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1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2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3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4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江西省新余市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孟尝君将入秦刘向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曰:“人事①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②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③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④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选自《战国策》)【注】①人事:关于人的事情。②桃梗:用桃枝刻成的人。③挺:捏制。④四塞:四面关塞。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固()(2)然()(3)乃()9.翻译文中画线语句。(1)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2)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10.苏秦是用怎样的方法来劝说孟尝君的?请简要分析。【8~10题答案】【答案】8.①.本来②.这样③.于是,就9.(1)到这年的八月,天降大雨,淄水冲来,你就残缺不全了。(2)你被水流冲得离开,那么你漂啊漂,还不知将怎么样呢。10.苏秦是用类比说理的方法来劝说孟尝君的。苏秦认为孟尝君进入关山四塞,状如虎口的秦国与桃木人被水冲得到处漂流,不知止于何处相类似,孟尝君由此明白了入秦的后果,而停止入秦。【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固不敢言人事也”的句意是:本来也不敢谈人间的事。固:本来。(2)“不然”的句意是:不是这样的。然:这样。(3)“孟尝君乃止”的句意是:孟尝听了之后就取消了行程。乃:于是,就。【9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岁(年)、至(到)、则(那么)、汝(你)”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去(离开)、子(你)、漂漂者(漂浮的状态)、何如(怎么样)”几个词是重点词语。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文章叙写的内容看,苏奏没有直说劝说,而是先说自己遇到一个泥人和一个桃木人交谈的事情,以“土偶与桃梗”的故事来设喻,告诫孟尝君,秦国就如虎口一般,入秦国就如同入虎狼之地,有生命危险。所以,苏秦是用类比说理的方法来劝说孟尝君的。苏秦认为孟尝君进入关山四塞、状如虎口的秦国与桃木人被水冲得到处漂流,不知止于何处相类似,孟尝君由此明白了入秦的后果,而停止入秦。据此理解分析概括作答。【点睛】参考译文:孟尝准备远征秦国,劝阻的人极多,但他一概不听。苏秦也想劝他,孟尝却说:“人世的事情,我都知道了;我所没有听说过的,只有鬼怪之事了。”苏秦说:“臣这次来,本来也不敢谈人间的事,而是专门为讨论鬼的事求您接见。”孟尝就接见他。苏秦对他说:“现在我来到这里,路经淄水,有一个土偶和桃人交谈。桃人对土偶说:‘你是西岸之土,被捏制成人,到明年八月,天降大雨,淄水冲来,你就残而不全了。’土偶说:‘不是这样的。我本来是西岸的泥土,我被冲成泥土,不过是回到西岸罢了。而你是东方桃木雕刻而成,天降大雨,淄水横流,你随波而去,那么你将漂往何处?’现在秦国是一个四面都有关塞的强国,就如虎口一般,而殿下进入秦,我不知道殿下能否安然而出。”孟尝听了之后就取消了行程。江西省赣州市2022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孔融被收①,中外②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④。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⑤。”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使园客诣孙监,值行,见齐庄⑥在外,尚幼,而有神意。庾试之曰:“孙安国何在?”即答曰:“庾稚恭家。”庾大笑曰:“诸孙大盛⑦,有儿如此。”又答曰:“未若诸庾之翼翼⑧。还语人曰:“我故胜,得重唤奴父名。”(节选自《世说新语》)【注】①收:逮捕。②中外:指朝廷内外。③琢钉戏:一种游戏。④襦(rú):短衣,短袄。⑤复裈(kūn):夹裤。⑥齐庄:孙放,字齐庄,孙盛次子。⑦盛:放父名盛,庾园客故云“盛”字以戏孙放。⑧翼翼:繁盛的样子。翼,园客父名,放故云“翼”字以回敬。8.解释文中加粗词的含义。(3分)(1)寻()(2)诣()(3)故()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2)母甚异之,知为国器。10.四则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3分)8.(1)寻(不久)(2)诣(拜访)(3)故(原因,缘故)9.(1)大人难道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2)母亲听了很诧异,知道他将是有治国才能的人。10.示例一:我喜欢孔融的。父亲被捕后,面对孔融的请求,儿子从容进言道:“大人难道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可见孔融的儿子聪明早熟、深明大义、临事坦然(从容镇定)。示例二:我喜欢杨氏之子。从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聪明伶俐、反应敏捷、想象力丰富。示例三:我喜欢韩康伯。从他通过类比的方式回答母亲对他不需要夹裤的疑问,可以看出他善解人意,体贴关心母亲,是有治国才能的人。示例四:我喜欢齐庄。从他面对庾园客的戏谑,通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回敬,可以看出他聪慧伶俐、反应敏捷。(任选一个人物作答均可,3分)【参考译文】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惶恐不安。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然在地上玩琢钉游戏,毫无畏惧之色。孔融对使者说:“希望只加罪于我个人,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儿子从容进言道:“大人难道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不久两个孩子也被抓了起来。梁国杨家的儿子九岁,非常聪慧。孔君平去拜访他父亲,父不在,于是叫儿子出来待客。摆设了果品招待他,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小儿看,说:“这是您的家果。”小儿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的家禽。”韩康伯几岁的时候,家里十分贫困,已至大寒节令,只穿了件短袄。母亲殷夫人亲自缝制,让康伯拿着熨斗,对康伯说:“暂且穿短袄,过不久就做夹裤。”儿子说:“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了。”母亲问他原因,回答说:“火在熨斗中而熨柄也热,现在既然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暖和,所以不需要了。”母亲听了很诧异,知道他将是有治国才能的人。庾园客去拜访孙监,正逢他外出不在家,看见齐庄(孙放)在门外,年纪还小,神情意态却不凡。庾园客试探他说:“孙安国在哪里?”立即回答说:“庾稚恭(翼)家。”庾园客大笑道:“诸位孙氏很兴盛,有这样的儿子。”齐庄又回答说:“不如庾家各位之翼翼。”回家对别人说:“我确实赢了,我能够重复叫那家伙父亲的名字。”江西省宜春高安市2022年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新城游北山记晁补之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繚绕③,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④,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注】①介然:界限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上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旋转。④摩戛:两物相摩擦。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去()(2)寐()(3)往往()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2)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10.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8~10题答案】【答案】8.①.距离②.入睡,睡着③.常常9.(1)有僧人穿着布袍、趿拉着鞋子前来相迎。(2)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10.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句意为:距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处。去,距离。(2)“二三子不得寐”句意为:同行的几位朋友不能入睡。寐,入睡,睡着。(3)“然往往想见其事也”句意为:然而常常想起这次游山的事。往往,常常。【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重点词语:(1)布袍:名词动用,穿着布袍;蹑履:趿拉着鞋子。(2)摩戛:两物相摩擦;切切:急促的声响;不已:不停止。【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本文: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常常想起这次游山的事,结合“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楣,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可知,作者精细描摹了此山极为幽静优美的景色,游山的快乐,表达了自己对美景的喜爱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最后写南阳名士刘子骥“欣然规往”,是因为“闻之”,听说渔人进入桃花源之事,向往那里的美好宁静,没有战乱,厌恶现实社会的黑暗,因此计划前往。【点睛】参考译文:《新城游北山记》: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处,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全都是野草树木和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幽静。稍稍往西走,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有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走了约四五里,才听到鸡叫声。有僧人穿着布袍、趿着鞋子前来相迎,与他交谈,他惊愕地与你对视着,像麋鹿一样不可接近。山顶有数十间房屋,曲折回旋依着崖壁而建并筑有栏杆,要像蜗牛一样爬行、老鼠一样攀援迂回着走才能够出来。坐定之后,一阵山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同行的几位朋友惊慌相视,不知道身在何处。已近黄昏,就都睡在山上。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旷露水清莹,山间空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像正在人头顶上。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同行的几位朋友不能入睡。等到天亮,就都离开了。回家几天之后,脑海中还是恍恍惚惚地浮现出山上的情景。于是追记了这些。后来我没有再到北山去,然而常常想起这次游山的事。链接材料:南阳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名士,他听说了这件事,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结果(计划)还未实现,不久他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大儿知悉:父自正月十一日动身赴广东,沿途经五十余日,今始安抵羊城。风涛险恶,不可言喻,惟静心平气,或默背五经,或返躬思过,故虽颠簸不堪,而精神尚好,因思世途险巇①,不亚风涛,入世者苟非先胸有成竹,立定脚根,必不免为所席卷以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择友人之道应尔也。若于世事,则应息息谨慎,步步为营,若才不逮②而思侥幸,或力不及而谋躐等③,又或胸无主宰,盲人瞎马,则祸患之来,不旋踵④矣。此为父五十年阅历有得之谈,用以切嘱吾儿者也。汝母汝弟,身体闻均安好。汝二弟且极用功好学,父闻之,心为一快。客居在外,饥饱寒暖,须时加调护;友朋应酬,虽不可少,而亦要有限制;批阅公牍,更宜仔细,切不可假手他人。对于长官,尤应恭顺小心,即同僚之间,亦应虚心和气。为父做官三十年,未尝以疾言遽色加人,吾儿随父久,当亦目睹之也。闲是闲非,不特少管,更应少听,一有差池,不但殃及汝身,即为父亦有不测也。慎之慎之!(选自《林则徐家书》,有删改)【注释】①险巇(xī):险阻崎岖。②逮:及,达到。③躐(liè)等:逾越等级。④不旋踵:来不及转身,比喻时间极短。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1)今始安抵羊城始:

(2)故虽颠簸不堪 堪:

(3)用以切嘱吾儿者也 切: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入世者苟非先胸有成竹,立定脚根,必不免为所席卷以去。(2)为父做官三十年,未尝以疾言遽色加人,吾儿随父久,当亦目睹之也。10.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条概括林则徐从哪些方面叮嘱了孩子,叮嘱了什么。(3分)8.(3分)(1)才(2)经得起,忍受(3)恳切9.(4分)(1)入世者如果事先不能胸有成竹,立定脚跟,必定不免被(这些风波)席卷而去。(2)我做官三十年来,从来没有以粗暴急躁的言语神色对人,你跟随我很久了,应该也是亲眼看见这些事的。10.(3分)在与人交往方面,嘱咐儿子要谨慎交友,尊敬长官,虚心和气地对待同僚;在处事方面,嘱咐儿子要步步谨慎,少管少听别人的是非;在工作上提醒儿子要亲自仔细地批阅公文;在生活上叮咛儿子注意饮食、冷暖,与朋友应酬要有限制。(任答三方面即可)【参考译文】大儿知悉:我在正月十一日动身到广东,沿途经过五十多天,今天才安全到达广州。一路上风涛险恶,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只有平心静气,或是背诵圣人的经典,或是反省自己一生的过失,所以途中虽然颠簸难以忍受,而精神倒还好,因而想到人生的道路十分险恶,不亚于江海上的风波,所以入世者如果事先不能胸有成竹,立定脚跟,必定不免被这些风波席卷而去。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选择朋友时一定要注意的道理。对于世上的事情,则应当时刻小心谨慎,稳健地步步为营。假若才华不够而想依靠侥幸,或者力量不足偏想超越自己的能力往上升,又或者自己心中毫无主见,如盲人骑瞎马,那么离大祸临头也就不远了。这些都是我五十年来亲身经历的心得,现用来恳切地嘱咐你。你的母亲和弟弟,听说身体都很好。你的二弟极其用功好学,我听到之后,心中为之一快。你客居在外,饥饱和冷暖之事要好好注意。朋友之间的应酬,虽然是不可少之事,但也要有个限制。批阅公文,更要十分仔细,千万不要让别人代劳。对于上级长官,则尤其应当恭顺小心,就是同事之间,也要虚心和气。我做官三十年来,从来没有以粗暴急躁的言语神色对人,你跟我一起很久了,应该也是亲眼看见这些事的。对于别人的闲是闲非,不但要少管,更要少听,因为一旦发生什么差错,不但祸事要殃及你的身上,就是我也会受到意想不到的牵连。千万千万要谨慎!江西省瑞金市2022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太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邪?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②,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在何人也。”【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应侯:顺应时令。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吾下令 B.逶迤/四千里 C.楚/不得窃吾南 D.今欲/调丁壮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岁()(2)虽()(3)故()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2)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11.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齐王是怎样的君主。【8~11题答案】【答案】8.C9.①.岁:每年②.虽:即使③.故:原因,缘故10.(1)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不欢欣踊跃的前来参加呢?

(2)今天早晨下雪,我来赶早朝,看见路旁有一个百姓,袒露着身子,冻倒在地上,望着老天唱哀歌。11.思虑不周全;不会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体贴关心百姓。【解析】【8题详解】C.句意:楚国不得偷犯我国的南方。本句应在谓语与宾语间停顿,在“不得”后停顿;故断为:楚不得/窃吾南。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调度战备费用。岁:每年;(2)句意:即使会有些劳累。虽:即使;(3)句意:便问他什么缘故。故:原因,缘故。【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闻:听到;孰:谁;欣跃:欢欣踊跃;耶:语气词,呢;(2)旦:早晨;趋:快步走;僵踣:冻倒在地上。【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可知,齐王想修筑长城来防御外敌,本以为百姓会欢欣雀跃,却未曾想到如今的百姓如今饥饿到不能熬过今年;可见齐王考虑不周,未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关心体贴百姓。【点睛】参考译文:一天齐王上早朝,环顾之后对侍臣们说:“我们国家处于几个强国之间,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调度战备费用,现在我想抽调一批壮丁,修筑一座规模很大的长城,从东海筑起,连通即墨,途经太行山,连接轩辕山,直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与各强国隔绝。使秦国不能觊觎我国的西方,楚国不得偷犯我国的南方,韩国和魏国不得牵制我国的左右,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吗?现在让老百姓去修筑长城,即使会有些劳累,但日后就不会再有远征和遭受侵犯的祸患,可以一劳永逸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不欢欣踊跃的前来参加呢?”艾子回答说:“今天早晨下雪,我来赶早朝,看见路旁有一个百姓,袒露着身子,冻倒在地上,望着老天唱哀歌;我对此感到奇怪,便问他什么缘故。(他)回答说:‘这场大雪顺应了时令,正高兴明年人们能吃到减价的麦子,可是我在今年就要被冻死了。’这件事正像今天所说的筑长城(等到长城筑完),百姓还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是些什么人呢。”江西省2022年中考模拟语文试卷1(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六月,诏曰:“日者有司以币轻多奸,农伤而末①众,又禁兼并之涂,故改币以约之。稽诸往古,制宜于今。废期有月,而山泽之民未谕。夫仁行而从善,义立则俗易,意奉宪者所以导之未明与?将百姓所安殊路,而挢②虔吏因乘势以侵蒸庶邪?何纷然其扰也!今遣博士大③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④。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士有特招⑤,使者之任也。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奸猾为害野荒⑥治苛者举奏。郡国有所以为便者,上丞相、御史以闻。”节选自《汉书·武帝纪》(有删节)注:①末:指工商业者。②挢(jiǎo):诈称,假托。虔:顽固,③大:人名。指禇大。④行在所:天子行幸停留之处。⑤特招:有特殊才行而应当特征之士。⑥野荒:田亩荒芜。治苛:为政苛细。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分)(1)而山泽之民未谕谕:______(2)乐知其人乐:______(3)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与与:______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夫仁行而从善,义立则俗易。(2)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10.选文体现了汉武帝在治理国家上有哪些过人之处?(3分)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