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_第1页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_第2页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_第3页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_第4页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电站设备缺陷通常分为以下三类:一类缺陷I:指设备处于严重异常状态,必须立即处理,否则将影响设备及系统运行的安全。二类缺陷II:指设备有明显异常状态需尽快处理。三类缺陷m:指设备有异常或外观缺陷,不影响正常运行,可以在设备定期检修时进行处理。或其它非一二类缺陷。输变电设备缺陷分类目录TOC\o"1-5"\h\z\o"CurrentDocument"一、变电设备 3\o"CurrentDocument"设备的共性缺陷 31 电器设备与金属部件的连接接头和线夹发热缺陷 32 金属部件与金属部件的连接接头和线夹发热缺陷 33 充气设备漏气缺陷 31.4 设备外绝缘缺陷 35 导线松股、散股缺陷 4油浸式变压器类(含主变压器、油浸式站用变、油浸式消弧线圈、油浸式电抗器) 4共性缺陷 4主变压器 53 油浸式站用变 62.4 油浸式消弧线圈 65 油浸式电抗器 7干式变压器类(含干式电抗器、干式站用变、阻波器) 7共性缺陷 7干式电抗器 7干式站用变 74 干式消弧线圈(其它非本体缺陷应与油浸式消弧线圈相同) 85 阻波器 8\o"CurrentDocument"断路器 81 操作机构 82 开关本体 95.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 111 隔离开关 11接地刀闸 12\o"CurrentDocument"互感器 12共性缺陷 132 电压互感器(含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133 电流互感器 13套管 141 变压器套管 142 穿墙套管 143 套管顶部柱头发热缺陷 14电容器和耦合电容器 151 电力电容器 15耦合电容器 15避雷器 151 16避雷针 16设备构架 1612.防误装置 17接地网 1714.站内电力电缆 17变电站逆变电源(UPS电源)设备 18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 18集控系统设备 19直流系统 19、线路设备 21线路 211. 1 杆塔 212 导线、地线(耦合地线)、避雷针 221. 3 金具 234 绝缘子 241. 5 基础 256 接地装置 257 防护区及其它 26电缆 261 电缆本体 262. 2 电缆终端头 262. 3 电缆中间接头 272. 4 电缆线路专用避雷器 275 电缆走廊 272. 6 电缆土建设施 282. 7 电缆附属设施 28一、变电设备序号 缺陷内容 缺陷类别设备的共性缺陷1.1 电器设备与金属部件的连接接头和线夹发热缺陷TOC\o"1-5"\h\z1.1 接头和线夹的温度2110.°C I1.2 接头和线夹的温度110C>t>95C II1.3 接头和线夹的温度95C>t>90C m1.4 接头和线夹温度未超标但温升超标>70C I1.1.5 接头和线夹温度未超标但温升超标70C>t>55C II1.6 接头和线夹温度未超标但温升超标55C>t>50C m1.7 接头和线夹温度未超标但相对温差超标*>35%计算公式5=(T1-T2)/(T1-T0)*100%T1:发热点的温度, T2:正常相对测点的温度, T0:环境参照体温度。2 金属部件与金属部件的连接接头和线夹发热缺陷TOC\o"1-5"\h\z2.1 接头和线夹的温度>130C I1.2.2 接头和线夹的温度130C>t>110C II2.3 接头和线夹的温度110C>t>i00C m2.4 接头和线夹温度未超标但温升超标>90C I1.2.5 接头和线夹温度未超标但温升超标90C>t>70C II2.6 接头和线夹温度未超标但温升超标70C>t>60C m2.7 接头和线夹温度未超标但相对温差超标5t>35%计算公式5=(T1-T2)/(T1-T0)*100%T1:发热点的温度, T2:正常相对测点的温度, T0:环境参照体温度。1.3充气设备漏气缺陷1.3.1充气设备漏气,装置发出闭锁信号 I1.3.2充气设备漏气,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I1.3.3装置误报警 m1.4设备外绝缘缺陷1.4.1 伞裙轻微伤损(瓷裙外沿小角度缺损),外绝缘爬距仍满足要求m

TOC\o"1-5"\h\z1.4.2 1/3及以下伞裙伤损面由瓷裙外沿至瓷裙中部,外绝缘爬距仍满足要求 m1.4.3 1/3以上1/2以下伞裙伤损面由瓷裙外沿至瓷裙中部,外绝缘爬距仍满足要求 II1.4.4 仅有一片伞裙伤损面积由瓷裙外沿深达瓷柱,外绝缘爬距仍满足要求 II1.4.5 1/2以上伞裙破损面,由瓷裙外沿至瓷裙中部 I1.4.6 伞裙伤损面积,由瓷裙外沿深达瓷柱,一片以上 I1.4.7 目测可见裂纹 I1.4.8 1/3及以下伞裙跳闪 m1.4.9 1/3以上1/2以下伞裙跳闪 II1.4.10 1/2以上伞裙跳闪 I1.4.11瓷瓶1/2以上伞裙RTV涂料破损 m5 导线松股、散股缺陷1.5.1 松股、散股面积低于7%>A m1.5.2松股、散股面积低于25%>A>7% II油浸式1.5.3 松股、散股面积低于>25% I油浸式2.油浸式变压器类(含主变压器、油浸式站用变、油浸式消弧线电抗器)1 共性缺陷2.1.1油枕(含调压装置油枕)2.1.1.1油枕油位与温度曲线严重不符,且接近上、下限2.1.1.2无油位 I2.1.1.3油位偏低,与温度曲线对应刻度相差1格以上2.1.1.4满油位 I2.1.1.5假油位 I2.1.1.6连通器式油标管破损I2.1.1.7旋转指针式油位计玻璃破损m2.1.1.8旋转指针式油位计进水m2.1.1.9变压器油色发黑 I2.1.1.10油位计模糊不清 m2.1.1.11油位异常报警 I2.1.1.12油位异常误报警 m2.1.1.13油位异常变化 I2.1.2呼吸器2.1.2.1呼吸器堵塞 I2.1.2.2观察窗玻璃破损 I2.1.2.3底座脱落,硅胶掉落I2.1.2.4杯罩的油位低于下限m2.1.2.5杯罩的油位低于内罩口I2.1.2.6硅胶至上而下变为粉红色ITOC\o"1-5"\h\z2.1.2.7硅胶全部变为粉红色 II1.2.8硅胶有3/4变为粉红色 m1.2.9 呼吸器内部充油 m2.1.2.10 杯罩油封上积水 II1.3压力释放装置1.3.1 防爆管玻璃破裂 I1.3.2压力释放装置报警I1.3.3压力释放装置误报警m1.3.4外壳锈蚀严重m2.1.3.5 装置进水 II2.1.4渗漏油1.4.1 形成快速油流(一般呈柱状或大面积流淌状),且油位下降快I1.4.2 连续的滴淌,但油位下降不明显 II1.4.3挂油珠m1.4.4明显且湿润的油迹m2.1.5散热片1.5.1 明显破损、开裂且存在渗漏 I1.5.2 破损、开裂但不存在渗漏 m2.1.5.3锈蚀严重m1.5.4部分变形堆挤m2.1.6本体1.6.1 锈蚀严重 m2.1.6.2 引流线太紧 m2.1.6.3本体内部有异常响声I2. 1. 6. 4 本体倾斜严重 I2. 1. 6. 5 消防装置报警 I2.1.6.6 起火冒烟 I2.1.6.7 引流线或电缆断线 I2.1.6.8基础开裂沉降m2 主变压器本体2.2.1.1 油浸自冷式主变压器存在过温现象>95。。 I2.2.1.2 油浸风冷、油浸强油风冷主变压器存在过温现象>85。。 I2.2.1.3 油浸自冷式主变压器温升超标>55K I2.2.1.4 油浸风冷、油浸强油风冷主变压器温升超标>45K I2.2.1.5 分相的主变压器在负荷及冷却条件相同情况下三相温差超过10°C II2.2.2冷却系统2.2.2.1风扇1/3以下不转m2.2.2.2风扇1/3以上1/2以下不转 II2.2.2.3风扇1/2及以上不转I2.2.2.4风扇1/3以下方向转反m2.2.2.5风扇1/3以上1/2以下转反 II2.2.2.6 风扇1/2及以上转反 I2.2.2.7 风扇转动时有碰壳声 m

2.2.2.8风扇1/3以下速度较正常时变慢 m2.2.2.9风扇1/3以上1/2以下速度较正常时变慢 II2.2.2.10风扇1/2及以上速度较正常时变慢 I2.2.2.11 散热器阀门无法打开 I2.2.3调压装置2.2.3.1 有载调压装置不能电动操作 m2.2.3.2 有载调压装置电动调时存在滑档现象 II2.2.3.3 有载调压装置不能远方调档 m2.2.3.4 有载调压装置计数器不走 m2.2.3.5 有载调压装置在“远方”调压时“急停”按钮失效 II2.2.3.6 有载调压装置在调压时发现电流异常变化 I2.2.3.7 有载调压装置滤油机运行时压力超过厂家规定值 m2.2.3.8 有载调压装置在调压时滤油机不动作 m2.2.3.9 有载调压装置调压次数超过厂家规定次数 I2.2.3.10 有载调压装置的操作按钮失效 m2.2.3.11 有载调压装置“就地”与“远方”档位显示不同 m2.2.3.12 调压装置电动、手动均失灵 II2. 2. 3. 13 调压装置转动卡涩 m2.2.4监视表计2. 2. 4. 1 全部测温装置失灵 I2. 2. 4. 2 部分测温装置失灵 m2.2.4.3 本体两侧测温装置显示温度不一致,相差10°C以上 m2.2.4.4 远方与就地所显示的温度不一致,5C以上m2.2.4.5 测温装置外壳破损 m2.2.4.6 测温装置进水 m2.2.4.7 测温装置发过温信号 I2.2.4.8 测温装置误发过温信号 m2.2.5瓦斯继电器2.2.5.1 瓦斯继电器无顶盖 I2.2.5.2 瓦斯继电器观察窗破损 I2.2.5.3 瓦斯继电器观察窗模糊不清,无法看清油位线 m2.2.5.4 瓦斯继电器防雨罩歪斜掉落 m2.2.5.5 瓦斯继电器进水 I2.2.5.6 瓦斯继电器电缆孔洞封堵损坏 II2.2.5.7 瓦斯继电器报警 I3油浸式站用变本体2.3.1.1 油浸站用变存在过温现象>85C I2.3.1.2 油浸站用变温升超标>65K I调压装置调压装置不能调档 I调压装置转动卡涩 m2.42.4油浸式消弧线圈4.1本体4.1.1油浸消弧线圈存在过温现象>95r I4.1本体4.1.1油浸消弧线圈存在过温现象>95r I4.1.2油浸消弧线圈温升超标>55K I4.1.3阻尼电阻发热烧毁 I4.2调压装置4.2.1带自动调节装置的消弧线圈不能电动调档4.2.2调压装置电动、手动均失灵 I4.2.3调档装置转动卡涩 m4.2.4在最大补偿电流档位运行,脱谐度大于5%4.2.5中性点位移电压大于15%相电压 II2.2.2.2.2.2.2.2.2.2.IIII2.5油浸式电抗器2.5.1本体TOC\o"1-5"\h\z2.5.1.1 局部箱体温升>70K I2.5.1.2 油浸电抗器存在过温现象>95^ I2.5.1.3 油浸电抗器温升超标>55K I.干式变压器类(含干式电抗器、干式站用变、阻波器)1共性缺陷1.1 环氧树脂等绝缘部件脱落 I1.2 环氧树脂等绝缘部件开裂 I1.3 气道内有杂物堵塞 m1.4 本体紧固件松脱 I3.1.5 绕组上有异物 II1.6 绕组温度超过厂家规定的标准 I1.7 绕组温升超过厂家规定的标准 I1.8 锈蚀严重 m1.9 引流线太紧 m1.10 本体内部有异常响声 I1.11 本体倾斜严重 I1.12 起火冒烟 I1.13 引流线或电缆断线 I1.14 基础开裂沉降 m2 干式电抗器2.1 基础出现裂纹 m2.2 支持瓷瓶发生断裂 I3 干式站用变

3.3.1.1风机不能启动 I3.3.1.23.3.23.3.2.13.3.2.23.3.2.33.3.2.43.3.33.3.3.1风机不能自动启动 m测温装置远方与就地所显示的温度不一致 m测温装置外壳破损 m测温装置发过温信号 I测温装置误发过温信号 m调压装置调压连接片没有固定好造成发热,数值超过厂家对绕组温度的标准I3.3.3.2调压连接片没有固定好造成发热,数值超过厂家对绕组温升的标准I3.4干式消弧线圈(其它非本体缺陷应与油浸式消弧线圈相同)3.4.1调档连接片没有固定好造成发热,数值超过厂家对绕组温度的标准I3.4.2调档连接片没有固定好造成发热,数值超过厂家对绕组温升的标准I3.53.5.13.5.23.5.33.5.43.5.53.5.5.13.5.5.23.5.5.33.5.5.43.5.5.53.5.5.63.5.6阻波器阻波器内有杂物 m防鸟栅破损 m阻波器气道内有杂物堵塞 m阻波器内调谐装置引线脱落 I阻波器本体过温(A级绝缘浸渍过的材料)阻波器表面温度>115r I阻波器表面温升>75K I阻波器表面温度115°C>t>105°C II阻波器表面温升75K>t>65K II阻波器表面温度105c>t>iooc m阻波器表面温升65K>t>60K m阻波器支持瓷瓶发生断裂 I.断路器1 操作机构1.1共性缺陷TOC\o"1-5"\h\z1.1.1 开关拒合 I1.1.2 开关拒分 I1.1.3 开关操作机构箱密封不良 m1. 1. 4 开关操作机构箱门卡涩 m1. 1. 5 开关操作机构箱门脱落 m1.1.6 分相操作机构开关合闸时出现非全相 I1. 1. 7 开关分闸时出现非全相 I1.1.8 开关机构接地用软铜线断股 II1.1.9 开关合闸线圈烧毁 I1.1.10 开关跳闸线圈烧毁 I1.1.11 传动机构连杆松动脱落 I1.1.12 开关操作机构联锁手柄脱落,开关无法合闸 I4.1.1.13 机构缓冲器渗油 II1.1.14 开关远方就地均无法分合闸 I1.1.15 开关辅助触点接触不良或不到位,开关无法正常断开 I1.1.16 开关不能电动分闸,但现场可手动分闸 I1.1.17 开关机构箱内指示灯座脱落 m1. 1. 18 开关机构内合闸按钮脱落 m1. 1. 19 开关机构内分闸按钮脱落 m1. 1. 20 开关机构内合闸按钮失灵 m1. 1. 21 开关机构内分闸按钮失灵 m1.1.22 机构压力表外壳破损 m1.1.23 开关机构门腐蚀 m1.1.24 开关机构箱腐蚀破损,雨天将漏水至继电器等二次元件 I1.1.25 开关传动机构工作缸与开关连接部位螺丝松动 I1.1.26 开关机械闭锁卡住,分闸位置指示不到位 I1.1.27 压力表损坏或指示失灵 I1.1.28 开关操作机构位置指示与开关实际位置不对应 I1.1.29 开关机构箱内合闸指示灯不亮或机构箱内灯座无电压 m1.2 弹簧操作机构1.2.1 无法储能或储能不到位 I1.2.2 弹簧生锈 m1.2.3 弹簧断裂或出现裂纹 I1.2.4 弹簧储能电源跳闸时无法合上 I1.2.5 开关端子箱内的断路器储能电源端子排烧毁 I1.2.6 开关操作机构弹簧松动或脱落 I4.1.2.7 “弹簧储能电源空开”的辅助接点损坏 m4.1.3 电磁操作机构4.1.3.1 开关操作机构冒烟 I4.1.3.2 开关合闸熔丝熔断,更换后仍然熔断 I4.1.3.3 电磁式操作机构合闸接触器卡涩 I4.1.3.4 电磁式操作机构合闸接触器烧毁 I4.1.3.5 机构合闸铁芯卡涩 I4.1.3.6 机构分闸铁芯卡涩 I2 开关本体4.2.1共性缺陷4.2.1.1 开关支柱瓷瓶断裂 I4.2.1.2 开关构架接地扁铁脱焊 II4.2.1.3 断路器跳闸次数达到规定值 I4.2.1.4 开关单元横档处有异物,安全距离不够 I4.2.1.5 开关构架接地扁铁严重锈蚀 m4.2.2油断路器TOC\o"1-5"\h\z4.2.2.1 开关主油箱油位低,开关油位指示接近下限 II4.2. 2. 2 开关主油箱无油位 I4.2.2.3 开关副油箱油位低,开关油位指示接近下限 II4.2. 2. 4 开关副油箱无油位 I4.2. 2. 5 油断路器油色异常 II4.2.2.6 油断路器内部有异常声响 I4.2.2.7多油断路器手动脱扣杆杠(或紧急跳闸杆杠)脱落 II4.2.2.8 多油断路器套管溢胶 II4.2.2.9 油断路器油位低,油位低于下限 II4.2.2.10 油断路器油标无油位 I4.2.2.11 油断路器出现假油位 m4.2.2.12 多油断路器充油套管无油位 I4.2.2.13 油断路器冒烟 I4.2.2.14 油断路器喷油 I4.2.2.15 油断路器防雨帽脱落 II4.2.2.16 少油断路器软铜片连接部分有断片,软连接断片小于5% m4.2.2.17 少油断路器软铜片连接部分有断片,软连接片断片达20%以上 I4.2.3SF6断路器4.2.3.1 开关密度继电器渗油,但有带阀门或自封式阀门的 m4.2.3.2 开关密度继电器渗油,但不带阀门的 m4.2.3.3 SF6气体密度开关损坏,SF6气体压力正常但控制屏显示“SF6气体压力报警”4.2.3.4 SF6气体密度开关损坏,SF6气体压力正常但控制屏显示“SF6气体压力闭锁”4.2.4真空断路器4.2.4.1 真空开关屏蔽罩内颜色发生变化 I4.2.4.2 开关真空度异常,真空泡变红 I4.2.4.3 真空开关真空泡变黑 I4.2.5手车开关柜4.2.5.1 手车开关紧急分闸机械卡死开关无法合闸 I4.2.5.2 手车开关由冷备用推至热备用时或拉出时发生手车开关不到位卡壳 I4.2. 5. 3 手车开关机构内合闸按钮脱落 m4.2. 5. 4 手车开关机构内分闸按钮脱落 m4.2. 5. 5 手车开关机构内合闸按钮失灵 m4.2. 5. 6 手车开关机构内分闸按钮失灵 m4.2.5.7 手车开关动触头烧毁严重 I4.2.5.8 手车开关航空插头损坏 I4.2.5.9 手车开关机械联锁装置定位销不能返回 I4.2.5.10手车开关柜门卡涩m4.2.5.11 手车开关柜门转轴损坏无法关上 I4.2.5.12 手车开关分合闸位置指示与开关实际位置不对应 I4.2.5.13 手车接地开关操作机构卡涩,接地开关合不上 I4.2.5.14 手车开关上、下触头盒活门操作机构卡涩 II4.2.5.15 手车开关位置开关损坏,无法监视开关是否完全推入 I4.2.5.16 手车接地开关电气联锁装置损坏 I4.2.5.17 手车接地开关操作手柄无法插入 I4.2.5.18 手车负荷开关操作轴卡涩 II4.2.5.19 手车接地开关操作轴卡涩 II4.2.5.20 开关带电显示器有一盏灯不显示 m4.2.5.21 开关带电显示器有两盏灯不显示 II4.2.5.22 开关带电显示器三盏灯不显示 I4.2.5.23 柜体发热温升超过制造厂规定的温升值 II4.2.6 断路器动静触头、中间触头发热缺陷4.2.6.1动静触头、中间触头的温度>80^ I4.2.6.2 动静触头、中间触头的温度80°C>t>65°C II4.2.6.3 动静触头、中间触头的温度65C>t>55C m4.2.6.4 动静触头、中间触头温度未超标但相对温差超标*>35%计算公式5=(T1-T2)/(T1-T0)*100%T1:发热点的温度, T2:正常相对测点的温度, T0:环境参照体温度.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1 隔离开关TOC\o"1-5"\h\z1.1 出线端子板受力,严重变形 I1.2 隔离开关合闸后导电杆歪斜不在一直线上,但辅助触点闭锁装置良好 II1.3 引线螺栓及其它金属部位有严重电晕 m1.4 金属部件锈烂 m1.5 刀口部位接触不好不能正常运行 I1.6 线夹松脱损坏 I1.7有异物悬挂I1.8 动静触头部位接触不好但可以运行 II5.1.9 导电杆严重腐蚀 II1.10刀口脏污,刀口部位接触不好但不影响正常运行 m1.11导线、接线桩头振动或摆动幅度大 m1.12 机构箱腐蚀破损,雨天将漏水至继电器等二次元件 I1.13 操作中的拒分或拒合 I1.14自行误分合I1.15 倒闸操作时闸刀操作不到位 I1.16 操作机构缺锁或插锁脱落,操作机构机械闭锁失灵 I1.17 连杆断裂、脱落 I1.18 端子排爬电;接线桩头松动、发热或脱落 I5.1.19 隔离开关触头防雨罩损坏 II5.1.20 连杆有严重裂纹 II5.1.21 机械转动严重卡涩 II5.1.22 传动或转动部件严重腐蚀 II5.1.23电动操作失灵m1.24 机构箱内加热器不能投入 m1. 25 操作机构不灵活 m1. 26 连杆、底架锈烂 m1. 27 连杆有轻微裂纹 m1.28 定位销坏或不到位 m1.29 端子排锈蚀,脏污严重 m1.30 端子箱、机构箱箱门关闭不严 m1.31 电缆孔洞未封堵或封堵不严 m1.32 三相不同期超标 m1.33 操作熔丝座或空气开关损坏 m1.34 支柱绝缘子有裂纹、破损严重,有严重放电痕迹 I1.35 法兰开裂 I5.1.36 瓷裙损伤在2cm2以上,影响绝缘但可正常运行 II1.37 支柱绝缘子表面严重积污,雨雾天放电严重 II1.38 支柱绝缘子表面脏污,支柱绝缘子有轻微裂纹 m1.39瓷裙损伤在2cm2以下,尚不影响运行m1.40 有接地或短路现象 I1.41 铝包破损、芯线外露 I1.42护套破裂 II1.43 铝包外皮有擦伤或压伤痕迹 II5.1.44绝缘电阻低m5.1.45 辅助开关接触不良 m5.1.46 隔离开关刀口、转头发热缺陷5.1.46.1 刀口、转头的温度>130^ I5.1.46.2刀口、转头的温度130°C>t>100°C II5.1.46.3刀口、转头的温度100C>t>90C m5.1.46.4 刀口、转头温度未超标但温升超标>90C I5. 1. 46. 5 刀口、转头温度未超标但温升超标90C>t>60C II5. 1. 46. 6 刀口、转头温度未超标但温升超标60C>t>50C m5. 1. 46. 7 刀口、转头温度未超标但相对温差超标*>35%计算公式5=(T1-T2)/(T1-T0)*100%T1:发热点的温度,T2:正常相对测点的温度, T0:环境参照体温度。2 接地刀闸TOC\o"1-5"\h\z5.2.1接地刀闸分不到位,安全距离不够 I5.2.2 接地刀闸与接地点间的连线断股或锈烂严重 II5.2.3 接地刀闸合不到位 m5.2.4 接地刀闸操作把手断裂 m5.2.5 接地刀闸连杆插销断裂 m5.2.6 接地刀闸与主刀闭锁不能实现 II5.2.7 接地刀闸分合闸不到位或不能合闸 m.互感器1共性缺陷TOC\o"1-5"\h\z1.1 干式互感器外壳开裂 I1.2 互感器内有间歇性异常声响 I1. 3 充胶式互感器引线出口处溢胶 I1.4互感器喷油I1. 5 互感器电缆外皮龟裂铜线裸露 I1. 6 互感器末屏接地线的接头脱落 I1.7 互感器末屏接地线的接头接触不良 I6.1.8 互感器防雨罩脱落 II1.9 互感器金属外壳严重锈蚀 m1.10 互感器起火冒烟 I1.11 充油式互感器膨胀器异常 I1. 12 充油式互感器油变色 I1.13 充油式互感器油位低,到达下限 II1. 14 充油式互感器满油位 I1. 15 充油式互感器无油位 I1.16 互感器二次接线盒盖板密封不严 m1.17 互感器二次接线盒进水 I1.18 玻璃连通器式互感器油位计破损 I1.19 非连通器式互感器油位计破损 m1.20 引流线太紧 m1.21 引流线断裂 I1.22 互感器油位计外观模糊不清 m1.23渗漏油(不含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分压部分)1.23.1 形成快速油流(一般呈柱状或大面积流淌状),且油位下降快 I1.23.2 连续的滴淌,但油位下降不明显 II6.1.23.3挂油珠m1.23.4 明显且湿润的油迹 m2 电压互感器(含电容式电压互感器)2.1 电压互感器一次熔管夹具损坏 I2.2 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发生短路 I6.2.3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分压电容部分渗漏油I2.4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磁单元油位异常升高 I2.5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外壳接地用软铜线断股 m2.6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外壳接地用软铜线断裂脱落 II2.7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内部有异常放电响声 I2.8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放电间隙有放电声 I2.9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放电间隙瓷瓶破损 m6.3 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发生开路I3.2 电流互感器内连接接头、线夹发热缺陷

3.2.1 内连接接头、线夹的温度>80^ I6. 3. 2. 2 内连接接头、线夹的温度80°C>t>65°CII6. 3. 2. 3 内连接接头、线夹的温度65C>t>55CIII3. 2. 4 线夹接头温度未超标但相对温差超标*>35%计算公式5=(T1-T2)/(T1-T0)*100%T1:发热点的温度, T2:正常相对测点的温度, T0:环境参照体温度。.套管7.7.1变压器套管11.1 主变套管油位计无油位 I1.2 主变套管玻璃式油位计破裂 I1.3 主变套管指针式油位计破裂 I1.4 主变套管油位计外观模糊不清 m1.5 套管油变色 I1.6 形成快速油流(一般呈柱状或大面积流淌状),且油位下降快I1.7 连续的滴淌 I1.8挂油珠m1.9 明显且湿润的油迹 m1.10 末屏接地断线 I1.11 异常声响 I2 穿墙套管2. 1 穿墙套管导电螺杆轻微氧化 I2. 2 充气穿墙套管室压力低报警 II2. 3 充气穿墙套管室压力低闭锁 I2.4 穿墙套管储油罐油位低于下限值 II2.5 穿墙套管储油罐无油位 I2.6 穿墙套管储油罐外壳腐蚀 m形成快速油流(一般呈柱状或大面积流淌状),且油位下降快I连续的滴淌I挂油珠m2.10明显且湿润的油迹m2.11 末屏接地断线 I7.2.12异常声响I2.13 穿墙套管储油罐满油位 I7.2.14 硅橡胶套管漏胶 II7.7.3套管顶部柱头发热缺陷7.7.3.17.3.2柱头温度>80C I柱头温度80C>t>65C II7.3.3 柱头温度65^>t>55r III3.4 柱头温度未超标但相对温差超标*>35%计算公式5=(T1-T2)/(T1-T0)*100%T1:发热点的温度,T2:正常相对测点的温度, T0:环境参照体温度。8.电容器和耦合电容器1电力电容器TOC\o"1-5"\h\z1.1集合式电容器组油位异常,电容器油位接近下限 II1.2 集合式电容器组油位异常,电容器组无油位 I1.3集合式电容器组油位异常,满油位I1.4 放电线圈接地软铜线断股 I1.5 放电线圈接地软铜线断裂 I1.6放电线圈开路I1.7 电容器室内通风系统损坏(或部分损坏) I1.8 电容器箱体鼓肚(或破裂)I1.9电容器(或集合式电容器组)喷油I1.10 电容器(或集合式电容器组)内部有异常声响 I1.11 电容器在开关转运行后熔丝熔断,更换后再次熔断 I1.12电容器套管(熔丝端)金属盖帽脱落I1.13 电容器温度计损坏 I1.14 电容器套管有放电闪络痕迹 I1.15 电容器组电容与中性点铝排相连的铜线烧断 I8.1.16 电容器组熔丝频繁熔断 II8.1.17 电容器壳温过热温度>55°C I1.18 电容器熔丝端瓷套管顶部有渗油 I8.2 耦合电容器2.1 耦合电容器瓷瓶出现裂纹 I2.2 耦合电容器瓷瓶出现断裂 I2.3 耦合电容器引流线脱落 I2.4 耦合电容器引流线有放电现象 I2.5 耦合电容器与结合滤波器之间的引下线断开,不断放电 I2.6 线路接至耦合电容器的引下线偏紧,已将线路下拉 I8.2.7 线路接至耦合电容器的引下线弧垂过长 I8.2.8 耦合电容器末屏接地螺栓脱落(或接地线脱焊) I8.2.9 耦合电容器底部渗油 I8.2.10 耦合电容器底座腐蚀倾斜 II8.2.11 耦合电容器接地引下线严重锈蚀 II耦合电容器内部有异常声响I9.避雷器

9.19.1倍IITOC\o"1-5"\h\z2 避雷器泄漏电流超标:雨天或湿度大于85%时,避雷器的运行电流增加到正常值上限的1.2倍 II3 避雷器泄漏电流超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晴天或采用屏蔽安装时运行电流增加到正常值上限的 1.2倍I4 避雷器泄漏电流超标:雨天或湿度大于85%时,避雷器的运行电流增加到正常值上限的1.3倍 I5 避雷器泄漏电流超标:当避雷器运行电流下降到正常值下限0.9倍时 II6 避雷器计数器柜动 m9.7 避雷器底座有裂纹 II8 避雷器泄漏电流表指针卡针或无法正常指示 m9 避雷器泄漏电流表三相指示偏差较大,实际数据与标准不符 II10 避雷器铁遮拦损坏 m11 避雷器上部均压环倾斜(或损伤、变形)、均压环锈蚀严重 II12 避雷器内部有放电声(或异常声响)I13 避雷器接地引下线严重腐蚀或脱落 I14 避雷器放电次数表计进水、观察窗内有水雾 m9.15避雷器底座腐蚀严重m16 避雷器放电记录器模糊不清 m17 避雷器动作次数记录器(或在线监测表)上部小瓷瓶破损 m18 避雷器底座支撑绝缘子破裂 m19 避雷器在线监测仪模糊不清 m.避雷针1 倒塌或倾斜严重(有倒塌的险)严重锈蚀 I10.2避雷针倾斜较严重I10.3 构架接地引下线严重锈蚀 II4 避雷针底座腐朽严重 II10.5避雷针上部有倾斜m.设备构架1 构架开裂 I2 构架断裂 I11.3 构架倾斜严重 I11.4 构架损坏严重 I11. 5 构架风化露筋 II11.6 构架锈蚀严重 I7 水泥构架顶部封堵不严或未封堵 II11.8 基础下沉,移位严重 II11.9构架锈蚀较严重m11.10构架有裂纹m11.11构架倾斜m12 构架上存在异物 m

12.防误装置TOC\o"1-5"\h\z1 微机防误锁损坏不能正常操作 I12.2 微机防误锁锈蚀严重 II3 微机防误装置卡涩,不灵活m4 防误锁插销插不到位 m5微机防误与现场实际位置的编码不一致m12.6微机防误模拟失灵m13.13.接地网1 1 接地线(扁铁)断裂 I2 该接地的设备未接地 I13.3 接地引下线严重锈蚀 II13.4 地网腐蚀严重 II5 接地扁铁截面偏小m14.14.站内电力电缆1电缆铅包发生断裂1电缆铅包发生断裂I2电缆出现渗漏油I3电缆出现溢胶I14.4外包绝缘皮受损破裂II5外绝缘老化变脆I14.6接地线松脱、散股I14.7电缆头防雨帽出现裂纹I14.8电缆头严重积污II14.9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缆电缆发热缺陷14.9.1粘性浸渍绝缘电缆14. 9. 1. 1 内部温度>75^ I14. 9. 1. 2 表面温升>30 K I14. 9. 1. 3 内部温度75 °C>t>65 °C II14.9.1.4 表面温升30K>t>20K II14. 9. 1. 5 内部温度65 C>t>60 C m14.9.1.6 表面温升20K>t>15K m14.9.2充油电缆14.9.2.1 内部温度>95C I14.9.2.2 表面温升>40K I14.9.2.3 内部温度95C>t>85C II14.9.2.4表面温升40K>t>30K II14.9.2.5 内部温度85C>t>80C m14.9.2.6表面温升30K>t>25Km14.9.3交联聚乙烯电缆14.9.3.1 内部温度>105C I14.9.3.2表面温升>50K I14.9.3.3内部温度105°C>t>95°CI14.9.3.4表面温升50K>t>40KI14.9.3.5内部温度95C>t>90Cm14.9.3.614.9.414.9.4.114.9.4.2表面温升40K>t>35K橡胶绝缘电缆内部温度>80C I表面温升>35K Im14.9.4.3内部温度80C>t>70CI14.9.4.4表面温升35Kt>25KI14.9.4.5内部温度70C>t>65Cm14.9.4.6表面温升25K>t>20Km14.1014.10.114.10.1.114.10.1.2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发热缺陷充油绝缘电缆内部温度>75C I表面温升>40K I14.10.1.3内部温度75C>t>65CI14.10.1.4表面温升40K>t>30KI14.10.1.5内部温度85C>t>80Cm14.10.1.614.10.214.10.2.114.10.2.2表面温升30K>t>25K交联聚乙烯电缆内部温度>100C I表面温升>50K Im14.10.2.3内部温度100C>t>90CI14.10.2.4内部温度75C>t>65CI14.10.2.5内部温度90C>t>80Cm14.10.2.6表面温升40K>t>35Km15.变电站逆变电源(UPS电源)设备TOC\o"1-5"\h\z1 逆变电源装置或UPS的交流输出异常 I15.2逆变电源装置或UPS故障I15.3逆变电源装置或UPS输出过载I4逆变电源装置或UPS的交、直流输入电源单路出现异常 II16■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1 测控装置和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电源消失 I2 测控装置、保护装置和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通信中断或死机 I3 双网络结构的系统出现双网络通信故障 I4 单网络结构的系统出现网络通信故障 I5 远动机死机或模块异常 I6 操作员工作站(有人值班变电站)两台死机 I16.7 综自系统感染病毒 I16.8 一类遥信信号误漏报 I16.9 全站或单个间隔同时出现遥测数据、遥信信号长时间不刷新 I16.10 变电站系统的电气接线图、设备名称与现场不符或遗漏 II16.11 操作员工作站单台死机或模块异常 II16.12 系统的遥控操作发生拒动 II16.13 遥测数据多个出现异常 II16.14 n、m类遥信信号多个误漏报 II16.15 智能设备(如直流系统、消防系统、逆变电源装置或UPS、消弧线圈、小电流接地等)通信中断 II16.16 遥控操作返校超时 II16.17 系统的声、光、色报警功能出现异常(有人值班变电站) II16.18 系统的双网络结构出现单网络通信故障 II16.19 系统的曲线、棒图、报表等功能异常 m16.20 GPS装置异常 m16.21 系统对时功能异常 m16.22 间隔层保护装置通信中断 m23 普通遥测数据单个出现异常 m集控系统设备1 一类遥信信号误漏报 I2 系统下属的所有变电站或单个变电站同时出现遥测量、遥信量长时间不刷新 I3 系统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通道出现单通道或双通道中断或异常 I17.4系统出现双网络通信故障I5 系统的工作站、服务器死机或模块异常 I6 集控系统感染病毒 I7系统下属的各变电站电气接线图、设备名称与现场不符或遗漏 II系统的遥控操作发生拒动I系统的声、光、色报警功能出现异常I遥测数据多个出现异常I17.11 I、m类遥信信号多个误漏报 II系统出现单网络通信故障I系统的曲线、棒图、报表等功能异常m14 系统的gps装置异常 m系统对时功能异常m遥测数据单个出现异常 m18・直流系统1 蓄电池以及蓄电池巡检仪1.1 蓄电池短路、开路、极板断裂 I1.2 蓄电池总熔断器熔断 I1.3 蓄电池外壳破损电解液外漏 I1.4 蓄电池炸裂以及内部冒烟、有焦味I1.5蓄电池防爆阀动作I18.1.6 交流电失电时蓄电池组端电压快速下降并低于180V I18.1.7 极柱、螺丝、连接条爬酸或腐蚀,且数量达到整组蓄电池的20%及以上 I18.1.8 2V蓄电池单体电压低于1.9V或高于2.4V;12V蓄电池单体电压低于11.4V或高于14.5V II18.1.9 蓄电池温度异常,温度差值大于10°C。 II18.1.10 蓄电池壳体异常,如鼓胀 II18.1.11蓄电池容量容量小于80%放电容量 II18.1.12 蓄电池浮充电压偏差值超过±0.05V,且偏差蓄电池个数超过整组的5% II18.1.13 个别蓄电池极柱、螺丝、连接条爬酸或氧化腐蚀 II18.1.14 蓄电池极柱松动发热、接触不良或弯曲 II18.1.15 蓄电池室内温度调节设备运转不正常或损坏 II18.1.16 蓄电池巡检装置故障或通信中断 II18.1.16蓄电池采集引线断线II18.1.17 蓄电池室运行环境温度超过30r II18.1.18 蓄电池巡检装置数据不准确 m18.1.19 蓄电池单体外壳温度高于整体平均值5°c m18.1.20蓄电池室内通风设备(如排气扇)损坏m18.1.21 蓄电池极柱防氧化剂涂料脱落 m18.1.22 蓄电池外部赃污 m18.2充电装置(包括高频开关电源模块以及监控模块)18.2.1充电装置交流电源故障或中断I18.2.2 充电装置整体停运 I18.2.3 充电装置直流输出电压低于187V或高于253V I18.2.4 自动电压调节或手动电压调节失灵 I18.2.5 充电装置自动或手动不能稳流稳压 I18.2.6 两个及以上高频开关模块故障 I18.2.7直流系统失地I18.2.8 控制母线或合闸母线没有电压 I18.2.9 控制母线或合闸母线回路上空开损坏 I18.2.10 交流接触器故障 II18.2.11 交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故障 II18.2.12各类变送器、传感器、分流器损坏 II18.2.13 一个高频开关模块故障 II高频开关模块风扇损坏 I电压调节装置自动调节异常 I电压调节装置手动调节异常 I有一路交流电源故障或中断 I18.2.18 充电装置直流输出电压低于198V或高于242V II18.2.19 充电装置的监控模块显示异常或无显示 II18.2.20充电装置的监控模块故障I18.2.21 充电装置的监控模块交流输入电压异常报警 II18.2.22 充电装置的监控模块控制母线或合闸母线电压异常报警 II18.2.23 直流母线绝缘电阻小于10MQ II18.2.24 充电装置的监控模块通信异常 I18.2.25 屏柜上电压表、或电流表、或显示装置损坏 II18.2.26 充电装置指示灯不亮或损坏 m18.2.27 闸刀操作不灵活 m18.3 联络柜及直流馈线柜及绝缘监察装置(含接地巡检)、事故照明柜18.3.1 直流馈线屏内接线松动或断线 I18.3.2 馈线直流空开跳闸或熔断器熔断 I直流系统失地ITOC\o"1-5"\h\z18.3.4 直流空开级配不满足要求(如各馈线回路上级直流空开与下级直流空开级差小于两级) I18.3.5 屏柜空开或闸刀操作不灵活 II18.3.6馈线直流空开损坏II18.3.7 事故照明回路不能自动切换 II18.3.8 事故照明交流逆变器损坏 II18.3.9 事故照明柜空开损坏 II18.3.10 绝缘监察装置无显示或显示异常 II18.3.11 绝缘监察装置故障或通信异常 II18.3.12 绝缘监测传感器损坏 II二、线路设备序号 缺陷内容 缺陷类别1.线路1.1杆塔1.1.1 杆塔倾斜和挠度1.1.1.1 杆塔倾斜,可能导致倒塔ITOC\o"1-5"\h\z1.1.1.2 杆塔明显倾斜,需要定期监视或采取临时加固措施 II1.1.1.3 杆塔存在偏移,有发展趋势 m1.1.1.4 杆塔存在偏移,没有发展趋势 m1.1.2 横担倾斜和歪扭1.1.2.1 可能断线、倒塔或倾塔 I明显倾斜,需要加固I1.1.2.3 变形、倾斜,有发展趋势 m1. 1. 2. 4 变形、倾斜,没有发展趋势 m1.1.3 铁塔主材1. 1. 3. 1 变形、弯曲,可能导致倒塔 I1.2.3.2 变形、弯曲,需要定期监视或采取临时加固措施 II变形、弯曲,有发展趋势m变形、弯曲,没有发展趋势m1.1.4 钢件、钢管杆杆脚及水泥杆、钢管杆杆段焊缝锈蚀1.1.4.1 主材锈蚀失去应力支撑,可能断裂导致倒塔(杆)ITOC\o"1-5"\h\z1.1.4.2 一般塔材锈蚀严重,截面超过1/3 I1.1.4.3 主材锈蚀严重 II1.4.4 一般塔材锈蚀,截面1/5〜1/3 II1.1.4.5 角铁、螺栓部分轻微锈蚀,但不影响运行 m1.1.5 角铁和螺栓被盗、丢失TOC\o"1-5"\h\z1.5.1 主材连接抱角铁或螺栓被盗,以致一腿及以上失去受力 I1.5.2 一个组合段内斜材或螺栓被盗丢失50%及以上 I1.5.3 主材连接抱角铁、螺栓或一个组合段内角铁、螺栓被盗、丢失,松动20%〜50%1.5.4 一个组合段内塔材或螺栓被盗、丢失,松动20%以下 m1.6 水泥杆老化、裂纹、破洞1.6.1 叉梁断裂,杆身有明显暴胀 I1.6.2 突发性纵向裂纹且变化较快 I1.6.3 严重老化、水泥脱落、钢筋外露,破洞面积达900cm2及以上以及断筋 I1.6.4 纵向裂纹较多较大,但裂纹发展较慢 II1.1.6.5 老化、水泥脱落、钢筋外露,破洞达25〜900cm2 II1.6.6 水泥杆出现数根裂纹 m1.1.6.7表面老化,表层水泥酥松、脱落,破洞面积达25cm2以下 III1.6.8 水泥杆出现细微裂纹 m1.6.9 表层水泥脱落,破洞面积达12cm2以下 I1.7 横担鸟窝及抛挂物下垂1.7.1 与导线间隙不满足安全距离 I1.7.2 与导线间隙满足安全距离,但可能影响运行 II1.1.7.3 横担有鸟窝、蜂窝满足安全距离,但不影响运行 m横担有抛挂物满足安全距离,但不影响运行 m1.1.8 杆塔标志1.1.8.1 同杆架设双回塔杆号牌左右回路错挂,或喷刷的线路名称、编号左右回路错编 II1.1.8.2 同杆架设双回路塔横担无警示色标 m1.1.8.3 杆号牌、相位牌、警告牌丢失、损坏 m1.1.8.4 杆塔喷刷的线路名称、编号、相位色字迹不清 m2导线、地线(耦合地线)、避雷针1.2.1 钢芯铝绞线损伤、断股的按断股论1.2.1.1 钢芯断股,同一处断股损伤截面超过铝股总截面25%(凡单股损伤深度超过直径1/2的按断股论处)ITOC\o"1-5"\h\z1.2.1.2 金钩、破股使钢芯或内层铝股形成永久性无法修复的变形 I1.2.1.3 导线因过流或其它原因发生过热而丧失原有机械强度 I1.2.1.4 断股损伤截面占铝股总截面7%〜25% II1.2.1.5铝线严重腐蚀 II1.2.1.6 金钩、硬弯、歪扭变形、闪络烧伤、严重松股 II1.2.1.7 连续损伤长度超过一组补修金具允许补修的长度 II1.2.1.8 断股损伤截面占铝股总截面7%以下 m1.2.1.9 歪扭、松股、磨伤。 m1.2.2 铝包钢绞线损伤、断股1.2.2.1 断股损伤截面超过铝股总截面10% I1.2.2.2 断股损伤截面占铝股总截面5%〜10% II1.2.2.3 断股损伤截面小于铝股总截面5%以下 m钢绞线损伤、断股1.2.3.1 断股损伤截面超过总截面17% I1.2.3.2金钩严重,形成无法修复的永久性变形I1.2.3.3 断股损伤截面占总截面5%〜17% II1.2.3.4 金钩较严重 II1.2.3.5 断股损伤截面小于总截面5%以下 m1.2.4 架空地线锈蚀1.2.4.1 腐烂非常严重,锈蚀截面占总截面的1/3及以上I1.2.4.2 腐烂严重,锈蚀截面占总截面的1/5〜1/3 II1.2.4.3 锈蚀截面占总截面的1/5以下m1.2.5导、地线上抛挂物(气球、风筝、稻草、绳带等)1.2.5.1 与相间或对地间隙不满足安全距离 I1.2.5.2与相间或对地间隙满足安全距离,但可能影响运行II1.2.5.3 导、地线上悬挂异物满足安全距离,且不影响安全运行 m1.2.6导线、地线、跳线弛度1.2.6.1 档距内导线驰度误差大于10%或小于-5%,三相驰度不平衡大于600mm II1.2.6.2 导线跳线太长,在最大风偏情况下有可能引起对地放电 II1.2.6.3 档距内导线驰度误差超过:110kV及以下+5%,-2.5%三相不平衡超过:110kV及以下200mm。垂直排列的相分裂导线弧垂偏差超过:+80mm、-0mm。TOC\o"1-5"\h\z导线跳线对地距离超过±100mm,歪扭变形 m1.2.7避雷针1.2.7.1 与杆塔固定部件腐烂严重,随时有可能倾倒 I1.2.7.2 与杆塔固定螺栓松动、丢失,锈蚀严重 II1.2.7.3 一般锈蚀 m1.2.8其它1.2.8.1补修管开裂 II1.2.8.2导、地线松股m1.2.8.3 相分裂导线混绞 m1.2.8.4 铝包带绕向与导线外层绞向不一致 m1.3金具1.3.1 导线连接器(接续管、压缩型耐张线夹及连接压板、并沟线夹)1.3.1.1 严重发热,温度高于130°C并与导线温差达30^以上,发红,明显冒烟 I1.3.1.2 发热,温度高于110C并与导线温差达20C以上 II1.3.1.3 运行中探伤和检修中发现连接器内断股、钢芯烧伤、裂纹、压接不良 II1.3.1.4 发热,温度高于90C并与导线温差达10C以上 m1.3.1.5 导线连接器温度未超标但相对温差超标8仑35%计算公式8=(T1-T2)/(T1-T0)*100%T1:发热点的温度, T2:正常相对测点的温度, T0:环境参照体温度1.3.2 连接金具TOC\o"1-5"\h\z1.3.2.1 锈蚀截面占总截面的1/3及以上 I1.3.2.2裂纹I1.3.2.3 线夹螺栓脱落,导、地线随时有可能自挂架中脱出 I1.3.2.4 锈蚀截面占总截面的1/5〜1/3 II1.3.2.5 严重磨损、变形、开焊,无螺帽的螺栓缺少开口销 II1.3.2.6线夹锈蚀,螺栓松动脱落,导、地线在线夹内滑动,跳出线夹船体 II1.3.2.7 锈蚀截面占总截面的1/5以下mTOC\o"1-5"\h\z1.3.2.8 磨损变形,螺栓松动,缺少螺帽、垫圈 m1.3.2.9 开口销折断、裂纹,开口角度小于60°,或用线材代替,脱出m1.3.3 防振金具1.3.3.1 阻尼线自线夹脱落,足能引起相间短路 I1.3.3.2 阻尼线自线夹脱落,与另一相导线的距离接近至:110kV--1m II1.3.3.3 防振锤滑动、偏斜、锈蚀、钢丝断股、脱落 m1.3.3.4 阻尼线变形、磨损、断股、滑动 m1.3.3.5 预绞丝松散、断股或烧伤 m1.3.4 拉线及拉线金具1.3.4.1 一条拉线失去或即将失去作用 I1.3.4.2 拉线受损(锈蚀、断股、被移位)可能失去作用 II1.3.4.3拉线、UT线夹、NX线夹、拉线棒或抱箍锈蚀,锈蚀深度:①36mm及以上超过4mm,①36mm以下超过2mm II1.3.4.4 拉线受力不均匀,部分松弛、松股 m1.3.4.5 拉线、拉线棒及部件锈蚀 m1.3.4.6 拉线与拉线交叉处互相摩擦 m1.3.4.7 拉线及UT线夹被埋土中或离地小于30cm,或被水浸淹 m1.3.4.8 拉线上挂有低压线、通讯线、广播线等及攀附植物、悬挂物等 m1.3.4.9拉线缺少螺帽、开口销m1.3.5其它1.3.5.1 均压环、屏蔽环、间隔棒锈蚀及螺栓松动、偏斜 m1.3.5.2 金具镀锌层局部破损、剥落、缺锌 m1.3.5.3 金具有缺件、毛刺、沙眼、气泡、飞边及表面粗糙不光滑 m1.3.5.4 重锤及其挂板腐烂脱落 m1.4绝缘子1.4.1 悬式绝缘子1.4.1.1 每串瓷瓶中零值或低值瓶、雷击闪络的数量:35kV--3片中有1片及以上;110kV--7片中有3片及以上;TOC\o"1-5"\h\z(实际片数增加,允许出现的低值、零值瓷瓶也相应地增加) I1.4.1.2 碗头、球头锈蚀、破损严重,影响运行 I1.4.1.3 裙盘脱落,弹簧销严重腐烂、脱落 I1.4.1.4 夜巡可见爬电短接的绝缘子数量达到串长20-30%并且出现密集,持续橘黄色短电弧,声响大I每串瓷瓶中零值或低值瓶、雷击闪络数量:110kV--7片中有2片;(实际片数增加,允许出现的低值、零值瓷瓶也相应地增加) II1.4.1.6 碗头、球头锈蚀较严重 II1.4.1.7 瓷盘歪斜较严重,弹簧销有腐烂缺销现象II1.4.1.8 夜巡可见爬电短接的绝缘子数量达到串长10〜20%,并且出现紫色刷状放电 II1.4.1.9 110kV、220kV有1片零值或雷击闪络; m1.4.1.10 夜巡可见紫色轻微放电现象,轻微放电 m1.4.1.11 碗头、球头锈轻微锈蚀 m1.4.1.12 绝缘子表面有麻伤 m1.4.2 合成绝缘子1.4.2.1 端部金具出现连接滑移现象 I

1.41.4.2.21.4.2.31.4.2.41.4.2.51.4.31.4.3.11.4.3.21.4.3.31.4.3.41.4.3.51.4.3.61.4.3.71.4.3.81.4.3.91.4.41.4.4.11.4.4.21.4.4.31.4.4.41.4.51.4.5.11.4.5.21.5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向基础发展1.5.101.5.111.5.121.61.6.11.6.21.6.31.6.41.6.5TOC\o"1-5"\h\z严重老化、破损、开裂及憎水性能失效 II老化、磨损、变形 m伞裙粘接处出现脱胶现象 m钢化玻璃绝缘子自破4片及以上I碗头、球头锈蚀严重 I夜巡可见爬电短接的绝缘子数量达到串长20〜30%并且出现密集,持续橘黄色短电弧,声响大I自破2〜3片II碗头、球头锈蚀较严重 II夜巡可见爬电短接的绝缘子数量达到串长10〜20%,并且出现紫色刷状放电 II自破1片m夜巡可见紫色轻微放电现象,轻微放电声 m碗头、球头轻微锈蚀 m瓷横担可能导致导线脱落或瓷横担断裂 I瓷横担严重偏斜、御线松动、断股、烧伤 I瓷横担偏斜,有发展趋势 m瓷横担偏斜,没有发展趋势 m悬垂串倾斜悬垂串倾斜超过15°,顺线路方向偏移值超过300mm II悬垂串倾斜在7.5〜15°,顺线路方向偏移值在300mm及以下 m基础杆塔基础塌方,其中一腿已失去地基支撑 I杆根、杆塔基础已被洪水冲刷 I杆塔边缘随时可能发生山体大滑坡 I塌方点距杆塔基础或拉线盘边缘水泥杆3m,铁塔5m之内 II基础及拉线基础下沉或上拔,基础有裂纹损伤、疏松,周围土壤明显突起或沉陷 II基础护坡下沉、裂纹、塌方或被雨水冲刷 m基础及其上坡无排水沟或排水沟被堵塞 m基础被水土冲刷、缺土或常浸于水中 m基础周围防洪设施坍塌或损坏,塌方点距杆塔基础或拉线盘边缘水泥杆3m,铁塔5m范围,但有可能m加固的杆塔、拉线基础损坏 m堆放谷物、草料、易燃物、易爆物,倾倒酸、碱盐等化学物品和垃圾杂物及影响安全的其它物品 m在周围修筑畜圈、围墙或围栏 m接地装置接地引下线腐烂、断落,锈蚀深度1/2及以上 II接地装置与杆塔接触不良 II接地射线外露、断落、丢失、被开挖 m接地电阻超出设计值 m接地引下线螺栓无法解开,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