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静脉穿刺_第1页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_第2页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_第3页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_第4页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第一页,共二十九页。掌握合理的选择静脉穿刺针了解不同性质血管的特性掌握静脉穿刺技巧学习目标第二页,共二十九页。周围静脉穿刺时临床应用最广泛,最根本的护理临床操作技术,也是临床治疗,抢救和实验检查的最常用的根底护理操作。概述第三页,共二十九页。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病人满意度是建立护患关系和谐的桥梁为抢救病人提供时机第四页,共二十九页。第五页,共二十九页。影响穿刺成功率的环境因素灯光室温周围环境导致失败的原因改进措施暗淡:看不清血管走向,对血管的判断易出现偏差气温降低:病人四肢发凉,血管受冷收缩,增加穿刺难度嘈杂:易使护士注意力不集中,影响穿刺成功率保持室内光线充足室温保持在22-26⁰合理安排病人,分清病情轻重缓急第六页,共二十九页。一次性头皮钢针——给予短期单次<4h的静脉输液治疗浅静脉留置针——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择管径最细、长度最短、管腔最少的导管,保存时间72-96h穿刺针的选择第七页,共二十九页。持针手法拇指与食指持头皮针针柄

拇指与食指指腹捏持针柄的前后缘优点进针角度较大,能迅速进入皮下,减轻穿刺疼痛感进针角度可随意控制,减少针头穿破血管几率,适用于初学者第八页,共二十九页。病人护士影响穿刺成功率的因素:人应对措施护理人员保持最佳答案的情绪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做好解释,消除顾虑,取得病人配合个体差异:血管情绪方面不良的心理状态:紧张、焦虑、烦躁、害怕正确评估血管情况第九页,共二十九页。一、血管的解剖特点血管的结构血管壁的解剖外膜中膜内膜第十页,共二十九页。外膜是血管最外一层组成:弹性纤维和疏松组织作用:支持和保护特点:穿透这层时有突破感“POP〞—对静脉的损伤第十一页,共二十九页。中膜

血管的中层,较厚,是静脉的主要组成局部组成:弹性蛋白、胶原、平滑肌纤维作用:维持血管壁的张力,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特点:对外界温度变化敏感,物理性刺激〔如输注冷液体〕会导致痉挛,穿破这一层可见回血第十二页,共二十九页。

内膜血管的最里层组成:内皮细胞、基质膜作用:能分泌肝素及前列腺素〔PG〕,起抗凝作用特点:外表光滑,在光滑的内膜下层是粗糙的外表,允许血小板聚集,容易形成静脉瓣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静脉炎穿刺静脉瓣,易撕裂→形成血栓第十三页,共二十九页。血管的选择上肢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手背静脉网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

下肢静脉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足背静脉网第十五页,共二十九页。不同部位血管的回血流量

血管

回血流量ml/分手背及前臂静脉1~95肘部及上臂静脉100~300锁骨下静脉1000~1500上腔静脉2000~2500第十六页,共二十九页。血管的分类能看到并能触及的血管不能看到能触及的血管不能看到也不能触及的血管四肢静脉动脉深静脉第十七页,共二十九页。特性:管径粗表浅、管壁厚、管腔小穿刺建议:穿刺针头进血管时角度不能过大,否那么容易穿破管腔可采取直接刺入血管的进针方法管径过粗的血管——中年男性第十八页,共二十九页。特性:细小表浅、管壁薄、极易穿破穿刺建议:选择小号针头穿刺前充分压迫阻断静脉回流,使静脉充盈再穿刺穿刺时角度小<20°细小的静脉——婴幼儿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特性:隐藏于丰富的脂肪里,不易觉察,扎止血带后,手触感饱满,活动度小穿刺建议:选好血管后在沿静脉走向在血管上方皮肤做一标记,消毒后顺标记线穿刺选用传统的“三段式〞进针法〔从血管一侧进针—在皮下潜行一段—刺入血管〕深而不露的静脉——肥胖者第二十页,共二十九页。活动度不大但不易固定且弹性差、空隙窄、回血较慢穿刺建议:穿刺时充分绷紧皮肤:以左手拇指压迫牵拉血管下端或左手食指和拇指分别固定在穿刺点上下于血管两侧进针滑而硬化的静脉——长期补液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九页。特性:皮肤枯燥,表皮薄,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高,弹性差,硬化穿刺建议:绷紧皮肤穿刺角度小<15°采用直接进针法脆性血管——老年人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九页。血管的分类能看到并能触及的血管不能看到能触及的血管不能看到也不能触及的血管四肢静脉动脉深静脉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九页。特性:隐藏于多层皮肤组织下,肉眼看不到,能触及搏动看不到但能触及的血管——动脉穿刺建议:了解血管的解剖位置穿刺时左手食指可触摸搏动位置,穿刺点于搏动下方入针挠动脉穿刺——可将手面平分为四等分,于外侧第二横纹处,沿平分线进行穿刺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九页。血管的选择:应尽量选取手背、前臂、上臂血管,防止选择关节位或靠近关节的血管,尽量防止下肢补液循环差,静脉塌陷,难以穿刺的,可使用热敷法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握拳时机:手背部静脉穿刺时扎止血带后,不可用力握拳,要采用背隆掌空杯状手。如用力握拳,那么手背皮肤被拉紧,压迫血管使管腔变扁变瘪,进针后易穿透血管。排气后将调节器置于紧贴莫菲滴管下端,能解决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穿刺后逆时针翻转针180°至对侧固定,可减轻输注刺激性药液所致的疼痛问题,和因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出现液体滴注不畅的问题穿刺技巧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九页。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患侧肢体高度肿胀的肢体患有上腔静脉压迫征的双上肢有静脉炎的肢体有血栓形成的肢体思考题:静脉穿刺的禁忌症?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九页。

静脉穿刺失败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看似简单,却有不少技巧,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水平,减少医患纠纷,我们找准原因,采取相应防范对策,才能不断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第二十七页,共二十九页。谢谢聆听!第二十八页,共二十九页。内容总结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一次性头皮钢针——给予短期单次<4h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人员保持最佳答案的情绪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静脉炎。能看到并能触及的血管。不能看到也不能触及的血管。不能看到也不能触及的血管。管径过粗的血管——中年男性。活动度不大但不易固定且弹性差、空隙窄、回血较慢。穿刺时充分绷紧皮肤:以左手拇指压迫牵拉血管下端或左手食指和拇指分别固定在穿刺点上下。滑而硬化的静脉——长期补液。谢谢聆听第二十九页,共二十九页。持续性肢皮炎编辑整理概述持续性肢皮炎(acrodermatitiscontinua)又称为肢端稽留性皮炎(acrodermatitisperstans)或称为匐行性皮炎(dermatitisrepens)是手足部位一种慢性炎症性、复发性、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常在外伤后发病,病因不明。

病因病因不明,有作者认为本病属脓疱性银屑病的一型。以往认为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

1.感染学说,认为与葡萄球菌感染有关。

2.内分泌失调学说,本病月经期加剧,妊娠期减轻。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学说,有的病例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皮肤温度降低,放射性剧疼,电击样抽搐,冬眠药治疗后好转。

4.有人认为本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有人认为本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好发于中年人。初发于指(趾)两侧,多数在外伤后发病。第1、2指最易受累,拇指极少受累。表现为小脓疱或甲沟炎,单侧而局限,可见表皮剥脱残留红色的表面,有渗液(图1)。结痂,湿疹样和银屑病样损害均可见到,患者自觉瘙痒。受累部位除手足外,黏膜特别是口腔黏膜也可波及。形成痛性环形白斑,假膜形成和皲裂。甲常受累引起甲沟炎,随疾病进展,甲板可营养不良或脱屑。皮肤损害可导致皮肤萎缩及其下方软组织的硬化,以至于整个骨组织和指头的吸收。临床表现并发症泛发型者个别病人发生红皮病,最后因并发症而死亡。实验室检查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其他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原发性损害为表皮角层下腔隙充以大量中性粒细胞。邻近脓疱的表皮细胞间白细胞聚集形成所谓Kogoj海绵状脓疱。真皮上部有淋巴细胞浸润和灶性水肿形成。陈旧性损害见真皮乳头萎缩和表皮变薄。诊断诊断主要依据:

1.外伤后发病。

2.反复起水疱、脓疱、糜烂,有灼热、灼痛,轻度瘙痒。

3.一般侵犯指(趾)、手背、足背,有时可波及全身。

4.可有黏膜损害。

5.慢性病程,对治疗抵抗。鉴别诊断

1.本病在早期应与真菌和细菌感染鉴别,培养和涂片有助于排除感染性疾病。

2.可与掌跖脓疱病和脓疱性汗疱性湿疹鉴别。后者不发生甲萎缩和脱落,接触性皮炎继发感染其脓疱边界稍模糊,缺乏持久性损害。

3.皮损泛发时应与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角层下脓疱病鉴别,它们有下列共同特点:

(1)基本损害为无菌性浅表性基底有红晕的炎症性脓疱。

(2)除角层下脓疱病外均有黏膜损害(沟纹舌,地图舌)伴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鉴别诊断

(3)病理上有Kogoj海绵状脓疱。

(4)皮损反复发作,它们彼此间有一定联系,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可出现不同病的损害,病人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表现和彼此转化,有报道连续性肢端皮炎、银屑病、角层下脓疱病转化为脓疱性银屑病,有许多作者认为连续性肢端皮炎与脓疱性银屑病为同一疾病,但由于各有特殊性,处理上亦有不同,应暂时视为独立疾病。治疗四环素小剂量长期口服,每天0.5~1g,4周为1疗程,最长达3个月,部分病人有效,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生素效果不好,皮质类固醇激素有效,但停药后容易复发。醋酸去炎去炎松,肌内注射60~120mg/2~5周,常能获得明显效果。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无效的病例可选用芳维甲酸治疗。局部单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封包治疗有一定疗效,用中药外洗或湿敷或外用汗疱泥膏,湿疹净等有效。浅层X线、境界线、同位素局部治疗等亦可选用。

基本概述疾病名称:持续性肢皮炎持续性肢皮炎其他名称:连续性肢端皮炎,Hallopeau肢皮炎,阿烙波肢皮炎,哈洛漂肢皮炎疾病编码:ICD-9:696.111ICD-10:L40.252

所属部位:皮肤,手部,足部,

所属科室:皮肤科疾病分类:皮肤病

症状

1初发时为一个手指或足趾的两侧,出现无菌性小脓疱,几天以后脓疱干涸结痂,痂皮脱落后遗留下光红的糜烂面,但不久又有新的脓疱出现,损害不断扩展,可以侵犯整个指、趾、手背及足背。

2好发于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病人多见。多数是由外伤后引起,此病人很少成为全身性或扩展到远处,主要侵犯手、足的肢端,偶尔可侵犯口腔黏膜。指(趾)甲受累比较常见。甲混浊失去光泽,变形,严重时可有甲脱落,甲床上可反复出现无菌性小脓疱。症状病程慢性,反复发作。少数病人因治疗不当,受到刺激可以暴发全身性脓疱,少数病人可伴发皱襞舌。

3并发症:各种皮肤脓疱性疾病。

临床诊断

1医技检查

1.1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或一过性嗜酸粒细胞增多。

2诊断依据

2.1好发于指趾,多有局部外伤史,病程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