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行业面临的挑战分析_第1页
连接器行业面临的挑战分析_第2页
连接器行业面临的挑战分析_第3页
连接器行业面临的挑战分析_第4页
连接器行业面临的挑战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连接器行业面临的挑战分析创建学习型企业彼得˙德鲁克在1988年就指出:“我们正在进入变革的第三阶段:从命令一控制型组织、分成许多部门与科室的组织,转变为以信息为基础、由知识专家组成的组织……但是,我们还远没有做到真正建立起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这是将来会遇到的管理上的挑战。”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企业必须以知识作为决策及决策之后的资源分配工作的根据和基础。也就是说,企业要建立新的组织机制,使之懂得如何倾听市场的条件信号,从所听到的内容及其经验中学习,然后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自身能力,以其创造并满足顾客的产品和服务领先于他人。企业对倾听、学习和领先这三项挑战性工作做得如何,将决定其业务经营的成功或失败程度。(一)倾听倾听,或称探察,是指企业感知外部世界的所有活动。企业倾听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建立知识基础,以便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市场调研一直是企业常用的感知手段。但过分依赖市场调研部门,乃至完全依赖营销部门来倾听,并不能保证企业通过有效的倾听达到成功决策。通过相当狭小的感知渠道寻求众多对象的反映,调研机构和信息处理人员对信息的控制、保管和理解,都会成为企业有效倾听的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企业需要建立跨职能决策体系,设计出能促进信任、共享信息、积累知识和建立学习制度的各种决策方法。有效倾听必须保证企业能听取多种声音。这些声音主要来自与企业决策休戚相关的三,组群体:顾客、社区和企业。其中,顾客包括消费者和相关销售系统中的个人;社区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特殊利益集团和竞争者;企业除自身外,也包括供应商和投资者。倾听多种声音的目的是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多种声音往往会互相冲突,如洗衣粉生产商可能发现顾客想要含磷的洗衣粉洗出“更加洁白”的效果,而社区则要求禁止磷化物污染公共水源,使水“更加干净”。这时,企业(股东和员工)则要求生产一种既令顾客满意,又符合企业对环保的责任感,而且还能盈利的产品。企业的责任是,充分听取三大群体的意见,了解和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进行合作和造成冲突的可能性和条件,以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二)学习通过倾听取得的信息,需要转化为进行决策所需要的情报、知识、理解和智慧,否则就不会使企业得到任何改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企业的学习体系。企业欲在快速变化的复杂环境中获得成功,必须要求其每一个成员不断地学习、快速地学习,同时也必须要求这些个人学习有益于强化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环境所拥有的共同知识(即组织知识),促进个人行为与建立在组织知识之上的集体行动保持一致。组织知识是每一个组织成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与集体相关的知识中得到一致认可、共同拥有的那部分知识。组织知识不是所有人知识的总和,而是相关的和共同的知识,是个人知识的有机综合。它比任何个人知识丰富得多,而且为所有与之相关的人深刻理解和内部化。企业学习系统不仅要重视解决将个人学习和建立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共识)问题,而且要解决彼此独立的职能部门的组织知识与其他组织成员的共享问题,亦即将部门相对福狭的各自“共识”,转化为企业组织知识问题。为此,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相互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还必须将每一项业务程序视为学习过程,明确地将业务程序设计成鼓励学习并从中获得知识的程序。完成一项业务程序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状态。例如,在开发和设计一种新型汽车时,来自销售和服务、生产工艺、工程制造等部门和设计室的人需要有共同知识,以便能够共同明确规定设计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这个共享知识的过程应当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充分利用各自的知识状态,包括其根据经验获得的信息。这些人一致同意共享的信息就是该业务程序的组织知识状态。企业可以通过连续执行共同业务过程,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组织知识状态,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三)领先倾听和学习的结果,必须落实到做出更好的决策而实现“领先”上。这里的领先是指通过决策过程而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许多企业都有领先的追求。实践证明,达到领先不易,保持领先更难。能持续领先的企业,大都具有下列共性。(1)系统地倾听顾客和社区、竞争对手及企业内部的声音;(2)系统地学习上述声音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道理,以及把这些声音综合起来的方法;(3)拥有促进倾听和学习以及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共同业务程序;(4)企业要具备这些领先要素,就必须建立一个决策网络,把组织的战略方针同资源分配和许多为实行该方针必须做出的决策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的这种决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有下面两点。(1)以资源分配来定义决策。即认为决策实质上是决定如何分配资金、信息、人员、时间及其他企业资源。这一认识将有利于决策的执行和分清责任。如提高市场占有率决策就是用具体的资源分配来降低价格、加强促销、改进产品特性等。这样定义决策,有利于经理执行并对其执行结果负责。另外,也有利于决策者明确地解决相关的各种冲突。如决定提高市场份额,就意味着用于其他业务单位的资源有可能减少。决策者必须预先解决这些冲突,否则,决策的执行就会受到干扰。(2)建立以市场为依据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是组织负责做决策和负责执行决策的两组人员进行有条理的对话。这两组人员共同学习、工作,建立起决策所依据的知识,在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即确定问题、提出备选方案、分析和建立联系)充分对话。企业决策网络最终使组织知识得以不断增加,并以此加强了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保证了企业能更好地实施市场(顾客)导向的营销观念。成长性分析(一)连接器市场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Bishop&Associates统计数据,2018年至2020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分别为667.10亿美元、641.69亿美元及627.27亿美元,虽然自2018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达到峰值后出现下滑,但2019及2020年的市场规模与2018年以前年度相比,仍呈现明显的增量。随着5G、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智能家电、物联网、移动医疗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连接器仍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Bishop&Associates预测,全球连接器市场在2025年将达到828.37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发展前景可观。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连接器市场。根据Bishop&Associates统计数据,2018年至2020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分别为209.33亿美元、194.77亿美元及201.84亿美元,占全球连接器市场份额的比例为31.38%、30.35%及32.18%,总体呈扩大趋势。借助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及结构调整的契机,中国制造业加速成长,尤其在5G技术应用、AI、云计算、物联网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对高端连接器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国连接器市场在规模和深度上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在国内连接器应用领域及市场规模拓展的同时,连接器的进口进程加快。国内连接器制造企业通过不断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凭借更为贴近客户以及反应迅速等优势,通过加强工艺与成本管控,生产的连接器在产品质量、工艺性能、技术水平等方面与进口产品的差距不断缩小,且相同性能的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的背景下,国产连接器产品呈现出逐步替代进口产品的趋势,国内市场份额占比不断提高。(二)手机出货量变化趋势体现出连接器行业需求逐步回暖产品广泛运用于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行业,终端产品的消费市场发展情况决定了上游连接器产品的市场容量和利润水平。IDC及信通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全球手机、全球智能手机、中国手机及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在5G商业化部署不断加速的背景下,5G手机将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的新动能,带动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回暖,同时随着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手机市场需求亦将有所反弹,手机出货量连续下滑的局面将被扭转。2021年6月,IDC发布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预测:2021年,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3.8亿台,比2020年增长7.7%。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到2022年,年同比增长3.8%,出货量总计14.3亿台。全球众多已部署5G网络的市场,正在继续向5G设备迁移,而新兴市场,在疫情影响放缓之后,展现出了对中低端4G手机的强劲需求。展望未来,IDC预计,个位数的低增长将持续到2025年,五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3.7%。对于2021年上半年国内手机的销售情况,信通院亦发布报告:2021年1-6月,国内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保持快速增长,出货量1.74亿部,同比增长13.7%,其中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71亿部,同比增长14.8%,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8.2%。,该数据表明国内手机市场已逐步复苏。在手机出货量回升的同时,随着5G等新技术的推出,手机等终端产品在硬件性能、产品外观、软件内容等多个维度实现了功能的全面升级。终端产品新功能、新应用、智能化、轻薄化等创新带动了连接器的需求变化:新功能、新应用导入及智能化和轻薄化趋势使得连接器数量同步增多,同时终端产品内部结构设计更加紧凑,层次和精度共同提升,对连接器的性能和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从而带动整个连接器产品功能及价值量的提升。随着连接器产品需求数量和产品价值量的提升,行业需求逐步回暖。(三)消费终端产品竞争格局变化为连接器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全球连接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终端手机品牌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向头部品牌集中,进一步加剧了行业洗牌。根据IDC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集中度延续了过去几年逐步提升的趋势,2020年前五大智能手机品牌市场份额已达到71.3%。在国内市场,根据IDC的统计数据,2018年至2020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厂商前五大市场份额为87.5%、93.5%及96.5%,行业集中度愈发明显。手机终端品牌的结构性调整将为上游连接器优秀厂商带来发展机会。由于终端品牌对供应商的产品和工艺研发、准时交付、品质管控等各方面均制定有严格的标准,行业内竞争实力较弱的中小厂商的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而在响应速度、设计研发能力、生产工艺、品质管控等方面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连接器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及资源,产业集中度趋势进一步加强。(四)产品不断创新,更新速度较快连接器产品的技术特性受下游行业的技术发展影响较大,每一次的技术进步和变迁都会给整个产业带来巨大变化甚至是革命性的影响,从而推动连接器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近年来,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蓬勃发展,以及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逐渐融合,引领连接器向着高速化、微型化、高性能的方向发展。以数据传输运用为例,从早期USB1.1的最大传输速度为12Mbps,到USB2.0时最大传输速度为480Mbps、在USB3.1Gen2则将传输速度提高到10Gbps,其通讯模式也从半双功提升至全双功,以满足高速传输的要求。除了速度的提升之外,消费电子产品轻薄化的发展趋势,促使连接器的外观尺寸也越来越迷你,以USB的发展来看,近年来在智能手机的带动下,由应用广泛的标准型A、BType到Mini系列,2007年因应行动通讯需求发展出Micro系列产品,以及目前的USBType-C,其外观尺寸已缩小6倍之多,除轻薄化之外,Type-C接口还具有支持正反拔插、传输速率快和传输功率高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消费电子接口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有可能成为统一的接口标准。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连接器是电子产品器件、组件、设备、子系统之间实现连接的功能元件,起到传输能量和交换信息的作用,可以增强电路设计和组装的灵活性,其应用领域几乎囊括所有需要电信号、光信号传输和交互的场景,是构成整机电路系统电气连接必不可少的基础元件。(一)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连接器作为连接系统、子系统或组件的桥梁,实现电流与信号的接通、断开或转换,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通讯、计算机、汽车、工业、家用电器等领域,现已成为电子信息基础产品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数据与通信、电脑及周边、消费电子等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总体呈扩大趋势。根据Bishop&Associates统计数据,连接器的全球市场规模已由2011年的489.23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627.2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0%。连接器下游行业庞大的市场需求,为连接器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连接器市场规模将不断增长。(二)我国连接器市场高速发展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呈现强劲增长的趋势,成为推动全球连接器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Bishop&Associates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连接器市场中,中国销售额占比达到32.18%,已经超越北美、欧洲等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连接器市场。在全球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过程中,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推进,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制造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了量与质的双重提升。中国在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的同时,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幅提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国内制造业向着更广、更深层次发展,扩大了广泛应用在各种产品中的连接器市场规模。中国连接器制造整体水平得到迅速提高,连接器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中国成为全球连接器市场最有发展潜力、增长最快的地区。根据Bishop&Associates统计数据,2011-2020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由112.96亿美元增长至201.8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66%,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等连接器应用领域在我国迅速发展,同时由于连接器产品革新不断,在部分领域进程持续加速,及其在新能源汽车、商用5G等新兴产业拓展应用场景,我国连接器行业空间广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三)行业下游应用广泛,需求充足连接器作为电子元件行业的重要细分行业,应用广泛,既存在于日常使用的消费电子产品中,也出现在高端国防产品中,在通信、汽车、工业、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也都处处发挥作用,各个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都将为连接器市场带来新的上升空间。(四)手机及周边产品对连接器的需求分析1、全球手机市场概况手机及周边产品是连接器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近年来,通信技术升级速度加快,新技术层出不穷,手机行业随之经历了一系列的更新换代。在2G时代,手机大多为功能机,内部结构相对简单,3G技术商用使得智能手机的概念落地,历经十多年发展,手机市场目前已逐步进入5G时代。受益于通信技术和手机零部件的不断升级带来的历次换机潮,全球手机市场维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根据IDC统计数据,全球手机出货量由2011年的17.18亿部增长至2018年的18.91亿部,出货金额由2011年的3,049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4,950亿美元。自2018年始,全球手机市场增长放缓,但规模巨大的存量市场,确保了换机时代的市场规模。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引发的移动终端产业的变革和跨界融合,使得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不断替代,智能手机产品得到迅速普及,成为目前最主要的智能终端之一。根据IDC统计数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从2011年的4.95亿部增长至2020年的12.92亿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25%。在经历2017年之前的高速发展后,2017年至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下降,但随着5G网络的普及,终端消费者产品更新需求上升,智能手机的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出货量仍保持较大规模,未来智能手机将始终在手机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呈现出较高的市场集中度,排名前五的三星、苹果、华为、小米、vivo,市场占有率已超过70%。自2007年起苹果推出初代iPhone,同时三星发力智能手机业务,诺基亚长达超十年的世界第一地位受到冲击,其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在2011年发生断崖式下跌,自此诺基亚退出全球智能手机主流厂商队列。2012年后,中国品牌华为加速崛起,全球布局,发展至今与苹果、三星共同成为智能手机市场领军企业。随着小米、vivo等国产品牌智能手机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其市场占有率逐步跻身世界前列。各主流手机厂商在产品定位、海外市场、渠道建设等方面各具优势,品牌、渠道和技术等竞争力持续强化。2、中国手机市场概况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地增强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成为国内手机市场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28,844元增长至2020年的43,834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10,489元增长至2020年的17,131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52%。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手机产品生产和消费市场,根据信通院统计数据,2020年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3.08亿部。随着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和消费能力的持续增强,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需求不断上升;同时,通信、信息和娱乐的融合也推动了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智慧化、无线化、便携化等方面的创新配合通信技术的升级为行业带来新的换机周期,智能手机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推广于市场,整个产业保持着较高的活跃性。近年来,国内智能手机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整体出货出现疲弱态势,市场需求主要以更新换代为主。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5G进入商用元年,同年8月,国内第一款5G手机正式发售,5G产品的出现有望拉动智能手机出货恢复温和增长。IDC预计,截至到2021年,有40%的手机用户将切换为5G手机。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形成了华为、OPPO、vivo、小米、苹果五大主流手机厂商的竞争格局。华为在国内通过凝聚品牌拉力、加速产品的科技创新,以及深度掌控渠道体系三个方面的优势,继续领跑国内市场。OPPO、vivo、小米均布局多产品线覆盖不同价位、研发差异化功能及同时布局线上线下市场。苹果因其较好的产品设计、良好的用户体验,以及不断追求创新的优势,在高端市场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手机市场主流厂商经过多年深耕中国市场,在品牌与渠道的优势基础上持续推出新品、不断进行产品性能升级优化,以保持及扩大其市场份额。3、新兴手机市场概况近年来,欧美、中日韩等成熟市场的智能手机普及率较高,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已整体进入存量市场阶段;而以非洲、印度等为代表的手机新兴市场,手机行业起步较晚,功能手机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智能手机普及率低,手机新兴市场存在较大的增长潜力。手机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尚有一定比例的人口未使用上手机或者无法负担智能手机及其配套数据服务,同时因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3G、4G网络未完全取代2G网络,因此功能手机仍是众多新兴市场民众的首选;另一方面,受电力供应短缺、跨运营商通讯费用较高等因素影响,以非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消费者具有拥有多张SIM卡及同时携带两部手机的使用习惯,这种使用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功能手机的生命周期。综合而言,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电力水平、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对通信技术要求较低、耗电量低但可满足基本通信需求的功能机在全球主要新兴市场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和结构性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消费能力的提升,在手机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新兴市场的智能手机市场成长空间显著。新兴市场中很多国家开始发展科技、推进城镇化、扩大移动网络覆盖范围,为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奠定了基础。目前新兴市场人均手机保有量较小,智能手机渗透率偏低,存在较大市场增长潜力,新兴市场中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动力十足。未来伴随经济的持续发展、通信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人口红利的释放,新兴市场手机销售规模有望实现快速增长,IDC预计2022年新兴市场手机出货金额将达到832.54亿美元,新兴市场将成为全球手机市场增长强有力的驱动力。4、手机及周边产品对连接器的需求连接器为手机及周边产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手机新功能模块的不断引入以及内部结构紧凑度的不断提升,手机连接器数量亦在逐步增加。最初的基础智能手机(具备了摄像、音乐、视频等基础功能)连接器数量约6对,4G时代下,安卓智能手机的连接器用量已超过10对,苹果手机从iPhoneXS开始已经达到15对。未来,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不断演进的背景下,手机向着轻薄化、多功能化、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对手机连接器的性能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推动了手机连接器在引脚间距、材质、功能等方面的不断升级。手机市场在行业上的横向扩充以及连接器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功能的增加,不仅扩大了连接器的市场规模,也提高了连接器产品的销售单价,量价齐升使得连接器市场有望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手机周边产品包括耳机、数据线、耳机插口转换器、移动电源等,其作为应用互联场景众多的高频消费品,既依靠手机增量市场拉动,也依附于手机存量市场,因此手机周边产品的市场景气周期将比手机更长。同时,在手机用户消费习惯进一步多元化、丰富化的带动下,功能更稳定、更具个性、品类更加丰富的手机周边产品不断推出,促进了手机周边产品市场规模的提升。此外,2020年10月苹果宣布在新机型销售组件中将不再附带充电器、耳机等配件,基于苹果过往多次引领行业变革潮流的历史经验,整机不附带配件出售有可能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从而大幅拓展手机周边产品零售市场的市场空间。手机周边产品的繁荣发展,将带动市场对精密连接器更加旺盛的需求。(五)可穿戴设备领域市场需求分析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可穿戴设备是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后的消费电子产品发展主力。可穿戴设备能够以人体为载体,通过便携式穿戴实现相应的功能,其起源可追溯到便携式计算机时代,如以腕表的方式集成计算机功能方便进行数字运算。近年来可穿戴设备内涵逐渐丰富,逐步拓展到健康管理、生理数据监测、安全防护和娱乐等领域。在产品形态上,包括了无线耳机、智能手表、手环、眼镜和挂件等。从现有主流可穿戴设备的功能上看,一方面保留了手机的部分功能,如通话,发送信息,显示时间等,另一方面则是汇集了诸多监测功能,包括运动量监测、心率监测、睡眠质量监测等,满足了大众对于健康管理的需求。1、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概况随着移动通信、图像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创新融合,在全球应用和体验式消费的驱动下,可穿戴设备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高科技市场之一。根据IDC统计数据,全球可穿戴设备2014年出货量为0.28亿部,2020年出货量已达到4.45亿部;新冠疫情让更多人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在多重因素驱动下,随着健康、健身监控、智能助手以及与家庭和工作物联网系统的连接,未来五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4%,到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6.371亿部。目前,可穿戴设备以智能手表和基本手表组成的手表品类的复合年增长率最高,其中基本手表将受益于儿童联网手表以及配备混合动力和GPS的手表为主。从竞争格局来看,全球可穿戴设备主要竞争者为苹果、小米、三星、华为等智能手机厂商以及专业的可穿戴设备厂商Fitbit,行业集中度较高。苹果以其完善的设备生态系统,从iPhone、iPad、AppleWatch及Airpodspro,各种终端和可穿戴设备联系相当紧密,能够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从而常年稳居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第一。小米以低价位和国际扩张策略相结合,通过瞄准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国家,扩大了其全球覆盖范围。三星凭借强大的产品组合以及旗下的多个品牌,同时将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设备捆绑销售的政策,促进了其可穿戴设备的销售。华为依托国内市场,凭借出色的渠道运营能力和产品市场号召力,在手表市场上的表现尤其稳健,帮助其逆势增长。而昔日全球可穿戴设备龙头Fitbit,如今已沦为全球第五,且出货量继续下降态势。未来,可穿戴设备规模的增长主要来自:1)智能手表、手环、耳机等主流可穿戴设备的销量增长;2)以数字化健康为突破口,兼顾搜索患者重要数据和提升患者自我监控的双重智能医疗保健类设备的增长;3)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达到信息传输和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等目的的企业应用类设备的增长。可穿戴设备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概况得益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支持,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在过去几年内显示出蓬勃生机。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的购买力逐渐增强,良好的经济环境推动了中国可穿戴设备的普及。根据IDC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接近1.1亿部,同比增长7.5%。IDC预测,到202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达到2亿部。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主要竞争者为华为、小米、苹果、OPPO、步步高等。华为、小米、苹果三家巨头占据着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出货量遥遥领先其他可穿戴设备厂商,先发优势明显。OPPO以手环和W系列蓝牙耳机为主打产品,强势的线下渠道体系成为其出货量的有力支撑。步步高旗下的小天才儿童手表常年稳居儿童手表市场首位。随着可穿戴设备消费意识的逐渐普及和细分市场的逐步成熟,各类厂商面临诸多机会,故整体厂商格局依然存在变化,尤其智能手表面临从轻智能向智能赛道的转换,其中更是蕴含更多市场增量空间。3、可穿戴设备领域对连接器、精密机构件的需求可穿戴设备智能化和功能集成化需求越来越高,附加的电子组件也随之增长,如儿童智能手表,里面有6大连接器应用:显示、触摸屏、扬声器/麦克风、电池连接、天线连接、交互I/O连接,其中BTB用量有望达到1-3对,连接器将成为可穿戴设备市场蓬勃发展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在功能提升的同时,可穿戴设备向更加轻薄化、便携化发展,相应产品的核心零部件也将更加精密化和复杂化。在此背景下,以MIM工艺为代表的精密机构件产品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为掌握精密冲压、MIM、精密整型、金属埋入成型等多种工艺的精密机构件生产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行业面临的机遇(一)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连接器属于电子元器件行业,为国家政策支持、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制造202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信息产业发展指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等多项国家政策均将电子元器件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二)下游需求旺盛,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在下游产品向轻型化、多功能化发展的背景下,连接器行业生产企业的模具设计能力与精密制造能力不断提升,下游客户对连接器的需求深度与应用广度持续拓展。随着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等连接器应用领域在我国迅速发展,部分领域进程进一步加速,同时连接器在新能源汽车、商用5G等新兴产业拓展应用场景,我国连接器行业空间广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三)国际产业转移凭借广阔的消费市场、成熟的制造能力,以及相对廉价的劳工成本,大量的国际电子产品及设备制造商将生产基地转移至中国。这不仅扩大了连接器的市场空间,使国内精密连接器的需求总量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还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引入国内企业,推动了我国连接器产业的整体发展。(四)国内产业集中度提高随着我国工业制造水平的持续发展,连接器下游的消费电子、通讯、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逐渐形成了一批本土龙头企业,下游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这类企业对连接器制造厂商的研发实力、技术水平、生产工艺、产品品质、交货期限都有较高要求,需要规模相当的企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并协助他们降低成本,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因此,小型连接器生产厂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优势企业规模将日益壮大,国内连接器行业的集中度将越来越高。行业面临的挑战(一)国内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目前,全球高端连接器市场如汽车、数据通信、航空航天、工业、医药等领域主要由发达国家的连接器巨头垄断。我国连接器厂商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设计理念、生产工艺和质量把控上与发达国家企业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少数中国连接器巨头企业在高端连接器市场也有所涉猎,但生产规模仍相对较小,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二)专业人才短缺连接器的生产属于精密制造,涉及模具设计、冲压、注塑等各种工序,尤其在连接器设计和生产工艺等方面,因要求较高导致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在连接器设计方面,专业设计人员不但需要对连接器产品本身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还需对下游应用终端行业有相应的了解,以满足不同终端消费者需求。在连接器生产方面,由于连接器制作工艺复杂,即使拥有先进的制造设备,操作人员若缺乏经验也难以保证连接器产品的良品率。而现阶段国内连接器专业人才的教育相对落后,主要依靠连接器厂商内部培养,不能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阻碍了行业的整体快速发展。营销环境的特征(一)客观性环境作为企业外在的不以营销者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一般说来,企业无法摆脱和控制营销环境,特别是宏观环境,难以按企业自身的要求和意愿随意改变它,如企业不能改变人口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但企业可以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要求,制定并不断调整市场营销策略。(二)差异性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宏观环境存在着广泛的差异,不同的企业之间,微观环境也千差万别。正因为营销环境的差异,企业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及其变化,必须采用各有特点和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环境的差异性也表现为同一环境的变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不同。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很多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国际性较量”,而这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不同行业与企业的影响并不相同。(三)多变性市场营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构成营销环境的诸因素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世纪60年代,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短缺几乎成为社会经济的常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曾遭遇“过剩”经济,不论这种“过剩”的性质如何,仅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而言,市场营销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营销环境的变化,既会给企业提供机会,也会给企业带来威胁,虽然企业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见未来环境的变化,但可以通过设立预警系统,追踪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四)相关性营销环境诸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带动其他因素的连锁变化,形成新的营销环境,新的环境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与威胁。例如,竞争者是企业重要的微观环境因素之一,而宏观环境中的政治法律因素或经济政策的变动,均能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加入的多少,从而形成不同的竞争格局。又如,市场需求不仅受消费者收入水平、爱好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政治法律因素的变化,往往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顾客感知价值(一)顾客感知价值的含义为顾客提供更大的顾客感知价值,是企业建立良好顾客关系的基石。所谓顾客感知价值(CPV),是指企业传递给顾客,且能让顾客感受得到的实际价值。它一般表现为顾客购买总价值与顾客购买总成本之间的差额。这里的顾客购买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与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系列利益;顾客购买总成本是指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以及所支付的金钱等成本之和。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总是希望有较高的顾客购买总价值和较低的顾客购买总成本,以便获得更多的顾客感知价值,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因此,顾客在做购买决策时,往往从价值与成本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出那些期望价值最高、购买成本最低,即“顾客感知价值”最大的产品作为优先选购的对象。企业为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就必须向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具有更高顾客感知价值的产品,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为此,企业可从两个方面改进自己的工作:一是通过改进产品和服务,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人员素质,提高顾客购买总价值;二是通过改善服务与促销网络系统,减少顾客购买产品的时间、精神与体力的耗费,降低顾客购买总成本。(二)顾客购买总价值获得更大顾客感知价值的途径之一,是增加顾客购买总价值。顾客购买总价值由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构成,其中每一项价值的变化均对总价值产生影响。1、产品价值产品价值是由产品的功能、特性、品质、品种与式样等所产生的价值。它是顾客需要的中心内容和选购产品的首要因素。一般情况下,产品价值是决定顾客购买总价值大小的关键和主要因素。产品价值是由顾客需要来决定的,在分析产品价值时应注意:(1)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顾客对产品的需要有不同的要求,构成产品价值的要素以及各种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也会有所不同。(2)在经济发展的同一时期,不同类型的顾客对产品价值,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在购买行为上显示出极强的个性特点和明显的需求差异性。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分析不同发展时期顾客需求的共同特点以及同一时期不同类型顾客需求的个性,特征,并据此进行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增强产品的适应性。2、服务价值服务价值是指伴随产品实体的出售,企业向顾客提供的各种附加服务,包括产品介绍、送货、安装、调试、维修、技术培训、产品保证等所产生的价值。服务价值是构成顾客购买总价值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市场营销实践中,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不仅注意产品本身价值的高低,而且更加重视产品附加价值的大小。特别是在同类产品质量与性能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向顾客提供的服务越完备,产品的附加价值越大,顾客从中获得的实际利益就越大,从而购买的总价值也就越大。因此,在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向消费者提供完善的服务,已成为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新焦点。3、人员价值人员价值是指企业员工的经营思想、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效益与质量、经营作风、应变能力等所产生的价值。企业员工直接决定着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决定着顾客购买总价值的大小。综合素质较高又具有顾客导向经营思想的工作人员,会比知识水平低、业务能力差、经营思想不端正的工作人员为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培养更多满意的顾客。人员价值对企业、对顾客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并且这种作用往往是潜移默化、不易度量的。因此,高度重视企业内部营销,确保管理层、员工都有正确的营销理念,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的激励、监督与管理,使整个团队始终保持较高的工作质量与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4、形象价值形象价值是指企业及其产品在社会公众中形成的总体形象所产生的价值。包括企业的产品、技术、质量、包装、商标、工作场所等所构成的有形形象所产生的价值,公司及其员工的职业道德行为、经营行为、服务态度、作风等行为形象所产生的价值,以及企业的价值观念、管理哲学等理念形象所产生的价值等。形象价值与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是上述三个方面价值的综合反映。良好的形象价值会对企业的产品产生巨大的支持作用,带给顾客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满足感、信任感,使顾客需要获得更高层次和更大限度的满足,从而增加顾客购买总价值。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自身形象塑造,为企业进而为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三)顾客购买总成本使顾客获得更大顾客感知价值的另一途径,是降低顾客购买的总成本。顾客购买总成本不仅包括货币成本,而且还包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体力成本等非货币成本。一般情况下,顾客购买产品时首先要考虑主要表现为价格的货币成本的大小,这是构成顾客购买总成本大小的主要和基本因素。在货币成本相同的情况下,顾客还要考虑其购买所花费的时间、精力等,这些支出也是构成顾客购买总成本的重要因素。这里我们主要考察后面几种成本。1、时间成本在顾客购买总价值与其他成本一定的情况下,时间成本越低,顾客购买的总成本越小,从而顾客感知价值越大。以服务企业为例,顾客为购买餐馆、旅馆、银行等服务行业,所提供的服务时,常常需要等候一段时间才能进入到正式购买或消费阶段,特别是在营业高峰期更是如此。在服务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顾客等候购买该项服务的时间越长,所花费的时间成本越大,购买的总成本就会越大。同时,等候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顾客对企业的不满,中途放弃购买的可能性亦会增大。因此,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顾客的时间支出,是创造更大的顾客感知价值、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2、精力成本精力成本(精神与体力成本)是指顾客购买产品时,在精神、体力方面的耗费与支出。在顾客购买总价值与其他成本一定的情况下,精神与体力成本越小,顾客为购买产品所支出的总成本就越低,从而顾客感知价值越大。因为消费者购买过程是一个从产生需求、寻找信息、判断选择、决定购买、实施购买,以及买后感觉的全过程。在购买过程的各个阶段,均需付出一定的精神与体力。特别是在复杂购买行为中,消费者需要广泛搜集产品信息,反复比较评估,付出较多的精力成本。对于这类产品,如果企业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向潜在顾客提供全面详尽的信息和相关服务,就可以减少顾客所花费的精神与体力,从而降低顾客购买总成本。(四)运用顾客感知价值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顾客感知价值的大小受顾客购买总价值与顾客购买总成本两方面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其中,顾客购买总价值是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因素的函数。各个构成因素的变化对其总量的影响作用不是各自独立的。这些构成因素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其中某一项价值构成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其他相关价值因素量的增减,从而综合影响顾客购买总价值或总成本的增减,最终影响顾客感知价值。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构成顾客购买总价值与总成本的各项因素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突出重点,优化营销资源配置,尽可能用较低的生产与市场营销费用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顾客感知价值。(2)不同的顾客群对产品价值的期望和购买成本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企业应根据不同顾客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增加顾客购买总价值,降低顾客购买总成本,以提高产品的实用价值。例如,对于工作繁忙的消费者而言,时间成本是最为重要的,企业应尽量缩短消费者寻求产品信息和购买的时间,提供方便使用和便捷的维修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和适应其求速求便的心理要求。总之,企业应根据不同细分市场顾客的不同需要,努力提供对顾客实用价值最强的产品和服务,使之获得最大限度地满足。(3)顾客感知价值的大小,应以能够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主要原则。有的企业为了争取顾客、战胜竞争对手、巩固或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往往采取顾客感知价值最大化策略。但长期不适当追求顾客感知价值最大化的结果可能会使企业成本增加过多,导致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因此,在市场营销实践中,企业应掌握一个合理的度,以确保实行顾客感知价值最大化所带来的利益超过因此而增加的成本费用。顾客忠诚高度满意是达到顾客忠诚的重要条件。不过,在不同行业和不同的竞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