侧丘系或听皮层受损两侧听力减退,对侧较重。一侧蜗神经或蜗神经核受损,同侧全聋。听神经及其传导径路

毛细胞螺旋神经节30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31前庭神经及其传导径路

毛细胞→前庭神经节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内侧纵束→脊髓→肌肉→内侧纵束→动眼、滑车、外展神经核→眼反射→脑干网状结构与植物神经细胞群→植物神经反应→绳状体→小脑前庭神经及其传导径路

毛细胞→前庭神经节前庭神经→前庭神经32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33面神经的应用解剖

↗锥体束(双侧)↘

面神经皮层中枢面神经核↘锥体束(对侧)↗

↗额肌、眼轮匝肌、皱眉肌↘同侧颜面下部肌肉面神经的应用解剖34面神经的分段:共分8段运动神经核上段运动神经核段小脑脑桥角段内耳道段(10mm)迷路段(2.25~3mm)鼓室段(11mm水平段)乳突段(16mm垂直段)颞骨外段面神经的分段:共分8段运动神经核上段35面神经的组成及分支

面神经--岩浅大神经--蝶腭神经节--泪腺及鼻腔腺体--镫骨肌神经--镫骨肌--鼓索神经--舌神经--舌前2/3味觉--下颌下神经节--颌下腺、舌下腺--分支--分上支(颞面支)和下支(颈面支)。上支发出:①颞支,支配额肌、耳前肌、耳上肌、眼轮匝肌及皱眉肌;②颧支,支配上唇方肌与颧肌。下支发出:①颊支,支配口轮匝肌与颊肌;②下颌缘支,支配下唇方肌、三角肌与颏肌;③颈支,支配颈阔肌面神经的组成及分支

面神经--岩浅大神经--蝶腭神经节36

听觉生理

人耳能感觉到的频率:20~20000Hz,但1000~3000Hz最敏感基本概念:分贝(decibel,dB)、共振、共振频率、听阈、听力图、感觉阈或痛阈、听觉感受区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空气传导与骨传导听觉生理

人耳能感觉到的频率:20~20000Hz,但137声音的传导声波通过外耳、中耳、耳蜗、听神经直至大脑皮层。声音的传导声波通过外耳、中耳、耳蜗、听神经直至大脑皮层。38空气传导

1.3∶1声波锤骨——→砧骨

↑↓耳廓—→外耳道—→鼓膜镫骨—→前庭窗(55mm2)17∶1(3.2mm2)╰空气振动╯╰——传声变压——╯(外耳)(中耳)

—→外、内淋巴—→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液体波动╯╰感音╯╰神经冲动╯╰综合分析╯╰—(内耳)—╯(迷路后)(大脑皮层)空气传导

39骨传导正常听觉功能中,由骨导传入耳蜗的声能甚微,无实用意义,但在耳聋鉴别诊断中非常重要。途径有两种传导方式:移动式压缩式骨传导正常听觉功能中,由骨导传入耳蜗的声能甚微,无实用意义,40外耳生理收集声波辩别声源方向外耳生理收集声波41中耳生理变压增益:(听骨链1.3∶1)(鼓膜—镫骨底板、前庭窗55∶3.2=17)=22.1倍,约27dB.鼓室肌(鼓膜张肌、镫骨肌):防止或减轻耳蜗受损中耳生理变压增益:42咽鼓管生理功能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引流防声防止逆行感染咽鼓管生理功能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43耳蜗生理传音——前庭窗→外、内淋巴→毛细胞感音——毛细胞耳蜗生理传音——前庭窗→外、内淋巴→毛细胞44

平衡生理

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靠前庭、视觉及本体感觉三个系统的相互协调来完成,其中前庭系统最重要。半规管生理:感受正负角加速度。球囊及椭圆囊生理:感受直线加速度,维持静平衡。球囊——额状面,四肢内收肌和外展肌张力

椭圆囊——矢状面,四肢伸肌和屈肌张力平衡生理

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靠前庭、视觉及本体感觉三个系45耳的检查法耳的一般检查法咽鼓管功能检查法听功能检查法前庭功能检查法影像学检查法耳的检查法耳的一般检查法46咽鼓管功能检查法咽鼓管吹张法1.吞咽试验法2.瓦尔萨尔法(Valsalvamethod)3.波利策法(Politzermethod)4.导管吹张法鼓室滴药法咽鼓管造影术正、负压平衡试验法咽鼓管功能检查法咽鼓管吹张法47听功能检查法主观检查法(行为测听)1.语音检查法2.表试验3.音叉试验4.纯音听阈5.阈上功能测试6.言语测听客观测听法1.声导抗测试2.电反应测听3.耳声发射测试听功能检查法主观检查法客观测听法48音叉试验

tuningforktest组成:C128,256,512,1024,2048正确方法临床意义:1.定性:聋—非聋2.传导性—感音神经性3.非定量4.无比较性音叉试验

tuningforktest组成:C128,249林纳试验(Rinnetest,RT)比较受试耳气导和骨导的长短韦伯试验(Webertest,WT)比较受试者两耳的骨导听力施瓦巴赫试验(Schwabachtest,ST)比较受试者与正常人的骨导听力盖莱试验(Gelletest,GT)检查镫骨是否活动(骨膜完整者)耳硬化或听骨固定时,阴性林纳试验(Rinnetest,RT)50音叉试验结果比较

方法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林纳试验RT(-),(+)(+)韦伯试验WT患耳健耳施瓦巴赫试验ST(+)(-)音叉试验结果比较方法51纯音听阈测试法传导性聋1.骨导正常或接近正常2.气导听阈提高3.气骨导间有间距一般不大于60dB纯音听阈测试法传导性聋52感音神经性聋1.气、骨导一致性下降2.高频听力损失常较重混合性聋兼有传导性聋与感音神经性聋特点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53阈上听功能测试又称超听阈听力测试可鉴别感音性与神经性聋即蜗性与蜗后性包括以下试验重振试验:双耳交替响度平衡试验(ABLB)短增量敏感指数试验(SISI)听觉疲劳及病理性适应现象测试阈上听功能测试又称超听阈听力测试54声导抗测试法声导抗测试法55耳的症状学耳的症状学56耳痛炎症性创伤性恶病性神经性牵涉性耳痛炎症性57

耳漏脂性耳漏浆液性耳漏粘液性耳漏水样耳漏脓性耳漏血性耳漏耳漏脂性耳58耳聋分类部位

传导性聋感觉神经性聋混合性聋性质

器质性功能性时间

突发性进行性波动性耳聋分类部位59耳聋分度以500Hz、1000Hz和2000Hz的平均听阈为准轻度聋:听力损失26~40dB中度聋:听力损失41~55dB中重度聋:听力损失56~70dB重度聋:听力损失71~90dB极度聋:听力损失>91dB耳聋分度60耳鸣主观性耳鸣

耳部疾病全身性疾病

他觉性耳鸣血管性肌原性气流性其他耳鸣他觉性61眩晕概念眩晕自身与周围物体的位置关系改变主观上的错觉头昏除头痛以外头部任何不适昏厥有意识障碍站立不稳机体对周围物体的平衡失调

眩晕概念眩晕62眩晕分类耳源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全身疾病性眩晕眩晕分类耳源性眩晕63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特征鉴别点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眩晕类型突发性、旋转性旋转或非旋转性眩晕程度较剧烈程度不定、较轻、可逐渐加重眩晕相关变化头位或体位变动时眩与变动体位或头位无关晕加重伴发症状伴耳胀满感、耳鸣多无耳部症状、多伴中枢症耳聋及恶习心呕吐意识状态无意识障碍可有意识丧失自发性眼震水平旋转或旋转性粗大、垂直或斜行、方向多变与眩晕方向一致发作持续时间持续数小时到数天持续时间长、数天一到数月可自然缓解或恢复前庭功能检查可出现前庭重振现象可出现前庭减振或反应分离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特征鉴别点64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65

耳的应用解剖

耳分为外耳、中耳及内耳三部分。中耳、内耳位于颞骨内。颞骨由鼓部、岩部、乳突部、鳞部及茎突组成。耳的应用解剖

耳分为外耳、中耳及内耳三部分。中耳、内耳位于66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67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68外耳耳廓外耳道外耳耳廓69耳廓由软骨、皮肤、韧带及肌肉构成。表面标志:皮肤:前紧后松,薄且血供差。软骨:易感染、坏死变形。耳廓由软骨、皮肤、韧带及肌肉构成。70常见病畸形常见病畸形71常见病瘘管常见病瘘管72常见病耳廓假囊肿软骨膜炎常见病耳廓假囊肿软骨膜炎73外耳道长2.5~3.5cm,软骨部(外1/3),骨部(内2/3)。S形弯曲(内前上、内后、内前下→后上提)。两处狭窄常见病:外耳道疖(炎)、盯聍栓塞、异物外耳道长2.5~3.5cm,软骨部(外1/3),骨部(内2/74中耳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中耳鼓室75鼓室分上、中、下鼓室3部分,以鼓膜紧张部上下边缘为界上下径:15mm前后径:13mm内外径:6、2、4mm鼓室6壁:外、内、前、后、顶、底鼓室分上、中、下鼓室3部分,以鼓膜紧张部上下边缘为界76鼓室六壁外壁:由骨部及膜部构成内壁:又称迷路壁,即内耳的外侧壁。鼓岬、前庭窗(卵圆窗)被镫骨封闭、蜗窗(圆窗)被第二鼓膜封闭、面神经管凸、外半规管凸、匙突前壁:颈内动脉、鼓膜张肌半管、咽鼓管半管后壁:又称乳突壁,此壁下部有一突起,称锥隆起,内藏镫骨肌。上部有乳突窦的开口。上壁(鼓室盖):鼓室盖有岩鳞缝,幼儿时此骨缝骨化不全,硬脑膜的细小血管经此与鼓室相通,鼓室病变可经此引起颅内感染。中耳感染→岩鳞裂→颅内下壁:又称颈静脉壁,为一层薄骨板,与颈内静脉起始部相邻。

鼓室六壁外壁:由骨部及膜部构成77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78鼓膜鼓膜,椭圆形半透明薄膜,呈倾斜位。鼓膜的中心向内凹陷,称鼓膜脐。鼓膜的上1/4区活体观察时,薄而松弛,呈淡红色,称松弛部;下3/4区活体观察时,坚实紧张,呈灰白色,称紧张部。从鼓膜脐向前下方有一三角形反光区,称光锥。由于鼓膜很薄,中耳炎或强声作用易导致鼓膜穿孔。

,由上皮层、纤维层及粘膜层组成高/宽/厚:9/8/0.1mm前上、前下、后上、后下4个象限标志:脐部、锤骨短突、锤纹、锤骨前后襞、光锥鼓膜鼓膜,椭圆形半透明薄膜,呈倾斜位。鼓膜的中心向内凹陷,称79鼓室内容听骨:锤骨+砧骨+镫骨→听骨链(锤砧关节、砧镫关节)锤骨居外侧,借锤骨柄附着于鼓膜脐;砧骨居中;镫骨居内侧,镫骨底借韧带连于前庭窗的周边,封闭前庭窗。鼓室肌肉:鼓膜张肌:増加鼓膜张力,保护鼓膜、内耳镫骨肌:保护内耳神经:鼓室丛鼓索神经:(面神经分支)舌前2/3味觉鼓室内容听骨:锤骨+砧骨+镫骨→听骨链(锤砧关节、砧镫关节)80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81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82咽鼓管鼓室←→鼻咽长35cm,作用是调节鼓室内的气压,维持鼓膜内外两侧气压的平衡,有利于鼓膜的振动。

骨部——内1/3,软骨部——外2/3

内、前、下,水平40℃、矢状45℃、高2—2.5cm鼓室鼻咽咽鼓管鼓室←→鼻咽长35cm,作用是调节鼓室内的气压,维83咽鼓管腭帆提肌、腭帆张肌、咽鼓管咽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向鼻咽),软骨部粘膜为皱襞样(活瓣作用)小儿咽鼓管的解剖特点:平、短、宽咽鼓管腭帆提肌、腭帆张肌、咽鼓管咽肌84鼓窦连结上鼓室与乳突外壁:“筛区”(外耳上三角Macewen三角)是耳部手术重要标志乳突依气房发育程度分为四型: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混合型鼓窦乳突85内耳内耳又称迷路,位于鼓室的内侧,埋藏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由迂曲复杂的管道组成。迷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骨迷路是颞骨岩部内的骨性隧道;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密闭的膜性囊管。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和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内、外淋巴互不交通。

内耳内耳又称迷路,位于鼓室的内侧,埋藏于颞骨岩部的骨质86骨迷路前庭半规管耳蜗骨迷路前庭87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88

前庭3个骨半规管的5个开口前庭窗卵圆窗 球囊隐窝椭圆囊隐窝前庭3个骨半规管的5个开口89骨半规管

3个弓状弯曲并相互垂直骨管,称为外(水平)、前(垂直)、后(垂直)半规管。共有5个孔通入前庭骨半规管3个弓状弯曲并相互垂直骨管,称为外(水平)、前(垂90

耳蜗

外形似蜗牛壳,由蜗轴和骨蜗管(2.5~2.75周)组成。骨蜗管有3个管腔:前庭阶、膜蜗管(中阶,为膜迷路)、鼓阶。耳蜗外形似蜗牛壳,由蜗轴和骨蜗管(2.91膜迷路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分别位于椭圆囊隐窝、球囊隐窝、骨半规管。有毛细胞、耳石膜、耳石。为位觉感受器。膜蜗管:又名中阶,充满内淋巴,含听觉感受器——螺旋器(Cortis器)膜迷路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分别位于椭圆囊隐窝、球囊隐窝、92螺旋器(Cortis器)

螺旋器(Cortis器)

93

听神经及其传导径路

毛细胞螺旋神经节蜗神经

蜗神经背核、腹核↗两侧上橄榄体核外侧丘系下丘核↘外侧丘系核内侧膝状体核→内囊→上颞横回一侧外侧丘系或听皮层受损两侧听力减退,对侧较重。一侧蜗神经或蜗神经核受损,同侧全聋。听神经及其传导径路

毛细胞螺旋神经节94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95前庭神经及其传导径路

毛细胞→前庭神经节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内侧纵束→脊髓→肌肉→内侧纵束→动眼、滑车、外展神经核→眼反射→脑干网状结构与植物神经细胞群→植物神经反应→绳状体→小脑前庭神经及其传导径路

毛细胞→前庭神经节前庭神经→前庭神经96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97面神经的应用解剖

↗锥体束(双侧)↘

面神经皮层中枢面神经核↘锥体束(对侧)↗

↗额肌、眼轮匝肌、皱眉肌↘同侧颜面下部肌肉面神经的应用解剖98面神经的分段:共分8段运动神经核上段运动神经核段小脑脑桥角段内耳道段(10mm)迷路段(2.25~3mm)鼓室段(11mm水平段)乳突段(16mm垂直段)颞骨外段面神经的分段:共分8段运动神经核上段99面神经的组成及分支

面神经--岩浅大神经--蝶腭神经节--泪腺及鼻腔腺体--镫骨肌神经--镫骨肌--鼓索神经--舌神经--舌前2/3味觉--下颌下神经节--颌下腺、舌下腺--分支--分上支(颞面支)和下支(颈面支)。上支发出:①颞支,支配额肌、耳前肌、耳上肌、眼轮匝肌及皱眉肌;②颧支,支配上唇方肌与颧肌。下支发出:①颊支,支配口轮匝肌与颊肌;②下颌缘支,支配下唇方肌、三角肌与颏肌;③颈支,支配颈阔肌面神经的组成及分支

面神经--岩浅大神经--蝶腭神经节100

听觉生理

人耳能感觉到的频率:20~20000Hz,但1000~3000Hz最敏感基本概念:分贝(decibel,dB)、共振、共振频率、听阈、听力图、感觉阈或痛阈、听觉感受区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空气传导与骨传导听觉生理

人耳能感觉到的频率:20~20000Hz,但1101声音的传导声波通过外耳、中耳、耳蜗、听神经直至大脑皮层。声音的传导声波通过外耳、中耳、耳蜗、听神经直至大脑皮层。102空气传导

1.3∶1声波锤骨——→砧骨

↑↓耳廓—→外耳道—→鼓膜镫骨—→前庭窗(55mm2)17∶1(3.2mm2)╰空气振动╯╰——传声变压——╯(外耳)(中耳)

—→外、内淋巴—→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液体波动╯╰感音╯╰神经冲动╯╰综合分析╯╰—(内耳)—╯(迷路后)(大脑皮层)空气传导

103骨传导正常听觉功能中,由骨导传入耳蜗的声能甚微,无实用意义,但在耳聋鉴别诊断中非常重要。途径有两种传导方式:移动式压缩式骨传导正常听觉功能中,由骨导传入耳蜗的声能甚微,无实用意义,104外耳生理收集声波辩别声源方向外耳生理收集声波105中耳生理变压增益:(听骨链1.3∶1)(鼓膜—镫骨底板、前庭窗55∶3.2=17)=22.1倍,约27dB.鼓室肌(鼓膜张肌、镫骨肌):防止或减轻耳蜗受损中耳生理变压增益:106咽鼓管生理功能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引流防声防止逆行感染咽鼓管生理功能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107耳蜗生理传音——前庭窗→外、内淋巴→毛细胞感音——毛细胞耳蜗生理传音——前庭窗→外、内淋巴→毛细胞108

平衡生理

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靠前庭、视觉及本体感觉三个系统的相互协调来完成,其中前庭系统最重要。半规管生理:感受正负角加速度。球囊及椭圆囊生理:感受直线加速度,维持静平衡。球囊——额状面,四肢内收肌和外展肌张力

椭圆囊——矢状面,四肢伸肌和屈肌张力平衡生理

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靠前庭、视觉及本体感觉三个系109耳的检查法耳的一般检查法咽鼓管功能检查法听功能检查法前庭功能检查法影像学检查法耳的检查法耳的一般检查法110咽鼓管功能检查法咽鼓管吹张法1.吞咽试验法2.瓦尔萨尔法(Valsalvamethod)3.波利策法(Politzermethod)4.导管吹张法鼓室滴药法咽鼓管造影术正、负压平衡试验法咽鼓管功能检查法咽鼓管吹张法111听功能检查法主观检查法(行为测听)1.语音检查法2.表试验3.音叉试验4.纯音听阈5.阈上功能测试6.言语测听客观测听法1.声导抗测试2.电反应测听3.耳声发射测试听功能检查法主观检查法客观测听法112音叉试验

tuningforktest组成:C128,256,512,1024,2048正确方法临床意义:1.定性:聋—非聋2.传导性—感音神经性3.非定量4.无比较性音叉试验

tuningforktest组成:C128,2113林纳试验(Rinnetest,RT)比较受试耳气导和骨导的长短韦伯试验(Webertest,WT)比较受试者两耳的骨导听力施瓦巴赫试验(Schwabachtest,ST)比较受试者与正常人的骨导听力盖莱试验(Gelletest,GT)检查镫骨是否活动(骨膜完整者)耳硬化或听骨固定时,阴性林纳试验(Rinnetest,RT)114音叉试验结果比较

方法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林纳试验RT(-),(+)(+)韦伯试验WT患耳健耳施瓦巴赫试验ST(+)(-)音叉试验结果比较方法115纯音听阈测试法传导性聋1.骨导正常或接近正常2.气导听阈提高3.气骨导间有间距一般不大于60dB纯音听阈测试法传导性聋116感音神经性聋1.气、骨导一致性下降2.高频听力损失常较重混合性聋兼有传导性聋与感音神经性聋特点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117阈上听功能测试又称超听阈听力测试可鉴别感音性与神经性聋即蜗性与蜗后性包括以下试验重振试验:双耳交替响度平衡试验(ABLB)短增量敏感指数试验(SISI)听觉疲劳及病理性适应现象测试阈上听功能测试又称超听阈听力测试118声导抗测试法声导抗测试法119耳的症状学耳的症状学120耳痛炎症性创伤性恶病性神经性牵涉性耳痛炎症性121

耳漏脂性耳漏浆液性耳漏粘液性耳漏水样耳漏脓性耳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